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饮食特点文化

时间:2022-05-07 12:09: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广东的饮食特点文化((精选7篇))由网友“滚让一让”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广东的饮食特点文化,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广东的饮食特点文化

篇1:广东的饮食特点文化

粤菜

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它包括了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饮食风味。选料广博奇异,品种多样是广州菜的一大特色。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一经厨师妙手,都变成佳肴,每令食者击节赞赏,叹为“异品奇珍”。广州菜特别讲究厨艺精湛,烹调方法有21种之多,尤以炒、煎、火局、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炎候,尤重“镬气”和现炒现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爽为主,而且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并有“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广州菜有许多调料,如蚝油、鱼露、柱侯酱、沙茶酱、豉汁、西汁、糖醋、酸梅酱、咖喱粉、柠檬汁等,为广州菜的独特风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对比起中国其它菜系,广州菜较少用浓重辛辣的调味料,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广州菜的着名菜肴有:烤乳猪、龙虎斗、太爷鸡、红烧大裙翅、菊花龙虎凤蛇羹等。饮早茶

特色

饮早茶,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一边饮茶一边听戏曲演唱,还一边享受空调冷气。广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才收市。广州茶市成为朋友相会、交流思想的重要社交场合,成为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重要方式,是现代紧张、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的有效缓冲,是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休闲的重要方式。

饮凉茶

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同时,广州人爱吃,会吃,有时吃的煎炸东西多了,难免会上火,于是饮凉茶也成了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广州的凉茶历史悠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苦瓜干凉茶、徐其修凉茶,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特别是亚运会王老吉作为赞助商之后,其知名度大大地提高了。广州的主要成份是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绵因陈、崩大碗、岗梅、车前草、地胆头、水翁花、金银花、紫苏、薄荷、布渣叶、半边莲等等。可以这样说,广州凉茶就是糅合了中医药理论的精华,即人与自然界的合一和谐,有“天人合一”的意味

煲汤

广州菜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用各种药材煲出的“老火靓汤”。广州气候炎热而潮湿,出汗多是当地人的一种生理性适应。饮汤可以补充因出汗而丢失的水分,是一种好的饮食习惯。具有清火、排毒、滋补作用的汤如花生猪蹄汤、霸王花猪肚汤、白果南杏生鱼汤等,以家常的材料配以适合的药材,长时间熬制,便成为广东人每日必不可少的佳肴。汤的味道浓郁却不油腻,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利于消化,非常适合各类人群饮用。但是,煲汤时间过长这点却是不可取的,这会使蛋白质变形,水溶性维生素遭破坏。还有“喝汤而不吃汤渣”也一种错误的饮食习惯,煲汤原料中的肉类蛋白质遇热即凝固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不溶于水而保留于煮熟的汤渣中。光喝汤不吃肉(汤渣),是完全得不到蛋白质的营养的。所以真正的“靓汤”不能长时间熬制,还要把汤渣吃了,才会得到更多的营养。现在的广州人也慢慢地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调整煲汤的时间。

文化知识

首先,从主食上讲,广东地处亚热带,粮食盛产水稻,因此广东人主要以米饭作为主食,或以米制成各式点心、小吃,颇具岭南特色,与北方的面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南方各地都较为普遍的主食,而广东饮食文化主要与其他地区的不同,正是由作为四大菜系直一的粤菜来体现的特色饮食。粤菜作为广东饮食文化的标志是令人津津乐道的。广东菜能成为国内四大菜系之一,并不是虚有其表的,由其特点便可略见一斑。广东菜有此美誉,其特点主要有三,其一:选料杂博、无所不食;其二:博采众长、讲究实际;其三:制作精细、追求享受。有关选料杂博、无所不食这一特点,没有真正领悟到广东饮食文化的人,必会瞠目结舌,感到残忍,甚至恶心。而生活在广东或对广东饮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就会对此表示欢迎或会觉得这样也在情理之中。

在古代,广东广西一带河汊纵横,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其东、北方有南岭、西面有云贵高原,整个地区就在丘陵之中,被丘陵地貌所环绕,林丰草茂,岭南佳果丰富,同时丰盛的树林孕育着许多飞禽走兽,其南面是广阔的海洋,这里又是珠江的入海口,滩涂辽阔,出产不少咸淡水产和两栖类动物,这使古广州成为中国饮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秦汉以前就有了杂食的习惯,以后各朝各代的更迭,大量的移民从北方南迁至此,也带来了各式的食物,这使粤菜可以得到发展。粤菜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北宋末,宋帝带领许多名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和原材料传到广东一带,使粤菜得到丰富;另一个阶段就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广州的对外开放,国外文化大量涌进中国,而广东则首先消化了这种外来文化,并与自身原由的文化糅合成为有广东特色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当然也包括有饮食方面的。

经过长期的发展,便形成了现在的这种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无不可入肴,传统的蛇、鼠、雀、虫、狗、猫等都是其它菜系难以接受的,而最近几年则有蜗牛、蚂蚁、仙人掌等创新,这些都是其他菜系想象不到的。以蛇为例,其它省份是不敢入口的,而在粤菜中蛇却是上等佳品,而蛇体内的蛇胆更是令人喜爱。古籍《南越异物志》中就有一首吃蛇的歌谣:“蚺蚺大蛇,既洪且长,宾亨嘉宴,是豆是觞。”可见广东人吃蛇之历史是何其悠久,如今,吃蛇的风气仍十分兴盛,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各地都设有养殖场。

事实上,广东人的这种无所不吃的性格,也正是其开放的心态在饮食上的反映。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性格。广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形成了广东人一种开放性的思维结构,同时由于地处边疆,长期以来受正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少,中原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不断淡化,从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纳力。

广东菜形成于秦汉时期,它以本地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吸收国内京、鲁、苏、川等菜系的精华和西餐的烹饪技术,逐渐形成独特的南国风味。 这就是广东饮食文化的第二个特点--博众采长、讲究实际。

广东饮食文化在吸收国内其他菜系的优点及国外饮食文化的同时,也逐渐地屏弃了一些陋习,形成不尚奢华、不铺张、讲究实际的风格。广东人的饮食,讲究少而精,即使宴请宾客,也绝不铺张浪费,即使是到餐馆酒店设宴也会精打细算,尽量使人吃饱而不浪费,即使吃剩的菜也喜欢“打包”带回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外交流也逐渐增多,这使的西方的快餐文化迅速在中国发展,而在广东,对本土的饮食习俗也有十分大的冲击,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紧张,媒体宣传的力量越来越大,使得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及儿童的饮食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饮食观念的变化是好是坏,难以评论,但就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正在不知不觉中推动饮食习俗的发展。

“食在广州”这一理念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名扬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前来品尝,感受这种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

“食在广州”这种饮食潮流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原因就在于广东饮食文化中“制作精细、追求享受”这一特点,还有就是菜式丰富。凭着选料的优势,不少菜式从传统的搭配和食法中转换产生,例如一到菜,更换其中一种原材料,那么也就变成另一到口感完全不同的佳肴。当然,一到鲜美的佳肴的制作,有赖于各个环节之间有条不紊的协作,粤菜在配料、刀工、火候、烹饪时间、起锅、器皿、上菜方式等诸多环节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做鱼讲究即杀即烹,这样才能保持鱼的鲜美,拼盘的制作必须注意配料的选择,以达到造型美观、口味丰富的效果,一道好的拼盘,不仅是一道佳肴,更是一件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胃口大开。

篇2:广东夏至的饮食特点

广东夏至饮食特点

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江苏夏令饮食有三鲜:地上三鲜为苋 菜、蚕豆和杏仁,树上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鲜为海丝、鲋鱼和咸鸭蛋。

浙江杭州喜吃乌饭,据传说是纪念战国庞涓。浙江建德民谣说:“立夏日,吃补食。”说明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和黄芪炖鸡,以滋补身体,为投入紧张的秋季农业劳动做准备。广东有喜吃狗肉之习,俗语说:“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夏至杀狗补身,使当天的狗无处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杀,要在野外加工。北京流行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至饺子,夏至面”。

防暑主要注重两个方面: 首先是多吃冷食、凉食、瓜果。古代的斗茶、凉汤都是极好的防暑品。苏州立夏节喝“七家茶”,小孩要吃“猫狗饭”。同时多饮食凉粉、酸梅汤,服用冰块。早在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近代在曾侯乙墓出土冰鉴,其以冰柜的形式一直沿用到近代)冬季贮冰,夏季食用。商业繁华的宋代就有人当街列凳售冰饮,明清时有刨冰。清廷在立夏这一天,赏赐文武大臣冰块。此时又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赏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是夏至季节的重要佳品。

另外,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此外,凉亭赏夏也是人们盛夏中进行的一项防暑活动。

广东夏至养生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以上讲的是从饮食上注意养生保健,而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夏至吃什么

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以及“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广东:凉食避暑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浙江绍兴:“做夏至”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江苏常州、无锡:吃馄饨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篇3:广东饮食礼仪

虾饺

广东早茶是一种汉族民间饮食风俗。

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

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

消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档”。

这类茶客不去豪华酒家、高档茶楼或宾馆,而到就近街边经济实惠的小茶馆。

如去高档茶楼,人均消费可以和酒宴差不多。

“请早茶”也是广东人一种通常的社交方式。

牛腩肠粉

其中广东人早晨去茶楼喝茶是一种传统,无论是家人或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一盅两件”,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

广东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

状元及第粥

广东人喜欢饮茶,尤其喜欢去茶馆饮早茶。

早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就有“二厘馆”卖早茶。

广东的茶馆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三市,以饮早茶的最多。

茶楼的早市清晨四点左右开门。

茶客坐定,服务员前来请茶客点茶和糕点,廉价的谓“一盅二件”,一盅指茶,二件指点心。

配茶的点心除广东人爱吃的干蒸马蹄糕、糯米鸡等外,近几年还增加了西式糕点。

茼蒿饼

蒸烧麦

翡翠虾饺

广东人饮早茶时,会常看到有人在斟茶时,接受斟茶的人会用两个手指轻轻的叩点着桌面,表示答谢,其实这是行叩茶礼,而且这种礼仪还大有来头。

据传,清朝乾隆皇帝和大清第一才子、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微服巡游江南时,来到一家茶楼,作为皇帝的乾隆一时高兴,竞给臣子纪晓岚斟起茶来,这在封建时代是不得了的事情,也是作为臣子莫大的恩典,在礼仪上纪晓岚应该是行三跪九拜,三呼万岁之大礼,但他们是微服巡游,绝对不能暴露皇帝身份,但又不能失此大礼,纪晓岚急中生智,屈起两指如屈膝状轻点桌面代表三跪,然后合上拳头轻叩桌面代表叩头九拜,这样既可不暴露皇帝的身份,又不失礼仪。

后来传到民间,因无须如此大礼,遂改为两个指头轻叩桌面,以示谢意,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豉汁凤爪

蛋挞

马蹄糕

广东人饮早茶的茶叶主要分为红茶和花茶,也有少数人饮用绿茶,饮用绿茶的主要是潮汕人,潮汕人有饮浓、烈绿茶的习惯,但早上经过一夜的睡眠,肚里空空的,饮用浓、烈绿茶很容易伤胃,一般人都会受不了的,小孩更不宜饮用,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人习惯饮用,广府人饮用的多是菊普茶,菊普茶是普洱茶混合菊花,在早上喝对肠、胃是最适合的。

不过酒楼会根据顾客不同的要求备有多种茶叶,比如是普洱茶、水仙茶、铁观音等等。

各色肠粉

篇4:广东饮食礼仪

饮食习俗是广东文化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粤菜享誉海内外,“食在广州”也早已闻名于世。

饮食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通过对广东饮食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选料杂博无所不吃

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尤以选料之广博而闻名。

在粤菜中,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无不可入肴,蛇、鼠、雀、虫、狗、猫等,在其它菜系中令人瞠目结舌的选料,却被奉为席间珍品。

如蛇是其它省份的人不敢入口的,如古时代有“杯弓蛇影”的成语,连误以为蛇的影子映在酒杯中就要吓得生病,更不要说吃了。

而在粤菜中,蛇却是上佳选材,广东人吃蛇,可谓源远流长,而在粤菜中却是上佳选材,《南越异物志》中就有一首吃蛇的歌谣:“蚺蚺大蛇,既洪且长,宾亨嘉宴,是豆是觞。

”如今,广东的蛇馔已有近50余种,并有多间以蛇为基本菜式的餐馆,许多外国人、外地人来广东,都会品尝一下蛇馔,以为快事。

事实上,广东人的这种无所不吃的性格,也正是其开放的心态在饮食上的反映。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性格。

广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形成了广东人一种开放性的思维结构,同时由于地处边疆,历代王朝对它的控制比内地弱,受正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中原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不断淡化,从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纳力。

博采众长讲究实际

粤菜形成于秦汉时期,它以本地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吸收国内京、鲁、苏、川等菜系的精华和西餐的烹饪技术,如粤菜中的泡、扒、川就是北方的爆、扒、氽中移植过来的,煎、炸等法就是从西餐中借鉴过来的,逐渐形成独特的南国风味。

凡是相似的文化,都可以从历史接触中探求关系,在两地同样事物的比较中,质的相似愈大,相互传播也愈显著。

广东文化的开放性,必然具有兼容性,从而使饮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推动饮食习俗的发展。

广东饮食习俗在博采众长的同时,能逐渐摒弃外地饮食中的某些陋习,形成不尚奢华、讲究实际的风格。

广东人的饮食,讲究少而精,即使宴请宾客,也绝不铺张浪费,以吃饱、吃好为原则,这与北方的某些地方的大吃大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北方人的铺张,正是由于礼仪上的拘泥,这固然有其豪爽可爱的一面,但更应看到,饮食上的繁文缛节,是无法为现代社会的行为方式所接纳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广东人不重视礼仪,恰恰相反,广东人请客非常注重礼貌,使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而那种脱离实际的铺张,则是务实的广东人所不愿为之的。

广东人体现在饮食风格上的务实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广东人不尚虚名,讲究实际,儒家文化中注重形式等务虚的精神对广东的影响不深,相反,他们却受到西方人的求实态度的熏陶。

这种影响形成了广东人对饮食既能博采众长,却又保持着务实态度。

制作精细追求享受

一道鲜美佳肴的制作,有赖于各个环节之间有条不紊的协作,粤菜在配料、刀工、火候、烹饪时间、起锅、包尾、器皿、上菜方式等诸多环节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如做鱼讲究即杀即烹,这样才能保持鱼的鲜味;再如其拼盘的制作,必须注意配料的选择,以达到造型美观、口味丰富的效果,一道好的拼盘,不仅是一盘佳肴,更是一件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胃口大开。

在粤菜中,最见于师傅制作功夫的莫过于鸡馔了,凡几百种之多,能让客人遍尝几十种鸡肴而绝无重复之感,几乎每个有名的酒家都有自己创制的招牌鸡,如广州酒家的文昌鸡、北园酒家的花雕鸡、佛山的柱侯鸡、清远的白切鸡等,不胜枚举,各具特色。

如白切鸡,必须选用小母鸡或阉鸡,以清远三黄鸡为最佳,制作中最重要的是火候,以刚熟、切开后两腿骨还微带血丝者为宜,倘若过火,肉质变老,便失去了白切鸡爽滑鲜美的特点。

饮食制作的精细,与广东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享受的文化分不开。

享受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吃喝玩乐,它属于一种道德的范畴,同禁欲主义相对应。

禁欲主义拒绝尘世的财富和享受,抑制欲望以达到某些社会目的或道德的自我完善。

从道德类型来看,广东文化不属于禁欲主义,而表现出享受主义的倾向,充满了世俗享乐的人性和情调,表现在对舒适、快乐、美好生活的追求,以拼命地干活,尽情地享受为宗旨。

享受一词,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赋予贬意,总把它与不劳而获联系在一起,认为享受就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似乎只有资产阶级才有资格享受。

其实,享受是人类非常高级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

篇5:广东饮食礼仪

早晨起来,买一份报纸,轻轻松松地走进茶楼,要一壶茶,买两样小点心,边吃边看。

或者约一两个好友,叫几样点心,边吃边聊。

特别是老人,不用着急上班,晨练过后,一壶早茶就可以喝到九十点钟,然后顺路到街上转一转,买点儿鱼、肉、蔬菜什么的,再慢慢地走回家去。

茶楼是广东最有代表性的、最传统的吃早餐的地方。

茶楼里的点心有的几十种,有的上百种,比如虾饺、咸粽子、鱼片粥、米粉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菜,等等,非常丰富。

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推车里,推到客人面前,由客人随意选择。

外地人常常感到奇怪,每天那么忙碌的广东人,怎么舍得把早晨的大好时光消磨在茶楼上呢?其实,上茶楼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无论是会友聊天,还是去谈生意,这种场合都会让人感到非常从容,非常自在。

现这种文化在上海也越来越流行。

由于海外华人中广东人特别多,广东的早茶很早就传到了海外。

在纽约、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很容易找到广东茶楼,可以到那里去喝广东早茶。

就连偏远的南太平洋小岛上,也经常看到中餐馆的门前挂着“天天早茶”“全天供应早茶”的牌子。

在这里,早茶其实是一种广东的风味小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进到茶馆里,首先是服务小姐给你一张记录卡,先问清楚有多少人并在卡上作记录(这叫茶位,每人一个茶位;每个茶位费要一到几块钱不等)。

选好桌子坐好,先来两壶茶。

茶叶是任选的,有乌龙、普耳、菊花、菊普(菊花加普耳)等等。

倒茶时也有学问: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须从别人开始,最后一个才是自己。

别人给自己倒茶时为了表示谢意,应该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几下(用左右手似乎不限)。

这个简单的动作,来源于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

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的随从倒茶。

随从受宠若惊,若是在皇宫里,此等待遇当跪拜叩头谢之。

但是这是在宫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于是随从灵机一动,便发明了以上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并流传沿袭至今。

还有就是不管别人的杯子里是否满了,都应该点滴几下以示尊重。

点心是不用自己去拿的,茶馆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推着小车轮流在大厅里面转悠,车上放着各色点心和风味小吃,只要小车到了跟前,你就可以把它叫停,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就尽管拿就是了,服务小姐会主动把账记在记录卡上。

这里要说明一下,所有的点心分为六等: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价格不用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啦。

如今小点一般三五块钱,超点就要十七八块了。

小姐知道各类点心的等级,用一个小章在记录卡的相应的等级上盖一个小印,最后结算时就凭这些小印来付钱。

篇6:广东气候特点是什么

广东气候特点是什么

一、广东的气候特点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二、广东的著名景点

1、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

这是东莞市的最高峰哦,森林茂盛,到处都有虫鸣鸟叫,据说还有飞泄的瀑布。非常秀美的自然景观

2、深圳东西涌

这里是众多户外运动者的天地,一定要一场酣畅淋漓的东西涌穿越,徒步好路线,全程很多山路,石滩路,也有小树丛,有悬崖,当然去到这种地方冒险千万不要独自一个人去啦!

3、韶关南岭的红沙漠

没办法去撒哈拉,哈哈,那就来这里看看吧!这里很适合自驾游去休闲观光,也是很多摄影师们的天堂。特有的红沙漠,附近的农作物都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4、江门的川岛

曲折绵长的江门川岛,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人们所说的港湾意思就是这里把。同样有惊涛拍浪,有悬崖峭壁,还有非常多的海冰沙滩,这里的沙滩细腻洁白,海水清澈见底,沙滩平缓波浪不大,林木很葱郁,非常的美丽。

5、清远的英西峰林

这是广东最长,最密集的峰林景区,被誉为天南第一峰林,有一千多座岩溶山峰,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绵延20多公里。

篇7:德国饮食特点

德国人饮食有自己的特色。

德国人多属日尔曼族,爱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费量达66千克,居世界首位。

德国人爱吃猪肉,也喜欢自己养猪。

在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尽管区内处处是高楼大厦,然而居民都在大楼之间辟出一个个养猪场,每年都雇佣屠夫宰杀自家养的猪,一家人吃上大半年。

由于偏爱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及火腿。

除了猪肉,德国人均面包消费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面包。

提起德国,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啤酒。

的确,德国的啤酒如同汽车、电器、足球一样,举世闻名,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国。

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德国的饮食文化有其独特之处,他们在“吃”和“请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丰盛的。

在旅馆或政府机关的餐厅,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

有主食面包、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品种非常丰富,且色泽鲜亮悦目。

面包有精粉的、黑麦的、燕麦的、白面和杂粮掺和的等等。

蜂蜜、果酱、奶油、奶酪、牛油等,都装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内,撕去表面软纸,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费。

办公室内大多都设有专门煮咖啡和茶的房间,职工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各有20分钟的喝咖啡或茶的时间,他们同时还要吃一些糕点。

这种点缀,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饥饿而过量饮食,是一种科学的“饮食习惯”。

德国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猪排、牛排、烤肉、香肠、生鱼、土豆和汤类等。

在德国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担忧,因为酒宴上,德国人互不劝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为。

即使喝啤酒,他们也是先问你是否要,若不要绝不会给你送来。

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会用面包将盘内的'肉末或汤汁蘸着吃尽,绝不浪费。

德国的饮食特点是营养丰富,方便省时,文明科学,吃饱吃好。

德国城市的街头小吃摊点满目皆是,车站广场上出售煎香肠、比萨饼、汉堡包的,随时可见。

街上的大小餐馆很多,还有意大利、法国、土耳其、希腊、西班牙餐馆,当然中国餐馆也可见到。

不过在中国餐馆里,中国菜的吃法已被西化了,每道菜都要配上一套公用刀叉、勺子和筷子。

每位即席的人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盘里夹菜,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德国人请客,在我们看来,几乎是吝啬。

德国的一个国家机构为中国一个学习班学员结业举行的宴会上,宴请大菜不过3道,形式隆重。

晚上休息时,一位去过中国的德国朋友说:“你们也许觉得午餐不够丰富,但我们的国务秘书请客也不过如此。

”在州里宴请,只有部长以上的官员有权因公事请客送礼,其他官员一律自费请客。

德国有个规定,宴席中凡多要了饮料和啤酒的需自己付钱。

德国人招待客人讲究节约、简单,饭菜仅够主客吃饱,营养足够就可以了。

例如,一个大工业集团的技术工程部负责人为访问学者举行正式宴会。

参加宴会前会见和商谈的人很多,但宴会开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饭去了。

宴会上只有一汤两菜,刚好够吃,一点也不浪费,主人也不觉得这样做就显得小气了。

德国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之一,他们不仅本国社会福利种类多,而且还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把钱花在刀刃上,从这点看,德国的精打细算真是令人佩服。

饮食文化论文

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论文

广东饮食礼仪知识

饮食礼仪之点酒的礼仪的知识

《广东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

白芨的形态及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美食节策划方案优秀参考方案合集

美食节活动策划方案

饮食风俗作文

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心得体会

广东的饮食特点文化
《广东的饮食特点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广东的饮食特点文化(精选7篇)】相关文章:

美食节策划方案2023-03-08

广州的风格作文范文2022-10-13

关于美食节的策划方案2023-10-05

冬至传统饮食文化2022-10-21

民俗作文:广州风格2022-05-07

客家人的春节作文2022-12-17

医院公关宣传活动策划书的案例2022-04-30

美食节策划方案2900字2023-07-20

广东的中秋节习俗作文2022-05-18

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2022-12-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