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

时间:2023-09-22 08:12: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通用8篇)由网友“爱唠嗑的社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

篇1: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

教学中常说到的一句话是跳一跳摘桃子,到底从哪儿跳合适呢?相信这是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在历下区组织的月展示课上听了《求较大数》一课,执教老师上的扎实有效,给我带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教会我从具体情况出发,纵向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现将课堂精彩之处和自己的感受记录如下。

一、精彩课堂

1、找准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攻克重难点。

《求较大数》是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内容,在学习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后,安排了一节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也就是明确相差关系中“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三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求相差数时已经初步了解了较大数和较小数之间的关系,只是没有抽象出较大数较小数的概念,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基础,以复习引入。先给出了同样多的一组绿○和蓝○各5个,让学生观察绿色的○和蓝色的○有什么关系,在比较的过程中引出了同样多(5=5)和一一对应比的比较方法,为下面的比较做好了铺垫;接着增加了2个蓝色的○,引导孩子再去比较两种颜色○的多少,孩子用:“蓝色的○比绿色的○多两个,绿色的○比蓝色的○少两个(7﹥5 ;5﹤7)”来概括。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总结比较的过程,让学生再次明确了数量之间的三种大小关系:同样多、多、少。同时让学生去回顾蓝色的○是由哪两部分组成?孩子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蓝色的○是由与绿色○同样多的部分和比绿色○多出来的部分组成。

这个复习过程看起来很冗长,却找准了衔接点,充分利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明确在明确了蓝色的○和绿色的○之间的关系后,这节课所需要掌握的数量关系,孩子基本上就理清了,这节课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余下的时间只是要不断的明确这种数量关系抽象出较大数和较小数的概念就可以了,这样的设计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巧妙建模,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形象的数学模型,提炼出问题的本质。

较大数是有两部分组成的,“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以及“比较小数多的部分”,这种数量关系在用语言描述的时候很拗口,而且孩子理解起来也困难,特别是在有具体情景的解决问题中。老师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抛却了情景,利用复习准备中用过的图形和线段图,去分析较大数和较小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不是关系而是形状,孩子再碰到此类问题的时候脑海里首先呈现的就是线段、图形,这样就把抽象的关系转化成了具体的形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了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我的思考

1、画龙还需点睛

本节课从图形和线段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为理解新知识建立了模型,但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孩子是否能提炼出到底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呢?所以我觉得在明确了求较大数的方法后,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情景训练孩子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较大数的能力,这样就把模型和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了。而本课教师提供训练的情景却很少,不知道是由于时间关系还是我的理解不准确,觉得缺少了点睛之笔。

再说是教师不管是在新授还是练习中都是借助于模型分析数量关系,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后,是不是让学生抛却模型直接抽象出数量关系“较大数=和较小数相同的部分+比较小数多的部分”,从而直接去题目中寻找较大数,利用上面的关系计算?

2、研读教材提高自己掌控课堂的能力

客观来说这节课上的很朴实,没有很绚丽花哨的东西,之所以能大家认可,和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有关系。课上教师表现的不温不火,但是孩子的一举一动却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这也能看出作者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来自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只有把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这也是我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学习的地方。

篇2:二年级数学《较大数的估计》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较大数的估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5-P16例1、例2、例3,P16-课堂活动1、2,练习二7、8。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

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请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每天给你们上课都要用到什么东西?(粉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盒粉笔有多少支。师生同数,然后得出一盒粉笔大约50支。老师从中大约拿出一半的支数,小朋友猜一猜现在盒子里大约有几支?(大约25支吧。)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

师: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较大数的估计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出示装有大约40支铅笔的笔筒,那么这样的两盒大约有多少呢?同桌讨论后,再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猜的。

生:一盒是50支,两盒就是50+50=100,所以大约是100支。

2、请生看书P15例1,先独立填空,在给同桌说一说怎么想的。指名说一说。

3、师再拿出粉笔盒,刚才我们知道了一盒大约有40支,那么两盒大约有多少支,三盒呢?四盒呢?

(二)、教学例2

1、让学生先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量完后,再汇报交流,得出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7厘米。

2、生看一看这本书大约有多少张,(大约76张);

师:也就是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那么100张这样的纸大约有厘米;1000张呢?

3、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全班交流汇报。全班齐读得出的结论。

(三)、教学例3

1、师给每桌(四人一桌)准备一盘花生,让学生估一估一盘花生大约有多少颗。

2、分组讨论估计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估计的结果。

一种:先数出一把有多少颗,再抓一抓盘子里一共有几把,就知道道一盘有多少颗了。

二种:一颗一颗地数就知道有多少颗了。

三种:用自己的小杯子先数出一小杯有多少颗,再看能装几杯,就可以知道有多少颗了。

3、比较这几种方法,得出哪种估计方法最快、最好。

(四)通过这几道例题的学习,小结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先确定一个数,再看较大数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数,就可以很快估计出这个较大数了。

四、课堂活动

1、P16第1题。师重点问是怎样猜的。

2、P16第2题。

①师想一个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大约是多少。(给三次机会)

②请一学生想出一个数,老师来猜一猜。(给三次机会)

③同桌互相猜一猜。(给三次机会)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二第7题,看图后,说一说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练习二第8题,让学生把到商店调查商品的价格,自己选择有关商品名称再填入表中。然后再说一说。

六、课后记:

篇3:大数的认识的评课稿

关于大数的认识的评课稿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中的一节新授课。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含有0的大数的读法,难点是万级上的0的读法。

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并始终围绕着含有0的大数的读法来讲授与练习。重点与难点也安排得当,强调了万级上的0的读法。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首先是进行了对上一课时学习的复习,主要以填空练习为主,题目包含了上一课的所有关键内容,并且在每一部分练习后老师都让学生对概念进行小结。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对于旧知能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之后对于新授部分的引入是以万以内的数中0的读法作为铺垫,四道万以内数的读数分别包含了末尾的0、中间的0、连续的0等各种0的位置的读法,在学生读出这四个数后老师让学生来总结这些0的读法,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而由个级的0的读法上升到万级上0的'读法,这样的安排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更能掌握好新的知识。

在教态上本课的授课老师刘老师也做得很好,教态非常自然、老道,虽然是年轻教师,却有着与老教师一样的成熟气质。在言语技能上,刘老师的口齿清晰,声音宏亮,简练的语速也使整堂课的节奏紧凑,没有拖拉。在提问方式上,刘老师的问题明确,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而问题的难度有难有易,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回答的机会。本节课的课件设计较为合理,PPT背景简洁,使内容清晰可见。在链接上的安排也比较巧妙。

应当说,本节课整体上质量较高,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善。如在板书设计上过于简单,只有一个课题,可以适当加上一些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重点更为突出。另外在练习设计上,题目的类型较单一,可以设计得更巧妙些,如设计一个情景或故事将一些大数串联起来让学生来读,而练习的难易坡度也不够,应适当加以调整。

篇4:大数的认识的评课稿

大数的认识的评课稿

本周数学教研活动,我有幸听了曾老师《大数的认识》大数的写法一课。听了曾老师的课令我感触颇多同时得到了许多启发,这些感触和启发正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一、注重知识的迁移,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曾老师在教授亿以内数写法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万以内数的.写法。抓住了万以内数和亿以内数写法的相通点,让学生在回忆和巩固万以内数写法的过程中初步领会了亿以内数的写法,为下面如何正确写亿以内数做了很好的引导和铺垫。

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应当关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起自然联系。寻找到“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掌握新知识。

二、重视方法的培养,寻求数学学习的规律。曾老师在本课中很重视大数写法的方法教学。反复提醒学生亿以内数写法中应该找到关键字“万”,并做好标记。引导学生认识到“万”字之前是万级上的数,“万”字之后就是个级上的数,借助数位顺序表由高级写起,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的写。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同时提高了正确率。

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并在总结方法的过程中探究对于数学某一知识点的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中存在的的窍门和数学的魅力。

篇5:求平均数评课稿

求平均数评课稿

“求平均数”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三单元42页的内容。它是新教材“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算术平均数,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的公共媒体大量使用统计图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上,放在根据数据做出必要推断上,另外,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平均数”是个“虚数”(大于平均数 ;小于平均数 ; 等于平均数)“平均数”可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思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求平均数(算术法 移多补少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彭老师这节课在设计上看得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由小马过河的.故事导入——组织学生摆小卡片,讨论如何平均分——从而介绍移多补少方法——讲解例题——巩固练习——总结课堂,整节课环节清晰,特别是练习设计非常新颖,有辩一辩、说一说、露一手、聪明宝贝等题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课堂中彭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能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学到知识。

彭老师安排整堂课的教学素材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听了这节课,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连贯性还要加强。

2、精心设计的每一课堂环节在教学中要落实到位,尽量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3、在教学例题后,可让学生把平均数与各实际数进行对比,学生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平均数有可能比实际数大,也可能比实际数小,还可能等于实际数。这样一对比,后面的练习题“辩一辩”学生应该能更快更准确地回答出来。平均水深只是一个代表数,它的实际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浅,也可能比126厘米深,还可能正好是126厘米。

4、新教材的数学教材图例非常多,我觉得不管是在新授还是练习题当中,都应先让学生去理解图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再让学生去解答。

总的说来,彭老师在教材的钻研方面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如果今后能课堂教学当中应用到位,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篇6:二年级《数学广角》评课稿

冯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以直观的操作活动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教师大胆改编教材,将我国地图引入课堂,一步步找到山西、阳泉、郊区的行政区划图,然后从地图的着色问题入手展开研究活动,让学生感觉到了制作地图也要用到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整节课,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交流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活动前的指导,对活动预设充分。

在出示活动要求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涂色时注意什么,学生互相补充,明确了要求,审题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教师预设到涂色时间比较长,因此明确活动要求后激励学生比比谁涂得快。学生跃跃欲试,加快了活动速度。在展示作品时教师故意出示重复和遗漏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真正感知到有序思考的好处。

4、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

教师在学生活动后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想不想知道怎样很快找到所有涂法儿不重复不遗漏呢?教师介绍了两种方法,定位法、交换法,学生在有了前面活动的基础,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了,

5、教具准备充分,便于直观操作观察,可见备课的用心。

篇7:二年级数学《七巧板》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七巧板》评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的任务是评万老师的《七巧板》这一课。我们这套教材是全新的版本,但是也没有专门的一课来学习七巧板。这个知识在教材上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一年级下册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认识时,以七巧板为操作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图形的拼组,知道像七巧板当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三角形或是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我们刚学完的角的认识这单元,在学生感知了直角、锐角和钝角之后,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了解七巧板中每个角的特征,以及拼角。所以说,零零散散的,学生对七巧板是熟悉的,而且,大队部去年还有过比赛,拼图形学生也都练过。但是,真正拼得好的却也是寥寥无几。

万老师今天设计的这节课,有这么几个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

首先,是开头的情境创设。老师恰当地利用多媒体,通过声情并茂的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第二,探求知识重过程和方法。这节课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七巧板的特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积极动脑、动手活动中,全面地掌握七巧板的特征。特别是在后面的拼组开始时,老师先设计了一个半成品,这样既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大部分学生,又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方法的学习。

第三,关注情感,评价多元。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多次让学生将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因为这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前面的内容是否可以整合一下。

二、这应该是一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课,老师应该是想通过这么系统的一个学习,让学生,特别是还不怎么会拼的学生,找到拼的方法和窍门。所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否提供给学生比较直接的方法。

篇8:二年级数学《搭配》评课稿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数学王国”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万数》的评课稿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评课稿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说课稿参考

反比例函数的评课稿

倒数的认识的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的评课稿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广角中的田忌赛马对策问题优秀评课稿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通用8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阳光下的物体》的评课稿2022-08-18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评课稿2022-10-24

《搭配中的学问》的评课稿2023-06-30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优秀2022-08-25

《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评课稿2022-04-29

小学数学评课稿2022-11-17

初中数学评课发言稿2022-10-2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2022-11-09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的评课稿2023-12-11

一年级数学下册《七巧板》的评课稿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