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

时间:2023-12-17 08:24: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合集7篇)由网友“kayli(小萍)”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供大家参考。

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

篇1: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

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武帝深恨之恨:嫉妒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d.命引出,将戮之引:拉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3分)

(2)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4分)

(3)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犯颜”1分,“见”1分,语句通顺1分)

(2)这是天子的信物,自有主人,做宰相的为什么要符玺呢?(“物”1分,“主”1分,“索”1分,语句通顺1分)

(3)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夺”1分,“何以”1分,“难”1分,语句通顺1分)

篇2:孟子少时文言文习题练习

有关孟子少时文言文习题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欲啖女 女: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家杀豚何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适有知而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这段文字阐明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汝”,你。(2)给……吃。

2.(1)东边的`邻人杀猪是为什么?

(2)现在刚刚懂事就欺骗他。

3.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4.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要认识到父母身教的重要性。教育孩子诚实,首先父母不能欺骗孩子。

篇3:高中文言文练习习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练习习题及答案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周武王克殷(1),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2)处之?”邵公对日:“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日: “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日: “为之(3)奈何?”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1)克殷:攻下殷都。殷,商朝的都城。(2)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3)为之:对他们。之,指士众。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寡助之至( )

②亲戚畔之( )

③委而去之( )

④以其仁而有德也( )

2.翻译。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以”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以其仁而有德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甲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最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文章第二、三两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原文)也体现了“得道”的思想,请你结合现实或历史,再举出一个论证“得道者多助”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极点 ②通“叛”,背叛 ③离开 ④仁爱

2.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②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们活下去(放一条生路),怎么样?

3.C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举例

5.“使各居其摘,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 举例“略”

篇4:高中文言文练习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文言文练习习题及答案解析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 (2)遂厚相结纳( )

(3)江南悉平( ) (4)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 )

【小题2】.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众寡而无立锥之地

B.甚敬重之

C.乃记之而去

D.楚王闻之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2分)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小题4】. 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2分)

答案

【小题1】(4分)(1)拜访 (2)于是,就

(3)全,都 (4)向西

【小题2】(2分)A

【小题3】(2分)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

【小题4】(2分)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解析【小题1】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多积累文言实词,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文言语感。

【小题2】A项中的之可翻译为助词:的B、C、D三项中的之字都是代词。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多练。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认真阅读,注意把握关键词语。

篇5:高中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习题及答案

高中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策: (2)正患己不能知 患: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小题4】.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答:

答案

【小题1】(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每小题1分,共2分)

【小题2】B(2分)

【小题3】(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每句1分,共2分)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2分)

【小题4】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共3分,要点答出2点即得2分,最后一个要点2分,共4分,在表述上意思对即可)

篇6: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  型  及  规  律

例             句

译     法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其一犬坐于前(《狼》)#FormatImgID_0#

像……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用对待……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

依据……,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在……,从……,向……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时公兵不满万(《三国志·武帝纪》)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当……,每……

名词作动词

后面有宾语或补语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1)动+名:军,驻军。

(2)介+名+动:蹄,用蹄踢。

(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蹄而杀之 (《黔之驴》)

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商君书》)

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

形作动

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

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远,疏远;穷,到尽头;高,推崇;轩邈,争高争远

前面有能愿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活 用 的 类 型

例     句

译      法

说   明

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动+宾=使+宾+动

有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如:活,救活。

形容词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

形+宾=使+宾+形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名+宾=使+宾+为+名

意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

形+宾=以+宾+为+形

有人认为动词无意动用法,“羞”为形容词活用。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

名+宾=以+#FormatImgID_1# 宾+为+名

动词的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廉蔺列传》)

动+宾=以+宾+为+动

【例题精析】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正本清源 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

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华秋实 B. 袖手旁观

C. 穷形尽相 D. 夏雨雨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

答案:1.D 2.A 3. C 4.B

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

2.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

3.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

4.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 )

5.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 ( )

答案:1.称威,威服,威慑 2.按旧例 3.赐给爵位 4.命名 5.使……正,整理好

解析: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名词作动词。4.名词作动词。5.使动用法。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

译文:

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

)

译文:

3.(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

4.“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具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

答案:1.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2.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3.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4.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解析:1.袖,把……藏在袖子,名词作动词。2.下,向下,向地位低下的人,方位名词作状语。3.奇,以……为奇,对……感到惊异,形容词意动用法。4.猿、蛇,像猿一样、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

四、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则群聚而笑之 B. 吾得兄事之

C. 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 D.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呈卷即面署第一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 秋毫不敢有所近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答案:1. D 2. A

解析:1. 题干和A、B、C三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日,每天;群,成群地;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背,用背部。D项是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去(前面有副词“直”,径直)。2. 题干和A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B、D两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动词,C项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作动词。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虏方苦疲甚 B. 颇失部伍

C. 耻学于师 D. 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答案:1. B 2. A

解析:1. B 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2.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

篇7:文言文练习题目

文言文练习题目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递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友人来过( ) ②逾年而事暴( )

2.怎样理解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这句话?(2分)

3. 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参考答案:

1.①访,探望 ②暴露,显露

2. 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高三教师语文工作计划

关于精典高考作文开头介绍

学习中的酸甜苦辣作文

高三教师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高三理科生各科复习方法

《悬榻编》文言文练习

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

高三语文个人教学计划

高三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
《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言文习题精编知识点练习(合集7篇)】相关文章:

高三学生学习方法2022-08-18

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2023-03-06

学校高三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04-17

高三上期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7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指导2023-10-28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09-06

关于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2-12-29

高三教学的年度工作总结2024-02-0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备课组的工作总结2022-12-14

初中语文组备课总结2023-07-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