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的征文

时间:2023-12-14 07:29: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家乡的年味的征文(集锦9篇)由网友“tomyguan”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家乡的年味的征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家乡的年味的征文

篇1:家乡的年味征文

对于我来说,自家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就是一份特别的年味,看着在夜幕下闪闪发亮的灯笼,脑海里不时会浮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年 夜 饭的场景。

年味在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中,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男女老少。跟着妈妈走进菜市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卖菜的大婶,买菜的阿姨……每个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就连花鸟鱼市场也随着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叫喊声充斥了整个卖场,“老板,这只金鱼可真漂亮!”“大妈,来一棵发财树吧,祝你们财源滚滚!”“老板,真是谢谢了,祝你们生意兴隆!”祝福声,笑语声,不绝于耳,可真热闹啊!一个个顾客走过,他们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

浓浓的`年味,更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里,热气腾腾里面透露出丝丝团圆的气息。大人们包着饺子,小孩们当然也不能闲着,帮大人放饺子、擀饺子皮……甚至玩起了“面粉大战”,趁别人一不注意,就把面粉抹在别人的脸上,被抹的人自然就成了京剧演员喽!……等大人们包完饺子,我们的脸上白花花的,可心里却是暖暖的。

年味还藏在美味的佳肴中与热闹的爆竹声中,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爆竹声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在老家,小孩子要到十二点才能睡觉,老人们把这种习俗叫做“守岁”。年味在大红灯笼中忽隐忽现,年味就在这夜幕中,逐渐浓厚。家乡的年味是人山人海的市场,热气腾腾的饺子,可口美味的佳肴,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是回家过年的人们脸上的喜悦与互相传递的美好祝福……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家乡永远永远不可替代的年味!

篇2:家乡的年味征文

家乡的年味,是小孩们换了新衣,在玩耍时的笑声;家乡的年味,是看春晚时家人愉悦的神情;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藏在软软的年糕里。年糕,全用蒸熟了的米饭打成的。一锤一锤,带着长辈对我们的爱与祝福。年糕,寓意着年年长高,这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关爱与关怀。

家乡的年味,在漫天的烟花中。过年放鞭炮,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传说每当大年三十晚上,会有一个叫作“年”的怪兽来吃人,人们都十分害怕它。有一个十分聪明的人,把竹子扔入火中,竹子爆炸响起的声音,下走了“年”。于是,过年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人们每当放起鞭炮,总会想起那个传说。这是人们想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家乡的年味,在年夜饭热腾腾的香气里。人们早早的开始准备,为的只是那一桌的团圆。年夜饭中,有许多好寓意,人们吃年糕预示小孩年年长高。大人们要事业高升,就吃甜甜的发糕。而吃鱼都要剩下一点,代表年年有余……其实,我觉得,吃年夜饭的真正意义,是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吃着年夜饭,听着鞭炮声合着孩子们银铃般悦耳的笑声,我觉得格外喜庆与愉悦。

家乡的年味,也在看春晚时那动听的歌声中,那滑稽的表演中。吃完年夜饭,大家都齐齐坐在沙发上,等待春晚开始。那欢快的歌声,形象的表演,给我们送来一个又一个的祝福。在歌声《难忘今宵》中,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十二点的倒计时,代表旧的一年顺利结束,也代表新的一年在向我们招手。

家乡的年味,是团团圆圆,是幸福,是美满,是我心里永远牵挂的味道。

篇3:家乡的年味征文

年味是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年味是家中红红火火的布置,年味还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欢乐的游戏。而我却认为,年味是大家在布置美丽的家时愉快的过程。

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听到消息后,马上热火朝天地忙起来。有的在拖地,把地板都拖得闪闪发亮;有的在试新衣服;有的在准备出去,买东西布置家中。我和爸爸去了超市里买东西。

我们来到了大润发超市。那儿什么都有,有卖文具的,有卖食品的,有卖菜的,当然还有卖过年用品的。我和爸爸走到对联前。“爸爸,你看,这个多吉利呀!”我说道。爸爸走上前一看,说:“五福临门,真好!就贴在我们家门上好了。”我说:“爸爸,你说过还要买小灯笼的,可别忘了。”“你不说我还忘了呢!我们去看看吧!”“爸爸你看,这个小灯笼多精致”“买五个去吧!”买完后,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后,我说:“爸爸,我来挂灯笼吧!”还没等爸爸同意,我就行动了起来。我先把位置看好,再一个一个地用双面胶粘上去。忙活了半天,终于挂好了,我看着红红的灯笼,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楼下放鞭炮、玩烟火。爸爸还没开始点火,我就跑到几米外捂上耳朵,爸爸见了一直笑我,我都害羞了。在玩烟火时,我们一个接一个地互相传火,使火不灭掉。我们一直玩一直玩,玩了很久很久······

我爱过年,一到过年,家里就热热闹闹的,过年也预示着一切要重新开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做事顺顺利利,家人身体健康,还要像我们买的那副对联一样,五福临门!

篇4:家乡的年味征文

家乡的年味征文

年味是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是一幅充满祝福的春联,还是一串热闹沸腾的鞭炮。对于我来说年味就是给家人献上热呼呼的年糕。

大年三十的那一天,妈妈带我去一个古老的村庄去打年糕,这下我可乐了,正愁着我这双手没地去大显伸手呢?我们坐上长途汽车,车上还有其他的小朋友,路上”噼呖啪啦 噼呖啪啦“的鞭炮声伴着我们驶上远方。

到了目的地,我们纷纷下了车,早早的闻到了远处山坡上飘来的糯米香,我们随着本地的居民来到了糕点房,那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在制作我们过年必须吃的东西——年糕,我们看到了年糕中的巨人,村里人都说这是本地的特产,名称”巨无霸“年糕。

听过了叔叔阿姨的介绍,才了解了当地的习俗。现在就要做正事了,村里的人把我们带到了放糯米的'仓库,由我们几个小朋友及家长开始取糯米1斤2斤3斤直到够我们需要的量时,再接着由本地人带我们到厨房教我们蒸糯米,我们把糯米放入大锅里蒸,过了几分钟就闻到阵阵的糯米香,大约过了半小时后,糯米熟了就可以出锅了,大人们合力将煮熟的糯米分别倒入几个打年糕的工具里,然后分成几个家庭用大槌子或小槌趋热不停地将它敲打成糊状成粘性,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成功的完成了这一项,我拿出一小块尝试了一下,味道挻不错噢,在我津津有味的尝试年糕时,大人们在村民的指导下将打好的年糕团用模子定型做成我们现在食用的年糕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年味。

我们拿着自己亲手做好年糕踏上回家的路程,晚上和家人分享。这就是家乡的年味,是年糕的味道,是祝福的味道,是过年时开心的味道,是父母对我爱的味道。

篇5:家乡的年味的征文

年味是一桌丰盛的年 夜 饭,年味是家中红红火火的布置,年味还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欢乐的游戏。而我却认为,年味是大家在布置美丽的家时愉快的过程。

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听到消息后,马上热火朝天地忙起来。有的在拖地,把地板都拖得闪闪发亮;有的在试新衣服;有的在准备出去,买东西布置家中。我和爸爸去了超市里买东西。

我们来到了大润发超市。那儿什么都有,有卖文具的,有卖食品的,有卖菜的,当然还有卖过年用品的。我和爸爸走到对联前。“爸爸,你看,这个多吉利呀!”我说道。爸爸走上前一看,说:“五福临门,真好!就贴在我们家门上好了。”我说:“爸爸,你说过还要买小灯笼的,可别忘了。”“你不说我还忘了呢!我们去看看吧!”“爸爸你看,这个小灯笼多精致”“买五个去吧!”买完后,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后,我说:“爸爸,我来挂灯笼吧!”还没等爸爸同意,我就行动了起来。我先把位置看好,再一个一个地用双面胶粘上去。忙活了半天,终于挂好了,我看着红红的灯笼,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楼下放鞭炮、玩烟火。爸爸还没开始点火,我就跑到几米外捂上耳朵,爸爸见了一直笑我,我都害羞了。在玩烟火时,我们一个接一个地互相传火,使火不灭掉。我们一直玩一直玩,玩了很久很久……

我爱过年,一到过年,家里就热热闹闹的,过年也预示着一切要重新开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做事顺顺利利,家人身体健康,还要像我们买的那副对联一样,五福临门!

篇6:家乡的年味的征文

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特别的,对于我来说,新年就是有漂亮衣服穿,有吃不完的零食,还有压岁钱!

今天是除夕,一大早爸爸妈妈准备了满满一后备箱的东西,咱们去奶奶家过年了,大街上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红红火火的!到处传来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今天我心里美滋滋的,穿上喜欢的新衣服,妈妈还特意给我梳一个漂亮的发型,终于到奶奶家了!

奶奶老早跑出来迎接我们,满脸慈祥的笑容!我扑进奶奶的怀里,笑着向奶奶讨红包!一拿到红包我就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开开心心数压岁钱!奶奶笑着骂我是小没良心的.!妈妈她们忙着准备午饭,孩子们呢当然是开开心心的看电视!心里想要是天天都能过年就好了!

午饭后,大家商量年 夜 饭吃火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大家坐在院子里聊天晒太阳,我和哥哥,姐姐去买对联!每年我们总是各抒己见,最后买上三幅回家让大人们挑,今年我们商量以平安、健康为主题,终于意见统一,选上了一幅大家都满意的!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的烟火给整个天空披上了彩色的外衣!一大桌的鸡鸭鱼肉、青菜水果!加上外面美丽的烟火这就是年味,偶尔哥哥姐姐还会讲上几个生动的故事,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真是幸福!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新年新气象,来年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绩!

篇7:家乡的年味的征文

家乡的年味,是小孩们换了新衣,在玩耍时的笑声;家乡的年味,是看春晚时家人愉悦的神情;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藏在软软的年糕里。年糕,全用蒸熟了的米饭打成的。一锤一锤,带着长辈对我们的爱与祝福。年糕,寓意着年年长高,这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关爱与关怀。

家乡的年味,在漫天的烟花中。过年放鞭炮,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传说每当大年三十晚上,会有一个叫作“年”的怪兽来吃人,人们都十分害怕它。有一个十分聪明的人,把竹子扔入火中,竹子爆炸响起的声音,下走了“年”。于是,过年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人们每当放起鞭炮,总会想起那个传说。这是人们想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家乡的年味,在年 夜 饭热腾腾的香气里。人们早早的开始准备,为的只是那一桌的团圆。年 夜 饭中,有许多好寓意,人们吃年糕预示小孩年年长高。大人们要事业高升,就吃甜甜的发糕。而吃鱼都要剩下一点,代表年年有余……其实,我觉得,吃年 夜 饭的真正意义,是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吃着年 夜 饭,听着鞭炮声合着孩子们银铃般悦耳的笑声,我觉得格外喜庆与愉悦。

家乡的年味,也在看春晚时那动听的歌声中,那滑稽的表演中。吃完年 夜 饭,大家都齐齐坐在沙发上,等待春晚开始。那欢快的歌声,形象的表演,给我们送来一个又一个的祝福。在歌声《难忘今宵》中,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十二点的倒计时,代表旧的一年顺利结束,也代表新的一年在向我们招手。

家乡的年味,是团团圆圆,是幸福,是美满,是我心里永远牵挂的味道。

篇8:年味征文

年味征文

(一)年关

传说中的“年”是一种异常凶残暴虐的猛兽,故有“过年如过关”之说。小时候,每到寒冬腊月,就有人家“烧起锅无米下”了。对这些穷人家的当家人来说,过年真比过关还难。记得有年腊月二十九那天晚上,一个远房叔叔还赖在我们家里借稻谷,说是年尽三十的了,无论如何也得让孩子们吃顿大米饭,过个闹热年……我记不清当时他究竟和母亲说了些什么,我只记得那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才硬着头皮撮了几升毛谷子给他。

事后我问母亲这些谷子能吃多久,母亲微微叹了口气,缓缓地说:“吃得了多久?四十斤毛谷子顶多打二十七八斤大米,你叔叔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八张嘴巴,你说能吃多久?”我不知道叔叔家的年是怎么过的,我只记得大年三十早上我们家吃的是酸菜饭,而且不容易找着一颗米!年幺饭虽然晚了点,但看着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们哥儿几个还庆幸这年夜饭晚到了点子上——虽说肚子饿得受不了,但总算腾好了地方可以敞开肚子饱餐一顿。现在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机会体验那种饿得“清口水”长流,肚皮贴着后背之后又狼吞虎咽,直胀得肚子滚圆,疼着舒服,疼着快乐的感觉了。

农家孩子一到“数九”寒天就掰着指头盼过年。因为过年有好东西吃,再穷的人家都要倾其所有精心备办“年幺饭”。腊肉常常是少不了的,土地下放以后,有的人家还要推“米豆腐”,家里稍稍宽裕的人家还会上街买豆子来推豆花儿。推豆花儿太奢侈,除非有贵客临门,母亲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而推“米豆腐”就不同了,泡三碗半升碎米儿,用石磨磨成浆,找点儿生石灰化半碗水,再加几抱干柴就可以轻松搞定。

母亲是每年都要搞“米豆腐”的,母亲每次搞“米豆腐”,我都争着抢着去爨火。母亲常常佯装嗔怪道:“不图锅巴吃,你娃娃在灶背后站起做啥子?”意思是说我鬼怪精灵,争着爨火是有图头的!每次搞完豆腐,母亲都要用文火将锅巴炕得黄黄儿的,然后用菜刀铲起来再炕,待到锅巴烤到“二面黄”,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母亲才论资排辈按功行赏。鞍前马后地忙乎了半天,我的好处是少不了的,邻居家的兄弟姐妹们自然是羡慕不已……等他们手里的锅巴都吃完了,我才慢悠悠地将剩下的锅巴掰碎,一块儿一块儿地抛进嘴里,故意夸张地咀嚼着在他们面前走来走去,逗起小弟妹们跟着我的屁股撵……那溢趣的场景,那得意的模样,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时隐时现,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二)拜年

“糖箱箱儿,面把把儿,走东家,窜西家……”

“一箱儿糖,耍一场;三把儿面,歇一夜;一瓶儿酒,吃了走……”唱着这些儿歌长大的孩子们每逢新正就要跟着大人去拜年。七大姑八大姨,走完姑亲走舅戚……

“水不搅不浑,人不走不亲!”母亲经常如是说。儿时的我却最不喜欢去拜年。因为每到一家,都有吃不完的“酸萝卜”。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腊肉汤炖萝卜当然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喽。因此,每逢过年过节,每家每户煨腊肉时都要炖一大沙锅萝卜,从初一吃到十五,重了一顿又一顿,纵使汤酸萝卜黄,也痴心不改,逢客必待。除了酸萝卜,我对穷亲戚们热情过头的待客方式也很不习惯。

先说“请菜”,主人为客人添菜,照例又是一番大战。有时女主人夹着几块肥大厚实的腊肉和年长的客人推推让让,瞎折腾了大半天之后,腊肉终究还是装进了客人的饭碗,而且一转眼就跑到客人的肚子里去了……反正结果都一样,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劳心费神呢?我就是有点儿看不过眼,有时甚至有些厌烦——因为,母亲就是这样的“请菜”高手,她老人家逢客必“请菜”,“请菜”必到位,不达目的,从不罢休。常常是自己辛苦了大半天,一大“鼎磔”腊肉都“请”完了,她却连肉味儿是咸是淡都不晓得。

“请菜”死心眼儿,母亲“添饭”也忒豪爽。那年头,“三碗不过冈”是“秀气”的了,一般人的食量都比较大,一顿常常要添三四回饭。有的客人明明还吃得下,但又担心主人家的“甑笼山”被打垮,于是就故意客气一番。这时女主人便隆重登场了,她们舀着一瓢瓢白米饭向客人们轮番轰炸,无论是吃得下的.还是吃不下的,她们都拼命地劝,拼命地添:推来攘往,灰飞尘扬,只见“饭瓢儿”上下翻飞,有时甚至将白花花的大米饭撒得一地都是。

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平时,人们是不容易吃上一顿饱饭的,更不用说大米饭了。母亲常说:“当家要惜,待客要肥!”每逢过年,母亲总是最辛劳的。不必说平时她忙里忙外的辛酸苦楚,不必说每次打“牙祭”都是她一个人操持,单说每次有客人来母亲忙着“请菜”“添饭”,那超凡的本领、那冲天的干劲儿和干云的豪气,就足以让人甘拜下风瞠目结舌!

(三)说财神

新年刚到,就有人来“送财神”。所谓“财神”就是用一张八开大小的红纸翻印的“财神”像,上有“福禄寿禧”“招财进宝”之类的吉祥话。说“财神”的大都是老汉儿,他们往往背着一个小背篼,拄着一根拐棍儿,挎着一个布囊,捧着一沓“财神”像。每到一户人家,要是遇着拦路狗,拐棍儿就派上了用场;如若有人来撵狗,送财神的便开始唱。

按套路唱完一段之后,便从“扎囊”里摸出三个火炮儿来,“啪、啪啪”,在主人家大门口放过“打狗炮儿”之后,又接着唱。除了恭维的一般唱辞之外,还有“开门大发”“鸿福齐天”“五子登科”“状元及第”之类的好听话。等他唱了好一阵子,主人方才开了大门。进门之后,你若敬上烟,他就唱有关烟的典故;你若端上茶,他就得唱有关茶的渊源……最好笑的是唱到最后,主人都要打发“立誓钱”,倘若主家拿少了,说财神的就会不停地唱,什么“添起来,长起来,子孙高中状元来……”,一直唱到你不好意思,心甘情愿“摸包包儿”为止。

说实在话,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是喜欢“说财神”的。有的人家一看到“说财神”的来了,就关门抵户,佯装不在家。等“说财神”的在大门口唱,唱得口干舌燥他们也清风雅静无动于衷。这时,有些修为不高的“财神爷”便会偷偷骂上几句,以泄心头之恨。要是不小心被主人家听见了,就免不了一场“口水仗”。一般说来,这种情形之下都是“说财神”的倒大霉,“强龙难斗地头蛇”嘛,何况“说财神”的不一定都是龙,更不用说强龙了。

儿时的我们最喜欢“说财神”的了,并不是相信他那套骗人的鬼话,而是觉得好玩儿。特别是“尖山子”的“财神王”王光辉,他说财神是远近闻名有口皆碑的。除了说“财神”的常规套路之外,他还能根据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来新编“四言八句儿”。他能从主人家的上三代说到现而今,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他都能即兴吟咏,出口成章。时而诙谐幽默,时而滑稽俏皮,时而庄谐相济,时而雅俗共赏,惹人喷饭弯腰、捧腹不已。每年光辉哥都要来“说财神”,每年乡亲们都乐呵呵地等着光辉哥来“说财神”,每年光辉哥都要到四里三乡去说完财神才到本村本社来“说财神”。光辉所到之处,总是掌声一片,笑声不断。不等他说什么“添起来,长起来”,乡亲们就有钱的掏钱,没钱的撮米,没米的撮包谷撮小麦……

(四)放鞭炮,贴春联

据志怪小说《神异经》记载:古代西方的深山里有一种名叫山臊的独脚鬼,模样古怪,总喜欢偷袭人,撞上它就害寒热病;但是山臊怕见亮光,怕火、怕响声,老百姓随即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烧竹筒,故意弄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山臊就会躲起来。

家乡的人们吃年夜饭前都要放鞭炮,以求来年吉祥如意平平安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却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小诗是说爆竹响起来,一年就过了,平安无事,这也许就是几千年来愈嚼愈甘的一种年味儿吧。

每逢除夕,就有人拿了红纸上门来请父亲写春联。父亲是解放初期的高小毕业生,当过多年的生产队会计,算得上村里的“笔杆子”,一手毛笔行楷尤其写得苍劲有力,我们华前沟上上下下百十户人家的春联,多半都出自父亲之手。

母亲曾经嗔怨父亲大包大揽这些杂事耽误事情,父亲却总是照例乐呵呵地忙过不停。每年他都提早准备好几支好毛笔和几瓶墨汁,随便找个粗沙碗作砚盘儿,就愉快地收下了乡亲们送来的红纸。他先根据各家门户的多少计算好纸的裁法,简单对折之后,刷刷几下不用刀就把纸裁好了。

再根据纸张的大小挑选适合的毛笔,在砚碗里饱蘸了墨汁,凝神,悬腕,挥毫,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一幅浓墨淋淋墨香四溢的春联便大功告成了。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微笑着端详刚写好的春联,仿佛端详自己挚爱的骨肉,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耀着灵性的光芒……此时此刻,写春联的人醉了,看写春联的人也飘飘欲仙,那场景,甭提有多来劲儿了。

忙完了乡亲们的春联,父亲总忘不了挥毫泼墨为自家写几幅对联,先从大门开始,来一副三十六字的王氏“绝对”,再顾及小门和窗户,除了祝福吉祥的佳词丽句,还适时将国计民生和大政方针写进去,一扫陈腐气息,给人以亲切和悦之感。父亲刚写好一副,弟兄们便迫不及待地将它贴到合适的位置,一家人其乐融融,就是吃凉水心里也甘甜……

(五)余味儿

“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如今不用说过年,就是在平时,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还是水里游的,你想吃啥就有啥!吃的不愁了,穿的不愁了,玩的花样儿多了,可是,人们反而觉得幸福感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每逢过年,常听人感叹:如今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老人们总爱埋怨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年轻人也总觉得过不过年没啥差别,总之,年味儿是越来越淡了!

……

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如今这年味儿到底是咋的了?

篇9:家乡年味

一年下来爸爸妈妈都很忙,趁着过年,爸爸妈妈带我和哥哥一起回老家陪奶奶过大年。

大年三十那天,爸爸和奶奶给我们准备了好多家乡的美味!老家野生的鸡鸭鱼肉全齐。奶奶还烧了她最拿手的八宝菜,猪头肉,粽子,米粿,长寿面等等!

这天奶奶一大早就起来了,用家乡的大土灶煮猪头。猪头煮熟,老爸帮忙把猪头摆在一个大木头盘里,插上柏枝,贴上红纸,对着高山上的祖宗,烧香祭拜!一柱香之后,才能端进屋,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就迫不及待的围着桌子,等待着老爸的发挥。只见老爸撸起袖子,拿起菜刀,熟练的把骨头和肉使劲的剔开,把里面的精肉一块块的切开。这时屋子里就迷漫着浓浓的猪头肉香,我们赶紧伸出筷子抢着吃,弄得爸爸都来不及切。

一个猪头,-下子就被我们扫得只剩面皮,连猪舌头,猪耳朵也不放过。猪头肉的美味真是让我很难忘。

猪头肉的美味刚尝好,妈妈和奶奶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听奶奶说年夜饭要吃得越早越好,于是妈妈就麻利地洗刷翻炒,有几个大菜,奶奶早就放在煤炉和煤气灶上炖了。然后土灶烧柴火,哥哥把灶火烧得旺旺的,于是我们一大桌的美味佳肴在下午三点半就好啦,爸爸和叔叔赶紧鸣炮关门,开饭咯!

大家围坐在一起,倒上美酒和饮料,慢慢的品尝,喝到兴起,奶奶尽然建议开始划拳,于是爸爸和叔叔,妈妈和婶边划拳边喝酒,他们说着一串串划拳口令,我虽听不懂,但感觉很喜气,莫名地感觉很开心激动,连还没会走路的小妹妹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了呢!

这样的年夜大餐,让我感到很难忘又留恋,我想这也是爸爸妈妈为何每年都坚持回老家过年的原因吧!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春节征文活动方案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素材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作文

记忆年味有奖征文活动

读懂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 庆祝建国70周年作文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素材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初中生

“一线记者看湖南”征文启事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征文600字

乡愁里的年味心情散文

家乡的年味的征文
《家乡的年味的征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家乡的年味的征文(集锦9篇)】相关文章:

读懂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怎么写2022-05-07

寒假中学生活动方案2022-05-06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2022-04-29

读懂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2023-10-17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800字以上2022-04-29

共圆中国梦 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文精选 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征文2022-10-10

牛年春节中国人的记忆作文1000字2024-04-19

过春节作文600字左右满分 欢庆春节主题优秀征文比赛2024-01-27

寻找一颗球的记忆作文2023-09-01

我的春节寻根我的祖国我的家征文202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