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时间:2023-10-25 07:28:3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共6篇)由网友“老邱新语”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篇1: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北京市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在海淀区就读,这个数字是对海淀教育的认可。遏制择校热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乔键副书记表示,海淀区力争把海淀教育的均衡点提到更高水平,形成高位平衡,让全区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但在解决均衡问题过程中,绝不能是削峰填谷。像人大附中等一批全市、全国知名的学校,海淀区将鼓励其继续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优质中学相竞争,而对于被老百姓觉得比较弱的学校,要进一步帮助其提升教育质量,使海淀教育均衡线得到整体提升,教育均衡的.提升势必会使更多学生能在优质学校就读。

至于所谓“择校”,乔键副书记认为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最优质的教育,建议家长摆正心态,多尊重孩子的意见。

减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海淀区在开展素质教育方面有很好的经验,乔键副书记说,“减负”最核心的问题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比如海淀区开展的关于人生规划的课题、小学突出的“快乐教育”……在这些教育过程中,学生真正了解到学习的意义所在,变被动为主动,会从心理上感到学习很轻松。

乔键副书记提出,目前校外众多辅导班在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甚至比校内更重。乔副书记建议,报课外班的前提是孩子有非常好的天分,而且本身喜欢,家长切勿强加。

篇2:《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有个问题我一直困惑:教育的真谛是什么?《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

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

篇3:《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我们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也提倡要给孩子“适合的教育”;但实际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这本书有五个章节:从减负谈起,呼唤“有限教育”;从区域入手,区域均衡是关键;从高考切入,改革要“以法育人”;从职业探讨,为好教师“正名”;从特教延伸,给力特别的教育。内容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等内容,从宏观角度勾勒了作者的教育行走与思考,向读者呈现了一位教育官员对教育的殷切期盼与坚定希望。其实我在看目录时做了心理筛选,只挑了其中两章来读。其一,对“有限教育”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读了第一章;其二,冲着作者为教师发声,读了第四章。读完之后,有鼓舞,有期望,也有失落。

作者认为的“有限教育”:只干一件事,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依靠什么,和谁一起,这就足够了。教会学生做人、开启未来之门的基础教育所需要的知识也应该从未改变,或者说它的核心内容永远都不会改变。这些知识不会太多,但十分要紧。在仔细读了几遍之后,最初的感受是这样的教育真纯粹、简单、幸福。但是转念一想,我们这些曾受“过度教育”的教师该怎么试行“有限教育”,如何把握好这个适度,我想我们需要一些实例指导。我们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会在平常的基础教育工作中用力“过度”,因为在没有得到指导培训之前,可能还会沿用老办法。

在作者呈现完“有限教育”的美好之后,对“过度教育”的批判是直指其技术化、神圣化和功利化。这一顿批判看得我好痛快,将如今很多教学课堂“秀场”化的现象扒得淋漓尽致;对教育“神圣化”的批判可是道出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心声,如今的教育背负着道德和政治的教化作用,可谓负重前行,走得异常艰辛,教师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却要疲于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

一句“教师也是普通人”看得我泪目,教师这份职业实在让我们承载了太多太重的社会道德责任。说句最心酸的话,社会弱势群体除了老弱病残、儿童妇女,还有人民教师,任何人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唾骂、指责老师。很多教师即便把教书作为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也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当教师犯错时,也请善待和宽容,教师也是普通人,做着平凡的工作。希望社会能更多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态,让教师活出自信、自尊和快乐。

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美好明天,也能让教师活得自信、自尊和快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篇4:怎样教育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怎样教育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为人父母,我们除了要为生活忙碌奔波,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孩子,不要顾此失彼。但是教育孩子是一项大工程,常常让我们力不从心。教育不好,就要认真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除了问题?怎么教育孩子,才会对孩子最好的爱呢?

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管教不了,太皮。比如说:

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怎么教导都改不了。

孩子就是喜欢跟你唱反调,就是不按照你说的去做。

……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父母倾尽身心学习各种教育知识与经验,可最后发现一个令人崩溃的结论:这些道理我都懂,也按照方法去做了,可根本没用!

那么教育不好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01、你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下不为例”

常常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算了算了,不过下不为例哦”。“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这样的父母的确容易做。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

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或者批评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因为你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永远都狠不下心。等到第二次,很可能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孩子也一样,让他尝到一次甜头, 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很多孩子,最初学会对妈妈提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不是坚定的拒绝,孩子就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耐心和极限。

但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02、你会惩罚孩子吗?

谈到惩罚孩子,不要理解为把惩罚当成教育孩子的“尚方宝剑”,随意惩罚。惩罚历来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手段,但一般是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它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辅助手段”。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一般不会犯多大的错误。

但如果孩子太执拗、固执、任性,无论怎么教育都无动于衷,而有些行为若不立即制止,很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养成不良的习惯,再纠正起来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得采取惩罚的教育手段。

怎么教育孩子才是合适的方法?

1、正人先正己,父母首先要检查自己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在家庭教育上取得成效的父母,一定是严于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人。

2、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句话或许父母们都听说过,但是有几个人能站出来说“我在孩子面前一定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又忘记关灯的时候,当孩子将玩具随手扔的时候,当孩子将涂料在墙上乱画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情况,你确定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更会有犯错的时候。孩子错误的言行会激起我们生气、愤怒等情绪,他们在时刻挑战我们的耐性。但是别忘了,教育需要技巧,更需要平和的情绪。别让情绪牵着你的理智走。

3、关爱不等于溺爱

都说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太过,就算孩子要天上的星,都要想办法去为孩子摘下,基本上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殊不知这样是在害孩子,父母要让孩子明辨是非,哪些可以要,哪些不能要,哪些如果要是有条件的等等,对孩子的需求给予关爱式的满足而不是溺爱式的满足。

4、父母的自我成长是对孩子的最大帮助

作为父母,要真正学会对自己日常在教育孩子时的行为举止进行反思,虽然这样做到不太容易,但只要认真对待,就有可能一步步获得成长,同时也能把孩子教育的更加优秀。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教育孩子要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教育孩子要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篇5:孩子适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孩子适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孩子都是聪明的,只是有的时候家长和老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启发孩子,这里总结出一些孩子学不好的因素:

1、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每一个都能学好,除非他有天生的智能障碍。

2、没有发现他的学习模式和优势,没有利用他固有的学习模式去学习,没有发挥优势,没有找到适合他的'学习策略,没有打开学习的胃口,存在阻碍他学习的因素,心理的,或生理的,或环境的,等等这些。都是学不好重要原因。

3、学习是一种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学习者。孩子从来不缺乏学习能力。学习是快乐而有趣的。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后天的不良环境和不适当的教育体制摧残了这种本能,剥夺了这种乐趣。

4、学习问题有的时候是心理问题,从心理层面上的解决才是最彻底的解决。

5、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孩子的学习,必须有一种方法对此做出全方位的评价。

6、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7、如果说学校是正餐,补课是点心,那么解决学习问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打开学习的胃口。

8、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孩子本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

9、孩子是学习和训练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孩子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主动探索与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达到最佳学习和训练效果。所以,自我管理式训练是一种最佳的训练方法。

10、孩子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不足以造成成绩差异,因为人的大脑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多发挥一点就可以超过其他人。

11、对于成绩非常不好孩子,只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他就能学好。

篇6: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演讲稿

布衣墨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给孩子选择老师,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如果我们的孩子自己有资格选择老师,你猜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老师?我相信,无论双方的期待有多大不同,但有一点肯定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这个老师能做到:学生虐我千百遍,我爱学生如初恋!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拥有“仁爱之心”对于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我想,最好的教育,也许就是教师因为爱而生出的理解和包容吧!因为理解,你脸上会不由自主地带着笑容;因为包容,你心中会自然而然地生出理解。某某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是初二那年他和同学在学校打架,而我,是他的班主任。学生打架,在学校那可是不可触摸的高压线,同班打架怎么处理,跨班打架怎么处理,单挑怎么处理,群殴怎么处理,学校都有明确规定。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你会有什么反应?我当时一听,那是怒从心头起,噌噌噌,我的怒火一下子冒了四丈:“某某,你等着!”

可是,这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应该有的反应吗?现在大家换个角色,如果你是这个倒霉孩子的家长,你希望老师怎么处理呢?我冷静下来,没有选择声色俱厉地呵斥他,也没有让家长把他领回家无限期反省,而是坐在他身边静静听他倾诉,最后我说:“孩子,我知道,你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伤你的自尊,所以才动手打了他,对吗?”一句话,让这个坚强的大男生瞬间流下了泪水。理解和包容让他感觉到了老师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曾经的打架大王,在校期间再也没有打过一次架。我想,是老师的仁爱之心,让矛盾迎刃而解;是老师的仁爱之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呵斥和责怪,只能让每个孩子感觉到,来学校似乎就是为了改正自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一个个需要改正的错误。这,让每个孩子都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智商,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自己的未来!这,和我们真正的教育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曾经的打架大王早已毕业走向社会,成为了一名企业精英。但是,每年的教师节,他都会发来短信祝福。今年教师节,他在微信里给我留言:感谢恩师,是你教会了我爱,让我学会了爱那些更好的人,也学会了爱那些暂时还不够好的人。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成功。

亲爱的朋友们,最好的教育,不就是老师用自己的仁爱之心,让学生学会传递爱吗。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个严格的班主任手里,这样,她才更踏实;可是,我也相信每个孩子都喜欢自己能分到一个和蔼的班主任手里,这样,她才更舒服。我想,当每一个老师用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哪里会有学生虐你千百遍,你换来的不仅是孩子的成才,还有他们对你最真的爱,以及,他们对爱的传递。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用爱,教会爱,用爱,传递爱,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_1000字作文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800字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之心得体会

求职信幼师专业200字

班主任工作总结--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关于陶行知的读书心得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共6篇)】相关文章:

陶行知文集2024-03-15

优秀幼儿教师的座右铭2022-09-15

幼儿教师的人生格言2024-05-01

我眼中的理想2023-11-27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精选优秀2023-05-01

幼师求职信2022-11-05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心得感悟2024-04-12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2024-04-19

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2022-12-22

参加送教下乡学习个人总结2024-01-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