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逢圣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3-09-13 07:59: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贺逢圣文言文翻译(推荐11篇)由网友“Eclair”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贺逢圣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贺逢圣文言文翻译

篇1:贺逢圣文言文翻译

贺逢圣文言文翻译

原文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 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译文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从小与熊廷弼住在同一里巷,但是彼此不亲善。作生员的时候,一同被督学熊尚文赏识。熊尚文认为这两个生员都 有突出的才能,说: “熊生,是干将、莫邪;贺生,是夏瑚、商琏。”乡试中举。家境贫寒,就任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考中第二名,授官翰林院编修。

天启年间,任洗马。正当这个时候,熊廷弼已被再次起用任辽东经略了。广宁战役失败,同乡的官员准备为熊廷弼鸣冤,认为贺逢圣将会阻止这件事。贺逢圣变了脸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怎么敢对自己小的仇怨耿耿于怀,不把熊廷弼的冤枉辩明!”立即起草奏疏呈献朝廷。湖广建造魏忠贤的生祠,魏忠贤听说上梁文出于贺逢圣之手,非常高兴,当日就去拜访贺逢圣。贺逢圣说:“错了,这不过是利用别人的'声誉、地位的陋习罢了。”魏忠贤不高兴地离开了。第二天就除去了贺逢圣的官籍。

庄烈帝即位,贺逢圣恢复了官职,接连晋升官阶。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兼任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辅佐国政,加太子太保的官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十一年辞官。十四年再次入阁。第二年再次辞官。

贺逢圣为人清廉沉静,约束自己磨练德行。皇上办事过于急躁严刻,贺逢圣始终没有进言匡正。他再次与周延儒同时被征召,帝上对待他不如周延儒。等到他休假回家(予告:汉朝制定的官吏休假制度。官吏休假称“告”,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法令可带职休假,则称予告。予告不得归家,但居官不视事。)皇上在便殿设宴为他饯行,赏赐金银、绣着蟒的椅垫。贺逢圣感动得大哭,伏在地上不能起身,皇上也为此流泪动容。

这时,湖广贼寇大肆侵扰。第二年春天,张献忠接连攻陷蕲、黄,逼近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是贺逢圣的门生,跑了三百里,拿了一顶僧帽、一袭袈裟来送给贺逢圣。贺逢圣把衣帽还给他说:“你只管离开吧,别担心我。”如翁于是离开。五月壬戌为月末,贼寇攻陷武昌,逮捕贺逢圣。贺逢圣呵斥说:“我是朝廷大臣,你们胆敢无礼!”贼寇驱使他离开,贺逢圣于是投墩子湖而死。贼寇从夏天来,到秋天去。地方长官对着湖水祭祀贺逢圣,有神托梦给湖边的人,“我守护贺逢圣宰相很辛苦,你把他接过去守护,他的左手有黑子,他的特征就是这个。”醒来后觉得这个梦奇怪,就在湖边守候,尸体令人惊讶地出现了,察看尸体果然这样,大概沉入水底一百七十天,面目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在冬天十一月壬子装殓,地方长官挥泪把他 埋葬了。

篇2: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推荐

《李贺作诗》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 (当时著名文人)①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②如素构,自名③曰《高轩过》④,二人大惊,自是⑤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⑥,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⑦者。及⑧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⑨儿要呕心乃已耳!”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翻译:

李贺,字长吉,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就能写出好的文章,韩愈、皇甫湜 开始听说还不相信,就去拜访他家,让他写诗,提笔一挥就写成《高轩过》,就像预先构思、打过草稿似的,他们两个大吃一惊,从此李贺出了名。李贺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弱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他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像赴会别人的任务题目。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死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注释:

1. 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2.就:完成

3.提名;命名。

4.《高轩过》: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5.旦;早上

6.自是:从此

7.奚奴:童仆,奴仆。

8.程课:定额;定限(固定的格式)。

9.是:这。

10.闻:听闻。

11.信:相信。

12.牵合∶牵强符合

13.已:停止

篇3:李贺写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写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注释】

1、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2、辄:zhé,立即,就。 就:完成。

3、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4、目:动词,拟题目。

5、《高轩过》:(杂言古诗)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6、自是:从此。

7、旦:早上。

8、奚奴:童仆,奴仆。从小奚奴:带着小奴仆

9、牵合:牵强符合。

10、程课:定额;定限;固定的格式。

11、是:这,这样。

12、率:特殊

13、省:反省

14、呕:竭尽

【翻译】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就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孩子要呕出了心肝才算完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扩展:练习以及答案】

1.释:①旦 ②囊 ③辄

2.翻译:①能苦吟疾书

②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3.理解: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是

参考答案

1.①天②布袋③总是

2.①能苦心吟哦觅句然后迅速写下来;②像别人那样苦思冥想牵强附会,以及按一定格式写作。

3.呕心沥血。

篇4:李贺小传文言文翻译

李贺小传文言文翻译

李贺小传

唐代: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结构特点

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2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李贺外貌中最典型的几点特征,只用了区区十余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尔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最为昌黎韩愈所知”,与他密切往来的文人也不少。在文人交游中,作诗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但李贺每与诸人出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自然引出下文对李贺诗歌创作过程和特点的叙述。在李商隐笔下,李贺的诗歌创作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而那种“得题然后为诗”的情况显然是“为文造情”,这是李贺不赞成的;二是及时捕捉灵感,李贺诗歌的创作方式和过程无疑是特别的,“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见所感,既是“为情造文”的表现,“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其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三是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正如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这些都为了说明李贺诗歌创作之“奇”,事实上诗风及其创作方法之奇是由其人性情之奇所影响和决定的,李贺性情之奇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之奇中有所体现,以下几句更是直接写出了李贺性格中与众不同之处。他的诗歌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但却“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创作时一丝不苟,处置作品却极为随意,这是李贺性情之奇的一个方面。

在写了李贺的诗歌创作之奇及性情之奇后,作者在第3段又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李贺临终之时有天帝召升,这种扑朔迷离、荒诞虚妄的描写占据了本段大部分篇幅,作者不仅对此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更在段末声明:“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也许李贺临终确实曾出现幻觉,而李商隐把这种幻觉放到传记中加以描绘,其实只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以现实和幻觉的鲜明对照引出最后一段的一连串质问。

末段是李商隐对李贺的议论和观感,并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从中也可窥出李商隐写作这篇小传的未言明的真意。最后一段托出了六个问题,虽然问而不答,但答案自在问中,能探得一二。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则专问李贺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像李贺这样“才而奇者”世所罕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无人重视,而为天帝所重,与篇首的“奇”遥相呼应,更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在这种同情和悲愤中,作者有意无意地把自我也摆了进去,因此无论是在对李贺之奇的叙述中,还是在末尾的一连串质问中,作者自己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能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整体感知

1.解题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

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篇5: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作诗文言文翻译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作诗》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

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 ②援:拿。

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④奚(xī)奴:童仆,奴仆。 ⑤牵合:指受到束缚。 ⑥程课:固定的格式。

⑦率:大概,大略。

【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孩子啊,要呕出心血了才罢休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篇6:赵光逢传文言文翻译

赵光逢传文言文翻译

赵光逢传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译文: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父赵植,是岭南节度使。祖父赵存约是兴元府推官。父亲赵隐任右仆射。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裔,都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记载:光裔是光启三年考中进士接连调任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任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被废立之后,旅居游历江南以避祸患,岭南人刘隐深礼待他,奏明朝廷让他担任副使,于是光裔定居岭外。)

赵光逢年幼时爱读经典书籍,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当时的人把他看作像玉界尺那样正直温和的.人。唐僖宗时,进士及第。过了一个月,任为度支巡官,历任台省官职,在朝廷内外都有能干的名声,转任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巡幸石门,赵光逢不随从,昭宗派戴知权带诏书命他前往石门,他称病辞职。皇帝到华州,拜为御史中丞。这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用旁门左道求进的人很多。赵光逢依靠宪纪治理此事,都受到法纪制伏,从此这类人渐渐少了。后改任礼部侍郎、主管贡举。光化年中,王道衰退,南北司结党,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隐居,断绝交往,有五六年之久。他的门人柳璨受重用,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记载: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以后三年没有得到调任,当时柳璨从皇宫得到重用,光逢才以左丞的身份调入朝廷。)到梁朝时赵光逢任中书侍郎、平章事,转任左仆射兼租庸使,上奏章请求退职,以太子太保身份退休。梁末帝爱他的才能,征召为司空、平章事。没过多久因病辞职,授司徒退休。(《唐摭言》记载:光逢接受大任,担任要职十多年,七次上表请求退休,最后以司空的身份退休。)过了两年朝廷又征召他任命为上相。

同光初年,他的弟弟赵光允为平章事,时常到家中拜访,曾经谈到政事,有一天,赵光逢在门上题字道:请不要谈论中书省的事。他就是这样清净寡欲,端正沉默。曾经有女道士寄放二十两黄金在他家里,碰上乱世,女道士死在别处。二十年后,金子不好还给谁,便交给河南尹张全义,请转送给道观,金子上的旧封条还在。他在两个朝代任官,四次退休,遵行伦常,不暗中做坏事,官员绅士都敬仰地把他当作名教主。天成初年,迁太保退休,封齐国公,死在洛阳。下诏赠为太傅。

篇7:贺圣朝留别阅读答案-贺圣朝留别翻译

贺圣朝留别阅读答案-贺圣朝留别翻译

贺圣朝留别阅读答案_贺圣朝留别翻译,本首诗写了与友人分手的离愁别绪。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贺圣朝留别原文:

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①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②。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贺圣朝留别字词解释:

①绿醑:美酒。②诉:辞酒。

贺圣朝留别翻译:

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

贺圣朝留别阅读答案:

试题:

(1)对“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进行赏析。(4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4分)

答案:

(1)采用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其中的“二分”是“愁”,“D分”是“风雨”。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2分)词人用巧妙的构思来写出了与挚友分别时的愁绪。(1分)(答出“化虚为实”“巧用数字”分析得当也可)

(2)①与友人惜别的感伤;②珍惜相聚及时行乐的豪放旷达;③对前途未卜的忧虑;④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贺圣朝留别创作背景:无

贺圣朝留别赏析: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在筵宴上,作者怀着依依不舍的深情,满斟翠绿色的美酒,殷勤地劝友人多喝几杯,不要匆匆归去,因为别易会难。时值暮春多风多雨之时,总共三分春色,其中二分是忧愁,一分是风雨。此情此景,多么使人难堪。暮春是牡丹花开放的季节,但它容光短暂,从开放到凋谢,没有多少时间。既然好花不长开,机会难得,还是放声高歌,畅饮美酒,休去诉说离愁别绪吧。只是不知道明年今日牡丹花开放时节,能在何处重逢。此篇虽写离愁别恨,但它不像许多婉约派词作那样写愁恨掩抑低沉,凄伤欲绝。篇中不但有豁达乐观的话,而且全篇语言刚健,笔调雄浑,在惆帐的别情背后,透器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

上片开篇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个人资料:

叶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长洲人(今苏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v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篇8:贺圣朝·留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贺圣朝·留别宋朝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篇9:《贺圣朝·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斟绿醑留君住。

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宋代·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

注释

贺圣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花间集》有欧阳炯词,本名“贺明朝”,《词律》混入“贺圣朝”,误。有十余种格式。此词格式为:双调四十九字,仄韵格,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三仄韵。

绿醑(xǔ):即绿色的美酒。

几许:犹言多少。

赏析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开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颖春色、离交、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交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交,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颖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交,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交”,“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交”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交。

这里写“风雨”,颖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交。词人颖开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交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颖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开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交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开”句,颖韩偓《谪仙怨》“”开”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开”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交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交。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颖“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开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交,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篇10:贺圣朝·留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

《贺圣朝·留别》注释

贺圣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花间集》有欧阳炯词,本名“贺明朝”,《词律》混入“贺圣朝”,误。有十余种格式。此词格式为:双调四十九字,仄韵格,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三仄韵。

绿醑(xǔ):即绿色的美酒。

几许:犹言多少。

篇11:贺圣朝·留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贺圣朝·留别》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时留别友人之作,具体作年难以确证。《宋史》本传载叶清臣为人豪爽刚直,敢于在宋仁宗前直言时政阙失,不畏权贵。

《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的阅读答案与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辞职信

谢万北征文言文翻译

论语十则课件

《论语》节选二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初一《〈论语〉》教学设计

孝庄文皇后

人教版七年级论语教学设计

《知之为知之》读后感

贺逢圣文言文翻译
《贺逢圣文言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贺逢圣文言文翻译(推荐11篇)】相关文章: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全诗赏析2022-07-21

论语选读读后感2023-01-17

北京孔庙导游词介绍2024-03-13

国学之《论语》选读教学计划2022-08-16

文言文的辞职报告2023-01-20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文教案2023-09-03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摘录2024-03-09

文言文版求职信简短200字2023-09-03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2022-10-0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高一选修)2023-07-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