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

时间:2023-09-30 07:53: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推荐7篇)由网友“guo81”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

篇1: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骆驼被称为是“沙漠之舟”,极能忍饥耐渴,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2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骆驼可用作骑乘、驮运、拉车、犁地等,是沙漠戈壁地区人民和地质勘探、考古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伙伴。

在戈壁沙漠地区,人们常常能看见骆驼帮助人们驮运稻草之类的物品。而骆驼给人任劳任怨的'感觉,好像人们放再多稻草在骆驼身上它都能承受。但是一旦到达骆驼承受的极限,哪怕人们再轻轻放上一根毫无重量可言的稻草,也能将骆驼压垮,这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篇2:生命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文随笔

生命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文随笔

我们也许都有过一个人蜷在角落,放声大哭撕心裂肺;或是默默流泪心如刀割。

在面对这崩溃的一刻前,我们可能还在坚强的承受,微笑的面对一切老天的不公。可谁知道,终有一天,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到我们的身上,于是,我们再也无法承受,于是,我们开始绝望。

我们借助网络的力量寻找和我们感同身受的一切人、事、物,终于发现原来我们不是最糟糕的那一个!然后,抹掉眼泪,重新面对命运的安排。

一个真实的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朋友的爸爸因抑郁症从十几层的高楼跳了下去。留下重患的妈妈,不日,也走了。压垮他的那根稻草也许是儿女的一声叹息,也许是一个夜的辗转难眠,又或许仅仅是旁人的一个眼神,那跟轻飘飘的稻草就瞬间成为了他超负荷的推手 ,把他推到了生命的尽头。

小时候想快快长大,长大后便能展翅飞翔,不再为想吃一个糖果而央求爸爸妈妈,长大后却觉得有一抽屉的糖果也没有小时候的好吃。

如今我们都长大了,在这里的你我已经是有烦恼的年纪了吧。我好怀念小时候啊。从来不知道长大以后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工作,学习,生活。

可我们不能改变任何早已注定的一切,我们只能擦干眼泪说:一切都会过去!

篇3:压死骆驼的不是稻草

刚过了春节,陈课长送出了辞呈,他的直属长官张经理向老板说:陈课长对公司这次发的奖金很不满意,所以不干了,后面可能还有一批人会跟进。这话让老板听的愁眉苦脸;公司这样子,我这经理也很难做。张经理还无奈的说。

不要忽视隐藏在背后真正的因素

老板找我研究怎么办?我第一句话就是说:很多人以为压死骆驼的是稻草,所以有心人就拿来做文章,刻意掩饰骆驼真正的死因。记得我自己过去上班的生涯经验里,每次想转换职场之际,内心都是天人交战,走或不走?公司相较优缺点也一再分析,但还是难以取舍,下不了决心;而最后突然狠心一走的关键,就是在等最后一根稻草。

有一次我正在为了是否换新公司而烦躁不安,正好经理对我发脾气,数落了我一顿,我就随口一句不高兴,那另请高明,我明天不来了。当天晚上心情格外豁达开朗,好像如获重生般的舒畅,因为我终于下出决心了。

后来经理被上级以及众多同仁骂惨了,还不断跟我道歉,就是希望我不要辞职;可是我辞意已坚,这件事情大家都认定是经理造成的,其实,是我自己本来就一直想走,严格说,绝不是经理所逼。

事情的真相就是有人在利用稻草

很多公司都有这种错觉,有些则是被有心人夸张的烟幕弹,例如陈课长的上司张经理,原本自己领导就不好,部属早有怨言;例如陈课长会走,据我侧面打听,本就是有许多的原因,奖金之不满只是其中一项小因素,并非主要辞职关键;而张经理为了掩饰自己控制不了流动率的无能,就急着找理由推责任,刚好春节奖金之事也的确有些怨言出现,这就成了张经理找到的最佳挡箭牌。

各种场和的人际关系都是复杂难理的,很多人自以为能知道真相,其实没有人知道真相,包括当事人自己」;我曾经帮很多公司沟通疏导员工彼此间、劳资间的关系,发现自己也被陷害好几次,运气好时,保有证据解围,运气不好,则真的遍体淋伤,因为任何有心人都能见缝插针。

面对流言,应有智慧辨别真相

有一次某老板请我去跟她公司的员工上课,教教他们敬业精神;这份差事本来就不好做,因为员工需要人家教,就代表现在这些人都有问题,一定会排斥,铁定不会给我好脸色看;果然不错,上课时看得出来有少数问题员工不屑听,也心不在焉;不过,我的任务就是要传达老板的旨意让他们知道,能不能听,总是各人造化、领悟不同吧?

事后有人打报告给老板说我上课中谈到老板私生活,隐密的家庭状况,让老板很不高兴;这件事情刚好我自己有偷偷录音存盘,所以才能澄清真相,也还我清白,否则真是一生清誉毁于一旦。不过,人生之中,这样的被诬蔑、攻击、造谣,可说无奇不有;如果有利害关系的商场、政坛,敌人的故意栽赃,更是难以预防;唯有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当面对流言时,应以智慧冷静分析再来出招。

篇4:阿拉伯寓言故事骆驼最后一根稻草

一个主人有一匹老骆驼,它一天到晚任劳任怨地干活,有一次主人想看看这个老骆驼到底还能装多少货物,于是不断地加、不断地加,但是老骆驼还是没有垮,最后主人想是不是已经到了极限呢,于是轻轻地投了一根稻草在它背上,没想到就是这一根稻草使老骆驼轰然倒下.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含义是什么?要告诉我们什么?

意思是说事情发展已经到了极限的临界点,再增加任何一点点地因素就会使之崩溃.

一根稻草,没有什么分量.谁也不会把一根稻草放在眼里.可是如果你把稻草一根一根地往骆驼的背上码放起来,最终总有一根稻草会把骆驼背压垮的.

再小的分量,积累起来,也可以沉重如山

篇5:阿拉伯寓言故事骆驼最后一根稻草

有一回我对稻草人说:“你总是狐独守望在这片寂寞的土地上,你一定厌倦了吧?”

稻草人回答道:“能使他人恐惧是一种深沉持久的快乐,对此我永远不感厌倦。”

我低头沉思,尔后说道:“的确如此,因为我也能领悟这种乐趣。”

他说:“只有那些稻草填躯的人才能体味这乐趣。”

于是我走开了,不知道这是恭维还是轻蔑。

一年过后,稻草人变成了一位哲学家。

当我再次从他身边走过时,看到两只乌鸦正在他的帽檐下筑巢。

阿拉伯寓言故事推荐二、对贪婪的惩罚

从前有个名叫哈达利的国王。一天,他在第比利亚①城郊的原野上散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栽一棵无花果树的小树苗。“啊,可怜的老人,”国王对老人说,“你年轻时干这活,等到老时还能享受;可如今你那么大年纪了,难道你还有可能分享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吗?”

“王上,”老人回答道,“我年轻时干活,老了仍要干活;上帝安排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你究竟多大年纪了?”

“一百岁啦,王上。”

“一百岁!那你还如此辛勤地栽种这小树苗,好像你还能享受到果实似的。”

“如果上帝保佑我,那我就能享受到它的果实。不管怎么说,我的父辈们曾为我而劳动;而我也是在为我的儿孙们尽力啊!”

“感谢上帝!等你有幸亲自尝到这棵树的果实那天,别忘了告诉我。”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这位老人仍然健在。那棵小树亦己开花结果。老人暗自思量:“现在,我该让王上知道此事了。”他装了满满一篮子的无花果,然后提上篮子到皇宫里去了。这位老人被带上官殿。国王问他是谁,有什么事? “我就是几年前王上曾经碰到过的那位老人。那天,我正在栽一棵无花果树的小树苗。王上看到后,曾命令我,等我亲自吃上这棵树的果实那天,一定要禀告王上。今天,我还特地为你带来了满满一篮子的无花果。”

国王哈达利忙说:“快给这位长老赐坐!”接着,他又命令:“收下老人的无花果,给他的篮子里装满金币!”群臣们都惊奇地问:“王上,你为何对一位犹太老人如此敬重?”哈达利答道:“向他表示敬意的不是我,而是他的造物主啊!”

这位老人的邻居是一个妒嫉心很强的女人。当地听说此事后,便对自己丈夫说:“你难道没听说这个老头的事么?一篮子无花果换了满满一篮子的金币。别怕!你也弄一篮无花果去献给国王!”

这位蠢男人真的听信了老婆的话,提上一篮无花果夫找国王了。到皇宫门口,他对卫兵说:“我听说国王特别爱吃无花果,我给他带来了满满一篮子。”卫兵们听了大笑起来。国王知道后,即下令将这个人捆在大门口,用无花果一只接一只地朝他脸上掷去。这傻瓜十分沮丧地回到家里,对他老婆说:“你给我出了一个多好的主意,他们对我表示了如此的敬意!这一切全是你弄出来的。”

“哼,你这个蠢蛋!”女人轻蔑地答道,“你还算运气呢!要是你的无花果没熟透,或者你带去的是石榴,那你就更受罪了。”

他们就这样争吵不休,互相挖苦嘲笑着。

阿拉伯寓言故事推荐三、狗和蛇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骑士,他有一个儿子。这孩子还很小,对了,还躺在摇篮里呢。妈妈非常疼爱这宝贝儿子,专为他找了三个保姆:一个保姆喂食,另一个保姆洗衣,第三个保姆摇摇篮。

这位骑士有一头良种狗。他对这头狗可比对其它所有的狗都要珍爱,因为它对打猎非常在行。它只要捕到猎物,便牢牢地咬住,直至主人赶到;倘若是一头小猎物,它就会送到主人跟前。如果骑士要赴战场同敌人战斗,而战局对他不利,会遭到失败的话,这只神犬似乎事先都能预料到:只要骑士一上马,它便马上会令人毛骨悚然地狂吠起来,并紧紧咬住马的尾巴,不让骑士出发,骑士也就只好不去了。要是战局对他有利的话,这只狗便会在前面欢乐地蹦跳着。骑士还养着一只鹰隼,也经常一同去巡猎。这只鹰要比其它所有的猎鹰都聪明。

有一天,骑士在他的城堡附近举行了一场大比武。许多人都从外地赶来观看。骑士太太也带着她那三个保姆来看比武。她们让孩子留在家中,独自睡在大厅内的摇篮里。那只鹰隼坐在摇篮上面的杆子上,猎犬躺在大厅的角落里。

也不知有多少年了,城堡里暗藏着一条很大的蛇。蛇洞正好在这间大厅的地下,可谁也没有发现此事。这天,所有的人都出去了,屋里静悄悄的,那条大蛇便偷偷地将头伸出洞口,四处张望着。它只看到摇篮里那个熟睡的孩子。

于是,它便大胆地游出洞来,悄悄地向小孩的摇篮爬去,企图咬死这个孩子。那只鹰隼马上发现了这条刚出洞的大蛇,它朝狗看了一眼,发现狗正睡着,它便拼命地拍打着翅膀,终于把狗叫醒了。狗一看到摇篮附近的大蛇,马上冲了上去,想把它赶走。可是这条蟒蛇大得惊人,它竟直立起身子,迎了上来。于是,狗和蛇便万分激烈地搏斗起来。猎狗被这条巨蛇咬伤,血流不止,但它仍寸步不离地保护着摇篮,使孩子没有受到半点伤害。它们搏斗了好长时间,结果将摇篮也碰翻在地了;不过,那孩子却没有受伤。狗渐渐感到自己招架不住了,因为它已浑身是伤,遍体是血。它满腔愤怒地使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再次向蛇猛扑过去,终于战胜了蛇,并将它咬死了。然后,狗又重新躺到角落里,悄悄舔着自己的伤口。

没多久,比武结束了。保姆们回到家里,进门一看,摇篮翻倒在地,屋里到处是血,那只狗正浑身血淋淋地躺在角落里。于是,她们以为这只狗肯定把孩子吃掉了。她们竟没有想到应该先去将摇篮翻过来看看,却是慌慌张张地惊叫起来:“快,快,我们快逃!要是主人一回来,非把我们三个人统统杀死不可。”正当她们叫喊着往外逃跑时,骑士太太迎面走进来。她问道:“你们想到哪里去?为什么如此叫叫嚷嚷?”保姆们回答说:“啊,太太,不得了啦!我们主人特别宠爱的那只狗,它竟将您的孩子吃掉了。现在,它正浑身血淋淋地躺在墙拐上。”骑士太太一听,马上晕了过去。好久,她才苏醒过来,哭道:“啊,好苦呀,我这可怜的女人啊,我失去了这惟一的孩子啦!”她又哭又叫,痛苦万分。

正在这时,骑士从比武场回来了。他一听到妻子的哭叫声,急忙进屋,问她出了什么事。太太哭着说:“啊,先生!我们那只该死的狗,您是那么地疼爱它;它竟杀死了我们的孩子,并将他吃掉了。现在,它正躺在角落里,浑身沾满了我们孩子的血。”

骑士悲愤万分地冲进客厅。那头狗正想和往常那样上来迎接他,可是骑士已抽出宝剑,一刀把猎狗的头砍了下来。然后,他走到摇篮旁,将摇篮翻转过来,呀,孩子明明好好地躺在地上,正安稳地酣睡着哟;他这才发现摇篮边上那条巨蛇的尸体,它已被咬得血肉模糊了。

此时,骑士才恍然大悟:是这条狗同蛇进行了搏斗,拯救了他孩子的性命。他不禁失声大叫起来,悲痛地扯着自己的胡子,难过地说:“唉,我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呀!我竟听信了我妻子糊涂时所说的话,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狗——这头在巨蛇面前保护了我孩子的恩狗。我再也不当骑士了!”他折断了剑,砸碎了盾牌。从此,他再也没有去看过一次比武,也再不去打猎了。

篇6:干旱-压倒王安石新法的最后一根稻草

干旱-压倒王安石新法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封建社会,雨被看作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然而,熙宁七年的雨,却不仅仅是自然的,它更是社会的。这是宰相王安石变法的第六个年头,然而就因为雨的因素,他被迫罢相,其新法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

熙宁七年是个大旱之年。与此同时,这一年也是宋朝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由于干旱被视为有意识的人间主宰者“天”所发出一种信号,被赋予了许多自然以外的意义,因此,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背景,或许会发现这一年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与干旱有关。 熙宁七年是个大旱之年。与此同时,这一年也是宋朝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由于干旱被视为有意识的人间主宰者“天”所发出一种信号,被赋予了许多自然以外的意义,因此,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背景,或许会发现这一年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与干旱有关。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的雨,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少了许多。从头一年的秋冬开始,有些地方就连续多日没有出现有效的降雨。转眼新年到来了,人们盼望新的一年时来运转,上天能降下久违的甘霖,滋润干枯的大地。但是希望却如同竹篮打水,旱情越来越严重。中国北方的春天,向来就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而熙宁七年的春天,雨水似乎更加吝啬。

秋冬以来所累积的旱情,正在向更严重、范围更广大的方向蔓延。六月,大风裹挟着沙尘席卷京师,风沙过后,席子上落满的尘土厚达一寸以上。夏秋季节本是北方雨水相对集中的季节,但受灾地区的持续干旱尚未得到复苏,九月又遭遇了新一轮的旱情。

干旱的发生不仅使人畜的饮水变得困难,受害最直接的还要数地里的庄稼。持续的干旱使得原本要借助秋雨来播种的冬小麦无法下播,勉强播下的麦子因为墒情不足,影响发芽,发芽的麦苗因干旱变得枯焦。黍、粟、麻、豆等春种秋熟作物,也因雨水稀少而来不及播种,没了指望。京畿所在的开封府也发生了中等程度的旱灾,受害面积达到百分之五十。

更为严重的是,旱灾还并发了严重的蝗灾。蝗虫所到之处,就连草根也被噬食一空。因此,旱灾尚未到达最严重的状况之前,由旱、蝗所引发的饥荒提前到来。更有甚者,雨不见下降,粮价却要上涨。官府的各项税收和摊派也未见减免,中等富裕程度以下的人家,都出现了粮食短缺、朝不保夕的状况,十人之中就有九人担心饿死,只得以树皮草根充饥。越来越多的饥民开始逃荒要饭,自寻生路,形成了流民潮。

流民一路进发,途中经过京师开封等地,开封城里的居民每天都能看到大批流民涌入京城。当时把饥民逃荒要饭称之为“逐熟”,所谓逐熟,就是指灾民赶往丰熟地区流亡乞食。但逐熟在熙宁七年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由于受旱的面积太大,一些逐熟灾民乞食的路途遥远,其中的老弱病残尚未到达目的地,便因饥饿倒毙在路旁。

熙宁七年,干旱当前,人们求雨若渴,祈雨成为人们的首要任务。祈雨是世界各民族中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一有灾害性天气,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祈祷。这是由来已久的做法,在中国,其源渊可以上溯到商周时代。宋人的祈祷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从皇帝到各级官员,乃至普通百姓都免不了。祈雨反映了人们对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看法,即认为雨是天人相感的产物。 熙宁七年,干旱当前,人们求雨若渴,祈雨成为人们的首要任务。祈雨是世界各民族中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一有灾害性天气,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祈祷。这是由来已久的做法,在中国,其源渊可以上溯到商周时代。宋人的祈祷行为是非常普遍的,从皇帝到各级官员,乃至普通百姓都免不了。祈雨反映了人们对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看法,即认为雨是天人相感的产物。

变法动了谁的“蛋糕”?

干旱本是自然的事情,但古人并不这么看。

孔子在编写《春秋》的时候,对于日食、彗星的出现,山崩、地震、水旱等严重的灾害,都要加以记录。他认为自然界的这些异常和人类社会的政治事变具有必然的联系。孔子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中总结了这一思想,说“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显而易见,这是把天与人关联在一起的思想。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首先对这种天人观作了完整的表述,他认为“天”出于对人君的仁爱,会以灾异谴告的形式对国家政治的过失提出警告。在这种思想支配之下,当水、旱、蝗乃至地震等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之时,统治阶级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有过错。

因此,熙宁七年这场严重的旱灾最终演化为对人事的检讨。

而当时最大的人事,莫过于王安石变法。

宋王朝自太祖皇帝开国,历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至神宗皇帝即位,已经百余年了,当初为纠正残唐五代时藩镇割据之弊,制定的“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历经数朝而不改,其弊端日渐显露,而宋初因为救人才紧缺之急,大量开科取士的做法沿用下来,造成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到庆历年间,已“十倍于国初”,达到了一万多人,导致冗官、冗费激增。同时,因连年对西夏用兵,加上澶渊之盟后每年要给辽国的岁币等,浩大的军费开支使财政不堪重负,至英宗治平二年(16),帝国财政终于出现了赤字。同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兼并又迫使农民转职军旅,使得军队人数激增,军费开支越来越多,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北宋帝国陷入了恶性循环。

宋神宗和王安石正是在帝国无比危难的时刻,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在地方为官。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土地兼并。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但他的改革主张并没有得到宋仁宗的重视,直到宋神宗即位。熙宁初年,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新法,史称“熙宁变法”,也叫“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从一开始就把矛头对准了土地兼并。

宋朝把官僚豪绅大地主阶层作为它统治的最可靠基础,在其建立之初所制定的政策法令中,就赋予这个阶层以种种特权,使其对土地可以肆意兼并。大量的土地被这样一些人家所占有,社会上丧失土地、破产失业的人越来越多,而政府在赋税征收和徭役征发等方面,也都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

这种奉行已久的政策,究竟是要继续下去呢,还是要加以调整和变革?这是牵涉到地主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问题,也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和以司马光、韩琦、富弼等人为首的保守派进行斗争的一个重要焦点。保守派利用习惯势力,顽固地、不顾一切地要把官僚豪绅大地主阶层的既得权势维护下去;而王安石却着眼于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前途,要“摧豪强”、“抑兼并”,制止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借以保证封建统治获得一个比较稳定发展的局势。

在各项新法之中,“摧豪强”、“抑兼并”,最典型、最有效的莫过于青苗法。

青苗法的出笼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北宋政权建立后,曾效仿前代的方法,陆续在诸路州县城设置“常平仓”——即政府的一种粮仓。常平仓起什么作用呢?凡遇五谷丰收之年,政府提高收购价,从农民手中购入粮食;灾荒之年,政府以比市价稍低的价格卖出粮食以利灾民。但规定是规定,事情可并不认真这样办。有的地方将常平仓移作私营,有的地方官与大户人家勾结,利用买入和卖出粮食的机会谋取私利,甚至北宋政府也曾挪借各地常平仓的本钱以助军费。因此,到北宋中期,各地的常平仓其实已有名无实,它所应具有的调剂粮价和救济灾荒的作用,已经完全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推出了青苗法,规定在青黄不接时,以“青苗钱”的形式贷款给农民,农民收成后以钱或粮加利息归还政府。青苗法的实质是:以政府行为取代私人放高利贷,以金融手段稳定粮价,阻止大地主趁火打劫进行土地兼并。这等于断了大户人家的财路,因此青苗法成了被保守派攻击次数最多、攻击人数最多、攻击程度最猛烈的对象。甚至在青苗法创立三十多年后,亦即王安石去世多年之后,苏轼之弟苏辙在其《诗病五事》中仍咬牙切齿地写道,“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小丈夫也……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可见青苗法“劫富济贫”,触之之痛,以及保守派对王安石恨之之深。

变法压力巨大,然而王安石顶住了,因为他有他自己的精神支柱。

王安石变法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事件之一,其失败的原因也众说纷纭。历史学家在作相关解读时,着眼于人际关系,把王安石变法及其失败,看作是统治阶级内部所谓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然而如果着眼于天人关系,那么导致王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恰恰是熙宁七年的雨。 王安石变法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事件之一,其失败的原因也众说纷纭。历史学家在作相关解读时,着眼于人际关系,把王安石变法及其失败,看作是统治阶级内部所谓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然而如果着眼于天人关系,那么导致王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恰恰是熙宁七年的雨。

王安石的精神支柱

王安石的精神支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和“流俗之言不足恤”。

作为王安石变法精神支柱的“三不足”原则,在王安石入参大政之后不久,司马光、范镇、陈荐等人便借一次考试的机会,在试题中全面加以揭露。当宋神宗看到这份试题之后,大为骇怪,说朝廷上绝对无人作此主张,并批示另出试题。等到宋神宗见到王安石时,问王安石“闻有三不足之说否?”王安石虽答以“不闻”,但紧接着就详细阐明“祖宗不足法”和“流俗之言不足恤”的道理,说这两点是完全正确。但对“天变不足畏”一事,他却不敢坦率地予以承认,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王安石心里清楚,宋神宗是相信天人感应的。天变即喻示人变。所以他只能委婉地对皇帝说道:“陛下躬亲庶政,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每事唯恐伤民,此即是畏天变。”他不敢谈及尧时曾有九年的洪水,商汤时曾有七年的大旱,都足以证明天变与行政无关的道理。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王安石明白,一定要逐渐让宋神宗接受其“天变不足畏”的观点。后来,他又利用其他机会向宋神宗解说,希望使宋神宗明白自然现象的变异与政治全不相干。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安石的这一意图,在宋神宗那里并未收到任何效果。恰恰相反,宋神宗反而站在保守派一边,和他们一起大唱反调了。熙宁七年三月中下旬的一天,当翰林学士韩维在延和殿朝见时,宋神宗说,“久不雨,朕夙夜焦劳,奈何?”韩维奏对,说仅仅“举行故事(按旧例行事,举行祈雨等活动),不足以应天变”,然后,他又说青苗法害民,应予废除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他力劝宋神宗下诏责己,广求直言。宋神宗采纳了韩维的谏言,颁降了直言诏书。而这道诏书,既是宋神宗第一次完全站在保守派立场上向王安石的新政进行全面的指责,更是直接向着王安石所标举的“天变不足畏”的观点公开挑战。

当王安石读到这道诏书之后,其所受的打击之深重可以想见。然而王安石隐忍着这一伤痛,当又一次见到宋神宗时,他仍努力向宋神宗劝说道:“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陛下即位以来,累年丰稔,今旱(han,干枯)虽逢,但当益修人事,以应天灾,不足贻圣虑耳。”但此时的皇帝,仍不为所动,说:“此岂细事?朕今所以恐惧如此者,正为人事有所未修也。”大旱面前,两人都提到人事,不过王安石更着眼于未来,他希望通过变法,克服天灾所带来的不利情况。而宋神宗则试图从已经发生的人事上去检讨天灾所发生的原因。

在当时,“天变不足畏”绝对是“少数人的真理”,王安石对这一点应该是心知肚明。

王安石入朝执政之初,当他刚刚开始制定变法的计划时,保守派的官僚士大夫们,就全都拿“天变”来恐吓宋神宗,意图以此来阻挠变法的进行。带头的是御史中丞吕诲,他在熙宁二年六月上书就说“天灾屡见”,都是因为王安石。但吕诲的谋划并未得逞,于是又来了宰相富弼。熙宁二年十月,富弼罢相,当他即将离开朝廷时,对宋神宗说,当权的王安石“所进用者多小人”,以致天降责罚,很多地方“地动、灾异”,所以“宜且安静”,也就是不要再搞什么变法了。熙宁三年正月和三月,翰林学士范镇和御史程颢也分别以天灾说事儿,攻击王安石变法。这些上书,语意夸张,仿佛不把变法停止,就要出现天塌地陷的大劫了。

对于这些攻击,王安石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天变不足畏”的观点阐明,一次次使政敌们的谋划破灭。然而,宋神宗对于“天变不足畏”的观点一直不同意,王安石一次次的解释虽然暂时制止了保守派的喧闹,但仍未能使宋神宗的思想有所改变。

这为保守派的最终胜利埋下了伏笔。

熙宁七年的大旱终于给保守派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图为农业生产中的田漏,其计量方法和雨量器完全相通。宋朝已经利用容器中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田漏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然而,虽然上报雨量的需求催生了雨量器,但雨量器这种科学的.方法在中国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对雨水的解释演变成了为政治斗争服务的手段。 图为农业生产中的田漏,其计量方法和雨量器完全相通。宋朝已经利用容器中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田漏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然而,虽然上报雨量的需求催生了雨量器,但雨量器这种科学的方法在中国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对雨水的解释演变成了为政治斗争服务的手段。

报雨量的问题

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人们最盼望的就是风调雨顺。古人往往根据雨水的大小来预测年成的好坏,即所谓“占雨”,如唐代韩鄂在《四时纂要》中就提到:“凡甲申风雨,五谷大贵,小雨小贵,大雨大贵。”

对雨水的重视,促进了雨水上报制度的形成。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奏报雨泽是自秦汉以来就已形成的一个惯例。州县一级的官员必须定期地向朝廷上报当地的降水及农业生产情况。

宋代雨量上报制度更趋完善。包括雨是几时几刻下的,入土几尺几寸,都要记录上报,甚至上报雨量的时限也有规定。

熙宁七年的旱情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深居简出的神宗皇帝以自己的方式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一有雨水发生,便会叫人到宫中的一块地上,用锄头挖地,看看雨水渗入土中的深度。这年九月的一天,因为连日阴雨,皇帝高兴地告诉他的辅臣说:“朕宫中令人掘地及一尺五寸,土犹滋润,如此必可耕耨。”显而易见,他把雨水的入土深度当作雨量的标准,这种雨量标准也是当时所通行的一种标准。在民间和文人笔下也有“一犁雨”的说法,如苏轼就有诗云:“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宋人类似的诗句还有:“柔桑蔽野麦初齐,布谷催耕雨一犁”。“东阜好雨一犁足,麦半黄时秧半青”等等。“一犁雨”即指雨水入土的深度,具体说来,“雨以入土深浅为量,不及寸谓之一锄雨;寸以上谓之一犁雨;雨过此谓之双犁雨。”雨水入土深度概念的采用,表明人们注重雨水的实际效果。

然而,虽然皇帝本人在皇宫里可以令人掘地获知雨量大小,但是对于各地的雨量,他却很难得到真实的汇报。

在当时,上报雨量是由地方官员负责,而非由专门的机构执行,这为弄虚作假提供了方便。当时上报的情况往往是瞒报虚报,“诸州县奏雨,往往止欲解陛下之焦劳,一寸则云三寸,三寸则云一尺,多不以其实,不可不察也”。那么官员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若以天人感应的观点来看,这事就好理解了。雨量大小就是官员政绩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皇帝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下不下雨,下多少雨,直接影响着官员的升降。遇到大旱,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地方官员就把灾害的程度说得尽可能小些,以此来表明自己对于本地区的治理是不错的。比如同是在熙宁七年,京东、胶西、淮浙等地的旱灾还并发了严重的蝗灾,有人却说“蝗不为灾”,是“为民除草”。

本来在大灾之年,如果地方官能据实上报严重的灾害情况,那么农民的赋税负担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免,甚至可以得到政府的救助,但地方官对灾情的虚报瞒报,乃至报喜不报忧,不仅仅欺骗了皇帝,更害苦了百姓。

皇帝受到了地方官的蒙蔽,这让保守派抓住了契机。因为他们想到,揭露这种现象,向皇帝如实报告灾害的严重,甚至夸大其词,将使得王安石的“罪过”更大。

一幅《流民图》打倒了当朝宰相王安石——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上自先秦,下至晚近,逃荒一直是农民的一种常规的求生手段,图中的景象并不见得是人间地狱。但对于身处深宫大院的皇帝而言,这是触目惊心的。郑侠所绘《流民图》早已失传,图为明代画家周臣的《流民图》。

关键人物,是一个小人物:郑侠。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曾随父官居江宁,闭户苦学,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出任光州司法参军,期间多次上书王安石,痛陈新法弊端,让他这位先前的恩师王安石很不爽。后来,郑侠被调入京城开封,监守安上门。

正是熙宁六、七年间旱魃肆虐、流民潮起之时,监守安上门的郑侠每天都能看到流民,老幼扶携,瘦弱愁苦,身无完衣。郑侠把自己看到的民生困苦,于当年三月画成著名的《流民图》,并拟就奏疏,假称“急密件”,骑马送达“银台司”(专为皇帝收奏折和案件的部门),直接送到皇帝手上。

郑侠在奏疏中写道:“臣伏睹去年大蝗,秋冬亢旱,迄今不雨,麦苗焦枯,黍粟麻豆皆不及种,旬日以来,米价暴贵,群情忧惶,十九惧死,方春斩伐,竭泽而渔,大营官钱,小求升米,草木鱼鳖亦莫生遂。蛮夷轻肆,敢侮君国。”郑侠说他的《流民图》中所描绘的场面,只是他在安上门上亲眼所见,“百不及一”,外面的实情比他所看到的更为严重。

旱灾已然成形,如何让老天爷下下雨来才是消灾的关键。郑侠提出“当今之势犹可救,愿陛下开仓廪,赈贫乏,诸有司敛掠不道之政,一切罢去,庶几早召和气,上应天心,调阴阳,降雨露,以延万姓垂死之命,而固宗社亿万年无疆之祉。”进而,郑侠更以性命做保证,“若按我说的去做,十日之内不下雨,就把我杀了。”郑侠似乎是一名好官了。但是在一系列的上书之后,他的最后上书才叫一两千斤:“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罢安石,天必雨”。

此前,朝廷也收到各式各样的灾情报告,但没有想到灾情是如此之严重。原本以为诚意足以致雨的神宗皇帝在例行避正殿、减常膳的同时,也派人四处祈雨、多方赈济,并要求各地将久拖未决的刑事案件疾速结绝、实施大赦等等举措。然而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老天没有下雨,干旱还在蔓延。

而郑侠的浓墨重笔,胜过诗人的音律神韵,冲决了禁城红墙,把一群血泪交加的流民生活图景送进了皇帝的寝宫,那一张张饥饿变形的面孔,使宋神宗惊骇万分,不由大骂王安石误国。慈圣、宣仁二太后看过《流民图》,也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于是,宋神宗在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下诏暂停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八项新法。

有人说,郑侠不过是一个小官,他敢于又绘图又上疏,指名道姓弹劾宰相,很可能是受到了保守派的唆使。把逃荒的农民绘成《流民图》是富于巧思的,图片宣传总是比文字宣传来得有力。

事实上,不管郑侠是否受到唆使,对保守派来说,要扳倒王安石,这是最好的机会。因为他们已经看透了,无论宋神宗如何支持王安石,但在天人感应的观念上,两人是有着根本分歧的。王安石的精神支柱是“天变不足畏”,而宋神宗的心理底线则是“天变足畏”。只是看“天变”到什么程度。而《流民图》所展现的“天变”的程度已经超过了皇帝的承受范围。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时间表:三月中,郑侠上书。三月底,皇帝下诏,要求广开言论,讨论朝政阙失。这也是祖宗之法。真宗咸平二年(9)闰三月,因为大旱,也曾下诏让大臣直言极谏。对许多有政治企图的人来说,朝廷开放言论是一个历史机遇,因为他可以利用这个机遇发表对时政的看法,指出朝政的过失,同时也对政治上的对手展开攻击。

四月十八日,司马光提交《应诏言朝政阙失状》,极言灾害的严重性,并将其归咎于朝政阙失,而首当其责的是王安石及其所倡导的新法。司马光一共列举了新法的六大罪状,指出只要将利少害多的新法废除,则“上下感悦,和气熏蒸,雨必沾洽矣”。司马光的上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皇帝早下决心废除新法,罢免宰相。

于是,就在司马光上书的第二天,四月十九日,王安石被罢去宰相之位,带着多病的妻子和“以病告假”的儿子离开京都汴梁,前往江宁府出任太守。

离开京都之时,他写了一首绝句:“六年湖海老侵寻,千里归来一寸心。回望国门搔短发,九天宫阙五云深。”虽然王安石忠君报国之心溢于言表,但是一场天灾最终使他失去了相位。“熙宁变法”就此结束了王安石时代。

在崇信“天人感应”的时代,雨绝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现象,说它改变了历史也毫不为过。王安石的遭遇既非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即便是在有宋一代,王安石的遭遇也非绝无仅有。晴雨被看作是天命,治理国家依天命而行,甚至个人的命运也被所谓天命所左右,以水旱去职的官员并不在少数。如此看来,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保守派的反对,而是天公不作美。套用西楚霸王的话来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不利也。”当然,王安石变法本身就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事件之一,对于王安石的第一次罢相而言,熙宁七年的雨也许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熙宁七年的干旱已由气象史家和历史地理学家通过科学的方法得以重构和证实。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看,熙宁七年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旱情之严重、受旱面积之广都令人后人感叹。 熙宁七年的干旱已由气象史家和历史地理学家通过科学的方法得以重构和证实。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看,熙宁七年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旱情之严重、受旱面积之广都令人后人感叹。

事有凑巧,也不知是上天为王安石感到惋惜,还是应验了郑侠、司马光等人的请求,据说宣布罢免王安石宰相的当天,京城的上空果然降下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雨,当然,这场雨并没有能真正缓解当年的旱情。

呜呼!熙宁七年,果然是雨点小,而雷声大。雨水未能滋润社会稳定的根基,而缺雨引发的雷鸣般的争议却把王安石从宰相的位子震了下来,甚至也震动了大宋王朝的百年基业。

篇7:压垮餐馆老板的最后一根稻草你猜是啥

扫码点餐并完成支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餐厅的必备服务。

但或许很多人不会想到,付给餐厅的钱可能没有直接进入老板的账户,甚至有一天连提取都成了问题。

自2022年12月开始,不断有餐饮商家发现,自己通过餐饮SaaS系统服务商“哗啦啦”收取的账款,提不出来了。

哗啦啦成立于2011年,主要业务是为餐饮企业提供收银管理、会员营销管理、人事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服务。据其官网介绍,哗啦啦已签约餐饮商户超40万家,客户年交易总额超7000亿元,占整个餐饮行业年收入的15%。

在2022年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餐饮百强名单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是哗啦啦的客户,如全聚德、文和友、老乡鸡、杨国福、茶百道、鲍师傅、泸溪河、广州酒家等响当当的品牌。

“提现难”被曝出后,哗啦啦曾表示问题将在1月底之前完全解决。然而到了1月底,哗啦啦又将解决时间推迟到3月底。

这些本属于商户的钱,为何提不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商户为何心甘情愿把钱交给哗啦啦?

受影响的多为中小餐企

2月5日,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人从众”的火爆场景在多地餐饮市场上演。

然而就在无数餐饮人忙碌的同时,在河北沧州经营一家烧烤店的刘欢(化名),却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门店整体转让的通知。

刘欢的门店转让通知。图/受访者提供

刘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去年11月以来,生意就因为疫情时断时续,流水少了一多半。不过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却不是疫情,而是哗啦啦。

据刘欢介绍,她与哗啦啦的合作是从2020年6月开始的。“当时看到同行都在用它们的系统,反馈也不错,我们也就上了。”

刘欢使用的哗啦啦系统包含点餐、收银、后厨划菜等多种功能,一次性的软件购置费用是2万多元,此外每年还需要支付1300多元的管理费。“这期间合作一直都不错,系统定时升级,不需要我们操心。”

至于最重要的现金提现功能,刘欢也表示一直很及时。“之前到账的时间是T+1(下一个工作日),很稳定,直到去年12月。”

去年12月23日,当刘欢再次点击提现功能时,钱却没有和之前一样,在第二个工作日到账。

就在刘欢倍感疑惑时,12月27日,哗啦啦对外发布公告承认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表示将在2023年1月31号前解决。好不容易等到1月31日,不承想哗啦啦再一次爽约,并将解决问题的时间推迟到了3月31日。

可作为高度依赖现金流的餐饮企业,刘欢根本等不了那么久。“提不出来的金额累计有7万多元,这可是我们一个月的全部收入。”

资深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餐饮业是非常倚重现金流的行业,房租与员工工资是刚性支出。特别是中小餐企,营业资金基本来源于每日的营业收入。一旦收入断流,房租与人工支出便会成为巨大的压力。“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利润是脂肪,而现金流是血液。利润没了还可以撑一段时间,但现金流没了,企业就会倒闭。”

刘欢表示,疫情下现金流本就紧张,如今还提不出来,直接导致门店的资金链断裂,没钱再付房租和人工了,无奈只能将门店转让。

遭遇哗啦啦提现难题的不止刘欢一人。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哗啦啦提现难的投诉多达上百条,光是近30天的投诉就有53条。

一位在上海开饺子馆的商户向中国新闻周刊反映,她早在去年12月2日就发现无法从哗啦啦提现了。起初她联系客服,工作人员表示12月20号就能恢复正常。然而直至今日,去年12月的全部流水,累计6.8万元依旧提不出来。“六万八对于大企业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我们小店来说影响很大,如今房租和人工都欠着呢。”

对于可能会给餐饮商户造成困难和不便,哗啦啦方面承诺,截至2023年1月1日凌晨还未出账的提现金额,公司将按照每日0.03%给予补偿。不过很多商户并不在乎赔偿,只想尽快要回属于他们的营业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提现难影响的更多是月流水在几万或者十几万的小商户。中国新闻周刊向全聚德、茶百道等大型连锁餐企求证,对方均表示并未使用哗啦啦的支付功能,因此没有受到提现难的影响。

文志宏表示,大型连锁餐企通常有更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更完备的风险防范机制,而中小餐企及个体户,在风险预防这方面或因投入不足、或受传统观念影响,往往有所疏忽。

扫码点餐系统多少钱一套?

像中仑收银系统,终生版的几百块钱(单店)

为什么现在都是扫码点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手机,出门只要手机在,就有了满满的安全感,手机可以点外卖,可以规划出门路线,可以扫码乘车等等。

就连现在的餐厅也与时俱进,推出了手机点餐,客人来到餐厅,只要扫码,就会知道这家餐厅的特色菜、价格、菜的品种和数量等,还有些能直接看到成品菜的照片,非常的便利。这种点餐的方式很快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特别是在市区的餐厅里。

年轻人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有的人在点餐的时候,有点纠结不知道该点什么,问多了又怕点餐的服务员嫌弃,这种点餐的方式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而且不会因为点餐时间过长而担心。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商家更喜欢这种方式。现在的餐馆为什么都流行扫码点餐?老板说出实情:一年能多赚20万。

一、可以减少餐厅的成本

以前的传统模式中,客人走入餐厅,就会有一个服务员跟随至餐桌旁点餐。而现在的这种点餐方式,只要扫码就可以将自己点的餐直接进后厨,这样减少了服务员的工作。特别是一些烧烤店和火锅店,菜的种类很多,很多时候会出现重复和漏点的可能,扫码以后,在小程序上点餐可以有效的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

以前的餐厅,还必须要有专门点餐的服务员,为客人介绍餐厅的情况。如果赶上餐厅正忙得时候,可能因为忙乱,招呼不周,给客人造成不好的体验,影响餐厅的声誉。这种扫码点餐的方式,很好的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客人根据小程序中的介绍点餐,既不影响点菜的速度,也可以有时间来好好选择的自己需要的菜品。

现在社会的人工成本正在逐渐提高,一个小的烧烤店,本来赚的就不多,服务员的数量少了还会照顾不过来。服务员一多,客人是可以照顾过来了,但是又增加了店家的成本。所以扫码小程序的点餐方式一上市,就得到了广大店家的支持,迅速走进了各种饭店,代替了原来的人工点餐方式。

二、餐厅菜单的制作、维护等各种费用也下降了

以前人们走入饭店,对它的了解基本就是从它的菜单上。所以很多的店家,在菜单上下很多功夫来吸引客人,为了让菜品看起来色香味俱全,制作精美的图画。为了让客人感觉这个饭店的高大上,将菜单弄上精美的装饰,这些都增加了店家的成本费用。

随着客人的增多,使用次数的增加,这些制作精美的菜单,还需要大量的维修维护,每次的维修也是一部分的费用。随着季节的变换、菜品的更新换代等,原来的菜单已经不适合,所以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来换新的菜单。

扫码点餐的方式出现后,这些费用将会减少很多甚至没有了。店家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从点餐小程序的后台,来修改菜品的种类、数量等,非常的便利。还有些小程序中自动的会显示,每个菜被点的次数和频率,这样增加了店家对菜品的改革。也增加了客人对这个菜的了解。

三、在结账方面,对于店家和客人更方便了

现在的点餐方式,点完之后就会自动算出费用,对于当前的消费一目了然。不会出现吃完饭后,因为费用的问题店家和客人发生误会,引发矛盾。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种付款的方式避免了与人的正面接触,餐厅的体验更好了,所以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欢。

还有一种让客人窃喜的事情,扫码点餐的时候,点餐小程序会自动提醒你,点哪个菜品享受多少优惠,哪种组合优惠的力度更大等。这样客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点适合自己的餐品。同时也可以起到一个,帮助店家宣传自己特色的作用,这样既方便了店家,也给客人带来了很好的用餐体验。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富有哲理

八字成语的寓言故事3个

3岁寓言故事3个

南京名人作文750字

编寓言故事800字3个

活力青奥 青春南京作文750字

青春盛会,活力亚洲作文750字

3个动物寓言故事

青春与请奥作文750字

2022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左右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推荐7篇)】相关文章:

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一2024-05-07

读《叶圣陶专集》有感2023-10-07

读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2023-08-31

双城记读后感悟心得怎么写2023-11-01

高考倒计时200天誓言2022-08-18

骆驼祥子初中学生读后感2022-11-30

悲伤逆流成河影片个人读观后感2023-09-29

骆驼祥子初中课文读后感作文2023-03-21

《绿野仙踪》读后感400字作文2022-06-02

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中作文2023-08-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