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的单口相声名人故事

时间:2023-11-30 07:44: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话里的单口相声名人故事(精选10篇)由网友“wtf8592”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电话里的单口相声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电话里的单口相声名人故事

篇1:电话里的单口相声名人故事

电话里的单口相声名人故事

84年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成为经典。这个段子对虚假广告予以了辛辣讽刺,切中时弊,幽默诙谐,令人捧腹。

当晚会直播结束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心情激动地互相拥抱在一起。台里订好了夜宵,大家卸完了装,都上了门口的大客车,准备去饭店庆功。临出发前,清点人数,惟独少了马季。导演黄一鹤又进去找人,发现马季还在里面打电话,正对着话筒说相声,很投入的样子,不像是跟人开玩笑。黄一鹤看得一头雾水,实在弄不明白,他唱的究竟是哪一出?

原来,那是设在春晚现场的观众。因为马季身兼主持人,最后一个卸装,当他卸完装,正往外走时,正好听到电话铃响了。此时晚会已经结束,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也已离开,大过年的,马季不忍让人家失望,便“多管闲事”接了电话。他拿起话筒,刚“喂”了一声,对方马上听出是马季的声音,“请问是马季老师吗?可找到您了!我是首钢的工人,刚听同事说,您表演的那个宇宙牌香烟的相声太精彩了,可惜我刚才在高炉的'岗位上值班,没听到。哎呀,这可怎么办啊?”兴奋中透出无限惋惜。马季说“这个好办啊,我现在给您补上,不就成了吗……”于是,出现了黄一鹤撞见的那一幕。

这个电话,马季接了十几分钟。那时马季已年过五旬,身体肥胖,健康状况也不是太好,他既主持又表演,上下穿梭,忙前忙后,一台晚会下来,早已累得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为了满足一个陌生观众的愿望,他又强打精神,对着话筒重新表演了一段相声。

大师驾鹤西去!时隔二十几年,当黄一鹤导演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依然忍不住泪湿青衫。

听过一句话:一个人一时的成功,可能取决于聪明才智;但一生的成功,一定是做人的成功。或许,这就是演员与大师的区别吧。马季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相声宗师,薪尽火传,大师留给我们的笑声,还有他的人格魅力,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

大师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不妨都对着照一照,自己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篇2:关于电话里的故事

一个寒冷的冬天,经常给家里打电话的男孩,准备休假回家。于是,他提前打电话告诉父母,自己将于第二天下午五点到家。男孩在城市中心工作,他的家在一座深山里。不巧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就下起鹅毛大雪,下午四点时大雪已经封山,汽车暂时停在山外的一个镇上。男孩眼看不能回家,于是找个旅馆住了下来。正当他想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时,却接到女友的电话。当他们聊完后,男孩发现手机没电,而且正好犯困,把手机往床头一扔便睡起觉来。

当天下午,男孩原本乘坐的那辆车继续冒雪开进山里,在一处险要的山路上翻到山沟,车上的乘客全部遇难。此时,男孩的父母正在村口焦急地等待回家的儿子。他们一直在想:儿子通常会提前打电话回来,这次是不是给我们一个惊喜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天色越来越暗,可依然没见儿子的身影,而且拨打电话又是关机状态,父亲决定步行去接儿子。当他来到事故发生的山路边,远远看到静躺在雪地的车架和一具具骇人的死尸,立刻被吓住了。天寒地冻,老父亲心脏病突发,年迈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天色已完全被帷幕笼罩了,天空中没有一点星光。村前的母亲一次次远望,一次次失望。她拿着手电沿路去寻找老伴和儿子。漆黑的夜里,昏暗的手电光显得特别孤单和凄凉。当她看到已经冻成一座晶莹丰碑的老伴时,伤痛欲绝。她守候在老伴身边,静静等待儿子回来。最后,寒冷的夜晚夺走了她脆弱的生命。天色已完全被帷幕笼罩了,天空中没有一点星光。村前的母亲一次次远望,一次次失望。她拿着手电沿路去寻找老伴和儿子。漆黑的夜里,昏暗的手电光显得特别孤单和凄凉。当她看到已经冻成一座晶莹丰碑的老伴时,伤痛欲绝。她守候在老伴身边,静静等待儿子回来。最后,寒冷的夜晚夺走了她脆弱的生命。

篇3:关于电话里的故事

8月28日,正在阿根廷参加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首脑会议的哥伦比亚现任总统乌里韦出现了流感症状,他随即回到首都波哥大接受了全面检查。检测结果显示,乌里韦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于是,乌里韦被安排隔离进行常规治疗

乌里韦吩咐秘书务必前往花店为自己的妻子订一束鲜花,于当天晚上6时送到家中妻子的手上。乌里韦的妻子是一个艺术学院的教授,两人34年的婚姻和谐美满。赴会前,乌里韦对妻子说过返回的当晚共进烛光晚餐。现在出现了变故,乌里韦觉得应该向妻子表示歉意,他选择了赠送鲜花请求谅解的方式。第二个电话直接打给了妻子。简单解释之后,乌里韦拜托妻子一件事,让妻子今明两天设法制造家里停电的假象。他不想让自己80高龄的老母亲通过电视新闻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

接下来,他先后拨出了11个国际长途,与11个国家的元首一一通话。乌里韦回忆起与会期间,自己曾经先后与阿根廷等11国首脑有过接触。在通话时,乌里韦向他们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病情,并建议他们立即进行身体检查,同时为自己无意中带给他们患病的可能性表达了歉意。等13个电话全部打完,乌里韦总统才安心地躺在了病床上接受护士的治疗。在危难之时惦记着他人,这是一份担当,也是一种博爱。

篇4:关于电话里的故事

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对方试探着问:“你是优子吗?”优子是我读大学时宿舍姐妹对我的昵称,我说是呀,对方一下就兴奋起来: “我是大姐呀!”我也顿时开心起来。大姐是当年的寝室长,五年前跟着老公移民去了美国,后来又说去加拿大创业,一来二去就失去了联系,没想到这么久以后我们还能通上电话。

是的,我的手机号码一直没有换过,这个号码从我进入职场那年开始到现在已有八年历史。我把室友们一一联系上,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姐特地对我提出表扬,她说我这种不换手机号码的好习惯很西化。据大姐说,在美国、加拿大,有稳定工作和良好教育的人,会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个手机号码,不管是搬离居住地还是换工作,都绝不换号。美、加入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同时也是一个人信誉的体现,如果频繁更换手机号码会给人造成你居心不良的坏印象。

公司曾经新来一个小伙子,试用期工作做得很是不错,临近转正时,他负责的一笔业务需要临时更改订单,但客户却联系不上他。最后客户把电话打到公司来问到底有没这个人,怀疑自己被诈骗了。最后才知道是他刚换了新号码,却忘了通知客户。因为这样一件小事,他失去了留在公司的机会。不管是我还是身边的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的手机里存了无数个号码,但如果真的去联系电话本里的亲友时,极有可能电话已经打不通了,因为号码已经换了。虽然有时候别人换了号会群发来短信告知,但大家都那么忙,很可能就忘了保存,于是,便渐渐失去了联系。

所以,我是不屈不挠的保号主义者。没想到,一号到底的这种习惯还真给我带来了无数意外的收获……一家银行来我们公司集体办理信用卡,同事们的透支额度都是13000元,等卡到了手,我惊讶地发现只有我的透支额度是0元。忍不住打电话去询问,对方说,我在申办信用卡时登记的手机号码是电信公司的长期用户,且交费记录良好,所以我的信用度比别人都高。当然透支额度高并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但我还是很高兴,这起码证明,我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篇5:关于电话里的故事

忽然,王伟听到废墟中传来一阵哭声,他迅速指挥战士搬开砖块和杂物,随即发现一只小手。他用力握住这只小手,小手也紧紧握住了他的这只大手,一对母女得救了……没有一丝停歇,王伟带着中队继续救援,24时10分,在趟水经过一片已经倒塌的民房时,王伟再次发现瓦砾中的手臂,那是一只五指张开的手臂。在电筒的光亮中,细心的王伟发现手指还有轻微的动作,他立即喊道:“快!快!人还活着!”

武警官兵们齐心协力用手扒开泥、石,挖出了一名奄奄一息的中年男子,一名战士背着这名男子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王伟带领其他官兵继续救人。1时10分,王伟经过一段软绵绵的泥石流路段时,发现左下方有一个小男孩的下半身被泥石流埋压,生命危在旦夕。战士们全力营救小男孩,小男孩的右腿已经骨折,王伟脱下自己的背心,用力撕成条儿,把小男孩的腿包扎好……

就这样,他们没吃过一口饭,没喝过一口水;手磨破了,指甲掏破了,也顾不上包扎。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20多个小时里,王伟带领战友从废墟中抢救出了23条生命。

但是没有人知道,王伟的家人其实也在这座山城中,而且距离武警中队仅1公里的路程,家中有刚怀孕的新婚妻子,以及年迈的父母,此时,他们生死未卜。当王伟从泥石流中抢救出一个又一个乡亲时,他多么希望自己的亲人同样也能脱离险境。他曾在出发时给妻子打过一个电话,让她带着肚子里的小生命和家人立即转移,情况恶劣,十万火急。但是还没有来得及细说,王伟就奔赴救灾第一线了。直到第一波救援结束,王伟才发现手机上有一个令人心碎的未接来电,来电显示的正是妻子的号码。时间定格在泥石流发生当晚的23时45分,妻子给他打这个电话时,因为外面太嘈杂,王伟没有听到。他回拨过去,却只有空洞的忙音。

篇6:关于电话里的故事

近来我怕见她,我有点像老鼠害怕见猫一样躲着她,可是有时“冤家路窄”,越是躲避越是相遇。大前天我一出楼门,她正提着一桶水从水管子那里走过来,问我电话打了没有,我应着一定打,一定打,慌忙脱身;昨天刚下楼梯,她又攥着笤帚幽灵似的从楼道后转出来,还是问打电话的事,我早把这事忘在脑后了,支支吾吾,贼也似的溜走。

她是新来的清洁工,半个月前才接替了她的前任。她的前任是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女人,儿子五六岁,像一枚挂在屁股上的钥匙,她干活时那男孩就跟在身后,衣服脏兮兮的,鼻子下有两行黄东西,不是那种人人见了都愿意逗一逗的宠儿,而他抓过油条的手不停地到处乱摸,在乳胶漆粉刷的墙壁上留下一些污痕,就不免叫人厌恶了。那女人也不讲究,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糟糕的是她蜡黄的脸阴沉着,从来不做出副笑模样,迎着楼主们问一声好,这样楼主们对她怎么会产生好印象?尤其是后来,这个女人竟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道带来一团晦气。楼主人们实在忍受不了,几个人串通,坚决要求换掉她,当然主要的理由堂而皇之,说她不负责任,打扫卫生不及时,不干净。

也许是物业管理处充分考虑了居民的意见,调换来的这个清洁工穿戴整洁,手脚麻利,四十七八的人了模样还挺俊俏,年轻时肯定是朵村花什么的。与前一个明显不同的是,这个人特爱说话,远远地就跟你打招呼,甜柔的嗓音嘘寒问暖,又是长又是短说个没完。那天我在楼梯上头一回见到她,她就问我在哪个部门上班,孩子学习好不好,又对我说她的孩子大学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在家闷着,动不动就发脾气,爷爷一样难侍侯。我问她家在哪里,她说在向南六里路外的疙瘩李村,村西隔一里路是刘庄,村东二里是马庄,她在村头住,老槐树北面那座土坯房就是,人家都有大厦檐砖房她没有,就得想法出来挣钱,她每天早晨骑着车子来,晚上回去,下雪那天在路上滑倒,从车子上摔下来,现在腿还疼。我问她能拿多少工钱,她前后指了指说,这六座楼12个楼道的卫生都是她打扫,一天下来腿发胀,一月才500块钱。我说太少了,她说是少,可你不干还有人抢着干,都是托人来的,人家都有关系,她的关系不硬,老担心被辞退。说到这里她凑到我跟前说,“你给俺公司打个电话行不?”我问,“打电话干什么?”“你就说我在这干得挺好,你们很满意。”她又说“你不知道,我以前在东区干,大伙都夸我干得好,你们不愿意用刘庄的小刘,才把我调过来,你放心,我保证好好干,”我不假思索说,“好,我打。”她追着我喊,“我叫李玉梅。”

篇7:马季励志故事:只为一个人说的电话单口相声

1984年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成为经典。这个段子对虚假广告予以了辛辣讽刺,切中时弊,幽默诙谐,令人捧腹。

当晚会直播结束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心情激动地互相拥抱在一起。台里订好了夜宵,大家卸完了装,都上了门口的大客车,准备去饭店庆功。临出发前,清点人数,惟独少了马季。导演黄一鹤又进去找人,发现马季还在里面打电话,正对着话筒说相声,很投入的样子,不像是跟人开玩笑。黄一鹤看得一头雾水,实在弄不明白,他唱的究竟是哪一出?

原来,那是设在春晚现场的观众热线电话。因为马季身兼主持人,最后一个卸装,当他卸完装,正往外走时,正好听到电话铃响了。此时晚会已经结束,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也已离开,大过年的,马季不忍让人家失望,便“多管闲事”接了电话。他拿起话筒,刚“喂”了一声,对方马上听出是马季的声音,“请问是马季老师吗?可找到您了!我是首钢的工人,刚听同事说,您表演的那个宇宙牌香烟的相声太精彩了,可惜我刚才在高炉的岗位上值班,没听到。哎呀,这可怎么办啊?”兴奋中透出无限惋惜。马季说“这个好办啊,我现在给您补上,不就成了吗……”于是,出现了黄一鹤撞见的那一幕。

这个电话,马季接了十几分钟。那时马季已年过五旬,身体肥胖,健康状况也不是太好,他既主持又表演,上下穿梭,忙前忙后,一台晚会下来,早已累得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为了满足一个陌生观众的愿望,他又强打精神,对着话筒重新表演了一段相声。

大师驾鹤西去!时隔二十几年,当黄一鹤导演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依然忍不住泪湿青衫。

听过一句话:一个人一时的成功,可能取决于聪明才智;但一生的成功,一定是做人的成功。或许,这就是演员与大师的区别吧。马季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相声宗师,薪尽火传,大师留给我们的笑声,还有他的人格魅力,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

大师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不妨都对着照一照,自己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更多与《马季励志故事:只为一个人说的电话单口相声》相关的文章推荐

励志故事感悟

改变人生的十个励志故事

励志文章:不要给自己设限

篇8:名人故事: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名人故事: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_700字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篇9:名人故事书籍里的故事

铁托是前南斯拉夫著名的政治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举世闻名的英雄。

1892年5月25日,铁托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克罗地亚库姆韦茨村。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克罗地亚最贫穷的时候。铁托妈妈生了15个孩子,但是有8个因为贫穷早早地夭折了。

小铁托可是家里的劳动力,他7岁的时候去放牛,放牛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只要一不小心,牛就跑到别人家的田里啃起麦苗来。小铁托只能专心地盯着牛,一天下来累得他腰酸背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累不是小铁托最害怕的,小铁托最害怕的是吃不饱饭。每当他饥肠辘辘地回到家,妈妈总是拿出一小片面包,这哪够小铁托吃的呢!其实并不是妈妈心肠坏,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身为主妇的妈妈只能“配量”供给面包,妈妈把面包锁在房里,那可是这个庞大的家庭赖以生存的口粮。

小铁托难过地看着饥饿的弟弟妹妹们,他们一个个又瘦又小,面黄肌瘦,不知道哪一天,他们就会因为饥饿而夭折了,想到这里,铁托的心就好像掉在了油锅里,难受极了。

一天晚上,小铁托终于下定决心,他偷偷拿了妈妈的厨房钥匙,蹑手蹑脚地开了房门,他随手拿了几条长长的面包塞进衣服里。面包的香刺激着他的神经,他觉得口水已经泛滥了,但是他不能独享这些面包,还有一群像等待哺育的幼鸟一样的弟妹们等着他呢!

铁托把面包分给了弟弟妹妹们,他却一口也没吃,看着弟弟妹妹们大口咀嚼着香甜的面包,他非常欣慰,不过偷了妈妈的面包,他也觉得非常内疚!

从那天开始,铁托更加努力工作,他在放牛的时候还帮妈妈找了很多能吃的野菜,其实聪明的妈妈早就知道,儿子是在“赎罪”呢!

篇10:古代名人故事里的故事

甘罗:战国末期下蔡(今安徽风台县)人,历史上被称为神童。秦左丞相甘茂之孙,12岁做秦相吕不韦家臣。

战国时期,秦国宰相甘茂,公正廉明,深受百姓的爱戴。可秦王听了奸臣的坏话,故意找茬儿要杀甘茂。满朝文武纷纷跪下求情,恳求赦免老宰相。秦王不好推托,就说:“看在众卿的面子上,饶你不死。不过,死罪虽免,处罚难饶,限你三天以内,送上两个公鸡下的蛋和一盏晚上点起来最亮的灯。如不能照办,罪加一等。”其实,秦王还是想治老宰相的罪,故意出了这样的难题。

老宰相说:“谢万岁不斩之恩。”就起身退出宫廷,长吁短叹地回家了。

眨眼间,三天的期限已经过了两天。老宰相饭不思,茶不饮,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两天的工夫,头发全愁白了。

他的小外孙甘罗,见老爷唉声叹气,就缠着问为嘛愁成这个样子?甘茂说:“小孩子家,懂得什么,一边玩去吧。”甘罗说:“您不是常说‘有志不在年高’吗?老爷,您就说说嘛,俺准给您出个主意。”老宰相经不住甘罗的纠缠,就把秦王出的难题,从头至尾讲了一遍。末了,他又说:“你小小年纪,能办得了这样的事?”

甘罗想了一会儿,就说:“老爷,这有什么难处,赶明儿,我替你上朝回复秦王。”老宰相说:“胡扯!你想去送死吗?”甘罗不急不躁,附在老爷耳朵上叽咕了一阵子。老宰相说:“好孩子,事已如此,那就这样试试看吧。”

第二天,甘罗代替老爷上朝,到了金銮宝殿,秦王问:“你是何人?”

甘罗答道:“甘茂的外孙甘罗叩见万岁。”

秦王问:“你老爷为何不来?”

甘罗答道:“在家里生孩子。”

“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秦王生气了。

甘罗接过话,说:“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秦王被甘罗说了个愣,一时无言以对。停了一霎,秦王又说:“那盏最亮的灯拿来了吗?”

甘罗说:“这灯要在晚上才好送过来。”

秦王叫甘罗暂时回去,到晚上带灯来见。到了晚上,甘罗空着手到王宫来了。秦王问:“最亮的灯在哪里?”

甘罗指指天上的一轮明月说:“万岁,这就是俺给您送来的最亮的灯。”

秦王生气地说:“那是月亮,怎么说它是灯?欺骗寡人,该当何罪!”

“回万岁,这是天灯,它照耀整个大地,六合之内无处不明。大王威镇四海,德配天地,只有这盏灯,才能使秦国国土到处是明亮的。万岁要最亮的灯,我看没有比它再亮的了。”

甘罗的这番回答,把秦王说笑了,就不经意地说:“这孩子真够个相国的材料。”

“谢万岁封赏。”甘罗赶忙跪下磕头。

秦王后悔自己不该说这样的话。君王口中无戏言,只得任甘罗为相。但是,小小年纪,怎么能掌管国家大事?便派在宰相吕不韦手下,做了辅臣,很少上朝议事。

有一天,秦王又提出了个问题: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要满朝文武对答。回答得好,加官晋爵;回答得不好,就撤职查办,贬为庶民。有个说甘茂坏话的奸臣,升官心切,就找到甘罗,问他该怎么回答。甘罗想:想铲除这个国贼,正愁找不到机会哩,这回他自己找上门来了。于是就对那个奸臣说:“老大人,这很好答,‘茄子高,萝卜低,冬瓜东,西瓜西’嘛。”这个奸贼就是逢迎拍马爬上去的,他一肚子青苔屎,狗屁不通。他认为甘罗说得对,就记在心里。

第二天,群臣来到金銮宝殿,那个奸臣抢先把甘罗说的那套话向秦王说了,秦王一听,就生了气,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却说了几句小孩语,真是地地道道的庸才!要你何用?”秦王要撤他的职,贬为庶民。这么一来,那个奸臣没招了,忙说:“万岁,这是辅相甘罗说的。”秦王就把甘罗传上金銮宝殿,问:“茄子、萝卜、冬瓜、西瓜,这些话出自你口?”

甘罗说:“万岁,这是什么话?臣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秦王说:“你能回答我提出的那个问题吗?”

甘罗随口答道:“君王高,臣子低,文官东,武官西。”

秦王听了点头称赞,满朝文武也都暗暗佩服。甘罗又说:“万岁,这位老大人的回答,是恣意侮辱圣明,谩骂满朝文武,还要嫁祸于人,其罪当斩!”

“再说得明白些。”秦王命令道。

“他把大王比作茄子,把文武百官比作人们常说的‘憨瓜’,还要加害为臣,难道不该斩首示众吗?请万岁裁夺。”甘罗添油加醋,众文武也趁热打铁,把这个奸臣所作所为全都抖搂出来。秦王听了勃然大怒,就下令把这个奸臣斩了。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里的故事2:郑和是太监为什么却子孙满堂

据资料介绍,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1371年,他生于现在的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他12岁被净身入宫,34岁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历时28年,比西方着名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航海早半个多世纪,开创了我国通往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不愧为航海的先驱、海上的巨人、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据相关报道,2005年有记者专程赴郑和故乡云南晋宁县昆阳镇采访。当时,记者不仅参观了郑和纪念馆、马哈只墓、郑和故里遗迹、碑林等文物史迹等,还对郑和的家世、伟绩等进行了了解,特别是找到了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做了采访工作。

从上述介绍,笔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郑和是12岁就净身入宫的,何以会拥有后代并子孙满堂呢?

笔者以前也曾就这个问题寻找了许多资料,都不得而知其真正原委。后来,还是看到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的介绍,才彻底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原来,在明洪武十四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扫清云南的梁王(元朝残余势力),调集30万大军发起进攻。战争结束后,明军在经过昆阳时,把在滇池边玩耍的12岁的小郑和(当时还是名叫马和,后来是皇帝赐姓郑的)与他的伙伴抓到南京。郑和在明朝皇宫里被阉割后做内宫太监。后来,郑和的长兄马文铭把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郑和,马恩来后来也跟随郑和改姓郑。郑恩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所以子孙后代就不断沿袭下来,代代相传。目前在世界上郑和的后裔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人们称为“三支四地”。多出来的这一地,就是昆阳郑和的出生地,三支四地总人数约400多人。

看到郑和子孙满堂的现象,不禁让我们很是替郑和这位明朝时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先人感到高兴。尽管不是嫡生的子女,但毕竟也算是后裔,总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经典集

名人成功的故事励志

书里的励志句子

当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当代名人励志故事

推荐书的作文

名人事迹

名人事迹的作文

名人事迹材料

关于名人的事迹材料

电话里的单口相声名人故事
《电话里的单口相声名人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话里的单口相声名人故事(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关于当代名人的颁奖词2022-10-17

我的理想班会主持词2022-04-2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2024-01-04

小学五年级语文《享受心安理得》优秀教案2022-12-18

《激励你一生的好故事》读后感2023-07-15

打电话教学反思2022-08-10

励志名人事迹故事素材2022-05-06

白云黑土小品经典台词自我介绍2023-05-22

演相声作文2023-05-12

小学生的理想主题班会2023-01-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