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精选8篇)由网友“人生障碍”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我们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艺术教育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动机为钥匙,以创设情境为铺垫,以认知操作为主线,以积极情感为动力,以方法审美化为手段,以成功反馈为调节。变传统教学唯心史观智的认识活动为知、情、意互动的求真、立善、创美的全面心理活动,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才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整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决定既明确了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美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指明了美育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在加强艺术课程教学的同时,德、智、体、美等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能培养人的情趣、陶冶情操,培养正确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教学中如果缺少了美育,课堂活动将会变得苦燥乏味,毫无生机,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美育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语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我们把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艺术教学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可以以美启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美育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美健身,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通过审美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从事美育工作的同志对美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但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是一个全新的实践,这个实践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艺术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研究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也是一个很有创新意义的课题。如何借助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出一套科学、系统的美育融入英语学科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模式,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曾说:“按照美的规律建设生活,教学也要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教法。”把艺术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可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也易使学生对教育目标产生强烈的感悟作用,它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毫无疑问,学生是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把艺术教育融入英语教学,教学过程就是充满美感的过程,它使学生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状态而达到教学效果,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每一种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从根本上保证主体活力得到空前的激发。
(二)教育艺术化原则
教育艺术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讲究教育艺术,就是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进行审美性学习。
学生的审美性学习,从理论上讲有三个层次,即“求知欲――自我实现欲――审美欲”。三个层次中,审美欲是最高层次,若在教学中学生实现了审美欲,其求知欲也会得到更好发展,自我实现欲也会表现出来。因为审美就是自我本质力量的投射和发现,审美就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去创造美,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艺术教育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审美欲层次,从而变“苦学”为“乐学”,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实现学习上质的转变。
(三)教育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是教育艺术的精髓。实践证明,教育方法如果缺乏创造性,必然流于僵化、枯燥。“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创造,把艺术教育融于小学英语教学,能改变传统的僵死方法,代之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创造性地教,必然会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兴趣,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课前教师努力挖拙教材的审美因素,课堂中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努力使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充分展示,从而使教学内容成为真善美的统一体,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真的、美的观念和获得美感享受熔为一炉。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使学生在审美性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三、实验的操作
(一)建立民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营造美的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开扩具有极大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学所面对的都是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一种趣味性与时代感相融合的阶段。因此,优美、有趣的教学环境能使他们对英语课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能扩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如,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些英文字母的装饰品,在黑板上张贴一些充满艺术趣味的教学挂图,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丰富的想象,灵感不断迸发出来,更容易产生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或者在课上和课间播放英文歌曲,欢快的音乐使学生融于浓厚的气氛之中,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也是一种不同于说教的灌输,正如陶先生说的“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对学生慈爱关心,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热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教书育人的表率,一定能把爱生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去。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法离开了学生的热爱和学习主动性,教学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教师要以情感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给全体学生以热爱、信任和恰切的期待 。
课堂上,我总是以亲切的教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所学的陌生的英语知识也有“亲切感”。走进教室我习惯于亲切地对学生们说“How are you!”孩子们总会面带笑容地回答:“Fine,thank you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微笑着倾听,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会走到他面前轻轻问一句:“Can I help you ?” 课余时,我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教师多鼓励,多与他们相处,师生的心理距离才会越近。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当学生对老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喜而近之时,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跃跃欲说,教学活动更能溶于学生的生活。教师的人格美是一缕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吹开了他们智慧的花朵。
(二)挖掘审美的、情意的因素,感悟美的主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美育的主要内容是情感教育,情感性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美育的突出优势。它通过美的形象去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的幽默与技巧、板书精心巧妙的设计、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甚至连教师的穿衣打扮等等无处不存在美育。 因此,教师应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少年儿童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堂以外的生活中所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的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示范作用(如学识渊博、气质优雅、聪慧、自信、幽默、真诚,服饰、举止得体等),以及教师的某些爱好、特长和教学“绝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美育资源,也是教师有效实施美育的一种手段,我们要善于挖掘情意的因素。
美的东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除了挖掘情意的因素外,还应努力挖拙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推行愉乐教育,变苦学为乐学。愉乐教育又称快乐教育,它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较为薄弱的特点,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对学生已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自身的精神需要。
为此,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英语教材的独特优势是实施愉乐教育的有利条件。一般来讲,小学生初接触英语,比较新奇,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很高。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优势,制造悬念,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高尚的艺术审美观。对此,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有的设计出精美、实用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有的设计出新奇的实验,使
[1] [2] 下一页
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把音乐、美术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学生长期耳濡目染教学的美,必然会引起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由教学美感所引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在他们心中形成美的沉淀,从而对其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三)讲求教学方法的审美化、艺术化, 精心设计美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投入到各种审美活动中去,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个性化体验,自由尝试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条件,并对每个学生的个性予以充分的尊重。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和引路人,而不总是一个好与差、对与错的评判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民主、安全的环境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改变目前美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多和偏重于知识传授或技能训练等忽视美育特征的做法,而应该让学生做(动)得多,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
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动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
2、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可自我展示。
3、交际活动要从头抓起,从培养交际意识到交际能力,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课堂教学本身真实的环境中展开。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往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又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使在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中猎取知识,锻炼和提高求真、立善、创美的能力。
(四)创设情景,激励学生创造美。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还不是将美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将美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根本目的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激励学生创造美。创造美并不神秘,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如果你希望美――你就得忘我地劳动,直至你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创造者、一名能手,成为自己理想事业的主人;直至你的眼睛,由于感受到人的最大幸福――创造的幸福,而放射出激情的光彩。”所以,只要我们有激励学生创造美的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尝试创造美,就能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1、讲中创造美――说一说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小学英语的许多对话可以说是引起学生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德国美学家克罗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型结构,训练学生创造美。
2、练中创造美――唱一唱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音乐和英语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好动、活泼,喜欢唱歌、跳舞。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就尽量多编、多教英语歌曲,借助音乐的优美旋律和节奏进行英语单词和句型的教学、巩固。如在教句型单词monkey, duck,panda 时,把单词溶入歌曲之中,学生边唱边表演。这种做法,不仅能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趣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3、画中创造美――画一画
学完有些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画一画,更是激励学生创造美的好途径。小学生特别喜爱这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学生在充满激情的绘画中创造出可以看得见、触得着的美的形象。如教学水果类单词时,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涂上颜色,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
4、演中创造美――演一演
英语课本中美的对话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在表演中“把这种美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愉悦(《美与审美观》语)”,这是激励学生创造美的好方式。教学口语交际时,就要放手让学生演一演,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
5、仿中创造美――写一写
在写字教学中可以强化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写漂亮字,虽说始于幼稚的模仿,但这却是美的创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指导学生写好字、练好字,写出比较漂亮的字,将“美统一于实用”之中。
教学中学生创造美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收集谦虚的名言、谚语,办英语手抄报等。这些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启发和引导了学生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只要教师有激励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就一定能组织好创造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创造出美。
四、实验总结
课堂教学中知识教学与艺术教育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知的发展与情感的发展共同构成个性的和谐,同时,智与美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连结的,智的本身有很多内容可以构成审美的对象,而美育确有一种对智育的催化作用,以美启真,以情感人。因此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观赏,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主动热情地投入审美创造,并感到乐在其中。这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支撑着毅力,激化为认知,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展开美的想象,受到美的教育,进行美的创造,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善于把学科知识中的审美因素、教师的人格光彩和审美化的教学氛围三者动态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与英语学科整合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借用一句古诗所描写的,其内容应是与学科内容相联系的“好雨”,其投放应是“当春”(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需求时)那样的恰到时机,其方式应是“随风(教学知识点)潜入夜(教学过程)”,其效果应是“润物(学生的心田)细无声”,即教师虽不言美而使师生真切地感受到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五、结束语
放眼二十一世纪,整个时代的进步已使人类实践活动审美尺度的意义日显突出,功利主义已使人厌倦,片面的求真已遭到人性的反抗,审美、立美活动已从狭窄的艺术空间、迅速、自觉地渗透到了生活的一切领域。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也是不完美的教学。教学与审美应该也完全有可能统一起来,二者合则相得益彰,二者分则两败俱伤,这已为大
量事实所证明。艺术教育与英语学科整合反映了这一教学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创新的需要。其实施将变传统的唯智的课堂教学活动,为知、情、意互动的求真、立善、创美的全面的教育活动,将尽情地展现教学应有的魅力,从而实现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返朴归真――满足人类爱美的天性,使之不再成为强制性的、功利性的行为,而真正成为追求人的自身完美和按照美的规律育人的活动,这是教育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重要标志。
谨以我们课题组的追求与大家共勉:
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永远充满美感,给人以愉悦和教益;
让教育成为精美的事业,科学而艺术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上一页 [1] [2]
篇2: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正文】在新课改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新颖的优势,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好的导入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国家大事、媒体热点焦点、名人资料、美丽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优美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强烈的好奇心,会促使人们产生一种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种求知的欲望如果反复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兴趣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甚至会导致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或发现,可以说兴趣是促使学生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动机,现代教育技术在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教学信息的展示上,以其形象逼真、新颖别致、跨越 时空限制的巨大优势,对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强烈刺激,创设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为其创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刺激和内部感受的环境。如:在中国足球队实现44年的中国梦,打入世界杯决赛圈时,我针对实事,把学生们崇拜的足球明星照片扫描入电脑里,并制做成课件。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你们想一睹他们的风采吗?老师也是个足球迷,为大家请来了你们最想见的,可是,你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见到他们,有信心吗?”学生们,特别是男孩子简直兴奋得无法形容,整堂课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学习研究中,效果出奇的好。最后见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后,连我都被深深的感染了。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大信息量、开放、交互的优势,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兰本达所倡导的小学教育的“探索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所学的概念相联系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操作,通过川这些具体的客观材料进行探究,从而感知材料中与科学概念有关的结构。第二阶段是研讨。即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让学生讲出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通过同学之间分析,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每个学生所获的形象更丰满和完整,使探究中所观察到的形象内化成概念。
生活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切合实际的讲解,会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和信服。教学尝试中,我领略到了信息技术对低龄儿童的独特魅力。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在讲《商不变规律》一课时,我制作了“小猴分桃”的课件,学生们看到栩栩如生的小猴,立即提起了兴趣.“谁愿意扮演猴妈妈帮他们分一分啊?”“我,我……”学生们争着到黑板前来,在分的过程中我不时的变换课件,把学生分的方法进行了演示,我惊讶的发现了学生居然会想到那么多的分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研讨”,以小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学生的兴趣幅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心理研究表明:七至十二、三岁的儿童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向抽象的逻辑方式过渡,但其大部分仍是具体形象思维。这就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点落在形象事物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概括的语言具体化,间接的问题直接化、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比如:教学“圆形的`周长”时,对于“周长”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的情况。教学设计时,我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圆形,然后让一只蚂蚁沿着它走一圈,问,小蚂蚁爬了多少米?它爬的路就是圆形的什么?然后,让学生照小蚂蚁爬的路线用手指在空中学画一遍。充分感知,建立了“周长”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架起了桥梁。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参与为主,通过媒体演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扩大了学生兴趣幅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学习情境的整合-----现代教育
技术的应用,为学习主体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可能
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德国的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良好的教育必须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既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又给学生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对学生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尊重:真诚地融汇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网络化的优势,构建了民主、平等、自由、公正的教学氛围,教师只需坐在终端机前就可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情况,借助信息传输网络及时地对某个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困难。同时,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其他同学听不见,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对其个性的尊重,对于那些学有余力或有独创见解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受好,选择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的内容进行学习,也可以和教师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这样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也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的尊重和爱护。这种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改变了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如:我在讲授《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唐老鸭和米老鼠在滚动同样的圆形铁圈,米老鼠的滚的均匀极了,而唐老鸭的却上下颠簸,为什么呀?孩子们被生动的动画感染了,也被随着出现的问题牵住了心,他们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在做了详尽的观察探究后,他们发现了症结,唐老鸭的滚圈支点不在圆中心,所以造成了上下颠簸.那原因是什么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呀,你们愿意帮助它吗?一系列的具有挑逗性的问题,尤其针对某些反映较慢的学生,老师可反复放映演示,鼓励他们参与到积极的讨论探究重,使整个群体都处于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去创造,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呼吸”,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感觉到爱和尊重,从“客体”变为“主体”。乐观而自信,才能不“唯书、唯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才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
篇3: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整合研究许然 山东省莱芜一中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CALL、WALL及CAI的应用已成为外语教学的新动向。在此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必将发生深刻变革。这种变革要与计算机及网络发展相适应。本文对计算机与网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具体应用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引发广大同行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 高中英语教学 整合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此课题的核心是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是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网络辅助语言教学(Web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WALL)已经兴起。在外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CALL和WALL必然会使高中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即听、说、读、写,都是巨大而深刻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整合
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弥补这些不足。
1、利用磁盘存贮听力材料。磁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薄薄的一张磁盘 可存贮相当于几十盘录音带的内容。磁盘的复制比录音带的复制容易的多,轻轻一击,则复制完毕。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
3、选择地道的英语听力软件。传统的听力教学,尤其是教师本身的英语授课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规范,势必会给学生的听力提高造成障碍。而好的听力软件,所播放语音纯正、地道,学生听来则是一种享受,可以有效地弥补教师的不足。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加深,世贸组织的即将加入和奥运会的即将召开,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对说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环境。计算机和网络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的空间。
1、网上交谈。一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外国人交谈。现在,中学聘请外籍教师的寥寥无几。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直接沟通。而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这种网上交谈与国际长途电话相比,费用较低,选择的余地也较大。因而,不出家门和校门,学生便很容易地与外国人沟通,交流情感。并且,不是面对面的交谈,可以省却学生的羞涩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去说。二是通过国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国内说英语人士交流。国内网民人数与日俱增,中间不乏精通英语人士。因而学生和他们交流就更容易,交谈话题更多。三是通过校内互联网,学生可以和教师、同学自由对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爱好,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
2、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选取一些软件来自主地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学生可对着话筒模仿计算机所播放内容,计算机可以对此进行反馈,发出一些诸如:“Very good”“Excellent”之类的声音,用以激励学生。因而学生就会愿学、乐学,说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整合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多年来,许多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理论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工作,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效果还不够理想。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会使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1、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
CAI即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具有能集成文字(Text)、图像(Gra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及动画(Animation)等多种信息功能。因此,它愈来愈受到欢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研究教材 → 课件制作 → 课堂实践 → 课后改善
根据这四个步骤,教师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材上课文的教学质量。
2、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例如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呆板等问题。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选择网上阅读材料时,大体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拓展性,即从网上选取的材料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展,延伸,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二是时效性,即所选的材料内容要新,有时代感或关于一些热点问题。三是趣味性,即所选材料要符合学生特点,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四是科学性,即所选材料要真实,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因为网上虚拟的东西数不胜数。五是艺术性,即所选择材料要难易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水平,对一些文章可进行适当改编。
另外,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开始所选择的材料难度较低,趣味性强,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并且对于阅读结果不划分等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后,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时调整阅读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欣赏水平,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就一情景写作;或对课文改写;或写英文日记。这些做法都较死板。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可使高中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利多媒体课件,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然后有所感而写。并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写My Hometown(《我的家乡》)一文,教师可以把关于本城市或乡村的一些图片播放,并对可能用到的词汇和语法作一些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去写。
2、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电子邮件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指导学生结交国际笔友,发送电子邮件,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只是对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教法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总之,现代教育必将发生一次深层次的变革。作为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变革,并且能够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作为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终身学习,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走在变革的前列,担当时代的开拓者,把英语教学推向新的境界。
参考书目:何克抗:《CALL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www.nrcce.com/.
席玉虎:《全国英语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
《漫游INTERNET英语世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
篇4: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整合研究许然 山东省莱芜一中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CALL、WALL及CAI的应用已成为外语教学的新动向。在此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必将发生深刻变革。这种变革要与计算机及网络发展相适应。本文对计算机与网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具体应用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引发广大同行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 高中英语教学 整合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此课题的核心是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是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网络辅助语言教学(Web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WALL)已经兴起。在外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CALL和WALL必然会使高中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即听、说、读、写,都是巨大而深刻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整合
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弥补这些不足。
1、利用磁盘存贮听力材料。磁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薄薄的一张磁盘 可存贮相当于几十盘录音带的内容。磁盘的复制比录音带的复制容易的多,轻轻一击,则复制完毕。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
3、选择地道的英语听力软件。传统的听力教学,尤其是教师本身的英语
[1] [2] [3] [4]
篇5: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邹金摘要: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进行合理整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服务已成为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深化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情景,培养学生实践和交际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协作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六、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空间,学得更丰富全面
七、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课程整合
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观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有助于深化改革教学过程。“ 计算机和英语 ”被喻为“ 打开21世纪大门的两把金钥匙 ”,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进行合理整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服务已成为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深化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个别教学与协作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努力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英语网络教学模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是学生奋发学习的一种催化剂。信息技术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推动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到英语教学活动上来。例:PEP教材三年级上册,教学“body”这一单元,介绍新知touch 和nose, head, hair, eye, ear, face时,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只卡通狗“Snoopy”问学生:“Who’s this?”学生答:“This is Snoopy.”然后教师朝着屏幕喊:“Snoopy, touch your nose, please. ”这时屏幕上的Snoopy就用前爪摸着鼻子说:“This is my nose. I have a big nose.”(这时Snoopy 的鼻子闪烁几下,同时出现单词nose)接着老师对同学说:“让我们一起对Snoopy说‘Snoopy, touch your nose, please.’”最后教师再分别教head, hair, eye, ear, face。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逼真的情景,将新知单词的音、形、义,词组的表达方式、句子的结构和功能清楚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又如在PEP教材三年级下册学习字母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字母屋里去寻找和学习26个字母,如椅子象h、水壶把手象p、杯子把手象c、雨伞柄象f,同时还把部分字母藏在房间的某个角落,有的露出个小脑袋,有的露出个小尾巴。这样,同学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借助身旁熟悉的东西很快认读并记住了26个字母。借助多媒体使26个字母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走出了看字母表认读字母的传统教学。在学习用品的教学中,我们把学习用品拟人化,使他们成为一个大家庭,有bag大哥、book小弟、pen大姐、pencil小妹,他们都活泼、可爱,蹦蹦跳跳地走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同学们很快地与他们交上了朋友,并记注了他们的名字。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景,培养学生实践和交际能力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我们通过多媒体,能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这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如在《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这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借助于媒体的帮助,将本课重点句型通过课件转化成一幅幅活泼有趣的画面,再配以富有冲击力的声音:呼呼的风声、轰隆隆的雷声,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全方位刺激的过程中,在猜谜游戏中完成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随后,教师又在媒体的帮助下通过练习检验学生对此项内容的掌握运用程度,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PEP教材BOOK1 Lesson41 的对话“Can I help you ?”时,通过计算机设计了几个情景:
⑴一个学生帮助一位老爷爷过马路。
⑵小猴子到小猪的水果店去买香蕉。
⑶一位外国游客到香格里拉饭店登记住宿。
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Can I help you ?”而且知道使用这句话的具体环境(什么时候说),它所表达的意思(怎么说),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既要考虑所处的场合,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也就是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在学习“Can I help you ? ” 句型时,根据前面设计的情景,我们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如“Thank you ./ Thanks.” 和 “You are welcome ./ My pleasure.”等句型和单词,并将它们用到现在的情景对话中。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复习了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知识整合、灵活运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将基于相同主题的学生现场表演与计算机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使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协作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在多媒体环境下,由于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对同一个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协商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地组织和交流信息,共同完成一个主题。
1.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作学习。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当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独立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如在自学单词和课文对话时,遇到不会读的单词或句子,可以通过按呼叫键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这样,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助别人的帮助,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
2.小组间的协作学习。即小组和小组,小组和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在情景对话的操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2至4人组成的小组,大家共同来完成一个主题。比如,在完成主题为Go to the Zoo时,根据多媒体软件创设的情景,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一个或两个角色,互相帮助,最后通过小组的协同合作完成情景对话,共同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
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有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和协作精神,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结构的一个组成要素,它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指明方向。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而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环境。如在教授PEP教材三年级上册《My Home》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Decorate the room by your own opinion, then say something and write something about it”。多媒体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物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用其中的物品自行装饰房间,再根据自己所布置的房间编成一篇短文。由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获得了强大的支持,在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和指导下,他们俨然一个个创新的设计师,他们边思考,边设计,设计完之后再借助于网上词库的帮助,用英语对他的“作品”进行一番描述 ,形成文字。与此同时,教师利用网络监测系统,对学生进行及时监测指导,最后通过请学生朗读各自的短文,学生与学主之间互相交流、评点,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有关问路用语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避免使教学活动局限于课本里的知识,可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课本以外的丰富有趣的资源,将课内延伸至课外。除了课本提供的情景和问路用语外,还可以创设更多情景及把有关问路用语的其他表达方式都呈现给学生。打听去动物园的路怎么走,可以有这些表达方法:(1)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zoo? (2)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zoo? (3)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zoo , please? (4)Excuse me ,could you show me the way to the zoo ? (5)Excuse me, is there a zoo near here?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虽然其中有些单词和语法现象学生没学过,但由于是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能力强的学生完全有可能接受。在上课时,可以提问学生,假设你们到国外不认识路用英语问路该怎么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计算机寻找答案。使学生了解到原来问路可以有这么多种表达方式。由于发挥了计算机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参与,避免了一、两个优生占领课堂的现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 S. Bruner)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网络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注重学生探究的经历。学生只有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才能尝到科学探究的甜头,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产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在《新标准英语》3B Module5 Festival中,涉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和英语国家的盛大节日“圣诞节”的习俗对比。我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这两个节日的相关资料,要求他们通过上网搜索、查询、阅读,自己获取信息、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上网自主探索,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两个节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的探究经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智力得以开发,探索精神得以培养。
六、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空间,学得更丰富全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了家庭,丰富多彩的软件、网络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广乐博收。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尤其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掌握一项技能也是需要反复练习,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很难保证大量的学习时间,技能的反复练习也是很难做到。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外使用多媒体软件,如PEP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迪斯尼神奇英语、阶梯英语、开口就说英语,进行自我练习。其次,通过提供纯正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地道的语言,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发音与多媒体材料的发音进行对比来矫正自己的发音,能培养良好的语言、语调。
平时,我也常有选择性地摘取《英语周报》《学英语》《英语辅导报》小学版中的有关内容,例如Humor Box , Backgroud Knowledge, Songs Appreciation, Riddles and Poems。用它们精心录制成音带,在课前1分钟Warming-up Exercises,时间段内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学生愈听愈爱听。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也能收集材料,制作的录音磁带,在课堂上我选择性播放,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拓展了孩子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更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向他们推荐一些适合的少儿英语读物,并介绍少儿英语学习网站,让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学习英语。例如:
www.xinzhitang.com.cn/learning/01;www.chyi.edu.sh.cn/cb/yingyugequ2/ ;
www.etyyy.com/ ;
www.ewonderland.com.cn/ ;
pbskids.org/lions/ 等等。
七、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1. 学生自评。学生自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作品后对自己作品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学生在自评时,一方面能及时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能主动地通过网络浏览他人的作品,并将他人的优点结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们主动深入推敲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英语表述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2.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是学生通过网络选择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这位同学。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不一样,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学生间的互评,能加深学生对单词句型的熟练运用程度,情景的创设能力也得到发展。
3.教师点评。学生练习完成后,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即时点评,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受以往的印象评价学生的作品,所举的例子仅限于个别学生的作品。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迅速地浏览所有学生的作品,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以及评价时所需要的多种类型的典型范例,再借助大屏幕或网络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每一位学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精彩有效的讲评了。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们清楚地明白了今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对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拓展小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实施小学英语网络化教学,我们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这将有待于我们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
2.鲁宗干主编《小学英语教师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4
3.陈更海 《论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6: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内容提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关键。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课程整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数学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糅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现行的小数教材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经常出现1993年(甚至更久远的年代)统计的信息,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
[1] [2] [3]
篇7: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论文
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春天的到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这给项目受益地区与学校,不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基础平台,而且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校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证。如何确保项目效益的发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项目受益学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二、课题界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绝非信息技术与学科活动的简单相加,信息技术只是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在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对下载收集到的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不宜照搬照用。应当根据我们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与组合,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功效,同时增加了我们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更新。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好地优化课堂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努力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学习与学科中去,让不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使这种发展达到最大化,真正实现远程课程改革。及时总结项目资源的应用,积极探索项目资源应用的新途径,使远教资源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四、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目前我镇课堂教学中开展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情况。
2、在实验过程中,研究教师怎样选择适当的远教资源,多媒体课件,确定最佳的学习时机,开展学习。
3、在实验过程中,研究教师如何在平常的教学中,运用远教资源,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4、在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主动探究,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本校(新学校)一、五、六年级的13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实验班,参加实验的教师分别为担任这13个教学班语、数任课教师。
2、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的周期和阶段工作: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四年,前两年(.9——.6)是课题实验期;后两年(2007.9——.6)是效果验证期,形成实验方案初稿。
第一阶段(2005.9——.1)
课题酝酿,立项阶段。立项论证,提出“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实验课题,形成实验方案初稿。
第二阶段(2006.2——2006.6)
调查研究、初步实验阶段。初步实验,分析得失,完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研究教师如何确定如何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任务及时机,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小结本阶段的工作,着重纠正将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式化、简单化的倾向。
第三阶段(2006.9——.6)
全面探索,深入实验阶段。撰写部分研究论文。在实验过程中,着重研究教师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不断加强与实践教师对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技术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第四阶段(2008.9——2009.6)
实验效果评价,结束前期实验,准备结题。收集完善分类整理有关实验资料,撰写《实验工作报告》,准备结题。
七、研究的条件及主研人员:
1、实施“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一支粉笔教学的方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基础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受到我镇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2、远程教育示范项目的实施,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可以高速下载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无疑为我们充分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从而激发了我们对此研究的积极性。
3、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行政和教师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研究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课题有较清楚的认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高。
4、主研人员及分工:
冯兴会:女,教导主任,职称小高。负责课题的宏观指导及相关协调工作。
李家英:女,教导副主任,职称小一,语文任课教师。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工作日常事务的安排与指导,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资料的整理与保存。
其余的主研人员为:一、五、六年级的语、数任课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担负本班的实验研究工作及相关资料的写作。
八、预期的效果:
1、教师有运用远教资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较强能力。
2、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3、推动学校课改的实施,促进学校教学效益的发挥。
4、撰写出有价值的实验研究论文。
九、预计的困难:
1、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不够主,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初期阶段,由于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熟,因而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效果不理想。
2、由于有一个卫星收视室和一个光盘播放室,班级较多,因而存在打挤的现象,为了赶自己的教学进度,有时失去实验研究的机会。
篇8: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论文
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即是通过多样的信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下载、共享以及配置。而对于小学教育来说,信息技术主要可以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即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便捷性,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方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改善教学的效果,提升其价值。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及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一、目前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目标模糊化,教学缺乏导向
任何科目教学都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这就需要一些科学的引导过程,而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而言,恰好是体现出引导的地位。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看似丰富多彩,实际却偏离的教学的主题,也导致教学的目标模糊化,最终适则其反,难以达到教学的效果。
2、忽视自主性,学习趋于被动
自主学习的理念并不是一个新的理念,我国教育一直都在提倡自主学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学习过程过于被动。而一些教师在引入信息技术后,依然是采用大量渲染的手段,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依然无法体现自主性,也无法有效利用小学学生的活泼特点。
3、存在依赖性,教学缺乏思考
信息技术的滥用会让教师过于依赖这种科学的手段,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课堂教学的思考,长期以往很容易导致依赖性的产生,也让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始终都将信息技术加入其中,对于教学效果提升并无太大的益处,也让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且乏味。
4、课程内容新颖,教学设备落后
课本上层出不同的新颖内容,形式上让学生开拓眼界,但实质上学生并没有获得很多直观上的感受。现有小学课堂,多媒体和粉笔,是老师传达知识的主要媒介,因此信息技术也不是我们所谓的多媒体。如果长期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这也就导致学生获取信息的局限性。
二、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分类
1、“双主”的模式
所谓的“双主”,就是主导以及主体,主要是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双主模式的开展流程为:教师首先设定相关的教学方案,然后以多媒体作为媒介,向学生普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或者小组协作完成教学的目标;最后教师评估学习的效果,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改变。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两点原则,即其一,教师不能完全放弃自身对教学的主导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方法的导向,例如学习问题的指导,学习方向的提供以及学习效果的总结;其二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地位价值,即教学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输”教学,而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探究的模式
探究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主题以及问题作为目标,鼓励学生主动的、高效的开展学习过程。而探究的模式的开展流程为: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提出教学的自主学习的主题或者方向,同时制定多媒体的教学方案,并且对于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调整,体现主动性、研究性以及合作性的三种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普及目前的主要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将此作为方向进行自主交流,合作学习,深刻探讨等科学学习流程,最后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误区以及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开展原则为教师需要把控学生学习的大致方向,在不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2]
3、合作的模式
合作模式,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通过完整的合作关系体现,保证教学的有益循环。其教学流程为教师根据教学主题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同时让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查询并下载相关的材料,然后以网络作为有效媒介,与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沟通,同时可以提交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整个班级,让学生互相组合,完成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这类教学模式的开展原则主要基于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有自主的意识,在保证相应的课堂纪律基础上开展,从而能够加强自身对于问题的应对和解决能力。
三、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规避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突出
小学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有:电脑绘图,文字处理,PPT制作,网页制作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针对小学的课程,最主要围绕“兴趣”,激发学生去很好学习课堂内容。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做PPT,进行课堂展示,或者搜集一些关于该古诗词的图片等等。以上这些活动是教学的手段,并非目的,最终是让学生懂得课堂上的内容,抓住课堂的精髓。所以在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要做到重点突出。
2、痴迷网络,价值观扭曲
互联网技术,可以说有利有弊,教师在鼓动学生使用互联网配合自己教学的时候,有时会导致学生被互联网上虚幻的东西所吸引,从而使得学生痴迷网络。例如,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可能会忍不住玩游戏。游戏中,可能会包含有暴力血腥的画面,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不断渗透正确应用互联网和正确对待互联网世界的知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依赖网络,缺乏思维
依赖网络教学,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和教师缺乏积极互动的主动性。不得不承认,在教学过程中,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懒于思维,单纯将自己的课堂内容复制到PPT上,上课带领学生略读自己PPT内容。整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深入理解或者学到课程的内容。相比于传统课堂,这种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就显示不出来优势。所以,一定要在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而忽视思维的重要性。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纵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会因为学生定性差,从而导致教学过程的难度,但是这段时期也是学生可塑性较强的时期。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它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同时拓展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兴趣、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等多能力培养具有较大的效果。
【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精选8篇)】相关文章: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22-08-09
小学综合学科教研工作计划2022-04-30
旅游学科教研中心组工作计划2023-02-06
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2022-12-21
小学学年度教研室工作计划2023-04-14
小学综合科年度教研计划2022-04-30
叙事教育学2022-10-22
下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2023-01-11
数学学科教研计划2023-01-31
小学信息技术个人教研计划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