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资质评审整改报告

时间:2022-05-07 11:47: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梯资质评审整改报告((共20篇))由网友“所以呢”投稿提供,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后的电梯资质评审整改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梯资质评审整改报告

篇1: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汇报

各位评审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在此我代表**水质监测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对各位专家前来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监测站伴随着开发区的发展步伐一路走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站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成长为具有一定管理水平和专业检测技能的水质监测站。下面我将监测站的工作情况向各位专家和领导进行汇报:

一、**监测站申报国家级监测站的背景: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监测站的前身为天津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监测站。**监测站成立于2月,同年12月通过了天津市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成为天津市首家并入供水水质监测网的水质监测站,获得了独立开展水质监测工作职能和对外出具公正数据的资质。12月通过了计量认证复评审。

随着**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区域面临着强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无论是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还是不断刷新的招商引资记录都迫切要求我们的供水能力和水质不断提高。而**新区在国内的最新定位,吸引了中国水协和国家认监委的领导和专家到**水质监测站参观考察,他们一致认为天津**新区有必要拥有国家级水质监测站,目前的**水质监测站基本具备了申报国家级监测站的条件,应当顺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适时进行国家级监测站的申报,并对申报的程序给予了具体指导。

国家建设部城建司的领导在应邀到开发区考察供水工作时也肯定了**监测站申报国家级监测站不仅对开发区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可进一步凸现开发区的供水检测水平在**地区的龙头和示范作用。为此,**监测站于经天津市建委向建设部城建司提出了申报国家级水质监测站的申请,希望通过严格的考核和验证使**水质监测站全面上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0底**监测站被国家认监委纳入了的认证计划。

二、**监测站概况:

**监测站于由天津开发区泰达自来水公司投资建造了现用的实验楼,实验室面积800余平方米,各检测室通风、配电、灭菌、照明、恒温、恒湿等基础设施及安全设备完善,试验环境较为安全规范。

目前,监测站拥有生物理化、大型仪器两个专业检测室和两个分别负责质量控制和日常业务工作的管理室,各岗位功能健全。配有多台套居国内领先水平的水质分析仪器,各类检测设备原值达1000万元,仪器配备完全满足所申报检测业务的要求。检测范围和能力涉及生活饮水、用水,天然水,再生水,其它类型水和水处理物质五大类二十四个产品标准,在**新区属领先水平。

监测站拥有一支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化验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化验员队伍,共有员工15名,各类检测人员均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其中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5人,在职研究生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93%,覆盖化学分析、环境工程、给排水等专业。

**监测站承担的业务主要包括:完成自来水公司安排的对水原水、饮用水、再生水、地下水、纯净水、管网水、二次供水及水处理物质的检测任务;负责开发区范围内各类水质投诉的调查和检测;接受用户的委托开展对各类水的常规和全分析检测;被开发区质监站指定为新建工程竣工验收定点水质检测单位。

篇2: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汇报

11月26-27日,为提升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有效开展,重庆市认证认可协会召开了20重庆市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交流会,邀请了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师资级评审员、重庆市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组长朱振忠老师专题讲座。

会议围绕实验室如何做好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展开,重点研讨了评审工作程序、现场评审、整改报告的符合性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整改的规范性措施。

会议强调,实验室要获得资质认定,必须在法律地位、独立性、公正性、人力资源、设施设备、程序方法、质量体系、安全环境等方面应满足的相应要求。今年是改革之年,实验室应持续改进内部管理工作,加强自身质量体系建设,适应未来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持续保持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先进性。

[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汇报]

篇3: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汇报

实验室做好资质认定评审工作,需要从管理和技术要求两个方面做准备。管理要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内审工作计划,定期对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技术则要求从人员、仪器检定、文档整理和实验室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1

一、管理要求的准备工作

1.成立资质认定工作机构

成立资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和资质认定工作小组。负责实验室的机构建立和各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设置,制定迎接评审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培训,编制和组织质量管理文件的宣贯工作,并组织检查软件、硬件的准备情况。主要包含三点:

(1)确定质量方正和质量目标。制定符合本实验室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便于指导质量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2)发布公正和独立性的声明。实验室法人代表要书面承诺不干预实验室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严格遵守“三不得”规定。即:不得与从事检测活动及出具数据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有损于检测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3)确定组织机构,分配管理职责。将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职能分配落实到有关部门,并根据各部门承担的检测业务赋予其相应的权限。制作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岗位职能分配表。确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确定授权签字人,任命质量监督员及内审员。

2.内审和管理评审

实验室应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计划,定期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审核频率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实施。内审所有将记录均应保存,以备评审组检查。在内审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进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包括: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及人员培训情况等方面的评审。

2

二、技术要求的准备工作

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根据要求做好以下技术要求部分的准备工作。

1.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培训考核

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相应内审员培训班,明确资质认定的重要性及本人职责和作用。

从实验室长远出发,制定人员教育和长远培训规划,并根据长远规划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与其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培训要有记录。

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报告、操作设备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授权必须明确具体。为了证明上述各类人员能达到上岗要求,必须进行上岗证考核,合格后方可对外出具检测数据。

2.组织仪器设备检定工作

仪器设备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检测结果的质量,所有检测设备都应按照周期检定的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都应能溯源到国家基准。

3.档案资料整理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对于设备建立一台一档的设备档案)、人员技术档案(实验室应及时补充并完善人员的技术档案)、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归档、现行有效标准整理。

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归档、现行有效标准整理

4. 实验室环境整顿

实验室测试项目之间应互不干扰。实验区与办公区隔离。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不受影响时,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将仪器设备分为在用、闲置及报废三类。所有仪器设备均实行三色标识管理,不允许不明状态的仪器摆放在实验室内。

实验室应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并配备必要的有效期内的作业防护设施,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还应建立紧急处理措施和环境保护程序。

5.现场评审工作配合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工作配合主要包括:准备审查文件材料、制定现场考核项目计划和准备现场考核项目并核对标准变更情况等。

篇4:评审二级乙等医院整改报告

评审二级乙等医院整改报告

市卫生局:

根据铜卫医函【20xx】14号《关于对二级乙等医院评审意见反馈函》文件精神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我院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逐步检查,逐步落实,以促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及稳步提高,确保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评审反馈意见及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医疗组

﹙1﹚、告知不到位,无医患沟通书和责任书。

﹙2﹚、科室本底资料书写不齐全。

﹙3﹚、病历未严格按照20xx年《病历书写手册》书写。

﹙4﹚、未使用信息管理系统。

﹙5﹚、没有独立的急诊科。

﹙6﹚、医疗设备不足。

2、医技组

药剂制剂

﹙1﹚、门诊药房没有设立合理用药咨询窗口。

﹙2﹚、没有开展临床药师查房制度。

﹙3﹚、没有设立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机构。

检验输血

﹙1﹚、科室没有参加XX西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没有室内质量控制,使检验质量缺乏监管和质量保证。

﹙2﹚、没有开展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缺乏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

﹙3﹚、输血病历中没有记录输血过程。

﹙4﹚、人员学历未达到大专>50%的要求。

病理影像

﹙1﹚、放射科人员未达到大专以上学历≥70%的要求。

﹙2﹚、临床功能检查部分项目未开展。

3、护理组

﹙1﹚、医院未建立护理质量控制方案,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不全。

﹙2﹚、护理部未制定全院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

﹙3﹚、护理文书书写内容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4﹚、护理人员对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掌握不到位。

﹙5﹚、全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4、控感组

﹙1﹚、医护人员洗手意识差。

﹙2﹚、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全能正常开展,但监测不全面,效果较差。

﹙3﹚、重点部门手术室、治疗室、产房等保洁措施执行不到位。

5、财务组

﹙1﹚、财务制度不健全,无具有从业资格的传记人员。

﹙2﹚、采购记录不齐全,缺少原始资料,缺少采购管理规定。

﹙3﹚、大型设备购置、大额资金使用有会议记录,有公示,但缺少对设备的成效分析。

﹙4﹚、现金没有做到日清日结,无对有价证劵的检查记录,资产无专人管理,家底不清。

二、整改的措施:

(一)、通过这次评审检查,要求全院各科室,必须高度重视。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医德是本钱、信誉是效益”的新观念,通过达标复审,进一步强化医院管理,大力推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结合专家教授反馈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仔细逐项进行整改、完善。确保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二)、强化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狠抓制度落实。科主任、护士长必须以身作责,立足本科放眼全院,严格执行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要求以二级医院评审标准为标尺,严把医疗质量关。重点抓好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病历文书书写、医疗护理质量、院内感染质控及三基训练、三严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安全防范管理。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切实做好日常工作的监督考核和原始工作记录,确保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在医疗管理上:

一要完善制定《医患沟通书》和《责任书》及告知程序,强化医患沟通,告知义务教育,维护患者知情权益。

二要不断完善科室各项本底资料,并归纳分类。三要强化病历书写规范学习,举办病历书写讲座,提高医疗文书质量。四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争取早日实行电子病历。五要完善急诊科建制设置,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通畅,方便急诊患者就医。六要积极争取资金,增加医疗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添CT等大型医疗设备,以扩大诊疗服务范围,满足辖区群众就医需求。

三、在医技管理上:

一是为了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药械科要迅速在门诊药房设立合理用药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合理用药知识。

二是完善药师查房制度,积极开展药师查房活动,坚持每月不少于二次,以指导临床合理诊疗、合理用药,

三是及时调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完善机构设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开展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工作,确保安全用药。检验科一要积极参加省临检质控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完善室内质控管理,保质保量完成室内质控指标,确保检验质量的准确性、安全性。二要完善微生物检测室配置,大力开展临床微生物检测及药敏实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有效依据。三要严格执行输血管理规范,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完善临床用血记录。确保安全用血。四要加强检验、放射、功能科室专业人员后续学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使专业人员的学历配置结构达到规定要求。

﹙三﹚、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提高,严格执行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和操作操作规程,重点抓好护理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和护理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一是建立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完善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强化院科两级监管职能,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完善相关记录。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结果定时检查评价,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强化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完善“三基三严”管理考核组织机构,建立院科两级管理体系。对全院护理人员制定分层次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坚持定期考核评价,分析总结,制定整改措施。使护理人员的培训覆盖率和考核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水平。三是认真组织护理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培训学习。严格贯彻执行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四是正确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管理,做到书写认真、及时、规范;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使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五是强化护理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配备,搞好后续医学教育,强化素质提高,逐步形成合理的护理人才梯队,是护士配置向标准靠近。

﹙四﹚、强化医院感染质控管理。认真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做好消毒、灭菌及医疗废物处理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一是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医院感染质控防范意识。二是各级医疗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XX0%,无菌切口感染率小于等于0。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XX0%,定期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检测,以确保消毒效果。三是加强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管理,院感办要强化日常监督,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消毒液、消毒物品及室内空气进行院感质控监测,不断完善各项监测资料。四是强化重点科室及重点区域保洁意识,严格执行分区使用制度、集中清洗消毒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消除不安全隐患。

﹙五﹚、加强财务经营管理。一是不断完善财务制度,要求人员持证上岗。二是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规定,严格执行采购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原始记录资料。三是加大对大型设备的使用管理,积极开展设备运行成效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各科室。以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四是强化财务现金收入管理,做到日清日结,并对有价证劵进行检查记录,建立资产台账明细,指定专人搞好资产管理。

﹙六﹚、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正确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严格按照《医院评价指南》、《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医疗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检查,加大查处力度。经常深入科室定期进行各项质量质控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严格考核,以质量、安全、服务、效益为重点,扎扎实实搞好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以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XX矿务局第二医院

篇5:北京市高级会计师评审资质

申报条件

申报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符合下列条件:

一、对业务能力的要求

高级会计师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方法并了解发展趋势。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贡献显著。

二、对学历和资历的要求

申报人需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 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统计师或具有会计专业讲师职称后,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二) 获得硕士学位,取得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统计师或具有会计专业讲师职称后,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三) 本科毕业满5年,取得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统计师或具有会计专业讲师职称后,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四) 获得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后,取得会计师职称满3年,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或获得专科学历后,取得会计师职称和从事会计工作均满5年,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公开出版会计专业著作,且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

2、 参加编写省(部)级及以上会计行业法规的主要起草人。

(五) 长期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具有大学普通班及以上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满8年,或取得其他中级职称满并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 取得专科学历满10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取得会计师职称满8年,或取得其他中级职称满10年并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1969年底前高中或中专毕业并参加工作的人员,取得会计师职称满8年,或取得其他中级职称满10年并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三、对外语的要求

应取得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b级合格证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免试:

1、取得外语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2、取得博士学位;

3、近3年内参加toefl考试,成绩达到600分以上;

4、近3年内参加《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通过高(a)级;

5、在郊区农村乡镇所属单位工作。

四、对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的要求

凡196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人员,应参加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4个模块合格证书。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只需取得1个模块合格证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免试:

1、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教育、软件工程、计算机器件及设备、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2、取得博士学位;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程序员及以上级别的资格证书。

五、对专业知识考试的要求

1、 申报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人员均需在评审前参加《会计实务与法规》(-)、《高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3年。

2、 专业知识考试的具体考务工作由人事局考试中心负责。

篇6: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总则

1.1 为贯彻实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为实验室资质行政许可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1.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授权、验收)的评审应当遵守本准则。

1.3 本准则所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1.4 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

1.5 对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只对本准则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进行评审。同时申请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的,应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本准则的特定条款进行评审。

参考文件

GB/T1548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 号局长令)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046 号)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 术语定义本准则使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GB/T1548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管理要求

4.1 组织

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4.1.1 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

4.1.2 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

4.1.3 实验室管理体系应复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

4.1.4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1.5 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4.1.6 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

4.1.7 实验室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1.8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独立法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

4.1.9 实验室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1.10 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4.1.11 实验室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

4.1.12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验收的实验室)。

4.2 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4.3 文件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如果实验室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的实验室一定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实验室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实验室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4.6 合同评审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

4.7 申诉和投诉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实验室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4.9 记录

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

实验室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 /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4.10 内部审核

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复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4.11 管理评审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技术要求

5.1 人员

5.1.1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5.1.2 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5.1.3 实验室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实验室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5.1.4 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

5.1.5 实验室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5.1.6 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

5.1.7 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 年以上。

5.2 设施和环境条件

5.2.1 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

5.2.2 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5.2.3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2.4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2.5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5.2.6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5.3 检测和校准方法

5.3.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5.3.3 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等都应现行有效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5.3.4 需要时,实验室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

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5.3.6 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和客户接受,并将该方法偏离进行文件规定。

5.3.7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

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5.4 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5.4.2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实验室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所造成的影响。

5.4.3 如果要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且应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5.4.4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5.4.5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

a) 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 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

d) 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

e)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 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g) 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h) 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

i)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5.4.6 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5.4.7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5.4.8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5.4.9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5.4.10 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5.5 量值溯源

5.5.1 实验室应确保其相关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实验室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对于设备校准,应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

5.5.2 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应提供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证据。

5.5.3 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检定/校准的计划。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5.4 实验室应有参考标准的检定/校准计划。参考标准在任何调整之前和之后均应校准。实验室持有的测量参考标准应仅用于校准而不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证明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

5.5.5 可能时,实验室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没有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时,实验室应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5.5.6 实验室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5.5.7 实验室应有程序来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5.6 抽样和样品处置

5.6.1 实验室应有用于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或清理的程序,确保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完整性。

5.6.2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实验室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5.6.3 实验室抽样记录应包括所用的抽样计划、抽样人、环境条件、必要时有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如可能,还应包括抽样计划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5.6.4实验室应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计划的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

5.6.5 实验室应记录接收检测或校准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

5.6.6 实验室应具有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样品或记录中的混淆。

5.6.7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不受损坏。实验室应保持样品的流转记录。

5.7 结果质量控制

5.7.1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d) 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e)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5.7.2 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5.8 结果报告

5.8.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和/或校准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8.2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 标题;

b) 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与实验室地址不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

c)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

e) 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

f) 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g) 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必要时);

h) 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用抽样计划的说明;

i) 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

j) 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

k) 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品有关的声明。

5.8.3 需对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做出说明的,报告中还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测和/或校准条件信息;

b) 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c)当不确定度与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d) 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5.8.4 对含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抽样日期;

b) 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c) 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d) 抽样人;

e)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

f)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5.8.5 检测报告中含分包结果的,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

5.8.6 当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电磁方式传送检测和/或校准结果时,应满足本准则的要求。

5.8.7 对已发出报告的实质性修改,应以追加文件或更换报告的形式实施;并应包括如下声明:“对报告的补充,系列号……(或其他标识)”,或其他等效的文字形式。报告修改应满足本准则的所有要求,若有必要发新报告时,应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共19个要素,其中管理要求:11个要素,技术要求:8个要素;评审要点有104个,其中管理要求:51个要点,技术要求:53个要点。

认证实验室体系复盖所要求的19个要素,并针对性掌握了104个评审要点,现场评审时应该无大问题。.

要素

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共19个要素。

1.管理要求(11个)

1.1组织

1.2管理体系

1.3文件控制

1.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1.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1.6合同评审

1.7申诉和投诉

1.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1.9记录

1.10内部审核

1.11管理评审

2.技术要求(8个)

2.1人员

2.2设施和环境条件

2.3检测和校准方法

2.4设备和标准物质

2.5量值溯源

2.6抽样和样品处置

2.7结果质量控制

2.8结果报告

评审要点

篇7: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全文

1.总则

1.1 为贯彻实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为实验室资质行政许可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授权、验收)的评审应当遵守本准则。 1.3本准则所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1.4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

1.5对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只对本准则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进行评审。同时申请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的,应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本准则的特定条款进行评审。

2.参考文件

GB/T15481:2000(GB/T27025::2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局长令)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2000]046号)

3.术语和定义

本准则使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GB/T15481: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4.管理要求

4.1组织

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4.1.1 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

4.1.2 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

4.1.3 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

4.1.4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1.5 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4.1.6 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

4.1.7 实验室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1.8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独立法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

4.1.9实验室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1.10 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4.1.11 实验室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

4.1.12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验收的实验室)。

4.2 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4.3 文件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如果实验室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的.实验室一定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实验室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实验室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4.6 合同评审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

4.7 申诉和投诉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实验室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4.9 记录

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实验室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 /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4.10 内部审核

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4.11 管理评审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5.技术要求

5.1 人员

5.1.1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5.1.2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5.1.3实验室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实验室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5.1.4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

5.1.5 实验室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5.1.6 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

5.1.7 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

5.2 设施和环境条件

5.2.1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

5.2.2 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5.2.3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2.4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2.5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5.2.6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5.3 检测和校准方法

5.3.1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5.3.3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等都应现行有效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5.3.4需要时,实验室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

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5.3.6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和客户接受,并将该方法偏离进行文件规定。

5.3.7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5.4 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5.4.2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实验室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所造成的影响。

5.4.3如果要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且应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5.4.4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5.4.5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

a) 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 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

d) 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

e)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 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g) 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h) 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

i)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5.4.6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5.4.7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5.4.8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5.4.9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5.4.10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5.5 量值溯源

5.5.1实验室应确保其相关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实验室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对于设备校准,应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

5.5.2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应提供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证据。

5.5.3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检定/校准的计划。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5.4实验室应有参考标准的检定/校准计划。参考标准在任何调整之前和之后均应校准。实验室持有的测量参考标准应仅用于校准而不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证明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

5.5.5可能时,实验室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没有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时,实验室应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5.5.6实验室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5.5.7实验室应有程序来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5.6 抽样和样品处置

5.6.1实验室应有用于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或清理的程序,确保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完整性。 5.6.2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实验室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5.6.3实验室抽样记录应包括所用的抽样计划、抽样人、环境条件、必要时有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如可能,还应包括抽样计划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5.6.4实验室应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计划的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

5.6.5实验室应记录接收检测或校准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

5.6.6实验室应具有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样品或记录中的混淆。

5.6.7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不受损坏。实验室应保持样品的流转记录。

5.7结果质量控制

5.7.1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d) 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e)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5.7.2 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5.8 结果报告

5.8.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和/或校准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8.2检测和/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 标题;

b) 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与实验室地址不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

c)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

e) 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

f) 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g) 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必要时);

h) 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用抽样计划的说明;

i) 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

j) 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

k) 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品有关的声明。

5.8.3 需对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做出说明的,报告中还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测和/或校准条件信息;

b) 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c)当不确定度与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d) 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5.8.4 对含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抽样日期;

b) 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c) 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d) 抽样人;

e)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

f)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5.8.5检测报告中含分包结果的,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

5.8.6 当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电磁方式传送检测和/或校准结果时,应满足本准则的要求。

5.8.7对已发出报告的实质性修改,应以追加文件或更换报告的形式实施;并应包括如下声明:“对报告的补充,系列号„„(或其他标识)”,或其他等效的文字形式。报告修改应满足本准则的所有要求,若有必要发新报告时,应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

篇8: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全文版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全文(版)

1.总则

1.1 为贯彻实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为实验室资质行政许可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授权、验收)的评审应当遵守本准则。

1.3本准则所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1.4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

1.5对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只对本准则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进行评审。同时申请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的,应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本准则的特定条款进行评审。

2.参考文件

GB/T1548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局长令)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2000]046号)

3.术语和定义

本准则使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GB/T1548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4.管理要求

4.1组织

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4.1.1 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

4.1.2 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

4.1.3 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

4.1.4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1.5 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4.1.6 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

4.1.7 实验室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1.8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独立法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

4.1.9实验室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1.10 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4.1.11 实验室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

4.1.12 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验收的实验室)。

4.2 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4.3 文件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如果实验室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的实验室一定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实验室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实验室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4.6 合同评审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

篇9:新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素

1.管理要求(11个)

1.1组织

1.2管理体系

1.3文件控制

1.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1.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1.6合同评审

1.7申诉和投诉

1.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1.9记录

1.10内部审核

1.11管理评审

2.技术要求(8个)

2.1人员

2.2设施和环境条件

2.3检测和校准方法

2.4设备和标准物质

2.5量值溯源

2.6抽样和样品处置

2.7结果质量控制

2.8结果报告

各个要素与评审要点分布具体如下:

4.管理要求(51个)

4.1组织(12个)

4.2管理体系(5个)

4.3文件控制(4个)

4.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3个)

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个)

4.6合同评审(2个)

4.7申诉和投诉(3个)

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个)

4.9记录(6个)

4.10内部审核(5个)

4.11管理评审(3个)

5.技术要求(53个)

5.1人员(7个)

5.2设施和环境条件(6个)

5.3检测和校准方法(6个)

5.4设备和标准物质(10个)

5.5测量溯源(7个)

5.6抽样和样品处理(7个)

5.7结果质量控制(2个)

5.8结果报告(5个)

各个要素与评审要点具体为:

4.1组织:12个

1)实验室是否具有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

独立法人性质的实验室是否有合法的设立文件或注册证书;

非独立法人性质的实验室是否有批准文件、授权书、最高管理者的任命文件和母体的公正性声明;

实验室应承诺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校准活动,有保持第三方公正地位措施,满足“授权”、“独立”的有关要求。

2)审阅实验室注册、登记文件和工作场所的所有权、使用权的证明文件,确认实验室是否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审查仪器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的证明文件,确认实验室是否具备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的、临时的或可移动的检测/校准设备和设施,以及设备、设施能否保证正确进行检测/校准。

3)通过审阅管理体系文件,特别是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的控制程序,确认其管理体系是否覆盖了所有的工作场所或地点。

检查实验室所有场所的所有工作,验证质量体系能否对其有效的覆盖。

4)查阅实验室在册人员证明,或劳动合同证明,确认实验室是否拥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5)查阅实验室是否制定了保证检测/或校准工作公正、客观的有关措施;

能否保持第三方公正性;

能否有效防止任何有损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

能否有措施防止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

并考查实验室的实施效果如何。

6)实验室是否制定了保护国家秘密和客户秘密的有关措施,以及在有关的活动中实施情况。

7)分析实验室内部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部门职责是否明确,是否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8)查阅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是否有符合要求的任命文件,他们的职责规定是否明确、恰当,以及履行职责的状况。

9)是否规定了所有的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所有的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是否明确本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关键人员是否明确了代理人。

10)检查监督工作的范围、计划和记录,监督员职责是否到位,评价其工作的有效性。

11)是否任命了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是否明确了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的职责和权力。

12)依法设置或依法授权实验室是否有措施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确保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及时性。

4.2管理体系:5个。

1)建立管理体系的职责是否明确并得以落实;

质量过程是否予以明确;

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本实验室的特点(如移动的、多检测场所等);

相应的质量记录能否证明体系的运行;

是否存在系统性或区域性不符合。

2)审阅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以及对照本准则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结合本准则全部要素的评审情况和实施效果,评判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验室自身状况的.适应性和实际运行的有效性。

3)在评审过程中,注意与实验室的重要岗位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对本岗位的职责和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清楚明白。

4)是否建立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否适宜;

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和可操作。

5)本要素的评审一般要衡量全面评审情况、分析管理体系关键和重点环节管理状况,整体评价管理体系符合本准则的状况和实际效果。应当是评审组集体评判的意见和结论。

篇10:新版《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调整

新版《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调整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已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该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15份配套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也正式印发。

在这15个配套文件中,《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最受关注。根据国家认监委关于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中的规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于1月1日正式实施,在正式实施之前,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依然适用。现将该准则的调整内容及变化发布,供各位实验室同仁参考学些。

准则整体框架变化:

由原来的19个要素变为6个大条款,64个中条款、5个小条款。增加3个术语解释,参考文件关注“诚信”(参考GB/T 31880《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

4.2.4 强调人员能力监督,而非关键过程,并计入人员档案(监督是监督人,而不是其他);

4.3.1 管理体系覆盖的场所包括离开固定设施的场所

4.3.4 强调良好内务,有必要时制定内务管理程序(包括安全、环境程序)

4.5.2 强调质量方针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三个承诺一个框架):

a) 最高管理者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质量的承诺;

b) 最高管理者关于服务标准的声明;

c) 管理体系的`目的;

d) 要求所有与检验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质量文件,并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

e) 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本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改进的要求)。

4.5.4 强调文件控制规范,尤其是外部文件和法律法规(对外部文件的要求)

4.5.5 合同变更的规定

4.5.6 分包条件废除3个限制,需要事先客户同意(注意分包方的资质);

4.5.7 强调各类供应品管理

4.5.14 强调质量和技术记录控制要求

4.5.17.1 删除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内容(偏离的要求和CNAS一样)

4.5.17.2 应该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标准的选择问题)

新准则增加的内容:

4.1 法人和其他组织

4.1.5 识别利益冲突

4.1.6 可设立专门委员会

4.2.1 人员管理程序,包括人员录用、培训和管理;

4.2.3 人员只能在一个机构从业(检验检测人员不能在两个以上机构任职)

4.2.5 增加意见和解释人员的要求

4.2.7 增加3类人员当前工作的描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

4.2.9 最高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

4.2.10 和4.2.11 同等能力要求,不再仅仅要求是工程师(实验室的福利啊!!)

4.2.12 特定检验检测人员要求

4.4.8 保留无法溯源设备可靠性证据(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溯源)

4.4.9 标准物质溯源程序

4.5.8 客户服务程序

4.5.9 处理投诉和申诉程序,包括回避程序(回避是一个进步)

4.5.10 不符合项处理程序

4.5.16 增加管理评审程序

4.5.17.3 非标方法,删除仅限特定委托方

4.5.17.5 非标方法规范确认记录(方法确认)

4.5.18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实验室要会做不确定度)

4.5.21 检验过程前、检验过程中、检验过程后(这三个过程的质控是不同的)

4.5.22 能力验证程序

4.5.26 意见和解释

4.5.31 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程序(风险评估和控制)

4.5.32 年度报告、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公开公布自我声明

4.5.33 办理变更内容:名称、地址、授权签字人、项目取消、方法变更、其他事项

4.6 必要时,认监委发布特定领域补充要求。

篇11:整改报告

湖北寰安安全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贵公司受洪山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局授权委托,于xxxx年9月24日组织考评员和专家对我司进行了安全标准化现场评审,开出《评审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一份。评审结束后,公司对于评审专家组提出的32条扣分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且按照评审组的要求成立了整改小组,将公司从现场和资料方面的不足之处,层层分解,期望能将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整改小组名单如下: 整改小组负责人:冯书云

成员:李正武 王继川 王 健 程 慧 那 锴 整改小组已对专家提出的情况逐一落实,现能整改的已经整改,整改项为32项;不能立即整改的项有2项,现列举如下:

1、关于厂房的照明进行照顾测量,由于涉及到资金投入,以及相关申请程序较多,已拟定整改计划提交领导审批。

2、对于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需要将重新梳理员工所有档案资料,并分类整理过程较长,已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负责人。

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

企业盖章: 评审组组长: 评审组成员:

时间:年 月 日

篇12:整改报告

我校接到《睢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睢检预建(20xx)95号)文件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成了以党委书记孙明卫同志为组长的财务管理检查领导组,对学校的财务管理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1、我校学生均在政府组织下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身伤害保险业务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由学生自行办理参加,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一律不准参与,不存在回扣和私吞自肥现象。

2、每学期开学收费时,都由上级财政部门派专人到校收费,学校提供场地和人员配合,学校内部人员不经手财务收费,不存在私设帐外帐等现象。

3、严格遵守报销签字程序,所有需要报销的票据经办人首先签字;经总务处核实以后,由总务主任签字;最后由学校校长签字批准报销。这种报销程序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了贪污公款、不记账和贪污自费等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一如既往的执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并遵照检察院建议,在财务管理中开展下列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广大教育干部和工作人员遵守守法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法制,使广大教育工作人员充分了罪与非罪的界限,掌握基础的法律法规,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建立、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坚持用改革的创新方法,从机制、制度和基础入手,加强用改革创新的方法,从机制、制度和基础入手,加强对策研究,建立健全、落实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收费、财务支出、学校领导、财务人员等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

3、建立有效的监督制机制,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监督。加强学校内部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决策制度,实施校务公开等监督办法,强化制约机制,实行财务公开。

篇13:整改报告

分行工会通过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从各营业网点对于“文优四化”工作的重视与落实情况出发,对第二季度各支行的文明优质服务考核已得出了客观公正的结果。反映的问题一目了然且有章可循。我支行虽在此期间考核排名靠前,但仍是喜忧参半,因为服务工作不容半点马虎,特别对于某些问题是一提再提、老生常谈。可见,文明优质服务任重道远,还须坚持不懈。

根据检查的结果来看。我支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以下几点:

一、无迎、送用语;二、无双手接递;三、柜员无一句话营销。其他因此期间我支行正处于装修档期,现场检查缺乏可比性,虽未见问题,但不代表不存在问题,我支行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已做出了及时的整改方案与落实措施,对于兄弟支行存在的问题,我们同样引以为戒。

针对以上问题,我支行做出的整改方案与落实情况如下:

一、再次认真学习《中国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规范》,重申“十个一”的标准,特别对于晨会和例会的把握,做到及时、深刻、有效,严抓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刻提醒前台服务人员务必谨遵服务规范待客处事。

二、认真学习《中国银行营业网点销售服务流程手册》,大力拓展网点营销,特别是封闭式柜台的一句话营销工作,争取充分挖掘和利用发现潜在客户和营销良机的资源。为网点乃至全行创百亿利润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三、深刻认识各问题的存在之不容小觑,特别是内控防案工作,认真做好自查,力争做到无论小事大事都能合乎规范,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笑脸相迎,把文明优质服务、内控、营销等工作提到相同的高度,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争做分行“抓转型提升服务品质,注活力争创百亿利润”排头兵。

第二季度已经结束,相继第三季度也已经迈出,在我网点升级改造完成顺利开业后,相信在硬件设施得到大力改善与提高的同时,只要我们全行员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把服务与营销工作抓牢抓实,定能取得软件与硬件对等的提升,树立梅州金融领域优质服务的典范,行业学习的标兵。

篇14:整改报告

××××公司整 改 报 告

XXXXXXX:

×年×月×日贵局的各位领导亲临我司进行QS获证企业专项检查。对我司的基本情况及现场情况做了详细的检查工作,给我司提出很多的宝贵意见及发现我司现场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司将针对贵局提出的问题积极配合做如下整改:

1、检查室摆放无关物品

整改措施:已将无关物品移出(附整改后照片)。

2、更衣室内工作服未悬挂,放在柜内

整改措施:撤出更衣柜,改用衣架离墙悬挂工作服(附整改后照片)。

3、内外包装间的门敞开,工作人员直接进出

整改措施:内外包装车间之间的.门关闭,仅留一个传递口传递包装物品(附整改后照片);

组织包装车间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讲授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加强人员管理(附培训记录)。

4、库房管理较乱

整改措施:仓库物品按不同类别,分类摆放并标识清楚(附整改后照片)。

5、未按规定实施出厂检验

整改措施:出厂检验严格按照审查细则去做(附×年×月×日检验报告)。

6、使用的载货升降机未办理使用登记

整改措施:拆掉钢绳并立即禁止使用(附整改后照片)。

鉴于本事件的发生给贵局的领导们带来的不便,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也万分感谢各位领导为我司的发展提出了如此宝贵的意见,也希望在今后的日子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与指导,谢谢!!

××××公司(盖章)

×年×月×日

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单

改进计划

编号:

篇15:整改报告

xx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标准化评审扣分点整改报告

湖北寰安安全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贵公司受洪山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局授权委托,于20xx年9月24日组织考评员和专家对我司进行了安全标准化现场评审,开出《评审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一份。评审结束后,公司对于评审专家组提出的32条扣分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且按照评审组的要求成立了整改小组,将公司从现场和资料方面的不足之处,层层分解,期望能将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整改小组名单如下: 整改小组负责人:冯书云

成员:李正武 王继川 王 健 程 慧 那 锴 整改小组已对专家提出的情况逐一落实,现能整改的已经整改,整改项为32项;不能立即整改的项有2项,现列举如下:

1、关于厂房的照明进行照顾测量,由于涉及到资金投入,以及相关申请程序较多,已拟定整改计划提交领导审批。

2、对于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需要将重新梳理员工所有档案资料,并分类整理过程较长,已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负责人。

具体整改进度及措施如下表所示:

扣分项汇总表

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

企业盖章:

评审组组长:

评审组成员:

时间:年 月 日

篇16:整改报告

xxxx年5月28日卫生局的各位领导亲临我院进行慢性病等专项检查。对我院的基本情况做了详细的检查工作,给我院提出很多的宝贵意见许多不足之处,我院将针对卫生局提出的问题积极配合做如下整改:

1、部分老年人未做辅助检查

整改措施:老年人辅查目前正与院领导沟通落实,确定好后马上进行工作。

2、个别随访表未测血糖

整改措施:目前鼓励村医生购买血压仪或由我院统计发放血糖仪,做到人手一台为糖尿病患者做好随访管理。

3、精神病患者均未开展辅查,无监护人拒绝检查签字记录,少精神专科诊断记录

整改措施:马上联系乡村医生,由他们通知精神病患者家属,统计检查人数,对不同意检查的患者予以签字证明。积极收集精神病患者相关住院或门诊诊断记录。

整改报告人:唐波

xxxx年5月29日

篇17:整改报告

蓬莱中心卫生院

慢性病管理整改报告

20产×年5月28日卫生局的各位领导亲临我院进行慢性病等专项检查。对我院的基本情况做了详细的检查工作,给我院提出很多的宝贵意见许多不足之处,我院将针对卫生局提出的问题积极配合做如下整改:

1、部分老年人未做辅助检查

整改措施:老年人辅查目前正与院领导沟通落实,确定好后马上进行工作。

2、个别随访表未测血糖

整改措施:目前鼓励村医生购买血压仪或由我院统计发放血糖仪,做到人手一台为糖尿病患者做好随访管理。

3、精神病患者均未开展辅查,无监护人拒绝检查签字记录,少精神专科诊断记录

整改措施:马上联系乡村医生,由他们通知精神病患者家属,统计检查人数,对不同意检查的患者予以签字证明。积极收集精神病患者相关住院或门诊诊断记录。

整改报告人:唐波

20××年5月29日

篇18:如何写整改报告

如何写整改报告

我公司是专业做伞的,但是在今年的检验报告中被检查出伞件的耐腐蚀性不符合要求,要写整改报告,要求有事情经过,原因分析,改正措施等,最好有范文啊,情歌问高手帮帮忙。泪奔. 一、整改报告应由以下内容组成,报告须加盖公章:1、缺陷项目表复印件及整改实施方案。整改方案内容包括:缺陷内容、时限要求、责任人等;2、对应缺陷项目表,企业需逐条对整改情况作出详细的文字说明,包括采取的措施、落实部门、达到效果、完成时间,并须附相关证据材料。证据材料包括:涉及软件的,应提供修订完善的软件文本(最好把过期的文本也附上,这样容易比较);涉及硬件设施设备的,应提供设施设备仪器采购合同及结款收据,需计量校验的'需提供校验合格证书复印件,并须提供安装位置图;涉及厂房改造、布局调整、设施设备调整位置的,应在提供文字说明的同时,提供厂房改造效果图和车间布局图、设施设备安装位置图等;涉及人员、机构调整的,提供相应文件和人员资质证明复印件;涉及标识的,应提供整改后反映标识状况的照片;涉及人员培训的,应提供修订后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参加人员、考核方式及考核记录等;涉及验证的,应提供验证报告、有关数据和记录。二、省局需组织检查组对企业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并在企业整改报告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Baidu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篇19:整改报告

民主评议做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是能够给干部本人的工作以较公正评价的一面镜子,时常照照镜子,不但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更有利于克服和改正自身的不足。通过参加几次民主评议,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干部职工对我的鼓励、爱护、期待和帮助。

一、对评议意见的基本认识

本次民主评议,职工群众对我的具体意见是表扬和鼓励多于批评和建议,其中大多数是对股份公司去年经营业绩的充分肯定。面对表扬,实事求是地说,这里既有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指导、支持与帮助,也是股份公司班子成员的精诚团结、分工协作的结果,而非我一己之功,但是,职工群众对我的鼓励和信任还是使我倍受鼓舞;面对批评,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的态度我对每一条意见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能够落实的尽快、妥善落实;对职工群众的建议,我也结合公司实际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二、整改措施

此次民主评议职工群众共给我提了二条批评和二条建议,下面针对这些批评和建议结合自身情况谈一下个人的整改措施。

1.关于“为了私利是不拘小节”的思考

在20__年9、10月份我参加了中组部举办的_教育活动,感想很多、收获很大,深刻领会了警示教育的重大意义。所谓“公生明,廉生威”,作为本公司的领导干部,近几年,在担任领导工作岗位后,我更加严格把握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价值观念的腐蚀,不给为谋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从而抵挡住了糖衣炮弹的袭击,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较高的形象和威信。在实际工作中,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见的人不单独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不以任何理由为借口去干违纪的事情;严格要求自己的下属和亲人提高反腐败的警惕性,尽量给下属创造一种无权谋私、无机会谋私的环境,对亲人经常教育、严格管理和要求,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做违纪违法的事情。实行厂务公开制度,涉及管人、财、物的部门的领导和职工,实行轮换制、对外采购比价制、招标制、特殊商品的定价委员会讨论制,资金使用透明后,使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趋于制度化、程序化,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大项目的招标、物资采购、人员使用、人员变动等方面自觉接受纪委的监督、并向纪委报告。

因为自己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监督机制,在担任公司的领导干部期间,我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过个人私利,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讲情面,所以,对于“为了私利是不拘小节”这一提法我不敢苟同。但是,既然职工提出了这一点,就说明我们的工作在这一点上还存在差距,还需要在加强监督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厂务工作的透明度,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

2.继续深入基层,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及现场情况

职工群众给我提的另一条意见是“深入基层不够”,做为公司领导,因为要兼顾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所以,尽管自己也总下基层了解一些情况,但在时间的分配上,确实在“深入基层”方面还有欠缺,做的还很不够。

职工反映的“__车间竞争上岗没考上人员还在经管室里养着”,经过核实,已经责令车间进行了处理。通过这件事,也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深入基层的重要性,因为各种原因,现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这就造成出现问题或者被淡化,或者失真,从而,给公司的发展带来隐患,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更及时地发现各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或只做表面文章的部分干部也是一种威慑。为了随时了解各项工作推进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表象),使每项工作都能从贴近职工的利益出发,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不脱离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大深入基层的力度,坚持每天走访生产单位和关键岗位,每天走访车间级领导和工人不少于三次,认真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反映,对他们所反映的情况及时核实并责成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关于两点建议

职工群众建议“把股份公司产品销售再创一个新纪元”,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股份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热切希望。在公司的职代会上以及上1100台动员大会上,董事长和我也都反复强调了“市场化”的重要意义,集团公司领导以及股份公司班子成员,还有销售部都在全力在做拓宽市场的工作,集团公司各单位也都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股份公司其他各单位也都做了大量的保销售的举措。市场是变化莫测的,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产品销售再创一个新纪元”也还不能妄加承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希望对检验、技术队伍认真整改”,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做,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检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检验、技术队伍的整改,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技术、检验队伍的整体实力直接影响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质量,对公司的发展作用不容低估,所以,我们领导班子也一直很重视这项工作。

4.注意工作的方法和领导艺术,形成良好的民主气氛

“有时候说话太冲,态度比较蛮横”,这一点虽然职工群众没有提到,但我自己却有所体会。因为所处职位的关系,要处理和做出决策的问题很多,常常觉得时间紧迫,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给公司中层及基层布置工作时,有时因为过于苛求部属的理解力和工作能力,可能就忽略了多交流和耐心听取困难的程序,这样就给他们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为了减少推委扯皮现象和畏难情绪,有时在工作方法上有些强硬、态度过于蛮横。尽管这样有可能提高一点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压抑了民主,可能会使部属为取悦领导而不敢讲真话,错失了一些了解真实情况的机会。鉴于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尽力克服自己的急噪情绪,注意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在身边形成浓郁的民主气氛,使公司上下群策群力为公司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篇20:整改报告

20__年_月贵单位组织人员对我校食堂进行了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希望,在此,由衷地感谢你们对我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在虚心听取你们的意见后,学校领导和食堂管理人员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了食堂管理工作会议,针对我校食堂存在问题并参照其他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认真整改:

一、进一步强化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长负责制度,强化学校食品卫生管理,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和监督,建立建全监督管理与定期检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完善设施设备。

二、进一步健全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完善供货商档案,实行定点采购,签订购销合同,建立健全各类台账。

三、组织人员对原有货物进行彻底排查,清理“三无”及过期产品,对不合格产品坚决销毁,对检验检疫不严格或者手续不全的产品进行清退。如将原采购的食用猪油退货,改用合格的产品“___”餐饮大豆油。

四、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仓储设施,加装仓库排风扇,并计划在最近时间内改装地楼。同时要求仓管员加强仓库管理,合理摆放,定期盘查,确保货物质量。

五、改善消毒设施,加强消毒管理,增设餐具保洁柜,进一步加强场所、炊具、餐具的清洗消毒管理工作,安排人员对保洁消毒工作进行全程监管。

六、加强添加剂使用管理,不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物。

七、进一步规范餐厨废弃油脂的处理,与潲水收取人员签订《潲水处理协议》,安排值班人员对潲水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随时跟踪考察。

八、对于其它做得较好的工作,如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预警、食品留样、含毒测试、消毒及记录、健康管理、卫生许可等,我们一并予以完善和加强。

再次感谢上级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上级相关部门随时对我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电梯公司整改报告

物业工程工作计划

特种设备工作总结

电梯机房整改报告范文

信息安全规章制度

市场物业管理工作计划

特种设备的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物业工程部工作计划

公司管理评审报告范本

电梯资质评审整改报告
《电梯资质评审整改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梯资质评审整改报告(共20篇)】相关文章:

评审报告范文2023-05-18

2022物业工程部的工作计划2022-04-30

竣工验收监理发言稿2022-05-07

宁波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全文)2023-07-30

物业工程部年度工作计划2023-09-26

工程报告范本2022-08-26

市政工程竣工验收监理发言稿2023-05-11

火灾事故整改报告2022-10-07

品质部员工年度工作总结2022-11-09

品质部的月度工作总结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