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共8篇)由网友“NOT-TOO-BAD”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希望您能喜欢!
篇1:浅谈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
浅谈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
浅谈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文/何勇标
摘 要:课堂有效教学一词频频出现在信息网中,那么有效课堂教学是什么呢?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整体素质;教学效益
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校长管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得认真,教得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的发展。下面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与大家共勉。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课前教学环节的研究性预设,这是进行“有效课堂”探究性教学设计的重要问题,每位教师走上讲台之前,第一要钻研本学科教学大纲及教材的体系和基本内容,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第二是分析教材的重点章节和具体章节的要求,第三是设计出课堂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探究目标、任务,第四是研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设计选择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技术,第五是分析教学探究的重点、难点等等。实际上,所谓教学设计,也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样教”进行规划。
从教学实际看,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同样,这些教师在上课时,主要也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设想如何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尽管教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这也不过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有效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研究分析学生特点,设计运用相应的环节,去实现知识与能力向学生主体转化。对课堂出现问题,一个或数个易变因素进行预设,教师对课前环节的设计是一种自我探求、自我要求、自我追求、自我诉求的过程。对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形成教学理性,提升教学境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的教学过程
“现在,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这里关键还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表明,教案准备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
促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有四种: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另外,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教师的“追问”“补充”和“赏识”是必要的。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喜欢经常使用一些几乎“无效”的“补充”或所谓的“赏识”:“好极了”或者“哇喔”。真正有效的补充和“赏识”至少应该是真实而真诚的:“不要使用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反应,你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
应当说,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就很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我们就会对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和探究有更多的首肯和鼓励,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
三、有效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没有有效的教学管理,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的教师教学水平比较高,但缺乏课堂调控管理的能力,因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如何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所有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中间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真诚爱生
教育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都深刻而具体地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欲晓之以理,需先动之以情。这句老生常谈道出了情与施教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真诚感情是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的钥匙。真诚的`感情是爱的使者,可以架起师生之间互相信赖的桥梁,使教师顺利实现教育目的。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着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愿听其言,遵其嘱,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反之,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的感情,师生之间感情不通,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低,教师讲的道理再好学生也会无动于衷。
2.课外信息沟通
教师在课堂外注意与学生沟通,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树立自己的亲和形象,通过改善师生人际关系来促进教学管理,又可以了解到大量关于学生学习体验的信息,为课堂贴近学生,发挥教学机智储备素材。教师要建立同学生聊天、谈心、嬉戏玩乐、共同活动、书面交谈(如,作业、书信、短信、网上交流等)等多种渠道,走进学生群体,走进学生心灵,把师生的积极互动延伸到尽可能宽泛的领域。
四、有效的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效益的课外延续,作业布置应体现层次性、针对性、有效性。而传统的做法是不顾学情,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全班做一样的作业,结果导致课堂作业收不齐或抄袭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并且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二类题面向班级中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类题面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不同层次作业题的选择、批改、记录等有关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分析,工作量非常大,但分层作业的有效性是明显的、无可置疑的。
五、有效的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身什么样是有效的。(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即目标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调整。(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或教学过程某个环节是否有效。(3)对学生发展的反思,即学生有没有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意志和情感有没有得到发挥、提升和发挥的程度如何。(4)对教师自身的反思,即教师有没有通过这堂课获得对教学的新体验,只有课后进行反思才能有助于提高持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极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教学时不能只跟感觉走,也不能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提高效益,向45分钟课堂要效益,使课堂成为有效课堂可以说是教师研究有效课堂的永恒主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关注多积累、多总结,使教师自己不断进步达到“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只要能抓住以上主要因素,强化有效意识,那么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效益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06.
[2]戴丽萍。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8.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05.
(作者单位 广东省增城市朱村一中)
篇2: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课堂教学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课堂教学
杨永亮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一、课堂主题明确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种类并不是教师与学生需要关注的重点。那么重点在哪儿呢?影响两字才是研究的重点。
二、熟悉农业区位因素相关概念
教师第一步所做的或者说导入新课(复习课)是抓紧考纲,熟悉概念。具体做法可以请学生看课件,并参照鲁教版教材一起说一说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几个方面?学生回答结束后老师进一步提问:自然条件中又包含哪些要素?(请一位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在听其回答的同时注意回答是否相对完整,如说得不够全面,请同桌或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再帮助归纳)。
社会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采取同样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属于基础知识,通过学生的一起回答或单个回答来补充这些活动,调动学生开始进入农业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三、初步锻炼解题能力
通过课件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六道题目。
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农业区位因素:
(1)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冷藏保鲜技术)
(2)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在日本的高级酒店。(运输条件)
(3)《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条件)
(4),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市场供求关系)
(5)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地形)
(6)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
学生在动笔的`时候,教师关注一些基础较差或学习较懒惰的学生,待学生基本完成后,抽取2份这类学生的教案用投影仪展示。设计这6个填空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准备。如,用课件图片显示河西走廊的位置及地形,讲解为什么是水源这个因素,提示学生注意河西走廊的范围和相对应的流域,通过这条题目的讲解带领学生逐步融合区域地理,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准备。此设计的目的是当堂巩固基本概念和督促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四、结合地产农作物相关资料训练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靖江市生祠镇金星村休闲农庄成立于12月,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以农庄为依托,牵头成立了“靖江市香沙芋产销协会”,目前已初具规模。对引导全村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长江冲积平原土壤的独特性和靖江特殊的气候环境再加上市农委的重视与农技部门的精心指导,孕育了靖江香沙芋,这一特有的土特产,品质上乘,享誉中外。
材料二:近年来,葡萄种植发展速度较快,每年以百亩速度增长。各大种植园葡萄品种不断丰富。现有品种主要为藤稔、巨峰、夏黑、京亚、魏可、红义、金手指、玫瑰香等20余种,已初步形成早、中、晚熟品种相结合,有核、无核品种相补充的结构,能够较好地满足市场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时间的需求。
通过以上材料说明影响靖江香沙芋、葡萄种植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此题目可以充分让学生讨论之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回答。如果班级里有生祠或马桥的学生,让他们回答效果会更好。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政策,土壤,气候,技术,市场。
此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
五、升华运用能力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一些银杏(白果)询问学生目前在靖江价格如何?学生中有知道的会直接说出目前价格,不知道的会仔细听这些同学的报价。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十年之前的价格如何?预计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问一下家里十年之前就种白果的同学知道价格否?如学生都不能说出对应价格,教师可告诉学生。通过两次价格询问得出目前银杏(白果)价格为什么如此之低?答案很显然是市场因素的影响。
2.教师可以准备几颗学校周边大棚出产的草莓,团结乡生产的香沙芋,自家生产的稻谷小麦带入课堂。
(1)教师举起稻谷询问学生是何农作物?哪个季节生产的?大田中是否都种植该作物?学生可自行回答这些问题。
(2)教师拿起香沙芋询问类似问题。
(3)教师布置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只种植香沙芋。思考结束后可将课件返回第四部分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4)草莓与小麦可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提问或者放手学生组织讨论活动。
3.以典型例题结束该部分的课程。
近年来,我国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①平原地形为主 ②雨热同期的气候 ③城市市场需求大 ④农业技术的推广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篇3: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养猪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许多农民因此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是,也有不少农民辛辛苦苦养了几年猪,经济效益很差甚至亏损.笔者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一简述,供同仁参考.
作 者:薛文佐 王昭海 罗士仙 作者单位:泰和县畜牧兽医局,江西,泰和,343700 刊 名: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英文刊名:JIANGXI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2) 分类号:S81-05 关键词:篇4:温室黄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因素
温室黄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因素
本文重点阐述了目前影响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效益的一些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形成的'原因及如何预防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目前从基础理论上尚不能解释清楚的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作 者:苗伟丽 李加旺 李愚鹤 作者单位: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300192 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 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S6 关键词:黄瓜 日光温室 效益篇5:意志:影响课堂教学的非智力因素
意志:影响课堂教学的非智力因素
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对课堂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而言,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其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而言,优良的意志品质将有助其克服困难,达到学习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作 者:张春荣 作者单位:聊城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山东聊城,252059 刊 名: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I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4(4) 分类号:B848.4 关键词:课堂教学 意志 意志品质篇6:课堂教学“二重性”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课堂教学“二重性”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周永红,蔡艳芳,杨芝,杨金键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课堂教学是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效果关系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对课程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以及不同教学要素对这一关系的影响进行实证调查。结果表明,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观特征、学习的组织方式三类课堂教学要素,能够调节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导致本科人才培养结果差异。
关键词:“二重性”均衡;课堂教学效果;调节因素;项目引导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B504);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059);武汉纺织大学教学研究项目(0004)
作者简介:周永红(1973-),女,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蔡艳芳(1974-),女,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杨芝(1973-),女,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杨金键(1981-),男,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讲师。
一、引言
大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展示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均衡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知识接受者有序地吸收体系化知识、相对地创造随机性知识的状态和能力[1]。
如何在把握教学活动按照既定科学规律发展的基础之上,创造让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的生成性教学情境,实现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与产业进化人才需求无缝链接,是当前高校教育方式与国家或地方创新有效整合的关键。
教学活动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二者的关系客观存在[2]。生成性决定了教学基本要素间的结构关系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是教师根据师生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3],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未来自我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倾向[4]。教学“二重性”必须通过具体实践教学的生成性来完成,例如通过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教师开放性处理“随机性事件”[5]。
已有研究缺少对课堂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的实证分析,本文试图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验证并分析课堂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有助于设计培养创新人才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能够丰富目前教学“二重性”的理论,而且能够为推动我国管理类专业本科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研究假设
1.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预设性教学是专业知识理论体系的课堂再现,没有考虑体系在教学客体参与下的可扩展性、可重塑性和可应用性。生成性教学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及活动为教学的主要过程,突破了预设性教学的程序化,突出知识体系与教学客体的可融合性、可活化性。教学具有在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科学体系的同时开发学生主动整合、创造知识能力的特征,因此教学内容必须在“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形成一种均衡。我们假设: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均衡结构变化显著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效果的维度。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映是评价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心理感受[6]、大学生的学习行为[7]两个方面。从心理感受角度评价课堂教学,我国高校通常采取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分项指标,它们之间相互支撑从心理上形成教师教学的整体效果感觉[8],基于此提出:学生的心理感知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维度变量。从学习行为角度评价课堂教学,大学生对教学的认可,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教学并能够取得优异成绩[9],因此本研究认为课程学习成绩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另一个维度变量。
3.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教学效果关系的影响因素。对于创新能力培养来说,知识仅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作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四年教育尽管积累了一定知识,但是构成创新能力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没有显著改变[10]。改变现有教学方式,促使大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意识[11]。基于此假设: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二重性”结构均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开发者[12],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生成性教学需要教师有很高的教学理论素养、手段技巧,以及对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极大热情。强势的老师可能抑制学生的参与,而且可能负面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影响[13]。由此提出假设:教师的主观特征对教学“二重性”结构均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同,能够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行为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并且能够调节教师的认可行为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学生面对社会性的学习环境,在新颖的、概念化的问题解决方面表现更好,以及更好地整合学到的知识[14]。研究提出假设:学习的组织形式对教学“二重性”结构均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研究对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进行探索,由于课堂教学中部分变量可以直接观测以及部分变量不能直接观测,笔者及研究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访谈等方法获取变量的观测数据。
2.样本确定。研究样本采取就近原则选择,课题组以湖北省某高校管理类的人力资源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二年级教学班级作为教学客体,以管理类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减少前期教学对教学客体产生的差异性影响,选择的教学班级在大学一年级具有共同的学习背景。
3.变量设计。对“二重性”结构均衡的测量,将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预设性的指标,以教师讲授的知识容量为描述变量;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课后投入的补充性学习活动作为教学生成性的指标,以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知识容量为描述变量。以教学大纲要求完成的课程体系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知识总量,选择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的两个观测点:一个是教师讲授2/3教学内容、学生参与1/3教学内容(简称为均衡结构1);另一个是教师讲授1/3教学内容、学生参2/3教学内容(简称为均衡结构2)。确定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的这两个观测值,既能够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又能够反映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相互作用的规律。由于研究建立在教学具有“二重性”的观点上,在教学调查中不考虑只反映预设性教学的课程设计。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测量,参考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测量表,并做了部分的调整与修正。对教学客体的教学效果以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种指标反映,从学生的心理感知、课程成绩两个方面描述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心理感知变量,以访谈法选择部分课堂教学客体作为被调查者给出综合心理评价,采用Likert7级量表。其中7表示“非常好”,6表示“比较好”,5表示“好”,4表示“一般”,3表示“不好”,2表示“比较不好”,1表示“非常不好”。对于课程成绩,将学期的期末成绩作为测量数值。
对于影响因素的测量,主要参考Sidelinger、王鉴、李建楠、童亚宾等的研究结论,同时结合对3位长期从事教学的教师访谈的结果(见表1)。
四、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1.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均衡结构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分析。选择安排在两个学期的两门专业课作为教学对象,两门课的课程设计分别以均衡结构1、均衡结构2表现。在既定的“二重性”均衡结构下,教师讲授部分以理论讲课形式进行,学生参与部分以学生对实践项目的调查报告展示与交流形式进行。调查条件:A为尽量减少前一个学期知识积累对后一个学期的影响,选择知识融合度较少的两门专业课作为讲授目标;B为避免教学主客体本身的差异性,选择相同教学班级与教师作为教学调查的对象。
(1)教学“二重性”均衡点改变对课程学习成绩的影响。均衡结构1、均衡结构2分别对两门专业课的课程成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如图1所示。与均衡结构2相比,采取均衡结构1的课程的'成绩有显著提高。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均衡结构1下,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得积极、自信、方向明确;但是在均衡结构2下,学生在项目调查中表现出被动、不乐观、调查报告不完整。
随机选择1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他们对教学“二重性”的两类均衡结构对学期成绩的影响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对于以“预设性”教学为主的均衡结构1,大学生们能够在初步建立起来的知识框架下,目标比较明确地完成项目调查,从而在知识获取和技能提高方面达到预定要求。对于以“生成性”教学为主的均衡结构2,只是奠定了专业课的基本知识,对完成实践项目不能产生理论引导作用,大学生对于实践项目的认知处于模糊状态,认为学习过程存在较大难度,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造成在既定时间内不能达到学习要求。
(2)教学“二重性”均衡点改变对学生心理感知的影响。研究小组对参与两门专业课程教学的学生,分别随机抽取10位同学进行访谈调查,请被访谈者提交对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给出一个心理感知的综合评价。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显示,92%的被调查者认为保持教学一定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均衡结构,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由此得出结论,教学“二重性”均衡点的设计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均衡结构改变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综合(1)、(2 )的分析,体现一定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的课程设计从课程成绩、学生的心理感知两个维度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即假设H1成立。图1、表2反映出,教学“二重性”的均衡结构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存在“双刃性”,教学效果与一些课堂教学要素的性状有关。
2.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教学效果关系的调节因素分析。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必须通过一定的课堂教学要素才能够表现出来,在这里主要分析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师的主观特征、学习的组织形式三类课堂教学要素对教学“二重性”均衡点与课堂教学效果关系的影响。
(1)课程教学模式的调节作用。引入A1测量变量,将实践调查项目作为“生成性”教学内容,由课程教师设计调查项目及调查目标、学生独立完成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引入A2测量变量,将专题知识学习作为“生成性”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以课程教学主要知识点学术领域内的热点研究问题作为专题选题,学生独立完成专题报告。
对均衡结构1下A1、A2进行测量分析。选择人力资源的一个教学班级作为教学客体,该班级同学学习认真、学风良好、成绩稳定,可以忽略教学模式变化产生的偶然性因素。以该班级同学期的两门专业课课程设计为教学对象,课程成绩见图2。图2显示,在项目调查引导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程成绩有显著提高。对该教学班级同学随机访谈10人次,被访谈者在心理感知上认为“项目调查”引导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专题学习”提升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习的热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课程教学模式能够调节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即假设H2成立。
(2)教师主观特征的调节作用。教师的主观特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敬业程度以及教师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程度[14],能够对本科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从课堂教学表现出发,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敬业程度对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课堂教学效果关系的影响更为直接,我们选择这两个维度作为教师主观特征的测量变量,即B1、B2。教师从教时间是专业知识积累、教学态度严谨、课堂控制能力、沟通能力的正相关函数,能够表征B1和B2。基于此,研究从两个层面进行:
一是实践层面采取观察法,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由两位教师参与该课程的教学,观察具有不同主观特征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两位教师的主观特征分别是从教和5年,对两位教师分别进行四个学时的观察,侧重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发现,从教10年的教师能够有效控制预设性教学与生成性教学的融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展示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行为向课程设计目标方向发展,能够比较好地调动学生探索未知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例如互动的次数、分析问题的深度、参与的热情等)。但是,对于从教5年的教师来说,当生成性教学内容产生较多的随机性知识点时,课堂教学容易偏离课程设计的目标。
二是认知层面采取访谈法,随机选择五位被访谈专业教师进行调查,揭示专业教师对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课堂教学效果关系的预期心理。被访谈者包括两位从教10年的教师、两位从教5年的教师、一位从教2年的教师,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本次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活动。关于实践课程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从教2年的教师认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化主张突出,教师控制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均衡有效性有待商榷。其余四位教师认为教师能够对既定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下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但是影响大小与课程的“预设性”教学与“生成性”教学的知识关联情况、教师对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教学主客体间的心理契约等有关。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师主观特征能够调节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但受一定条件的制约。
(3)学习的组织形式的调节作用。在“生成性”教学内容以项目调查方式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班级的学生被以不同形式组织参与“生成性”教学内容时,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存在不同。在教学中,教学客体被以C1、C2两种形式组织参与项目调查,其中小组是由学生随机自由组合形成。
以学生的课堂行为活动及调查报告作为调查对象,对C1的测量显示,教学客体完成的项目调查,调查报告有一定深度,数据处理技术比较科学,小组同学在学习态度上积极乐观,教学班级整体上参与课堂教学活跃。相比小组调查,对C2的观测显示完成的项目调查,调查报告水平层次不齐,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互动不积极,部分能力较低的学生表现出消极情绪。
对在C1观测变量下的学生,随机抽取10人次访谈。被访谈者认为,以小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的个人学习的自信,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被访谈者还指出确定合适的小组人数,能够保持小组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充分调动小组同学学习积极性、增强小组同学互助学习行为有较大帮助。基于此,学生参与教学的组织形式能够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五、结论
教学“二重性”均衡的改变会产生显著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既定的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下,课堂教学要素的不同性状能够调节课程设计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1.当课程设计较好融合“预设性”教学内容与“生成性”教学内容时,课堂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非智力因素状态的改善有较大帮助。对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的改革,尝试推进体现一定“预设性”与“生成性”均衡结构的课程教学,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和能力。
2.在既定的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变化下,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观特征与学习的组织形式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项目调查”引导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能够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知识的产生,促进学生在构建专业知识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主观特征与学习的组织形式共同形成一种使大学生从接受教育转换为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性与主动性,消除学习中不利因素的制约,对改善学习效果、处理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3][5]王鉴,张晓洁。论教学的二重性[J].高等教育研究,,28(1):67-72.
[2][4]张建鲲。论“生成性教学”的伦理预设[J].全球教育展望,,38(6):29-32.
[6]陆菊春,左小芳。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70-73.
[7][9]楼尊。专业角色认同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J].高教探索,2010,(5 ):83-87.
[8]常亚平,陈亮,阎俊。高校“学生评教”误差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学生态度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0,(1 ):80-86.
[10]刘范霞,刘素娟。谈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J].中国高等教育,2007,(8 ):56-57.
[11]童亚宾,李艳君。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9 ):126-127.
[12]陈丽华。生成性思维视域中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1):46-50.
[13] Sidelinger R. J. & Booth-Butterfield M.Co-constructingStudent Involvement:an Examination of Teacher Confirmationand Student-to-Student Connectedness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J]. Communication Education,2010,59(2):165-184.
[14]林光彬,张苏,樊彬彬。大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逻辑———来自调查研究的证据教育研究[J].,(10):93-98.
篇7: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摘要:中专是现代学科教育的关键时期,中专生此阶段文化知识学习关系着其未来知识水平的发展。英语是中专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随着新课标对中专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指示,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案的不足,制定更加科学的多样化教学策略。本文分析了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相关因素,以新课标为指导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专英语;课堂效率;因素;措施
中专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搞好中专学科教育是教育部门提出的重点要求。面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多样式课堂学习环境,综合提高中专生的英语水平。”针对这一要求,教师要系统性地分析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以课改要求为指导,不断地完善现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篇8: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其它国家语言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外国语言知识的乐趣。受到本国语言逻辑思想的约束,中专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控能力较弱,主观条件不足约束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进度。同时,教师对于英语课程教材的理解不透彻,编制课堂教学方案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目前,影响中专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
1.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理解了英语知识,才能真正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中专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被抑制,阻碍了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兴趣,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知识比较陌生,无法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里,书本教材掌握不全面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二是理解,新英语知识理解程度不深,面对新单词、新句子等无从下手,难以体会到英语词汇的真实含义。
2.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领导者,理应发挥其指导作用辅助学生学习。因中专学校内部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传统教育思想依旧束缚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实现。
3.学校方面。
若学校对课程教育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则会影响到英语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对于英语课堂效率影响的表现:一是设施,由于教育资金有限,学校没有及时配备专用的英语教学设施,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尚未建立;二是管理,对英语课程教育管理力度不严,放松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减弱了教师优化课堂的积极性,这些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综合措施
学校是提供文化知识教学场所的教育机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英语知识的教学。中专生在日常英语学习阶段,学校管理层应做好全面性的调控工作,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坚持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为中心,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案,指导学生深入性地理解知识内涵。具体方法如下:
1.鼓励式教学。
多给学生鼓励,对激发其学习兴致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赞美,而不是只把严厉和冷酷的话用在他们身上。当他们有了一点进步,高度赞扬的话可以给他们,例如“Good job”、“Well done”、“Very good”、“You are clever”、“Wonderful”,或给他们热情的掌声。这样,学生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并做出更大的努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引导式教学。
兴趣是带动学生参与英语知识学习的根本动力,坚持“引导式教学”可全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上课时,以课前歌曲来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延伸的方式,就能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发言,勇于呈现,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快乐。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学习。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为下一步学习英语打下了基础。
3.互动式教学。
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的协调性,教师与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借助互动教学的作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内容设计的简单明了,生动有趣,学生便乐于接受,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如果内容设计的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生自然就会失去兴趣。老师得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花很大的工夫,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多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多讲英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做学生练习说英语的表率和榜样,始终坚持一个原则:Use English if possible, use Chinese where necessary.并特别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及语言的抑扬顿挫等,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发音。课文讲解时,尽量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授课的中心内容,这样,除了英语听力课之外,学生还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遇到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及复杂的语法现象时,适当加入汉语,但避免说一句英语马上翻译成汉语的做法,这样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使部分学生不用心听英语而分散精力去听教师讲的汉语,不利于学生的听力。我率先使用英语,既能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效仿的例子,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魅力。渐渐地,学生就会喜欢上一个会说一口流利英语的老师了,要学好英语的劲头就更足了。
总之,英语是中专教育的重点学科,学好英语知识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作用。结合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相关因素,教师应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博.浅谈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J].中专英语教育,2010,27(5):12-14.
[2] 杨永文.分析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及措施[J].中国教育科研,2011,30(16):34-36.
[3] 朱金兰.互动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中专英语的探究[J].当代教育,2011,25(12):71-73.
【浅谈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共8篇)】相关文章:
石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05-07
桥梁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论文2023-09-25
土地建后工程管理的创新模式论文2023-12-13
奢侈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05-04
化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11-24
精细化工中间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06-01
有机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文2023-04-05
环保空调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05-07
高速混合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06-15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