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礼仪

时间:2024-01-16 07:31:5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节日礼仪(精选9篇)由网友“大張”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节日礼仪,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日礼仪

篇1:春节节日礼仪

春节是亲人们大团圆的节日,正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让孩子体味亲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培养孝心、感恩之心。

根据传统,晚辈要向长辈拜年,以表达对过去一年养育的感谢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祝福。口头上的问候拜年自然必不可少,还可以让孩子通过一些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情。比如,饭后洗碗擦桌,帮老人削个苹果剥个桔子,陪坐在家人中间,与老人拉拉家常。要知道,真正的骨肉亲情大多是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来的。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又能让他们享受到自己的行动营造出来的亲情氛围。

春节期间,孩子们会跟着爸爸妈妈去探亲访友做客人,也会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无论做主人还是客人,都应该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受欢迎,春节期间,可以来一个“文明礼仪强化培训”。

首先,要教会孩子怎样称呼。现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平时亲戚走动也有所减少,亲戚间的称呼许多孩子搞不清楚,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

其次要教会孩子怎样使用春节的'祝辞。当见到年纪比较大的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当见到做生意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当见到工薪阶层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还可以教会孩子餐桌上的礼仪。春节在饭桌上聚会肯定不少,应该讲究餐桌文化,好吃的东西不能自己一个人吃,要留给别人吃;取菜时,尽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飞龙过海”;看准哪块就夹它,不要翻来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夹带汤汁的肉菜时,更要小心夹,以免溅脏了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外出做客时,应让孩子先轻轻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千万不可以随便翻抄主人的东西;主人递给东西时,要双手接。有客人来自己家里时,要礼貌待客。给客人敬茶,不能倒满,只需倒半杯茶,因为茶凉了可续茶;敬茶时只端茶杯的下半部,双手递给客人。亲戚朋友送红包时,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应该双手接过,说声“谢谢”。

趁着春节,教孩子如何称呼、祝辞,这对训练孩子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大有裨益,能让孩子年龄大一岁,懂事多一点。

春节时,安全教育是最重要旳。外出旅行时,应带上本人有效证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规则,保管好自己旳随身物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任何信息(尤其是家庭成员、住址和联系方式),谨防诈骗;假期外出乘车、旅游、购物、娱乐和聚会时保持警惕,注意防扒窃;在商场、市场和公共娱乐场所,注意疏散指示标志和通道,一旦发生险情,能保证迅速逃生自救,确保自己人身和财产安全。告诫孩子,不要到河边、湖边溜冰玩耍。另外,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旳食品是“祭灶”用旳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旳时代,这是极好旳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旳“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旳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旳民谣。民谣中列举旳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旳美食。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旳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旳食物。一些小康旳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旳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旳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为名的供品和传统食品,几乎全保留下来了,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至于如今的春节,餐桌只能用“丰盛”一词所概括了,什么川鲁大菜、生猛海鲜,都会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讲“新派”的人家还会到大饭馆里去“撮一顿”来喜迎新春呢!

篇2:节日送花礼仪

关于节日送花礼仪

元旦:每年的一月一日,一年复始,万象更新;举国欢庆,合家欢喜。用那些色彩艳丽的花木装点居室,或馈赠亲朋好友,是许多大中城市居民的理想选择。如金桔、在翠绿的叶片之间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耀眼夺目,充满喜庆与吉祥;在瓜叶菊青翠悦目的肥大叶片上,簇生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更能营造出喜气洋洋的和谐氛围。瓜叶菊俗名“富贵菊”,赠于亲友,既送去了富贵,又送去了吉祥。

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爱的传统节日,是辞旧岁、迎新春的欢乐日子,是亲情、爱情、友情的大团圆,因此人们对春节用花的普遍心理是:色彩要鲜艳,能体现出合家欢喜、繁荣昌盛的美好心意。所以宜用表现热烈、宝贵、吉祥的花卉馈赠亲友或装扮居室。春节期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仙客来、杜鹃、月季、火鹤、瓜叶菊十分畅销,短短不到10天时间,对路品种销售一空。许多商家的统计数字表明,仅仅半月时间的销量就占去了全年销售量的40%。

情人节:每年的2月14日是玫瑰花的天下,红艳艳的玫瑰花妩媚娇艳,芳香醉人,带来爱意无限。一盒巧克力外加一枝玫瑰花,送女友或男友,送出一腔温情缠绵;用红玫瑰做一朵漂亮的胸花,别在爱人的胸前,可享受一份温馨。虽说情人节来自西方,但由于它有助于青年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所以倍受欢迎,19的情人节,北京市场的玫瑰花高达25元一支,天津30元一支仍然脱销。

父亲节: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父爱较之母爱,虽一样充满无尽的`人性之美,却又是不同的。感受父爱,正如斟品醇浓醇香的老酒,杯中既装着琼浆似的辛辣,也盛满大地般的温存。在父亲节这一天,做儿女的送上一束黄色康乃馨或石斛兰,以表达对父亲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在日本、台湾等地,石斛兰被视为“父亲之花”。此外,白月季、三色堇、腊梅也是父亲节的理想礼品。

中秋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传统节日。唐菖蒲、兰花、百合、火鹤等能体现人们花好月圆之情。桂花、大丽花、百合花、百日草等也是适合中秋节的花品。桂花高贵、崇高、大丽花色彩艳丽,华贵典雅,由于中秋节临近国庆节,市场对一串红、翠菊、蒲包花等花卉的需要量也很大。

母亲节:美国国会195月7日通过决议,确定每年五月的第二年星期天是母亲节。母爱是无私的,更是没有国界。母亲一生为养育儿女呕心沥血,付出的最多。这一天正是提醒每位做儿女的要永远记住母亲的辛劳和养育之恩。康乃馨是母爱之花,它是慈祥、温馨和真挚的代名词。母亲健在,红色康乃馨是首选礼品;母亲去逝,白色康乃馨是对母亲最好纪念。困此,康乃馨晕一天花市的俏销货,1支康乃馨的售价可达1元至2元。值得注意的是,年母亲节,有的地方己开始出现蝴蝶兰、洋兰等名贵花卉。

篇3:节日送花礼仪

节日送花礼仪

情人节

每年2月14日,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支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支半开的红玫瑰衬上一片形色漂亮的绿叶,然后装在一个透明的单支花的胶袋中,在花柄的下半部用彩带系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形成一个精美秀丽的小型花束,以此作为情人节的最佳礼物。

玫瑰是世界主要的礼品花之一、表明专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一般有深红、粉红、黄色、白色等色彩。著名品种有伊里莎白女王(红色)、初恋(黄色)等。情人节以送红玫瑰的最多。给情人送玫瑰以几枝为宜?当然是越多越好,一枝取情有独钟之意,三枝则代表“我爱你”。送6枝、8枝代表吉祥数,送11枝,是将10枝送给最心爱的人,另一枝代表自己。

至于送24枝则是国际性的常例,12枝为一打,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有追求圆满,年年月月献爱心之意。

母亲节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通常以大朵粉色的香石竹作为母亲节的用花。粉色是女性的颜色,香石竹的层层花瓣代表母亲对子女绵绵不断的感情。

送花时既可送单支,也可送数支组成的花束,或插作成造型优美别致的插花。红色康乃馨:用来祝愿母亲健康长寿;黄色康乃馨:代表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粉色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美丽年轻;白色康乃馨:

除具有以上各色花的意思外,还可寄托对已故母亲的哀悼思念之情.凌霄花寓意慈母之爱,经常与冬青、樱草放在一起,结成花束赠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用康乃馨、非洲菊配以文竹,扎成以红色为主线的花束,表示温馨的祝福。

父亲节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通常以送黄色的玫瑰花为主。在有的国家,把黄色视为男性的颜色。在日本,父亲节时必须送白色的玫瑰花,枝数和造型不限。

圣诞节

定在12月25日,纪念耶酥监督的诞生,同时也是普通庆祝的世俗节日。现在的圣诞节,通常以一品红作为圣诞花,花色有红、粉、白色,状似星星,好象下凡的天使,含有祝福之意。在这个节日里,可用一品红鲜花或人造花插做成各种形式的插花作品,伴以蜡烛,用来装点环境,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结婚

适合送颜色鲜艳而富花语者佳,可增进浪漫气氛,表示甜蜜。如百合、月季、郁金香、香雪兰、荷花(并蒂莲),用以象征“百年好合”“永浴爱河”“相亲相爱”。结婚纪念日,可选择百合花、并蒂莲和红掌,祝愿其“爱情之树常青”“恩爱相印如初”“百年幸福长存”生日适合送圣诞花最贴切,另以玫瑰、雏菊、兰花,表示永远祝福,年轻朋友可送一束月季、木本象牙红、石榴花,示意前程似锦,年华火红。

给老年人祝寿,宜送万年青、龟背竹、鹤望兰、寿星桔、寿星桃,以祝贺老人健康长寿。

探病适合送剑兰、玫瑰、兰花,避免送白、蓝、黄色或香味过浓的花。可选择香石竹、月季花、水仙花、兰花等,配以文竹、满天星或石松,以祝愿贵体早日康复。:

探望产妇,宜选用大红、粉红色的香石竹、月季,配以文竹、满天星,以祝幸福、健康。

乔迁

适合送稳重高贵的花木,如剑兰、玫瑰、盆栽、盆景,表示隆重。

公司庆典宜送大型花篮,可选用月季花、大丽花、香石竹、美人蕉、山茶花,配以万年青、苏铁叶、桂花叶、夹竹桃或松柏枝,以示祝贺发财致富、兴旺发达、四季平安。

丧事

适合用白玫瑰,白莲花或素花,象征惋惜怀念之情。

送给老人的花选一盆梅花盆景,赠送长者,寓意“冰中育蕾,雪里开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

送给小朋友的花把仙客来送给小朋友或童心未泯的老人,是祝愿其生活快乐,无忧无虑。

大花葱适宜送青少年或小朋友,祝愿其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

篇4:关于节日送花的礼仪

情人节(2月14日)

主花赠送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其它花卉有红郁金香、风铃草、紫丁香、红山茶、扶郎花、长春花和红掌等.

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天)

主要赠送康乃馨,其层层的花瓣代表母亲对子女的爱意.其它花卉有勿忘我、茉莉和酢浆草等.

父亲节(6月第三个星期天)

主要赠送石斛兰,其它的花有百合、黄色玫瑰、飞燕草及紫阳花.

圣诞节(12月25日)

主要赠送一品红,含有祝福的含义,其它花卉有白美女樱、海竽等.

教师节(9月10日)

可赠送木兰花、月桂树、悬铃木等,代表高尚的灵魂和才华,以及功劳和荣誉.

清明节(4月5日)

可送的`花卉有三色堇、松柏的枝条等,表示思念及哀悼.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可选的花卉品种较多,只要开花繁茂、色彩鲜艳的均可.如百合、桃花、水仙、兰花、杜鹃、郁金香及风信子等.

元旦(1月1日)

可选用蛇鞭菊、玫瑰、满天星、香石竹、菊花及火鹤等,代表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万事如意和好运常伴.

妇女节(3月8日)

可选送的花卉有兰花、康乃馨、满天星、百合及银莲花等.代表优雅高贵和慈祥温馨.

儿童节(6月1日)

可选送的花卉有金鱼草、火鹤花、满天星、非洲菊、飞燕草和玫瑰等,代表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送花礼仪注意事项

送鲜花成了时下国际通用的既时尚又实用的一种礼仪形式。迎来送往的时候,送花精心挑选的鲜花,显得既有修养又体面,真是一举两得。

但因为民族、宗族、国别的不同,不同的鲜花往往有各自约成俗成的含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各种常见鲜花的寓意做一定的了解,才不至于好心办坏事。鲜花有两种常见寓意。

篇5:闽南节日习俗礼仪

年俗活动

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

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

贴春联

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开正

除夕之夜,家里团聚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然后是跳火群。大家聊天玩耍,一起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新的一年,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闽南过年风俗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团拜

所谓“团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里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点的时候开始。团拜的由来与村民的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祠堂敬拜天公时,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仪式叫做“爻杯”。“爻杯”在闽南以及台湾一带盛行,也叫“博杯”、“掷筊”。

拜年习俗

过年时在闽南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初四安下地,初五隔光,初六舀稀饭,初七摸,初八摸,初九祭天公…………”,这句话要用闽南语念起来才会顺口,大概的意思是:初一和初二要起早床,起早床后食用糯米制作的甜稀饭,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

初三就可以睡得饱。因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间大伙大多都守夜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安睡迟起,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初四安下地是说腊月二十四那天上天去的神仙们在初四这天返回地面带来新一年的运程。

初五隔光的意思就是可以解除很多过年的禁忌,比如在初一至初四在家中是不能打破碗或其它器皿的,到了初五这些禁忌就不存在了。

初六舀稀饭是说过年时人们常常大鱼大肉,过于油腻,到了初六这一天就要归于平常,吃点稀饭等素食用于调节饮食,以利于身体健康。

初七摸、初八摸这句话如果不是闽南人就没办法理解了,可能还会以为是搓麻将呢,其实不然,初七和初八是为初九祭天公做准备工作,闽南人都要用手工制作很多年糕,这些年糕绝大部份是用糯米为原料做的,分为两种,一种叫“粿”另一种叫“龟”,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粿”是无馅的,一般做成圆形,要多大有多大,主要看蒸笼的大小, “粿”一般是用米浆来作为原料,蒸熟后在最上面一层涂抹一层生油,然后在正中央贴上一张剪成圆形的红纸,以示吉祥。另一种年糕叫“龟”,有馅,一般是用炒花生搅碎后加上白糖加工而成,“龟”一般作成巴掌大小,包好后用专用的木模印在年糕的表面上,花纹就是以龟壳的样式为参照的,所以闽南人把这种年糕称为“龟”,寓意健康长寿。“龟”制作好后,在底部放一张竹叶,材料类似于端午节包粽子时的竹叶,在叶片与年糕之间也要涂抹上一层薄薄的油,以防粘住锅底或蒸笼。

初七、初八这两天除了制作年糕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寿桃的食物,其方法和材料与做馒头没什么两样,只是外形上比较讲究,要仿做成桃子的形状,并用红纸将其染上红色。闽南的民间传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寿桃祭拜为其庆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闽南被百姓尊称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说法。

篇6:白族节日习俗礼仪

节日习俗

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火把节则是在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还有绕三灵, 石宝山歌会, 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朝鸡节等其他的节日。

春节风俗

白族的春节不以“腊八”节为起点,而是以立春为起点。“立春”,白族俗称“代处”[dain cvnl],意为“打春”,也是夏历岁时第一个节气。白族视立春为上年四时之终,下年四时之始。民间有“迎春”和“打春牛”之俗。旧时立春这天,县官率僚属耆绅着礼服至郊野的社稷坛,以五辛盘(俗称春盘)和春酒迎祭春帝与芒神,称为“迎春”。祭祀毕,象征性地鞭打,俗称“打春”,衙役把泥塑春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块,放入处家田中,以祈庄稼避虫害,得丰收。“打春”完毕,白乡人回到家中焚香静守,不出远门,以永一年四季平安,春节就这样开始了。

腊月三十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白语称“阳汪机”[yanp nga jix]或“斗己佳”[dop jit jia],即汉族的除夕节。白族人视这一天为春节的重大节日,为了过好这个节日,以讲清洁卫生著称的白族人于腊月二十四日起就要拆洗铺盖、衣物,并要把家中里里外外扫除干净,谓之“凑巩”[co gonp],即除尘,寓意把一年苦愁扫除干净。就在这天,白家人还要进行“送灶”[sonx zop],用饴糖祭灶君老爷,寓意封嘴,从此忌讲脏话、气话和不吉利的话,也有封住灶君老爷的嘴、不让他上天到玉帝那儿说坏话的说法。年三十晚饭后必须洗脚,民间有“年三十洗脚,吃喝都赶着”的惬民谚,寓意年三十洗脚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比别人赶先。

除夕这一天,白族人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以自撰自写者为上,内容丰富,词藻高雅贴切,以显示门第、家风和情操。凡家中当年无逝者均贴红联,若家中有丧事未满三年,则张贴绿色或黄色春联,以示春节对死者的追思和哀悼。

除夕这一天,白族人还有“植天神树”的习俗,居民一般都要在大年三十这天在天井植一棵幼松或柏树,也有种栗树的,以作“天神”之位;这一习俗后来慢慢失去了“天神之位”的作用,多数白家人把树苗村到房前屋后或别的什么地方,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种树的做法却一直保存下来。

燃放鞭炮是除夕夜白族人的一项特别重要活动,以表示送旧迎新。同时,除夕夜还要进行年祭,年祭毕,白族人还有封门、封井的习俗,封门以后,各家各户间当晚就不再串客。

祭年结束后,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吃除夕年饭,除夕晚餐的菜肴不仅丰富,而且还有一定寓意,如猪头肉一定要配有猪尾巴,寓意“有头有尾”;蒜苗炒魔芋,寓意“顺顺利利”;烩茈菇,寓意“圆圆满满”;烩莲藕,寓意“通通泰泰”;烩鱼,寓意“吉庆有余(鱼)等等。

年饭吃了,晚辈要向祖宗及长辈磕头,称为辞年。然后在灯火下饮茶吃瓜果看电视守夜,称为守岁。至此,除夕节才算结束。

传统节日习俗

1.火把节。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以彝族和白族过得最隆重。大理地区的白族过六月二十四日,彝族过六月二十五日。节日这天,各村寨教师阿竖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写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语言的大小升斗和五色彩旗,挂上火把梨、花红等水果和包子馒头。天黑前,各户都要扶老携幼绕大火把,求清吉平安。

2.重阳节。白族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家庭富裕、三代不分家的白族人家,都要杀一只肥羊,炖全羊汤合家共饮。还要准备栗子、核桃和酒等。生活清贫些的人家,也要设法吃羊头羊蹄。白族流传这样的民谣:九月九,栗子核桃和烧酒。吃了羊头蹄和全羊汤,还要吃煮栗子和核桃。鹤庆县坝区的白族这天要带上果品上螺峰山占阴晴。螺峰山顶,有一块方圆百丈的大石,人称阴晴石。人们来到石下先唱歌跳舞,赞颂阴晴石。待太阳落山,人们从阴晴石上敲取一块,带回家中以验天气阴晴。

婚俗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白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通过山歌试探对方,抒发感情,寻觅自己的意中人。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篇7:藏族节日风俗礼仪

节日礼仪

藏历新年:这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连续庆祝15天,但最主要的活动在头四天。届时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地会遍布藏民,宗教气息浓郁。

“抢水”是年初一第一个节目,从深更半夜开始藏民就要到河边抢着舀水,据说谁舀到第一桶水今年就能获得最好的运气。从年初二开始他们才开始走家串户,相互拜年。

初三要敬奉“屋脊神”,仪式是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初四最为热闹,摔跤、举重、骑马、跳舞等活动都在这天表演。

萨嘎达瓦节:在每年藏历4月举行,释迦摩尼在该月出生、得道、圆寂,藏民相信在4月行善可以积亿万功德,整个藏区都会有纪念活动,尤其4月15日那天,会看到很多藏民去拉萨的大昭寺煨桑、磕长头、供灯、供酥油。

在最热闹的4月15日,人们一般会先去大小昭寺向佛祖进献哈达,添灯礼佛,之后到哲蚌寺的后山绕山,全程十几公里,需半天时光,如果跟着藏民绕山,就能看到整个拉萨河谷底和拉萨城区。

布施也是藏民的一种传统习俗,在4月15这一天,德吉南路一带将聚集了来自西藏各地的乞丐,场面浩大。

雪顿节:它又称藏戏节,每年藏历7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持续4-5天。该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起初是严肃的宗教活动,后来增加了藏戏、晒佛等内容,成为西藏最著名的大众化节日之一。

雪顿节在全西藏都有庆祝,拉萨游客必去之地是哲蚌寺和罗布林卡,前者会在早上举行声势浩大的晒佛仪式,后者是看藏戏的地方。节日期间当地人还会带着自酿的酸奶、青稞酒去郊外的园林闲逛。

在雪顿节开始前的1-2个礼拜会官方会给出活动安排表,一般各大客栈都会张贴。

沐浴节:去拉萨河边沐浴。藏历7月(公历9月,金星出现周),藏民认为这一周的拉萨河水特别圣洁,最能清除污垢,治愈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所以都去河边沐浴、洗衣、玩耍。

燃灯节:家家点灯照亮拉萨城。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燃灯节”,据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是在这天圆寂成佛,每年这天,大小寺庙都会在神坛上点起酥油灯,伴随着诵经、灯供等活动昼夜不灭。

据说在燃灯节期间寺庙里的喇嘛每人要做30盏以上的酥油灯,到了燃灯节的晚上,拉萨家家窗台上会放满酥油灯。藏族人认为数字为单数才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

传统节日

1、大佛瞻仰节

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的驻锡地。

2、祈祷节

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

3、跑马山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康定一带)等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那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4、望果节

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特色节日风俗

沐浴节:去拉萨河边沐浴。藏历7月(公历9月,金星出现周),藏民认为这一周的拉萨河水特别圣洁,最能清除污垢,治愈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所以都去河边沐浴、洗衣、玩耍。

燃灯节:家家点灯照亮拉萨城。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燃灯节”,据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是在这天圆寂成佛,每年这天,大小寺庙都会在神坛上点起酥油灯,伴随着诵经、灯供等活动昼夜不灭。据说在燃灯节期间寺庙里的喇嘛每人要做30盏以上的酥油灯,到了燃灯节的晚上,拉萨家家窗台上会放满酥油灯。藏族人认为数字为单数才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

采花节:采花节是舟曲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篇8:徐州节日风俗礼仪

(一)吃元宵、大包子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徐州习俗,元宵节一定要煮元宵,蒸大包子。

(二)赏灯、赏月 元宵节家家做灯、人人赏灯。较有特色的是一种面灯,蒸大包子时专门蒸制的,形如钵,唯上沿捏成莲花边,里面放些豆油(香油更佳),另用新棉花做灯捻(芯),油燃尽后,面灯也烤得黄黄的,食来脆香可口。

丰、沛县一带,面灯最负盛名.农民多蒸成十二种属相或标志十二个月的面灯.晚间点燃后放大门、畜房旁边和鸡舍、石磨、粮囤、灶台上。以灯内水量和灯花预卜当年各月雨量和年景。

(三)抛(heng)刷把帚 元宵节这天晚上,徐州东南睢宁、古邳一带有抛刷把帚的“放火”习俗。元宵节的前几日,孩子们就开始搜集刷把帚了。元宵节的晚上,孩子们把刷把帚拿到空地,将其点燃,抛向天空,掉下来再抛上去。边抛边唱:“刷把子,琉璃灯,老和尚帽子大窟窿。刷把子,琉璃灯,一棵秫秫(高粱为小秫秫,玉米为大秫秫)打半升”。

新沂县一带的“抛刷帚把”及游戏时所唱歌谣与此相同,但时间在农历二月二。

(四)玩“的的虮” “的的虮”是古邳一带的说法,因溅落的火星象虱虮一样细小而得名。徐州城区及丰沛一带,则称为“滴溜金儿”,意即拿在手中,一挥一舞之间,必散落一溜金星。这种小焰火,城乡孩子们都爱玩。

篇9:无锡节日习俗礼仪

春节习俗

一、掸檐尘

俗话说“十七十八,越掸越发”。一年里人们难免会碰到一些烦恼,因此在岁末迎新之际,就借助“掸檐尘”来扫除身上的晦气,以全新面貌盼新年有好运降临;这一习俗也净化了家中的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二、送灶

民间习俗是在腊月二十四“送灶”。这天,家人要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贡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送灶糖”,意为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后只说好话,灶龛下还贴一副对联:“上天行好事,下界保平安。”

三、祭祖

旧时人们会赶在立春前先祭祀祖宗,一来是不忘祖宗,二来是求祖宗保佑来年吉祥如意。

四、蒸年糕

蒸年糕前一天家里就把米淘好,并用石磨磨成粉。从石磨里牵出的粉,成一小薄片,叫“桃花瓣”,这种粉的质量最好。蒸糕的那天,一般先蒸糖年糕,赤水糕(加色素的)和白水糕(不加色素的)放到后面蒸。蒸糕时,先在灶前、堂屋正中及客堂前点上香烛,关上门。第一笼糕出炉,准备加工前,先用手掰下一大块,放进盅子摆到以上三个地方,这时家里烛光闪闪,香烟缭绕、热气腾腾,此时,家里所有老小都要尝一块年糕。特别在小孩吃糕时,大人嘴里还会念叨着让小孩快点长高的吉利话。等第一笼糕加工好后,还会分赠左邻右舍品尝。

五、年夜饭和春节菜肴

过去的年夜饭没有如今那么丰盛,但也十分考究。有几样菜必不可少,一种是由萝卜丝与菠菜、黄豆芽烹制的菜肴;一种称为“长梗菜”的菜肴则是由整条青菜与百叶丝烧制而成;还有一种叫做“响堂片”,由切成三角形的香干、笋干及金针菇组成。菜肴准备的目的,大多是从食品谐音和形象取意。

如黄豆芽称为“如意菜”,鲤鱼称为“顺顺利利”,百页叫做“百事顺利”,花生叫做“长生果”,菠菜寓意健壮,年糕寓意“步步高”,团子、圆子意为“团团圆圆”,而大年夜剩下饭菜则称为“年年有余”。每人还要咬一口生萝卜,叫“咬春”,以祈祷来年远离疾病。年初一,一家老小要吃“春盘”(原料为芹菜、韭菜和竹笋),意为勤劳、长寿、蓬勃。

中秋节习俗

无锡人过中秋是有一套完整的习俗规矩的:早晨起来,要吃糖芋头,放上红糖和桂花,甜糯香滑,美味极了。有些人家中午要摆“欢喜酒”,表达在团圆佳节思念祖先之情。摆“欢喜酒”祭祀时,桌上只会放一个“九拼盘”,里面有五样素菜,四色水果,再放清酒数盅,不会上饭,不化锡箔。中秋节重点在于晚上,一家人要尽可能团聚在一起吃“八月半夜饭”。

“烧天香”拜月亮、斋月宫

除此之外,无锡人还有一个习俗至今仍保留着,那就是在中秋晚饭后每家每户都要在天井或院子里“烧天香”拜月亮、斋月宫。暮色降临后,家家户户把茶几搬到屋前,摆放上月饼、栗子、白果等干果点心,桌子中央放一只用香“筑成”口大底小的方斗形香斗,香斗中放上檀香木、末香等,再插入线香燃烧。有些人家还将叠成的一只只元宝堆放成圆锥形的花状,顶端放一朵红色纸花,在香斗线香点燃完后化掉。香斗燃烧时间很长,点燃的线香在夜空中星星点点,瑞气氤氲,香随风飘,映着一轮明月,好一派宁静。

据老人们说,“烧天香”的目的是祈求月里嫦娥赐给人间太平安宁,保佑亲人永不分离。因为无锡地区一般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基本都是妇女儿童拜月。烧天香后,大人就将月饼、干果分给孩子吃,一些顽皮的孩子还会从村头跑到村尾,向邻居讨些自家没有的果品尝尝。

摸秋,走三桥

赏月、烧天香等习俗一直在民间延续着,我们依稀可以在其中体会古人的中秋意趣,而“走三桥”、“摸秋”等有趣的中秋习俗,如今却只存于文稿记载或老者的记忆里了,我听章教授说来感到分外新奇。在无锡古老的风俗中,中秋之夜与元宵节一样,也有“走三桥”的风俗。所谓“走三桥”,就是从跨出家门到回家只能经过三座桥,不能重复。这是一项女孩子的游戏,姐妹们三五成群地比智慧、比谁最熟悉地形,选择的路最近,最早到家。由于八月半“走三桥”时月色皎洁,也有一些地区称“走三桥”为“走月亮”的。

中秋之夜,除了“走三桥”的游戏,无锡一些地区还有“摸秋”的习俗。所谓“摸秋”,就是摸瓜求子,婚后不曾怀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只瓜回来,最好是南瓜,因为“南”谐音“男”,意为可得男孩;如果采到扁豆,意为可得女孩,因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采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头偕老,今后子女可婚姻美满。

无锡人还以中秋之夜的晴雨来预卜来年元宵节的阴晴,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元宵雨打灯。”又说:“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还有说:“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如此种.种的谚语表达了一个现象:如果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那么来年元宵之夜也会月朗星稀,自然灯景如华了。

中元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清明之外祭祖的又一个重要民俗节日。无锡民间俗称“过七月半”,也叫鬼节,但在家里是不能公然这么称呼的,因为犯忌。传说阴间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到七月的最后一天,重新关上鬼门,这些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另有一种说法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三,将阴间的所有鬼魂全部放出来,不管家鬼野鬼,统统放假4天,接受民间祭祀,到七月十六再收回去,所以旧时中元节的迷信活动较多。

佛教则把这一天称作盂兰盆节。笃信佛教的无锡名人丁福保曾编过一本《佛学大辞典》,他在书中解释,“盂兰”是梵语的音译,为“倒悬”的意思,“盆”字则为汉语。“盂兰盆”就是为了解救倒悬之苦,把百味盛在盆中,供奉三宝。东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中,有一个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道心且孝顺,他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天天宰杀牲畜,大肆吃喝,从不修善。死后因罪孽深重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沦为饿鬼,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嘴中,便化成火炭。目连想救母亲却无计可施,十分悲哀,祈求于佛。佛陀就让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会,把百味五果放置盆中,借十方僧众之力进入地府送食,让母吃饱。目连孝感动天,靠集体的力量终于把母亲救出沉沦。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盆会,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仪式。可见盂兰盆节提倡的是布施,宣扬的是孝道。

塞内加尔的风俗礼仪介绍

拜年春节的礼仪

丹麦的习俗礼仪有哪些

韩国礼仪教育优秀在哪方面

浅谈泰国的习俗和礼仪常识

春节主题班会教案

丹麦国家的礼仪和风俗

有关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关于绿色的节日主题班会力推优秀参考合集

班主任少队辅导员工作计划

节日礼仪
《节日礼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节日礼仪(精选9篇)】相关文章: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作文2022-10-05

春节拜年的礼仪有哪些 拜年礼仪需讲究什么2022-08-01

2022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满分作文2022-04-30

关于越南结婚礼仪2022-11-17

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2023-06-06

暑假名著精读校本课程建设方案2022-10-10

清明节实践主题活动方案2023-05-04

藏族节日风俗礼仪2022-12-21

丹麦风俗文化礼仪2023-06-20

拉祜族的礼仪风俗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