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精选9篇)由网友“scsally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
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
本文从词牌和语言两个方面对纳兰性德与李煜两人的词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比较,阐述了两位词人的词作内容、写作手法、风格等方面虽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色。
中国词坛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才华绝代的词人,一位是南唐后主李煜,另一位是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他们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君王,一个是身居华林的贵族公子。尽管他们相隔七百年的厚重历史,但他们的声音却似乎遥相呼应,并不约而同地使用词这一形式尽情抒发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喜、怒、哀、乐,唱出了属于那个时代、民族的无尽悲歌。梁启超评纳兰性德词:“容若小词,直追后主。”周稚圭也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二者都指出了在词风上纳兰性德与李煜有非常接近的地方。两位词人在词作内容、写作手法、风格等方面虽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着各自特色。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的表现形式的比较,求同寻异,以感受二者不朽的文学灵魂。
一
李煜不是一个政治家,《玉琴斋词序》云:“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而纳兰性德 “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却偏偏是“缁尘京国,乌衣门第”。造化弄人,他们只有以词来承载这满怀的凄婉和旷世的寂寞。可以说,李煜与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均与其所处时代和各自的身世际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词原本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用以歌唱的。但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词的旋律了,所以,只能从词的形式,如词牌、语言等方面来对两位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了。
1 词牌的比较
(1)两位词人词牌数量的总体比较
在纳兰性德所用的101个词牌中,《摊破浣溪沙》与《山花子》同调异名;《望江南》与《忆江南》同调异名,故实为99调387首。在李煜所用的22个词牌中,《相见欢》和《乌夜啼》同调异名;《望江南》与《忆江南》同调异名,故为22调38首。
(2) 小令、中调和长调的划分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规定着每句的字数和全文的字数。按字数分,它可以分为小令和中调、长调。清人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将词牌按其字数多少分类:“58字以内的为小令;59字至90字止为中调;91字以外者俱长调。”这样分类有其方便之处,但亦不必拘泥于多一字、少一字。如《临江仙》有两体,一体58字,一体60字,唐圭璋先生也认为其像两首七绝前后增加不过两字。所以,本文划分小令以60字为界,即60字以下为小令,60至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并以此对两位词人的词牌统计如下:
纳兰性德有小令67调289首,占其存词总数的83.3%,中调6调8首,占2.3%,长调26调50首,占14.4%。李煜现存词全为小令。
从以上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两位词人在词创作中都明显以小令为主体,李煜更是“专意令词”。而在纳兰性德选用的词牌中,长调或称慢词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李煜。
2 两位词人常用词牌比较
纳兰性德所用词牌总数为99个,李煜所用词牌总数为22个,为了更清晰地对两位词人常用词牌进行比较,本文特列出两人常用词牌前7位进行比较:前者是《浣溪纱》、《菩萨蛮》、《采桑子》、《忆江南》、《临江仙》、《虞美人》、《金缕曲》;后者是《谢新恩》、《望江南》、《菩萨蛮》、《浣溪纱》、《渔父》、《虞美人》、《采桑子》。从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两位词人常用词牌还是较相似的,反映了两人对令词的偏爱,尤其是对平韵小令的喜爱。他们常用词牌也基本属于音调和谐便于抒情的类型,如《浣溪纱》、《菩萨蛮》、《望江南》等,从而也能看出这些小令词牌经久不衰的魅力。
但也有些不同。如,纳兰性德长写长调《金缕曲》,而李煜全是小令。
3 两位词人选择词牌都会考虑本意和限定性
一般来说:词牌规定了词的旋律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词的内容。如《蝶恋花》就不宜填慷慨激昂的内容,《念奴娇》也不会出现肝肠寸断的作品,因此,词人在填词时就要注意考虑到词牌的本意。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形式决定内容”。
对李煜而言,他的词牌往往就是词题,而纳兰性德往往会在词牌后另外标明题目。这是两位词人在创作形式上一个明显的不同。如李煜两首《渔父》写的都是渔人生活,《长相思》写的就是闺怨相思之情。纳兰性德的《昭君怨》写的是宫怨,《鬓云松令》第一句就是“鬓云松,红玉莹”。但也有例外,如其《蝶恋花・出塞》,上片写道:
“今古河山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这样慷慨的句子用《蝶恋花》这个词牌的委实不多见,可见,词牌发展到清朝,词牌对内容的限定性逐渐减弱。
在对两人的词的统计中发现:李煜词的内容和所选词牌的吻合度较纳兰性德要高得多,多数情况下,纳兰性德的同一词牌下并不只填同一题材的作品,如他的18首《采桑子》的内容就涉及了爱情、悼亡、咏物等题材。因而,纳兰性德的词大多在词牌后会有一个标题,如《金缕曲・赠梁汾》、《卜算子・咏柳》等,有的还附有小序。可见,作者是用词题告诉读者这首词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以便于阅读,而词牌只成为一种文字格律和字数的说明。而李煜同一词牌,一般只填写同一题材相似风格的作品,所以,他的词牌就是他的词题,一般不会另注题目。
二
再将两位词人作品语言描摹进行比较。
李煜和纳兰性德在语言运用上均可称为圣手。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首先,从词的色泽而言,纳兰性德词淡雅有致,颇有云淡风轻之感,所用的意象也多是“西风”、“秋雨”、“萍水”等凄清幽冷之物。如《秋水・听雨》:
“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醉。正香销翠被,隔帘惊听,那又是、点点丝丝和泪。忆剪烛幽窗小憩,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依旧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向拥髻灯前提起。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
词作笔势灵动,忽而写眼前实景,忽而又忆旧铺叙,写得扑朔迷离,幽深恨长。“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等语,又颇含身世之感,耐人寻思。而李煜前期词色泽较浓艳,喜用红、花、香等艳字,但在其出众才情的调度之下,李煜词虽香艳但不流于恶俗。如: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
李煜后期词,铅华洗尽,并频频以落花、秋雨、梧桐等意象入词,如: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采桑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其次,在用语上,二人均有自然性灵的特点,他们不追求缕金错彩,但文字生动。相比之下,李煜词以概括性强见长,往往短短几个字就道出了作者的所有苦闷,一句词就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如: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而纳兰性德词以委婉曲折见长,虽不如李词具有超强概括力,但描摹生动,入木三分,另有一种动人心魄处。如: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落花时》)
再次,从写作手法上看,李煜词多是一种客观的描写,作为第一人称的.“我”的形象极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亡国之人看了固然有所感慨,追忆往昔之人、客居他乡之人见了也会心有戚戚焉。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样的句子更富有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更能打动任何类型的读者。而在纳兰性德词中,作者自身形象从幕后走到台前,自我形象十分突出。如“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金缕曲・亡妇》),读者一望便知作者由于难眠而辗转反侧。另外,纳兰性德词中还加了许多对白,如“后身缘,恐结它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卿处早醒侬自睡”等句,都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三
经过前面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纳兰性德与李煜这两位在词史上有突出地位又非常相似的词人,他们的词作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归纳如下:
1 个人偏好和个性差异造成两人词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李煜虽情感真挚但懦弱、贪生怕死。在国破家亡后,其词作洗尽铅华,由浓艳柔靡变为感伤沉痛,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林花谢了春红)等。多抒发其对“往日”、“故国”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万事成空、往日不再的感叹。但总的说来,李煜词作较之南唐诸作在气象上有了很大的开拓,但语言上却仍难改其情致缠绵,这就与其“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性格懦弱有关系,所以,李煜词近于婉约。
纳兰性德则不同,他才学卓越,志向高远,又纤弱敏感,细腻多情,是翩翩浊世里的佳公子。其词既有妩媚风流的爱情词,缠绵悱恻的悼亡词,也有气魄雄浑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其词语言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运用强烈对比,短短44个字中蕴含了数不尽的离情别意。像纳兰性德这样在同一首词中儿女情和风云气并存,既有婉约之态又有豪放之境的,是前代词人所不具备的。
2 词体的演变造成两位词人词作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讲起词体的演变,首先要从词的兴起谈起,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它们的句法和音节更便于作曲,而与诗的形式渐渐远了,我们从《花间集》的序文可以看出,当时把这类词称为曲子词,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萨蛮》,表明这是菩萨蛮的曲子的歌词,可见,词的产生跟音乐有莫大的关联。词人们就按照音乐的旋律及固定的词牌依声填词,虽然李煜的词“在意境和气象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开拓,而风格上却情致缠绵。”而到了清词中兴之时,词就是一种格律诗体,完全脱离于音乐了。纳兰性德等清代词人便是依律填词,而不是像李煜那样依声填词了。词从南唐发展到清初,词已与音乐完全脱节。词牌只能做字数和格律上的限制,词人有时因内容的需要还可不拘小节。这就导致了两位词人词作形式上的差异。
3 词的地位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唐宋词的地位远不及诗的地位。《四库提要・词曲类一》云:
“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最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
这就真实地指出了词在唐宋时代的实际地位。而词经过宋代的繁荣,元明两代的沉寂,在清初已经出现中兴势头,这一时期出现了推尊词体的思想。当时的几位词坛巨匠,如张惠言、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人便是其中强有力的推动者。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不仅吸收了李煜的自然真切、凄凉哀婉的词风,同时也借鉴了秦观等人的独特之处,自成一派,其词真挚自然、善用白描、婉丽清新、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纯任感情在笔端倾泻。我们从纳兰性德词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抱负以及其对社会历史、现实意义的重视。可以说,整个清代的词学观、词学价值的认定和南唐有了很大的差别。而这是造成两位词人作品表现形式差异性的思想理论源泉。
四
通过以上词牌和语言描摹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很多方面二者并不相同,虽然李煜词在前,纳兰性德词在后,但纳兰性德并未亦步亦趋地模仿,而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而成为词坛一道与众不同的、亮丽的风景线。
篇2:李清照与纳兰性德爱情词的比较
李清照与纳兰性德爱情词的比较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影响深远的伟大词人,李清照与纳兰性德所处时代虽然相距甚远,但其在中国词学史上留下的恢弘成就却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作为历朝历代被压迫和被束缚的女性,她们的地位一直处于为社会所同情、所期望拯救的阶层。而作为广大被压迫女性中寥寥可数的女性作家,她们能够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袒露内心世界、大胆释放情感穿越历史的樊篱留下经典作品的却是是屈指可数、凤毛麟角[1]。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女性著名词人,在男尊女卑,推崇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2],以自己的柔弱之笔创作出无数流传于世的词曲名作,是何其不易,何其艰难。后世学者认为,其恢弘的词学成就不仅助推了宋词的繁荣,更开启了中国婉约词的一大词风,文学成就显著。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词人,抒发诚挚、纯洁的爱情是其词的主要内容[3]。李清照在爱情词上所取得的成就无可厚非,与此同时,作为与李清照所处朝代相距甚远,且身为一代顶天立地之男儿的纳兰性德,却以自己委婉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爱情词名作,其辞藻之细腻,境界之幽美,至今仍让人唏嘘惊叹,赞不绝口。
一.同样的词风,同样的细腻温婉
李清照祖籍山东济南,据有关史书记载,其母为王氏,“亦善文”,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清照,不仅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上造诣极高,而且精通音律书画等。李清照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和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有着开明的父母和富裕的生活环境[4]。如此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熏陶,都为李清照日后的极高文学修养和文学造诣提供了良好的孕育土壤。
同李清照一样,纳兰性德也出身于名门,从小家庭环境富裕。他出生于满洲正黄旗,乃是当时清朝重臣明珠之子。他天生富贵,衣食无忧[5]。据记载,纳兰自幼聪颖,肆力于六经诸史百家之言,性好诗余,好书法等[6]。李清照和纳兰性德他们二人相同的家庭环境对他们后来极高的文学水平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有利影响,也因为早期家庭环境的优渥,因而在他们的人生后半段,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及人世的变故之后,人世的浮浮沉沉和世事的坎坷沧桑就更容易给他们的文学作品打上烙印。对世事、对人世的无望灰暗了他们原本幸福明亮的心境,无尽的愁情无处派遣,因而只能寄托在文学创作中,从而影响了二人温婉细腻的婉约派词风的形成。
《纳兰词》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淡雅而又不乏真情实意,凄艳哀婉却并不媚俗[7],后世学者常以“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来形容他的词之风格。在他的词中,自然流动的不仅有美好的感情,更有纯真的真情,这些与词人所处的繁华生活截然相反,因而从他的词中,我们读到的,也是与词人繁华生活截然相反的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和孤独。无论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的孤单,还是“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的寂寞,抑或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丽朦胧,从中,我们所品味到的,都是词人对爱情真真切切的真情流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李清照的词也以温婉细腻而著称,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词人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尽愁思,以愁思来的如此之快含蓄而委婉地表现了自己对心爱之人的无限思念。从《武陵春》中,透过“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等这些词句中,特别是 “欲语泪先流” 一句,全词未着一“悲”字,却又将无尽的悲伤之情蕴藏其间,含蓄内敛,从中,我们看到的是词人对亡夫深沉的悼念和无尽的相思,凄婉回环,感人至深。
二.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愁情
李清照和纳兰性德的爱情词都以多愁善感见长,在他们的词作中,“愁”字几乎随处可见,以此来抒发郁结于心的不尽愁绪。但仔细比较李清照和纳兰性德,我们又发现了它们二人愁情的诸多不同之处。 总体说来,若以时间为线,李清照的爱情词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而此时间线,当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之死为分割点。在李清照人生的前半部分中,其创作的爱情词与其后期的相比,词的意境更为开阔,内涵也稍些深刻。李清照的爱情词中,她的愁既有个人际遇之愁,也有因家园之愁、亡国之愁而导致的爱情之愁,其愁源的多变性,既与其所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也与当时词人所处境遇有一定的关联。例如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浣溪沙》中,词人就以“半笺娇恨寄情怀,月移花费影约重来”来表现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活泼少女的相思愁绪,此种感情的流露,自然与词人早期尚且幸福的婚姻生活有关。又如《点绛唇》中“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其中,词人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副情趣盎然的`闺中游乐的画卷,其“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也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8],美好而又纯洁。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因丈夫的早亡,宋室的南渡,这些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词人的后期作品创作,因而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总是透着无尽的愁,读着她的词,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感伤[9]。所以在《一剪梅》中,我们才读到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的起伏不定的强烈的相思情绪,让人也不免心生怜悯。
而在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中,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词人软弱而细腻的内心。其实,通过后世学者对纳兰词的研究,我们发现,纳兰性德的词作可以分为五个完全不同的类型,即爱情词、赠答词、悼亡词、边塞词,以及变表现日常生活中生命感悟的词。但是,在我们提到纳兰词之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仍然会是他的爱情词。的确,爱情词可以说是纳兰词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中的精华[10]。如果说李清照的爱情词尚且集中在对家园、国家的身世之感上,那么纳兰词更注重抒发对其自身境遇的感慨,这些词的创作来源也多以词人的内心世界为基础,创作视野主要集中在词人的个人世界中。因而在纳兰词中,词人总是不断地强调自我精神,他向往庄子的逍遥,也向往陶渊明的隐逸,更向往袁宏道的真性情。例如《采桑子》中,“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醉桥。”这其中,词人以自己所听之乐府凄凉曲,又以所知所感的“风也潇潇,雨也潇潇”来表现主人公醒、醉皆无聊的内心状态。这词中,词人都是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所知所感为创作基础和源泉,来淋漓尽致地为我们展现其因对曾经恋人的思念而导致的无处派遣的忧伤之情的。
与李清照在词中有时表现出亡国之悲相比,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更多地着墨于词人自己的一人世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词人自己个性气质因素的影响,也与其特殊的民族背景有一定的关联。在芸芸众生之中,感觉迟钝之辈固然不多,但也永远有敏感、深情、富于诗人气质的个体[11]。而一个人是否具有诗人气质,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纳兰性德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婉约词派的一大著名男性词人,他无疑是具有高度的诗人气质的,否则他就不可能在以往以女性作家为代表的婉约词人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满族身份也是词人感伤词风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叶嘉莹先生曾说:“纳兰性德却曾自以其天性所禀赋的一份纤柔善感的词心,无待于这些强烈的外加素质,而自我完成了凄婉而温蕴的意境。”我们都知道,在魏晋时期,汉民族曾有过“以悲为美”的文学风尚。“以悲为美”的文学风尚是指,诗文创作应多抒发“忧生之嗟”,即诗歌创作应更多地哀叹生活的艰难,关注生活中的忧伤烦闷之事。纳兰性德属满族,而满族本来是东北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在入主中原以后,虽然受到高度发且成熟的汉文化的影响,但与同时期的汉民族相比,其文明发展程度毕竟比汉民族落后了数百甚至上千年。所以,此时初入中原的满族其文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当于汉民族在魏晋时期的发展阶段一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以悲为美”的文学风尚的再次出现,就在所难免了,这也是作为满族人的纳兰性德哀婉词风的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不同的婚姻,同样的悲喜
幸福可以在词作里定格,命运却往往抵不过光阴的磨练。纵观李清照一生,其婚姻生活前喜后悲。十八岁,李清照嫁给当时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成婚以后,夫妻如胶似漆,情深意重,他们美满的婚姻在李清照的一些小词作里都可以解读出来[12]。然而,靖康之难打破了他们温馨甜蜜的幸福生活。后来,宋室南渡,他们夫妇二人也随着朝廷一起逃难,再后来,赵明诚得病去世,之后,李清照便在颠沛流离和贫病漂泊中度过晚年,直至死去。婚姻生活的前后对比以及自身境遇的巨大转折都给词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从李清照的早期爱情词中,我们读到的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俏皮美好。而从其后期的爱情词中,我们读到的便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限凄凉。
与李清照前喜后悲的婚姻生活类似,纳兰性德终其一生,寻觅的或许也是生活的美满幸福。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九岁的纳兰性德与十七岁的卢氏成婚,婚后夫妻情投意合,琴瑟相谐[13]。然而,天意弄人,虽然纳兰与妻子卢氏感情笃深,不幸的是,婚后才三年,卢氏就病死了,这给纳兰性德带来了巨大的痛苦[14]。自此,其词创作多“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因而从纳兰性德的词中,我们看到的为数众多的是爱情词。而这些爱情词,又都是抒发词人郁结于心的痛苦愁情的。从中,我们读出的是纳兰无奈难解但又执着不渝的相忆相思,也正是这种强烈且真切的情感,才打动了当时以及后世的无数读者。
总而言之,李清照和纳兰性德虽所处时代不同,且一为时代、社会压迫之女子,一为顶天立地之男儿,但他们同相类似的家庭背景、婚姻生活和人生遭遇,却都为他们的诗词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创作源泉。他们对命运、对生活、对个人境遇的无限感慨反映在他们的词作上,便打上了深深的哀婉烙印,并逐渐成长为他们词风的一大特色,其文学价值至今仍影响深远。
篇3: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与友情词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与友情词
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重大影响的词人,纳兰性德词的特点是直抒胸臆,充满了婉丽凄清的情调。
一、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是描写爱情的词坛高手。他的好友严绳孙说纳兰的词“蕴藉六逸,根乎情乎。”?①的确如此,纳兰笔下的爱情诗都是情真意切,凄婉缠绵,寄托着自己的思念及爱的灵魂。
(一)甜蜜的相守之情
恋爱中,最美好的日子莫过于与自己的爱人厮守,呼吸彼此呼吸的空气,感受每一个动作、眼神传递的爱意,诉说相爱的言语和心事。正如这首《眼儿媚》:
重见星娥碧海槎,忍笑却盘鸦。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
休笼彩笔闲书字,街鼓已过三挝。烟丝欲裊,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这首词是纳兰词中较少见的通篇洋溢着欢乐之情的作品。纳兰总是与娇妻聚少离多,再次看到面若桃花的妻子羞涩而欣喜地笑着将乌黑的发髻盘起时,他觉得今夜比往常任何一个夜晚都美妙动人。夜已经很深了,周围景物格外美好,仿佛也理解此刻词人看到光彩照人的妻子那激动的心情,此刻多么希望时间定格在这一刻,永远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坚定的去实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②的古老誓言。
(二)苦涩的离别之情
离开,多少带着点不舍与期待。就如李白所说“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③纳兰的等待是苦涩的,却也是值得的。因为爱情是彼此的精神动力,因为彼此知道,有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在深深的.思念自己。正如这首词所写:
《齐天乐?塞外七夕》
白狼河北秋偏旱,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白浪河的秋天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时间飞快的流动,天上的云彩也沾了一丝湿气,这是个秋风白露相逢的时节,也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此时的词人,却只能眉头紧锁,想到只能来年春天踏着榆花回家,才能诉说这份思念时,内心不由生出些苦涩;却又想象相见时,只需静默相视,彼此就能读懂对方的心事,心里便感安慰。他想像七夕节前的祈愿仪式,妻子在家中祈求了什么愿望呢?是否同我一样,也盼望着早日相见。不敢想像做连理枝一样的恩爱夫妻,不敢期待遇到像红叶题诗一样的美妙良缘。因为事物的变化就如同风的方向,不可预测和捉摸。纳兰是一个心思细腻的男子,在塞外生活已经很苦涩了,但却担心着家中的妻子在这样的日子里独守空房是如何的难受。这足以看出纳兰与卢氏深厚的感情,他们之间真挚不朽的爱。正所谓,情到深处,默契无言。
(三)悲痛的悼亡之情
历代的悼亡诗和悼亡词有很多。
春风吹动着蛛丝断断续续的摇曳,屋檐下,帘幕半垂,悄无声息。仿佛看到曲曲折折的栏杆边,穿着红衣的女子正欢快的玩着秋千。惜花人总是怜惜着春天太过短暂,惜春不及,留春不住,伤春不已。一轮新月升起,照到了月下孤独的身影,也照到了叹息梨花落满地的“我”的伤心。这让我想起了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句话:“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纳兰此刻的心情,也许比这更加悲痛吧,最爱的人永远的离开了,只能靠回忆去缅怀往日的欢声笑语,一切都不可能再有了。这个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也许莫过于爱的人已离去,而自己却在人间怀念着,深深地爱着她吧。
在失去爱妻后,纳兰万念俱灰,沮丧悲痛,写下了一首首字字含泪,句句凝情的作品。张任政曰:“先生弱冠时,已赋悼亡,缱绻哀感之作,居词集之半,声泪俱随,令人不能卒读。”?④纳兰用这些含泪写下的悼亡词向我们诉说着:“这世间唯有爱可以跨越生死,唯有爱可以永恒。”
二、纳兰性德的友情词
纳兰性德不仅对爱情执着坚贞,而且对友情也是以诚相待,以心相交。张任政曰:“先生笃友谊,生平挚友如严绳孙、顾贞观、朱彝尊、姜宸英辈,初皆不过布衣,而先生固已早登科第,虚己纳交,竭至诚,倾肺腑。又凡士之走京师,傺而失路者,必亲访慰藉;及邀寓其家,每不忍辞去,间有经时之别,书札、诗、词之寄甚频。韩菼撰“神道碑”……惟时朝野满汉种族之见甚深,而先生友俱江南人,且皆坎坷失意之士,惟先生能知之,复同情之,而交谊益以笃。”?⑤这段话可以看出纳兰与其朋友肝胆相照,情真意切。
(一)怜友
纳兰的朋友中最懂他的人就数顾贞观了,这个比他大十七岁的人,他们互为知己,肝胆相照,终生相托。在纳兰心里,朋友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亲切细致的关怀,是他们友情的最好体现。如:
《鹧鸪天》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这首词是当纳兰性德听到南方传来噩耗,顾贞观的母亲病故,顾贞观必须立刻离京南归时,此刻他不仅为顾贞观难过,还为即将面对挚友离开的事实而难过。在他心里,顾贞观已经成为他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可是现在却要离开,让纳兰心痛不已。
友人就要离去了,紧握着手舍不得松开,眼泪也情不自禁的掉下来,我们见面相聚诉说心事的时间总是那么少,如今你又要离去。想到这一别,你将独自面临失去母亲的痛苦,独坐在灯前听雨的愁苦,我心里十分难受。又想起与你在雪后一同去看山的快乐,心里有些许安慰。纳兰担心地叮嘱着友人,要保重身体,希望在桂花开的时候能再次相聚。
(二)思友
与纳兰性德和顾贞观两人默契的友谊相比,他对姜西溟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照顾、容忍、谦让和理解。姜西溟一心想走仕途,多次参加科考,却屡试不第。他率性狂放,却说:“只有容若知我。虽然我终日以狂号慢侮于他身边,但容若不以我的怪为怪,他知我是矢志不遇而嫉俗愤世呵!”?⑥纳兰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着自己的朋友,也正是这种细节体现出他们友谊的深厚。
篇4:纳兰性德词赏析
纳兰性德词赏析
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故又称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作品原文(长相忆)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品注释: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解释详细: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品赏析: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篇及《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即作于出关前后的途中。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蔡篙云《柯亭词论》评价说:“纳兰小词,丰神迥绝。”“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馗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这就是说由于纳兰性德身历此情此景、故其笔下的塞外风光更为亲切感人。王国维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点到了此篇独到之处,盛赞它的“千古壮观”。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是说此种况味,此种情调表现了纳兰性德深层的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伫,任碧(风占),轻衫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海棠春] 。
秦少游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外”;成容若词曰:“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少游词乃虚写景,实写内心感受,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皆暗指内心希望破灭,世外桃源只是空想而已;成容若词写得却是实景。暮春时节,正是花落水流红。“不教更觅桃源路”暗示下面结局失望。“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句,朴素冲和,淡雅幽丽。蔷薇花丛下,词人凝思伫立,痴心以待。“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直接点明词人空等一夜,她为何爽约,词人没有提及。恐又是《西厢记》中崔莺莺所言:“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隔,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班骓一系无寻处。[蝶恋花] 。
此篇写两恋人依依别离。严羽《沧浪诗话》言唐代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可见痛生离死别,悲人生聚散实可见诗人性情。古今词人离别佳作多不胜数,窃以为柳七为此中圣手。柳七平生潦落,其羁旅别离词,意境高远,神微幽隐;容若青春年少,词风纯朴自然,不失赤子之心。“眼底风光留不住”,眼底是何种风光?风暖花香,杨柳依依。“人言满院是春光,春光毕竟今何处?”, 心上人实不愿让词人离去,不愿让杨柳成为自己日夜思念的地方。然而,心中百般也是图劳,只能怀念离人音容。“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古人多用“东风”指不可抗拒的力量,如“东风恶,欢情薄”、“东风无力百花残”。她发出叹息,为何自己的幸福繁华不可挽留?“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一句,娓婉悠长,用柳枝女“断带乞句”求李义山诗典故,指只能空对词人离后的诗稿,常怀念曾经别离的“杨柳斑骓”之地。
倦收缃帙,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
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相催?索性尽荒鸡唱了![鹊桥仙]。
清人笔记中有纳兰容若失恋之说,言容若恋一女,有婚姻之约,后此女入宫。容若誓必一见。会遭国丧,容若化妆喇嘛入宫,果见此女,然相隔不能通言,遂怅然而去。此说破绽颇多,未必可信。容若婚后生活虽十分美满,但也有不少描述失恋之词。此篇上下两片,情绪迥异。“倦收缃帙,悄垂罗幕”句,言室内风光旖旎,脉脉含情。“红袖添香伴读书”为多少读书人之愿!容若得一知已,二人与书斋中秉烛夜读,不知争羡多少人。二人懒收书卷,四互相望,只盼灯火暗淡,可相依而坐。“倦收”、“盼煞”一松一紧,把二人内心此刻波澜起伏,爱意如潮,刻画得十分细致。“便容生受博山香”,二人相拥而坐,耳鬓厮磨。“销折得狂名多少”,古人情爱之事,少有敢言者。张敞画眉遂得众人耻笑,而容若却言,能得爱人倾情,便是受笑讥嘲讽,也心甘情愿。此二句不涉轻狂,庄重而不狎兴,而情已是浓得化不开,两情相悦,正是如此。往事已成空,“是伊缘薄?是侬情浅?”,原来这一切,只是陶醉于回忆中。情深情浅,自是难已测量,这痛苦记忆,怨我?怨她?难道失去了爱情竟是件好事?一连三问,情绪急转直下。难道更漏也阻我入眠?此处又是一问!词人胸中此刻已痛不欲生,当以愤恨之语结尾。“索性荒鸡唱了”,“如此一场思绪,搅动心神,干脆不睡,直待黎明到来”。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临江仙]。
等待是一种人生苍老的过程。李后主《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写与小周后后宫幽后之事,为男女幽会之名篇,然后主只述小周后匆忙出宫之状,不提自己心思如何。盖因后主当时为帝,深夜幽会,只图一时之乐,未必懂得普通青年男女恋爱之时的相思之苦。“横月斜,疏星炯”,三更时分,风定夜静,相约之人却迟迟不来,就连小鼠也出来窥探。“人静鼠窥灯”出自秦少游“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如梦令]。”四周如此寂静,让人心内冷凉一片。此篇与《海棠春》都写等人,意境却大不相同。《海棠春》一篇失望之余,尚有点滴希望,并不甚凄凉;此篇沉沉无半点生气,极其寂寞。词人久待不见人来,便开始思索爽约原因。“原是瞿塘风间阻”,瞿塘是何景观?瞿塘风潮澎湃,往来船只绝难通过,意指二人间有巨大阻碍,不能相见,教人误以为对方无情。想必此刻伊人正在独倚高楼,拍遍栏杆,苦无良计。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减字木兰花] 。
此一类少女情窦初开,心有所动的情景,由纳兰性德写来也十分传神。“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青春少年偶一相见,在词人眼中,她直如芙蓉带雨,教人怜惜。一见倾心,却碍于情面不敢言语,神态此时却已经异样。“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脸上泛起红晕,转身走开,她身形窈窕,步履寒忧。转身过去后,心中生悔,“待将低唤,又恐他人见”。怎样才能一吐心意?女主人公把玉钗摘下,轻叩栏杆。“转过回廊叩玉钗”,究竟是欲把词人唤住,想多看他一眼?还是约他在此再相见?词人无言,只留读者自解其中味。
相逢一瞬间少女的倾心,对于爱情的兴奋与羞涩,急于表达自已的心情和欲言又止的神态,在容若笔端如一潭春水,无波无浪,含蓄娓婉,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面。纳兰词如此者惟: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谁定。谁省?谁省?从此簟波灯影。[如梦令]可一较长短。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太常引]〔自题小像〕 。
此篇名为作者小像所题,而实为作者内心真实写照。词中之雁当为容若本人。古代仕人多深陷于权势、物欲之旋涡中,似范少伯激荡五湖,抽身而退者,少之又之;余者如鲨鱼嗜血,醉心仕途,穷一生心力,追逐功名利禄。成容若视仕途功名为一生中最大羁绊。所谓“人而自由,却无一刻自由”正是此理。诗人非随心所欲,生而坦荡,绝难有杰作。自由为成容若一生中之最大企盼。西风峭寒,惊雁孤翔,“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千里暮云平”当取自王摩诘《观猎》。于苍茫无际之处,正是当分别之所,口中言道“休回首”,而心思早也飞驰神往。“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于心驰神往之中猛然而醒,想自己孤身一人,于苍茫宇宙中似苍海一粟,雕龙文章、屠狗功名,只似千古一梦而已!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忆江南] 。
此为《饮水词》开篇之作。[忆江南]为初学填词者必习词牌,方家一观便知功力深浅。此一篇写冬季黄昏飞雪,一人于堂前凭风独立。“昏鸦尽”一句语简意明,渲染全篇气氛。古人写飞鸟,多是杜宇、金衣,乌鸦。国人谓鸦为不详之鸟,但以鸦入境者颇多佳句,点睛之笔,如“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枯藤老树昏鸦”等。成容若气势陡出,开篇即以“鸦”入境。昏鸦已逝,词人临风而立,是等候?是沉思?无言以对。天寒飞雪,如柳絮飞舞台阁旁。“梅”者报春之花,梅花开,自距春天不远,意寓心中生起一丝希望。“胆瓶”二字与下面“心字”皆暗指,心字成灰并非指心字檀香成灰,而指内心世界的黯黯神伤。容若此类小令,不经雕饰,全无绮丽言语,韵味凄苦悲凉,久读伤人心深矣!类似意境者如《饮水词》第二首:
心灰尽,有发末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灯。情在不能胜。[忆江南] 。
此首较之第一首逊色,并无多少可称道之处。只“有发末全僧”尚属好句,然可从此二首词中便可初窥容若词风。容若三百四十余首词中用“愁”字九十次,“泪”字六十五次,“恨”字三十九次,可谓满卷凄凉语,诗成血泪书。若容所做[忆江南]小令中,做隽秀清爽之语者少,偶一有之。如: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忆江南] 。
此词为容若扈从皇帝至江南,情绪较好时所做。江南秀色,维扬佳丽,南朝风物,愉悦人心。金陵城阙尚是“山围故国周遭在”,而“铜驼”“石马”典故暗含朝代兴亡,指出江山易主,旧日王城已是“潮打空城寂寞回”。全篇暗中凭吊兴衰,稍具刘梦得之余味。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忆王孙] 。
此篇悲凉顽艳,无一句不惹人愁。萧萧一夜西风,芭蕉虽未凋尽,却也满目疮痍。“倦眼”点明已是深夜,秋夜里词人说自己仍抵得住孤独。言虽如此,也只由浊酒将心情打发,“强”字道破此中真意。难道就如此沉沦下去?悲愤之时读屈子《离骚》,以酒浇胸中之块垒,以诗抒心中之抱负。写至此,此首抒发悲愤之意已出,若俗手必出一狂语收尾,然成容若岂同凡人。“愁似湘江日夜潮”,《离骚》既出,能不忆屈子投身湘江(汩罗为湘江支流),理想抱负无处施展,前途无路,心潮澎湃,如湘江日夜奔流。“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如此情怀,如此情景,真真愁煞人也!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栏杆。[玉连环影] 。
此一阙写一人心情无聊之极,独自发呆,内心不知思量什么。细雨点点,打湿檐瓦,屋檐下的人悄然独立。凉风吹来,身上陡然寒冷,方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此时,屏风半掩,炉内檀香燃尽,也懒得再点。主人公愁眉紧锁,只是无言凭栏。“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 栏杆”,借画屏、玉炉突出室内环境华贵富丽,显示主人富有,反衬内心之空虚,含蓄自然,不失雅致。与温飞卿“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垞洲”([忆江南])相较,飞卿词言闺妇思怀,情绪波澜不惊,意味深长。容若此类小词直抒胸意,意境不及飞卿,情却胜过飞卿。
水浴清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天仙子] 。
此篇纤侬而不繁腻,王静安言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容若内心感受之敏锐。月色映水,荡起金波,天风吹我。月光下,水面如金色鱼鳞。手中杯盏满斟,对如此良辰美景,酒未入唇,人心已醉,忧愁袭上心头。波斯人海亚姆《拜鲁集》中有诗:“绿酒朱唇空过眼”,由容若看来,如此天赐美景只醉旁人,无我何干?对如此景色,却仍不能释怀,此忧愁为与生俱来,当真“此情无计可消除”。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相见欢] 。
上片写丈夫思念远方妻子。遥看山峰,山色青黛,如妻子的蛾眉。与牛济仙“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有异曲同工之妙。下片转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长夜漫漫,独对红烛,拥锦衾玉被,内心寂寞如着冷水。人在屋内,思绪早飞到天边,与心上人一起在荒村野店听西风劲吼。“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能做此语者,非一般心意,两心相知者,不能道矣。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浣溪沙] 。
“莲漏三声烛半条”写已是深夜,“杏花微雨湿轻绡”点明是春夜飘雨,“那将红豆寄无聊”为何要将红豆寄与我,凭添一份相思愁苦。红豆本相思之物,词人此刻却怨此红豆,实无奈之语,心情低沉由此可见一斑。“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二句,清新自然,无半点做作。唐李益《江南曲》云“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潮来潮去尚且有期,唯牵挂之人淹留于外。韶华转逝,暮春景色,深醉人心,问君能否如潮汐如期归来?“离魂入夜倩谁招”,如若不能归来,谁又能将离人招入我的梦中?能写此凄苦句,方是真知天涯羁旅,戍边守关之苦。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疑着雨,晚风吹掠鬓云偏,倩魂销尽夕阳前。[浣溪沙]。
《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 。
龚鼎孳为当时名士,与纳兰容若、陈其年等交往颇多,其《香严词》中有“重来门巷,尽日飞红”句[蓦山溪],其意境与此篇相近。容若观冯园海棠时,龚鼎孳等皆在场。与朋友同游,本乘兴畅游事,勾起容若昔日春末时节,海棠飘零,与人共同赏玩之事。杏花并非伤春之物,然在词人眼中,无一物不与他(她)有关,无一物不勾起思念。那是在一年以前,一同游玩的日子,景色与今日一般无二。“一片晕红疑着雨”,杏花飞落似雨如烟,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血泪。如此怡情畅游之事,实不能忘。词人此刻重温旧景,直如往日重见。“晚风吹掠鬓云偏,倩魂销尽夕阳前”,夕阳下,词人凭风而立,感触良多。人中之真性情者,正是如此。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 。
纳兰容若自出生以来,门庭富贵。其父明珠权倾朝野,深得康熙宠信。容若文武兼修二十二岁中进士,授三等侍卫,后擢升为一等。长伴康熙左右,康熙对其也是青眼有佳,平步青云是早晚之事。容若一侯门少年公子,何来如此多凄苦无聊之语?生于侯门,未必是幸事。明珠醉心功名,而容若不热衷此道,父子之间貌和神离;纳兰容若与顾华峰、陈其年等交好,此一众人或为明朝遗老,或为志不得抒的汉族名士,容若深受此一众人影响。纳兰的家庭门第、随行君侧都使其有惴惴临履之忧,所忧所悲,当真无法言说。
此一篇词妙不可言,不可解读,只可意会。读此可知纳兰容若文采风流。长夜孤灯,乐府凄凉,一种莫可名状的滋味油然而生。愁从何处来?恨到何时休?正所谓“不知何事萦怀抱”;无端愁苦如何排遣?一片丹心谱与谁人?此所谓“梦也何曾到谢桥”。较之以晏小山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容若词多一份自然凄婉,少一份放荡不羁。纳兰容若潇洒之处正在于斯!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上阕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接着他便抛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这个“君”指的是谁?是朋友?是知己?还是那天上朦胧的月亮?我觉得都不是,而恰恰就是纳兰自己。我想,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呢?本来词句至此,已令读者唏嘘不已,谁知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篇5:纳兰性德词经典语录
纳兰性德词经典语录
纳兰性德词经典语录1
1. 重泉若有双鱼寄。——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2. 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3.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4.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纳兰性德《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5.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纳兰性德《咏笼莺》
6.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7.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8.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9. 谁家刻烛待春风。——纳兰性德《浣溪沙·庚申除夜》
10. 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11.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12.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13.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纳兰性德《谒金门·风丝袅》
14.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15.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16.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17.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18.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纳兰性德《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19.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纳兰性德《洞仙歌·咏黄葵》
20.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21.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22. 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23. 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24. 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25.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纳兰性德《一丛花·咏并蒂莲》
26.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27.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28.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29.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30. 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31.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32.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纳兰性德《踏莎行·月华如水》
33.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34.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35.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36.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37. 去年高摘斗轻盈。——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38.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39.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40.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41.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42.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43.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44.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明月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45.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46. 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
47.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48. 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
49.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50.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篇6: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是清初的―位著名词人,他―生创作600多部词作,其中以爱情为题材的占大部分。
在清初康熙年间有这样一位词人。他出身富贵,却忧郁寡欢;他文武双全,却畏惧官场;他痴情执著,也相思哀怨。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出人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足可见他的成就和地位。这个人就是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词家三绝”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天资聪慧、自幼好学、感情丰富、触目伤心。他一生创作600多部词作。内容包括边塞风光、友情赠别,咏物咏史等,而词作中爱情题材占大部分。通过温婉哀怨的词风,折射出他一生的情感经历,表达他对爱情的执著和真挚。在我看来。他的爱情词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甜蜜幸福词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结为夫妻,此女不仅美貌、贤良,而且通音律、喜诗文。两人心灵相通,互为知音,因而感情十分深厚。在新婚之际,纳兰性德曾写下《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整首词洋溢着幸福甜蜜之感。上阕写妻子的多才多艺。生活中充满快乐且不乏歌声和吟咏。“吹花”指吹奏、弹唱之事,引申为推敲声律、辞藻等文墨。下阕写妻子的美丽动人,她的容颜和举止都显得那么迷人和恰到好处。在隐约的灯影中,依靠在枕函旁,怎么看都不觉得生厌。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纳兰性德对妻子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另外,在纳兰性德出征归家后的创作中,也能体现他的甜蜜和欢喜。如《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槎)
“重见星娥碧海槎,忍笑却盘鸦。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
休笼彩笔闲书字,街鼓已三挝。烟丝欲袅,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这首词体现纳兰性德和妻子重逢后的喜悦之情。“星娥”就是传说中的织女。他看到妻子,忍不住欢笑,就像看到了天上的仙女一般。重逢后的喜悦异常强烈。妻子的美丽温婉让他著痴著狂,已经没有心思再拈笔做字。与妻子共度良宵,情在其中。
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这种表达喜悦之情的作品很少,不是因为他性格冷做孤僻,而是在他短暂的人生道路中,这种怡然自得的日子实在是太少了。在家庭中,他不满意父亲明珠的结党营私、贪腐;在仕途上,他排斥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在情感上,他饱尝相思之愁和分离之苦。对于感性脆弱的纳兰性德来说,即便是天潢贵胄,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也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内心折磨。因而,了解纳兰性德的读者即便读的是这些欢快基调的清新婉丽的小词,内心也会泛起波澜,感叹他的幸福时光的短暂,同情他悲凉酸楚的人生。
二,离愁思念词
纳兰性德身为一品侍卫。很受器重,常追随康熙皇帝左右。在别人眼里奉命出征或是护驾出游都是风光无限的好差事,但在纳兰性德心里却有几分无奈。一是因为他正直真实的性格无法再复杂浑浊的官场中施展抱负;二是因为他不愿打破宁静的生活更不愿离开心爱的妻子。一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表达出了他的相思之情。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的早春,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出关东巡,告奉天祖陵,扈从出关。“榆关”,即山海关。此词作于出山海关之时。这首看似像是一首描写塞外军旅生活的词。却渗透出强烈的思乡的情感,情景交融。表达细腻而真挚,感人至深。
上阕从空间的角度人手。走过一山,又走过一水。向山海关的方向走去。即便白天行军辛苦。但入夜后仍无法入睡。思念之情萦绕心头。走的越远。思念之情就越深,词人的苦闷就越强烈。可见他和妻子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
下阕从时间的角度人手,一更又一更的过去了,思乡的愁绪和外界的纷扰都让词人难以入睡。便愈发的渴望自己宁静的生活。浓浓的情感、潺潺的幽思,表达在字里行间。可见纳兰性德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
他性本清高却置身官场。看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想宁静度日,却被困于侍卫十年。他虽内心饱受折磨。却坚守忠于君主。内心的凄苦和幽怨无从诉说,文字成为了最好的表达方式。因而这类作品在数量上占有较多的比例:如《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中“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回忆与妻子分离时,不愿让妻子担心,不想流露出伤感的神情。却不由自主的哭湿了衣服;《鹊桥仙》(倦收缃帙)中,写思念中的痛苦、失落、迷惘;《清平乐》(塞鸿去矣)从妻子的角度写起,写她的刻骨相思、盼望家书,表达两人情感相通,彼此真情,感天动地。
纳兰性德在语言上不雕琢、不粉饰,不论抒情还是写景,都发自内心。纯真自然。他还善于运用白描,将身边的人、物、事、生活经历、生命感悟都融入词作中。从而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他的词多半笼罩着一种忧郁的情感。在意象的选择上很少有明丽的色彩,而多是蕴涵着悲凉的基调,从而表达内心的苦闷。如词中经常出现“泪”、“黄昏”、“落花”、“凄凉”等字眼。
三、悼亡挽歌词
纳兰性德深爱的妻子卢氏不幸于新婚3年后因病去世。这也成为纳兰心史上最大的悲剧。妻子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兴趣爱好上的知音,更是他精神上的寄托。妻子的早逝,使他悲痛欲绝,伤情动感、荡气回肠,自此之后他写下很多饱含内心情感的悼亡词。
如《青衫湿遍悼亡》“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红。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婚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人椒浆。”
这首词作于卢氏去世后的半个月后。纳兰性德难以接受的悲痛。刻骨铭心的想念借用文字来表达,句句凄凉,字字哀怨,让人不忍卒读。
开篇一句“青衫湿遍”,因为想念。纳兰性德悲痛哭泣,哭湿了整件衣服。其间的悲痛伤感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
回想半个月之前,妻子已有病在身,但仍坚持照料家事,在灯边做活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爱妻生性胆小,从不敢一个人果在空房子里,如今却独自在冰冷冷的灵柩中,受尽凄凉。真希望妻子的魂魄能认识回家的路,在梦里能与妻子相见在回廊中。
虽然妻子在冥界,纳兰性德在人间,但他也一样经受着思念和凄凉的煎熬,往日的`浓情蜜意已一去不复返,曾经许下的誓言也无法再实现,留下的只有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又如《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块。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从认取双栖蝶。”
纳兰借用月亮这一带有思念之情的意象表达情感,用燕子的对话、蝴蝶的双飞表达对妻子的怀念,如此痴情,如此奇想,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像是生者和逝者之间的一次沟通,一次对话。他回忆曾经的生活场景,让读者感觉真实,仿佛场景再现但却今非昔比;他用“独伴”、“凄凉”、“残阳”、“清泪”这些带有悲凉基调的词语表达情感,让读者备受感染,在感受到他的痴情的同时,也感叹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我们找不到刻意追求悲伤的痕迹,正是这种“真”和“痴”,才是最真实的情感,最让人感动。
纳兰性德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留下了诸多有价值的作品让人们去欣赏、解读,留下了感人的故事让人们去感动、传诵。或许他的人生是完美的。因为他不仅活的真实,还体会到了人间的真爱,然而他的人生正如他的词所表现的一样,虽然很美却很凄凉。
篇7:纳兰性德全集诗词
纳兰性德诗词:《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愿始从。
纳兰性德诗词:《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篇8:纳兰性德全集诗词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春浅,红怨。
掩双环,微雨花间。
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
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
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忆当时,垂柳丝。
花枝,满庭蝴蝶儿。
篇9:纳兰性德全集诗词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纳兰性德诗词:《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纳兰性德诗词:《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纳兰性德诗词:《清平乐·烟轻雨小》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纳兰性德诗词:《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纳兰性德诗词:《菩萨蛮·晓寒瘦著西南月》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 纳兰性德读后感
★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精选9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长相思》说课稿2022-04-30
季羡林:影响人生的10本书2024-02-04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2023-12-01
长相思教学设计2023-09-08
李煜长相思阅读答案2023-07-20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赏析2022-11-06
读李煜作文800字2022-12-21
五更,五更韩??,五更的意思,五更赏析2023-02-05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2022-06-09
绝美古诗暗含十六个爱情故事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