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王维的《渭川田家》(精选12篇)由网友“slh”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赏析王维的《渭川田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诗词大全
渭川田家作者:王维 朝代:唐 斜阳(一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一作僮仆)。
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一作立)。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篇2: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诗词大全
渭川田家作者:王维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g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①墟落:村落。
②穷巷:深巷。
③野老:村野老人。
④倚杖:靠着拐杖。
⑤荆扉:柴门。
⑥雉:野鸡。
⑦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⑧荷:扛着。
⑨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⑩式微:用《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语,有归隐田园之意。【译文】夕阳照着村落,深深的巷子里牛羊已经回来。老人惦念着牧童,拄着拐杖在柴门前等候。野鸡在鸣叫,田里麦苗已经吐穗,蚕开始休眠吐丝,桑叶已经稀少农夫们扛着锄头归来,相遇时亲切地聊起了天。多么羡慕这悠闲的农家生活啊,不由得怅然吟唱起《式微》。【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是诗意盎然,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
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篇3:王维《渭川田家》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渭川田家》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的作品。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全诗语言朴素,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文解释】
夕阳照着村落,深深的巷子里牛羊已经回来。老人惦念着牧童,拄着拐杖在柴门前等候。野鸡在鸣叫,田里麦苗已经吐穗,蚕开始休眠吐丝,桑叶已经稀少农夫们扛着锄头归来,相遇时亲切地聊起了天。多么羡慕这悠闲的农家生活啊,不由得怅然吟唱起《式微》。
【词语解释】
墟落:村落。
穷巷:深巷。
野老:村野老人。
倚杖:靠着拐杖。
荆扉:柴门。
雉:野鸡。
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荷:扛着。
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式微:用《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语,有归隐田园之意。
句解: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夕阳映照着安静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儿,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麦苗开花野鸡啾啾啼,春蚕休眠桑叶已采光。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依依说短道长。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评点】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诗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初夏傍晚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生活的闲逸自得。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诗人闲适心境的反映。渭川,即渭水,又称渭河。
本诗的核心为一个“归”字。诗人一开篇,首先描绘了夕阳映照村落的景象,渲染出苍苍暮色的浓烈氛围,作为全诗的总背景。随后,诗人用一个“归”字,描写了牛羊缓缓回到村里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诗经》中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痴地看着牛羊回到村里,直到牛羊消失在深巷中。
正在此时,诗人见到了更加动人的情景:柴门之外,一个慈祥的老者手拄拐杖,正等候着放牧回来的小孩。这样一种质朴的感情,深深触动了诗人,好像他自己也享受到了牧童回家的乐趣。刹那间,他感觉这田野上的所有生命,在这日落时分,似乎“皆在思归”。所以又写下“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四句,这四句更着重于体现“思归”的情愫。
诗人亲眼看到这一切,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处境及遭遇,内心充满感慨。自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遭人排挤而离开朝廷后,诗人深深感到政治上失去依靠,进退维艰。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看见众人都有所归,只有自己没有归处,怎么能不羡慕而怅惘呢?因此,诗人慨叹道:“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为《诗经•邶风》里的一篇,诗人反复吟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是借此表达自己非常想隐退田园的心情。这两句不但在意境上同首句“斜阳照墟落”相呼应,而且在内容上也与“归”字相合,令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读完最后一句,才明白诗人在前面着重写“归”,原来是为了以“人皆有所归”来反衬自己“无所归”;以他人都能及时、自在、欢悦地归去,反衬自己隐退太晚和混迹宦途的孤苦、愁闷。本诗的最后一句,可以说是整首诗的重心及灵魂之所在。
【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是诗意盎然,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
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
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徬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篇4:王维的渭川田家
《渭川田家》由创作,被选入。这是一首描写田家闲逸的诗。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诗的开头四句描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渭川田家》
作者: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注解】:
①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
②墟落:村庄。
③穷巷:深巷。
④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
⑤荷(hè):肩负的意思。
⑥式微: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⑦野老:村野老人。
⑧倚杖:靠着拐杖。
⑨荆扉:柴门。
⑩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⑾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韵译】: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讲解】:
年轻时,王维好求上进,积极参与政事,并希望得到名人的授引,后经提拔当了右拾遗。但由于朝廷奸臣当道,王维看破红尘,失去了对朝廷的希望,于是半隐半退,内心异常痛苦。为了聊以自救,排遣心中的痛苦,他开始走向山水林泉,领受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和山村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渭川田家》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田园诗意思是: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式微乃《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
诗的一开头“斜阳照墟落”,就描绘出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夕阳斜照村舍的萧疏景色。这里既交代了时间,有点名了地点,并拉开了全诗背景的帷幕。接下来诗人饱蘸生动和亲切的笔墨,满怀激情的写下了“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这种景象,在乡村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但是,正是这种极为平常之事,才感染了诗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着孙儿,他步履蹒跚,拄着拐杖,倚门而望,迎候孙儿的归来。这种爷孙之间的深情深深地感动了诗人。使人仿佛从中看到了这种野老候归、爷孙相见那欢快的情趣。诗人从这幅恬静、静谧的图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另一幅田园山水画“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前两句是描写的静景:在麦子吐华之际,野鸡鸣叫,召唤家人快快回归;桑叶稀疏,桑蚕休眠。后两句是描写的动景:夕阳下的农夫们扛着锄头,踏着暮色,带着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归家的途中,遇见乡亲,亲切絮语,相互问候,显得非常亲切。这一静一动的描写,显得那么的自然、协调,仿佛这天然成趣、不假雕饰的田园山村的风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
农村的生活是美好而充实的,农夫的心底是善良而淳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诚挚而纯真的。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涯,联系到当朝之间尔虞我诈而感慨万分,心中不免顿生羡慕与惆怅之情。诗人写此诗时,正是自己官场不得志、希望破灭之时。当眼前看到田园山川这一幅幅美景与自己身处在险恶官场生活一对比,不免发出了“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诗人在最后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一反复咏叹的诗句,正是表达自己想摆脱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归隐田园的愿望。所以,这最后两句不仅在意境上与“斜阳照墟落”相照应,而且在内容上也点明了诗的主旨所在。
全诗从内容上紧扣一个“归”字,如牛羊归圈、牧童牧归、野鸡归鸣、桑蚕作茧、农夫归家等,都在写“归”。诗人写他(它)们的有“归”,实际上反村自己的无“归”。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怡静、安宁、闲逸的山村农家晚归图,而且借此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之情与摆脱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
王维此首《渭川人家》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愿望,以农村斜阳西下做背景,描绘出农夫(牲畜)们“归”的情形和“归”后的“语依依”情景,来反衬自己的痛苦、苦闷和孤单的心情与归隐田园的愿望。整首诗结构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首句交代背景,中间写“归”的各种情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使得整首诗意境完整,首尾照应,读来分外亲切。
【评析】:
晚年的王维,深居简出。沉酣于辋川别墅的优美风光中,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因而田园风光,成为王维晚年诗作的主题。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羡慕田家风光的闲逸为诗的主旨,着重描写了夕阳村落、牛羊下山、野老侯门、麦秀雉鸣、蚕眠桑稀、田夫荷锄等一系列的田舍风景,原本及为平易的事物,却被王维信手拈来,意味怏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归村的情景。在观察村庄景象的时候,使人发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诗人十分感慨。
全诗在内容上中心就在“归”字上,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诗人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与灵魂,“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点评】: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 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他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王维写的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他写的风景诗多是情景并胜。殷璠评价他的诗说:“维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王维在写诗的技巧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极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诗篇中,含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因此,在文学史上称他与孟浩然同为“隐逸诗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宗对王维的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批答王缙进集表手敕》中说:“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经历先朝,名高希代,时论归美,诵于人口。”到了唐朝末年,梨园弟子仍相沿唱王维绝句,足见其影响之深。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的绝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英汉对照】
篇5:王维渭川田家解析
王维渭川田家解析
【内容】: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作者】: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注释】:雉:野鸡。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用白描手法,绘出一幅春末夏初的乡村景象图,表现出对田园闲逸的`欣羡之情,也流露出诗人想退出宦途的心境。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
篇6:王维的唐诗渭川田家
王维的唐诗渭川田家
渭川田家是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古诗,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渭川田家》
作者: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注解】:
①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
②墟落:村庄。
③穷巷:深巷。
④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
⑤荷(hè):肩负的意思。
⑥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⑦野老:村野老人。
⑧倚杖:靠着拐杖。
⑨荆扉:柴门。
⑩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⑾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韵译】: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讲解】:
年轻时,王维好求上进,积极参与政事,并希望得到名人的授引,后经张九龄提拔当了右拾遗。但由于朝廷奸臣当道,王维看破红尘,失去了对朝廷的希望,于是半隐半退,内心异常痛苦。为了聊以自救,排遣心中的痛苦,他开始走向山水林泉,领受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和山村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渭川田家》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田园诗意思是: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式微乃《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
诗的一开头“斜阳照墟落”,就描绘出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夕阳斜照村舍的萧疏景色。这里既交代了时间,有点名了地点,并拉开了全诗背景的帷幕。接下来诗人饱蘸生动和亲切的'笔墨,满怀激情的写下了“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这种景象,在乡村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但是,正是这种极为平常之事,才感染了诗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着孙儿,他步履蹒跚,拄着拐杖,倚门而望,迎候孙儿的归来。这种爷孙之间的深情深深地感动了诗人。使人仿佛从中看到了这种野老候归、爷孙相见那欢快的情趣。诗人从这幅恬静、静谧的图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另一幅田园山水画“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前两句是描写的静景:在麦子吐华之际,野鸡鸣叫,召唤家人快快回归;桑叶稀疏,桑蚕休眠。后两句是描写的动景:夕阳下的农夫们扛着锄头,踏着暮色,带着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归家的途中,遇见乡亲,亲切絮语,相互问候,显得非常亲切。这一静一动的描写,显得那么的自然、协调,仿佛这天然成趣、不假雕饰的田园山村的风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
农村的生活是美好而充实的,农夫的心底是善良而淳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诚挚而纯真的。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涯,联系到当朝之间尔虞我诈而感慨万分,心中不免顿生羡慕与惆怅之情。诗人写此诗时,正是自己官场不得志、希望破灭之时。当眼前看到田园山川这一幅幅美景与自己身处在险恶官场生活一对比,不免发出了“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诗人在最后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一反复咏叹的诗句,正是表达自己想摆脱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归隐田园的愿望。所以,这最后两句不仅在意境上与“斜阳照墟落”相照应,而且在内容上也点明了诗的主旨所在。
全诗从内容上紧扣一个“归”字,如牛羊归圈、牧童牧归、野鸡归鸣、桑蚕作茧、农夫归家等,都在写“归”。诗人写他(它)们的有“归”,实际上反村自己的无“归”。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怡静、安宁、闲逸的山村农家晚归图,而且借此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之情与摆脱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
王维此首《渭川人家》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愿望,以农村斜阳西下做背景,描绘出农夫(牲畜)们“归”的情形和“归”后的“语依依”情景,来反衬自己的痛苦、苦闷和孤单的心情与归隐田园的愿望。整首诗结构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首句交代背景,中间写“归”的各种情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使得整首诗意境完整,首尾照应,读来分外亲切。
【评析】:
晚年的王维,深居简出。沉酣于辋川别墅的优美风光中,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因而田园风光,成为王维晚年诗作的主题。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羡慕田家风光的闲逸为诗的主旨,着重描写了夕阳村落、牛羊下山、野老侯门、麦秀雉鸣、蚕眠桑稀、田夫荷锄等一系列的田舍风景,原本及为平易的事物,却被王维信手拈来,意味怏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归村的情景。在观察村庄景象的时候,使人发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诗人十分感慨。
全诗在内容上中心就在“归”字上,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诗人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与灵魂,“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篇7:王维诗词渭川田家鉴赏
王维诗词渭川田家鉴赏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题解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对农业的无比重视,不仅源于农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源于中国人对乡村的一种天然亲近感。人们相信,乡村是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在宁静的乡村里,无论多么浮躁的心灵,都能够归于平静。王维的这首诗就是一篇乡村游记,创作时间待考。
渭川,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夕阳西下,夜幕将临,诗人在陕西乡村见到了一幅恬然自乐的农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句解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傍晚的村庄笼罩在柔和的太阳余辉中,安详静谧。夜色降临,归家的牛羊却一点也不着急,慢慢地,慢慢地,仿佛走在没有尽头的小路上。
西斜的夕阳照着偏僻的村落,暮色苍苍,起句就给人宁静、祥和之感。诗人以此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紧接着,便一笔落在了“归”字上,描绘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牛羊之归,虽是动态,却显得那么悠闲,那么安定。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中的这首诗描写的也是夕阳西下,牛羊回家。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痴情的妻子,她呆呆地看着鸡回巢、牛羊归村,思念着远征的丈夫,触景伤情,发出了“如何才能不想你”的哀叹。王维也同样专注地目送着牛羊归村,直到它们消失在小巷的尽头。和那位妻子不同的是,此时的'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柴门外,一位慈祥的乡村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位老爷爷真是太挂念小孙孙了。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里的一切生命,在这个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都要回家。不是吗——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雉”,野鸡。“雊”,雄雉鸣,也泛指雉鸣。“秀”,谷类抽穗开花。
吐穗的麦田里,传来野鸡阵阵啼鸣;桑树林的桑叶稀稀拉拉,那是因为蚕儿们吃饱了,开始吐丝作茧,营造自己的安乐窝。
在一天行将结束时,乡村的各种动物都已找到自己的归宿。那乡村的人呢?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他们在田间小路上碰在一起,亲切地交谈着。辛勤的农夫们在这个时刻是最快乐的,不仅因为一天的辛劳结束,可以回家休息了,也是因为看到正在吐穗的麦苗,满怀着对丰收的希望吧。
同样写晚归,王维笔下的农夫是“相见语依依”,轻松快乐;陶渊明却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清晨就去除草的陶渊明,到了月亮升起才回家,走在田间小路上,衣服都被夜露打湿了。这种亲自耕作的辛劳、艰苦,王维自然没有体会。他眼中的乡村生活,只是一片淡泊无拘、恬然自乐,让他心向往之。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式微》是《诗经》里的一首诗,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越来越坏,越来越坏,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面对农夫们悠闲安逸的生活,诗人很是羡慕,然而,他只能满心惆怅地吟吟《式微》这首诗。
大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朝政被李林甫把持。在李林甫担任宰相的十九年里,一个个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受到重用提拔。此时的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乡村,看到不独农人,就连虫鸟亦自有所归,惟独自己处在彷徨迷茫中,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呢?其实,农夫们的生活并不如诗人想象的那么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
“怅然吟式微”,诗人以此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这一句是全诗的灵魂。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惬意,反衬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评解
全诗不事雕琢,纯用白描,写的虽是初夏傍晚极其寻常的乡村景色,却自然清新,诗意盎然。诗歌风格很近于陶渊明,但细读下来,却比陶诗来得精致。《汇编唐诗十集》曰:“右丞妙于田家,此是其得意作。”
在人们的心中,乡村田园生活代表着安宁、自由、和谐,因此,归隐田园成为许多诗人的梦想追求,王维也是其中的一个。同田园诗的开山大师陶渊明一样,王维认为乡村是能放纵性情、返璞归真的地方。不过,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等作品中所描写的“种豆南山下”、“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等躬耕自食、与山野农夫亲切交往的场景,在王维的诗中很少见。更大程度上,王维只是一位乡村生活的旁观者。
篇8:王维《渭川田家》诗词鉴赏
王维《渭川田家》诗词鉴赏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韵译】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赏析】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徬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即是说,有我之境中,诗人以情观物,使外物带上自己的情感色彩;无我之境中,诗人与所描写之物浑然一体,达到了物我不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王维的《渭川田家》诗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从而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宁静闲适而略带忧伤的意境氛围。
前两句“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就是一幅绝佳的田园晚景图。诗人没有对傍晚的乡村做全面、细致的描绘,而是仅仅做了一个整体的勾勒,截取了傍晚乡村中的一个画面,给人一种温和恬静的感觉。夕阳的余晖笼罩了小小的村落,牛羊穿过窄窄的巷子各自回家,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画面,没有任何雕琢、修饰成分,完全是随口吟出。但是,它所引发的情感是丰富的、深刻的。上句对乡村景色的整体勾勒给人一种家的感觉。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描写乡村风物的诗句,傍晚家家户户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的'家,联想到朴实亲切的乡村生活。下句“穷巷牛羊归”引发的是一种归属感,《诗经· 王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这里抒发了妇女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殷切思念,希望丈夫早日回来。《诗经》中的情感与这首诗的情感有相通之处,即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安定、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以上两句用白描的手法体现了一种质朴悠远的自然生活之美。而到了下边两句,诗人的笔触由物到了人,表现了一种亲切和谐的人性之美,一个老人拄着拐棍在门口张望,等待在外放牧的儿童的归来,还有比这种自然流露的亲情更美好的东西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社会就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动画面,而在王维的诗中则把这种画面变成了老人对孩童的殷殷关切之情,这样就更加能够打动人心了。
再后边两句与开头四句大致一样,也是描画自然先景物再写人物,但情感上比前四句更进一步。“雉 麦苗秀”一句意本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鸲”。王维在这里用了一个“秀”字来代替“擢芒”因为“秀”字没有“擢芒”那样强烈的攻击性,而是在朴素中蕴含着一股生命的张力。“田夫”两句写人,已不仅再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亲情,而是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一种亲切、平等、相互关怀的情感。以上八句纯是客观地摹写乡村生活,诗人的情感没有直接体现在字面上,诗人与景物融为一体,而没有以清观物、以我感物,故为无我之境。但到了最后两句,诗人就站出来了,他没有借助任何景物,而是对上述景物所触发的情感进行了直接地抒发和表达,这种情感在这两句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即此羡闲逸”,这一句本身就在告诉我们诗人站出来了,而且很明确地说自己羡慕这种闲逸的生活,但诗人又不能实现这种过闲适生活的愿望,所以只能“怅然吟式微”。“式微”语出《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式”是句首发语词。“微”有多种解释,一说“犹衰,再言之衰之甚也”,就是指每况愈下;一说指天黑,在这里这两种解释都讲得通。可以认为作者在说自己境况越来越不好,想辞官归隐,也可以认为是天黑了,与前文斜阳相照,又有幽隐暧昧之意。总之,是表达了一种欲求而不得的心绪。
另外,浑成是本诗在意境构造上的一大特色。中国诗歌中有很大部分诗是靠全诗营造的整体意境取胜的。对这一部分是不能单独摘出其中的一句或某些字来鉴赏的,否则就破坏了这首诗的意境。这种诗其实有古已有之,比如像《古诗十九首》,像陶渊明的多数诗篇,并不是说这些诗不做修辞,而是这一类诗人在写诗时没有把力量重点放在炼字炼句上,而是放在了意境的营造上。我们在读这首诗时,没有感觉多少绝妙的句子让人为之一震,不似“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但是在质朴的文字背后可以感到有一股真情在流动,这才是诗歌最动人的地方之一——感发的力量这首诗的情感流动是渐强的,先是平静闲适,然后是羡慕,最后才是“怅然”。但这首诗总体上是温柔质朴的,不像李白那种潇洒狂放不受拘束的感情,而是一种有节制的感情。
篇9:王维《渭川田家》译文及注释
王维《渭川田家》译文及注释
《渭川田家》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注释
⑴渭川:一作“渭水”。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
⑵墟落:村庄。斜阳:一作“斜光”。
⑶穷巷:深巷。
⑷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仆”。
⑸倚杖:靠着拐杖。荆扉:柴门。
⑹雉雊(zhìgòu):野鸡鸣叫。《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⑺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⑻荷(hè):肩负的意思。至:一作“立”。
⑼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⑽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篇10:王维《渭川田家》译文及鉴赏
王维《渭川田家》译文及鉴赏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鉴赏】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篇11:王维《渭川田家》诗歌鉴赏
王维《渭川田家》诗歌鉴赏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徬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篇12:《渭川田家》王维唐诗鉴赏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 《渭川田家》
★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 王维的著名古诗
★ 王维的诗句
★ 式微古诗
★ 王维读书的诗句
【赏析王维的《渭川田家》(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描写儿童的古诗词赏析2023-12-02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12-09
王维中秋节的诗歌2023-09-10
田园作古诗注释2022-11-24
田园诗词大全100首2023-12-08
五言绝句《红牡丹》的赏析2023-05-11
红牡丹原文赏析2022-08-15
描写儿童的古诗词有哪些2023-01-31
韦应物诗词风格2022-09-2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简介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