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荐17篇)由网友“柠檬绿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市委书记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欢迎阅读借鉴。
篇1:市委书记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经市委会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环境保护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促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及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全市环保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环保工作重点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20xx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
20xx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环境质量总体平稳,较好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被省环保厅考核为优秀单位,并位居全省第三名。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实施蓝天工程计划。20xx年,我市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为191天,高于省定190天目标值。PM10浓度均值为117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均值为75微克/立方米。提前完成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省定119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拆除或改造工作。淘汰黄标车16812辆,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市15个机动车环保检测站全年共检测车辆14.3万辆次,核发环保标志17.2万套。完成省定152座加油站、3个油库和38台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任务。圆满完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和上合组织峰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及时启动了最高级别减排措施、Ⅱ级减排措施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预警措施,强力推动了蓝天工程行动计划工作落实。
(二)积极开展碧水工程行动。20xx年,我市五条出境河流断面综合达标率86.7%,高于省定80%的目标值。其中,惠济河柘城砖桥断面、浍河夏邑业庙断面和大沙河睢阳包公庙断面达标率100%,沱河永城张板桥断面达标率58.3%,包河永城马桥断面达标率75%。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9年达标率100%。市第五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民权县城第一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升级改造工程、虞城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等3个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均已建成并通过验收。省政府民生工程项目睢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完成土建工程的85%、康达环保(商丘)水务有限公司提标项目设备安装完成50%。
(三)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20xx年,我市共创建省级生态村8个(省定7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省定1个),超额完成省定创建任务。完成16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并通过验收。全市3个涉重金属“十二五”规划项目超额完成省定10%的任务,并通过国家认定。
(四)扎实开展污染减排工作。20xx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减排0.39万吨、氨氮减排0.05万吨、氮氧化物减排0.9万吨、二氧化硫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总任务,四项重点污染物均已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省、市环保部门共核定新建项目750个,许可化学需氧量0.0468万吨、氨氮0.0049万吨、二氧化硫0.01万吨、氮氧化物0.017万吨,四项指标均未突破省政府分配我市的总许可预支增量。
(五)环境执法监管成效显著。20xx年,全市共纠正环境违法行为405起、立案处罚92起,查封企业28家、停产限产企业3家、关停取缔企业54家,追责3人、拘留6人。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562.78吨,全市23家涉源单位、96枚放射源、262台射线装置安全运行,废源安全收贮率100%,辐射事故零发生。
二、充分认识当前严峻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我市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一是空气质量持续恶化。今年1~4月份我市PM10平均浓度为1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5.6%,高出省均值9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10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4.4%,高出省均值1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34天,去年同期为59天,同比下降25天,空气质量呈现持续恶化趋势。4月28日,我市被环保部约谈,省政府要求我们立即采取超常措施,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力保在5月底实现PM10浓度同比大幅降低。如不能按期改善空气质量,扭转被动局面,省检察院将下达检察建议,实施追责问责。二是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我市五条省定出境河流断面,夏邑业庙断面达标率为75%,柘城砖桥断面氨氮超标,永城张板桥断面总磷超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艰巨。第一季度,全省城市内河水质排名中,后十名的河流我市占三条,运河、忠民河、包河倒数后三名。三是京津冀联防联控要求更高。20xx年,我省被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地区,要求到,全省PM10浓度比下降15%,PM2.5浓度比20下降10%,优良天数逐年增加,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改善。这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面临中央环保督察。据省环保厅通报,中央环保督察组即将进驻我省,开展环境保护专项巡视工作,督察各级党委和政府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解决和处理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情况,以及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严格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情况。此次督察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要求高、检查严,且到我们商丘来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扬尘污染治理效果不明显。近段时间以来,三区和有关部门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情况比原来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客观地看,扬尘污染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污染天气依然频发。二是燃煤锅炉拆改进展缓慢。由于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低,供气管网铺设不到位,燃煤锅炉拆改阻力大,进展缓慢。三是污水处理厂建设及管网铺设缓慢。目前,中心城区日产污水40万吨,现有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为18万吨,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生态补水不及时,河流自静能力差,造成部分断面超标、内河水质不优。
三、全力做好全市环保工作
当前我市面对的严峻形势和巨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出硬招,出实招,立即行动,狠抓落实,尽最大努力把欠账补上,确保全市环保工作整体逐步改善。围绕今年的环保工作重点,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实施蓝天工程行动计划。20,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是省定优良天数达到190天以上,PM10浓度均值在102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浓度均值在72微克/立方米以下。为实现上述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一是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扬尘是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是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工作重点。要全面落实施工工地“五个到位”、“六个百分之百”扬尘防控要求;不断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增加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市区快速路、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各县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以上;加强城市道路、国省干线和高速公路扬尘污染治理,制定商丘市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完成1180公里国省道和329.5公里高速公路扬尘综合治理工作;严格管控渣土运输散装、流体物料等车辆污染;开展工业堆场扬尘专项治理,按照规范建设“三防”(防扬尘、防流失、防渗漏)设施;加强待建地块扬尘治理,做好裸露地块的覆盖和封闭围挡工作。二是加强城市禁燃区管理。349台城市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拆除或清洁能源改造工作要在8月底前完成。严格控制烧烤油烟,制定烧烤摊点管理办法,取缔流动烧烤摊位,集中布局,进店经营,并积极推广使用净化装置。制定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办法,划定烟花爆竹禁燃时间和范围,扭转重要节日期间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的局面。加大对城区和县城焚烧树叶、垃圾杂物等行为的执法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禁烧措施。三是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10月底前,完成国电民权发电有限公司2台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全面开展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综合治理,推进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四是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继续加大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力度,7月底前完成省定8170辆黄标车老旧车淘汰任务。强化环保标志管理,全市在用环保标志发放率达到90%以上,建立环保、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处罚无环保标志和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行为。年新增公交、出租、物流营运车辆清洁能源使用率分别达到70%、80%、60%以上。五是强化农业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确保我市今年“三夏”、“三秋”期间不点一处火,不冒一处烟;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恶臭气体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六是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修订应急预案,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完善减排措施,遏制雾霾天气频发态势。
(二)积极推进碧水工程行动计划。今年,我市水环境目标任务是包河颜集断面、沱河张板桥断面、大沙河包公庙断面、惠济河砖桥断面水质达到五类水质目标值,浍河业庙断面达到四类水质目标值;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的目标值。一是加快实施《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内河水系运河、城湖、包河、忠民河4条河流水质优先改善工作,年底前消除劣五类水质。二是全面完成省定水污染防治工程任务。12月底前,必须完成市第六污水处理厂、第五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并通过省环保厅验收。不断完善配套管网铺设,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三是深化工业污染防治。依法取缔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制革、印染、造纸、炼油、塑料加工、电镀、染料、农药等严重水污染项目。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和重污染企业退出,集中治理产业集聚区污染,积极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行动。四是不断完善政策机制。积极实施水环境生态补偿、第三方治理等经济政策和市场手段,建立生态补水长效机制。
(三)深入开展乡村清洁行动计划。一是认真落实《河南省乡村清洁工程2016年工作计划》。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完成9个省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乡镇创建任务。二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化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治,确保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非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零增长。
(四)认真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着力实施重点工业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机动车污染减排、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石化及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重点工程,确保我市完成省定化学需氧量减排4564吨、氨氮减排460吨、二氧化硫减排673吨、氮氧化物减排793吨的目标任务。
(五)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一是实行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环保监管机制,明确分工、任务、职责,定人、定岗、定责,逐级分包督导检查,确保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不留死角、不存盲区、不留隐患。二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采取列入黑名单、挂牌督办、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停业关闭、行政拘留等强制措施,确保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到位、行政命令执行到位、停产整治落实到位。三是强化与刑事司法联动。要认真落实最高法、最高检、环保部、公安部等部委关于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查办的各项要求,积极构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体系,建立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联动机制,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形成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六)强化责任目标考核。4月27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对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进一步进行了明确。一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的要求,着力改善辖区环境质量。对完不成责任目标,未通过年度考核,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失察、决策失误造成后果的,市委、市政府将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行责任追究。二是落实部门管理责任。市直有关责任单位要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尽职履职,充分发挥本部门本行业监督管理职能,强化督导,将责任落实到位。对思想认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力,工作履职缺位等导致环境质量受到影响的,市委、市政府将严格进行责任追究。三是落实企业违法排污责任。各排污单位要自觉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国家对违法排污企业和责任人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法律措施。去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可以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对违法排污企业责任人实行行政拘留,触犯刑法的将按破坏环境资源罪依法判刑。
同志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关乎商丘形象,既是政治责任,也是社会责任。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确保“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为全面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建设魅力商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市委书记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市委书记环保工作会议讲话(三)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必须提高认识
党的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把对生态文明的重视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更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社会文明水平进入到新的进步状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生态环保承担着更加艰巨的时代责任,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我市来说,体现为“四个必然要求”:
(一)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经济新常态下,过去那种不惜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要素驱动、外延扩张式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难以为继,倒逼各地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而加强生态环保,推进企业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投资效益和发展质量,正是经济转型的内在需要。当前,宁国也进入经济加快转型的快车道,“四换”已成为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通过“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空间换地”,推进集约用地,提高投资效益;通过“机器换人”,提升装备水平,减少污染排放;通过“电商换市”,推行低碳交易,减少能源消耗,这些都是与加强环保工作的要求一脉相承、义理相通的。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以生态环保助推经济转型,提升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城市提升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建设不再搞大拆大建、挖山填湖,而重在保护好青山绿水,传承好历史文脉,弘扬好传统文化,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加强生态环保,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水平,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市修编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本身就体现了生态特色,将引领打造“山水融城”的城市特色风貌。今年继续开展城市提升年活动,重点在公园建设、道路绿化、内河治理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也正体现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工作要求。同时,我市正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生态环境也是创建测评体系八大方面之一,是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打造城市精品、提升城市品位”的高度,增强加强生态环保的责任意识,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三)是旅游提速的必然要求。宁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生物群落多样化、地貌景观特色化特征明显,这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最大的资本,也是宁国旅游最大的卖点。从市场反映看,外地来宁游客最青睐宁国纯天然、原生态的乡村旅游,最喜欢宁国的青山、绿水和空气。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开展“旅游突破年”活动基础上,深化开展“旅游提速年”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宁国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保持好宁国的自然风光、原始风貌,努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山水宝地、生态胜地、休闲福地”的特色旅游品牌。
(四)是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宁国要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让广大人民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在这里舒适地居住、安定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来保障。当前,群众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多,已成为信访的热点和焦点,这一方面说明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环保监管上有漏洞。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环保为民、生态惠民”的理念,从严从实抓好环保工作,让百姓生活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中,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必须积极应对
新常态下,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面对的压力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三看三大”:
(一)向上看,上级要求严,考核压力大。从法律层面看,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法除了强化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的环境保护责任和违法处罚力度外,更是突出强调了政府的监督管理责任,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对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环保指标不达标的地方,将实行区域限批、行政问责(去年以来,环保部已约谈了多位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这要求我们在环保问题上,要突破传统思维,打破常规做法,建立健全适应新常态的依法监管、从严执法的新机制。从考核层面看,在宣城市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中,环境保护是“一票否决”指标,若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未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哪怕其他考核项目成绩再好,也无法评先评优。这意味着我们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和丝毫松懈,必须时刻抓紧抓实。
(二)向前看,过去成绩好,提升压力大。从创建成果看,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市以及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被列为第五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首批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连续5年荣膺“中国十佳‘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小城市”。从主要指标看,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出境断面水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三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9%,是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这一方面,说明我市环境状况基础较好、质量较高,生态建设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要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做好环保工作,不仅要确保当前的生态质量不下降,还要努力实现今后的生态水平再提升。
(三)向内看,矛盾问题多,解决压力大。从污染减排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但减排处理能力尚显不足。一方面,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周期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刚性约束”,我市目前可选的工业源减排项目越来越少,难以为今后持续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另一方面,我市污染减排的基础设施尚显不足,开发区由于“三区”相对分散,难以集中处理污水;港口园区污水处理厂处于调试阶段,尚未发挥减排效益;城市污水管网更是出现主管“空”、支管“破”、毛细管“断”的状况,造成污水处理厂“吃不饱、转不动”的尴尬局面;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已经建成的正常运行率不足50%。从生态保护看,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个别企业和少数群众全然不顾生态安全和公共利益,大肆偷采砂石、偷排污水、偷伐树木以及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使得山体、水体、土壤、空气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监测数据显示,水阳江汪溪断面水质已由Ⅱ类降为Ⅲ类,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我市生态系统功能有弱化的趋势。从监管执法看,环境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持续性、对抗性的特点,一些企业和个人“白天休息,晚上加班”、“你来我停,你走我干”,与环保执法打起“游击战”,加大了监督管理和调查取证的难度,“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大”的矛盾比较突出。上述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下大力气、用真功夫切实予以解决。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必须主动作为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谋划之年。在这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正因为如此,根据宣城市统一部署,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由钱书记亲任主任,高位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绿色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线,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全面完成污染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着力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水平,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围绕这样的总体要求,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展生态经济。总体上,要以“四换”为路径,以“四驱”为动力,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并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力促经济质效提升。
1、在工业上,要加快转型升级。一要严格项目环保准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要继续保持定力,对不符合产业规划、不符合功能定位、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一律“一票否决”。环保等部门要严格按照“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做好环评审查、竣工验收等工作,把好项目环境准入质量关。二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加快“腾笼换鸟”,对落后产能、低产企业坚决予以淘汰,有效释放环境容量。请经信委牵头,重点抓好南极萤石尾矿库等3家非煤矿山关闭工作,确保11月底前关闭到位。同时,要按照“转型提升一批、停产关闭一批”的思路,抓紧拿出土法制陶企业综合治理意见。三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要以“机器换人”为抓手,引导企业使用先进装备,改进技术工艺,推广清洁生产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开发区要确保5月份开工建设南山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电镀中心,港口园区要确保港口污水处理厂5月底前正式运行,提升园区企业污水集中清洁处理能力。住建委要加强对上和对外协调,力促管道天然气早日通气,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改委要会同经信委、开发区、港口园区,依托全省提高资源产出率试验区试点,积极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循环利用技术,提升企业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水平。开发区要精心包装重大项目,依托项目破解土地规划调整难题,力促司尔特循环经济产业园磷石膏综合利用系列项目早日开工。
2、在农业上,要推进绿色生产。一要抓好源头防控。当前,畜禽养殖业、农业废弃物排放等农业面源污染是环保监管的一大难点。请农委牵头,依据去年出台的我市畜禽养殖布局规划,严格养殖项目布点审批和环评审查,并对禁养区、限养区畜禽养殖企业有序实施搬迁或关闭工作。同时,农委、林业局等部门,要加大秸秆、笋壳、山核桃蒲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从源头上防控环境污染。二要抓好生态修复。重点是持续做好山核桃产区的生态修复。请林业局牵头,引导好林农积极发展林下种植,鼓励套种草灌木及经济作物,构建多品种、多层次的生态体系。同时,对今后林区的开发,要坚持“穿靴、戴帽、束带”原则,引导林农少用农药、化肥,多用割灌机、生物药肥等方式加强林区生态保护。三要抓好过程监管。请农委牵头,以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管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3、在三产上,要发展低碳业态。一要在保护中发展生态旅游。要在保护好自然山水、保持好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推进旅游生态化、特色化发展。请青龙湾管委会牵头,在加快三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要按照青龙湾总体规划,加快项目对外招商,力争尽快启动起步区建设。同时,要加强景区水域、森林资源保护,强化库区垂钓管理,保护好青龙湾原生态特色。请文旅广新局牵头,在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要按照“彰显生态”的要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吴越古道、石柱山、道场坪、凤栖沟等以自然山水为特色的景区景点,加快推进华东大裂谷、山门洞等创建国家3A景区,科学指导高峰山、华东大裂谷创建省级地质公园,打造“生态宁国大景区”。二是在创新中发展新兴业态。要加快“电商换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经济低碳化、信息化发展。请商务局牵头,在做大做强淘宝网宁国馆、“1号店”宁国馆品牌的基础上,要依托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试点,加快农村淘宝网体系建设,确保年内80个淘宝村全面建成。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鼓励和引导节能型交易、低碳式消费。
(二)建设生态城市。这里说的生态城市,是全域性、一体化的生态城市,既包括城区,也涵盖乡村。总体上,要以城市提升年活动和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城乡“增绿、护蓝、见美、显净”的生态环境。
1. 要在规划中保护生态。一是要制定好生态红线规划。习明确提出,“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红线是我国自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第二次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安全底线”。我市早在就在全省率先编制了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而生态红线规划是对各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区域,再进一步细化生态保护范围,深化环境准入要求。请环保局牵头,抓紧对接规划编制单位,确保年底前完成生态红线规划编制。二是要执行好城市五线规划。去年,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即“五线”管理规定),其中,绿线(即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蓝线(即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直接体现生态要求。请规划局牵头,在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中要严格“五线”管理,保护好青山绿水、湿地绿岸,努力打造“显山露水、山环水绕”的城市风貌。
2. 要在建设中体现生态。一是在城市建设中,总体上要按照这次新修编的体现生态理念的城市总体规划,依托全省城市风貌特色塑造试点,依法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住建、林业、水务、交通、规划等部门要树立统筹思维,科学整合资源,把各类项目都放在宁国城市大环境中去谋划、设计和建设,让城市建设项目既满足市政功能,又保护自然生态,既是一项基础设施,更是一个城市景观。当前,重点要抓好“创园”攻坚,按照“公园建绿、沿路植绿、空地补绿、拆墙透绿”的总体要求,加快完成城市公园绿地、重要节点和重要路段景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量”,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二是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总体上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推进美好乡村原生态、特色化发展。请美好办牵头,本着“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的原则,科学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充分尊重村庄现状格局,有效利用已有农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统筹考虑水、田、林、路等生产生活要素,尽可能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今年重点抓好板桥、夏霖、杨狮、胡乐、甲路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同时,要深入推进“三线四边”综合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3. 要在治理中恢复生态。一是治山。请国土局牵头,对新设的采矿权,严格把握“开采范围、规模、时间和恢复措施”等关键环节,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山体生态不被破坏。同时,对私自挖山石、采山砂等违法行为,要从严从快处理。二是治土。全国第一份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即将出台,请环保局会同国土局、农委、林业局,尽快启动我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超前研究土壤修复工程实施意见,提升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三是治水。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出台,对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出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指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对三条津河、城市内河的综合治理。对三条津河,重点是巩固河道采砂治理成果。请采砂办牵头,加快推进砂石资源公开竞拍,采取安装电子计量及监控、砂石运输装载单等有效做法,切实规范砂石开采及加工行为。对三条内河,重点是加快污染治理。请住建委会同水务局、环保局,按照“系统规划、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分期实施”的总体要求,抓紧启动小南河、星河综合治理,年内确保完成星河截污和小南河盛唐大酒店至宁阳公园段两侧治污。四是治气。请环保局牵头,城管、商务、住建等部门配合,常态化抓好燃煤小锅炉、油气油烟、施工扬尘等污染防治;请公安局牵头,尽快启动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建设,加快淘汰以前注册的“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各乡镇、街道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把握“严控重点区域、严控重点大户”的要求,切实做好秸秆禁烧防控工作,确保宁国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9%以上。
(三)构建生态社会。总体上,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
1. 建设生态示范体系。一是抓市域生态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是实践环保为民惠民的生动体现。20,中央正式将“生态建设示范区”更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按照环保部要求,我市作为全国生态市和第五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要先行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请环保局牵头,对照环保部下发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抓紧开展我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确保年内完成,并按照规划抓好建设,力争早日通过验收。二是抓乡镇生态示范。我市目前已创建了18个全国生态乡镇。请环保局牵头,在巩固原有创建成果基础上,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内涵,从注重保护生态资源向建设生态文明提标升级。同时,要继续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群众意愿较高的村,开展生态村创建,力争今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村4个。三是抓单位生态示范。请环保局牵头,积极动员和指导社区、学校、家庭开展“绿色创建”,力争再创建一批省级绿色社区、省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家庭,丰满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绿色细胞”。
2. 建立和谐社会关系。一是要提升公众对保护生态的自觉性。新环保法专章设立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公民的参与环境保护权,公众既有自我保护环境的义务,也有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进行监督的权力。请环保局牵头,加强新环保法的宣传和解读,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法律意识,并转化为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实现人与自然的相融共生。二是要提升市民对宁国城市的热爱度。当前,我市正在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方面,要完善城市配套,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另一方面,要改变生活陋习,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文明素质,增强市民对宁国发展的认可度、满意度和参与度,实现人与城市的相容共进。关于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近期还要召开专门会议部署。三是要提升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信任度。现代社会中,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础就是信任。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请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把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抓紧完善我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报市委、市政府研定。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引导单位职工、广大市民认真践行信用公约,努力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扎实工作,奋勇争先,为全面建成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看过市委书记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的人还看了:
篇3:市委书记环保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全市环保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四届三次全委会精神,总结20xx年环保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一会薛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执行。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20xx年全市环保工作主要成效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全市环保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2.97吨、2615.87吨、162.9吨和382.14吨,比分别下降2.0%、2.38%、1.99%、0.52%,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2天,较上年增加6天。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在全省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市环保工作群众满意度达到87.55%,继续排在全市八个行业之首。
回顾总结20xx年全市环保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一)各级领导对环保工作更加重视和关注。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环保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新要求。市委书记姚引良亲自过问环保工作,市长梁宏贤亲临我局调研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副市长薛海涛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保工作,有力推进了我市环保工作阶段性提升。各县区、各部门也将环保工作纳入综合决策,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坚持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制,实行环保 “一票否决”,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20xx年,环保部扶持延安市革命旧址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2亿元,中省市扶持延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2121万元,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农村环境保护暨生态创建工作现场会,有力提升了环保工作地位。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了新提升。通过建立项目审批部门联动机制,开通环评“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手续,强化环保准入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延安工业园区建设、新区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发挥了环评在经济宏观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全年共审批环评项目126个,依法否决了8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为优化全市的经济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市县两级环保部门深入开展学习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扎实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力促进了环保队伍思想提升、工作规范和服务优化。市环保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荣获陕西省环保系统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全系统有4个县区环保局被当地纠风办评为免评单位,其余9个县环保局全部进入当地前5名。
(四)环境污染治理拓出新路径。大气污染治理纵向深入横向拓宽。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以及大气污染源的变化,及时调整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将大气污染治理重点从单一的“煤文章”逐步扩展到天然气工程、汽车尾气、山体居民燃杂、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等联防联控综合治理,由单一的颗粒物控制转变为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为主要目标的深度治理。石油污染治理通过“井场清洁文明、污水达标处理、原油管道输送、危废安全处置、生态植被恢复、伴生气综合利用”六大措施并举,使油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五)全民关注参与环保的氛围更加浓厚。通过加大环保宣传投入,扩大宣传面,着力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四进”宣传活动,使得企业环保法制观念和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得到普遍增强,基本形成了人人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环保工作仍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减排形势仍然严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标准不高、管理运行水平低,脱硝工程建设滞后,机动车数量猛增,加之20xx年省上下达我市的减排任务较往年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我们的工作压力,需要我们千方百计,不断寻求突破,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完成。
二是巩固和提高城区空气质量的难度逐年加大。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以及民众对生存空间要求的提高,再加上我市三山两河狭长谷沟不利污染物扩散的特殊地理结构,要使空气质量有较明显的提升,需要我们更加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新提升。
三是创模目标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市创模指标中尚有6项硬性指标亟待完成,“多城联创”的机制还未建立,创模工作单打独斗的格局没有破题。对照创建目标,仍需要我们各方协调,利用中省政策,“借力打力”,完成今年的阶段任务。
四是石油污染日趋复杂。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完满解决,油泥岩屑污染还没有根本性的治理技术,突发污染事故呈上升趋势,环境应急形势十分严峻,这些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高度敏感的状态,警钟长鸣,加强应急管理,全面提升石油污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被动埋单”将环保部门推向风口浪尖。因受发展与保护矛盾的牵制和环保法规不完备的制约以及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环保部门被问责、被追究的状况随时出现,使本来已经严峻的环境管理和执法形势更加困难。这需要我们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于担当的智慧,在扭转被动局面上动脑筋、想办法,及时做好被动局面的自我化解。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新形势下做好环保工作的机遇和优势:一是党的对生态文明赋予了新的含义,首次提到了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人民幸福和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和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二是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培养了一支善打硬仗、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三是环保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很多成熟经验,初步形成了全民广泛参与和关注的良好格局。四是政府出台和将会出台一系列支持环保工作的刚性措施和硬性指标。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法宝。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
篇4:市委书记环保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环保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严峻形势和存在的困难,动员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集中精力打好治污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一五”环保任务目标。刚才,良民同志宣读了孙书记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批示,市、县政府签订了《环保主要目标任务责任书》。高涛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安排的工作我都同意,大家务必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坚持跨越发展环境优先的战略方针
近几年我市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地处南水北调治污核心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同时历史形成的结构性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加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能力相对薄弱等,我市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与国家、省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总量减排年度削减指标没有全面完成。去年全省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5.73%和7.15%,而我市仅完成了COD年度削减任务,二氧化硫指标不降反升。二是主要河流断面达标率低。老运河、洸府河、梁济运河、泗河、白马河5条河流断面超标,被省挂牌督办。6县市污水处理厂由进水水质偏低被通报,其中鱼台县、微山县污水处理厂被省挂牌督办。三是城区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去年济宁城区空气质量环境优良天数124天,优良率仅为33.9%。环境保护搞不好,突出问题不解决,济宁将面临被省里实施“区域限批”的惩罚,后果不堪设想。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始终把环境优先战略放在济宁跨越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环境优先,就是在确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时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当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发生冲突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就是通过积极的环境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建设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全市上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环境优先的方针,以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坚决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全面落实环保工作各项措施
今年全市环保工作总的要求是:抓好今年,兼顾明年,谋划长远,紧紧围绕保障“总量减排、环境改善、环境安全、科学发展”四项基本目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手段,大力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实现“十一五”任务目标。当前,重点做好5项工作。
(一)实施倒逼机制,强力推进污染总量减排。总量减排是重要约束性指标,也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今明两年,全市二氧化硫还需削减8.04%、COD需削减5.27%,才能全面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目前,完成COD减排指标问题不大,难点是二氧化硫指标。二氧化硫减排支撑项目少,还有4家电厂的8台机组陆续开工,将新增二氧化硫排放1.41万吨。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必须实施严格的倒逼机制。一是重点减排工程倒排工期。邹县电厂4×335MW脱硫项目是我市的“押宝”项目,必须在9月底之前建成投运。企业要集中全力加快工程进度,邹城市政府要靠上督导帮扶。其他该关停淘汰的减排项目,必须无条件关停。济宁电厂在4月底前关闭4#发电机组,太阳纸业8月底前关停5台75蒸吨锅炉,年底前关停草制浆生产线;泗水华金集团、曲阜造纸厂明年年底前关停草制浆生产线。二是严格环境准入门槛。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实行“先算、后审、再批”。减排任务未完成的企业,不再批准有污染排放的新建项目。未完成上年审核减排任务的县市区,限批新增污染项目,直至完成减排任务。原则上不再新上电厂,集中供热范围内严禁新上燃煤锅炉。三是实施“安全防线”策略。今年如有必要,对新建发电机组控制开工时间、延期投运。如明年底完不成减排任务,为保全市大局,提前对部分县市区实施限批。
(二)坚持抓标治本,继续深化流域污染治理。开展流域环境整治,要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实行综合治理、严管重罚。所谓远近结合,就是当前重点解决5条被省挂牌督办河流的污染问题。长远的措施,是保持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水质的问题。所谓标本兼治,就是既要提高环保标准,切实控污减排,又要加快配套工程建设,落实“治、用、保”综合策略。所谓综合治理,就是采取截蓄导流、人工湿地、中水回用等综合性措施,进行全面整治。所谓严管重罚,就是要依法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坚持谁污染、谁负责治理,依法严肃处理。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强化运营管理,确保治理实效。
(三)开展综合整治,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今年我市承办11届全运会部分项目,要借鉴北京奥运会环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强化部门责任,下大气力抓好燃煤烟尘、工业粉尘、施工扬尘,异味气体、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全运会期间优良空气质量。环保、建设、公安、综合执法、经贸委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牵头负责业务范围内的“三尘两气”污染防治工作,3月底前拿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实施生态立市,提升济宁绿色竞争力。市委把提升“绿色竞争力”作为基本发展战略,号召打好“生态牌”。要抓好新一轮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落实,立足打造特色生态品牌,深入开展生态县、环保模范城、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系列创建活动。加快编制实施《济宁市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工程建设规划》,力争项目纳入国家“大江大湖”治理资金盘子。要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确保一批村镇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全市拉动内需环保项目工作,市政府组织专家逐一审查了县市区申报的项目,各县市区要认真开展项目筛选,尽快建立起全市总投资300亿元的项目库。争取近期集中开工一批环保建设项目。
(五)严格执法监管,保障环境安全万无一失。要抓紧抓实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工作,确保不出任何问题。①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措施,依法取缔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②全面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治,堵塞环境安全漏洞。对存在重大环境隐患的单位,要责令停产整治。对位于环境敏感区、隐患大的企业和设施,该治理的必须治理,该搬迁的要下决心搬迁,该关闭的坚决关闭。③落实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防预警措施,加强应急演习,提高处置能力,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④坚持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对不法排污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对典型案件要挂牌督办,确保查处到位、整改到位。⑤强化企业环保责任。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要对国家、社会和子孙后代负责。必须把治理污染摆上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议事日程,下决心解决污染问题。在污染面前,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
三、切实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
今年是我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一年。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健全环保工作机制。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是政府的法定职责,主要领导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按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将环境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责任、投入、措施三到位。要充实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职能,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严格环保目标考核。市政府已与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环保主要目标任务责任书》,要逐项分解任务,量化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健全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包保河流断面、环保系统领导干部包保重点工作事项、环保工作人员“一对一”联系治污企业的包保责任体系。切实加大环保工作考核奖惩力度,市政府将制订实施环保考核奖励的办法,设立全市污染减排专项基金,大力表彰环保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对领导不力、贻误工作的依照相应规定追究责任。
(三)营造良好的环保工作氛围。要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治污减排、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篇5: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海西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环三战略,奋力开创“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组织安排了多次调研,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有不少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是指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是党委政府为民负责、改善民生的重要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取得了良好成效。 “十一五”期间,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舍39万平方米,教育环境逐步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保留率分别达99.99%、98.42%;初中生入学率和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达91.2%、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考录取率分别达81.1%、75%,与20xx年相比均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振奋人心的是,宁德师专升格为宁德师范学院,结束了我市无全日制本科大学的历史,翻开了宁德高等教育发展的新 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惠民政策和海西跨越发展机遇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环三战略深入实施、引领效应凸显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教育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刚才,廖小军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总结了过去、部署了未来,讲得很具体很全面,我完全赞同,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要有更充分的认识
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民生改善,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1、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去年以来,中央和省里相继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今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些重要精神,都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立足当前,展望“十二五”,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心无旁骛地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2、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宁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保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超常规、高速度发展,更是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抢抓海西发展《规划》获批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环三发展战略,以“弯道超车、越位赶超、跨越发展”的气魄,全力推动宁德加速崛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是“黄金发展期”,我们越需要各类杰出人才的支撑,越需要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就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一旦离开教育事业的基础保障,发展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唯有统筹发展、加快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的。
3、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提高全市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幸福指数,是社会运行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对人民群众而言,教育事业承载着大家对自身幸福生活和下一代美好未来的期盼。从宁德市情看,虽然我们的教育事业“十一五”期间发展很快,但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比如, “双高普九”任务艰巨,全省有18个县(市、区)未通过,我市就占了7个;还有,教育领域经常“留不住人”,高端人才流向省城和发达地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学有所教”的目标,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教育先行,为环三跨越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我们一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
1、要牢牢把握教育优先发展这一战略。坚持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教育发展要优先规划。市里根据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提出了“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打翻身仗,十年超越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力争到2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体现到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教育资金要优先保证。要舍得为教育花钱,市里研究决定,市、县(市、区)土地出让金不低于5%用于教育设施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即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3年的努力,使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为大规模培训培养教师、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加大对少数民族学校的倾斜和扶持。要做到“三个确保”,就是要确保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育资源要优先配臵。要集中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教育事业,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办学、支持教育,逐步改善教学环境和配套设施。今年,全市“五大战役”中涉及教育的项目共有12项,各级各部门都要优先保障、全力推进。
2、要紧紧抓住教育均衡化发展这一重点。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科学配臵教育资源。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在城区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学校,在农村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撤并学生数少、办学效益低的学校,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差距。到20xx年,全市要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要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健全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和残障少年儿童等困难群体的帮扶。在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提高生活补助标准,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政府补助、扩大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等办法,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总之,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要突出“优质发展”,通过公办民办并举,加强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幼儿园“入园难”问题,霞浦、柘荣、福安、福鼎和寿宁、周宁、屏南分别于今年和明年实现“双高普九”目标。职业教育要突出“创新发展”,尤其要面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快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医药、石化化工、钢铁冶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家政、物流等高技能服务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宁德发展。高等教育要突出“提速发展”,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都要立足宁德,面向海西,承担更多科研任务,采取联合办校加快人才培养,使之成为宁德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3、要持续强化教育改革这一动力。教育发展,生机活力在改革,根本出路也在改革。要切实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各级要以简政放权为核心,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直接干预,逐步改变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创新办学模式,鼓励合作办学,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办学兴教。要切实抓好教育示范工程。今年启动实施的“宁德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工程”,通过教育质量、创新能力、教师素质、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强县等6个子工程和26个示范项目,具体抓好全市教育。这种项目带动的新理念、新思路,我觉得很好,承担具体任务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教育改革提供保障。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建立改革跟踪评价体系,发挥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滚动效应。
三、强化领导,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保障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1、要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一起动员、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具体落实,经常关心过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工作安排,解决困难问题,确保政策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绩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会不会抓统筹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能力来考核,做到奖优罚劣,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2、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教育领域的党建工作,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特别在高校,尤其要注意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对教育工作者,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扶持,多办实事好事,不断改善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对那些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要加大政策倾斜和激励力度,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3、要优化社会环境。要以海西发展《规划》获批和环三战略深入实施为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省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重点宣传教育工作一线的先进工作者和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全市上下,都来关心教育,形成全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教育事业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以民为重,是事业发展的真谛。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央、省委的叮嘱和要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拼搏,奋发进取,不断开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不断为宁德人民谋幸福,努力为环三战略深入实施,为宁德“弯道超车、越位赶超、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6: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型强市名城进程的重要时期,在全面落实科教兴聊和人才强市战略、力争 “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这次教育工作会议,目的是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把聊城建设成为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借此机会,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聊城市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到重要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聊和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坚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力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地校合作,支持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东昌学院和技师学院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
当前,我市已经进入“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以教育的优先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我市由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跨越,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打造山东东引西拓“桥头堡”,必须加快推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把教育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必须积极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好教育领域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全力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扎实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我市《实施意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行列。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面:
(一)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动力。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注重统筹各类教育发展,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特别重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人才。
(二)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和制度规则公平。一要以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施聊城城区中小学改扩建工程,重视城乡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解决城区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城市支援农村的教育工作机制,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确保到20xx年,区域内实现均衡发展。二要以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健全完善政府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实施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扶持工程,解决好残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入学问题,确保特殊群体孩子受教育的权益。三要以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三)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各级和有关部门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符合实际、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体系。认真制定科学的教育政绩评价体系、学校工作评价体系和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实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四)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以高校为依托,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基地,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足额配备教师,解决教师的老龄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总编制内,统一调配教师。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鼓励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逐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把加大教育投入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需要,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凝聚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目标,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共同担当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体现在政策制定、体制改革、基础建设、经费保障、环境营造等各个方面,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要提高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并使之制度化。要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改进和完善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和对县级政府及主要负责人的教育督导考核制度。各级人大、政协要关注教育事业,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加强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主动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兴教助学无尚光荣的氛围,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事业、人人支持教育发展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做好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市上下要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切实加快向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迈进的步伐,为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7: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首先,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各获奖的学校和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今年7月13日至14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副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9月6-7日,自治区党委、政府于在南宁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郭声琨书记和马飚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郭声琨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分析了当前广西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推动广西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号召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马飚主席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谋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立足当前,全力组织实施广西教育改革的“十项重点工程”和“十项改革试点”。中央、自治区领导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推动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规划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好纲要,必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全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实施意见》、《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xx—2020)》,即将颁布《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必将把教育改革和发展引向深入。11月4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全区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部署会暨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正式启动“十项改革试点”之一的全区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充分显示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和力度。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
**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民支持教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市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梧”战略,以普及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全面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迈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全市实现“两基”目标;成为全区率先实现每县1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优质普通高中基本实现县域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长期位居全区前列,高考成绩连续十年保持领先地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显著增强,并逐步探索出职业教育集团化连锁化、中高职相互衔接的办学之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院、**职业学院的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学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教育科研成果成绩突出;教育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和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教育均衡稳步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扎实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为提高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推动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辛勤耕耘、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发展还存在四大突出矛盾亟待解决:一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与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教育相对薄弱滞后,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市56个乡镇的221所乡镇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共16所,比例仅为
7.23%;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和学历层次不合理,农村专任教师中级以上职称不足40%,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初中只占86.31%,小学占69.74%。二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与现有教育供给的矛盾。 “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和“大班额”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学校规划、配套建设跟不上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城市改扩建和新建学校的压力和任务日益增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比较突出。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大大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全市和城镇初中大班额比例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3.38和18.8个百分点,在全区分列第3和第4位,有的县(区)大班额比例甚至超过90%;全市仅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难以满足全市近名残疾儿童的就近入学的需求。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的培养不足的矛盾。三是教育事业大发展对条件保障的需求与公共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矛盾。财政投入、教育设施、教师配备、安全保障等还跟不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个增长”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和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分别较减少9.98%和3.79个百分点,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增长也仅为0.27%。我市中小学麻雀学校众多,除县级高中之外,其余各层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均未能达到建设标准规划指标,其中农村学前教育学校生均校园占地面积2.58平方米,为标准的18%,城市小学和初中分别为4.04平方米和11.20平方米,仅为标准的16%(生均7.9平方米)和33%(生均9平方米)。全市仍有约45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需要改造,在编教职工仍缺编人。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的培养不足的矛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还较弱,高等教育不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的距离,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全市中职学校的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仅占24%,在全区排名最后,是全区唯一一个比例低于30%的地市,且与全区平均水平的46%差距较大。职业学校适应我市“两城市一基地”建设需要的交通运输类、商贸与旅游类和社会公共事务类毕业生只占毕业生人数的13%左右,资源与环境类专业招生、20为零。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新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着力解决这些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尤其是《若干意见》把**定位为“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我市在广西区域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时期。当前,**“两城市一基地”建设全面展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迫切需要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快跨越发展步伐,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二、明确工作目标,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力争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胡锦涛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之路,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力争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全区人力资源强市行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我想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五个要点。
(一)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未来我市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方面人才、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内在需要。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普及教育的水平和完善教育体系。要保持学前教育良好发展态势,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实现城乡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全覆盖。要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普及水平和办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要加快发展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大力支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加强独立高中建设,实现完全中学剥离初中教育。要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攻坚成果,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专业设臵,加快**学院高水平特色地方大学的建设,并以做大做强**职业学院—为着力点,努力打造广西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着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要重视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
(二)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确保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教育领域落到实处。促进教育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臵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投入,实行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对口支援,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推动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实施好中小学各项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创造条件缩小师资队伍、教育经费、办学条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要不断完善助学制度,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各级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建立完善体现规则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要进一步实施招生考试的“阳光工程”,建立完善中职学校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坚决治理乱收费。要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要在公平的基础上提高效率,通过提高办学效率更有效地促进公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三)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发展不是简单的追求规模和搞外延扩张,要把教育事业的重心转到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我们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臵与优化布局,注重教育事业的科学管理,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尽快改变“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苦,家长管得苦”的应试教育倾向。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结构培养质量需求变化情况,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和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德育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名师名家,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待遇。
(四)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衔接沟通的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使人人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五)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试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要探索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创造条件,将市区初中下放给城区政府管理,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强以面向东盟和泛珠三角为重点的教育国际及区域交流与合作,力争把**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和泛珠三角的教育国际及区域交流与合作新高地。要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通过改革创新,使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战略任务的新要求,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三、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教育新发展合力,共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奋斗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公共教育职责,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一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特别要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试点推动和督查落实四个方面的职能作用,多办一些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实事好事,多办一些为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把是否重视教育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标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教育事业进行超前部署,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三个优先”。要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措施,特别是要组织力量落实好国家的规划纲要、我市的实施意见和改革试点任务。要明确责任、强化考核,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要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坚持和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基础、激发活力、提升水平,把教育系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坚决纠正教育领域损害群众和学生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三要动员全社会重教兴教。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要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广泛汲取民智、聚集民力,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形成全民的广泛共识和全社会的实际行动,为繁荣我市教育事业提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要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教师这一崇高职业为世人敬仰。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践行胡锦涛关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教诲,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永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五要营造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宣传深入实施科教兴梧和人才强梧战略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宣传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形成敬教劝学、兴贤育才的氛围和机制。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维护师生人身安全。
同志们,教育是千秋伟业,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发扬各级政府苦抓、人民群众苦干、社会各界苦帮、教育战线苦战的优良传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实际行动,克难攻坚、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和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8:市委书记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
市委书记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一)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业经济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及20xx年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任务。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市工信委作工作报告。
一、攻坚克难,共渡时艰,工业发展成效明显
“十一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以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和“三个一百”为抓手,强势推进软环境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启动“十二五”,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工业强市战略强势推进,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以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和“三个一百”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规模和质量。20xx年,全市首轮倍增计划顺利完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目标。在启动实施第二轮倍增计划过程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后危机的影响,工业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挑战,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制定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以规上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为重点,强化综合协调服务,积极协调落实重要工业品收储、阶段性特殊电价扶持、中小企业税费减免缓等政策,全力推动企业复产达产,保障了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回升。20xx年,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一百”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强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进工业发展工作,实现了工业经济发展新的跨越。“十一五”末,全市工业企业户数达到650户,五年净增26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9户,净增28户;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3.7亿元,年均递增2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亿元,年均递增13.9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4.86%,比“十五”末提高了2.03个百分点;工业上交税金达到9.57亿元,年均递增17.9%,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8.3%。
二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进一步加大了工业投资强度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寻求国内外优势企业、投资集团以及民营资本参与我市工业建设。5年来,先后引进了**南华集团、云矿集团、鸿竣公司、汇华公司、西地公司、昆钢集团、云天化集团、澳华公司、拉法基瑞安公司、世纪金源集团、泛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到我市投资开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强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糖、茶、酒饮料等产业链延伸和扩能升级,蔗糖产量跃居全省第一;电力产业不断做大,地方小水电装机达到了45万千瓦,水电总装机达到750万千瓦,形成了**省最大的水电基地;锗、硅、锌、铜、水泥等矿业迅速壮大,原材料工业成长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之一;畜禽加工、浆纸、绿色食品加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增长点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非电工业项目255个,累计完成投资76.9亿元,其中:20xx年完成非电工业投资2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38.5%;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
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通过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扩大投资提高增量,依靠科技提升存量,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推动蔗糖产业稳步提升,电矿产业快速壮大、酒及饮料产业逐步做大、茶叶产业巩固发展,改变了我市支柱单一的产业状况,构建了糖、电、矿、酒饮料、茶五大产业共同支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一五”期间,我市轻、重工业比重从40.5:59.5调整为42.6:57.4;支撑**工业的五大产业(制糖、水电、矿产、酒及饮料、制茶)的比例已经从27.3:51:7:11.6:3.1调整为29.1:36.4:21.1:8.4:5。
四是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工业发展平台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等模式,不断创新投资方式,对外通过昆交会、泛珠会等各类项目推介会为媒介,认真谋划推介项目,推进招商工作;对内通过强化服务,推进园区软、硬环境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面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到20xx年,**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入园企业69户,入园企业完成投资26亿元。同时,按照“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特色化”的目标,积极引导产业基础较好、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县(区)建设特色工业小区,积极推动镇康县矿电工业小区、沧源县勐省工业小区、**区博尚高岭土加工小区的规划编修工作,努力促进县域工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五是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大国家、省、市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着力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和成长工程,发展了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较强的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使非公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末”,全市非公经济总量达到4.4万户,年均增长8.69%,从业人员12.3万人,年均增长12.6%;注册资金达到72亿元,年均增长22.6%;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达到79亿元,年均增长21.8%;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了38.35%,比20xx年提高了7.65个百分点。全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3万人、年均增长5.5%;增加值完成30亿元,年均增长13.5%。
六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节能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单位gdp综合能耗在20xx年基础上累计下降13%的硬性目标,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首先,进一步加大对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产能淘汰工作力度,先后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43万吨、铁合金生产能力8600kva,造纸生产能力1万吨;其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通过改造生产线、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生产管理等措施,使46户工业企业通过了市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三大糖业集团综合利用蔗渣生产纸浆、木糖、活性炭,利用糖蜜生产酒精、药用酵母和麦角固醇,利用酒精废醪液生产液态、固态有机肥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成功实施,其中**南华纸业公司9.5万吨蔗渣浆纸项目已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十一五”末,全市gdp能耗累计下降13%,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圆满完成。
二、以“三个一百”为抓手,凝心聚力谋发展,20xx年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一是凝心聚力,千方百计推进“三个一百”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个一百”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千方百计推进“三个一百”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委领导分片负责、科室挂钩到县(区)的服务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服务;二是落实责任。按照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层层分解指标,把目标任务下达到县(区)、企业和项目单位,层层抓落实;三是强化服务。深入县(区)、企业和项目单位开展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的圆满完成。实际完成工业投资36.9亿元,占“三个一百”目标35亿元的105.4%;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4.85亿元,占“三个一百”目标12亿元的123.7%;争取到国家、省各类扶持资金2682.4万元,占“三个一百”目标2500万元的107.3%。
二是加大力度,着力推进“112”工程。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投向引导,做好项目规划、储备和前期工作,完善项目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落地、融资、原料等瓶颈问题,全力推进“112”工程。目前,**南华纸业公司年产9.5万吨蔗渣浆纸项目、镇康水泥建材公司日产20xx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智汇源食品公司日产30吨食用核桃系列产品开发项目、云县三奇光电一期工程已建成;澜沧江酒业集团云县啤酒厂年产20万吨啤酒生产线异地搬迁技改项目、滇红集团公司技改搬迁项目顺利推进;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日产20xx吨水泥熟料项目、**卡蒙特轻纺服装制造公司项目、**市泛华林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木材综合生产加工进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已开工。
三是科技提升,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开展工业领域创新行动为抓手,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澜沧江酒业集团、**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建成省级技术中心建设,使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户,首次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引导企业以技术中心为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鑫圆锗业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以工艺改进、装备升级、产业链延伸、节能减排为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共组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9个,完成技改投资17.8亿元;锗冶炼提取工艺、红外锗单晶、vgf法生产低位错密度太阳能级锗单晶、锗单晶切磨抛晶片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突破,锗行业迈入全国高端技术行列,高岭土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莫来石方法、玻纤高岭土制备、高岭土制备4a沸石分子筛、蓝藻清除剂等取得新成果。
四是搭建平台,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服务**市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创新融资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我省“两强一堡”战略的推进为契机,加快推进**边境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清水河一带100平方公里的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以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特色化为目标,积极引导产业基础较好、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区博尚特色工业园区、**县滇红工业园区等县(区)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
五是强化协调,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要素保障为重点,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进一步强化各项责任目标、生产经营及市场动态监测,加强政策研究,为市委、政府科学调控提供决策依据;认真落实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21个重点工业项目市级部门挂钩服务机制,跟踪落实各部门服务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协调,多次召开银企协调会,积极推介优质项目、企业,促进银企加深合作;千方百计抓好企业上市培育,推动鑫圆锗业公司成功上市;进一步强化抗旱救灾、汛期水害救援等各项应急预案的落实,指导发电、水务、煤矿企业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加强安全管理,积极争取省统调电网用电指标,加强计划用电、用水管理,加快推进煤炭行业整合及煤矿技改扩建,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六是积极培育,不断增强非公企业活力。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促进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融资、创业、技术、培训、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宽松、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以规模以上企业和年销售收入在300-500万元的小企业为重点,大力实施企业培育和成长工程,加强引导、扶持、培训,推动企业技术、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发展壮大非公经济规模,增强非公经济活力。
七是强化措施,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完成。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对县(区)、企业分解节能目标;启动节能调控预案,对高能耗企业实施限电限产,控制工业能耗总量,确保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3%目标任务。抓好项目节能评估审查、重点企业能源审计、能耗对标工作,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管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实施动力系统技术改造,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圆满完成省下达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6万吨的任务。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墙材革新和“禁实”工作,4户企业通过省级新型墙材企业认定;推广应用节能灯等绿色产品,促进建筑和民用节能。
八是加强监管,推进煤炭行业平稳发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抓好“三个突出”,“三个加强”,全面落实煤炭安全生产的各项举措,突出“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强化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煤炭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全面落实“兴边富民”、“新三年找矿计划”,切实推动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力度,积极推动与**省煤田地质局的合作,签订了《**市人民政府与**省煤田地质局合作勘探开发煤炭资源框架协议》,合资公司**安博矿业公司已完成注册。
九是超前谋划,科学编制工业发展规划。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十一五”工业发展工作,形成了《**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调研报告》,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参与我市制定“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现已通过省专家组评审;结合省委、省政府 “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迅速着手研究我市特色边境工业园区的调研、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前沿。
十是强化落实,不断加强机关建设。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突出主旋律,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的要求,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重点,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四项制度建设、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
通过工业战线的共同努力,20xx年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部工业增完成市考核目标的10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省考核目标的95.7%,主营业务收入完成省考核目标的104.2%,利税总额完成省考核目标的111.1%;非电工业投资完成省考核目标的132.98%;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完成省考核目标的113%;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省考核目标的115.5%;非公经济上缴税金完成省考核目标的156%;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省考核目标的100%;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完成省考核目标的100.4%。
过去五年,全市工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量少质弱,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二是工业投入力度仍然不够,重大项目较少,投资结构不优;三是发展方式粗放,工业结构仍然欠优;四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不足;五是产业化水平不高,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六是组织工业发展的观念、机制、手段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抢抓机遇,合力攻坚,奋力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20xx年工作,对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xx年工业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地缘和资源优势,按照“一带、两区、四通道、六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经济社会发展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为目标,以项目发展为载体,扩大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以规模扩展、技术提升、信息自动化推进三轮驱动,着力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20xx年工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工业经济: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0亿元。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利税总额23.6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
——工业投资:完成全部工业投资58亿元。
——企业培育:发展各类企业1000户以上,培育规模企业20户。
——非公经济:全市中小企业新增848户,达到5126户;就业人员新增1.9万人,达到20.5万人。非公经济增加值95亿元,上缴税金7.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4.6万人。
——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7%。
围绕上述目标,20xx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投资,提升工业经济规模
着眼于吸引要素、集聚要素,着手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紧紧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目标,抓紧谋划和建设一批能够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一是着力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立足于优势特色资源,根据市场需求,从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产品拓展、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挖掘、筛选、论证、培育一批重大储备项目;二是强化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工作。着力化解好项目审批、用地、资金、环保等项目发展“瓶颈”制约问题,推动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发挥产能和效益;三是强化外引内联。组织实施一批关联性强、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带动一批专业化配套及下游延伸项目,逐步拓展形成产业群;四是转变投资理念,改善投资结构。在满足企业生产安全、卫生标准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缩土建投资,把主要投资放在高端设备、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信息自动化等方面,切实提高项目投资的质量和效益。20xx年重点抓好100万吨还原铁、三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切片生产线、耿马鑫崟矿业有限公司勐撒制酸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和实施卡蒙特轻纺服装加工、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0xx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沧源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三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00吨单晶硅生产线、**泛华林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等重大项目,抓好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年产20万吨啤酒技改扩建项目、**滇红集团整体搬迁技改项目等项目的扫尾、竣工工作,保证项目按期投产。
(二)抓企业,着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规模企业销售收入100亿目标,着力抓好50户重点企业的挂钩服务。一是要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找准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和工作重点,保障服务工作取得实效。二是要加强与挂钩领导的汇报衔接,争取领导支持,有效集合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最大限度发挥产能;各企业要抓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发展的机遇,认真谋划自身发展,争取挂钩单位支持,迅速做大做强。三是要指导企业抓好生产经营管理,支持企业拓宽市场,扩大销售,推动一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上台阶目标;对销售收入接近20xx万元但未达规的企业,责任单位要与企业认真研究措施,确保在年内达到20xx万元以上。四是各企业要抓住“央企、省企、民企入临”的机遇,找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合作的节点,积极谋求与知名企业集团合作,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三)抓园区,构筑工业发展平台
一是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园区融资、建设模式,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和配套建设水平,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着力提高产业承载能力,20xx年**工业园区投资达到4亿元以上,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二是进一步加强园区招商工作。要优选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能力强、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企业入园,20xx年新增入园企业10户以上。三是突出抓好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要抓住我省“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机遇,按照开拓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要求,抓紧规划好镇康县**口岸和孟定清水**岸间占地100平方公里的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要以最大魄力把最优惠的政策争取下来,把最先进、最便捷的管理模式引进来,着力打造沿边经济带和经济增长极。四是加快县域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县(区)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一县一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四)抓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资源特点,结合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市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认真做好专业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科学编制好糖、酒及饮料、矿业等规划,推动全市优势产业健康发展;二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发展、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入手,巩固发展蔗糖产业、整合提升制茶业、发展壮大酒及饮料行业。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电矿产业。要把电、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资源整合,理顺电力体制,加大矿业开发力度,迅速壮大矿产业。四是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要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建基地、引投资、做项目多管齐下,着力发展林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畜禽加工、生物制药、烤烟、橡胶等产业。同时,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以资源和产业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主线,找准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对接点,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寻求、引进适宜于我市发展的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通过努力,形成我市优势产业品牌和技术领先、特色产业充满活力、新兴产业规模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抓培育,不断壮大非公经济规模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拓宽非公资本的投资领域,进一步加大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以特色产业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强的非公企业群体。一是年内新增各类企业1000户以上,其中:微型企业800户,其他企业200户。二是加大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对500—1000万元、1000—20xx万元以上中小企业,要从项目支持、资金扶持、人员培训、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提升成长型企业的规模和质量,力争20xx年度新增20户以上销售收入达到20xx万元的规模企业。
(六)抓提升,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逐步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比重;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增强自主研发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支持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路子,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推进实施科研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名优产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生产自动化、管理平台化、营销网络化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注重实效、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力争形成以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为龙头,以依托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市场建设的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有侧重的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自动化程度高,人才队伍强的重点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投入、财政补助的投入机制,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化、信息服务咨询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工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等手段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并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内容,通过信息化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七)抓节能,促进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按照把**建设成为滇西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把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创新开发模式,集中集约布局,严把节能环保准入关,努力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要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加大政策扶持,有效利用平台载体,广泛深入宣传,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使循环经济发展渗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要坚持典型带动与技术支持相结合的原则。抓好试点,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
(八)抓协调,努力保障工业持续增长
一是要加强协调,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工业用电价格形成与电力保障机制,真正发挥出我市作为“全省最大水电基地”优势,切实解决好工业用电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煤炭勘探开发工作力度,加快沧源莲花塘煤矿的技改扩建步伐,努力提高煤炭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好煤炭瓶颈。三是要按照“搭建网络,构筑平台、培育主体”的基本思路,积极引进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构建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三个层次的物流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尽快形成以物流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有效降低工业发展成本。
(九)抓机制,推动工业人才集聚
针对我市发展特点,要以本土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流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为重点,加快建立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要以高校选、社会招、内部调(行政机关)等方式,把有知识、懂经济、素质优的人才充实到工业经济管理经济部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部门内部的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力度,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压担子、下任务等手段,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力度。要切实帮助、指导好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勇于创新,着力推行职业经理模式,大胆引进和使用研发型、高级管理型的高端人才;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本土人才;要切实发挥我市的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以校企联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与本市产业发展相关的技术人才、高级技工和技师人才。
(十)抓队伍,着力提高服务经济能力
围绕“突出主旋律,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的要求,以建立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为重点,优化软环境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机关组织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优化软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服务工业经济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着力提升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三是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强化监督,不断加强勤政廉正建设,着力构建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四是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作风优、素质好、能干事的服务工业经济团队;五是继续抓好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老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方位加强老干部服务和管理。
篇9:市委书记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
市委书记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三)
一、充分肯定成绩,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坚定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
刚刚过去的,是我市在逆势中奋进、转型中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准确判断、科学决策、积极应对,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有序、有效、有力地推进经济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扭转经济下滑态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从总体平稳到企稳向好、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拉动力量,我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效遏止了经济下滑态势,回升向好势头稳步增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努力化危为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煤炭资源整合的双重压力,制定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等12个政策性文件,建立1亿元的地方工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3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扶持资金、2800万元的科技研发资金、1000万元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控,确保了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平均增幅7.57个百分点,排在全省第三位。
二是致力调产转型,工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确定的100项工业转型项目和40项重点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其中,100项工业转型项目完成投资101亿元,93项开工建设,51项建成投产。40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37项开工建设,20项建成投产。全省煤炭企业转产煤炭城市转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三是有序推进整合重组,煤炭产业水平显著提高。有序、有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市地方煤矿保留矿井129座,年产能规模增加到11230万吨,平均单井规模达到87万吨/年。协议签订、名称预核准、证照变更、主体进驻接管基本完成。
四是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降7.06%,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累计完成“十一五”节能总目标的73.14%。全面实行六大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一批示范作用强、辐射面广的循环经济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是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经济企稳回升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谋划布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业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将好于去年。2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了“三个重要判断”。今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点工程的作用逐步显现;近年来我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持续的结构调整,为我市的工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增强了抗击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在应对危机的实践中,我们锤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后危机时期”国内外竞争发展更加激烈,低碳经济兴起给我市发展带来更高的门槛和制约。因此,我们既要清醒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更要看到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坚定发展信心,勇于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狠抓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今年我市的发展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工业经济的支撑。要抓住全省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契机,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使优势产业得到更快壮大,传统产业得到更快提升,新兴产业得到更快发展,努力构筑我市新型、多元、稳固的产业体系。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一是继续全力推进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巩固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成果,重点抓好煤矿复工复产、技术改造、安全监管、小煤矿关闭和煤矿基层基础工作。要在严格程序、严格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复工复产进度,保留矿井要加大技改升级力度,大力推进加快玉溪、东大、沟底、金海、国投、郑庄、胡底、龙湾等大型矿井建设,提升煤炭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为建设煤炭强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电力产业要积极推进国投热电、阳城煤矸石发电等项目的建设。煤化工产业要积极发展甲醇下游产品,延伸甲醇产业链,建设清洁能源醇醚基地。铸造产业要重点发展精密铸造、机械加工和零部件,推进铸造向制造转变,实现精密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建材产业要着力抓好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建设。三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和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四是加快工业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和扶持100项工业转型项目和20项重点工业项目。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等瓶颈制约,促进项目顺利落地和开工建设。同时,要精心组织、科学论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二是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绿色转型,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下功夫解决发展路径单一、资源依赖过度、发展成本偏大的问题,加快实现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跨越,由高碳经济向低碳发展努力,由粗放增长向绿色崛起迈进。要按照先进生产力标准和现代企业理念,用信息技术和低碳技术武装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向新兴产业进军;要树立“绿色煤电”的理念,大力发展清洁煤电技术,加大煤炭转化力度,发展新能源,建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
三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优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国内外多层面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型业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比重和水平。一是明确招商引资重点。紧紧围绕支柱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来招商引资,着重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引进关系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链节点企业、关键企业及配套企业。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由政策招商转变为产业招商,由单个企业招商转变为整体产业和行业协会招商,由土地招商为主转变为盘活存量招商并重。制定统一的招商政策和产业导向政策,积极引导企业以优势项目、优质资产招商,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技术,扩展技术链,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三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严格准入“门槛”,完善准入机制,注重实际效果。特别是要从源头上严控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项目进入。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效益型投资项目,推进国内外优强企业向我市转移,优势产业向我市聚集。
四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重组、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
五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不断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设计、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六是坚持不懈抓好节能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实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监管,依法控制新增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要加大以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完成“十一五”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5%的目标。
三、狠抓责任落实,强化保障服务,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到中央、省、市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上来,真正树立“保工业就是保增长,就是保大局,就是保财政,就是保民生”的思想,认真研究解决问题,集中精力谋发展、齐心协力促转型,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要形成工作合力。经济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业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各部门要增强“一盘棋”的意识,按照上下联动、横向互补、纵向联合的原则,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具体落实工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努力营造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要提升服务水平。要全面加强要素保障,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项目审批、能源、资金、用地、拆迁、运输、原材料等环节上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重大项目,要组织专门力量,实行全过程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调度、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高度关注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变化和市场走势,引导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市场应对能力。
四是要强化责任管理。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健全重大事项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要加强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强化对今年新开工工业项目的跟踪服务。要加强督查督办,实行严格定期通报制度,力促各项指标按期完成。
五是要重视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煤炭、危化等重点行业的隐患排查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有效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持工业企业和谐稳定生产。
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克难奋进、扎实工作,超常努力、不遗余力地抓好工业经济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看过市委书记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的人还看了:
篇10:市委书记在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
市委书记在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
我市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起始于1987年,到1993年已全面形成了机关、企业与村的挂钩帮扶制度,规定三年为一个周期,不脱贫不脱钩,目前已进入第六轮。近几年来,我们在帮扶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创新机制,全市村级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20__年底第五轮帮扶工作结束时,全市村级集体资产33亿元,村均 1823万元,有2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达到了苏州市脱贫致富标准。主要做法是:
一、以整合农村资源为抓手,充分挖掘村级经济发展潜力。
我们按照“一城四片区”的城市发展框架,大力推进农村“三个集中”,优化配置发展资源。一是合理调整农村行政区域。全市行政村总数由原来的436个减至182个,其中撤并调整了3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合理并村,农村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为发展村级经济拓宽了空间。20__年金港镇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朝阳村并入长山村后,经过一年多的资源整合,村级可用资金达到2525万元,增长34%;原朝阳村村民人均收入也从6550元提高到9564元。二是突出农村经济集约发展。明确规定村级建造的标准型厂房必须按照规划进入镇工业集中区。20__年,双山岛四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业发展全部实现“离岛上岸”,在镇开发区建造了2.36万平方米的标准型厂房,每个村年均增加可用财力近50万元。与此同时,我们全面改革农村拆迁和建房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入住公寓房,在全市建成了12个农民集中居住示范点,另有10个小区正在建设之中,每年可节约耕地20__多亩。三是全力盘活农村存量资产。采取多种措施,盘活用好被撤并行政村的村部、房屋、土地、电力设施等资产,规范管理集体土地、河沟、鱼池等承包合同。全市共盘活存量土地413 亩、闲置资产231万元,吸引能人办企业400多家,每年增加村级可用财力400多万元。
二、以增强造血功能为目标,不断优化村级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围绕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工作目标,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帮扶措施。一是明确帮扶对象。按照村级可用资金在30万元以下或人均可用资金在130元以下的划分标准,确定了4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二是明确帮扶目标。三年内确保每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建成不低于4000平方米的标准型厂房,使村级可用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村达到50万元;2r0-40万元的村达到60万元,4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万元以上。三是明确帮扶责任。安排57个市级机关部门和大型企业与4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明确帮扶任务,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对所在镇也提出了考核要求。四是明确扶持政策。扶持建设标准型厂房的资金实行三级统筹,市财政补贴250元/平方米,市级帮扶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00元/平方米,镇财政配套补贴50元/平方米并承担用地费用,不足部分由各村自行筹措。并免收建造标准型厂房所涉及的计量、抗震、规划、档案、人防及综合服务等费用,减半收取质监费。目前,已有1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完成了4000平方米标准型厂房的建设任务,6个村完成了一期20__平方米标准型厂房的建设任务,另有24个村的标准型厂房正在建设之中。市财政已下拨补贴资金1570万元,市级帮扶单位提供资金1643万元。20__年,4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村级可用资金1986万元,村均42.25万元,其中有12个村50万元,最高的村达到了88万元。
三、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努力夯实村级经济发展基础。
我们积极创新用人机制,不断完善保障体系,逐步理顺组织结构,在全市形成了一支勇于奉献、敢于创新、善于致富的村干部队伍,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努力拓宽村干部用人渠道。把选人的视野放宽放远,从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复退军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骨干、个体工商户、返乡知识青年中选拔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员,在全市建立了一支900多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近年来,我们以行政村合并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对村级班子的选配力度。在对原有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进行全面考评考察的基础上,优先把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能力强、群众信赖的同志推上第一线。目前,全市招聘的112名大学生(7名本科生、105名大专生)正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一批优秀的招聘村干部已经走上了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的领导岗位,全市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了全面优化。我们还注重发挥市委党校、乡镇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对村级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和其他村干部开展分类培训、自选培训、网上www.培训,并分批选派素质较高的村党组织书记到新加坡学习培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能力。二是不断完善村干部保障机制。从20__年开始,对全市村定编干部的'工资报酬实行市、镇、村三级统筹,并全面落实养老和医疗保险。20__年,我们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村定编干部统一实行年薪制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村党组织书记的年薪水平原则上不能低于所在镇机关干部的全年报酬,其他村干部年薪按系数折算。对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使用,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的事业心和工作积极性。三是适当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按照把农村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立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的工作思路,我们在凤凰、乐余等镇的一些村探索建立了水蜜桃种植、花木种植、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全市新成立村党委5个,村党总支98个,使村级党委增加到14个、村党总支增加到134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2%,逐步建成了以党总支(党委)为主体、专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村级党组织构架,有效整合了农村组织资源和党员人才资源,对推动农村各项改革和村级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切实加强村民组长队伍建设。针对并村后村级管理区域扩大、村干部数量相对减少的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意见》,采用组织推荐与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挑选办事公道、群众信赖、遵纪守法、热心为民服务的村民担任村民小组长,一次性配齐了全市5414个村民小组的小组长,并分批进行了脱产培训。各镇、村在确保村民小组长合理报酬的同时,把农村政策宣传、农村二次分配、农村建房、承包土地管理和辖区卫生管理等工作列入村民小组长职责,签订工作责任书,真正使村民小组长成为“社会动态的信息员、处理纠纷的调解员、科学种田的推广员、上情下达的联络员”。
我们虽然在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苏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发展致富的强烈愿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大对全市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加快标准型厂房建设进度,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确保今年年底全市4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标准型厂房出租率达到100%,村级可用资金平均达到80万元以上,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一份新的力量。
篇11: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篇三】
同志们:
过年前两天,1月25日我们召开了市环保局系统总结表彰大会,对 20**年环保工作进行了回顾,对20**年环保工作进行了谋划部署。春节后上班第一天,2月3日上午局领导及主要科室负责人又围绕20**年水、气、土相关工作的落实开了一上午的碰头会。元宵节刚过,今天我们又在这里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说明我市20**年环保工作压力很大,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前段时间我们对中央督察组交办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前省市交办问题进行了梳理,还有83个问题需跟进落实,数量之多不容小觑,环保战线上的同志十分辛苦。今天召开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总结提炼20**年工作成绩和问题,围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终极目标进一步明确20**年工作任务、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为大家开展好20**年各项环保工作加油鼓劲。
刚才阳新县环保局、黄石港环保分局做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发言,市环境监察支队、污防科等单位、科室也对本单位、本科室工作开展进行了汇报,讲的都很好,这里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珍惜成绩,找准问题
——20**年取得的成绩
20**年,我们始终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强化监管执法为抓手,以理顺职能,规范程序,完善制度,提升服务为根本,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众生态意识明显提升,大环保格局基本建立。总结起来讲,是实现了“五个率先”、“四个突破”、“三个持续”。
“五个率先”是:
一是率先落实“五长”责任制。20**年我们建立江、河、湖库、塘“五长”责任制,设市级“五长”28个,落实江河湖库塘责任人和市级领导包保项目,“五水共治”工作稳步推进,近日召开的全省环保工作会上吕文艳厅长点名表扬。
二是率先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试点探索。20**年来,抓住我市被列为全国六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之一的机遇,我们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先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污染场地详查工作;落实了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不仅争取中央专项治理资金2.5亿元,还探索利用社会民间资本开展治理,引导劲牌公益基金,建设劲牌生态园,由劲牌公司出资20亿元,对金湖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石头嘴矿区废弃地、尾矿库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将该区域建设成为集生态示范、科学科普、观光休闲的非盈利性生态涵养园。
三是率先执行省大气生态补偿考核。20**年制定了黄石市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考核办法,建立大气治理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季结季清的要求,对城区PM10浓度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予以奖惩,全年共计补偿金额1500万元。
四是率先在全省市州开展地市级辐射事故应急演练。20**年11 月24 日我市成功举办了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全省17个地市州合计60余名环保人员参加了观摩,应急演练任务圆满完成,为全省推进辐射应急管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是率先举办高规格生态文明培训班。20**年9月11-13日,我市举办“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共计400人的生态专题培训班,堪称黄石史上规格最高的生态环保课堂。
“四个突破”是:
一是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取得突破。20**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共查处环境污染违法案件581起,下达行政罚款处罚数362起,罚款总额1832万余元,罚款额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评选中,全省共提名4个先进单位,我市独占2个,市环境监察支队和阳新县环保局,提名10名先进个人,我市环境监察支队陈鑫同志入围。20**年来我局三次在全省环境执法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发言,全省环保工作会上吕文艳厅长再次点名表扬。市局报送市委关于环境执法五大转变的信息被省委采用,引起省委关注。
二是环境宣传取得突破。突出表现在:新闻阵地更加巩固,《中国环境报》、《湖北日报》等国家、省级媒体发表新闻稿件数均较往年大幅上升;绿色创建更加延伸,20**年创建全市“绿色学校140所,绿色社区43个,绿色医院7家,绿色商场4家,绿色宾馆2家,黄石市龙凤山庄被评为首批湖北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舆情引导更加全面,开通了“生态黄石”官方微信,实时发布环保工作动态、及时回应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在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湖北期间,我市编发宣传舆情简报30期,在各类报刊、电视台、网站(省、市环保网站)累计发稿147篇,宣传报道环保督查整改新闻16篇,在“生态黄石”微博及微信公众号共计发布动态信息20余篇,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可同日,为我市顺利通过督察奠定了良好基础。20**年,我局被评为中国环境报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三是总量减排取得突破。20**年全市组织实施水减排项目57个,气减排项目62个,分别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282.32吨、161.32吨、4604.96吨、4877.76吨,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削减2.4%,二氧化硫削减4.8%,氨氮削减2.4%,氮氧化物削减5%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为经济发展腾出了容量。
四是信访问题化解取得突破。全市环保系统初步建立起“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信访工作模式,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最大限度方便信访群众表达利益诉求。20**年,我局直接受理环境污染问题1266件,所有信访(投诉)的受理率、查处率、回复率均为100%。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湖北期间,仅交办我市环境信访问题主办件68件,位居全省第11位,同时“锦绣纺织烟气扰民、康源特钢噪声扰民”等一大批老大难信访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个持续是: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部门联动共治,污染减排、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车尾气治理、扬尘整治、秸秆禁烧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精准推进,全年实施气减排项目62个;淘汰黄标车2512辆;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措施整改率70 %;城区范围内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黄石城区67条路段禁止1.9吨以上(含1.9吨)货车通行。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7天,同比增加22天,优良率为73.0%,提升6.0个百分点;PM10均值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微克/立方米,降幅12.7%;PM2.5均值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微克/立方米,降幅16.2%。
二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年来,我局以“创模”和“五水共治”为抓手,努力推进长江沿岸重化工企业整治,饮用水源地整治,重点涉水企业排污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改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年我市城区主要水域磁湖三类水质达标率不断提升,断面考核中大冶湖闸、**港、富池闸、高桥河等断面达标率均为100%,受到省环保厅通报表扬。
三是环保系统干部作风持续改进。20**年以来,市环保局党组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共计13次。通过干部职工大会、党员干部大会、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支部会议等形式进行党规党纪专题学习15次。对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回访教育10人。通过抓学习、强教育,抓牢了主体责任,严格了监督执纪,环保系统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履职尽责敢担当、干事创业当表率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年前全局系统干部职工大会上我们表扬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20**年存在的问题
20**年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压力大”:
一是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压力大。水、气、土环境全面改善的任务非常艰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水质虽总体保持稳定,但大冶湖、磁湖、青山湖均超过功能区划要求。根据省厅通报我市大冶湖、网湖、保安湖水质达标率不足50%,长江饮用水源地水质出现超标,达标率为92.2%。20**年中央环保督察中,中央环保督察组专门赴我市对网湖水质恶化进行补充督察。全市主要的8个工业集聚区,仅3个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大多数污水管网还不完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PM10浓度仍高于省定考核目标,雾霾天气仍然高发,优良天数总体偏低,全市黄标车仍有1000余辆未淘汰,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仍有小茶水炉、燃煤锅炉使用,建筑工地六个一的标准仍未执行到位;土壤环境质量方面:由于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过程中历史遗留生态赤字明显,土壤污染范围广、程度深,局部区域砷、铅、锌、镉、铜等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显著。在目前土壤污染修复与风险控制技术不成熟的环境下,土壤污染防治难度极大。
二是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及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压力大。一方面,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前省市交办的89个环境突出问题,仍有21个没有备案销号,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有62个环境问题需跟进整改,推动这些问题在规定时限内整改或销号难度大。另一方面,根据省厅通报我市排查出的597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率为94.47%,全省17个地市州排名14,进度滞后。未完成清理整顿任务的33个项目整改难度很大,主要为模具钢行业,集中在开发区。
三是环境执法监管压力大。根据全省环境执法工作情况通报,我市各县(市)区、监察支队环境执法标准化建设均未达标,人员不足、设备不足,经费不足,执法工作呈现“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同时,部分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力,污染防治设施使用上和环境监管执法人员“躲猫咪”,偷排、暗排,在线数据弄虚作假等情况时有发生。20**年7月13日,大冶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在对湖北蓝华铝业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污水站自动监测设备氟化物采样探头被人为从总排口水槽内拆下,放在装有自来水的塑料桶内,致使自动监测设备氟化物分析数据失真。大冶市环保局依法对该公司处以10万元罚款,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污水站主管和当班班长分别被行政拘留10天和5天。还有部分企业环保管理人员利用环保法律法规漏洞违法排污,如抓住在线监测小时值超标不能作为行政处罚依据而长期小时值超标排污。我们负责环境监管的同志日夜在监管现场也仍有很多问题未能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责风险。2月8日西安“市民电视问政”活动中,西安环保局环境管理、环境监管执法满意度不到30%,被媒体责问为何媒体能发现的问题,环保部门发现不了。我看后心情很复杂,到底是我们执法能力不够,工作落实不力,还是处罚的不够狠?我们20**年全市办了近600件案子,但平均处罚额仅4万元,企业违法成本远低于治理成本。
二、针对问题,明确任务
“柱立则墙固,梁横则屋成”。20**年我们必需顶住压力,接受挑战,敢于闯关,咬定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进一步强化全市环保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围绕重点目标任务巧做五大文章,推进环保工作换道超越争先锋。
(一)以抢占高地、全面决胜的气势做好水、气、土污染防治的大文章
水污染防治方面:一是尽快研究制定水污染防治考核管理办法,尝试建立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金制度,强化对各县(市)区落实“五长”责任制考评,推动水治理取得实效。二是加强全市重点湖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确保达标,逐步完善市控断面考核指标,总体水质质量稳中趋好、逐年改善。三是落实主要水体水质报告公开制度,倒逼地方党委政府压实责任。四是编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王英水库作为备用饮用水源地同步编制保护规划。五是按照“水十条”的要求推进20**年底前我市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厂和养殖专业户的搬迁和关闭。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一是以工业企业烟气超低排放升级改造为重点推进治气工程项目实施。20**年完成西塞电厂1、3号机组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推进钢铁、有色冶炼、玻璃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及水泥行业脱硝设施更新改造,启动焦化、涂装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建设一批治理示范工程。二是深入开展散煤治理,推进全市域范围内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的淘汰和改造工作。三是继续深入实施“大气十条”,加强区域、部门间联防联控。在20**年原有大气运行管理机制基础上,实施颗粒物区域网格化监管等精细化管理。四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密切跟踪重污染天气发展趋势,建立并逐步完善预警机制,开展重污染天气的提前预报和人工增雨等应急响应工作。五是推进烟花爆竹禁然区的划定等。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土十条”,全面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完善的土壤治理项目库。二是要把握三个重点:1.以大冶市土壤综合防治为重点,向有色公司周边、白沙地区、铁山区、西塞山区等地的点位整治拓展;2.以污染场地为重点,对已经明确整治目标并纳入项目库的项目,要迅速启动场地详查和治理工作;3.以农业、国土、住建方面的工作为重点,在治理耕地、修复废弃工矿地和建设用地方面,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三是出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技术指南、工作规范及考核办法,增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操作性。四是制定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的实施意见,分解任务,以治理目标为导向,签订责任状,落实属地党委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责任,协同推进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探索建立先行示范区土壤治理体制机制。
(二)以零容忍、零风险,没有商量的气魄做好环境监管执法和风险防范的大文章
一是坚持“四不两直”做法,采取错时检查、交叉互检、协同执法、环境稽查等措施,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与公、检、法联动,始终保持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二是继续深入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推进20**年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前省市交办问题整改及时销号,每月通报问题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和销号情况,对整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三是全面推进环境执法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开展稽查、督查,重点查处企业无证排污、不正常使用环保设施、超标排污、暗管偷排、污染源在线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以及违法项目建设、违法处置危险废物及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推进企业排污时时达标。四是积极利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排污许可执行情况、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在线监控数据情况、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等有机结合,统一考评,作为企业年度信用红黑榜评价的重要依据。五是加大辐射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利用20**年举办全省辐射应急演练活动宣传效应,20**年开展全市核技术应用单位辐射环境监管专项检查,推进辐射环境监管向便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六是加大对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单位执法检查力度,做好危险废物的台账管理和申报登记工作,建立危险废物信息库,实行危险废物动态化、清单化管理。六是完善环保投诉受理工作机制,提高信访举报案件查办质量。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反复举报投诉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和反馈答复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七是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紧密与公安、消防、交通、安监等部门的联系,加强应急演练,共同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完善环境应急“专家库”,指导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并实行备案管理,确保全年无重大环境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三)以“务实重行”的严谨精神,做好源头审批倒逼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文章
一是贯彻落实规划环评条例,全面完成省、市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工业聚集区规划环评工作。充分运行“区域限批”手段,凡环保基础设施未落实的园区,不再审批除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项目以外的建设项目。二是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从源头控制污染,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规划环评要作为规划所包含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对于不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项目环评,依法不予审批。三是坚持“疏”、“堵”结合,实行分级审批,对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保民生、调结构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建立环评审批与环境质量及项目管理联动机制。一方面,对水、气、土环境污染防治考核不达标区域进行分类限批;另一方面,对于现有同类型项目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违法违规现象多发的项目,依法暂停审批。五是完善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利用报刊、电视等利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四)以“勇担当、善作为”的态势,做好推进全市环保工作创新提质的大文章
一是健全生态补偿金制度。为进一步落实属地党委政府治水、治土责任,在实行大气防治生态补偿金制度成功经验基础上,尝试建立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金制度和土壤污染治理补偿金制度。二是开展土壤先行先试治理探索,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与社会公益资本的合作,探索出一条防治结合的新路子。三是继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强化企业规范化环境管理。20**年计划选取2-3家重点企业进行规范环境管理试点,3年内实现全市企业达到环境规范管理要求。四是完善环境执法检查,利用“双随机”的方式加大检查力度,探索聘请第三方专家参与检查,使违法排污无处藏身,形成环保部门抓督查、党委政府抓督办的体制机制。五是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指导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并实行备案管理。六是强化监测数据管理,建立监测数据库,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为污染防治工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七是发挥环保职能优势,将“精准扶贫”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八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拓展信息平台,加强环境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组织策划“六·五”世界环境日等环境宣传活动,深入推进环境教育基地、绿色单位等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环保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扎实推动环保公众参与,着力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五)以“一心为民”饮马投钱的精神,做好环保队伍建设重铸环保系统新形象的大文章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部署,健全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大力宣传环保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二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干部教育和管理,开展干部职工能力素养学习教育,严格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提高环保干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市直机关中争创1-2个红旗党支部。
三、振奋精神,善抓落实
习近平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会上强调,领导干部应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环保工作干不干的好,就看我们愿不愿、敢不敢挑起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这里,我就如何端正态度,善抓落实谈两点想法。
(一)精神上必须拥有“四股劲”。
一是有干劲。20**年环保工作开展首要的就是要有干劲。在工作态度上不怕困难、锲而不舍,拥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在工作方法上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只有大家愿干、肯干、会干,干出成效,才能推进我们环保事业大发展。
二是有虎劲。要善于运用灵活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环节、最高的效率、最佳的效果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实现目标。
三是有狠劲。环保工作的圆满完成还要“严”字当头,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在工作标准的把握上要严要求、抠尺度、不松口,在工作责任的担当上要敢于带头、勇于担责、赏罚分明。
四是有韧劲。完成全年的工作,除了决心大、信心足、办法多、措施硬之外,还要有韧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要一如既往,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连续抓、经常抓、一抓到底。
(二)行动上坚持“四个步”。
一是早一步。“挨了鞭子过河叫愚笨,不待扬鞭自奋蹄是明智”,必须干的事要早走一步,规律性的事要早谋一步,苗头性的事要早抓一步,为自己赢得时间和主动。对于各项工作要统筹谋划,有明确考核指标的工作要提前部署,要始终坚持如履薄冰、刻不容缓的要求去抓工作。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我市环境信访问题较少得力于前期我们工作起步早、动手早。在中央启动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前,我局未雨绸缪,一方面,组织力量对我市环境状况开展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对我市三年来的环境信访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出45件环境问题是三年来群众多次投诉的,这次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问题大多数都是我们之前掌握的。同时对于短时间内不能彻底整改完成的问题,如长江饮用水源地有色码头问题、大冶有色公司污染环境问题、驰顺化工污染问题等,我们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判,充分做好预案。这就叫早起的鸟儿有得吃。
二是高半步。就是要求大家要不断的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坚持高起点、高站位,看远一点,想深一些,谋细一些。我们要不断自我加压,要有争一流的勇气,打造出黄石环保的特点、亮点工作。吕文艳厅长在全省环保工作会上对如何做好20**年环保工作中提出了四个再的要求,其中观念再转变、定位再把握就是指我们谋划认识环保工作要高半步,应站在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上,站在履行社会民生责任上,站在监督统筹实现共赢上。
三是走稳步。20**年我们环保人爬坡过坎,做了很多工作,但也有很多问题。20**年,我们要针对问题和任务,将各项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挂图作战也好,销号管理也好,总而言之应按时间表、路线图稳步推进,不搞机会主义、不报侥幸心理、不打无准备之仗,力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四是迈大步。20**年我们环保人上下一心,奋勇拼搏,竞技提质,抓牢基础建设,20**年环保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应迈开步子,甩起膀子,以锐意进取、勇往直前、逢一必争的信念,抓牢能力提升。工作上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举措、大动作,创出大的成效,推动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20**年是“大气十条”的结账年,是“水十条”的攻坚年,是“土十条”的起始年,是中央环保督察问题反馈的集中整治年,是我们“双垂”改革的机遇年。让我们继续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环境质量改善和重点目标任务完成,继续昂首负重前行,推动我市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创美好生活贡献环保的智慧和力量。
篇12: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篇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题是,以党的精神为统揽,学习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环保工作,部署20**年重点任务,抓住机遇,鼓足干劲,努力开创全市环保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年环保工作成效明显
20**年,全市环保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环保大会精神,紧紧围绕“五大兴市战略”,大力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一)重点领域工作有效推进
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有效推进。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考核办法。日处理100万吨生活污水的新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全市污水处理量同比增长9.2%。淘汰83户企业的落后产能,关停了攀成钢烧结机,完成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彭州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国电金堂电厂脱硝项目建设。实施畜禽养殖减排项目78个。全年上报减排项目598个,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二是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有效推进。完成11家工业企业省、市级限期治理任务;指导和督促属地政府对不达标污水处理厂实施整改,青白江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主要指标除悬浮物外均已达标;指导双流、金堂、郫县、都江堰开展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试点建设,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接入排污企业增至219家。完成148家涉重金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32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报请市政府印发了成都市排污权交易管理规定。40家企业参加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三是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有效推进。草拟了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市环保局等8局(委)下发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新车上户及转入车辆轻型汽油车严格执行国ⅳ排放标准,核发国家环保标志100.46万张,淘汰黄标车2.2万辆。开展三环路内餐饮企业、居民生活禁煤执法检查,推进二、三圈层禁煤区建设,落实三环路内燃煤污染整治专项补助资金759.12万元。完成281座加油站、2座储油库、655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配合推进扬尘污染治理,严格查处施工工地、运渣车辆和混凝土罐车违规行为。配合推进全市餐饮油烟治理,双流、温江、新都重点乡镇(街道)集中居住区实现餐饮油烟全治理。修订了中心城区大气环境污染处置工作预案。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3天,优良率为80.1%。
四是流域污染防治有效推进。调整优化考核河道及断面,将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主要污染指标纳入区(市)县水环境治理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全市60个跨界断面累计扣缴资金2692.6万元。制定了中心城区主要河流水质变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推进中心城区下河排污口和全域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对陡沟河等9条黑臭小流域实施限期治理,9条黑臭小流域的水质逐步好转;郊区(市)县分别实施1条黑臭小流域限期治理。全年岷江(外江)岳店子出境断面水质为ⅳ类,岷江(内江)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沱江五凤出境断面水质为ⅲ类,总体水质略优于20**年。
五是农村环境保护有效推进。组织郊区(市)县上报了“十二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指导温江、郫县、都江堰和新津编制了连片整治实施方案,完成了青白江区弥牟镇、大邑县安仁镇、邛崃市平乐镇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任务。完成2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限期治理任务,完成彭州蔬菜基地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组织邛崃、金堂各申报1个四川省有机肥生产示范基地。
六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效推进。完成成都“物联网”产业园区等8个规划环评审查;对211个招投资项目进行了联审,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以及区域环境容量不足的项目17个,涉及总投资94亿元。完成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三纵一横”重大基础设施等513个项目环评审批。完成环保“三同时”项目验收1172个,7个项目按时完成整改任务。成立了成都环评行业协会,组建了600多名专家组成的环境咨询专家库。对19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建立了配套管理软件,先后在西南地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场会和西部12省环评管理工作会上推广。
七是环保示范创建有效推进。参与组织了第七届全国生态省论坛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现场考察工作,温江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郫县、蒲江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新津、新都、青白江通过国家生态县(区)考核验收,崇州、龙泉驿通过省级生态市(区)考核验收,都江堰、彭州、邛崃、大邑、金堂通过省级生态县(市)技术评估;8个乡镇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30个乡镇(街道)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技术核查。下发了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实施意见,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复查预评估,省环保厅已将推荐函和我市申请报环保部;指导新都、邛崃、郫县、双流完成了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查工作。20**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成都市在全省排名保持靠前,8个县(区)进入全省前10名。
八是噪声污染防治有效推进。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机动车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工业噪声整治,组织了中、高考和成人高考期间全市联动“控噪”行动,制定了敏感时期噪声污染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协调成都铁路局初步解决了火车夜间鸣笛扰民问题。中心城区区域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二)环境风险防控成效显著
一是加强了环境风险防控管理。编制了成都市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导郫县、新都、彭州开展了突发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参加了“5·12”省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和“天府20**--成都处置地铁恐怖袭击事件演练”,启动成都经济区8市环境应急资源信息库建设,组织都江堰市环保局与阿坝州签订了成阿两地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合作协议。全年成功处置环境应急事件14起,受理和查办环境信访投诉11409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5%。
二是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下发了成都市贯彻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方案(20**-),组织属地政府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施规范化整改,依法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完成市自来水五厂取水口上移工程和第二水源、水七厂规划论证及环评工作。积极推进饮用水源地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建立郫县饮用水源保护资金,郫县政府组织实施的23项水源保护项目有序推进。
三是加强了涉重金属企业污染防治。下发了成都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组织82家涉一类重金属排放企业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设施,按要求在媒体上公布了6家重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企业、70家电镀企业、16家皮革企业、94家污水处理厂、15家铅蓄电池企业相关信息。对全市39家铅蓄电池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关闭搬迁24家,停产整治8家。
四是加强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报请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废弃电子产品集中回收处理的通知。开展了有机物污染源调查,实施驻蓉高校、科研院所危险化学品研制和使用单位环境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建立34家涉危化品院所动态环境管理数据库。成都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安全转移危险废物108471吨。
五是加强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修订了成都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开展了核技术利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对47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实施限期整改。48家单位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65家单位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和变更。青白江与核技术利用单位签订了辐射安全责任书;都江堰组织了核技术应用单位操作人员培训。
(三)环保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统筹工作部署。筹备召开了全市环保大会,红林市长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总结部署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大部分区(市)县政府召开了环保大会。及时将新初书记三次环保重要批示印发全市环保系统学习贯彻。报请市政府印发了成都市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修订和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起草工作。
二是加强环境监测。全市8个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全部完成新增pm2.5、臭氧、一氧化碳三项指标监测仪器安装并投入运行,包括pm2.5在内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网站实时发布。高质量完成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监测和各类应急监测任务。
三是严格监察督察。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采取局领导分片包干督察等措施,排查企业2329家,实施限期整治172家,搬迁和关闭127家,立案查处349件,曝光了7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开展了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和环境监察区域合作。全市行政处罚立案930件,处罚决定金额1625万元。开展了扬尘污染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等专项督察,督察企业283家(次),增聘市级特邀环保监督员79名;19个区(市)县和成都高新区完成了特邀环保监督员聘任工作。
(四)环保保障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环保宣传教育得到加强。开展了“四·二二”地球日植树活动、“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和“20**年度最有影响力的环保事件”评选活动,印发宣传资料10万余册。在郫县组建了水环境保护环保志愿者工作站,指导锦江、双流开展了国家级青少年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活动。
二是环保科技研究得到加强。完成了“农村集中区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生态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课题,开展了“20**—20**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成都城市群大气污染物输送规律及控制对策研究”、“成都市主要河流水环境容量测算与总量控制对策研究”等9个课题研究,8个课题申报四川省环境保护科技项目。
三是环保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推进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初步完成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和监测预警应用系统和总量减排控制业务系统建设,环保移动电子政务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和4个市(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向省环保厅提出了达标验收申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17个区(市)县环境监测站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建设验收。争取省环保厅为成都市和新都、彭州、崇州、青白江配备辐射监测设备,市辐射监测站初步形成常规监测能力。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省环保厅的大力指导,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凝聚着全市环保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环保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三、充分认清我市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党的将环境保护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要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这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考验。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后五年,要坚持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城乡统筹、“五位一体”科学发展之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将持续加快,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不可避免会增大,排污总量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大幅度降低,环境形势仍将十分严峻,我们既要有打攻坚战的紧迫意识,又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当前,我市还存在如下环境问题:一是排污总量居高不下。20**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高达1.09亿吨,工业废气排放量达3066亿标立方米,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7.62亿吨,排污总量居高不下,个别行业、个别领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呈增长趋势,环境容量越来越少,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分别减少3.9%、5.5%、6%、14.90%的减排任务,压力十分巨大。二是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城市扬尘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日益严重,20**年中心城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19%,没有完成优良天数315天民生目标,对照今年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我市pm10、pm2.5日均浓度分别超标30%和50%左右。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率和进水浓度低,部分中小河道污染严重,20**年岷江和沱江水系达标水质断面占比仅为71.1%,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分别为8.4%和13.3%,国控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农村环境污染仍较严重,农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市排放量的36%和32%。三是环境隐患较为突出。近几年,重金属、危险废物、化学品、电磁辐射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和投诉呈上升趋势,pm2.5等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初连续的雾霾天气将环保工作推向风口浪尖。四是监管能力亟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分散交叉多,缺乏完善、高效的联动机制。大多数乡镇基本无环保机构,工作无人抓,责任难以落实。能力建设滞后,区(市)县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比较薄弱,大部分监察大队和部分监测站未达到相关标准化建设要求。监管力量不足,环境现场执法监管很难做到全覆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有较大改观。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国家战略高度,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方针、任务等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线,环保工作的任何成效、任何突破,都是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因此,我们一定要主动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努力建设美丽成都,推动成都永续发展。
第一,要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提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要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从环境保护角度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提升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第三,要勇于担当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一是要在推进宣传教育中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切实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下,把全民的智慧凝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上;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新的执政理念,自觉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和使命;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把生态文明要求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在推进环境保护中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要持续抓好污染防治,严格开展环评审批,从源头和末端控制总量减排;要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努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要在推进机制创新中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研究制定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要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饮用水源保护资金和绿色信贷等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我们一定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为我市科学发展固本强基,为人民幸福增添保障。
四、全力做好20**年环保重点工作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五大兴市战略”,突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安全三大重点,努力削减排污总量,全力改善环境质量,勇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积极为建设美丽成都作出新贡献。
(一)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今年要出台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引导有限的总量指标重点用于低污染、低排放、工业附加值高的行业。加大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淘汰力度,加快印染行业关闭调迁步伐。加快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督促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完善配套管网建设,2万吨/日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完善中控系统;完成达尔凯三瓦窑(成都)有限公司脱硫设施、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62#机组、亚东水泥有限公司2号生产线、玻璃行业脱硝设施建设。加强减排设施运行管理,确保已建成的重点工业企业减排设施、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减排,加快淘汰20**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实施重点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项目,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完成20**年环境统计和“十二五”总量减排中期评估工作。
(二)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要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化重点企业达标治理,督促发电、水泥、化工、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强化涉水涉气企业环境监管,督促指导青白江污水处理厂实施深度整改,继续实行重点企业限期治理。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完成228家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做好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强化检查监督和考核。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出台全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政策。
(三)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要认真执行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编制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中长期达标规划。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力度,加速淘汰黄标车,严格黄标车限行执法,20**年7月1日起,新上户柴油汽车和重型汽油车执行国ⅳ排放标准,重型燃气汽车执行国ⅴ排放标准,建立机动车尾气排放路(抽)检制度,推进机动车尾气排放简易工况法检测体系和机动车排气污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巩固中心城区禁煤成果,深化小型餐饮企业、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禁煤执法检查,强化郊区(市)县政府所在地燃煤控制区监管。推进全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防止中心城区污染反弹。5月底前,全面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任务。抓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周边环境整治,加强pm2.5监测和信息发布,及时做好舆情回应和稳定工作。督促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强化施工工地、渣场出入口及运渣车辆全时段监管,对渣倒场、露天停车场扬尘污染问题实施整治,进一步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抓好特殊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停产、大型施工工地停工、人工增雨等措施,确保全球财富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修订中心城区大气环境污染处置工作预案和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做好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工作,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四)推进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要认真落实中心城区主要河流水质变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配合推进中心城区中小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治理下河排污口。要加快市域黑臭小流域限期治理工作,配合推进市一、二污水处理厂调迁改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扩大断面扣缴范围,着手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岷江、沱江成都段水质进一步改善。要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指导有关区(市)县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取水口变更等工作,加强各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源地大区域、全流域保护措施,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在线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全分析监测工作,指导郫县政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资金项目,确保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
(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示范建设。要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温江、郫县、都江堰和新津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继续治理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要推进生态示范创建,认真落实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成都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今年力争1-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市、区)考核验收,2-3个县(市、区)通过省级生态县(市、区)考核验收;推进生态文明试点,指导温江、双流、郫县、蒲江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抓好四川省生态文明乡镇试点;认真做好环保模范城复查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加快问题整改,力争今年通过环保部复查,为创建全国生态市奠定基础。要加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区域环境监督管理,做好外来物种调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六)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建立完善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咨询服务机制,推进社会经济优化发展。要以我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和配套管理软件为抓手,深化环评“三同时”工作创新。要全力服务天府新区、“北改”、地铁、第二机场、二环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投用,牵头做好石化基地园区监测站组成、环境监管和试生产环保验收有关工作,确保4月16日顺利投入试生产。提高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增产少增污的环境优化发展目标。严格建设项目“三同时”设计、建设、工艺调试和试生产、正式投产、验收管理,加大对未批先建、未验投用项目检查执法力度。加强环评机构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成都市环评协会的作用,规范环评市场,开展环评机构检查执法和优秀环评报告、“星级”环评机构评选活动。加强环境专家库和环境评估中心建设,发挥专家和专业资源机构在重大环保决策中的作用,增强服务政府、企业、社会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七)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今年要完成成都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2030)、成都经济区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全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要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成都市噪声震动条例修订工作,推动出台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深化环保制度体系建设,完成环保部赋予的“基层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构建与制度建设关键问题研究”课题研究,依法办理各类处罚案件。要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围绕总量减排、生态市(县)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模复查等工作,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环境执法监察,开展环境监察稽查和环境监察执法后督查,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排污申报收费工作;推进环境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实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第三方”运维,确保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真实可靠,发挥其在总量减排、排污收费、环境监管等方面应有的作用;继续开展成都经济区和军地联合监察执法。要狠抓环保督察督办,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环保目标任务,扎实开展环保日常督察、重点督察和专项督察,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高度重视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在我市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督查工作,认真做好各项准备,搞好协调沟通,促进我市环保工作更好发展。
(八)深化环境风险防控。要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工作,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风险防范对象风险评估,做好维稳和反恐工作中的环保工作;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达标建设,抓好市级环境应急中心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视频指挥系统,指导有条件的区(市)县建设永久性应急物资库;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深化成都经济区环境应急合作。落实安全生产中的环保职责,完善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处置应急措施,抓好学校、科研单位等试验废水废气环境监管以及危险废物申报与安全处置工作,强化危险化学品、废弃电池、电子废物环境管理,督促建成成都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落实成都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指导、督促区(市)县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加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落实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强化放射源退役、转移及放射性物品运输监管,确保辐射安全许可证覆盖率、退役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安全收贮率均达100%;抓好辐射源监控系统建设试点,督促废旧金属熔炼企业落实放射性水平检测工作,指导和督促区(市)县增设核与辐射管理机构。加强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环境监管,配合推进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和信访投诉工作,认真办理领导批示和环保信访投诉,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
(九)加强环保科技创新。要针对现实环境问题,强化以大气和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系列课题研究,年内要完成“20**—20**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成都城市群大气污染物输送规律及控制对策研究”、“周围城市群对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污染贡献研究”、“成都市大气灰霾污染特征初步研究”和“成都市主要河流水环境容量测算与总量控制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积极为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要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协调合作,开展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建立环保科普基地,实施环保科技民生工程,做强环保节能产业。
(十)抓好环保宣传教育。要提高环境新闻报道策划能力,加强与报刊、广播等传媒的深度合作,定期推出全市环境保护特色亮点工作,提升环保新闻报道水平。重视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户外公共平台,加强环保科普知识宣传,扩大环境信息覆盖面,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市民环保意识。进一步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展每月例行新闻发布工作,通报全市环境质量和重点工作。建立环境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环保舆情监测和分析报送管理。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在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环保科普短片巡展、环保公益讲堂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建立政府主导、各方联动、充满活力的环保宣教社会参与格局。
(十一)推进环保能力建设。要积极推进环保“物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和环境监察执法信息化建设,完成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和监测预警应用系统、总量减排业务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开展环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要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制度和预警监测体系,做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完成1个空气超级子站和10个市控子站新增指标监测能力建设,加快石化基地特征污染物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全市环境应急监测演练,不断提升监测工作水平和质量。要大力推进环境监察执法能力、环境监测能力、环保应急能力达标建设,督促指导龙泉驿、邛崃监测站完成标准化达标建设。积极推进市级灾后重建一期业务用房装修和二期办公用房建设,力争早日投入使用。
(十二)强化干部教育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大局、主动、规则、创新、问题和服务“六种意识”,强化干部职工生态文明建设担当精神,努力建设阳光透明、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抓好干部调训和“上挂下派”,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和环保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大力推进环保廉政文化建设,扎实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认真落实《廉政准则》以及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惩防体系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和纠风工作,强化环保“六项权力”等重要事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监督和制约,坚决惩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三项建设”活动,全面提升纪检监察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同志们,美好未来,实干为基;宏伟蓝图,落实为要。党的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描绘了新前景,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振奋精神,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深入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努力开创全市环保工作新局面,积极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下一页更多精彩“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13: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今天,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客观分析全市环境质量现状,认清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标准,把握大局,争创生态城市,努力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刚才,大家收听观看了朱基总理在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和全市环境质量现状多媒体演示,各镇、市各有关部门向市政府递交环保目标责任书。会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开得很好。下面,我想就我市环保工作,讲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正视现实,深化认识,切实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近年来,全市各级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普遍加强了环境保护,为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以来,全市先后关闭了36家污染重、治理难、效益差的“五小”企业,对51家污染严重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对100多家污染企业排污口进行了规范化整治。共建工业废水治理设施220台(套)、废气治理装置371台(套)。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以上,区域、交通噪声达相应功能区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农村90%达一级标准。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建成了市区3万吨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了长江引水工程,解决了城乡居民生活饮水问题;新辟城市休闲广场6个,市区绿化覆盖率达22.13%,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市上下关注环境、重视环保的意识明显增强。应当说,全市环境保护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也是明显的。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市被命名为全国首家“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通过了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19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太湖流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提前完成环保“一控双达标”任务,再次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复查和“双达标”的核查,编制完成的《张家港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级专家论证。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来我市调研,对我市环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张家港市“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探索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对此,环保部门的同志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功不可没。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事实上,我市的环境保护任务依然很重,全市污染负荷仍居高不下,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部分指标甚至出现了“回潮”。如果对环保工作稍有放松,以前的辛苦努力很可能会付之东流。从目前看,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值得引起警惕:
一是领导认识还不到位。总的看,各级干部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具体到少数地方、具体到少数领导身上,由于思想认识水平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往往出现偏差。特别是当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发生冲突时,往往重经济、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对违法排污行为眼开眼闭,甚至对应该关停或已经关停的企业照常开工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为企业违规超标排污开了绿灯。现在各地都在下力气抓区域开发建设,这是件好事。但有些地方急功近利,擅自建办工艺落后、污染环境的小项目,仍想走过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实在是得不偿失。部分工业小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不健全,没有统盘考虑环境容量、环境影响,处处设点,村村冒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的居住区与厂区相互交杂,经常引起厂群纠纷,处理难度较大;一些难治理污染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也时有发生,污染物排放总量难以控制。这说明,在少数领导头脑中,环境保护这根弦还绷得不紧,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认识的反映。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认识问题,我们的环保工作就不会有大的起色。
二是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不快,局部地区不尽人意。大气污染治理步伐不大。固体废物污染明显增加。另有大量的建筑垃圾,目前只是采取简单填埋方式,造成的遗留问题较多。此外,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及建筑施工噪声也已成为严重扰民因素,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投诉明显增多。
三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一些治理设施“老化严重”,不少设施“带病运行”。全市各镇至今还没有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企业治污设施“各自为政”,生活污水直排现象相当普遍。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近几年建成了一批热电工程,部分区域已具备集中供热条件,但由于供热管网建设未能配套,集中供热范围相对较小,大小锅炉数量难以减少,导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去年有所下降;生活垃圾缺乏综合利用,成为一大隐患。
四是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全市环境监控的覆盖面还不广,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管理还不到位。这些企业虽单个排污量不一定很大,但由于企业分布散、数量多,累计污染负荷就非常惊人。在污染源治理、新上项目审批中,环保第一审批权执行得还不够,标准还不高,程序还不规范,容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干扰,该关停的没有关停,该深度治理的没有继续治理,造成“小马拉大车”,稳定达标难以保证。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但环保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未真正形成,实际工作中常常是环保部门唱“独角戏”, 环保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相对落后,自动化监控程度还不高,还存在执法不严、心慈手软的现象,很难保证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这项重大的经济社会工作必须始终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从我市情况看,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必须端正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大环保的观念,尽快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共识:
一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线。环境既是人类的生存地,也是人类的生命线。水、空气、土地绿化等等,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在,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全市关于环境问题的来信来访明显增多,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大隐患。一些地方经济上去了,但群众的抱怨反而多了。他们讲,现在房子新了,钞票多了,但水脏了,病也多了。前些年,对于水污染问题,农村老百姓有段形象的描述,叫做60年代淘米浇饭,70年代洗衣洗菜,80年代倒马桶不荡盖,90年代吃自来水要加活性炭,再后来是连鸭子都不敢下河滩。这说明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对此,一些地方确实要深刻反思。我们常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仅要努力增加群众收入,更要提供优美的生存空间,既要小康,更要健康。如果连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不能提供,我们还奢谈什么实践“三个代表”?还奢谈什么为广大群众谋福利?今天在座的各位领导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张家港本地人,你们既是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人,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因此,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把环境保护这一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工程、也是一个最大的工程建设好。
二是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而发展生产力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环境质量关系到区域形象,关系到投资环境。我们张家港没有名山大川,没有铁路机场,在招商引资中已经相对处于劣势。如果我们的生态环境再不好,今后靠什么去聚集人气、留住人才?靠什么引进外来资本、加快发展?加大环保力度与招商引资不矛盾。现在,投资者关注的投资环境,已不仅仅是过去意义上的“几通几平”,而是有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例如,不少外商来投资时先看水质化验报告,有的甚至拿回本国化验。水质检测的内容,已从过去的30来项增加到目前的50来项。特别是食品类、纺织类和高科技产品,对生产地的水、电甚至空气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稍不如意就会伤害产品质量甚至影响到投资的成效。以纺织为例,据说水质相差一级,漂染的产品价格就差两三千元。可见,生态环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投资吸引力问题。放松了环保,能引进来的也是低水平项目。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还关系到经济竞争力问题。现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势不可当。我国入世后,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环境和贸易”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入世后,虽然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逐步消失,但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我们的传统产业,如果不及时注入环保理念,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受到其他国家运用环境例外权设置的限制。因此,我们发展经济,一定要在提高科技含量、规模效益和增强竞争力上下功夫。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必须坚定不移把结构调整作为根本举措,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下决心取缔、淘汰一批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为发展高新产业和其他优势产业腾出环境空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清醒,眼光一定要放远,态度一定要坚决,真正把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第一立足点、第一增长点和第一竞争点,让环保意识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始终。
三是保护环境就是追求可持续。“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最早是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简称环发委)及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环发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他们还强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活动全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生态环境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的原则来组织和规范人类的一切活动”,这样,人类才能找到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思想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同,成为人类建设文明社会的象征和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讲,环境是不可逆转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分污染,就要付出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去恢复。过去我们有些地方和企业,急功近利,好日子先过,只算经济帐,不算社会效益帐,结果欠下了一屁股的环境帐。近几年我们政府为民办的许多实事工程,有相当部分就是在还环境债。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定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必定受到后来人的指责。因此,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正确把握好眼前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关系,既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决不能杀鸡取蛋、竭泽而渔,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自觉把环保纳入地方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把环保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第二个问题 ,明确任务,落实措施,高标准推进生态城市创建工作。
前不久,市政府印发了《张家港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按照这一规划,计划用3—5年时间,初步构筑我市生态城市的基本框架,主要目标是:全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建成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居民生活区等一批生态示范工程,基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到20xx年,全面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目标,把我市建设成经济、社会、环境、资源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当前和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的宏伟目标,全面加强环保工作,重点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突出治理重点,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当前,我市各类污染源仍然较多,排污总量仍然很大,污染治理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全市上下都要高度重视,加强整治,促进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一要突出抓好水环境的整治。市区及农村部分河道的水质问题,是广大群众反响较大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我市环境整治上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一是加大调水力度。不仅在汛期要调水,在非汛期也要利用潮汐开闸进水,确保每月调水四次以上。这项工作由市水利局负责。二是加快河道疏浚工作。市区河道要在年内完成疏浚任务,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全市所有村组河道也要在3年内完成轮浚疏浚。这项工作也由市水利局牵头。三是做好河面漂浮物的打捞工作。市、镇、村、组要按照各自管理责任,做好河面漂浮物的打捞工作,对打捞起来的漂浮物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四是加强对水污染企业的监管。对水污染企业要治理到位,市环保局要加强监管督查,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企业知法犯法要从重处理。此外,市交通局要尽快拿出3年内将码头搬出市区的具体计划,加快实施,从根本上解决过境船只多、装卸作业点多带来的废油、垃圾等污染问题。
这里要特别强调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全市数十万人民健康饮水的大问题。各有关镇、部门和企业要严格遵守市政府下发的《暂行办法》,做好市三水厂水源保护工作。沿江各镇的水厂水源,同样要落实好保护措施。市环保、卫生、建设等部门要加大对水源水质状况的监测和执法力度,沿江各镇、各开发区、各类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化工码头,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好水源保护工作,坚决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二要突出抓好大气污染的整治。一是全面清理规模小、难治理的炉、窑、灶。今后,市区范围一律不得新增燃煤锅炉。二环路以内现有的燃煤锅炉要排出计划,逐步改为燃油或燃气型。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液化气、电能等清洁能源。要加强对204国道、张杨公路等主干道两侧炉窑的监督管理,凡是尚未达标的都要实行限期治理。二是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在各级开发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行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供。一些建有热电厂的地区,象杨舍金柳、申洲等热电厂及其他建有热电厂的乡镇、开发区,要搞好供热管网建设,加快实施集中供热。市计委及新组建的市天然气发展公司要根据国家“西气东输”规划,尽快制定我市天然气使用实施计划。三是全面实施机动车尾气净化工程。公安部门要利用一年一度的车辆年检做好尾气检测,并加强对车辆尾气的日常路检和抽检,对不合格车要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三要突出抓好市区噪声的整治。针对市区油烟噪声扰民时有发生的情况,市环保、城管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油烟、噪声的经常性监督,对市区敏感地段和居民区内的饮食店,要强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新办饮食店都要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市城管局、公安局要加强对商场门店使用超高功率音响招揽顾客等现象的管理,市文广局要加强对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检查监督,市环保局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监测和监督,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宁静的生活空间。
二、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污染防治能力。
环境基础设施是治污防污的物质保障。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市区东区雨污管网情况已基本摸清,市建设局、城投公司要抓紧实施污水截流工程,将新市河沿线每天4500吨左右的生活污水归并到市污水厂处理。这项工程必须在年内完成。把东区污水厂3万吨能力用足。西区3.5万吨级污水处理工程要加快建设进度,年内完成土建任务。小城河等城区河道污水泵站建设也要同步推进,力争明年6月份投入运行,进一步提高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各中心镇要带头搞好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建设,其他镇也要积极推进,有能力的先上,暂无能力的先搞好规划,市环保等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
二是加快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针对一些水污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后治污设施不配套的状况,市环保局要督促企业尽快完善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治污设施。列入今年环保目标责任状的12家水污染企业,要迅速排出治污进度表,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新建工业小区要尽可能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避免出现治污设施小而全、散而乱的现象。市环保局要在6月底前拿出全市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规划,在此基础上,市规划、建设部门要要在年内制订各中心镇、开发区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初步方案,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三要加快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处理设施建设。市建设局要加强旺家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管理,特别要及时将垃圾渗透液运送到市污水厂处理。要加快填埋场二期工程建设进程,并搞好防渗围堰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绿化。要通过引进外地资本和先进的处理技术,加快实施垃圾综合利用工程,逐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市环保局要抓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健全申报登记制度,严格监控固废物流向,防止引发“二次污染”。要加快工业固废处置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在年内建成投用。
三、加快科技进步,进一步抓好污染源头控制。
要从根本上削减污染总量,改善环境质量,必须狠抓源头控制。一要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加强项目审批是防止新的污染源增生的关键措施。各地在工业小区建设和兴办建设项目时,都要考虑环保问题,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市政府《关于对印染、化工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的意见》(张政发〔〕37号)等有关规定,做到“四个不办”: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办(如“十五”小),不符合我市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不办,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不办,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当地环境容量的项目不办。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要继续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市环保局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做到项目环保情况不明不批,污染防治方案不行不批,项目选址不当不批,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二要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要引导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通过革新技术、更新设备、优化工艺、改进管理等措施,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回用,控制和减少污染和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减污增效。市经贸委要在年内编制好全市清洁生产行动计划,每年都要组织一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力争到,我市环保重点企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要大力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环保局、国检局等部门要指导服务企业积极采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确保每年通过认证的单位不少于20家,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要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施肥用药,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为此,市农业局等部门要从化肥农药采购、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抓起,大力推广使用低毒高效农药。要加强对蔬菜农药残毒的检测,加快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进程,尽快建成投用,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要积极提倡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作为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以作物轮作及各种生态措施为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大力推进农业生态建设。
四、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做好环保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要让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全市各级的自觉行动,关键要深入持久地搞好宣传、教育和引导。一要大力开展社会化宣传活动。组织人事部门及各级党校、团校要利用各种干部培训的机会,开设环保专题讲座。教育部门要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各级、各单位都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要围绕“让地球充满生机”的主题,认真组织好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形成自觉遵守环境法规、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良好风尚。
二要加快实施生态型示范工程。通过每年建设一批生态型示范工程,推动全市生态城市创建工作。年内重点抓好五项示范工程:一是生态型商业街建设。首先在步行街试点。市城管局负责在街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箱,布置有关生态理念的标语和公益广告牌;市贸易局、供销总社及各大商场要营造生态型购物环境,包括开辟绿色食品专柜、使用节能灯具、环保涂料等,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防力度,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和超薄塑料袋等“白色污染”。二是生态型宾馆建设。首先在馨苑度假村试点,由市旅游局、杨舍镇政府主管,度假村负责实施。主要包括设置生态理念提示牌、选用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对泔脚水实行回收处理、使用燃油或燃气锅炉等。三是绿色学校建设。市教育局要与环保部门一起,继续抓好 “绿色学校”创建,年内市区中小学(包括幼儿园)要全部建成市级以上“绿色学校”,力争在3年内把全市198所中小学校全部建成“绿色学校”。四是生态文明小区建设。首先在前溪巷小区进行试点,由杨舍镇主管,前溪巷村负责实施。包括实行雨污分流、采用节能灯具、限制车辆行驶区域、实施垃圾分类收集、搞好环境绿化美化等。五是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对锦丰辣椒、东沙大米等4个已申报苏州市级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要重点扶持,扩大规模,确保年内要形成无公害产品4只,个绿色食品1只。这项工作由市农业局牵头。
三要建立健全全方位监督机制。除了继续加强执法监督外,还要进一步强化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市宣传部门及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及时报道我市环境状况和工作动态,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要公开曝光和批评。市环保局要通过试行环境质量、环境管理程序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三公开”,设立12369全国环保举报电话,实现与110社会服务系统联动,完善污染事故纠纷调处制度等措施,赋予群众应有的环境保护知情权、议事权和监督权,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水平。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全市各级都要把环保工作放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不断强化各级领导责任制。做好环保工作,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职责。为官一任,守土有责,不仅要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还要建一方净土;不仅要对今天的发展负责,还要为明天的发展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今年各镇、各部门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已在各自的责任状中明确,各镇、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今后,考核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领导,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也要看环境质量指标,看一个地方的持续发展能力。对没有完成环保目标责任制、建设项目未批先建、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今天,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监察局的同志都来了,要对各级领导落实环保工作责任制的情况加强检查、考核和监督。
二要建立综合决策新机制。全市各级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统盘考虑、综合决策,避免在环境问题上的决策失误。当前,我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已开始实施,市各有关部门都要搞好各项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衔接,并根据全市生态城市创建规划,在年内完成创建详细规划(即部门详规)的编制工作。市规划局要抓住这次修订全市市域规划、城市规划的有利时机,将生态的理念和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渗透到城市总体规划及各项相关规划之中。像我市正在开发建设中的暨阳湖景区要很好规划,要不能全部摆满,留足留好空间,搞好绿化,确保绿化率在60%以上。各镇、各开发区也要根据创建生态城市的要求,对区域发展规划、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稳定良好的环境承载和永续利用的资源支持基础之上。
三要着力推进环保工作法制化。环保部门作为全市环境保护的综合管理和执法部门、生态城市创建的牵头部门,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进一步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通过多种检查手段和检查形式,及时发现和查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对治污设施不达标的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对建设项目未报先建尤其是擅上污染项目的单位,该停的要停,该关的要关;对直排直放、屡教不改的单位,要从严处理和处罚;对造成严重污染事故的单位,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各镇、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上下一致、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格局,促进全市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
同志们,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各镇、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扎实工作 ,狠抓落实,为全面完成今年环保工作目标任务,尽快把我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而努力奋斗!
[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范文]
篇14: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篇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十一五”全市环保工作,“十二五”环保工作思路及20**年环保工作任务作一简要发言。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跨越发展的五年,也是环境保护事业强势推进的五年。过去五年,全市环保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创新思路,攻克坚难险阻,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环保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总量减排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积极推进和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一是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市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比例达82.7%,是“十一五”目标任务的3.4倍。淘汰水泥生产能力322万吨,关停精干麻能力超过3万吨,关停炼焦生产能力15.7万吨。二是加快工业污染治理。累计投资6.2亿元完成了147个省(市、县)限期治理工业项目,建成了一大批减排项目。全市新建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22.5万吨/日,新建废气治理设施能力498.5万立方米/小时。三是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江、万源、渠县、大竹县污水处理厂和达州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抢抓工期,全部按时建成,新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5.5万吨/日,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目前,我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环保基础设施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四是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年以来,我市先后投资余万元对2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治。五是加强减排监管。认真落实减排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了减排工作机构,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重点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巡查监管,确保了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和稳定达标排放。20**-20**年,开展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获得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一等奖,编制的《达州市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获得全国“优秀技术报告”三等奖。20**年,完成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六是加快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建设。投资261.8万元,于20**年6月建成达州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实现了数据联通。开展了减排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通过以上措施,截至20**年,全市二氧化硫净削减量23616吨,削减率16.87%,全省排位第三名;化学需氧量净削减量1778吨,削减率3.74%,全省排位第五名;氨氮净削减量161.2吨,削减率5.51%,有效控制在3300吨内,圆满完成了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特别是20**年,共减排二氧化硫23558吨,化学需氧量1863吨,荣获四川省20**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一等奖。
(二)执法监管不断强化。近年来,全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切实加大了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认真组织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多项环保专项行动,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了综合整治,共检查排污企业1710家,立案查处203家,限期整改53家,取缔关闭煤矿25家、小石灰窑537家、化工14家、小造纸44家、苎麻10家、小土焦66家、养殖污染33家、沙石厂30家,限期治理37家。二是强力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专项检查。20**年9—10月,组织开展了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共检查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258个,查出违规违法行为270项次,立案查处55件,责令整改222件。三是严格执行日常巡查监管。进一步加大了日常巡查力度,加密了巡查频次。加大了城市建筑施工作业场地扬尘、噪声污染以及娱乐场所的噪声整治工作力度,积极有效地解决了一批空气污染、污水横流、噪声扰民、垃圾乱堆等突出环境问题。
(三)污染整治强力开展。一是强化饮用水保护。严格按照《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达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31号令)等文件要求,依法对全市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279个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划定,并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规范设置了永久性标志牌和界桩。对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进行认真清理,取缔排污口10个,规整二级保护区排污口19个。同时对饮用水保护区的网箱养鱼、码头、养殖场、露天游泳场进行了取缔和整治,确保了饮用水安全。市城区肖公庙饮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从20**年的66.7%上升到20**年的100%。二是强化城区污染整治。加大对城郊工业企业污染源整治力度,达钢集团公司投入3亿多元对焦炉推焦、1、2号高炉、炼铁转炉烟粉尘进行综合治理;对四川旭阳工贸有限公司、达州市鸿泰机焦、渠江水泥厂烟粉尘实行限期治理。强化日常监管,督促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近年来,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348天,达标率为95.3%,比20提升了31.7个百分点。对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娱乐噪声扰民现象进行集中整治,20**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1分贝、比年下降13.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5.7分贝、比2005年下降7.8分贝。认真办理市委、市政府信访交办件108件,“市长热线”投诉2566件、“12369”环保热线投诉5561件,投诉处理率达100%,群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由的62.82%上升到20**年的86.49%,提高了23.67个百分点,名列全省第四位。在全省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由20的第16位上升到20**年的第6位。三是强化流域污染整治。对州河、铜钵河、东柳河、斌郎河、双龙河等重点流域的化工、苎麻、洗选、造纸行业、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查处,关闭双龙河沿线污染企业7家,治理达标8家;对达县马家沙坝麻纺厂等8家洗煤厂的洗煤废水实施闭路循环;对宣汉后河“2.21”水污染事件、普光七井废水池垮塌事件等多项违法排污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罚,对210国道卷硐山沿线的非法石灰窑进行了关闭;彻底取缔了万源青花金星、立信、万福福鑫公司连片土烧结。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稳中趋好,出境断面(团堡岭)、入境断面(江陵断面)、城市控制断面水质均好于国家Ⅲ类水域标准,达标率为100%,其中出境断面(渠县团堡岭)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水域标准。
(四)环评监管切实加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20**年以来,全市共审批新、扩、改建项目的环评文件541个,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24个,环境影响报告表169个,环境影响登记表348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214个,“三同时”执行率100%,出具和确认环境执行标准共651个。一是积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主动服务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气东送”工程、汇鑫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达钢二甲醚、香港玖源、齐鲁石化等重点项目,加快了环评手续的办理,为项目的尽快开工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建立完善环评管理机构。市环保局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归并各科(室)审批职能,在环评科增挂行政审批科牌子,成建制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三是严格环评审批程序和标准。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调整和精减,合并了4项,调整了3项,下放了2类,规范后的行政审批事项共有8项。认真研究制定了《达州市环保局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实施方案》,对项目申报程序、编制环评大纲及初审等进行了精简和下放,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审批时间分别由法定的60个、30个、15个工作日缩短为25个、12个、3个工作日内办结,提高了审批效率,加快了审批进度。
(五)生态建设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纲要”的总体要求,按照生态省的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了生态创建工作。一是积极创建生态市。认真编制了《达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决定》。目前,市本级、开江县、宣汉县、渠县和万源市生态县建设规划已发布,达县、大竹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已通过省上组织的专家评审,正等待发布。二是加强生态细胞建设。截止20**年,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生态小区29个、生态村103个、生态家园767个、环境优美乡镇32个。三是积极推进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20**年,我市申请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我们严格按照创模要求,认真编制了《创模规划》,并将创模目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各县也着力开展市级环保模范县城的创建活动,20**年12月11日,我市顺利通过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核查,目前,正等待验收。
(六)能力建设显著提升。一是队伍建设不断增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对环保局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增加了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为环保局机关和支队增加编制15个,增加领导职数2个,提拔县处级以上干部8名,公招公务员14名,引进硕士研究生3名,为环保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环保投入不断增加。市、县两级环保部门都列入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用于环保的投入逐年增加。专项经费预算由20**年的246万元增加到20**年的477万元。“十一五”期间,积极向省环保厅上报污染治理项目25个,向国家申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36个。三是监管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国家、省、市大力支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监察、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建成了三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各县(市、区)均实行了空气质量日报,配备了应急监测车、船和设备,满足了环境监管的基本需要。
(七)环保宣传不断加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良好氛围。一是主题宣传突出。深入开展“6·5”世界环境日、“达州环保世纪行”等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围绕“创模”、“减排”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了环境宣传教育力度,注重宣传先进典型,形成整体声势。二是日常宣传丰富。以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为重点,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做到了环保工作“报刊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积极开展了“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和“绿色饭店”等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将环境保护工作引入了各行各业。
“十一五”以来,达州环保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全社会重视环保、关注环保的氛围基本形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总量减排和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得益于全市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今后五年,是我市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党政重视的高要求、群众诉求的高期盼、环境形势的高压力,这些问题都将给环保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需要我们以足够的信心和智慧来应对矛盾,克服困难,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开拓创新中谋求环保工作的新突破。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的攻坚时期,是环境保护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的最好时期。全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的战略任务,按照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建设生态达州为主线,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抓手,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努力确保环境安全,为达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总体要求是:
(一)围绕“一个中心”: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达州,服务经济发展。
(二)强化“三个防治”:1.加强流域污染防治(大力实施以州河污染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流域污染防治);2.加强城市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城区空气污染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污染防治);3.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大力实施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污染防治)。
(三)做到“五个确保”:1.确保总量减排圆满完成;2.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3.确保生态建设全面推进;4.确保监管能力不断提升;5.确保环境安全得到保障。
(四)抓好“八项工作”: 1.扎实推进总量减排;2.深入开展“两项整治”;3.严格环境执法监管;4. 强化农村环境保护;5.积极推进生态创建;6.加强项目环评管理;7.加强环境宣传教育;8.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三、20**年主要任务
20**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环保工作要紧紧围绕“1358”环保工作思路,始终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开好头、起好步,坚决完成20**年度各项环保目标任务。
(一)科学编制“十二五”环保规划。充分考虑达州实际,在全面总结“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好达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及“十二五”生态建设规划、总量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环保科技规划、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环保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环保能力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同时,大力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多渠道向上争取环保资金,积极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加大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扩充环保队伍,培养技术骨干,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全力完成总量减排任务。20**年是“十二五”总量减排的第一年。全市环保系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确保20**年总量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一是编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按照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和省环保厅要求,结合20**年污普动态更新调查结果,深入分析全市“十二五”期间减排潜力,全面筛选减排项目,6月底前编制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二是制定20**年度减排目标计划。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将20**年减排目标下达各县(市、区),任务分解到具体项目。三是督促重点减排项目落实。定期督查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等重点减排项目,确保相关企业达到减排核查核算要求,发挥减排作用。四是做好减排日常管理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减排台帐和现场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减排支撑资料,审核各地上报减排项目。
(三)扎实推进“两项整治”。 今年是开展“两项整治”的第二年,务必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强力推进州河污染综合整治。严格按照《州河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要求,继续抓好州河宣汉江口电站大坝至金盘子电站大坝两岸范围内污染源及州河支流铜钵河、明月江、双龙河、洞洱河等流域污染源的综合整治。要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确保州河城区段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要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网箱养鱼全部取缔;要加强生活污染治理,推进重点场镇的农家乐及餐饮业全部建成化粪池、沼气池等净化设施,场镇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卫生填埋。实现到20**年底,通川区双龙河、洞洱河,达县铜钵河、明月江出境断面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州河整治初见成效。二是强力推进城区空气污染综合整治。严格按照《达州市城区粉尘整治实施方案》要求,继续抓好城区空气污染综合整治。要继续加强建筑施工扬尘管理;要继续规范房屋拆除扬尘管理;要继续强化市政施工(道路开挖)扬尘管理;要继续加强工业企业粉尘管理;要继续加强道路清扫保洁;要继续严格控制交通运输扬尘;要继续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要继续控制其他烟粉尘污染。实现到20**年底市城区空气质量PM10控制在0.09mg/m3以下。
(四)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一是认真开展专项行动。认真制订“20**年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的重点和要求抓好落实,特别注重集中整治重金属污染企业环境违法问题。集中检查存在严重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的钢铁、水泥行业,对超标、超总量排污企业依法进行限期治理,积极推动依法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确保环境安全。二是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加大城区和重点企业巡查力度,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严格排污申报制度,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三是加强核与辐射监管。继续加强对核与辐射涉源单位的现场巡查,加强对Ⅲ类射线装置、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的监测、监管,全面清理移动、联通、电信已建基站的环评情况,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完成Ⅴ类放射源和Ⅲ类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同时会同公安、卫生等部门制定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同时,认真做好书记信箱、市长热线、“12369”等各种信访处理工作。
(五)不断强化农村环保。一是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二是深入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严格按照《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在认真做好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限期治理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污染物零排放养殖技术,推广生态养殖,积极配合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同时严格按照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域进行科学养殖。三是不断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治理,加快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加快建设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争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资金,加大对村庄整治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抓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储备工作。
(六)全力抓好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积极认真做好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整改工作,加强创模指标完成的督查力度,力争早日通过验收。同时,认真抓好市级环保模范县城的技术核查工作。
(七)积极加强生态建设。按照《达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20)》的要求,继续抓好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小区、生态村、生态家园的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生态建设各项阶段性工作任务。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生态建设资金,积极协调财政和引导社会资金向生态建设的投入。同时,继续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定期开展执法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行为。
(八)严格环评审批服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检查。继续加强天然气开发和化工园区环境保护的专项检查。继续加大力度配合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做好我市化工产业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全程服务机制,分阶段定向指导项目完成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加快项目审批进程。
(九)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开展新闻舆论宣传,积极组织社会活动宣传,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推动环境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
(十)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市环境监测站争取通过国家优质实验室建设的验收;全面开展其余县(区)级三级监测站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的评审工作,按照三级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配齐配强监测人员,建立完善监测平台,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逐步建立起机构健全、业务精湛、保障有力、上下联动的环境监察执法体系,提高环保执法水平。同时,抓好应急队伍的培训,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水平。
(十一)抓好环保党建工作。按照市委提出的提升“五大能力”、弘扬“五种作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环保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环保队伍。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环保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环保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十一五”以来,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二五”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更高、压力更大、责任更重,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环保职能,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开门红”,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新达州作出应有贡献。
>>>下一页更多精彩“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15:环保工作会议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和环保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XX年度工业经济和环保工作,分析我县环保工业发展的新形势,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闭幕的县人代会精神,安排部署我县XX年工业经济和环保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我县工业经济在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煤、电、油、运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各企业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技术改造,狠抓提产增效,较好地完成了工业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各项预期目标任务,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8%和44.4%。实现工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45.6%,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户。
一是支柱工业增势强劲。康华公司,全年产销水泥27.8万吨,实现产值9000多万,保持了XX年的良好水平,上缴税收760多万元。被省委、省政府表彰命名为“XX省优秀民营企业”。光大硅业公司,产销硅钡钙9990吨,实现产值9228万元,同比增长18.3%。XX茶叶公司产绿茶、绞股蓝805吨,实现产值8002万元,同比增长66.9%。众鑫茧丝公司在生丝市场皮软,价格极度下跌的情况下,通过改进技术,增加新型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全年生产白厂丝217吨,实现产值4547万元,纳税148万元,同比增长34.7%。其它规模企业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二是培植骨干企业取得新进展。昊华XX公司由于机械设备安装调试不够精准,选矿分类不严密等原因,试产后一度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通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协调,得到辛化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优化原料配送,强化班子力量,加强生产调度,从8月份起基本实现了日产主要产品170吨的目标,当年生产硫酸钡4万吨,硫化碱2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秦巴公司由于一度时期与周边群众关系相处不融洽,造成停产停业,县委、县政府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派驻工作组,通过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有效调处了企业与周边群众的矛盾纠纷,恢复了正常生产,维护了社会稳定。在短短几个月的有效时间内,实现产值1500万元。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国有及规模企业上缴税金达到1715.9万元,同比增长16.6%,非公经济全年上缴税金达到3223万元,同比增长50%;康华建材公司、光大硅业公司、众鑫茧丝公司、寅祥石材公司等四户规模企业上缴税金都超过了100万元。
2、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建设,3月份开始普查资源,4月份正式开始探矿,办理土地预审批、环评、安评等各项核准手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任组长的项目援建工作机构,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解决筹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计划、国土、经贸、安监、环保、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奔赴省市,全力协助业主帮办各项核准手续。长安镇主要领导带领镇干部,不分昼夜工作在一线,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让群众真心实意支持企业建设,推进地方加快发展。通过部门、乡镇的全力配合,历尽千辛万苦,于11月底正式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帮企业减少了前期投入,降低了投资成本,缩短了备建时间。30万吨铅锌选矿厂建设,在经贸、安监、环保等部门和长安镇政府坚强有力的援建帮办下,于6月18日正式开工,尾矿库建设立项报批要件多数已核准完毕。年产5000万块免烧砖的方程新型建材公司,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实现产值140万元。县城定点屠宰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农业、国土、国资、经贸等部门的全力配合,迅速完成了国有资产、国有土地的评估,签订了转让协议,办理了过户手续,按期将种子仓库、种羊场资产进行了详细盘点登记和安全转移,妥善处理了遗留问题,一期工程过度性生猪定点屠宰厂建设基本完工。
篇16:环保工作会议的讲话稿
同志们:
根据安排,今天召开全省环保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回顾20xx年以来政务信息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明年政务信息工作。促进全省环保系统政务信息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政务信息工作的回顾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环境保护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市州政府、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我省环保政务信息工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部的工作部署,突出污染减排等重点环保工作,克服困难,勤奋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报送质量,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了大量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20xx年,我局政务信息报送工作在连续5年跻身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前列的基础上,再次名列全国第7位。总结去年以来环保政务信息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抓组织,加强工作领导。政务信息工作关乎全局,影响决策。我局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坚持把政务信息工作作为服务决策、指导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从XX年起首次将政务信息列入处室、单位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政务信息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考核。根据全局重要工作进展情况及信息采用情况及时对信息人员出题目、定目标、交任务。同时对全省环保信息工作进行通盘规划,每年提出信息工作报送重点和工作措施,主动听取上级信息部门对信息报送的意见和要求,定期研究信息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积极为政务信息员在各个方面提供必要条件。各市州环保局、各部门、各单位也都层层建立责任制,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奖惩措施,从而形成了信息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抓制度规范,完善运行机制。今年上半年,我局初步修订了《xx省环境保护政务信息考核与奖励办法》(讨论稿),进一步明确了政务信息工作制度、考核奖励、组织领导等制度,该《办法》将提交这次会议进行讨论修改成熟后,会后即印发实施。各市州环保局、各单位把制度建设作为信息工作的重点来抓,xx地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务信息管理办法,将政务信息纳入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力地推动了政务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xx、xx等地环保部门坚持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政务信息培训班,选调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担任信息员,在局机关内部实行全员信息制,打破单纯依靠信息人员搞信息的格局。xx局坚持每年与各县市区、局机关各科室站所签订责任书,对政务信息完成情况严格兑现奖罚,规定未完成报送任务每条扣罚100元,超额1条奖励100元,推进了信息工作规划化、制度化建设。
第三,抓基础夯实,提高信息工作水平。一是纠正了信息工作可有可无的思想,从服务于领导决策、推动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履行环保部门职能、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等方面强化了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政务信息工作在领导决策中的职能和责任,坚定了做好信息工作的信念。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市州环保局信息工作是全省信息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信息工作的重点。今年初,省局对各市州及县区直报点信息工作分管领导、信息员重新进行了登记调整,畅通了信息报送渠道。各地、各部门也都非常重视信息网络建设,针对系统人员变动较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信息报送网络。三是抓培训,提高信息人员素质。为从整体上提高广大信息员的业务素质,去年9月我们在xx市举办了全省环保系统政务信息培训会议,推广了xx区环保局以及省局污控处、省环监局等7个单位的先进经验,带动提高了各地、各部门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各市州环保局也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力度,xxxx等地先后召开政务信息工作会议或举办培训班,全面推进了政务信息工作。四是抓重点,推动信息直报点工作。去年以来,针对我省两个环境保护部信息直报点信息报送滞后、连续几个月采用为零的情况,省环保局及时要求有关市局采取措施,扭转信息报送落后局面。
篇17:生态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
以生态化的理念抓产业发展,推动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使生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着重抓好三大生态产业:
1、生态农业。充分依托和发展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优势,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营造农业新优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推行安全、高效、优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为抓手,建立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稳定的生态农业发展基础。重点抓好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园区、万亩柑桔精品园、万亩笋用竹、万亩绿色蔬菜、千亩有机茶基地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按照面上推广与重点示范相结合的原则,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鼓励使用有机肥和新型肥料。积极推广滴灌、喷灌和农田灌溉水循环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注重农产品品牌开发、经营和保护,逐步形成我区绿色、无公害、健康、放心的农产品品牌,以品牌优势启动资源优势,扩大生产优势,创造经济优势,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和档次。四是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通过承包、转包、置换、代管等多种方式,将土地适度向懂生产、重技术、善管理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生态工业。坚持工业经济第一经济不动摇,在增量推进和总量提升并举中,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生态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在产业培育上,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按照衢州市410产业规划的分工和布局,重点培育和发展高档特种纸、机械、新型建材、优质碳酸钙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艺创新、设备更新,促进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横向做粗和纵向拉长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加快开发和发展清洁能源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竹制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和沼气能源,系列开发以农产品为依托的绿色食品,深度开发竹炭系列产品,努力做强绿色产业。在工作着力点上,注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坚持工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制度,突出抓招商选资,提高绿色门槛,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不进不符合产业政策项目、高能耗项目和重污染的项目,优先发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节约型的先进制造业。二是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树立循环经济理念,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推动传统的单程式生产向循环生产转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向“减量化”发展转变,传统的废弃物处理向资源再生利用转变。依靠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做好废气、废水、废渣、废热的综合利用和再利用文章,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多赢”。三是大力推进清洁化生产。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3、生态旅游。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我区的生态优势,积极打造“城中山水、生态衢江”的旅游品牌,建设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整合资源,注重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农家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旅游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生态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三大旅游业。一是生态休闲旅游业。重点抓好双桥黄金海岸休闲度假村、太真养生园、灰坪森林、溶洞探险游、紫微山风景区、九龙湖风景区等生态休闲项目建设,形成贯穿南、北的生态旅游休闲带。二是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经营规模化、操作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竞争特色化的要求,切实抓好大路畲族风情文化旅游村、黄坛口乡农家乐、横路兴隆生态农业观光园等一批农家乐特色村、点建设,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我区旅游的新亮点。三是文化特色旅游业。积极挖掘衢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重点做好金仙岩文化公园、全旺古官窑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把历史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
(二)持续深入推进生态建设,不断提升生态发展水平。
1、开展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省级生态区的创建是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的前奏,这是我区继创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上半年区生态办要完成创建规划的编制,并报请区政府、区人大审议。力争二年内完成10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任务,今年要争创省级生态乡镇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深化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争取在二年内达到省级生态区建设考核指标的要求,力争在2008年底创建成省级生态区。
2、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创模”氛围;二是分解落实创模任务,制订实施方案,做好分解、落实工作;三是强化新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四是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示范点创建工作。以生态“六个一批”工程为抓手,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努力争创出一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全国绿色社区、学校、家庭等全国性的先进单位。五是确保完成各类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任务。要切实抓好生态公益林、水土流失治理、万里清水河道、“下山出库异地脱贫生态移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清山白化”治理、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绿色通道、无公害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旅游区环境达标等工程建设,并按责任书要求确保全面完成,已完成的要继续扩大覆盖面。
(三)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1、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一是强力推进衢江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整治,依据区政府报省政府批准后制定的《衢江区沈家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整治规划》的要求,确保2007年9月底前关停和搬迁剩余的16家化工企业,按照省整治办下发的《浙江省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管理细则》,切实注重整治过程中的各类原始资料收集和整理,确保10月底前通过省整治办的验收,摘掉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二是以上方镇为重点,深入开展全区矿产品加工企业污染整治,2007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削减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钙产业的品位、档次。
2、加大对乌溪江、铜山源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在两流域创建一批国家优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建成一批市级生态村,完成流域内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无法达标排放的企业要依法关停,保护和稳定三大水库的水质,确保市、区邻近县(市)几十万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为钱塘江流域下游水质稳定提供保障。
三、建立健全三项工作机制,确保生态区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用生态理念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把生态区建设和创模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部门,既明确分工、责任包干,又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空白”,确保生态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制订生态区建设考核办法,要将环保工作纳入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体系,通过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辖区环境质量、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以及循环经济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环境污染总量增减等方面考核,切实强化生态环保工作责任,规范环境管理行为。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社会机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3、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结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为目标,以“五整治一提高”(整治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污染、整治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池塘污染、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确保覆盖全区20%以上的行政村。要加大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力度,完成34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治理任务。要扩大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覆盖面,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70%。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有效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建成湖南镇污水处理站;在乡镇(街道)采用湿地处理等模式,开展农户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二是严格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机制。严控排污总量,严格环境准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按照我区环境容量,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总量控制任务分解到排污企业,对排污总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抬高开发区工业项目的入园门槛,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健全项目落地决策联席会议制度,对拟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审议,严把项目准入关。
三是建立严明高效的监管机制。要积极探索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工作,探索和建立企业环境诚信体系。要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监测仪器和设备的配备,扩大远距离监控的覆盖面,切实提高监管成效,前段时期省里召开了污染源在线监控会议,我区有8家企业列入监控名单,要求今年8月底前完成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相关部门要做好落实工作。要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符合产业政策,通过治理可以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要热心帮助、督促企业及时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对严重违法、屡教屡犯者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高度重视环境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做好人大、政协提议案的答复工作。
同志们,20XX年生态环保工作的成效,即关系到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同时也关系到本届政府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乡镇(街道)、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努力开展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区创建,为全面实施“工业立区、开放兴区、生态建区、特色强区”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为构建和谐衢江而努力奋斗
★ 区委全会主持词
★ 人才工作主持词
【市委书记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荐17篇)】相关文章:
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市长讲话2023-01-16
党组学习计划2023-01-15
公司会议开场主持词2022-09-02
在镇人居环境整治会上讲话稿2022-12-14
领导干部任职大会讲话2022-05-07
环保局办公室主任考察材料2022-11-23
党组中心学习计划2023-10-08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发言稿2023-05-15
机关党支部上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023-08-06
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讲话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