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2-05-06 11:03:04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共16篇))由网友“家有福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篇1: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一、研究目的

21世纪中国的专家学者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率逐渐提高,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将感觉统合训练引进小学课堂,能提高课堂气氛,减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帮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在论文的选题与论证的基础阶段,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为研究本论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福州市台江区的三所小学,观摩了体育课并访问了体育教师。(三)专家访谈法。通过和相关的专家进行交流,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三、结果与分析

(一)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对前庭、本体、触觉刺激的活动,利用训练方式矫正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常用的教学用具包括羊角球、平衡台、球池、滑板车、秋千、大笼球、网缆、跳床、海绵、溜滑梯、吊缆摇篮等。在Ayres博士创导的练习方式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以游戏为主的表现方式,营造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场景,并使用道具器械把训练方法加入到情景中。在训练的过程中,儿童的大脑神经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在此训练过程中有很高的兴奋度,使得儿童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体质和智力得到发展,达到了训练的.良好目的。

(二)感觉统合训练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处于0—6岁幼儿是能够刺激各项感官发展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孩子身体发育以及各项感官发育的最敏感的时期。因此,在部分发达国家,感觉统合训练已经纳入常规教学中,并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的重视。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对0—6岁的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才有意义,Aryes和其他人认为,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都是儿童神经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除了在婴幼儿时期要十分关注感觉统合训练,对在校的儿童尤其是较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该项训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感觉统合训练应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入手。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个体差异性体现在个人的身体条件以及运动能力方面等比较显性的特征上,而感觉统合能力的特征会被忽视。因此,如何改变大众化的认知,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如进行前滚翻练习时,有的教师没有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让每一个学生进行同一个强度的练习,造成运动量过多过强,影响学生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学生甚至出现头晕呕吐现象。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前滚翻技术动作要领,应分组分难度进行练习,并且练习5—6次之后,要集合讲评,之后再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难度,挑战自己继续练习。

(四)感觉统合训练能提高小学体育课课堂气氛。感觉统合训练的练习方法多以游戏为主,通过轻松愉快的练习场景,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感。游戏提高小学生练习的兴趣,这是专家一致认同的。如在开始热身部分慢跑教学环节,笔者会带着学生一起走4米长的独木桥,这样对学生的平衡感和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前滚翻教学中,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前滚翻接抛来的球,使之掌握前滚翻动作技术,刺激前庭在知觉运动训练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感觉统合训练引进小学体育课堂,对于提高体育课堂的学习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课堂气氛的过度活跃将会引起课堂的次序混乱,有可能导致教学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教师要注意,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体系,其拥有很多种训练方法,每一种训练方法都有独特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每一种训练方法的特点选择进行教学,而且每一种训练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合理地利用这一训练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感觉统合障碍的发生率。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两种原因:母亲在怀孕期间精神焦虑、压力大、缺乏运动、工作繁忙、家务劳动过多等导致胎位不正,会导致孩子操作能力欠缺;孩子生活空间狭小会导致缺少运动、爬行不足;孩子使用学步车过早会导致爬行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造成孩子的前庭平衡不足;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少,导致孩子的右脑感觉刺激不足;管教严、要求多,会对孩子产生成长的挫折感,造成孩子缺少自信。何淑荣等教师对感觉统合协调性开展了调查,范围包括大庆市5所小学1—6年级,合计1536名小学生,调查显示感觉统合不协调的比例为38.8%,其中较为严重的失调比例达9.9%。[4]许多学者认为,一个儿童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是不可能的。在不能的年龄层需要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加强不同的能力。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家长都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独生子女现象导致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更为重要。在-中,笔者等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快乐体操中的项目,前后共有1732名学生参与本项目,学生通过身体锻炼、音乐熏陶、舞蹈舞姿和灵巧协调等有机结合的训练方法,整体感统失调率降低8.8%。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引入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比例。

四、建议

(一)感觉统合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小学生在练习中取得成功,能有效地引发其探索的兴趣,这时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的话语——“做得好”“同学们进步了”等;如果学生出现失败,教师要马上给学生加油鼓劲并及时调整练习难度。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体系,其拥有许多训练手段,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层选择不同的训练手段,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千变万化,要时刻注意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

(二)教师持续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作为支撑,才能使感觉统合训练有效。小学体育教师要将各学科融合到一起,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需经过培训和学习,掌握感觉统合训练方法的真谛,才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教研,(8).

[2]段云波.感觉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9.

[3]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7.

[4]何淑荣,孙久凤,姜晓岩.大庆地区1536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582-583.

篇2: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将分为两个部分分析:第一部分对感觉统合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对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启示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小学体育;教育

多年来,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点一直放在体能训练与开发上,对儿童感觉神经的训练有所忽视,在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感觉统合失调症在小学生群体中表现的日渐突出,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力量,通过一定的训练,帮助学生回复感觉神经系统技能,提升小学生综合体能。

一、感觉统合的有关概念

1.感觉统合

所谓的感觉统合,即由个体感觉刺激的信息,然后通过大脑对所感觉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促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对于这一概念,英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刺激信息有很多种,比如,光、声音等。一般情况下,儿童在三岁前就基本拥有了感觉统合能力,而且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其感觉统合的能力会逐渐增加。人类只要进行正常的行为,就一定会进行感觉统合。对儿童来说,感觉统合是通过大脑对来自于外界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答,是其适应社会环境的基础。感觉统合神经系统中每一个小部分都会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让整个系统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个体的正常发展。感觉统合促使着人类身体与情感的发展。

2.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神经系统受损或紊乱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孩子身体中的多个中枢神经同时工作,进而组合成感觉统合系统。所以,如果在工作时有一个或多个中枢神经或感觉神经损害,就会造成工作紊乱,从而导致感觉统合失调。若工作的方式错误或工作的时间较长,也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2)缺少大量的感觉刺激与训练。如今,有很多家长由于过于溺爱孩子,不敢让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害怕磕着、碰着,导致孩子在外活动的时间大量减少,孩子本身应有的感觉刺激无法实现,感觉统合能力也就无法锻炼,从而导致感觉统合失调,进而导致身体的协调能力降低。

二、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

学生的体质与体能是体育课上所要训练和开发的`目标。在体育课上,利用各项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乐趣。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大量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出适合学生年龄、心理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的多元化教育活动。本文现以听海游戏作为体育资源进行开发,引领学生将人类和海洋关系的情感与大海中所具有的特色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

1.“听海”的体育游戏

伴随着阵阵涛声,万物生灵犹如这波动的水流在不停地涌动着。利用“听海”的方式进行体育活动的说教工作,方便学生的记忆。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教师的精心组织,学生尽情地进行才艺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对老师教授的课程逐一掌握,从而完成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锻炼与成长,进而积极拓展知识层面,保证在体育活动中接受更多的知识,获取全新的感悟。

2.海洋般的成长体育游戏

年龄段的不同注定体育课程教授的困难。下面就主要几点方式进行讲解:

(1)建立我能行机制。刚上小学的孩子,对家长都会过度地依赖,而为了让学生拥有如大海一样广阔的知识,同时保持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就需要在遇到困难时临危不乱,从而积极解决所有的困难。学生具有优点需要表扬,然而挫折更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必备良药。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掌握需要的技巧,从而达到日后的目标。

(2)建立成长活动。学生学习体育活动,需要掌握大海的活动情况。大海具有宽广的气势,假如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大海的特点,将大海的博爱精神运用到日常交往中,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要热爱集体,为团队的荣誉而奋斗,从而发挥自己的力量。

(3)设定“我飞扬”活动。大海具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学生需要时刻学习这种要有敢于冒险、敢于失败的精神。大海看似不动,实际上是无时不刻在运动着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需要学习大海的变动性,利用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进行活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大海的广阔开拓人们的事业,开拓人们美好的心灵。通过设立“我飞扬”的主题活动,同时举办一场有意义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在锻炼比赛中学会坚强,学会合作,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成熟。总之,通过对感觉统合的相关研究,对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训练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慧明,魏亚芳,俞兴华,等.分娩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6).

[2]卜志强,孔令斌,朱晓杰,等.不同分娩方式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J].济宁医学院学报,(3).

[3]张冬梅.论儿童感觉统合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篇3: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的启发论文

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的启发论文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升,现在的儿童的感觉神经系统正因得不到锻炼而逐渐变弱,因为感觉神经系统问题而患疾病的儿童数量与日俱增。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提出,必须把感觉统合训练加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感觉神经系统,减少儿童感觉神经系统问题的产生。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认识和必要性

1.感觉统合训练的认识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游戏,游戏过程中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平衡和感觉方面的协调能力。学生得到锻炼后动觉与感觉开始得到正常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育。目前多数儿童缺乏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害怕孩子在运动过程中跌倒、摔跤、受伤而禁止孩子的户外活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运动感觉长期得不到锻炼,就会出现感觉统合的失调。另一个原因是儿童神经系统方面的缺陷,例如孩子因为生产方式不正确、患疾病等问题导致的神经系统出现紊乱,都会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出现失调。孩子感觉统合出现失调后,会在孩子的多方面发展中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学习方面会产生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在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发展速度都十分缓慢。常常会出现不认识字、写错字、记不住、说不清楚的现象,导致学习方面与正常孩子相差较大。心理方面同样会产生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普遍会出现爱哭、爱自残、爱咬指甲等不良行为,孩子出现这类不良行为不但会被其他人嘲笑,还会因为他人的嘲笑而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行为和活动能力上也会产生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手脚灵敏和协调性等方面上都不够良好,还特别容易出现头晕、摔跤等现象。当孩子出现头晕、摔跤等现象,父母又更加禁止孩子的户外活动,如此下去,孩子的统合失调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2.感觉统合训练的必要性

相关的研究结果中指出,儿童经常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能促进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儿童的大脑与动作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同时儿童在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能有效集中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这些影响都能促进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为孩子未来学习交往过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发

1.提高对感觉统合训练的认识

体育课与文化课在区别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体育课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学生体能而不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所以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感觉统合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运用合理的方式将感觉统合训练加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智力、思维等多种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思考加强感觉统合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有用措施,而不是盲目地认为大部分的体育活动都能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一种体育活动能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

2.加强感觉统合训练的专业技能

由于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方式是开展体育游戏活动,而感觉统合训练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训练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体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因此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必须具有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体育技能,才能有效落实感觉统合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目标。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感觉统合训练与体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学习,并对专业的技能进行锻炼提高,通过加强理论和技能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后能力提高的效果。

3.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由于小学生处在神经系统发育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以体育活动的形式为主要内容。针对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及需要,体育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高质量教学。同时还要多学习优秀教学中的先进经验,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育。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不能让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成为儿童健康发展的阻碍,因此家长与体育教师必须对感觉统合训练产生重视,认识到感觉统合训练的必要性。通过人情现状、理清思路、改变观念的过程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帮助儿童改变感觉统合失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儿童将来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实验研究论文

根据相关统计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小学生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这对于儿童智力水平、行为能力以及身心发展均有着较大的影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当中积极融入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其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将以此为背景,着重围绕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渗透进行分析研究。

1感觉统合训练的具体内涵

感觉统合具体来说指的是人类大脑在对输入至大脑中的包括光、声音等在内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进行反复分析和综合处理之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正确决策与有效组合的过程。感觉统合不仅是少年儿童的大脑适应外界环境并准确应答自然外界环境信息的重要基础,更是人类进行正常心理行为的关键前提,在感觉统合的帮助下,个体与环境能够顺利接触,而大脑与身体也能够实现正常发展。感觉统合训练指的是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内容,借助游戏的方式,帮助儿童进行运动训练矫正的方法,从而有效调动其感官,使得儿童的灵敏度与协调性得以有效提升。

篇5: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实验研究论文

2.1实验分析

2.1.1实验对象与方法

为进一步验证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本研究将随机选取所在地某小学的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且确保参与实验的学生在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等方面均保持平均水准,并借助游戏教学法与训练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1个学期为期限完成此次实验。

2.1.2实验过程与内容

在本次实验中,教学进度、场地器材等均保持一致,两组学生的年龄与性别也基本相同。而在训练内容方面,主要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走、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上融合大笼球、滑梯等练习,以此完成对学生的感觉统合训练。

2.1.3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证明,在尚未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之前,两组学生均存在一定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而在融入之后,实验组学生的各系统机能完善程度以及人治思维能力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并且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与平衡协调能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期末的体育测试中,参与感觉统合训练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与未参加学生的平均成绩相比,有近10分的分差。由此证明了之前的实验猜想,即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矫正感觉统合失调并促进其身心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2.2参考建议

2.2.1加大相关投入力度

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广大教师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学校领导及广大体育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感觉统合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加大对此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同时完善相关体育设施与设备,为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可在学校操场当中划分出专门的区域或是安排特定的体育场馆作为训练用地,并配备平衡木、滑梯、跳床等必备设施,方便感觉统合训练的深入开展。

2.2.2创新训练项目内容

考虑到大多数学校办学条件比较有限,能够用于感觉统合训练的器材数量及种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将各类器材进行组合使用,从而在有效提高器材利用率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创新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觉统合训练当中。其次,通过利用同样的器材创新出更多种类的玩法,也能够有效加强刺激学生的感觉统合,改善其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大笼球训练上进行创新,除了引导学生将身体部位接触大笼球并进行轻缓地滚压触觉训练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大笼球上进行弹跳等,使其能够学会自主控制力度与高度,增强本体感;针对传统的滑滑梯活动,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坐立在滑梯上并沿着重力规律从高到低进行滑动,还可以对滑滑梯的玩法进行大胆创新,教师可以在滑梯当中放置一个简易滑板,让学生爬卧其上,并平伸双臂做出类似飞机两翼的动作,之后需要学生抬高头部按照从高到低的方式进行滑动,当学生开始下滑的瞬间需要同时推动其前方的篮球。此方法可在刺激学生前庭感觉的同时,帮助其调整重力感觉。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在旁进行安全指导,以保障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3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在小学低年级体育当中,最佳方式便是积极运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一方面能够迎合小学生喜爱做游戏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感觉统合训练安排相应的游戏活动,如针对学生存在身体欠缺灵活性、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平衡脚踏车接力游戏等集体活动,在鼓励胆小、怕生的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接触和交流的同时,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身体灵活性,促进其感官与触觉的协调发展。

3结语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训练的热情与积极性,避免学生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广大学校应在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的同时,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设施设备。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训练项目内容并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从而有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波.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陆晓东.关于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探究[J].新课程:小学,(10).

[3]井丽.刍议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1).

篇6: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针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的感觉综合失调现象,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展开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感觉

统合训练自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推进下,小学体育教学逐渐进入到崭新的层面上来,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极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学生的兴趣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推进。再加上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当前儿童的健康问题也随之提升到日程上来,在这一宏观环境之下,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一项有效的举措,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同时也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

1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认识

1.1感觉统合训练的概括

当前,国际上所实行的感觉统合训练是以体育游戏为主,使得孩子们能够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在轻松的情景中玩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儿童触觉、平衡觉,还能够进一步调节其手眼协调能力。通过恰当而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能够使孩子们的感官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使得儿童身心潜能与智力得到开发,增强身体素质,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

1.2对小学生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的必要性

从现有数据上来看,我国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并不是很乐观,并且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都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上来看,实行感觉统合训练,能够与当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相契合,当然,这也与我国的教育体系完善相符合。研究表明,结合一定的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帮助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对前庭刺激性的输入,不仅改善儿童大脑感觉的组织协调,也能够优化动作协调能力。与此同时,从感觉统合训练中,儿童本体感觉与掌管这些功能的神经将会进行多次统合协调,而在身体各方面的多次的协调作用下儿童身体运动协调性、注意力的集中、情绪稳定性和阅读困难等问题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感觉统合训练,并不单纯局限于单一的领域中,还能够对儿童的大脑、心理及身体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在儿童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全身心都能够得到锻炼,深刻影响到其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从时间阶段来看,小学时期是儿童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最好时期,因为在心理学上来看,人一生中,第1个是非常重要的神经发展与完善的时期。所以,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在大脑的发展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发展性与可塑性。因此,对学龄前的儿童,尤其是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意义必然是显著的。

篇7: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

2.1实验方法

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主要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并不适宜对某一事物进行长时间的关注。所以,应把其兴趣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所以,实验中也会尽可能将游戏教学方法融入到其中。另外,为了能够实现实验效果的最大化,在社团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是循环练习方式。

2.2实验内容

2.2.1基本技能的练习项目

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所以在实验中,设计了“西瓜爆炸”的游戏,在游戏中,增加一定的难度,然后进行技术的巩固,与此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传统的体育课程上来看,对感觉统合训练的进行,更多地会涉及到一些,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而且增强其手脚协调能力的运动。

2.2.2社团活动的实施手段

在社团活动中,主要将感觉统合训练项目放在一个核心位置,结合实验学校的自身特点及相关的器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训练内容进行设计。其中,所涉及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训练就是空间知觉训练,在不稳定的环境之下,教师通过器械对学生的空间知觉进行刺激,改善学生的注意力和平衡协调能力。

3感觉统合训练对学生的影响

3.1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会直接对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及协调平衡能力带来直接的影响。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状况来看,其身体素质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并且2组同学的平均身体素质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但是,从各项素质的对比上来看,2组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速度、上肢力量及柔韧素质方面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原因在于2组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是将速度、力量和柔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2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从另一层面上来看,在实验组中,所修订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这些素质实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因此,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会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立定跳远方面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会过多地涉及力量的练习,譬如说平衡木项目、室外袋鼠跳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下肢得到力量提高。

3.2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

在小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力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感觉统合训练的存在,无疑会在客观上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从以往的学者研究中也能够证明这一观点。关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与稳定程度,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实验结果上来看,实验组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要好于对照组,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注意力的提高与儿童大脑发展直接相关;此外,也与小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神经过程能力有关。当然,这也离不开后天的训练,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进行一些专项的关于注意力的训练及体育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实验组学生注意力水平的提高。

3.3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首先,从学习行为上来看,关于学习问题,主要指的是由于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失,或者是多种学习能力的缺失所带来的学习困难的现象。在实验结果中,实验后的分数明显低于实验之前,但是前者与后者的学习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其次,从心里障碍上来看,心理障碍主要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实验前后的心理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实验之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可观一些。在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焦虑心理,这种心理往往存在于,由于担心目标不能够被克服而带来的威胁,从而使得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影响,以至于失败感和内疚感不断滋生,进而形成紧张不安与恐惧的情绪。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对比中能够看出,在实验之后,学生的焦虑情绪和焦虑行为都得到了改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从实验中能够看出,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存在着一部分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为了能够保证儿童实现健康成长,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应予以一定的关注和重视。研究表明,对这种现象进行治疗,最佳的年龄是3~12岁,这一年龄段中,小学生普遍处于小学低年级中。通过实验表明,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实现正常生长和发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身体协调与平衡能力、注意力都在不断得到改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不仅与当前课改的需要相契合,也能够满足学生行为发展的需求。感觉统合训练的存在,使得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得到不断丰富,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感觉统合训练的'领域。在将游戏训练融入到其中之后,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式得到了优化,这也和小学生心理需求相契合,使得体育教学效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来。但是,目前的感觉统合训练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依旧存在着诸多方面有待于完善。因此,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庭,都应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制订合理、有效的计划。

4.2建议

4.2.1加强认识

体育课不同于文化课,它是一种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体育课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的改变这些方面。体育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把体育教学内容和感觉统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体育课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能实现学生智力提高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要加深对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认识,不能因为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对感觉系统有锻炼效果,而在对体育课的感觉统合训练运动项目选择上简单地认为不必进行不同运动项目功能的科学区分,而想当然地以为随意选择一个运动项目来教学就可以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这样往往起不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4.2.2增强技能

虽然大多数感觉统合训练本身就是体育游戏,但由于感觉统合训练是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生理学、体育学、训练学、社会学的多学科的理论体系,故而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就必须具备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使感觉统合训练获得成效。多数体育教师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而对感觉统合训练的了解却不够深刻。因此,体育教师就必须要学习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使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实现更好结合。

4.2.3改进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应以活动性内容为主。特别是随着我国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能调节儿童感觉统合的活动性教学就更加重要了。所以,为适应小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把传统的以技能性为主的教学转为活动性教学为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进行教学,同时及时吸收体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挖掘体育教学的深度,使体育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物质与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晓东.关于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探究[J].新课程:小学,(10):83.

[2]王梦花.小学一年级课外体育活动融入感统训练的实验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3]马玲.感觉统合训练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5(6):155.

[4]韦传翠.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其应用[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3):24.

[5]殷伟光.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现代教育,2015(12).

[6]张晓亮.论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4(6):25-29.

篇8:在体育课中融入心理训练论文

在体育课中融入心理训练论文

内容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人才的教育,素质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越发显得重要,要促进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对小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出一代具有自信心、学会与他人交往、具有创新能力、公平竟争、坚强意志品质、思想上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心理训练 自信心 交往力 创新意识 意志品质 公平竞争

正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小学生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的情况下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我作为一名在教育前沿的小学体育教师,亲眼看到和碰到了一些小学生所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往往都是潜在的,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视,如果我们老师和家长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就使得这些心理问题漫漫堆积起来,由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由问题较轻变成问题较重,甚至出现不良事件。我利用体育课这一小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来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在体育课中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

一、 体育课中融入学生自信心的训练

兴趣、欲望和自信心,是一个人一生中走向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基础。课堂是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它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展示着小学生之间林林总总的关系,体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主要是在户外活动,主要是以身体锻炼为主,它受外界因素干扰教多更能充分表现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根据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期,他们可塑性强,随意性大,正是建立小学生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从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体育课起,就注重训练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充满自信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避免陷进自卑心理的泥潭而影响他们的一生。我在上课前到班主任老师处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在体育课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愿意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尽量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表扬的话语,赞美的目光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我利用体育课堂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体育课中锻炼自我,磨练自我。在课堂中我不怕小学生犯错误,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认识到错误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吃一堑,长一智”,只有犯过错误才能发现错误、避免错误。让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实践,从而使小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我在体育课上,积极要求每个小学生来当体育委员。老师教会全班学生做体育委员的口令、占位和集合队伍的要领。谁来做体育委?首先让学生自己要毛遂自荐,要大胆,要像个指挥官一样站在队伍的前面,整队口令准确、响亮。其次,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把全班的队伍集合起来,整齐划一地站好。通过老师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全班学生人人都来争做体育委员的高潮,一学年下来,班级里的学生每人都能轮到当一周的体育委员,这样就大大地训练了他们的自信心。有些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讲话的学生也能来尝试了,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声音响亮了,在众人面前不害羞了。有些我行我素、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能上课积极表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来争当体育委员。这样,每位学生都得到战胜自己的惧怕心理,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的锻炼,体育课变成了学生们展示自信心的乐园。

二、 体育课中融入学生交往力的训练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交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的心理素质。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生正处在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从他人的行为和情感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发现有个别学生要么活泼好动,调皮捣蛋,上课没规矩,要么就是沉默寡言,自我封闭,躲到一边自己玩。我注意建立平等温馨的师生关系。因为小学生大多是喜欢你这位老师,他才愿意来学你所教的学科,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老师教好课的前提,所以,老师在课堂中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素养,积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被人信任和受人欢迎的气氛,吸引他们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来往的机会。另外要教育学生懂得容忍同伴微不足道的缺点,容纳同伴的不同见解,有选择地进行交往,在相互的宽容与体谅中学会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比如在体育课中,我总喜欢选则一些两人或多人游戏让学生自己去找伙伴,找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游戏。谁找不到伙伴,老师就同他一起来游戏,其他小学生看到他同老师一起游戏就会认为老师喜欢他,他就有一种优越感,有些学生就会主动来同他做游戏了,这样,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与同学交往。我还注意那些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加表扬,以此提高他在集体中的地位,从而让他感受到被老师重视、被同学赞赏的滋味,提高他在同学中的交往信心和交往能力,这样,经过老师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每当老师让学生们自己找伙伴游戏时,他们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好朋友,开开心心地去游戏。

三、 体育课中融入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

在科学史上,无数科学发现的实例表明,偶然启示与科学创新的桥梁,总是由那些善于从偶然中寻求必然的人所搭就,创新一方面要从偶然中寻求必然。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是学生更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如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主、生动活泼的环境。众所周知,人在懒惰状态下不可能变得精明强干,在无所事事或心存依赖的状态下无法进行创新的。体育又常常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让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善于动脑,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敢于质疑,相互比较,富于联想等习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我在教小学二年级的障碍跑这一教学单元中,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采取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地去创新、去探究、去发现。在体育课组织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给四块小海绵垫。让学生发挥想象来设计跨过障碍物、跳过障碍物、钻过障碍物、爬过障碍物的方法。学生们分四个小组,有的小组把小海绵垫立起来,设计成一座小山,让同学们可以跨过小山;有的小组把小海绵垫平放,设计成一条小河,同学们可以跳过小河;有的小组把小海绵垫搭成一个三角型,设计成山洞,同学们可以钻过山洞;有的小组把小海绵垫平放,设计成被敌人封锁的一片草地,同学们必须匍匐爬过,学生们的设计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老师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组通过障碍的方法,同学们在展示过程中吸取其他组的长处,改进自己组的不足,然后继续练习。最后,老师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总结出最佳方案,让学生们加强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创新成果。老师激励学生你还能设计出不同于他们的过障碍物的方法来吗?于是,学生们又七嘴巴舌开动小脑筋设计起来,他们纷纷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法,把跨、跳、钻、爬这几个过障碍的动作做得恰到好处。学生们在教师一次次的启发下不知不觉地进行创新的心理训练和刺激,使他们的创新、求知的欲望不断地增强,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身潜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体育课中融入意志品质的训练

意志品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心理素质。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要想获得最后的胜利,不仅需要发现科学技术为基础,而且要有顽强的意志。人不可能什么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如何去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能否承受挫折,同样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是训练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课堂,我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项目,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尤其在长跑教学时,学生要克服内心的紧张,身体的极限,信心的不足等因素,还要克服气候环境、外界因素的干扰的影响等,在教师的严格训练和积极鼓励下,学生通过反复实践,体会克服困难的乐趣,逐步形成了在困难面前奋发向上、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等心理品质。同时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互助交流、积极锻炼、勇敢竞争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同一环境下为某一事物相互发生接触,或聚在一起,引起感情情绪的感染,往往是连锁式的,循环式的感染和反应,人们暂时或无意识地抛弃某些规范和控制,产生某种共同的行为。我们认为这种社会的助长作用,既有集体对个体的影响,环境的影响及暗示的作用,也有个体的意志努力。学生是否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成为同辈群体评价成员的一种社会准则。当体育活动中出现需要表现勇敢顽强的情境时,学生就会根据这种社会准则,调整和决定自己的行为,以确保和提高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他们往往采取极大的意志努力,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困难,以取得同伴的赞扬或避免受以同伴的指责和讥笑。在团体情景中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锻炼。为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中锻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注重学生同辈团体的影响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战胜他人和自己的意志力的心理素质。

五、 体育课中融入学生公平竞争的训练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激烈的竞争性。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现在社会对现代人的要求,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我们认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改革,就要开展校内、校际之间的竞争,比贡献大小,比人才质量。学校教育要培养出有强烈竞争意识、积极进取精神的人才。对此,学校各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体育课的作用尤为突出。因为,竞争是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学校体育课中通过练习评比、游戏比赛、技能考核、达标测验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竞赛活动形式,为参赛者和观看者提供了很多的情感体验,为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从事竞争的心理状态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同学们进行体力、智力和心理的较量,你追我赶,以期待在竞争中创造优异的成绩,取得胜利。这种敢于拼搏,努力超过别人,正体现着一种竞争精神。体育竞争虽然激烈,但处处体现公正、准确、平等的原则。在国家统一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大家是站在公正平等的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境的长期熏陶下,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正精神和心理情感,以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原则。因此,我认为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的土壤和摇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人才的教育,素质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越发显得重要,要促进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让我们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出一代具有自信、能与他人友好交往、有创新意识、能公平竟争、意志品质强、思想上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篇9:浅谈激发兴趣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激发兴趣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论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感,完成课的任务,是每位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

一、教材激发

1、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 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 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 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 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 险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 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 作技术,陶冶情操。譬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 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 ×8往返跑等。

3、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 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 ,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 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续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4、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躲闪比赛”、“跨越比赛”、“平衡比赛 ”、“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法激发

1、阶段激发。

教师应根据整节课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的教法,唤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

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休息的各种活动和操场环境中有趣的对象上。教师除运 用常规训练外,可采用“看谁记得牢”、“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等有趣的游戏,把学生的注意与 兴趣移到体育课上来。

课的准备部分,必须改变那种跑几圈,做一套徒手操的单调、枯燥的做法。提倡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准 备活动。除采用常用的口令法外,还可以采用击掌法、音伴法、模仿法、持物法、游戏法等。这些方法可因课 而定,有机结合。

课的基本部分,最关键的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进行生动、有趣的启发性讲解。还可 根据不同课时目标,在教学中实施灵活的组合,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采用友伴分组、能力分组、兴趣 分组以及目标分组等多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的结束部分,学生较为疲劳,精神也较为涣散,教师应选择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如 轻松愉快的游戏和舞蹈动作等。课的小结与结束不要千篇 一律,有时可以采用表扬式,即对学生在课堂上良好 及突出的表现予以肯定;有时可以采用游戏式,即让学生在欢快兴奋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有时可以采 用议论法,即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议论收获;有时可以采用点睛式,即通过概括性的语言点出这节 课的学习内容,以强化所学的知识;有时可用悬念式,即揭示新矛盾,为今后教学埋下伏笔,诱发学生下一次 课的学习欲望。

2、语言激发

(1)采用引导性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长跑项 目时,不但要先讲清长跑对人体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价值,还要讲解它对培养人的顽强意志和艰苦 奋斗优良品质的`意义,这样引导性的理性教育,能促使学生大脑积极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表扬性语言。表扬为主,正面教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如“这一组集合最迅速!” “这一组排得最整齐!”“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这位同学真勇敢!”等等。这些简短的表扬性语言, 肯定和鼓励了受表扬的同学,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3)采用勉励性语言。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挥,如对不敢进行“山羊”分腿腾越练习的同学,教师用勉励的语气说:“只要你们大胆跳,保证会完成 。不用怕,我来保护!”这样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参加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这要比“你们必须给 我跳过去,跳不过的要罚”的训斥好得多。

(4)采用幽默性的语言。体育教师的幽默语言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改正学习错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调整情绪,消除疲劳以及提高学生对课的兴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行为激发

(1)表率行为。教师的表率行为是自己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良好表率,会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鼓舞 下,奋发进取,积极学习。譬如上课开始,教师穿着整齐的运动服装,精神焕发地来到学生的队伍前面,不仅 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又如教师的课堂上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会给学生以 美的感受,进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

(2)激励行为。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把良好的情绪直接传递给学生,对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着积极的作用。譬如当教师见到学生遵守纪律认真练习,相互帮助等良好表现时, 向学生微笑点头,以示赞同;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提高,技术有进步,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时,教师竖起大 拇指或带头鼓掌,以示表扬等。

4、意境激发

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感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安排 ,并利用色彩、音乐伴奏等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境界,例如在上“障碍接力赛跑”游戏 教材时,用排球网、框架、棕垫、画线等设置了“敌人封锁线”,用塑料小枪作为接力棒,再加上播放录有 冲锋号声、炮弹声和机枪声交融在一起的音响。在这样的意境中做起游戏来,学生的积极性甚高,课堂气氛极 其热烈,同学们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下课,听课者与师生的余兴仍然未消。

总之,努力探索“激发兴趣”的途径,使之“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 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 的情操。

篇10: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阶段愈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语文阅读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阅读训练,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基于此背景,教师应适当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创新小学阅读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立足于实践,深入探究如何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之下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由于中文是母语,一般来说基础的阅读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并无太大问题。但当学生阅读到一此内容较为深刻的课文时,还是会有此难度的,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此难度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找到答案,以达到更高的阅读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以提问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卖火柴的小姑娘遭遇如此悲惨经历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更加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寻找合适的'答案,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一此独一无二的自我体会,而不是给出一个固定模式的答案,限制学生阅读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二、教会学生有关阅读方面的有用技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有关阅读方面的有用技巧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授课时,应教会学生如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归纳出文章的开头、高潮与结局,如何找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子。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举一反三,阅读到优美的句子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学会阅读技巧,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信心,从而对小学语文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仅以小学语文课本为授课内容,课堂内容较为单一,而且枯燥,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创新及发散。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或类型相似的其他课外读物,或是同作者的其他著作,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视野,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舍滨孙漂流记》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仅是对整本书进行的概括,教师在授课中不要只局限于讲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原著,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之相类似的故事类书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于这类书籍的认识与了解。

四、利用新型教学设备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科技融入日常教学已成为常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授课时,可以灵活地运用新型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通过新媒体更加方便地理解课文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授课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夸父逐日》一课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向学生放映有关夸父逐日的影视剧或动画片,使课文内容以视听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将课文内容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也能较为直接地归纳出夸父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点,并且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上课专注度,收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必不可少,并且愈加注重阅读训练也必然是大势所趋。通过阅读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及其语文综合素养,为民族语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合理地加强课内外阅读,增进师生沟通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和崇高的人文情怀。在这一过程中,更加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创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也让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11:课堂建模在体育课的实践应用论文

课堂建模在体育课的实践应用论文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针对这一目标,我尝试过许多课堂改革, “三为主,五环节” 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机会,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评价,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技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都将遵循学生“学会学习”这一主线,要以“学”为中心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体育课的实践操作中,切实体会到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效课堂,以“支撑跳跃—屈腿腾越”课堂教学为例:

师:同学们喜欢看体操比赛吗?

你都知道体操包括哪些项目吗?(导出支撑跳跃)

挂图展示“支撑跳跃”

生:(动脑思考)“支撑跳跃”由哪几个技术动作组成?

师:你觉得你今天能学会吗?

提出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

生:充分认识自我制定技能目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潜能)。

师:(语言鼓励)克服胆怯心理,顽强拼搏你一定能完成动作。

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制定技能目标,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自然的完成了“目标导学”环节。

师:针对支撑跳跃助跑、踏跳、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这几项技术动作的特点,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活动才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效率呢?

生:由小组长带领自主练习。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初中阶段(水平四)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每个学生都积累了一定的运动常识,准备活动由学生自主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适时点拨。

“ 支撑跳跃”的学习, 鼓励学生尝试动作,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可以从跳背游戏开始引导,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生:根据挂图尝试完成动作。

师:及时进行安全教育,讲解示范保护帮助的方法,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生:在保护帮助下大胆尝试,认识不足。

师:哪些技术环节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讲解示范完整动作。

生:讨论支撑跳跃的几个技术环节怎样进行学习并积极发言。

师:总结。规范学习方法。

生:根据各自情况分组做辅助练习。

师:巡回辅导交流点拨。

鼓励学生完整动作练习。

生:根据自己情况选用不同高度的跳箱。

师:及时反馈,个别辅导。

组织比赛。

生:展现最优美最精彩的动作,在竞争与对抗中进一步感悟支撑跳跃的技术动作,学会“学以致用”并在竞争中体会成功与合作。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谈感受谈经验。

师:你完成自己的预定目标了吗?

生:开展自评互评,正确评价自我。

师:精疲力竭的运动后,做整理活动比不做整理活动,血乳酸消除较快,能迅速消除疲劳,提高运动成绩。在整理活动时,要尽量使参与活动的肌肉得以伸展和拉长。现在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

生:分组自主探究,放松身心。

师:总结评价,送还器材。

本课紧紧围绕“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淡化技术教学,以“学生学会学习”贯穿始终,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积极主动的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锻炼,掌握技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害怕的心理障碍,体验成功快感,提高与他人合作,协作交往的能力,强化安全意识,学会和懂得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方法。

以上是我的一篇教学实践案例,运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提起探究式学习,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似乎只有科学家才有探究世界奥秘的本领,一个学生能探究些什么呢?其实,探究行为是一种常见表现,学生从小就爱问“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看似简单、荒廖、愚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越来越少地问“为什么”,越来越少地探究这个世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淡。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希望大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学法,学会制订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学会评价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篇12:浅谈“激发兴趣”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浅谈“激发兴趣”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感,完成课的任务,是每位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

一、教材激发

1.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 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 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 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 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 险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 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 作技术,陶冶情操。譬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 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 ×8往返跑等。

3.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 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 ,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 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续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4.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躲闪比赛”、“跨越比赛”、“平衡比赛 ”、“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法激发

1.阶段激发。教师应根据整节课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的教法,唤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

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休息的各种活动和操场环境中有趣的对象上。教师除运 用常规训练外,可采用“看谁记得牢”、“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等有趣的游戏,把学生的注意与 兴趣移到体育课上来。

课的准备部分,必须改变那种跑几圈,做一套徒手操的单调、枯燥的做法。提倡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准 备活动。除采用常用的口令法外,还可以采用击掌法、音伴法、模仿法、持物法、游戏法等。这些方法可因课 而定,有机结合。

课的基本部分,最关键的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进行生动、有趣的启发性讲解。还可 根据不同课时目标,在教学中实施灵活的组合,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1] [2] [3]

篇13: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来说,教学效果并不非常显著,特别是排除专业化理论知识教学之内的其他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不足之处。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化体育教学仅仅是注重传授技术,却忽视了价值教育以及养成教育,进而造成了学生心理意志相对薄弱,而且还缺少相应的自我挑战精神,与“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是相互背离的,往往会使体育教学处在盲目无序状态下,降低学生健康水平[1]。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引进拓展训练教学项目,能够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陶冶情操以及完善人格,意义重大。

1拓展训练来源的分析

从拓展训练的来源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在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舰对相应的盟军物质供给舰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重创,造成盟军物质在实际供给方面不能得到补充,再加上大西洋气候比较恶劣,最终导致大多数盟军战士只能葬身大海,仅仅少数战士得以生还。在此过程中,盟军对战斗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科学的总结,总结结果惊奇发现,在少数生还战士当中具有较强心理素质以及作战经验相对丰富的年长战士在生还率上远远高于那些年轻且精力旺盛的水手们[2]。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大量研究人员对此实施充分研究与分析,一致得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属于极端恶劣环境生存的关键性因素。在1941年的时候,德国教育学家在之前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以及相关资料的整合,提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拓展训练概念。在日后的相关教学训练期间,逐步完善,并演变为现在的'军队士兵生存训练科目,以其独特培训方式以及良好培训效果,得到日益普及,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风靡欧洲,得到广大青年的热衷。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一些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引入了拓展训练,开始仅仅作为选修课程,后来部分体育院校已经将其直接划归为专项课程。

篇14: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2.1实现体育实践教学以及拓展训练的有机结合:虽然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团结协作以及拼搏上进的功能,然而将其与拓展训练进行相比,在对人的心理素质影响强度方面仍然相对较弱,借助拓展训练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在团队精神以及战胜自我培养方面存在比较独特的优势[3]。此外,体育教学的相关课程也与所谓的拓展训练内容以及拓展训练形势有着诸多密切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实施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达到体育教学的具体目的,还可以实现拓展训练效果,而且还能够免除单独进行课外拓展训练的部分费用,具有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也完全符合现代社会对健康训练的要求。2.2高校以及拓展训练机构的结合办学: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期间引入拓展训练初期,相应的专业师资力量不强,盲目性开展可能会严重影响到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所以,在实际应用期间,首先凭借社会力量实施拓展训练活动属于过渡时期的合理选择。我国高校可以聘请相应的专业化拓展培训机构老师来校与师生共同完成拓展训练活动,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有助于尽快使高校体育教师掌握到拓展训练的专业理念以及独特技巧[4]。此外,要注意开发适合本学校实际发展特点的专业化拓展训练项目,把训练项目能够有效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更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2.3在高校运动会中积极引入拓展训练:现阶段,我国高校在田径运动会举办方面,往往形式单调,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学校在体育竞赛形式方面亟待改善。如果把一些传统形式的拓展训练项目进行改造,例如把定向越野、划艇、登山攀爬以及跳水等项目引入到运动会中,这些项目一定会以其自身的时尚性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进而借助体验教学使学生接受教育。

3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1拓展训练应用在经济基础上可行性:一般情况下,拓展训练在场地方面以及器材设施方面都相对简单集中,其成本也比较低廉。从拓展训练的培训方式上来看,主要包括场地培训、水上培训以及野外培训三种。在高校开展相应的拓展训练活动,可以在公园、广场以及场馆中开展,水上拓展训练项目不仅可以设置在天然河流,还可以设置到游泳馆中,具体的拓展训练项目在设施建设以及维护费上都相对较低,甚至部分项目器材能够自制,比如断桥以及高空单杠等,仅仅需要在两棵大树上运用木头做平台就行,造价非常低[5]。而对于一些相对昂贵的拓展项目,我们可以利用模拟方式来降低成本,在经济基础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3.2强化拓展训练体育教学的课程评价: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拓展训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组织能力、监控能力、引导能力以及归纳能力。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的体育教师一般情况下都有着相对较强的综合素质水平,且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能够清楚了解相应的教育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等,再加上高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文化底蕴,高校教师在拓展训练教学上完全可以胜任。

4结语

总而言之,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综合利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知识,对相关拓展项目进行周密安排,采用多元化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王会勤 单位: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玉兰.拓展训练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84-86.

[2]贾桂云.体育教学渗透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61-163.

[3]王喆.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06:154-155.

[4]汤敏.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1:71-73.

[5]凌寒.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1:110-112.

篇15:浅谈“贴膏药”游戏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中的应用

浅谈“贴膏药”游戏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中的应用

游戏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让他们真正参与的,是儿童快乐的源泉。体育游戏符合儿童的认知和情感的特点,合乎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是精神寄托、情感表达和能力发展的一种游戏。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小学的体育教材中,体育游戏内容比重很大。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体育应以“德育为首,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体育的本质是造就人,它不仅造就人的体质,同时也造就人的心灵”。学校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特点,寓德育于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众所周知,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是深受儿童喜爱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对全面锻炼身体,帮助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其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美的情操,发展集体意识和个人才能,培养优良品德都有特殊的作用。因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自身的特殊教育功能,有效地对儿童进行教育。 “贴膏药”游戏是一种能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追捕与躲闪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快速起动、快速停止以及快速变向的灵敏素质,发展腿部与腰部力量的体育游戏。游戏方法是学生面向圆心站成双层圆形,前后2人对齐为一组,距离一步,各组左右间隔两步,另外从参加者中选出2人做领头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与追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插。在追逃中,如果追者用手拍到逃者身体任何部位,则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但如果逃者贴在任何一组人的前面,逃者立即得到解脱,追者不能再拍他,而这一组的最后一人成了新的逃者。游戏规则:(1)逃者贴在一组人后面不能得到解脱(因为贴在后面时,前面的人看不到,这时前面的人变成逃者被抓,游戏就不公平了)。(2)逃者不能跑出圆圈2米以外,否则算被抓。(3)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时允许有3~5秒的缓冲时间,即新的追者要给新的逃者3~5秒的准备时间。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用“贴膏药”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增强学生体质。 一、在“贴膏药”游戏中进行守规则、守纪律的教育 小学生一般认为做游戏好玩,大多不重视游戏的规则。因而教师应在游戏中严格执行规则,以使学生逐步养成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也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犯规是体育游戏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对此,教师如不及时按规则严格处理,犯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致使裁判无法判决,甚至游戏也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对于游戏中的犯规,教师从一开始就要严格处理,使学生知道“犯规必究”,从而养成遵守规则、不轻易犯规的习惯。例如,“贴膏药”游戏中,追逐者与逃者在追逐中必须在规定的圆圈内跑,通过这样的规定,追逐才能体现“贴膏药”游戏特点,如果学生违反了游戏规则,必须相应给予处罚,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第一次违反规则,给予口头警告,再犯当犯规处理更换角色(追者与逃者角色互换),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守规则习惯。 二、在“贴膏药”游戏中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贴膏药”游戏是一种追逐游戏,一种会动脑子的追逐游戏,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奔跑,躲开追逐者,且很多时候都是在快速起动与停止及快速反应变向中进行的。“贴膏药”游戏非常有利发展身体素质,尤其是突然起动与停止能力,发展小学生的灵敏性。在组织小学低年级学生玩“贴膏药”游戏的过程中,每一组的学生人数8人为宜,其中包括追者和逃者,人数过多,每个学生参与时间就少,学生就不乐,参与程度不高,积极性很低。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最好是先由教师指定追者和逃者开始游戏,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游戏,一听到玩游戏,情绪高涨,积极举手踊跃争当领头人。每一小组人数为8个人,人数少,学生参与游

戏的时间多,自然就能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三、在“贴膏药”游戏中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在体育游戏中,有些游戏需要学生越过障碍,有些游戏有较大的难度,有些游戏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些游戏需要学生在运用体力的同时,还要运用智力方能取胜。这些游戏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等各种优良品质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大有裨益。“贴膏药”游戏是一种需要学生运用体力、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同时,还需要运用自己的智力与对方进行博弈的过程。在两人对弈的过程中,许多时候两人都是脸庞相对,眼睛直视,追者心里想我一定会追到你,而逃者心想你一定追不到我,两人在规定的圆圈内追逐转转,许多时候都是高度紧张,双方处于“敌不动我不动”状况,利用假动作进行诱敌,逃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变换角色,进行休息,但他必须得利用各种方法摆脱追者,跑到小组前面进行休息,但追者就不同,他必须追到逃者变成逃者才有机会进行休息,如果追者能力不怎么样的,那么她就只能当追者不得休息,被其他的人欺负,被人嘲笑,继续当追者。“贴膏药”游戏既有身体方面的竞争,也有心理方面的较量,因其竞争性强的特点,能锻炼和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心理品质具有重要 作用。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以获得成功、胜利为目的,有与同伴竞争而获得胜利,也有因战胜自我而获得成功,在游戏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使之积极思考,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学生在玩“贴膏药”游戏的过程中既要克服自身对障碍的恐惧心理,还要克服因身体条件差异带来的自卑心理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畏惧感,合理利用竞争性特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理、积极地参与游戏,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今后的挑战。在玩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择难度不同的道路,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因而游戏中的激烈程度反而增强,胜利的不只是体质强的学生,体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品尝努力换来的胜利。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胜利的可能,都能体验到勇敢者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顽强、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中灵活组织学生玩“贴膏药”游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守纪律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意志品质教育。总之,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课堂情况结合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进行教育。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洲小学)

篇16: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作用论文

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形式多样、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关键词:

儿童化、兴趣化、游戏化、新课标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技能,而且还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而小学低年级都是出于6―8岁的少年儿童,他们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形式多样、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一、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决定着游戏的作用。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而把教学内容溶入具有形式多样、趣味性游戏中,更受低年级的学生的喜爱。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形式多样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着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激趣作用。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是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寓教于玩,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游戏中学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特别是在课的准备部分,可根据学生神经中枢较易兴奋,较注重集体英雄主义,好胜心强等特点,体育课可进行形式多样的准备运动,如“钓鱼”、游戏“巧过拦截区”、“跳过跑绳”、“鸡毛信”等来体竞赛游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堂体育课准备部分练习组织得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堂课就是成功的开始。

进行体育教学,利用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着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激趣作用。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性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三、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驱动力,所以在设计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性,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去。例如玩争凳子游戏时,把它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2、在课堂中穿插趣味性游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性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准备部分的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使枯燥无味、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德育。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做“打龙尾”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胜利争取多打而努力。例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但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总之,游戏的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受低年级的学生的喜爱。而且,还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游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李薇《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体育教学策略总结

儿童康复考察汇报材料

学习障碍浅析

写自己毛病粗心的范文四百字

统合学习系统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论文

小班统整课程实验计划

特教学校工作总结

康复治疗技术论文范文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宁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校工作计划2023-11-20

我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关系2023-05-17

浅谈阅读素养助力历史教学论文2023-09-17

感统教学计划2022-11-21

音乐节奏教学论文2022-04-30

感统说课稿2024-05-13

历史故事教学论文2024-05-06

高中语文学习要养成哪些习惯2024-01-09

历史教学体会论文2024-01-15

历史教学社会实践论文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