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课件(推荐4篇)由网友“djzylzw”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十则课件,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论语教学课件
论语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五)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
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五、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篇2:《论语四则》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3月7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学期学习内容。
二、新课: 1.出示学习内容:
①范读。
②全班齐读: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三、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四、作业:①背诵课文。②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2课时 2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3月14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
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4.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4.背诵、积累。
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第3课时 3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年3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
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三、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
第4课时 4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
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4.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4.背诵、积累。
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第5课时 5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
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三、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
第6课时 6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
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4.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4.背诵、积累。
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第7课时 7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
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三、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
第8课时 8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
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4.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4.背诵、积累。
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第9课时 9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
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三、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
第10课时 10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
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4.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4.背诵、积累。
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第11课时 11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
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三、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
第12课时 12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
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4.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4.背诵、积累。
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第13课时 13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
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三、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
第14课时 14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
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4.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4.背诵、积累。
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第15课时 15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
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三、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
第16课时 16
教学内容:《论语》诵读。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
授课时间: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第五节 授课教师:薛庆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 1.出示句子:
2.反复读,读准字音。 3.质疑交流:
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4.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4.背诵、积累。
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篇3:《论语》已制成课件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已制成课件) 教案教学设计
津沽高中 田克君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
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背诵。
3、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实词意义。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宋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引入《论语》(语录体散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和介绍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图片。)
二、正字音,朗读
论语 说 愠 罔 殆 诲人不倦 女 识 哉
三、理解文意(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即每一则语录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读背诵。然后进行集中的'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 )
第一则:掌握 “时”(按时)“说”(通“悦”,愉快)“乐”(快乐)“知”(了解)“愠”(怨恨)“君子” (有道德修养的人)
--讲学习方法与态度和个人修养,不断学习,方能牢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自求长进,不怨他人。
第二则:掌握 “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领悟)新”和“可以”(可以凭)的含义。
讲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第三则 :掌握“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疲倦而无所得)的意义;
--讲学习方法:学思结合,方有所得
第四则:掌握 “诲”(教导)“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这)的意思。
--讲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则:掌握“谓”(称)“耻”(以为耻)“是以”(因此)
--讲学习态度,要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四讨论: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讨论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示?
五作业: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背诵
二分析
第六则:掌握“识”(记)“厌”(满足)“倦”(疲倦)
--讲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默记成育,积累知识,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第七则:掌握“三”(虚数,几个)“从”(顺从,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讲学习方法: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第八则:掌握“知”(懂得)“好”(喜欢,爱好)“乐”(以之为乐)
--讲学习态度: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第九则:掌握“川”(河流)“斯”(这)
--讲学习态度: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惜时间,勤学不辍。
第十则:掌握“尝”(曾经)“寝”(睡觉)“以”(用来)“益”(好处)
--讲学习方法:要学思结合,亲身实践胜于空想,意同第三则
三小结“而”的用法
--1、顺接(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承);2转接
四总结有哪些是讲学习方法,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 不如学也.
五讨论:哪则《论语》令你的受益最大?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六小结本课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七练习
1见课后练习一、三,使用课件。
2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给出的短语中的三个以上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F、敏而好学 G、不耻下问 H、默而识之 I、学而不厌 J、诲人不倦
K、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L、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背诵
九总结古文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十、板书
论语
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诚实勤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老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三、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篇4:论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妙处
论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妙处
摘 要: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中的普遍运用,实现了以前语文教学无法实现的目标,对现代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思维训练,文化熏陶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课件;运用妙处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知识化、情感化、层次化、人文化的多元性,也更深更广地挖掘出了语文知识的深层内涵,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和人性培养的双重任务。
一、能够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具有很大的知识性和潜在的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知识、人文素养、情感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师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和怎样的教学手段,方式的新颖和手段的多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挖掘到课文中蕴含的宝藏。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功能,恰好满足了师生的需求,教师设计新颖、简洁、丰富、多变的情景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知识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使学生在高度集中的`过程中完全投入到教学当中,汲取知识,领略情感。
二、能够突破语文教学中的层次性
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的最大区别就是语文教学具有层次性,一个小小的课文情境,里面蕴含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人文情感。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方式,才能突破其中蕴含的多种知识。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第二次赛马这一部分”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内容设计成如下三层。 第一层,内容层。将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的这一过程,用简单的示意图显示,简洁明了,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第二场比赛的结果,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学生就会从图中自然地看到孙膑舍小取大的聪慧。第二层,智慧层。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田忌取胜的原因,教师因势利导,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得出孙膑这样做的依据,自然地总结出了孙膑的聪明才智,不同人物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第三层,情感升华层。通过前面环环相扣的图解和句解,学生自然会对人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做出合理的评价,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中积累了学生评价人物的词句,发展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这种分层次的教学设计,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是无法将教学知识、技能和情感分层实现的,只有在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中,才能形象、简洁地将课文调换层次,分解细化,实现预想不到的意外收获。
三、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设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相关的图片,故事情节,动画作品等,让学生在倾听、观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见解和感想。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结束课文时,教师播放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搜集了一些桂林山水的资料,让学生看后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都讲得很好,对内容的掌握更全面了,想象完全飞出了教师的预想,学生运用语言,提炼语言的能力在实际情境的感染中更是超乎寻常。
四、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语文知识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的学习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目标在齐头并进,逻辑知识也隐含在语文教学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教学中的目标之一。怎样在推理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学方式和教师把握目标的确切程度。教师在传授知识、解析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呢?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恰好能够透过图示和层层推理,简化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涵,给学生一种简洁、生动的推理图示、在图示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楚国人让晏子钻狗洞时,可以这样将晏子的回答运用课件显示:狗洞――狗国,钻狗洞――访狗国,“我”访楚国――钻狗洞,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中,学生自然地推理出结论,“我”访问的是狗国。我用推理的图示课件层层展示晏子第二次、第三次巧妙应对楚王的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自然地总结晏子回答的结论:楚国是个下等国,楚国是个强盗国。看似简答的几句话,将楚王说得无法回答,在图示的简化中,学生从心里理解了晏子运用的巧妙逻辑,从而使学生对晏子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无形中贯穿给学生一种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怎样实现标准的要求,关键在于教学方式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助于实现目标的环境,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也是在现代教学资源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中,我搜集了许多桂林山水的美丽图片,同时也制作了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山水图片,让学生对比欣赏,在欣赏中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在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祖国秀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 经典诵读教案
★ 论语六则说课稿
★ 《论语》教学设计
★ 论语说课稿
【论语十则课件(推荐4篇)】相关文章:
江西版三年级语文教案2023-12-07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2023-05-2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3-08-25
10《论语》①十则2024-02-03
活动课《朋友》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5-04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2024-04-27
两小儿辩日课件2023-09-30
小学五年级语文《读书再读书》教案2023-04-09
人教三年级语文上教案2023-12-26
沪教版《四个愿望》优秀教案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