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长相思阅读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莞梳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李煜长相思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李煜长相思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3分)
答:
(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3分)
答:
长相思 李煜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6、(6分)
(1)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1分)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2分)
(2)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1分)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2分)
或: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1分)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2分)
这篇长相思 李煜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李煜长相思阅读答案]
篇2:李煜:长相思
李煜:长相思
一、《长相思・一重山》
作者: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注释:
1、重:量词。层,道。
2、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3、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4、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5、帘:帷帐,帘幕。风月:风声月色。
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二、《长相思・云一涡》
作者:李煜
云一,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注释:
1、云:指如云的鬓发。涡:别作“窝”.一涡(wo),即一束。一说音guo,意为青紫色的丝带,束发用。
2、玉:指玉簪。
3、衫儿:别作“春衫”。罗:丝。这里指丝制的罗裙。
4、黛螺:别作“翠娥”。指代眉毛。
5、秋风:别作“风声”。
6、雨相和:雨声和风声相交织。别作“雨如何”。
7、帘外:别作“窗外”。三两:别作“三四”。窠:别作“棵”.意同。
8、人奈何:别作“争奈何”。争:怎。
赏析: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描写闺怨的词。
上片写女子的外貌。这位女子,她的头发如云般蓬松浓密,头上的玉簪如梭。衣着淡雅。是个气质高雅容貌艳丽的女子。这样可爱的女子,想象中本应该春风得意,快乐的很。可是,她并不快乐,在微微的皱着眉。笔锋转的巧妙,突如其来。为什么不快乐?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作者没有说,下片却转而写周围环境:风雨相和。秋天本就容易引人忧思,偏又风雨相侵,更添苦闷情绪。但这还不够,雨打芭蕉,风吹残叶,窗外秋意更浓,内心秋思更苦。夜那么长,又风雨相和,听着风声,雨声,芭蕉声,帘内的人,更添寂寞情绪,却无可奈何。原来,秋思就是她上片中,眉头紧锁的原因。
整首词,人与景,景与情相交映,浑然一体。通篇写愁,却不见愁字。而秋思之意,浮于字里行间。
篇3:《长相思》阅读答案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8.词中哪两句话巧妙地点出了主旨?请简要分析。(5分)
9. 有人说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6分)
【阅读答案】
8. “两岸青山相送迎”是说吴山、越山,年年岁岁面对江上行舟迎亲送往,于人间之聚散离合已是司空见惯。“谁知离别情”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怒,借自然无情反衬人生有情,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拖出了送别的主题。(5分)
9. 同意。词的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用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并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显出女主人公的柔情似水,一往情深。(6分)
【赏析】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篇4:《长相思》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相思》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相思
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1.这首词上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6分)
2.词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思想情感有什么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以乐景衬哀情,以春天的美丽反衬女子的孤寂之感;(2分)“度柳穿花”句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女子苦等音信的焦急心情;(2分)最后一句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呼告,抒发了女子心中的悲愤之情。(2分)
2.女子一开始痴情期盼,想方设法寻觅归人;(1分)之后意识到自己被弃的命运,对负心人非常怨恨:(2分)最后陷入悔悟与反思之中,情感转向冷静清醒。(2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怨词。
“花深深。柳阴阴。”起笔用联绵辞深深、阴阴,将春花杨柳之繁盛写出。初读时,可能会以为这真是描绘大自然之春光。其实不然。“度柳穿花觅信音。”原来,花柳皆为喻象,喻指两情欢娱的世界。此句,写女主人公寻觅其情人的经历。觅字下得贴当,与花深深柳阴阴相呼应,则浮花浪柳之妖冶繁盛可知。女子终于明白:“君心负妾心。”情人已背信弃义。由此可以想见女子肝肠之寸断。
“怨鸣琴。恨孤衾。”这两句写尽女子被弃后的凄凉幽怨之味。无穷永昼,唯有寄孤愤于鸣琴。漫漫长夜,终是辗转反侧于孤衾。琴、衾,是当日情好欢乐之见证,竟成为一场悲剧之象征,触物伤心,如此日月,人何以堪?词句极短,而酸楚无限。“钿誓钗盟何处寻。”寻字,与上片之觅字,道尽女子的失落感与不甘心,皆见性情语。追怀当日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只因为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此时全已幻灭。寻寻觅觅惝怳迷离,遂托出女子全部痴情。“当初谁料今。”上句是旧情之回澜,结句则是返转回来,从痴迷而悔悟。弃妇心澜汹涌,千回百折,终难平息,是在意内言外。
词人对弃妇抱同情之感,设身处地为其作词,难能可贵。此词纯为女子声口,明白如话,如诉如泣,故能感染人。篇幅短小,言辞简练,却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爱情悲剧女子痴情,故富于含蕴。
篇5:《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②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③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写于作者从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的.行军途中,②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③聒:喧扰,嘈杂。
【问题】
7.全词写出了▲之苦及▲之情。(2分)
8.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近,你认为相近呢?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7.行军(羁旅),思乡(2分,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
8.答案示例一:相近。“夜深千帐灯”一句写出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所独有的壮观场景,显出恢宏壮阔的气势。而“大漠”、“长河”的雄浑、壮阔正是与“孤烟”、“落日”的苍凉、孤寂融为一体。因此,它们意境接近。
答案示例二:不相近。“夜深千帐灯”,重在通过壮阔的景象,写思乡之苦,情感深沉含蓄,比起“大漠、大河”一句的雄浑的景象、恢弘的气势,意境差别较大。
(3分,两类答案均可。能从意境上作分析比较,言之有理即酌情给分)
篇6:《长相思》 阅读题及答案
《长相思》 阅读题及答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现在的`山海关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1)上阙夜深千帐灯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1)夜晚宿营于旷野(1分);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1分)。(2)对比(1分)或者借景抒情;思乡(1分)
篇7:长相思,长相思李煜,长相思的意思,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长相思李煜,长相思的意思,长相思赏析 -诗词大全
长相思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体裁:词 云一,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注释】 ①大周后,娥皇,南唐 周宗之女,通诗书善歌舞,尤其擅长音律,弹得一手好琵琶。她还能即兴作曲,更修复了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曲》,后又与李煜共同编成《霓裳羽衣舞》。她和李煜这桩政治联姻,可谓“无心栽柳”,二人洞房定情,从此与子偕老,痴爱至死。 【赏析】这首《长相思》上阙写娥皇离家前的装束,清丽超脱又仿佛得闻见女儿家身上的淡淡胭脂香。下阙写雨打芭蕉,表达凉风长夜,有人寂寞相思稠。
白居易的长相思:白居易的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非,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长相思:词牌名,又名相思令,由《古诗十九首・盂冬寒气至》:“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得名。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篇8:李煜《长相思·一重山》诗词鉴赏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诗词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注释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重:量词。层,道。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篇9:李煜唐诗《长相思·一重山》鉴赏
李煜唐诗《长相思·一重山》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是南唐词人李煜的作品,抒发了一位思妇对离人的无限思愁。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注释】
(1)《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2)重:量词。层,道。
(3)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4)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5)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6)帘:帷帐,帘幕。
(7)风月:风声月色。
【翻译】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 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 “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 长相思·云一涡
★ 李后主诗词
【李煜长相思阅读答案(精选9篇)】相关文章: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2022-08-19
优美好听的爱情诗句2022-10-14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2023-03-25
反映感情失落的诗句2022-05-19
暗恋含蓄表白诗句2022-05-17
描写幸福爱情的诗句2022-11-10
描写爱情的诗句、赞美爱情的诗句2024-02-09
等待爱情的诗句摘抄2022-04-29
经典凄美诗句2023-02-19
凄美的秋天作文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