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中复习资料的

时间:2023-09-16 08:37:3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教版物理高中复习资料的(精选6篇)由网友“吃我一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物理高中复习资料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物理高中复习资料的

篇1:人教版物理高中复习资料的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直线运动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篇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 声带振动发声、蚊子靠翅膀振动 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 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 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也一定产生声音 但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因为听到声音还需要介质、正常的听觉、合适的声音频率范围等条件)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 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2)、声速: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m/s(声速跟 介质种类 和 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 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反射 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以上,人距障碍物至少17米(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回声与原声叠加在一起增强了原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二、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1)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或快慢)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单位是赫兹Hz,其他条件相同时振动的物体越大、越长、越粗、越重则音调一般越低;)

(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0Hz,

(3)超声波:①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②特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③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剂﹑超声波焊接器。

(4)次声波:①定义: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②特性: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③产生: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 地震、火山喷发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④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2、响度:(1)概念: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 、距离声源的 距离 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越小 ;(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 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应用:回声定位、B超 、声呐等

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应用:超声波打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物体做 无规则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 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 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1)在 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 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 人耳接收 处减弱(戴耳塞)

篇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传递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2、温度计:(1)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制造的;(2)用法: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 分度值 (每1小格的数值),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 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温度计);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 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底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1)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2)测量范围:35~42 ℃;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但使用之前要把体温计里的水银甩下去而普通液体温度计不能甩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在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叫物态变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 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 热,凝固要 放 热;

3、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 非晶 体;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温度 不变 ,继续吸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2)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升到 熔点且能继续吸收热量;(3)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降到凝固点且能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 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 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 放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 沸腾: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 吸热;

3、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温 、压缩体积(加压)。

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 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 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 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钨丝变细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总结:

篇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沿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 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 线段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是建立的一个物理模型,和力的示意图、磁感应线一样。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3、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 3×108 m/s;= 3×105 km/s (2)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 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 返回原介质 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反射现象:倒影的形成、平面镜成像

(3)反射的相关概念: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法线(过入射点垂直界面)、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2、光的反射定律:(1)内容: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 内(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两侧(分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角)。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反射的种类: 镜面反射和 漫 反射。①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 地反射出去;②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光的反射定律 。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虚像, (2) 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等大),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等距 );(思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选择薄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什么?)

2、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 发散的,这些反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3、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光路法或对称法

3、凸面镜和凹面镜:(1)反射面为凸面的叫凸 面镜,反射面为凹面的叫 凹面镜;(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 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道拐角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电筒)

四、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 法线 的夹角。

2、光的折射规律:(1)在光的折射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共面),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不改变,沿直线传播,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斜射时,总是空气 中的角大);(2)光的折射中光路 可逆。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无论是从空气中看水中物体,还是在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虚像都在物体的上方。所以渔民叉鱼应该向看到的鱼的下方叉鱼;潭清疑水浅也是这个道理;(2)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 弯折了。

五、光的色散: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

2、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 、蓝

(2)※(新版已删)透明体的颜色由它 透过的色光决定(如红色玻璃只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红光而其他色光全部被吸收);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 反射的色光决定(如绿色衣服之所以看上去是绿色就是因为太阳光(七种色光)射到它上只反射和衣服颜色相同的绿光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红外线遥控、红外线夜视仪、红外取暖器;(2)紫外线:消毒杀菌、验钞防伪

篇5: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n 1min=60s。

4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2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s计算公式: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 ,变形可得:s=vt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t

篇6: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一、光的直线传播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8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人教版八上物理教学随笔

人教版高中物理复习提纲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

高一上学期的物理测试题的单选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全部教学设计

高考人教版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高中复习资料的
《人教版物理高中复习资料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教版物理高中复习资料的(精选6篇)】相关文章:

浅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2023-11-03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2023-07-03

新教材英语的策略与困惑2022-11-07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2022-10-05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新课程中的化学教师2022-07-29

《导数的几何意义》说课稿2022-11-02

我的初三寒假计划2022-10-27

化学教学案例2022-11-21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2022-05-05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功教学设计2024-01-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