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水针法)(集锦5篇)由网友“prettygirl”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水针法),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水针法)
水针法
又称穴位注射,是将水剂药物注入穴位,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将针刺和药物结合起来,利用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很广,临床常用于关节痛、胃痛、高热、小儿麻痹后遗症、慢性鼻炎、斑秃等。
② 用物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备药、注射器(套)、消毒液、棉签、棉球。
常用药物和剂量
常用药物:凡肌内注射用的药物,均可供穴位注射法用。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复方丹参、川芎、柴胡等。西药有:维生素b1、维生素c、0.25%~2%盐酸普鲁卡因、阿托品、利血平等。
注射剂量: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0.1ml,头面部:0.3ml~0.5ml,四肢部:1ml~2ml,胸背部:0.5ml~1ml,腰臀部:2ml~5ml或5%~10%葡萄糖液10ml~20ml。
疗程:急症患者1~2次/日,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6~10次为一个疗程。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日。
操作程序
① 洗手、戴口罩,按医嘱准备药液。
②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③ 根据病情选穴、选择体位,暴露局部皮肤。
④ 再次核对,确定注射穴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⑤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提供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产生得气感应后,如无回血,推注药物。
⑥ 推注药液时,急性病、体强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体弱者宜用较轻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可用中等刺激,推液也以中等速度。如所用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
篇2: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耳针法)
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等)刺激耳穴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耳穴分布及适应范围
① 耳穴的分布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电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色等反应,参考这些现象来诊断疾病,并通过刺激这些部位可防治疾病。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根据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图看到: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② 适应范围
耳穴治病有广、廉、简、验、无副作用等特点,临床常用于:
◆ 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 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 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眩晕综合征、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
◆ 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 其他: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液、输血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禁忌症与物品准备
① 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②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或菜籽、消毒液、棉球、镊子、探棒、胶布、弯盘。
操作方法
①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② 核对医嘱,探查耳穴。
◆ 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寻找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等。
◆ 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棒(毫针柄或火柴梗)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耳针治疗点。
◆ 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测定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即为针刺的部位。
③ 核对穴位后,常规消毒,消毒范围视耳郭大小而定。
④ 左手固定耳郭,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
⑤ 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磁珠等物,以小方块胶布,附在相应耳穴部位,俗称“埋豆”。留埋期间,瞩患者用手反复按压以刺激局部腧穴,每次1~2分钟,每日按压2~3次以加强疗效。冬季留置7~10天,夏季可留置1~3天。
⑥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告诉病人其为治疗作用,不要紧张。并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反应。
⑦ 起针时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局部消毒,以防感染。
⑧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如为埋豆者应教会其按压方法。
⑨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篇3: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水针法)
水针法
又称穴位注射,是将水剂药物注入穴位,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将针刺和药物结合起来,利用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很广,临床常用于关节痛、胃痛、高热、小儿麻痹后遗症、慢性鼻炎、斑秃等。
② 用物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备药、注射器(套)、消毒液、棉签、棉球。
常用药物和剂量
常用药物:凡肌内注射用的药物,均可供穴位注射法用。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复方丹参、川芎、柴胡等。西药有:维生素b1、维生素c、0.25%~2%盐酸普鲁卡因、阿托品、利血平等。
注射剂量: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0.1ml,头面部:0.3ml~0.5ml,四肢部:1ml~2ml,胸背部:0.5ml~1ml,腰臀部:2ml~5ml或5%~10%葡萄糖液10ml~20ml。
疗程:急症患者1~2次/日,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6~10次为一个疗程。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日。
操作程序
① 洗手、戴口罩,按医嘱准备药液。
②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③ 根据病情选穴、选择体位,暴露局部皮肤。
④ 再次核对,确定注射穴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⑤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产生得气感应后,如无回血,推注药物。
⑥ 推注药液时,急性病、体强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体弱者宜用较轻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可用中等刺激,推液也以中等速度。如所用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
篇4: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皮肤针法)
皮肤针法
皮肤针即“梅花针”,又称“七星针”。是用5~7枚不锈钢针排列成梅花或七星形状固定在针杆头端而成。通过叩刺皮肤或某部腧穴,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治疗与预防疾病的目的。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 头痛、胁痛、腰痛、背痛、肋间神经痛、痛经等。
◆ 高血压、失眠、近视、小儿痿证、斑秃等。
◆ 皮肤病。
② 用物准备
治疗盘:消毒皮肤针、75%酒精棉球、干棉球、无菌持物镊及罐、清洁弯盘。
操作方法
① 持针方法
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
② 叩刺方法
针头对准皮肤叩击,运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击。叩击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弹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刺激部位和刺激强度。
③ 叩刺部位
◆ 循经叩刺 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 穴位叩刺 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临床常用的是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
◆ 局部叩刺 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
④ 刺激强度与疗程
◆ 轻刺:用力较小,皮肤仅见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虚证及久病者。
◆ 中刺: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及一般患者。
◆ 重刺: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大腿等肌肉丰厚部位和年轻体壮者及病属实证、新病者。
篇5: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电针法)
电针法
电针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代替人做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节省人力,控制刺激量。电针有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可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电针的适应范围基本同毫针刺法,临床常用于:
◆ 各种痛证、痹证。
◆ 心、胃、肠、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
◆ 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
◆ 针刺麻醉。
② 物品准备
治疗盘:电针仪、毫针盒、无菌持物镊、棉签、棉球、皮肤消毒液、弯盘、浴巾、屏风。
操作程序
①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② 核对医嘱,选好穴位,皮肤消毒,按毫针刺法进针。
③ 得气后,将电针仪输出电位器调至“0”,再将电针仪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两根针柄上。打开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慢慢调至所需电流量(有酸麻感,局部肌肉抽动)。
④ 通电时间一般为5~20分钟。
⑤ 需强刺激时,应由小到大调节电流量,切勿突然增强。行针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⑥ 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至“0”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⑦ 协助病人衣着,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
★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 医生个人总结报告
★ 刺绣教学设计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水针法)(集锦5篇)】相关文章:
医生的年度个人述职报告2022-04-29
临床医生实习报告2022-08-28
产科门诊医生个人总结2024-04-29
医生进修的个人述职报告2022-07-02
医生优秀个人述职报告2023-11-29
急性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2022-05-14
2022年医生个人述职报告2024-02-16
医院活动周工作总结2022-08-15
刺绣随笔2023-04-15
医生年终个人述职报告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