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精选12篇)由网友“hjkk”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篇2:经典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经典寓言故事十二则
2.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大全
3.经典寓言故事5篇
4.经典寓言故事大全
5.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寓言故事
6.美丑的经典寓言故事
7.三篇经典寓言故事及寓意
8.经典寓言故事五则
9.一些经典寓言故事
10.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五则
篇3: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阻塞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损,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儿子,刚刚换牙,跳着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想使愚公停止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篇4: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也许你喜欢神话故事......但我喜欢民间故事。最近我读了《愚公移山》一文,我深受感动。《愚公移山》讲的是愚公家前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了村民的去路,他想把大山移走。于是他就率领全家老老小小手提锄头开始挖山。邻居智叟就开始嘲笑愚公,可愚公仍然不放弃,最后愚公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他派夸娥氏的儿子把两座大山都背走了。赞扬了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文章最让我感动的是愚公对智叟说的话:“是的,我是老了,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但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儿子还会有儿子,子子孙孙干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愚公有锲而不舍的。所以,为了方便村民的出行,就率领自己的家人去挖山,愚公宁可自己挨累,也要把大山挖走,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与其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还不如说他靠锲而不舍的精神搬走了大山。愚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学习啊!和他比起来,我差得远了。在学习上,我遇到难题就退缩。例如:数学简单的题我都做不上,主要差在计算题上。因此妈妈给我买了口算题卡。刚开始我还做的认真,可是,不几天,我就坚持不住了。后来考试时,我的计算题还是错。我以后也要像愚公一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我们一起向愚公学习吧!
篇5:《愚公移山》寓言故事
【原文】: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篇6:愚公移山寓言故事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篇7:愚公移山的经典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的经典寓言故事
太行山和王屋山是两座大山。这两座大山山高峰险,横亘七百余里。山北有个老翁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的家正面对着这两座大山,道路被大山阻隔,走路要兜很大的圈子,令愚公一家很烦恼。
愚公召集全家大小,说:“这两座大山堵住我们的去路,出入不便,我们大家一起出力搬掉这两座大山,好吗?”
大家都举手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凭你们这点儿力气,连个小山丘也铲不平,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泥土和石块往哪儿倒呢?”
大家都说:“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就往渤海滩上倒吧!”
第二天,愚公便带着子孙们动手挖起山来。邻居寡妇的一个孩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大家挖土的挖土、凿石的凿石,挖出来的土块和石头用畚箕运到渤海去。来来往往,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年四季很少回家。
黄河边上有个聪明的老头儿,名叫智叟。他看了这情景,劝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连山上的草木都很难除掉,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
愚公叹了口气,回答说:“你怎么还是那样不肯动一下脑筋呢?我看你还不如那寡妇的小孩。只要我们有决心,怎么搬不掉这两座大山呢?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 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添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一代传一代;而这两座大山,只会一天一天地少下去,再不会增高了。区区两座大山有什么值 得畏惧的呢?”
智叟被说得哑口无言。
山神听了愚公的这番话,怕他挖山不止,就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毅力和精神感动了,命令天将帮愚公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搬走,一座放在朔州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以南,再也没有高山阻塞道路了。
篇8: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等4则寓言故事
鲲鹏与蓬雀
传说古代在很远很远的北方,大地以草木为毛发,而那个地方气候异常的寒冷,草木不生,于是人们把那个地方叫“穷发”。
在那个草木不生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是大自然造就的一片辽阔的水域。在这片水域中,生活着一条硕大无比的鱼,这条鱼的身体有几千里宽,而它的身体有多长呢,谁也说不清楚,这条大鱼的名字就叫做鲲。有一天,这条大鱼变作了一只鸟,也同样是大得不可思议。这只鸟的脊背有泰山那样高大,双翅一展,就像是挂在天空的云彩遮住了半个天空,这只鸟名叫鹏。
这只大鹏鸟打算从北海飞到南海一游,它扇动起两个巨大的翅膀,盘旋直冲天空而形成一股狂飚,大鹏鸟直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那是一个连云气都达不到的地方。大鹏的脊背几乎是紧靠着青天了,然后它再准备朝南海的方向飞去。
有一群小蓬雀活动在一片灌木丛中,整天聚集在蓬刺矮树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倒也自得其乐十分满足。当它们听说了大鹏鸟上飞高空九万里的事情后,十分惊讶与困惑,它们嚷嚷道:“简直是发了疯了,发了疯了。它干嘛要飞那么高呢?它到底想干什么呢?”其中一只蓬雀以一种批评家的口气说:“我跳跃着向上一飞,也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我在灌木丛中飞来飞去,悠然自得,我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飞翔了,那只奇怪的大鹏干嘛要飞那么高呢?飞那高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这些胸无大志的蓬雀不但不能理解壮志凌云的鲲鹏,反而还讥笑它,这真是小和大的鸿沟,愚蠢和智慧的区别啊。
臧和谷亡羊
臧谷二人都是给财主家放羊的牧童。因为家境贫寒,这两个孩子刚过记事的年龄就走上了与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财主卖命的人生道路。开始放羊的时候,他们把羊看成和鸡、鸭、猪一样,都是可供驱赶的玩物,觉得和这些畜、禽相处挺有意思。山坡、路旁和荒野的青草绿茵;河渠、池塘的碧波涟漪;头顶上五彩缤纷的骄阳、蓝天和白云;以及充斥在大自然各个角落的清新空气,使这两个孩子与世上的万物和谐地融于一个时空。他们像那些家禽和家畜,五谷和百花;像山间的石头,河里的水珠,以及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一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担忧。
然而,他们毕竟是人。每当臧和谷看到富家子弟念书、玩乐,心里总是非常羡慕。经过一番琢磨,其中的一个孩子找人去借了一本书。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向别人学习认字,而在白天放羊的时候则拿出随身所带的书来练字、复习。另一个孩子用竹子削了一些色(shai)子,放羊的时候,他坐在草地上,拿5个在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刻着1、2、3、4、5、6的不同点数的色子,抛起来又落下,落下后再抛起,聚精会神地玩着掷色子的游戏。5个色子在地面上显示着变幻莫测的点数。一个穷孩子独自一人掷色子,居然也享受到了和下棋对弈相同的趣味。
有一天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臧和谷想起了要赶羊回家。他们把羊唤拢一点数,发现各自都丢失了一些羊。这两人回去以后,财主问他们放羊的时候干什么去了。一个回答说当时在看书;另一个回答说当时在掷色子。两个孩子丢羊的时候做的.事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丢失了羊的结果却完全一样。
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忠于职守,全神贯注,否则就容易出差错。至于臧和谷是因为年纪幼小,渴望得到学习和娱乐的机会才引发了差错,则当另作别论。
驼背翁捕蝉
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肃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议论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驼背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学好任何本领都需苦练扎实基本功,专心致志,日积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愚公移山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篇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寓言故事:不同的“偷”之道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国人,姓向,非常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便专程从宋国跑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为我很善于‘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我的土地成片、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舍财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
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以为姓国的所说的“偷”就是到处翻越人家的院墙,凿开人家的房间,凡是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于是他回家以后,到处偷窃。没过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赃物而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赃物,而且被判罚没收他以前积累的所有家产。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受了姓国的欺骗,于是就到齐国去,找到姓国的责备他说:“你骗我,我去偷怎么就犯了法呢?”
姓国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是怎么去偷的`呀?”
姓向的把自己翻墙打洞偷盗人家财产的经过讲给姓国的听了,姓国的又好气又好笑地对他说:“咳,你真是太糊涂了!你根本没弄懂我所说的‘善于偷盗’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仔细告诉你吧。人都说天有四季变化,地有丰富的出产,我偷的就是这天时和地利呀。雨水雾露,山林特产,和湖泽的养殖可以使我的庄稼长得很好,房舍建得很美。我在陆地上能‘偷’到飞禽走兽,在有水的地方能‘偷’到鱼虾龟鳖。无论是庄稼和土木还是禽兽和鱼虾龟鳖,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不是我原本所有的。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向自然界索取财富,当然不会有罪过,也不会有灾祸。可是,那些金银宝石、珍珠宝贝、粮食布匹,却是别人积累起来的财富,你用不劳而获的手段去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犯罪。你因偷盗罪而受到了处罚,那又能怪谁呢?”
姓向的听了这番话,惭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来,明智的人懂得如何用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向大自然索取,创造财富;愚蠢的人才会想到用非法手段,走“捷径”去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使自己致富。这种人,到头来还是要栽跟头的。
篇10: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之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相传是列御寇。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篇1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愚公移山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碰运气的工匠
从前有个工匠,以打制金属装饰品为业。这只是一门很普通的手艺活儿,挣的钱不多。工匠常常考虑:怎么样才能凭自己的这点本事赚很多很多的钱,不但可以养活家人,还可以很快发财呢?
有一次,工匠出门去办点事,在郊外碰到一大群人正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地过来,路上的行人都不准随便走动。原来这会儿正赶上皇帝出巡,工匠便和其他人一起站在路边迎候。
皇帝出来郊游,正高高兴兴地四顾欣赏风景,忽然觉得头上什么东西不对劲,伸手一摸:糟了,头上戴的平天冠坏了。现在离宫又这么远,回去也来不及,这岂不是有损皇帝的威仪吗?急中生智,他只得叫贴身的侍臣问一下路上的百姓有没有会修补平天冠的。听了侍臣的问话,工匠马上从人群里钻出来,恭恭敬敬地说:“小人会修。”这到底是自己的本行,工匠很熟练地三下两下就把平天冠给修好了。皇帝非常高兴,马上叫左右赏赐给了工匠十分丰厚的财物,比他一年赚的钱还多得多。
在回家的路上,工匠要经过一座山。在山里他遇到了一只大老虎,吓得他转身就想逃。可是他听到老虎的叫声中充满了痛苦,像是在呻吟,就大着胆子仔细去瞧了一瞧。只见老虎眼里都是泪水,躺在地上,伸出爪子给工匠看,原来虎爪上扎了一根大竹刺,鲜血直流。工匠说了句:“这个好办。”就取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干起来,不一会儿,就把竹刺给拔出来了。老虎用嘴扯了扯工匠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走开,就跑不见了。不一会儿,老虎回来了,它衔来一头鹿放在工匠面前,好像是要作为给他的酬谢。工匠高兴地收下了。
回到家里,工匠赶紧叫来妻子说:“我们要发财了,我有两个技术,可以马上致富。”说完他将大门上那块“打制金属装饰品”的牌子取下,换上一块“专修平天冠兼拔虎刺”的牌子挂了上去。
皇帝只有一个,他的平天冠能坏几次呢?给老虎拔刺更是偶然中的偶然,这种碰运气的事,一辈子大概也只能遇到一回,怎么能作为谋生的手段呢?如果我们都这样凭侥幸行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焚庐灭鼠
越西地方有个男子,独自一个人过活。他用芦苇和茅草盖起了小屋住在里面,又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用自己的双手种了些庄稼,打下粮食来养活自己。时间久了以后,豆子、稻谷、盐和奶酪等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了,不用依赖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闲的时候就出去走走,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发愁,那就是老鼠成灾。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帮老鼠,日子不长便成倍成倍地增长。白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在房梁间上窜下跳地吱吱乱叫,打坏了不少东西。到了夜里,老鼠闹腾得更欢了,它们钻进食橱、跳上桌子、跑进箱子里,见东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东西不算,还把吃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这“咔嚓咔嚓”地一闹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这个男子觉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没有精神。他想了好多办法来治鼠,用药啦,下夹子啦,都试遍了,可就是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法子。这位男子对老鼠越来越烦,火气越来越大,苦恼极了。
有一天,这个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跄跄地回家来,打算好好睡上一觉。可是他的头刚刚挨上枕头,就听见老鼠“吱吱”的叫声。他实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计较,就用被子包上头,翻个身继续睡。可老鼠却不肯轻易罢休,竟钻进被子里张嘴啃起来。这男子用力拍了几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赶跑再睡。果然安静了一会儿,可他忽然闻到一股叫人恶心的腥臊味,一摸枕边,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这么变着法子一折腾,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气直冲头顶。借着酒劲,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处烧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盖的,一点就着,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老鼠被烧得四处奔跑。火越烧越大,老鼠终于全给烧死了,可屋子也同时被烧毁了。
第二天,这男子酒醒后,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他茫茫然无家可归,后悔也来不及了。
焚庐灭鼠的故事提醒人们,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想个周全的法子去解决。若凭一时的冲动蛮干,只会得不偿失。
篇12:励志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 1一课时2023-01-15
《愚公移山》读后感100字2022-08-15
以愚公移山作文600字2022-07-19
读愚公移山观后感2023-10-04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2022-12-12
文言文翻译《愚公移山》2022-06-13
《愚公移山》读书笔记感想2023-01-17
论愚公移山优秀议论文2023-07-16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2024-01-19
《愚公移山》读后感250字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