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集锦12篇)由网友“傻ы囡”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相约星期五》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几年前,一位好友劝我读一读在美畅销排行榜的一本好书《相约星期二》,它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启发,改变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出于好奇和期盼,周末的一天,我走进新华书店,在新书架上找到了这本书,一个老头,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的课,一个感动整个世界的故事,从此让我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相约星期二》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一位美国一位颇有成就的专栏作家、电台主持,他得知自己最尊敬的老教授莫里身患不治之症,在前往探视中与老教授相约每周二,在与莫里教授相伴的最后十四个星期里,米奇。阿尔博姆聆听莫里教授最后的教诲,他们聊到了许多的人生问题多,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人生是莫里教授的临终一课。这持续了十四周的人生课题,直到莫里教授的逝去。米奇。阿尔博姆将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谈话内容编辑成册,书名《相约星期二》。
翻开这本书,我看到面对自己将要逝去的生命,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它没有发人深省的警示名言,也没有什么心灵鸡汤之类的词语,只有记录了莫里教授用他的平和、亲切、幽默面对即将死去的事实,侃侃谈吐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是一堂关于如何面对爱与被爱,衰老与死亡的教育课。之所以让我感动,面对关爱,当大多数人在索取,在抱怨自己没有得到更多一些关爱时,而莫里教授却始终保持往以的乐观和一向饱满的热情,继续给唯一的学生上课;面对衰老,当大多数人在哀怨惋惜,在抱怨时光如剑、逝者如斯夫时,而莫里教授坦然的回答: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面对死亡,在大多数人恐惧而终日不可惶恐时,而莫里教授面临死亡,坦然的说: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用清醒冷静和热情的心态去审视自己的一生,用自己一生的智慧去辨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以前,回想自己工作生活的现状,勤勤恳恳的工作,忙忙碌碌的一生,随着流失的岁月,也看不到自己人生价值所在的体现。自从读《相约星期二》之后,我对人生的感悟有了一定的认知,再也不会抱怨和畏惧。我明白自己不能抵挡时间逝去的脚步,也不能抹去岁月留在脸上的痕迹,但我会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踏踏实实的走自己的路,做一个永远快乐的平凡人。
篇2:《相约星期五》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相约星期二》内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相约星期二》,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声音”,一个充满智慧的灵魂,是一个幽默的`精神导师。
看着自己的身体渐渐衰败,主人公莫里却以特有的乐观和达观,痛苦而清醒地面对,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作为教案,展现着一个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过程中的乐观,幽默、痛苦、挣扎以及坦然。
回顾我们的现状,生活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做着美好而奢华的梦。每天锲而不舍地追求,时间悄然逝去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了父母,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活着……因为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生命的元素,所以我们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抵挡不住时间的脚步。当岁月流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勇气以坦然的心去面对。于是,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了迷茫,开始浪费生命……
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开始珍爱身边的一切。但到了那是,我们已经到了莫里那个时候了,我们便忏悔、哭泣,可是谁都不会像莫里那样达观、坦然……
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珍惜生命,珍爱生活,让自己过得充实有意义,不要等到生命的终点在回头感叹,那是哪怕你表现得再乐观、再豁达,结局都不会是完美。《相约星期二》还告诉了我很多……
篇3:《相约星期五》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有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在这本书中的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说出的话又何止只是“善”?莫里在他生命垂危时,继续完成作为教授的最后一课。
如果,你说,这只是一本书,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准确的说这又何止是一本书、一堂课。这是莫里教授与心灵的对话,这十四节课又何偿不是对于人生的一番彻底醒悟?他无私的把这些分享给了我们,在他的面前,我们都是人生这门课程的学生!(对!我们都有幸成为这样的学生!)死亡永远让我们恐惧,当我们知道生命快要结束了的时候,又会做些什么呢?也许现在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显然莫里教授选择的是好好的活下去,带着乐观和笑容继续活下去!
面对他我们是多么的渺小,甚至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拼命想结束这看似毫无意义的生命,这种人是可耻的、无知的,他们从来不会感恩,从来不会学会去爱别人,这种人苟活在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就这样结束了,他们想过家人的感受吗,以为以这种方式结束就可以摆脱一切吗?不,当看到家人悲痛欲绝的时候,你逃得了心灵的谴责吗,面对生命与爱,这一切都太渺小了。
莫里依旧活着,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上着这个关于人生与死亡的大课!
篇4:《相约星期五》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老人,或者说一个老学者,临终前的14堂人生课。
米奇是一个幸运儿,他在短短的14个星期里学到了这一生都适用的东西;莫里也是一个幸运儿,他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里让所有人成为了他的学生,听到了他的思想;我们更是幸运儿,在遥远的这儿听到了莫里教授的谆谆教诲。(是呀!我们都因此成为幸运者!)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轮椅,那笑容,那台录音机,我听见他在说:“我不像让世界惊慌不安。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这本书里,莫里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
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对,无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当然,莫里教授的话值得珍藏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人们把我视为一座桥梁。我不像以前那么活着,但我又没有死……我类似于……介于两者之间。”“知道吗?我死了以后,你说,我听。”“……”很多很多,这些话语,这些真诚的话语,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哀。这位终身的教师,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2里,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震撼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觉悟,莫里的话无疑在告诉我们:“这就是!”
每一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临死前,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义,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无私。我想,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一生,都会受到莫里的影响。他的泰然,他的纯真,他的思考,他的无畏。让我们,向他肃然起敬!
篇5:《相约星期五》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也许是人生的卷轴刚刚翻开的缘故吧,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我活着,有的人却死了?”这是十几岁岁左右的人最爱问的问题。到了爸爸妈妈的年龄,人们大多已经为家庭奔波的不成样子了,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还会悄然从心底冒出。这千古之谜,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学家,他们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仙答”却并不解决我们凡人的问题。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通过他的学生,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当时买这本书时,并不是因为写着余秋雨的推荐做序,而是这个问题深深地吸引了我,人生刚开始,更渴望了解人生。
有的人在突如其来的灾祸中死去,或在某个黑夜里静静地离开,中国人会面无表情地说地说:好,好,至少不是在开膛破肚时去的。但是,当得知了自己在某一天会离开这个充满眷恋的世界时,这时他的心理大概可想而知,有人颤抖,有人饮泣,有人崩溃,有人在痴痴的笑,也有人未服从命运的安排,自己在大限之前解决了自己。因为,人们所说的“受罪”不仅是病痛的种种折磨,更是等待死亡的种种心态,因为等死的时候,心里永远比死的一刹那更痛苦。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及的因果报应,如果有个人此生成就了种种善举,那么他最好的结局就是“无疾而终”。
当我们两只脚踏上人生的起点时,终点就是死亡。无论伟人还是凡人,终究是会死去的。后来莫里老头儿很潇洒地走了,而他为了学生做的备课内容还没有教授结束,他在天国看着人们,看着人们是否在翻看他的备课笔记,也在看着人们是否接受了他教授的精神。
所以,这本书的最后一句,作者留下的文字是:
“这门课仍在继续。”
“我已经踏上了最后的旅程——人们要我告诉他们该怎样打点行装。”莫里说。
篇6:《稻草人》的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我读了一本书叫做《稻草人》,它的作者是叶圣陶,这是一个以稻草人为线索的,非常有想象力的故事,我看完后就流下了眼泪。
故事讲述了稻草人是农民自己做出来的,它是稻草和竹枝做的。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稻谷成熟了,金灿灿的金子,大片大片的金黄的稻子迎风摆动,发出“唰~唰~”的声音。稻草人非常开心,想着主人可以收获很多稻谷而开心,可是后来伤心的事情就来临了。
一只飞蛾飞了过来,停在稻子上,还在不停地产卵。稻草人使劲地想用扇子扇走那些稻子上的天敌——飞蛾,可是风再大也不能把它吓走。过了好久,卵都孵化了,飞蛾越来越多,稻草人心碎了,眼看稻谷就要被飞蛾吃完了,稻草人非常伤心。
我还看见一名渔夫正在旁边钓鱼,身旁有一个孩子,孩子生病了,很小很瘦。渔夫想着“今天钓鱼给孩子吃”。渔夫钓了一条鱼,放在一个没有水的桶里,旁边的孩子咳嗽起来。渔夫就拿了一个小碗,盛了一勺水给孩子喝。结果天黑了,渔夫忘记给鱼添水,鱼求救稻草人,可是稻草人也没能力帮助它,第二天鱼儿死了。
稻草人心碎了,它想把所有的飞蛾赶走,想帮助那孩子煮粥喝,想阻止那女子的轻生,他还想帮助鱼儿脱身,可是却换来的是无能为力的悲剧。但是稻草人的脚却牢牢的扎在土里。
我感觉从这本书里获得许多做人的道理。推荐爸妈也看一下《稻草人》这本书,因为真的很不错。
篇7:《稻草人》的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童话故事《稻草人》写的故事总是牵动着我的心情,时而开心,时而难过。
故事写的是,在一个静得出奇的夜晚,稻草人看守着田地,看见稻穗一个挨着一个地往上长,感觉到很高兴,因为稻子的主人——一位可怜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离她而去了,她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稻草人想:今年稻子长得壮,老太太总会开心起来吧。我也是这么想着,我期待着丰收的来临。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美好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稻谷被虫子给吃光了,能让老太太开心的唯一的希望也破灭了。
悲惨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渔船上渔妇的孩子病了,却得不到照顾;被渔妇打捞上来的鲫鱼躺在木桶里,渴望着回家;可怜的妇人在稻草人面前无助地跳河寻死。
充满爱心的稻草人非常想帮助他们,但是他的身体却像一颗钉子一样,被死死地钉在泥土里,任凭他使劲了力气也挪不了一步,他还遭受了别人的嘲讽和误解,最后伤心地倒下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到很悲伤,也有很多感悟,稻草人虽然倒下了,但是他的所做所想深深打动了我,他的一生是遗憾,却也不遗憾,他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我想,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别人提供帮助,给予温暖和爱,这样才不至于让人生留有遗憾。
篇8:《稻草人》的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最近,陈老师推荐我们看《稻草人》这本书。我看完了一整本,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稻草人》。
有一个稻草人守着一片田,这片田是一位非常可怜的老妇人的。稻草人为她没日没夜地守着田地。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卵,肉虫把稻穗叶子全吃了,稻草人想把这事赶紧告诉老妇人,但不管稻草人怎么用力地摇动手上的扇子,老妇人都听不到。稻草人还看到田地旁边的渔妇的孩子因为咳嗽想喝水,它想着去帮孩子,但却动不了没法过去帮忙。后来看到渔妇捞起来的鱼向它寻求帮忙,可稻草人还是帮不了忙。最后,稻草人看到一个女人想跳河自杀,它想阻止她,却也阻止不了。最后,鱼死了,女人死了,稻子也被虫子吃光了。
稻草人勤勤恳恳地守着老妇人的田地,尽职尽责,没有一点偷懒,我们要向它学习,我们学习上也不能偷懒,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每一门功课,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当稻草人看到有人碰到困难时,会马上想去帮助他们,我们更要向它学习,像稻草人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能热心去帮忙他人。
可是,为什么稻草人最后都帮忙不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呢?因为它只是一个稻草人,它不能动,也不会说话,它的能力是有限的。它只能安安静静地站在田里,摇着一把扇子,驱赶那些来偷吃的鸟儿们。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会的东西。如果是我们不懂的知识,我们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懂就要问,直到学懂为止。
篇9:《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领悟与感想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在小说中,雨果以引人入胜的生花妙笔,描述了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和弗罗洛等几个主要人物命运间的纠结、冲突、毁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巴黎的富于传奇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性的再现了法王路易十一的法国历史现实。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义。这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当时的巴黎,同时鞭挞了丑恶,歌颂了善良。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感觉15世纪的法国实在是有点荒唐了,当时的法国,是善与恶并存的时代,当时巴黎的法官竟然是听力几乎跟聋子没啥两样的人,有一次,这位法官在审讯一位犯人而这位犯人正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因为长期在圣母院里敲钟耳鼓膜被震破,因此成了一位聋子,也就是说他们两个谁也听不见谁说话。可见当时社会的荒唐。
我感到现在的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旧社会的人们生活的凄惨,我们现在应该珍惜已有的生活,不要再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当你回首看看旧社会的人们你会觉得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美好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请不要气馁,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位女作家,也就是《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在《简爱》里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坟墓平等的站到上帝面前。”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还写了当时巴黎的习俗和活动,如:选取丑大王等,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篇10:《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我还记得,那时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处处碰壁,好像走在这个不属于我的世界,我是多余。我很彷徨、也很忧虑,想要改变,却无从改变。而后我收到了上天赐予我的礼物《人性的弱点》,我从此觉得生活不再是我的累赘,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分享,一种沁人心脾的花香,一幅优美的画卷。
戴尔·卡耐基先生通过他的演讲和本书教给人们一些处世的基本原则和生存之道,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人生必修课。正如卡耐基在著作中反复强调的,他并非教人投机取巧,而是在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他的作品不是居高临下的人生道理,不是高深莫测的教条理论,也不是富丽堂皇的心灵鸡汤,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指南。
每每回想起在课堂上严厉的指责、批评、苦口婆心的劝说,觉得无地自容。我们很多的时候,考虑的是自己,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学生,很少真正静下心来,思索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的想法。
太多的指责,太多的抱怨,太多的辩论,太多的要求,太多的关注自己,少了反省自己,少了勇于承担责任,少了微笑,少了赞美,少了用心的倾听……
记得有那么一回,电脑室掉了鼠标,我在第二堂课上,大发雷霆,大谈什么道路,说什么我这有记录,说什么偷窃公物双倍偿还,说什么主动拿出来承认错误等等。结果一大堆话说下来,下边若无其事。好像没发生一般。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又何尝不是在做着错误的论断。假若我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那么谁又会愿意承认自己是小偷呢?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要应付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记住,我们不是应付理论的动物,而是在应付感情的动物。”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人难免不会犯错。他们还是青少年,也许是一时的兴起,导致做错事情,他们也不想成为小偷,只能说是不恰当的“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委婉地,带尊重般的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给予善意的忠告,用幽默的话语点醒他。我们不需要大谈做贼的坏,也无需大谈做人的道理,只需给予他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在课堂上,更多地是抱怨学生的不听讲,不积极发言。但这何尝又不是我们自己的错呢?
从备课到准备一直是在考虑自己怎么教,怎么掌控他们。他们是自由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类自然的天性,是做错事只会责备别人,而绝不会责备自己。我们是否又该好好想想自己这样本来就是错的。也许真正等到自己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真正正的明白学生需要什么,那么我们也就只需要告诉他获得的方式罢了。
在家的时候,我也尝尝责备自己的女儿。如果自己回到儿童时代,还会愿意父母的责备吗?他们还是小孩,他们更多地是一份天真、一份好奇、一份最纯真的爱,错的是他们还小,很多的事情想去做,但能力有限。
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我们长大了,成人了,有能力了,就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很多的事情。少了一丝小孩的味道,快乐微笑,贴心赞美,无私的小爱,这些在我们孩童时,都存在自己的身上。而我们长大了,也就遗忘了……
批评,他会伤及一个人的自尊,我们应该学会避免正面的批评,用陈赞和真诚的欣赏做铺垫。
每个人,性情中最深的渴求就是被认同的情绪,渴求受到重视。我们在渴求的到学生的认同,又何尝不是在强人所难。不要忘记:人人都渴望被人欣赏、重视,为此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情。但是没人会对言不由衷的奉承感兴趣。何不放手,先给予你对学生的重视,你的一份关爱,一份微笑,让他们得到认同。付出正是收获的前提。
站在讲台上,我们应时刻谨记:少在乎点自己,多在乎点学生。少点自私,多点博爱。给予学生一份微笑,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在这集体中找到他们的存在感。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细心倾听他们发出的心声,给他们一份自由,换来一份精彩。
上帝创造人类,人类也在创造奇迹。奇迹的产生不需要很多,只需要我们真心相待,真心地了解彼此。我们的课堂也一样,我们不能太过自私,更需要的是大爱,真正的大爱。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倾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大度,让我们彼此的心更近一点。
篇11:《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用一句话来概括《人性的优点》就是如何与自己相处,那么《人性的弱点》主要就是如何与自己还有他人相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写的太好,简直就是一本人生辞典,通过这本书我也学到了很多。
近一两年我发现了自己的一种趋势:就是我变了,变的冷漠了。变的不喜欢说话了,而是喜欢长时间的陷入自己的思考当中反而忘了周围的人和事,甚至有时候别人开开心心的打闹吵到了我都会进行呵斥。我知道我在思考什么,我每时每刻都在思考自己,我有时候会想下午去干嘛,有时候会想今天要锻炼什么,没有休止的想,重复的想,我整个人的整个脑子全部都围绕着自己在转。当我领悟到人最终是要成为自己的时候我反而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了。我当时有段时间甚至觉得人生有几个朋友不就够了,何必在意其余人的感受了,好好对待自己的朋友不就行了。遇到有些人对我说话我也不喜欢回应了,整个人开始变得刻薄、情绪化,喜欢对身边的人发脾气了。我把以前摸索到的如何与别人相处的技巧完全抛在脑后。有很多时候别人对我的善意我都当作了理所当然。幸运的是我及时的发现了这种趋势,我仔细思考了这种趋势也发现了里面存在的问题:我没有把与自己相处和与别人相处分割开。一直到现在我都很刻意的在学习如何与他们相处。这本《人性的弱点》对我来说真的很及时。
《人性的弱点》里面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待人要真诚。这本书一开始就讲到:真诚的赞赏别人,而不是批评抱怨别人。大多数人需要的东西包括:健康的身体,食物,睡眠,金钱和金钱可以买来的东西,未来生活的保障,性满足,儿女的幸福以及被人重视的感觉。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也被称为“希望具有重要性”,而这种“希望具有重要性”的感觉,也是人类与禽兽最大的分野。我觉得人际交往方面的大部分技巧,其实总结起来都是很好的运用了人类的这个本性。而赞赏能非常直观有效的体现出这种感觉。从小到大,只要是一个很小的夸奖都会让我欢呼雀跃好几天,因为这些小小的夸奖,会让我觉得自己是重要的。现在我们受到的赞赏真的是太少了,刚来大连的时候,我的同学有时候晚上会给我煮面吃,她煮的面很好吃,我全部吃完了之后对她说你煮的面太好吃的,真的太好吃了。我发现她真的会很开心,甚至会开心好几天,好像从来没人会这么说。书上说到的一句话非常形象“我一度屈从时尚,绝食了六天六夜。这当然不容易,不过到了第六天晚上,已不像第二天晚上那么饥饿难熬了。你我都知道,如果让家人或雇员六天不进食,我们一定有犯罪感。但是,我们却常常对家人或雇员六天、六星期、甚至六十年都不从表示赞赏,这份精神鼓舞不是同食物一样重要吗?”
不仅要真诚的赞赏别人,也要真诚的关心别人。人真的是个很敏感的动物,我们能仔仔细细的分辨出哪些东西是出自真心的,也很感性,在意很多细微的东西。我清楚的记得考完研的那段时间我问一个高中同学问她考的怎么样,她说还要一个月才能出来,于是一个月后我又继续问她,她很惊奇我能把日子记得这么清楚。其实她不怎么喜欢和别人聊天的,但那天一直聊了很久。正如上面说的精神鼓舞不是同食物一样重要吗?真诚的关心、赞赏别人、帮助别人其实都很简单,但要用心。书上说道:凡不关心别人的人,必会在有生之年遭受重大的困难,并且大大的伤害到其他人。也就是这种人,导致了人类的种种错失。之前我和朋友还有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都大大咧咧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过多在意,我经常去找我朋友蹭饭吃,丝毫不管他们还有没有生活费,朋友还有家人的生日也是从来都不记。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虽然看起来不知道,其实是很自私的,现在我都很心疼我的朋友、心疼我的家人,谨记他们的生日。
其实我很早的时候就发现真正让人成长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那些事情虽然会增长我们的经验,但真正让我们成长的往往都是爱和鼓励。我们需要从各种各样的地方得到爱和鼓励,挫折的险阻往往只会消耗我们,我们想要征服更大的困难的和险阻就需要更多的爱和鼓励。所以那些批评,抱怨往往只会消耗我们。我们对别人的批评抱怨也只会消耗别人。我想起了我高三上学期的那段日子,其实那段时间我的成绩还是很差,但是数学很好,班上六十多个人当时我排名五十多,大概是三本分数线左右的成绩。那段时间学习学的很苦。我清晰的记得有一次上午第二节课下的时候数学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考得不好,当时我感觉整个人都垂头丧气了一样打算出去走一圈吹吹风,我发现平时一个数学不太好的同学他本来下课了都是出去逛的却在认真的做题。我逗了他一下说:“走,一起出去逛一圈呀。”结果他说:“好不容易考了一次120分以上,要再接再厉呀。”当时我就像是得到了一些力量一样,又继续坐下来认真做题了。那段时间平时我中午都是不睡觉做题了,有天中午感觉自己实在不行了想要睡一会儿这个时候我惊奇的发现我们班有个人每天中午都睡觉的那天中午所有人都睡了她居然在做题,我感觉自己整个人就像清醒了一样,又开始认真学习了......
在我觉得自己变得冷漠的那段时间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是改变不了别人的。但是看完《人性的弱点》后我知道:我是可以改变别人的。正如上面我说到的真正让人成长的往往只有爱和鼓励,我也从我的同学身上得到了一些鼓励,这就是人的力量。整个人越了解自己越发展越来越能感受到人性中的真善美所带来的强大的力量。我很难想象书中的约翰—洛克菲勒他们有多大的力量,我希望我也能成为那样的有力量的人。
刚开始看了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对第七篇(如何使你变得更成熟)很感兴趣,里面第五节(你是独一无二的)写到:心灵的成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探寻的过程。除非我们先了解自己,否则我们很难去了解别人。我这一两年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会很真切的感受到身体上的一点点小改变,正如前面所写的“趋势”一样,我还会真切的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趋势,当我发觉这种趋势不好时我会立刻改正,整个人不仅会越来越接受自己,越来越接受生活。在第六节(学会喜欢你自己)里面写到:成熟的人不会在晚间躺在床上比较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不会担忧自己不像比尔—史密斯那样有信心,或是像吉姆—琼斯那么积极进取。他可能有时会批评自己的表现,或察觉自己的或错和效率不彰,但他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动机是对的,他仍愿意继续克服自己的弱点,而不是自悔自叹。在大四交论文的那两个星期,我们班上出去工作的人都请假回来了,有次我和班上一个女生一起走路的时候聊天,她说她最近压力大,觉得自己学东西学的没别人快,觉得自己没有编码的天分。担心自己的未来。我说其实我们和别人比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重要的是和以前的自己比,超越自己,只要超越了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前段时间从大连回武汉,当时我买了晚上8点35到汉口火车站的票,当我走到汉口火车站那个地铁站外面还没进地铁站的时候已经8点20了。我同学都和我说他们觉得可以不用去了,我当时也不抱希望了,也出乎意料的冷静,当时也不清楚路,我就很冷静尽量迅速的找到路走进去,最后我上了火车我看了一下时间是8点25,也就是说从地铁站外面找路再到地铁站里面找路最后取票、检票上火车我总共就用了5分钟。这个事给我的启发很大,其实我之前也经常和别人比,担心自己没有编码的天分,常常会思考为什么别人做的这么快而我做不了这么快,也担心自己的未来。我现在觉得我只需要把每天每个时刻都尽量过的好,就不用担心以后的事了。
这两天我遇到了一点小问题,有个同学委婉的批评了我一下遭到了我激烈的反驳,后来我明显感觉到她整个下午都像是萎靡了一样,也不说话。我晚上想了一会儿也反思了一下于是翻开了《人性的弱点》的106页(不让批评之箭中伤你)里面说到:要认真聆听别人批评你的事,如果你觉得自己做的对,就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如果觉得别人有道理,下次就让在意并认真修改。凡事尽力而为,然后撑起伞,避开责难之雨。我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我能妥善处理。我希望我以后也能把《人性的弱点》当作一本字典一样,多查多翻,成为像上面说的有力量的人。这本书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写到现在我自己都觉得天南地北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东西,而且我写出来的东西连这本书的皮毛都没写出来,比如让自己变得更成熟第一步就是要勇于承担责任,要拥有自己的信仰。和别人相处的很多小技巧,我甚至到现在还没有尝试过也还没有深刻的体会。很多很好的东西我都需要去学习,这本书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我都以后我会经常研读这本书,经常学习,经常反思自己。最后我用书中的一段话结尾:要想赢得爱情,先要值得被爱;要想赢得友谊,先要表示友善;要想赢得别人对我们感兴趣,就现对他们发生兴趣,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劳永逸。以后谨记书上的教导,认真学习。
篇12:《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
记得在大学校园里,读了龙应台女士的《目送》,是由同窗好友王娜推荐的,自此喜欢上了她真实细腻感人深邃的文笔。后来读了她的《野火集》,深深为她犀利深刻的认知,以及敢于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发出呐喊之声的勇气所折服。至今仍记得其中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为什么合法权益被侵犯你不生气?为什么看到黑暗不公你不生气?每当自己愤怒到绝望的地步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时间久了就好了,慢慢适应了就好了。就好了吗?龙应台在1984年就质问的问题为何今日依然存在?不去正视只会越来越遭。那中国人,你为什么还是不生气?她的总结让我无以反驳:“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忍呀!反正中国人讲忍耐!畏缩地把门窗关上,耸耸肩、摇摇头!”……
去年又拜读了她的《亲爱的安德烈》,细腻柔软的文笔下将母与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缓缓道来。印象较深的是书后面给读者的回信,一位读者来信讲述自己带孩子的劳累辛酸,认为孩子刚出生那两年真是人生中最艰辛晦暗的阶段。龙应台的回答给彼时刚有孩子的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她坦言自己也经历过那样的两年,让我知道原来天底下的母亲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是一段每个母亲必须走的路,我必须快快强大起来,独自去承受。
近日,读书会里的一位友人慷慨相赠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拿到书后一篇一篇慢慢品读,可谓爱不释手。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作为母亲的龙应台,照顾陪伴两个儿子从出生到进入小学阶段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故事读起来都非常感人、温馨,甚至仿佛身临其境,因为我的女儿也刚十六个月大,正在书中描述的那个阶段里。我被书中浓浓的母爱所感化,也为书中母亲教育儿子的智慧所惊叹。反观我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呢?
一边读书,一边不停地反思自己。我有多久没有好好陪着我的小宝贝了?休假的这几天,才惊讶地发现我的小宝贝走路已经很厉害了,不再轻易摔倒,开心的时候还会小跑几步。龙应台写道,自己无论任何时间地点都着迷似的亲吻着孩子,吻他的头发、脸颊、小手、小屁屁、小脚丫……我又何尝不是呢?每个小宝贝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我的女儿就是我的小天使。她总是在玩儿、在笑,一旦睡着,全世界好像都安静了;一旦醒来,世界也跟着苏醒过来,四处都是找妈妈的声音,拉着妈妈的手玩玩具、吃东西、看书、去坐摇摇车……
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一般,可能跟父母总不在身边陪伴引导有关,她对好多字都发音不清,好多词只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字来表达意思。比如叫狗狗为“兜兜、旺旺”,鱼鱼是“维维”,皮球是“皮”,想喝水就一个劲儿地喊“水呀、水呀”,想吃任何东西就不停地叫“喂喂、喂喂”,看见水就说“洗呀、洗呀”,想写字只会说一个字“写、写、写”,想买东西也只说一个字“买、买、买”……不过她对和自己切身需求有关的很多词说得非常清晰:“抱抱、门门、走呀、穿鞋鞋、坐滴滴、不吃、不要……”
我的女儿不知不觉已经这么大了,长出七颗牙齿,体重20斤,会走路,会跑步,会在妈妈怀里撒娇,会翻开书看,会拿笔乱画,会自己把钱放进摇摇车里,会按好多玩具的开关,会跟着音乐跳舞,会唱“妈妈好”,会准确指出照片中的家人,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会啃玉米,会吐葡萄皮,会给妈妈喂东西……看到她的每一点点小进步我都好开心、好自豪,可是她也有好多成长中的缺点:独占欲太强,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手里的也必须抢过来,抢不到就哭,自己手里的任何东西却绝不与人分享……我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呢?一道道课题摆在我的面前。
寓教于乐,说来容易做却难,从现在起就要不断去摸索、实践,让宝宝在轻松愉悦中成长,并获得智慧。龙应台每晚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讲西游讲三国讲童话,这是个不错的育儿方式。我也喜欢西游记的故事、传奇的中国神话故事,从现在起都要开始整理总结,慢慢讲给宝宝听。还有经典的唐诗宋词、儒家启蒙经典读物、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要一点点教给宝宝。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从小健康生活,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要身传言教,引导她拥有宽广豁达的胸怀,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给宝宝写成长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记录方式。记得杨澜在一本书中写道,她送给儿子的十八岁礼物就是一本厚厚的成长日记。龙应台的这本书相信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成长礼物。我也在坚持给宝宝写成长日记,从小生命在肚子里开始一直断断续续记录到现在。岁月的忙碌让我写得越来越少,以后得勤快起来,把宝宝的点滴变化都详细记录下来,等她长大后陪她一起翻阅。这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反思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在一点点探索中成长为一个称职的母亲。
★ 书香家庭读书感言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 书香校园活动策划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集锦12篇)】相关文章: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精选2023-06-25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计划2022-12-25
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2023-04-28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2023-10-28
读书的活动策划2022-08-03
护士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2023-05-27
读书日主题活动的策划方案2022-10-26
回访母校实践报告2023-09-11
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读书主题班会方案2023-07-18
读书活动策划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