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

时间:2023-10-06 08:18:4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共5篇)由网友“alwin2008080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

篇1: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

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

《满江红·忧喜相寻》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旧,云间宿。

【前言】

《满江红·忧喜相寻》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称赞了董氏夫妇的高尚情操,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下片进一层写董义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这首诗融会想象与现实,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

【注释】

⑴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⑵董毅夫:名钺(yuè),又名毅夫。德兴(江西省乐安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

⑶梓(zǐ)漕:梓州(今四川中江县东南)转运副使。漕,本是管水路运输的官,这里代指地方转运使职。

⑷东川:今四川东部,宋时梓州所在地。

⑸鄱(pó)阳:今江西省鄱阳县。

⑹齐安:黄州。南朝的齐朝设齐安郡,隋开皇五年(585)改为黄州。

⑺怪其丰暇自得:惊怪董心情宽阔闲暇。

⑻戚戚:忧愁,悲伤,急促的样子。

⑼进退:代指升官和降职。

⑽忧喜相寻:忧与喜相互转化。

⑾“巫峡梦”二句:因梓州地近巫峡,用宋玉《高唐赋》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典,谓在梓州做官,恍如梦幻,醒后空无所有,只见群山簇拥如屏风。乱山,代指巫山十二峰。

⑿“何似”二句:《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娶同县孟氏女,名光,字德耀。女求作布衣麻履,编筐绩布。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箪瓢(dān piáo),简陋的食具。《论语·雍也》记孔子称其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以上称喻董钺与柳氏清贫自守。

⒀“渐粲然”二句:祝愿董钺将生优秀儿子。《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粲(càn)然,明亮貌。兰玉,芝兰玉树,喻佳子弟。

⒁心曲:指内心深处或心事。

⒂“文君婿”二句:文君婿,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文君,西汉前期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卑辱,卑微屈辱。卓文君丈夫死后,回娘家居住,爱上了在卓家作客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二人夜间奔出卓家,到司马相如故乡成都。司马相如极贫,后来接受卓王孙的资助,作者认为卑贱可耻。

⒃周南:《诗经》十五国风第一章。汉广:《周南》中第九首。

⒄休乔木:休憩与乔木之上。

【翻译】

忧喜相互延续着,如同风雨一过,满江春色。像楚王巫山之梦醒来,一切都消失了,唯有乱山如屏障般矗立。何其相似,东汉的梁鸿携其妻孟光隐居山中,基本生活资料不足,尚能清欢。天慢慢地明亮起来,其光彩照着阶级、庭院,生出如兰似玉的孩子。

深梦里,吐出内心的声音;极度的难过伤心,任凭它继续下去。卓文君的丈夫司马相如你知道吗?我们耻笑你的品德卑下。你还听不到《周南》中歌咏《汉广》篇的守礼男子,不强求于贤女,天使得《汉广》中的男子休于乔木。于是你们相伴,左手抱琴书,到如云飘一般远离尘世的地方去隐居。

【赏析】

词序点明董“梓漕得罪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的原因,惊讶董视罪罢无事而“丰暇自得”的淡然心情,记录了董续柳氏忧患与共的深情。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赞颂董不为五斗米折腰及柳氏不因董“梓漕得罪归鄱阳”,“忘怀于进退”的高尚情操。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开头六句,就写了两个“忧喜相寻”:一是“三日而去官”的董毅夫“固不成戚”;一是柳氏“忘怀”董毅夫之“进退”而“同忧患”。他们经过了一番“风雨”的打击之后,心情如“一江春绿”,清澈明亮;留下了楚襄王“巫峡梦”醒,身心皆空,过着巫山神女般的仙境生活。接着五句,以东汉伯鸾与德耀同甘共苦、坚贞不渝的情爱和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志的史事,进一层赞颂董毅夫与柳氏过着“清欢”、“粲然”、“光彩”而带着“兰玉”般孩子的恬淡家庭生活。这种生活感情,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而东坡却能体验人微,并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把它写得富有感染力。

下片,进一层写董毅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开头四句,三三排比,锵锵有声。“幽梦里”,吐真言。东坡过着贬居生活,非常寂寞,只有靠虚幻的梦境来求得片时的慰藉。“肠断处”,不理睬,一切听自然。到了“肠断”的境地,真挚之情自不待言。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贤妻良夫。第五、六句又用一典,反衬出董毅夫有情有义,不是“文君婿”司马相如忍受不住贫困而受卓王孙的赐予那样“卑辱”的软骨头。显然,东坡是站在封建传统的观念上来看待司马相如的,不足为训。第七、八、九句引用《诗经·周南·汉广》,“夫子休乔木”意,是说贤女可求,以喻董毅夫有幸地得到孟光般的贤女为妻。东坡反其义而用之,可谓妙笔。最后三句发出衷心祝愿:愿董柳远离尘世,清闲无忧,左右相伴,白头偕老。

全词,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实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东坡与家僮建立起一种感情上一拍即合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与董毅夫的宦场失意的落泊感。

篇2:满江红·忧喜相寻原文及赏析

苏轼〔宋代〕

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优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共若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译文

忧喜相互延续着,如同风雨一过,满江春色。像楚王巫山之梦醒来,一切都消失了,唯有乱山如屏障般矗立。何其相似,东汉的梁鸿携其妻孟光隐居山中,基本生活资料不足,尚能清欢。天慢慢地明亮起来,其光彩照着阶级、庭院,生出如兰似玉的孩子。深梦里,吐出内心的声音;极度的难过伤心,任凭它继续下去。卓文君的丈夫司马相如你知道吗?我们耻笑你的品德卑下。你还听不到《周南》中歌咏《汉广》篇的守礼男子,不强求于贤女,天使得《汉广》中的男子休于乔木。于是你们相伴,左手抱琴书,到如云飘一般远离尘世的地方去隐居。

注释

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董毅夫:名钺(yuè),又名毅夫。德兴(江西省乐安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梓(zǐ)漕:梓州(今四川中江县东南)转运副使。漕,本是管水路运输的官,这里代指地方转运使职。东川:今四川东部,宋时梓州所在地。鄱(pó)阳:今江西省鄱阳县。齐安:黄州。南朝的齐朝设齐安郡,隋开皇五年(585)改为黄州。怪其丰暇自得:惊怪董心情宽阔闲暇。戚戚:忧愁,悲伤,急促的样子。进退:代指升官和降职。忧喜相寻:忧与喜相互转化。“巫峡梦”二句:因梓州地近巫峡,用宋玉《高唐赋》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典,谓在梓州做官,恍如梦幻,醒后空无所有,只见群山簇拥如屏风。乱山,代指巫山十二峰。“何似”二句:《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娶同县孟氏女,名光,字德耀。女求作布衣麻履,编筐绩布。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箪瓢(dān piáo),简陋的食具。《论语·雍也》记孔子称其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以上称喻董钺与柳氏清贫自守。“渐粲然”二句:祝愿董钺将生优秀儿子。《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粲(càn)然,明亮貌。兰玉,芝兰玉树,喻佳子弟。心曲:指内心深处或心事。“文君婿”二句:文君婿,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文君,西汉前期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卑辱,卑微屈辱。卓文君丈夫死后,回娘家居住,爱上了在卓家作客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二人夜间奔出卓家,到司马相如故乡成都。司马相如极贫,后来接受卓王孙的资助,作者认为卑贱可耻。周南:《诗经》十五国风第一章。汉广:《周南》中第九首。休乔木:休憩与乔木之上。

赏析

词序点明董“梓漕得罪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的原因,惊讶董视罪罢无事而“丰暇自得”的淡然心情,记录了董续柳氏忧患与共的深情。

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赞颂董不为五斗米折腰及柳氏不因董“梓漕得罪归鄱阳”,“忘怀于进退”的高尚情操。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开头六句,就写了两个“忧喜相寻”:一是“三日而去官”的董毅夫“固不成戚”;一是柳氏“忘怀”董毅夫之“进退”而“同忧患”。他们经过了一番“风雨”的打击之后,心情如“一江春绿”,清澈明亮;留下了楚襄王“巫峡梦”醒,身心皆空,过着巫山神女般的仙境生活。接着五句,以东汉伯鸾与德耀同甘共苦、坚贞不渝的情爱和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志的'史事,进一层赞颂董毅夫与柳氏过着“清欢”、“粲然”、“光彩”而带着“兰玉”般孩子的恬淡家庭生活。这种生活感情,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而东坡却能体验人微,并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把它写得富有感染力。

下片,进一层写董毅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开头四句,三三排比,锵锵有声。“幽梦里”,吐真言。东坡过着贬居生活,非常寂寞,只有靠虚幻的梦境来求得片时的慰藉。“肠断处”,不理睬,一切听自然。到了“肠断”的境地,真挚之情自不待言。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贤妻良夫。第五、六句又用一典,反衬出董毅夫有情有义,不是“文君婿”司马相如忍受不住贫困而受卓王孙的赐予那样“卑辱”的软骨头。显然,东坡是站在封建传统的观念上来看待司马相如的,不足为训。第七、八、九句引用《诗经·周南·汉广》,“夫子休乔木”意,是说贤女可求,以喻董毅夫有幸地得到孟光般的贤女为妻。东坡反其义而用之,可谓妙笔。最后三句发出衷心祝愿:愿董柳远离尘世,清闲无忧,左右相伴,白头偕老。

全词,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实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东坡与家僮建立起一种感情上一拍即合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与董毅夫的宦场失意的落泊感。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篇3:苏轼宋词《满江红·忧喜相寻》赏析

作者:宋·苏轼

(杨元素《本事曲》集: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归鄱阳,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情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乃令家僮歌其所作满江红。东坡嗟叹之,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注释】

1、此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2、梓漕:梓州转运使.梓:梓州。漕(cáo ):本是管水路运物的官,宋代用来称各地方转运使或其官署.其职权超过水运。

3、鄱(pó)阳:今江西波阳县。

4、遇:疑为“过”.拜访。齐安:南朝齐设齐安郡,隋开皇五年改为黄州。古人诗文往往用古代地名。

5、戚戚:悲优。

6、嗟叹之:《毛诗序》;“嗟叹之不足,故永(同“咏“)歌之。”

7、“风雨”句:比喻董钺夫妇经受打击之后,心情仍如一江春水平静清澈。

8、“巫峡梦”三句:喻人世荣华得愈也如梦境。

9、伯鸾携德耀:东汉梁鸿字伯鸾,其妻孟光字德耀。夫妇相敬如宾,甘于贫穷。

10、箪[dān]:盛饭的竹器;瓢:盛浆水之器,这里指代饮食之物。《论语·雍也》记孔子称赞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获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

11、生兰玉:生育如兰如玉的好儿子。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12、心曲:《诗·秦风·小戎》“乱我心曲”,郑玄《笺:“心曲,心之委曲也。”

13、“文君,二句:指司马相如忍受不住贫困而受卓文君之父卓王孙的.赐予,卑残可耻。

14、“君不.二句。《诗·周南·汉广》篇歌颂了守礼的男子不强求游于外的贤女。“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但老天爷却使得他终能休于乔木〔也就是求得贤女)。

15、相将:相互。

【赏析】

此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序用来纪事,词本文则着重抒发由其事所引发的情感。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篇4:苏轼《满江红·忧喜相寻》诗词鉴赏

满江红·忧喜相寻

宋代:苏轼

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优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共若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赏析

词序点明董“梓漕得罪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的原因,惊讶董视罪罢无事而“丰暇自得”的淡然心情,记录了董续柳氏忧患与共的深情。

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赞颂董不为五斗米折腰及柳氏不因董“梓漕得罪归鄱阳”,“忘怀于进退”的高尚情操。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开头六句,就写了两个“忧喜相寻”:一是“三日而去官”的董毅夫“固不成戚”;一是柳氏“忘怀”董毅夫之“进退”而“同忧患”。他们经过了一番“风雨”的打击之后,心情如“一江春绿”,清澈明亮;留下了楚襄王“巫峡梦”醒,身心皆空,过着巫山神女般的仙境生活。接着五句,以东汉伯鸾与德耀同甘共苦、坚贞不渝的情爱和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志的史事,进一层赞颂董毅夫与柳氏过着“清欢”、“粲然”、“光彩”而带着“兰玉”般孩子的恬淡家庭生活。这种生活感情,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而东坡却能体验人微,并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把它写得富有感染力。

下片,进一层写董毅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开头四句,三三排比,锵锵有声。“幽梦里”,吐真言。东坡过着贬居生活,非常寂寞,只有靠虚幻的梦境来求得片时的慰藉。“肠断处”,不理睬,一切听自然。到了“肠断”的境地,真挚之情自不待言。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贤妻良夫。第五、六句又用一典,反衬出董毅夫有情有义,不是“文君婿”司马相如忍受不住贫困而受卓王孙的赐予那样“卑辱”的软骨头。显然,东坡是站在封建传统的观念上来看待司马相如的,不足为训。第七、八、九句引用《诗经·周南·汉广》,“夫子休乔木”意,是说贤女可求,以喻董毅夫有幸地得到孟光般的贤女为妻。东坡反其义而用之,可谓妙笔。最后三句发出衷心祝愿:愿董柳远离尘世,清闲无忧,左右相伴,白头偕老。

全词,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实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东坡与家僮建立起一种感情上一拍即合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与董毅夫的宦场失意的落泊感。

篇5:《上崔相百忧章》翻译赏析

《上崔相百忧章》翻译赏析

《上崔相百忧章》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

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邹衍恸哭,燕霜飒来。

微诚不感,犹絷夏台。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

豪圣凋枯,王风伤哀。

斯文未丧,东岳岂颓。

穆逃楚难,邹脱吴灾。

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万愤结缉,忧从中催。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屈法申恩,弃瑕取材。

冶长非罪,尼父无猜。

覆盆傥举,应照寒灰。

【前言】

《上崔相百忧章》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囚禁于浔阳(今江西九江)时创作的诗歌。李白在诗中诉说了自己无辜被囚的忧愤,寄希望于宰相崔涣帮助自己减罪。此诗大量用典,采用四言句式,说明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灭叛乱,并恳请崔涣能够理解他的做法,能为他昭雪,免除他的罪名。全诗感情悲愤,沉郁典雅,节奏急促,用典切当,在李诗中较为少见。

【注释】

(1)崔相:崔涣。唐玄宗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2)共工: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触不周山。参见《列子》《淮南子》。赫怒:勃然震怒。《列子》:“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成公绥《天地赋》:‘共工赫怒,天柱摧折。’”

(3)天维:天的纲维,喻国家的纲纪。宋玉《大言赋》:“壮士愤兮绝天维。”

(4)鲲:北溟大鱼也。鲸:亦海中大鱼。

(5)祸胎:祸根。《汉书·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6)玉石相磓:《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广韵》:“磓,落也。”

(7)煨:灰烬。《韵会》:“煨,烬也。”

(8)箭发石开: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遂发箭射之箭入石,连箭翎都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西京杂记》:“李广猎于冥山之阳,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干折而石不伤。予尝以问扬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班固《幽通赋》:“李虎发而石开。”

(9)戈挥日回:即挥戈回日。《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构,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10)邹衍:战国齐人。李善《文选注》:“《淮南子》曰:邹衍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谮而系之。邹衍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

(11)夏台:又名均台,在今河南禹县南。夏台为夏代狱名。《史记》:“桀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索隐》曰:“夏台,狱名。”《广雅》:“狱,犴也。夏曰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圉。”

(12)苍鹰:汉景帝时中郎将郅都,行法严酷,不畏贵戚,时号“苍鹰”。事见《史记·酷吏列传》。《汉书》:“郅都迁为中尉,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颜师古曰:“言其鸷击之甚。”

(13)丹棘:古时大理寺植棘,因借指大理寺。《周易》:“置于丛棘。”虞翻注:“狱外种九棘,故称丛棘。”孔颖达《正义》:“谓囚执之处以丛棘而禁之也。”《初学记》:《春秋元命苞》曰:“树棘槐,听讼于其下。”棘,赤心有刺,言治人者原其心不失赤,实事所以刺人,其情令各归实。槐之言归也,情见归实。《尔雅翼》:棘有赤、白二种。丹棘,即赤棘也。

(14)王风: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其音哀以思,后用为王道衰微之象征。陈子昂诗:“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又云:“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杨齐贤注:“豪圣,周公也。遭流言之变,王道凋枯,故豳以下诸诗伤哀之。”

(15)东岳:即泰山。《礼记》:“孔子早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盖寝疾七日而没。”《初学记》:“泰山,五岳之东岳也。”李白这里是反用其意。

(16)穆:穆生,汉代鲁人。楚元王刘交对其非常尊重,因知穆生不好酒。故每次妄会时都专为其设酸(一种低度甜酒)。后刘交的孙子刘戊即位,忘设酸,穆生知其意怠,恐遭不测,遂称病而去。事见《汉书》:“楚元王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欤?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以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春于市。”

(17)邹:邹阳,西汉文学家,齐人。仕吴,以文辩著名。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吴王不纳其言,于是邹阳知吴不可说,去之梁,从孝王游。

(18)二公:指穆生、邹阳二位。咍:笑。《广韵》:“咍,笑也。”

(19)骤进:速进。宋玉《九辩》:“骥不骤进而求服兮。”

(20)麟何来哉:《孔子家语》:“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锄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麏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襟。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焉。’”

(21)星离:如天星分散,形容骨肉分离。鲍照《舞鹤赋》:“忽星离而云罢。”李善注:“星离,分散也。”

(22)二孩:指李白的孩子平阳、伯禽。

(23)结缉:郁结不解。《楚辞·九思》:“心结縎兮折摧。”《博雅》:“结縎,不解也。”

(24)金瑟:精美的瑟。玉壶:玉制的酒壶。江淹诗:“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

(25)天网:法网。恢:宽大。《晋书》:“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说文》:“恢,大也。”台星再朗,谓崔相之明察,能照见幽微。天网重恢,冀其赦己之罪。

【翻译】

安禄山像上古的共工那样狂怒,把大唐帝国搅得天翻地覆,在大海中翻腾震荡,雷霆般掀起万丈狂澜。朝中君臣相猜终于种下了今日的祸胎。安史之乱犹如大火焚烧昆仑,玉石俱碎难逃此灾。我仰告苍天快降大雨,浇灭这叛乱的火海。精诚所至李广能箭发石开,鲁阳挥戈连日神也不得不徘徊。邹衍含冤而大哭,盛夏的燕国竟被寒霜覆盖。我的忠诚感动不了上苍,至今犹被囚禁在夏台。狱吏们都像苍鹰搏击般凶狠,狱墙插满了荆棘。即使是大圣人也要憔悴,如今我才体会到《王风》的伤怀。然而老天毕竟未丧斯文,泰山巍然岂会崩坏?穆生逃离楚国免遭日后之难,邹阳劝说吴王也脱去了祸灾。而我却见机苦迟,二位定会讥笑书生愚呆。良马不会骤进求用,出非其时麒麟又何必出来?一家人星散各处,仓促间也没安排好二孩。悲愤万端郁结胸中,忧历不已令人伤怀。弹琴饮酒,又怎能解愁?举杯长叹,杯中斟满的分明是血泪之酒。崔大人台星高照,网开一面您高抬贵手。放宽刑罚法外开恩,不计过失让我重新得救。公冶长无罪,孔仲尼信任依旧。让倒扣的盆子重见天日,我死灰复燃依然抖擞。

【赏析】

李白创作此诗时正处于危难的境地,他因为皇室政治突变而被送入死牢。他在诗中用四言的句式与大量的典故说明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灭叛乱,并恳请当时的宰相崔涣能够理解他的做法,免除自己的罪名。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十六句为第一部分,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作比喻,写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国土板荡,生灵涂炭,自己也蒙冤入狱。“共工”以下八句,概括出安史之乱造成严重局面,有如凶神恶煞摧折天柱,鲲鲸鱼龙兴风作浪,战乱中生灵涂炭,玉石俱焚。“仰希”以下四句,盼望早日平定叛乱,解民倒悬。连用了李广射石、鲁阳挥戈的典故,非常切合当时冠军平叛战争紧急而艰苦的形势。“邹衍”以下四句,暗喻自己尽忠保国反而蒙受冤狱。诗人不敢正面抗争,而以邹衍含冤、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和自己的“微诚不感”,身陷囹圄的悲惨遭遇作鲜明对照,委婉曲折地表达悲愤的心情和希望对方为之昭雪的意愿。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慨叹自己未能效法先贤见机行事,及时引退,以致蒙受屈辱,备尝铁窗系囚之苦。“苍鹰”以下四句,将当时法律烦酷、狱吏森严和贤才凋敝、朝政衰败现象对比出之,讽喻之意,言外可见。“斯文”以下八句,惋惜自己没有能及时隐退。其中“斯文未丧,东岳岂颓”两句是借孔子来比喻朝中贤臣。接着以穆生和邹阳两位先哲因能见机而退,终于摆脱灾难的事迹,对照自己的困境,发出“二公所咍”之叹。感叹之余,颇含愧悔之意。“骥不骤进”,典出宋玉《九辩》,“麟何来哉”典出《家语·辩物篇》。李白用此二典一方面是表白自己出山从政本意是出于爱国,并不是趋炎附势、搞政治投机;另一方面也是痛惜自己参加永王幕府不是时候,触犯了当局。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诗人联系家庭妻离子散的悲惨情况,表达自己内心深沉的哀愤和忧愁;同时也表达了对崔涣的希望。“星离”八句,抒写变乱中家室离散,内心如焚的`情景。李白在浔阳狱中时,其妻宗氏在豫章(今南昌),女平阳,儿伯禽流落穆陵关(今山东沂山北),其他亲戚也散于各地,所谓“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万愤词投魏郎中》,就是当时境遇的写实。这使他十分忧愤,因此即使有金瑟奏乐,玉壶斟酒,也只能成为忧愁的媒介物。“台星”八句,则希望崔涣等朝廷大臣执法量刑,宽大为怀,能为自己昭雪伸冤,使自己这块有瑕之材,为李唐王朝效力;使自己这堆覆盆下的寒灰,能再沐三光,重新燃烧发热。

作者在诗中以大量典故申诉自己的冤情,这是此诗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全诗用典二十来处,举凡古代神话、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成语警句等,莫不拈以为诗,而且都显得十分精确贴切。

叙事简洁,抒情委婉,两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是此诗的第二个艺术特色。诗中以“见机苦迟”四字表达自己懊悔就李璘之辟入幕,并以穆生、邹阳的故事来反衬,联系自然,显得十分真实,没有丝毫虚伪做作。诗写个人遭遇时,联想到一家离乱的悲惨处境,用“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两句来概括,既洗练简明,又婉转悱恻,催人泪下。紧接着“万愤”一下六句继以强烈的抒情,倾吐自己内心的悲愤忧愁,已达到饮食奏乐“尽为愁媒”的地步。其忧愤之深,可以想见。简洁的叙事结合强烈的抒情,使此诗具有感人肺腑的魅力。

全诗感情悲愤,沉郁典雅,节奏急促,用典切当,在李诗中较为少见,体现了李白诗歌风格的另一侧面。

满江红苏轼赏析

辛弃疾词化用苏轼的文学分析论文

关于苏轼的资料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宋词鉴赏

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的比较

感春,感春李群玉,感春的意思,感春赏析

感春,感春杜荀鹤,感春的意思,感春赏析

形容苏州美景的诗句

辛弃疾的诗词摘抄

感春,感春李贺,感春的意思,感春赏析

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
《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共5篇)】相关文章: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原文及赏析2023-07-18

《春中喜王九相寻》译文及鉴赏2023-07-10

《客至》的原文及赏析2023-10-21

凌虚台记原文翻译 苏轼2022-05-07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原文赏析2022-05-27

辛弃疾的词特点2023-12-09

孟浩然《田家元日》翻译及赏析2022-10-18

春天的诗句古诗2022-08-17

辛弃疾词集2022-09-20

春天的古诗诗句202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