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范文

时间:2023-10-31 08:09: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范文(共6篇)由网友“旎诚骁”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范文

篇1:以小见大的叙事作文

以小见大的叙事作文

今天,我从少年宫出来,发现不远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人从背包里拿出一瓶水,咕噜咕噜地喝了一通后便随手扔到马路旁的树下,对几米外的垃圾桶视而不见,之后便扭头就走,以小见大。

这件事虽小,但它表现了中学生以致广大市民普遍有的坏习惯――乱扔垃圾。他们认为:南极上方的臭氧层空洞固然危险,但远在天边;全球变暖固然是个大危机,但每年也就上升那么零点几度,对生活不造成影响;环境污染固然对人类是个大考验,但就扔那么个塑料瓶,没什么要紧。这是多么不正确的观念啊!

大家一定都知道“日积月累”这个词语吧?知识积少成多,久而久之人就变得学识渊博,。那么垃圾呢?也许,在科技极端发达的未来,地球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桶,地球也就不再是茫茫宇宙中那颗璀璨的蓝宝石;也许,那时人类能改变一切,但他们能让地球脱胎换骨吗?环境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我还听到过这么一条新闻:一群来自韩国的游客在宁波景区捡垃圾,他们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捡。从这条新闻可以看出,中国人乱扔垃圾的实在太多。外国就比我们做得好多了:比如新加坡,乱扔垃圾一次就要罚几千元呢?在德国,几乎没有人乱扔垃圾,他们还规规矩矩地分类投放。要是中国人去那里,还得准备几万元作罚款呢!

我认为中国应该多开展“你丢我捡”这一类的活动,彻底改变中国人的形象。

和妈妈驾车到万达广场去游玩。我坐在车后座上,透过窗户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从我身边川流而过,心情也随着这春日的阳光快活起来。前方红灯妈妈的车缓缓的停下来,正和妈妈说笑时突然看见旁边前方车道的一辆黑色车此时公然的从车子里抛出一包垃圾,只见好多橘子皮还有废弃的餐巾纸从塑料袋里滚滚落下来,微风瞬时吹散了几片废纸。

那时我真的怀疑我的眼睛花了,世上竟有如此没有公德心的人!但当我还没有从黑车的不文明举动中回过神来时,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更让我始料未及,只见一辆白色的小轿车的车主从车中走下来,拎起那包垃圾还有散落开的果削跑向马路不远处的垃圾筒。绿灯了,白色车打着双跳灯慢慢的被我们甩在身后,愈来愈远。迷茫的我这会儿算是真正体会到了文明与不文明的差距有多大!.直到到了万达广场,我还在回想着那两位车主截然不同的做法。我问妈妈,怎么看这件事,妈妈但笑不语,过了一会儿,只听妈妈喃喃低语:“儿子,有时文明就是这么一小步,今天对我们都是一种教育,言传不如身教,应该谢谢那位后车的`司机!”

暖风吹过,身心格外愉悦。我相信今天之所见必让我会更加珍惜文明这两个字的含义。

总以为母亲很唠叨,不忍双耳受罪,有时竟粗鲁地顶撞她。后来才知是自己错了。母亲的唠叨是一种爱,一种不一样的爱,一种切实的爱,那是关怀的体现,爱的象征。小时候,常常背着母亲跑出去玩,全不顾母亲在家着急、伤心。回来后,母亲先虽是一阵唠叨,后竟不住地在我额上吻了一下,之后只是静静的搂着我,母亲的怀抱是那样的宽大,那样的温暖。也许早已习惯了这一切,但却无法忘怀。也许母亲的唠叨已成了我心灵的乐曲,一日不听,似有所失,徘徊无助且不知所措;也许母亲的唠叨已成了我前进的动力,只有在母亲的催促下,我才走得更快、更有劲。

现在,真的好想说:“母亲,想起你的唠叨时,很温暖。”总以为母亲很小气,不忍母亲受苦,但有时竟找不到话来安慰母亲。母亲的小气原来也是一种爱,一种更伟大的爱。母亲家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但母亲却很坚强,很乐观,也很热心。后来我竟发现母亲很小气,她三年不曾换过一件新衣,而我年年穿新衣,一年一样,从不为衣而发愁。也许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吧,舍己为子,心满意足。母亲曾在洗车场工作,无锡的冬天有点寒,可母亲就是小气那一双手套的钱,导致自己双手冻伤,以致溃烂,我无法言表那时的心情,伤心、难过、自责、懊悔……也许这一切的词都形容不了我的母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因此常常哽咽,甚至双眼湿润、模糊,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心中的情感。现在,真的好想说:“母亲,想起你的唠叨和小气时,很温暖。”我并不是无法为了母亲而写母亲,我只是哽咽于春晖的无私,春蚕的无悔,想起母亲,真的很温暖。但我又怕因自己拙笨的笔头而毁坏了母亲伟大的形象――虽然她只是众多东方母亲中的普通一员。

总以为自己已长大,总以为自己很坚强,总以为自己不易落泪,但一想起母亲,我就变得很脆弱,止不住泪水的涌动。在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在东方母亲身上共有的高贵品质,她们热爱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此,她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不得不说东方的母亲很伟大,很坚强!想起你,我的母亲时,我很温暖!

小妖王胡巴天生顽皮,聪明可爱,他把吞下的红枣当子弹打,把房屋打塌,更把葛老板一帮人打得落花流水,把厨师们戏弄得狼狈不堪,落荒而逃。

小妖王胡巴生来吸血,但在宋天荫的教导下改吃素食,当他抓住兔子的瞬间又想起了父亲的教导,立刻放了兔子。当天师罗纲面临危险时,两只小妖不计前嫌,冒死救下罗纲,也使罗纲幡然醒悟。小胡巴在宋天荫被剑击中后,痛苦不已,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拔剑,剑割伤了他的手,鲜血激活了剑,让剑有了灵性,也让宋天荫起死回生。与其说是剑吸收了鲜血才威力无比,不如说是善良的召唤让正义之剑铲除了邪恶。

小妖们誓死护卫妖后和小妖王,他们不畏艰险,不离不弃,真是令人可歌可泣。

《捉妖记》突出了与人为善的特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良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有扎根于善良的土壤,才能结出高尚的品质。

篇2:生活中的以小见大散文

我的父亲也真搞笑,老远的给我送月饼来,还有两个梨和一小撮茶叶,这些东西加起来也不到车费的三分之一呢。

我和同学们瓜分了月饼和梨,那一小撮茶叶却弄丢了。或许是当垃圾给扫掉了吧。我一翻垃圾篮,果然在那,幸好有袋子装着。

我把那茶叶倒进开水中,刚好能泡上一杯浓浓的茶。就是这杯浓热的茶,使我又一次不能入眠。一整个下午,我就静静地想着过去的事。

我们村子里的人除了待客和供神鬼,自己是很少喝茶的,连开水也难得喝上一口。渴了就舀上一大碗带点粥的米汤咕噜咕噜地灌下去。只有我们家,四姐弟都喜欢喝茶,而我母亲向来是不主张我们喝茶的,在她眼里喝茶跟喝药一个样,只是在吃多了油腻的东西的才特许我们喝上一两杯。但我们喝得多了,她也就不怎么管我们了,只是她还是一口也不喝,除非拉肚子。说来好笑,我母亲认为浓茶是可以治拉肚子的,我小时候就十分信奉这种说法。肚子不舒服了就偷一把茶叶塞进嘴里,用口水慢慢地将它泡软,然后就咀嚼起来,有时连渣也全吞了下去。虽然有点苦,但为了肚子,我那时就很勇敢,况且吃完后很长一段时间口中还甘甜甘甜的。我很喜欢那种感觉。也真是奇怪,那方法每次都灵验。我曾把这方法传授给别的小孩子,但他们都爱不了那苦。

我渐渐长大,再也不吃茶叶了,却还是喜欢喝茶,特别是早上起来,先泡上一杯浓茶再去刷牙洗脸运动,回来时那茶已差不多泡好了。捧上一本小说边喝边看,那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这样的快事在学校里是享受不到的。因为学校里太热闹,生活节奏太快,整天得为分数奔波,是不适宜饮茶的。有时为了提提神才泡上一杯,但没有功夫品。

在学校也不可能再用茶叶来治肚子痛了,那要让人笑落大牙的。但今天父亲带茶叶来一定是母亲的主意,她怕我吃月饼腻着,所以特意叫父亲顺便送点茶叶来,但又不给多,毕竟在学校里没什么油水吃,要是让那茶叶吸干了儿子的油水哪可怎么办?我想着,坐起来喝了一口浓茶后躺下想睡,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篇3:经典叙事散文

河北诗人大解,和我谈过一首他忘不了的诗。大意是这样的——

三个拾荒者,都是女的,正在一堆垃圾中寻找废塑料、汽水瓶、易拉罐。突然,一大堆灰旧里面,跃出了一点红,是一枚红发卡。那位年老的拾荒者,用黑色的手把发卡捡起来,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看了又看。有什么可看的呢?发卡样式非常普通,还染上了来历不明的汤汁,脏兮兮的。何况对于她的年龄,红色实在太耀眼。很显然,这是哪个时髦女孩丢弃的,虽然没坏,可是,她却把它扔了,兴许正戴着更漂亮的新发卡,走在大街上呢。年老的拾荒者拿着发卡,跑到垃圾场附近的小商店,谨慎地抽出皱巴巴的1元钱(对她也是奢侈的价格),买了包最便宜的纸巾。

回到垃圾场,她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纸巾,背对着风,开始一丝不苟地擦拭那枚发卡。那种认真劲儿,仿佛擦的是祖传的玉器。发卡渐渐在她手里燃烧起来,像灶里的火,像刚出的朝霞,像女兒冻红的小脸……她又给同伴一人一张纸巾,说,把手擦干净!两人都小心翼翼地擦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发卡,笑着低声地说着什么,仿佛在商议。

过了一会儿,年纪最大的拾荒者,动作生硬地把红发卡别在了头发上。多少年没有别发卡了吧?红发卡把她的白发,衬得愈发地白了,而那张满是皱纹的脸,有些害羞,有些满足地微笑着。一会儿,她把红发卡递给了中间的女人。她的头发黑白相间,这枚红发卡,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让她沧桑的面容添了些许生动。没多会儿,她也把红发卡拿了下来,恋恋不舍地递给最小的那位。原来,她们在轮流试戴,谁戴着好看,红发卡就归谁。

最小的拾荒者有一头浓密的黑发,红发卡一戴上去,犹如漆黑的夜晚倏地升起了一轮红月亮。那头长发,和长发下的脸庞,都变得如此迷人,如此美丽,让另外两个拾荒者都始料不及,看着她呆住了。这个年龄最小的拾荒者,低下头笑了,笑得含蓄又开心,笑成了一朵晴空下的棉花……过了一会儿,她把这枚发卡摘下来,还给了年老的女人。对方则以五指为梳,梳理完女孩儿的长发,就把发卡轻轻地别在了上面。

三个人都笑了。因为一枚别人遗弃的红发卡,她们感受到真切的幸福,青春的美好,人性的温暖。一个下午,她们都特别高兴。回家时女孩儿有些羞涩,但没有摘下发卡,走了。

当然,诗不可能这么啰唆——但,生活的细节肯定是这样的.,甚至比这更真实,更精彩。谁能想到三个拾荒的女人,会如此容易满足、容易幸福呢?我不想从这三个拾荒者身上,得出什么伟大生活要旨,只想说,和这三个拾荒者相比,我倍感羞愧,我的灵魂早就麻木成了一根铜丝,而我常常自鸣得意于,这根铜丝可以在我与生活之间作某一种连接,像一根超级保险丝,其实,也正是这种“铜丝”,让我的灵魂麻木了许多。生活中,很难再有什么事让我心动,更甭说兴奋了。这三个拾荒者,岂止是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简直让我觉得,生活就是为她们准备的,她们可以把垃圾当成宝贝,而我们却常常把宝贝当成了垃圾。

或许,在生活面前,她们比我们更具备热爱生活的能力。

篇4:叙事散文

范文一:那些花儿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边,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又听到这首《那些花儿》。在阳光洒下的午后,朴树的声音穿梭在四周,拨动这慵懒,疲倦的心弦,却又那么铿锵,早这看似美好的时间里奏鸣着。抵挡不住这空灵、似有非有的飘渺诱惑,也跟着哼唱起来...

情绪跟着音乐而渐渐复苏。开始缅怀起了过去,那流年的往事……

十年前的懵懂,便是我和琼相识的日子。那时我们都是幼稚园里乳臭未干的小子和丫头,但我似乎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总是一个人不屑的坐在角落,看着别人打打闹闹,自己小声的哼着儿歌。而后来认识了琼,他和我一样,一个人在角落,也爱唱歌。于是,两人像是当初伯牙与子期一般,虽然有点夸张,但那种遇“知音”的心情却相同。也不怕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我们一起等待家人来接,一起说话,一起走,形影不离的单纯。

小学三年级,分了班。这让我与她之间有了点距离。但是,关系还是很好的。每到下课,便在一个安静的角落,讲着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一次,记得她格外激动的对我说:“我在电视上听到一首几好听的歌呢……”

“哦,是吗,你唱给我听听嘛。”我充满着期待。

“好啊,不过你听了之后也要学了唱给我听!”琼调皮的笑着。

我也露出两个小酒窝,眨巴着眼睛。

“我唱啦...那片笑声那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于是,在脑海中,便有了那首歌的记忆。在万里无云的那个下午,回荡着稚嫩童声。

小学六年级,我与琼不再形影不离,因为有所顾忌,只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撞见,然后说一下自己的情况,但共同的爱好——唱歌,又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因为都是音乐特长生,所以便一起上音乐培训班,这便让我们有了合作的机会。记得一次市里比赛,老师要求我们选歌,我们竟不约而同的说了出来,也又不由自主的哼唱: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我们俩对望着,诠释了那叫做默契的东西。

初二上期气氛变得格外紧张。我与琼的见面也是少之又少,偶尔的一次碰面,也是匆忙。第二期,父母说要我转学,我并不愿意,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无可奈何的答应。于是,便决定告诉她,但却是最后一个告诉。期末的时候,我跑到她们教室,紧紧抓着她的肩膀,要求她和我再唱一遍《那些花儿》,虽然他很疑惑,但还是没有多问,于是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歌声回荡在教室,夹杂着并没有勇气来提起的东西,回旋...或许,我还是没有勇气……

后来,她打来电话,断断续续的说着些话,很伤感的话,我认真听着,泪流满面。

……

一阵微风吹过,带着一丝青草的味道,舌尖不由自主的舔着这自然的味道,阳光下,我又想起了那个人,还有那首歌。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以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重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他们已经被风吹散在天涯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还在开吗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范文二:阳光下的藤椅

“吱咯,吱咯”,一阵熟悉的响声飘入耳鼓,我知道姥爷一定又躺在藤椅上欣赏那些花了。

八十出头的姥爷,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却还挺得直。头发已经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皱纹爬满了脸颊,姥爷常常感叹,“岁月不留人哪!”

我一直有点畏惧姥爷。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爷大发雷霆,竟然当着爸爸的面,拿扫帚打了我一顿。后来,姥爷提起这事儿,那时,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着双眼,轻轻说道:“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们陪我好多年了。现在我没事的时候,给它们浇点水,翻翻土,看它们有没有开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爷似乎在自言自语,可他平静的口吻和阳光下安详的面容,着实让我愧疚了好一阵呢!

姥爷不是很爱说话,闲暇的时候,除了摆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镜,翻翻破旧的辞海。小时候,我有不知道的词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爷说一声,他就会戴上他的老花眼睛,翻开厚重的辞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那时,在我的眼里,姥爷仿佛就是一本厚厚的辞海,无所不知。

当然,尤其让我对姥爷心生敬畏的是姥爷的一身正气。姥爷以前是财务科的科长,这是多么令人眼红的位置啊,可是姥爷一直两袖清风,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傻,成为同事私下的笑料,连姥姥、小姨们也怨姥爷老实。可姥爷很坦然,“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叫门。什么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啦!就我这样的。”姥爷说完,还重重地拍拍胸脯。

我一天天地长大,姥爷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对姥爷那种畏惧依然存在。我想,这不是别的,正是被他内在的威严所折服,正气所感染的缘故吧!然而不管怎样,他终究是那个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爱我的姥爷。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藤椅上,那些花儿在空气中摇曳,我看到姥爷脸上浮着满足的笑意。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中定格。

范文三:母亲

母亲给我许多关怀,这关怀却又因那样无微不至而显得琐碎。在我貌似凌乱的个人生活中,也许最深重的忏悔也无法将它们一一遮掩……

一个夏日的正午,我们正在吃午饭。母亲习惯性的夹了一块菜放到我碗里,刚刚落箸,我便叫了起来:“唉呀!妈,说了多少遍了,别给我夹菜!不说对别人是不是尊重,单就卫生来讲也过不去呀!”母无语。

篇5:叙事散文

听说彬县景村有个倒流寺,值得一游。每年6月19日这里有庙会。游览倒流寺这个念头去年就有,因为工作忙碌始终没有去成。

周六没有上班,早上杨明老师约我,我吃过早饭,我准备了两瓶水。骑上自行车,沿公刘街东行至黑石岸底,再东行一公里到达景村,当我俩行至景村沟路口时,首先眏入眼帘是一池水,池水清澈见底,四周用砖块砌起围着,此处水源是沟内淌出来的泉水,据听说此水甜润爽口,是天然的矿泉水,至今供应着景村人畜饮水如今成了新县城的水源。此时,我和杨明老师初次到这里,看着前面一条进沟,一条路绕山下而去,我俩不知走哪一条路而站在这里徘徊,这时看见一个人开着四轮路过这里,我挡住问去倒流寺从哪里走,他指着山沟里说从这进沟不远就是倒流寺,我和杨明老师心里很舒坦地推上自行车进沟了,前行赶往倒流寺。

我们两人沿着曲曲折折的路进沟,路的两边荒草萋萋,因为是夏末秋初,草丛野花中间,蝴蝶翩翩地飞着,蜜蜂嗡嗡地叫着,各种小花开的非常鲜艳,再往前走,山上有无数眼窑洞,至今废弃无人居住。在俯视路下水池的滩地,是郁郁葱葱的玉子地,玉子长势喜人。我边走边惊叹这里景色宜人,环境优美,正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再往里走大约200米远,我看见有一位老农正挥舞着镢头,开挖麦茬地。我边走边想倒流寺不知离这里有多远,心里嘀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我决定去向老农问个究竟,我看天色不好,天阴云弥漫,深山老林没有人烟,我就快速踏着荒草的小路,走到老农的跟前,叫了一声大哥,敬请问问,倒流寺在那里,离这儿有多远,他停下手中的镢头,略微沉思一下,他说离这儿大约有二百米远,从这儿进去顺着山根底走不远,到上下那路口,顺着上山的路走倒流寺就把你挡住。

因为我出门仓促,没有带烟,遗憾的没有给老农发烟,慨叹自己有些失礼,只是杨明老师问老农这里有什么传说,那老农说,传说很久以前,倒流婆走到断经,水已断流,已到山根底,前无去路,走到那里倒着回来了,从这沟口进山看见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再往进走看见这里地势平坦,就选择了这半山腰一块背靠西山面朝东山平台依山而居,常年念经拜佛。自从倒流婆到了这里,景村人丁兴旺,骡马成群,牛羊满山坡,村子出了不少秀才。村子里,有一位姓韩的和尚,跟着师傅学,他也叫村子里的闲人农闲时间,来寺庙里,念经,劝人们行善事,不要作恶,否则,死后阎王爷处罚。死后处以地狱十八刑,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和睦相处,彼此礼尚往来。听着老农的讲解,我问倒流婆是哪里的人,他吞吞吐吐说不出所以然来,年代久远,不知是哪个朝代,但无资料记载,我想无从考证,就不再问老农了,我俩就像老农道歉了几句就匆匆赶路。

我俩沿着山下曲曲折折的小路,再往里走看见一片密密麻麻成片杨树林,树杆华律,笔直高大,树上成群的秋蝉,大呼小叫地在树上叫着,路边草丛中,不知名的野花中,各种蝴蝶翩翩地飞舞着,有麻蝴蝶,黄蝴蝶,花蝴蝶等等,有大蝴蝶小蝴蝶,成群结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深山老林中的美景,我不禁为这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而惊叹着。

我和杨明老师边走边打问着去倒流寺的路,恰遇倒流寺的和尚的后代曾孙女,问倒流寺在那里,那小女孩说顺着大路从这里上到半山腰倒流寺就把你挡出了,顺小路从你身后这条小路走不远就到了。杨明老师问倒流寺有和尚吗?那小女孩说,原来的和尚是他老爷已去世多年,后来了一个和尚,又走了,现在有和尚吗?有。我问她你干啥去,她说打核桃去。我对杨明说走大路远,咱走小路,我和杨明老师返回从小路上山,小孩和同伴出沟了,我俩上山了。

当我俩攀沿着荒草凄凄的崎岖小路,来到开阔的台地,来到这里,看见四合头院的大门紧闭着,楼牌碑上写着倒流寺几个大字,大门口的院墙上贴着一张告示,每年六月十九日庙会。我看见大门紧闭着,不见一个人影恐怕看不到倒流寺的真面目了。我就在倒流寺的门口转里看看,后头看看寺后山上,树木苍翠挺拔高大,树上的秋蝉大呼小叫,一阵大一阵小,山中的雄鸡高唱着赞歌,就是听不见犬吠声,我就想起了一首唐诗,“夜闻犬吠声,风雪夜归人”,我们站在这里也象夜归人一样急切。寺后山势是一个半包围式的山势,树木茂密,鸟儿婉转地鸣,山坡上的荒草像思念一样疯长,长成了城市失眠的路灯,这条沟是南北走向,倒流寺背后是西山,前面是东山,晴天这里,光照充足,冬天避西北风,春季温暖,夏季凉爽,秋季景色迷人。我站在这里久久佩服,倒流婆娑远见卓识的眼里,和不同凡响的伟大。

这是杨明老师趴在铁门上,就轻轻地敲门,听见院内有人走动,我就说使劲地敲,杨老师说不能是寺庙,我理解杨老师的意思,稍等,我在敲门,听见一人来开门,这时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胖胖呼呼的农村妇女,开了门,就问你们是哪里人,今走吗?我答城里人,她问进沟时看见有人打核桃吗?她就下了山,我俩就走向了寺内,这时我看见一个四十多岁一走一拐的残疾人走出了招呼我俩进寺来。由于我俩走时匆匆没带香,杨老师问主人有香我买些,主人说我给你去吗,我俩就顺着他指引的路线,从上窑敬香,依次向西一一敬完香。就立在大院子里问这位主人,寺里的情况,他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姓韩的师傅,就是这村子人,他死后,来了几位外地和尚和尼姑,已先后走了,现在他师傅回了南方。叫我俩进窑内,指着墙上的麻麻黄纸说,这是老师父当年的做人行善的手迹,我由于好奇,就顺手抄下了。走出院子,我环视这四合头的院子,用砖开砌起的花园,花卉鲜艳,院落打扫的干净整洁,只是一只白公鸡在院子高唱,打破了院子的宁静,猫跟着主人跑前跑后,喵呜喵呜地叫着。

我仔细看着各殿庙宇门上的新对联,由于好奇就一一摘录下,碰到生僻字,主人一一帮我疏导,我由衷地感谢。据主人说这些新对联,是邓兰之父拟写,他是一名教师,邓楠题写,我回忆邓楠是我县小章镇人,年幼上初中,是省书法协会研究员,她的字看上去苍劲有力大气。我惊叹小小年纪书艺招绝,是我县书法新秀。

站在我面前残疾人是新堡子人,听说他骑摩托车时摔伤脑出血,当时走不成路,经过师傅精心给他治疗后,他能拄着拐杖走路了。我问主人香钱咋付,他说钱我不能要,你投进功德箱,我和杨老师一一都进了功德箱,走出了寺门。问主人寺庙的门口这个圆塔是啥?他说是宝利舍利,是婆娑圆寂后的死骨,奥我明白了,原来倒流婆娑生活在这里,死后葬在这风水宝地。

这时山中雄鸡高唱,寺庙后的山上林子,幽幽苍苍,景色迷人,我进沟时天阴,此时天晴,阳光明媚,这里天蓝草绿林静人更美。我们现在是这里人,如果人世间象这里就好了,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战争,没有疾病和忧伤,那是多么美好啊。

杨老师说走,他推着自行车走在前,我推着自行车下山紧跟在后面,下坡路则颇为难走,多处小路坍塌,下上后,沿着来时的路,骑上自行车顿觉车子轻了许多,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出了沟里。这是杨老师慨叹那瓶子美观一瓶子水而惋惜。

这时我们沿着312国道一路西行回家了。

篇6:叙事散文

好久没到大关,终因泰山之寿,得已成行。又因连日来,阴雨连绵,心情压抑。2014年的最后一个周末,见太阳出来了,但中午要返回,还是挤时间去登大关翠屏山。

大关四面皆山,县城背靠翠屏山,西临笔架山。从县城沿县医院门诊大楼后面的巷子而上,原来的水沟已经盖上水泥板并铺就了青石板,墙上是大关名人张维翰、龚自知、罗占云、刘远芬、秦孝顺等的浮雕、简介和《大关赋》,颇有文化巷子的味道。穿过巷子,从翠华镇中学背后,沿水泥小路而上,小路旁边修起了幢砖房,门前一妇女用洗衣机洗衣服。我们便停下来和她攀谈。攀谈中得知她家修建房屋政府补助了三万多远。她口口声声称赞国家的政策好,如果不是国家给予补助,她家是修建不起这样的房子。告别农妇后,我们一边往上行走,我一边想,国家的惠农政策真的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别的不说,就说上山的路,原来全是泥路,而今天,全是水泥路。行至莫家水井,见几户农舍,掩没于青松之间,炊烟袅袅,与远山的白云遥相呼应,这是多么惬意景象。对门的笔架山,层次清晰,轮廓分明。山麓下、山腰中的农家依稀可见,山顶白云缭绕。由于时间关系,笔架朝晖的`胜景,我们只作短暂的欣赏,便折入林中,阳光透过丛林,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彩,煞是刺眼。因为是早晨,丛林里晶莹剔透的露珠,随着我们的步履,要么飞溅,要么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我们的裤腿。我和赵哥来到岳母的坟前,凭吊已逝的母亲后,沿堰沟而行,时而直行,时而弯曲,堰沟上下均是丛林,由于是早晨,空气特别清新,如洗过一番,猛吸一口,沁人心脾;由于是冬晨,阳光暧暧的,加一分则热,少一分则冷,如此便颇为惬意。行至一开阔处,我俩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笔架朝晖名不虚传,笔架朝晖乃大关十景之一。笔架山并不高,皆因峰顶酷似文人之笔架,便因此故名。山因形而名,地因山蕴人。难怪大关,文人辈出,民国时期的张维翰、龚自知就是云南响当当的人物。放眼眺望,笔架山。峰顶由数十座峰峦连接而成,呈曲线之状。连绵的峰峦远及数十里,极似展开的巨幅扇面,这幅精美的扇画。终因没有久居大关,笔架山四季之景,时时变幻之色,亦不得而知。唯觉此时扇画景色朝雾缭绕,云蒸霞蔚,是否是笔架朝晖之意,我想这无关紧要,要紧的此时之景,已定格于脑,无需删除。观山看水,其实就是一个心态问题,景由心造,情由心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继续沿沟而行,又遇农舍掩映于竹林之中,雾霭笼罩,宛若仙境。由于时间已近正午,我们便沿小路朝县城方向而下,终因小路太多,误入农家门口,见三只小狗,其毛绒绒,憨态可掬,甚是遭人喜爱。沿小路而下至翠华寺,便入寺一观。翠华寺,建于清雍正年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翠华寺不大,在历史上却因大关位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旅经过,大都来此朝拜,因而香火旺盛。又因寺庙四周盛产优质茶叶,寺僧细采精制,熏以珠兰,取名“翠华茶”,色如翡翠,味醇香馥,成为每年制定贡品,送京供皇帝享用,“翠华茶”还获得过世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二等商标荣誉。过往贵宦、名士、巨商和高僧均慕名来访,以能品一茗“翠华茶”为荣,于是大关翠华寺不仅成了滇东北第一名寺,而且海内外知名。说起“翠华茶”,真的不同一般,它虽然没有碧螺春、铁观音这些茶出名,但完全可以其媲美。尤其是茶瘾小者的人,喝“翠华茶”是恰到好处,即便是你入睡前喝了,也不会让你彻夜难眠。正因如此,每年我都会在清明前托人买上几斤。细细想来,大关人的性格还真如“翠华茶”一样,温和易处,久而醇香。说起翠华寺,在历史上,翠华寺还是大关十景之一的“翠华蟾桂”所在地,说的是寺廊前阶梯旁,有百年桂树,枝叶繁茂,每年八月,蟾桂花开,香飘十里,故称“翠华蟾桂”。

初中考试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小狗包弟优秀教案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鉴赏技法

高中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散文的写作方法

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描写方法及作用

小狗包弟说课稿

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范文
《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范文(共6篇)】相关文章:

浅谈中考作文的特点2023-12-06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2024-05-19

散文的基础知识技术2022-04-30

小狗包弟说课稿人教版2024-01-30

散文的特点2023-01-30

面试题考查点2022-07-30

初中语文《散步》的教案含板书设计2022-08-26

记叙文技巧2023-02-11

高考作文记叙文写作的三大利器2022-05-07

记叙文:知识就是岛屿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