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考求学路:从建筑工人到博士

时间:2023-12-10 08:20:1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的自考求学路:从建筑工人到博士(合集5篇)由网友“ailleen09”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的自考求学路:从建筑工人到博士,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我的自考求学路:从建筑工人到博士

篇1:我的自考求学路:从建筑工人到博士

我的自考求学路:从建筑工人到博士

工作二十年,我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以高中为起点,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于4月进入高校获得博士学位,6月进入科研机构从事专业研究。虽然过程坎坷,但在今天看来,更多的是付出与收获。

我是在一所地区重点中学重点班读的高中。那时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个数学家。整天看数学书,作数学练习,觉得生活很充实。偏爱数学造成了学习偏科,最终未能跨入大学门槛而来到一家建筑公司工作。

参加工作,当了一名建筑工人,一名架子工。整天在脚手架上爬来爬去,活像一个跳高运动员。搭脚手架纯粹是一种体力劳动,与自己在中学时代付出的努力不匹配。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底,我来到北京一所建筑学校学习。虽然已经工作,但儿时的想法并未泯灭。于是一面学着建筑技术,一面在北京工业大学一位副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并开始从事组合数学的研究。

从建筑学校完成学业后,我回到了原工作单位,成了一名技术管理人员。编写施工技术文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成了我每日的主要工作。“既然做,就把它做好”这是我的原则。查技术资料,用一些技术原理和模型解决技术难题并用于施工实践,一度成了个人的努力方向,数学研究也因此一度中断。这段时间先后发表过不少建筑技术论文,也解决过不少施工难题,并在从建筑学校回到原工作单位的第五年,被破格提升为工程师。但随后几年就发现,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当时的想法很幼稚,认为是文凭太低的原因造成的,于是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完成本科学业。实际上,这种现象正是国企的通病,在国企领导人的眼里,能干并不代表你优秀,也不代表你能拿到好的职位与薪水。

通过四年半的努力,在建筑业工作十四年时,我拿到了北京大学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更加深了我对国企的认识。偶然机会,在北京大学见到博士生招考目录和条件,发觉其考试科目自己在过去都学过,有的还发表过论文,于是产生了一种突发的`奇想:去高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跳出国企这种怪圈。

在随后的三年里,白天忙于施工管理,早晚则忙于英语和专业课的复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没退缩。总结经验,不是科班出身,外语不过关。每天早晚的时间均拿来学习外语。三年后,我终于跨入了北方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读博士学位对我来说是不紧张的。但因为无基本生活来源(原来的工作单位不支持,不给生活费),这样我一面打工,一面攻读学位,完成论文。那时,虽然学习不紧张,但每天的生活是相当紧张的。早上五点左右起床,看专业书和文献资料,思考课题。白天不上课时,就去打工,以维持家庭生活开支。晚上将早上没思考完的问题想完或将得到的结果整理成论文,打印排版,拿出去发表。

整个博士论文无论是选题,还是其内容,均是按照自己独创的方式完成的。论文完成后,交给了国内十位教授评审,结论均为“优秀”。在进行博士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深感必须紧跟国际主流研究方向做工作。这样,在拿到博士学位后,个人觉得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色和方向。于是又花了很大力气去研究相关方向的专著和文献,并跨入中国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我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毕业生。因为是自学成才,有较完整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直接为我攻读博士学位打下了基础。我觉得人的生活必须有目标,有追求。而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不要过多思考别人怎样评价你和怎样看待你。著名诗人汪国真有一句诗写得好,“既然目标是地平线,便只顾风雨兼程”。因为这样想,并付之行动,我由一名普通建筑工人最终成为了一位数学工作者。过程虽然曲折,不乏辛勤与汗水,但更多的,则是人身价值的体现和收获的喜悦。

篇2:自考助我一臂之力:从建筑工人到人民法官

自考助我一臂之力:从建筑工人到人民法官

从1988年到现在,通过十几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刻苦自学,我于1992年取得新闻专业的专科文凭,取得法律专业专科文凭,6月同时取得行政管理学和政治学专业的双本科毕业证书。同时也从一名建筑工人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

1983年10月,不满14岁的我初中毕业就被招工当了一名建筑工人。我当时虽还不深谙人事,但我知道要想改变自我,实现我的'人生抱负就得发奋图强,就得学习更多知识。

1984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自学高中课程。

1987年5月参加成人高考,以优异成绩被甘肃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录取。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入学不到三个月就因病休学。命运之神对我真的是如此不公吗,难道大学之门对我就要从此关闭吗?为此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泪水浸透了枕巾,于是敢于和命运抗争的我选择了自学考试。

1988年10月我报考新闻学专业三门课程全部通过,其中《大学语文》还考了82分。

从此,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休闲时间,每天就是上班、学习、休息“三部曲”。冬休,别人都回家去了,我却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抓紧学习,甚至每年的除夕之夜都没有放弃过学习。为了多学习一会儿,不影响同宿舍他人的休息,我主动和门房的师傅约好,他回去休息,我到门房看书并值班。工地午休虽只有一个多小时,我还要找一块安静处看上几页书。为此也招致了很多人的白眼、讽刺与挖苦。“你再学还不是一个建筑工人,拿上文凭又能怎样,还不是苦力一个?”我对此一笑了之。

1994年全国法检系统招干,我以玉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玉门市人民法院录用。

1995年参加全国首次法官资格考试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首次通过的佼佼者。近年来,我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两百多篇新闻稿件和数十篇5000字以上的法制通讯稿件,所写的法学论文多次获奖,各方面的工作干起来都得心应手。

感谢你,自学考试!是你使我圆了大学梦;是你使我从一名建筑工人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是你为我实现理想抱负插上了一双奋飞的翅膀。

篇3:传奇考生从自考一路走到北大博士

传奇考生从自考一路走到北大博士

内容提要:夏军给人第一印象很朴实,但他却有着自考专科、成教本科、山西大学硕士、北大博士生、将赴德国进修的传奇经历。

3年攻下自考

“头顶苍天,脚踏实地”,这是夏军的座右铭。

中师二年级时,姑妈告诉他:“隔壁家孩子在学自考,你可去试试”。听说能提高学历,夏军来了劲儿。借来邻居的“大部头”便“啃”了起来。“借来的是过时的教材,内容比新课本多很多,但为了省钱,我把旧教材都翻烂了。”

中师毕业后,夏军回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复习时间有了保证,他学得更认真了。仅《外国文学》这门课,他就做了14本笔记,并阅读了数十部外国名著。《古代汉语》这门最难的专业课,夏军的一位同学考了3次都没过,而他一次性考了70多分。“题是活的`,汗水是实的。”除了课本学习,夏军一个假期就能阅读上百本小说,这些为他打下了牢固的文学基础。花了3年时间,夏军顺利拿到安徽师范大学自考中文专业专科文凭。

3个月考研成功

“在现状下做到最好,绝不后悔!”这是夏军时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他的性格里有着倔强的一面,也有着完美主义倾向。

工作两年后,夏军考入了安徽教育学院读成人高考专升本。但他没有放松自己。“只要一有空,我就会背着书包去合肥大大小小书店看书。”合肥市的教育资源比家乡丰富,夏军如饥似渴地吸收更丰盛的养料。

专升本进修同时,夏军为生计奔波着,现实的艰辛让他萌生了考研念头,可当时离考研仅剩3个月。好在自考和成考阶段,夏军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用了3个月,全新学习了大学英语1―6册,平均两周一本书,这在别人看来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但夏军做到了。

夏天,夏军以413分高分被山西大学文学院录取,而当年录取分数线仅为330分。家里为此大摆筵席邀乡亲庆贺。此刻,夏军的眼神里闪烁着拼搏后的喜悦。

考博士赴德进修

“小的成功要坚持走下去,有多少学多少,才会有大的成功。”夏军把“坚持”两字看得很重,他说这也是他能到北大读博的缘由。

3年硕士生涯,除去兼职维持生活外,夏军把时间依旧交给了书本。在别人眼中,成为硕士生该知足了,况且自己年龄也不小了,家里也希望他能早些走向社会。为此,夏军犹豫了一段时间:要不要考博?

与考研的经历相似,同样在考前3个月才下定决心:“我要考博,而且要考最好学校的博士生。”最后3个月,夏军全身心投入备考中。他1个月可以认真看完30―50本专业书,这一方面是他有着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与他养成高效的学习方法有关。初中暑假,对围棋一无所知的他,为了自学围棋,用泥巴捏成圆形,把其中一半棋子用墨水涂黑,买了一本棋书,假期后班里他已少有对手。正是凭着踏实、高效的复习,20秋季,这个曾经脚裹泥巴的农家子弟,迈入了“精神家园”北大之门,成为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师从著名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

北大的3年,让夏军感悟良多:“北大的氛围很好,进入北大让我补足了不少差距,无论是导师和学友,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由于学业优秀,夏军今年下半年将被派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进修1年,目前正在自学德语,他期待着能飞得更高。

《北京考试报》

篇4:从芝麻官到行政秘书 自考学历让我连升三级

从芝麻官到行政秘书 自考学历让我连升三级

内容提要:从后勤部小主管到内刊编辑,从内刊编辑到编辑部主任,再从编辑部主任到集团公司秘书处,整整六年时间我的职务就猛猛地升了三级。如果寻根溯源的话,我内心深处认为还是自考让自己在职场中大展鸿图,连升三级!

1994年我从湖北老家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的一家大型电力集团公司工作。由于学历偏低,一些高技术的活我干不来,公司便把我分到后勤部管理一些日常杂事。说来自己还是个官呢,手下七八名工人统统归我指挥调动。后勤工作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再加上几个工人吃苦耐劳,我这个芝麻小官倒落得一身清闲,不觉间一晃工作三年了。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么甘于现状地混下去恐怕不是个办法。当时全国乃至北京的许多国有企业出现“下岗热”,一些人之所以下岗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大专以下学历,于是社会上由“下岗热”衍生出人人考大专文凭的“自学热”。没办法,为了自己将来的饭碗,这年6月我买来了新闻大专的自考教材开始一个人学习起来。

我这人还真是一块学习的料,这年10月第一次考试自己仅凭教材和辅导书就顺利地通过了两门考试。初考的开门红激起了我更大的自学信心,此后我将白天上班空余的时间和原来晚上聊天看电视的时间全用在了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我便顺利地拿到了自考新闻大专的毕业证书。

两年的新闻自考学习,再加上自己原来就喜欢文学,这样我的写作能力便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197月正值集团公司成立十周年,总公司在几千名员工中开展了一次“爱公司,爱岗位”的`大型征文比赛,不想在高手如林的竞争中我的参赛作品获得了此次征文大赛的特等奖。与此同时,我取得自考新闻大专文凭和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的事传到了公司高层。公司领导认为我肯学肯干又在文字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同年8月我便被破例调到集团公司内部刊物做编辑工作。说是破例,因为当时内部刊物任职岗位明确规定,做编辑工作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要小看了内部刊物,那可是几千人的舆论阵地,许多人要在上面发一篇小短文说真的还不容易呢,所以我从后勤部猛然间升到编辑部确实叫好多人眼馋了一阵子!

我在努力办好内部刊物的同时,业余时间继续自学新闻本科课程。反过来我把自学到的知识又用到工作当中,从而促进了自己编辑能力的不断提高。我负责内部刊物的一些栏目被评为年度编辑组稿一等奖。201月,我晋升成为集团公司内部刊物编辑部主任。

12月我顺利地拿到了自考新闻本科毕业证书。说实话,本科确实是学得慢了一点,主要是因为自己英语基础差连考三次才得以过关而拖了整个自学的进程。

我们集团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力集团之一,在业务上和国内外的许多大型企业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就使得秘书处的工作十分繁忙。有时候,集团领导便把一些文件起草、讲话稿写作的任务分给内刊编辑部完成。3月,非洲某国的能源部长要到我们集团公司参观访问,集团领导便要求秘书处和编辑部的几个同志每人写一篇讲话稿,然后从中选出最佳的一篇在欢迎外国领导人的仪式上采用。结果我写的讲话稿因言简意赅被公司领导看中,在欢迎外宾的大会上当公司领导一字一句读着我苦熬了一天一夜写就的讲话稿时,自己竟坐在台底下激动得热泪盈眶……

205月,我的职务又是晋升一级,被调至集团公司总经理的行政秘书。

从后勤部小主管到内刊编辑,从内刊编辑到编辑部主任,再从编辑部主任到集团公司秘书处,整整六年时间我的职务就猛猛地升了三级。如果寻根溯源的话,我内心深处认为还是自考让自己在职场中大展鸿图,连升三级!

四联自学网

篇5:经历落榜的痛苦 我从自考中找到自信

张崇华是浙江勤业自考学院2001级法律专业的学生,他的专科学业去年已经完成,如今正在攻读本科课程。他说,他的本科课程也已考出了四五门,预计明年四月就可以拿到本科毕业证书。回想当年高考落榜时一度的低迷,他终于可以自信地说:我找到了自我,跟普通大学生竞争,我丝毫不逊色。

经历落榜的痛苦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一次成人高考,另一次是普通高考。当初报成考的目的无非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心里踏实一点儿,成人高考是考上了,可没有想到后来的高考居然真就没考好。失落、沮丧,还带着强烈的挫败感,那种心情难以形容。我不想去读成人高校,幸运的是我有一个从容而开明的父亲。当时父亲给我两条路让我自己选择:要么去读已经考上的成校,要么就去自考。我当时愣了一下,第一次听说自考,它究竟是什么,读起来会不会吃力,又能不能学到真知识呢?真是一头雾水。我选择了自考,却有一种逼上梁山的感觉,前途在我眼中,依旧是混浊而渺茫的。

选择自考的路

父亲的朋友——省高院的一位法官介绍了我现在这所学校。2001年9月,我来到杭州,加入了庞大的自考大军。这所学校严格的班风学风出乎我的意料:早晚自修迟到一会儿会被班主任教育,上课时手机不关会被教育,课堂上聊天或者大声商讨影响别人学习的也会被教育……和我以前想象中的宽松完全不同。起初学生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我也是其中之一,但现在想来,刚刚开始的那一年,我的确还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大学生,真的需要有人来督促学习。我们01级的法律班以班主任管理严格著称,成绩也是全校最好的,所有学生都能一次通过学校统一安排的所有课程考试,我们成了全校学生羡慕的对象。我的同学们一个个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有没有人监督已经不重要了,相反,要是觉得哪位任课老师不够严格,我们还要向学校提出撤换呢。

自卑感已经消失

以前我有些自卑,但现在,对于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我非常自信。有一次我到一所高校图书馆看书,两个学校法学院的学生瞥见我的自考教材,有些嘲讽地笑了。后来我听到这两个学生在探讨一些法律问题,那对我来说显得有点浅,我在心里暗暗笑了,我知道自己的实力并不逊于他们。有人说自考学的东西很死,考出来的人就只是考试能力强而并非实际水平高,可我相信,实践能力都是靠我们自己去锻炼出来的。现在我平时总是注意多看报纸,关心时事,那些枯燥的司法解释和法律条文自己主动地去读去理解,有时候去法院旁听或者实习,提高对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我相信,我今后可以和那些普通大学生一样出色。

一个民校自考生的求学路

四川一本大学有哪些学校

北京交通大学导游词

三大原则攻克如何选择韩国留学院校难题

励志故事:保安自学终考研成功

工商人员考察材料

同路故事:自考让我难以忘怀

高等学校毕业生实习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我的自考求学路:从建筑工人到博士
《我的自考求学路:从建筑工人到博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的自考求学路:从建筑工人到博士(合集5篇)】相关文章:

关于大学生活给予人们的能力2023-05-08

研究生考试四大调整 高职毕业也可报考2022-11-21

北京交通大学自荐信2022-05-07

打工八年两次跳槽 一个自考生的心里话2022-07-11

网络教育语文作文范文2022-11-07

奖学金发言致辞精选2024-03-03

上海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自考计划调整2022-09-07

机械认知实习总结2023-01-07

残疾人励志故事精选2024-05-18

党员参加宣传部长培训班心得体会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