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

时间:2023-06-06 07:57:1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精选11篇)由网友“顽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

篇1: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

开斋节习俗

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在新疆,穆斯林称这一节日为肉孜节,是波斯语的意译),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

节日早上,清真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还要悬挂“庆祝开斋节”的横幅和彩灯,张贴赞颂真主的对联。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成年男子沐浴净身,小孩子也要把脸洗干净,男女老少都换上民族服装。大约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人们汇集到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

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人们自动跪成很整齐的行列,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礼拜。这种会礼比平时主麻的聚礼要隆重得多。礼拜后,人们齐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色俩目”(和平、平安、安宁)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或各户分散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随后串亲访友,恭贺节日。

节日中,家家户户都准备馓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要宰羊、鸡、兔等,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已婚和未婚的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开斋节举行婚礼,更添节日气氛。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内容,人们除了节日参加会礼外,还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要狮子舞、踩高跷、唱花儿、表演武术、摔跤、打扑克,城市里游公园等等。

尔德(Eid)的意思是集合的日子,来自“阿达”(Aada)这个词源,原意是返回,因为人们定期返回,参加穆斯林大众的集会。

伊斯兰的两大尔德庆祝活动是先知穆圣确定的节日。根据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圣迁移到麦地那之后,发现当地的人继承蒙昧时代的习惯,一年有两次庆祝活动。穆 圣说:“当我来到这里时,你们延续过去蒙昧时代的传统保留两个纪念日。真主启示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日将用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一个 是结束斋戒的日子。”

大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说:“这两个更好的日子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启示定为合法的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人类仆人选择的吉庆日。穆斯林遵守 这两个节日,标志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结束:斋戒和朝觐。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 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这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从《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中,我们看到一年中的两个尔德节与任何民族的节日或习惯的节日很不相同。《古兰经》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供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

根据圣训教导,穆斯林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个星期的主麻日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即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返回”和参加礼拜集会。这些是伊斯兰的节日,宗教性质的节日,因为在这些节日里,主要的活动是礼拜和敬畏真主。这是真主和他的使者为我们规定的聚会日子,凡遵守者都能获得许多倍的回 赐和真主的恩典。从真主那里启示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是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风俗

开斋节,也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开斋节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宗教文化节日,它的隆重程度犹如汉族群众的春节,藏族同胞过藏年。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美好节日。

1、打扫家庭卫生,沐浴净身,穿戴打扮整齐。

2、八点以后,无论天气如何,回族群众都会腋下夹一个小毯毡,一起聚集到清真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和拜毛,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3、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

4、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5、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有的回族青年男女还特地选定这个佳节办婚事。

由来

开斋节是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伊斯兰教有其本身历法,以月球环绕地球的运行来计算,亦即是阴历。与中国农历不同,它没有用闰月来调整与阳历的同步关系。伊斯兰历第九个月称为“莱麦丹”,就是教徒守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个月,因此有时在冬天出现,有时在夏天。按照夏季的日出日落时间,教徒需由早上约四时二十分起守斋,至傍晚约七时十分才可吃简单清淡的晚餐。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篇2:开斋节风俗文化礼仪

清真寺做礼拜

穆斯林只许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老弱病残、孕妇和小孩可以不用守斋(守斋亦称封斋或把斋),妇女在月经期间也可以不用守斋。

在斋月里,按伊斯兰教教义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即使是不守斋的,也要尽力节制自己的食欲,决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月有时二十九天,有时三十天。

经过一个月的封斋,完成了,真主规定的使命,于伊斯兰教教历的十月初开斋,故称开斋节。届时要欢庆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要做油香、馓子、油(饣+果)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

节日早上,清真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还要悬挂庆祝开斋节的横幅和彩灯,张贴赞颂真主的对联。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成年男子沐浴净身,小孩子也要把脸洗干净,男女老少都换上民族服装。

大约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人们汇集到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人们自动跪成很整齐的行列,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礼拜。

这种会礼比平时主麻的聚礼要隆重得多。礼拜后,人们齐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色俩目(和平、平安、安宁)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或各户分散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随后串亲访友,恭贺节日。

开斋节有什么风俗

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

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

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有的地方念三遍“随俩”),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

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穆斯林过多(有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择一处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作为会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在开斋节前夕,首先要做好扫尘、理发等清洁工作。凡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赶回家中。

开斋节的注意事项

1、衣着端庄

斋月是穆斯林必须保持虔诚、谦逊和温和的圣月,有穆斯林信仰的朋友的小伙伴应该配合习俗避免穿着暴露的衣服。在晚上逛商场,进出酒店、餐厅或开斋帐篷时,这一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说,较透明和过短的衣服、低胸装以及紧身装都应该避免,尤其是短裤,迷你裙和无袖上衣。

2、留意职场礼仪

前往穆斯林国家的商务旅行者应该注意办公时间会缩短并作出相应调整。最好将与穆斯林的商务会议安排在早晨,因为早晨时他们不会那么疲惫,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最好也不要将会议安排在午餐时间,避免让他们过度劳累,或造成其他不便。虽然非穆斯林人员可以在封闭区域进食饮水,但应该避免在穆斯林面前进行,而尽量选择在办公室里较偏僻的地方饮食。如果正在斋戒的穆斯林问你需不需要饮料,出于尊重,应该拒绝。

3、不要在公共场所进食、饮水和抽烟

在大多数穆斯林国家,斋戒期间在公共场所进食、饮水或抽烟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也适用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私家车。在埃及等国家,在公众场所禁止饮食是出于礼貌问题,但在沙特阿拉伯、约旦、阿曼和阿联酋等其他国家,无论你是否信仰伊斯兰教,在公共场所禁食是必须遵守的规定。

4、留意用餐和娱乐时间安排

如果你在斋月期间前往穆斯林国家,应该做好准备,灵活安排用餐和娱乐计划。避免日落后一小时内不必要的出行,这一时段交通会非常拥堵,也是事故高发期。同时,应当避免在该时段预订晚餐,因为此时大多数餐馆正忙于准备或供应开斋小食。在许多地方,现场音乐表演被禁止,舞厅和酒吧关闭。商场在晚上时通常会很拥挤,整个斋月期间,很多旅游活动都会暂停。

篇3:中秋节文化习俗礼仪

中秋节的习俗礼仪

(一) :赏月

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二):赏月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三):赏月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赏月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五):赏月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佳节送礼习俗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

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

西醴泉称“送秋节”。

中秋节的民俗活动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玩兔爷

玩兔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百姓们称它为兔儿爷,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

篇4:安徽文化习俗礼仪

民俗文化

阜阳剪纸

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很广。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另一种是作为鞋帽、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

阜阳剪纸的大部分作者都是土生土长,他们以自己的作品来表达生活情趣,美化周围环境。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祝寿送礼,人们习惯用剪纸装饰物品。妇女们在鞋帮、衣帽、枕套、手帕、围裙上绣花样,也欢喜用剪纸作底稿。朴素的审美观,形成了艺人剪纸风格和作品内容。

阜阳剪纸兼有南北方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其作品有单色的、填色的、染色的,有粗壮单纯的、细致精繁的,还有借鉴西洋绘画的线条组合形式的。

徽州祠祭

徽商资本和官祠堂在徽州古建筑中,无论从建筑设计、工艺美术、雕刻装饰等都是高档次的,它在徽州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为中外诸方面尤为建筑界的专家、学者所重视和赞誉。从祠堂建筑的规模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姓氏宗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家族繁衍及盛衰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祠堂建筑源于徽州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昔日的徽州农村,不是生产型的农村,而是消费型的农村。徽州人甚为讲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或“学而困则商”。他们常年在外,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创造了充裕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发展条件;成为富豪大贾之后,便投资故里。除建造住宅、购置山场、田地、造桥、筑路、投资办学等以外,就是建造祠堂、庙宇以树碑立传,光宗耀祖,博取声名。徽州歙县在明代时期,仅徽商投资建造的祠堂就有百余座。可以说在当时宦资本是祠堂和其他建筑的经济之基础。

徽州的强宗大族,历来是聚族而居,尤在南宋之后,特别是受了程朱理学思想的重要影响。尊祖敬宗,崇尚孝道便就成了徽州人的重要理念和宗旨。然在宗族下的祠堂则是村落的核心,居首要地位。在乡土社会中宗教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需求又总是连在一起的,它是人们信仰的依托,因此祠堂、庙宇是人们趋吉避凶可信赖的保护点。旧时徽州各姓宗族都建有祠堂。祠堂建筑有两大类:一类是宗祠,一类是支祠(包括房祠)。宗祠是指某一姓氏后裔子孙为祭祀一世祖所建的祠堂为宗祠。一个村落的姓氏只有一座宗祠:也有少数姓氏建有两座宗祠的(就是一个村落的某一姓氏有两个一世祖),但没有三座宗祠的。宗祠的祠名是突出某一姓氏即某氏宗祠,如:程氏宗祠、胡氏宗祠、汪氏宗祠等等。支祠是指宗祠下属某一支内为祭祀某一代祖所建的祠堂,它的祠名便是突出某一支内的某一个祖宗,以其名字为署祠名即某某公祠。房祠同样是支祠下属某一房内为祭祀某一代祖所建的祠堂(又称香火屋)。

当地民俗

一、黄山节令习俗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生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二、黄山生产习俗

开秧门:农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称为“开秧门”。

打锣封山:山区为保护森林形成许多条规习俗,打锣封山就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每年冬季,村或乡定人鸣锣,口中呼唤所封山场的地名,串村走户,昭示禁戒规约。此后,家家户户,互相告诫,不得犯戒。鸣锣同时,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标明禁山范围。

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对开张这一天上门的顾客,象征性的手下红纸包(货币退还),同时赠送一定的货物,如布店赠3尺红布,百货店赠送一件日用品等。

学艺:民国时期,学艺拜师必须经过中荐人出面,为师徒双方商议协约。洽妥后,徒弟要办拜师酒,向师傅行大礼。砖工学艺,一般一年出师;木工学艺,则为三年,均无工资,师傅只供给伙食。三年升为伙计,师傅给一定的生活费,艺成后才离师营生。

风土人情

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歙县牌坊很多,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渊远流长的关系。以儒学思想为精神世界主要内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条件成为他们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动力。歙县人少小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足迹遍天涯。出门少则三年五载,多则数十载,为了高堂双亲有人照应,行前一般都要先完婚。在外经商,若不能发迹,则羞见家乡父老。商人发迹了,钱财显赫,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盛况,其财力左右国家经济命脉达三百余年之久。朝庭对徽商当然刮目相看,恩宠有加,徽商于是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发展轨道。

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黄山市现存的明清两代的牌坊甚多。著名的如歙县棠樾牌坊群、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歙县县城的许国石坊等等。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

节日吃鳝鳖和藕

按农历年俗,一年有三大节,除过年外就是中秋节和端午节。合肥地区人们过端午和中秋.有一种特殊的食俗,就是端午要吃鳝鳖,叫“箭杆黄鳝马蹄鳖”;中秋要吃藕,而且是以吃包河无丝(私)藕为荣。

“箭杆黄鳝马蹄鳖”在合肥是老幼皆知的一句熟语,它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包拯入朝为官时正过国家边防吃紧,金人、西夏,不断寻衅滋事。前方告急、而皇宫里却大摆酒席,花天酒地,还要包拯从家乡巢湖进贡鳝鳖。包拯很恼火,就从巢湖采购了一些小鳝鳖。是上一见黄鳝象箭杆,只有手指粗.不肥;鳖象马蹄,不大。绷着脸说:“包拯.你搞什么名堂?这么小的鳝鳖怎么吃呢?”包拯慌忙奏说;“陛下,如今戍边的将士要的是‘弓断足,马匹多’,我一急,就购了‘箭杆黄鳝马蹄鳖’.我也知道这些不够斤两的鳝鳖不肥美.但我想奏明圣上。边防吃紧,我们在朝的,可不能只图吃喝.不思江山永固呀!只要圣上多想边防,多置弓箭,多买马匹,西夏和金人就不敢小视我们;只要边防稳固.国泰民安,使是细鳝小鳖,皇上也会吃得鲜美可口的。”经包拯这么一说,皇上有些醒悟了。说来也怪,箭杆黄鳝马蹄鳖.就是味道不差。从此,就拿“箭杆黄鳝马蹄鳖”作为美味佳肴。如今合肥一些饭店还挂出“箭杆黄鳝马蹄鳖”作为美味菜肴招徕顾客。端午节人人吃鳝鳖,有不忘遗训,居安思危的意思。

中秋节,合肥人除吃月饼外,还要吃包河无丝(私)藕。传说包拯晚年,仁宗封赏功臣要把半个合肥城封给包公。包公要他的后代自食其力,拒绝皇上的村赏。但仁宗一定要封赐,最后把一段护城河封给他。皇上金口玉言,再不领封,便有抗旨之罪。包公万般无奈,只好领封,但心里很不安。看到护城河里的藕荷,经过再三考虑、对藕荷作了规定;河藕能吃不能卖,包拯铁而藕无丝(私)。说也怪.别地的藕,是藕断丝连,但包河藕无丝。从此,合肥地区便留下一句歇后语“包河藕——无丝(私)”。包拯后人恪守包公这一遗训,并在中秋这夭品尝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无私”。包河里的藕,也只是送给乡邻吃,从不卖钱。这一美德,人们竞相效法.遂成风俗。

篇5:那曲文化习俗礼仪

风俗

藏北人热情开朗,豪放大方,乐于助人,特别能歌善舞,歌声悠扬,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尤以踢踏舞、锅庄舞最富民族特色。献哈达是最崇高的礼节,每当遇到婚喜、节庆、迎送宾客、拜会尊长、朝佛拜像、送别远行等有献哈达的习惯。磕头也是一种礼节,一般用于朝拜佛像、佛塔和佛堂等佛事活动。主要节日有藏历年和赛马节。藏历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藏历正月初一很早就起来,换上新做的服装,摆上”切玛“(用一个雕刻十分精细的木盒,里面装满糌粑,象征丰衣足食),”退“(用酥油、奶渣、红糖、面粉等做成的糕点),果品等节日食品,互致新年的问候,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牧民还要在羊圈周围摆上冰块,预祝新年风调雨顺,牛羊肥壮,六畜兴旺,吉祥如意。每年八月的恰青(夏季)赛马艺术节,热闹非凡,区内外的游人商贩云集藏北,专程来参加赛马节的外宾也越来越多。草原牧民白天观看勇士们赛马、马上射击、马上拾哈达等各种马术表演,以及丰富多采的文艺演出,晚上则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使整个草原成为五光十色、欢声笑语的不夜之地。

由于地广人稀,婚姻方式较为简单,成婚多以自由恋爱为主,有女嫁男方,也有男嫁女家的。在形式上还是尊重父母意见,请亲友做媒,谚云:部落之事首领定,子女婚事父母定。婚礼规模取决于双方的家境,所谓”豪门狮对虎,富翁财对财,穷人背对背“。迎亲那天,双方家庭都要举行煨桑仪式,以祭故土神灵。出发时首先要向西南走,牵马人手拿九宫八卦图开路。迎娶人家在帐绳上挂上哈达,帐门两侧各放装满干牛粪的袋子和盛满鲜奶的奶桶。在新人下马处铺一块洁白的毡子,上面用青稞画一个吉祥的符号。迎至帐前,先由盛装的年轻妇女向来人敬献”切玛“和青稞酒,迎入帐内入座。再向两位新人献上吉祥饭”卓玛折司"(油拌人生果饭),尔后由亲人和来宾向新人及父母、贵宾敬献哈达,并献上相应的礼物。男女双方亲友各派出一位能说会道的人,争相夸耀各自的主人公,将喜庆气氛推向高潮,然后大家尽情地唱歌跳舞。一般婚礼只进行一天,也有长达三天的。在一个月内,新婚夫妇要回娘家小住几天,并举行规模不等的庆宴,婚礼到此才算结束.

丧葬风俗

丧葬根据死者身份分为许多等级,高贵的人和世系**等德高望重者死后,一般火葬;大**及在民间有很高威望者死后,一般法体塔葬;被射杀砍死的人或因传染病死亡者均实行土葬,但有分别的墓场;幼童夭折实行石棺葬、罐葬或土葬。除此之外的亡者皆行天葬,即将遗体分解后喂秃鹫,天葬台都有专职的天葬师。人死后先要请高僧大德占卜算卦,确定出葬的日期和时辰,停尸三到七天,出殡前划白线,以示灵魂送出,上路时必须先向西南行走。丧葬佛事十分隆重,请喇嘛念诵经文,以超度亡灵。并要做好卜卦所示的各种佛事活动,迎设超度佛像、朝拜庙宇、进香施财。藏北牧区如遇丧事,不仅家人哀悼,而且全村乃至全部落的人都为其举哀,亲朋好友送钱送物慰籍家属。家人在一年内不梳洗打扮、不喧哗谈笑、不事娱乐活动。家境好的在周年内每月做一次法事,周年日,用二至五天搞一次周年丧葬礼祭,修佛念经,洗发更衣,以示解哀。

那曲的历史文化

古代象雄遗址

古代象雄遗址,建于山腰,石头建筑,规模宏大。遗址距今1600多年。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苯教就形成于此时。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

雅砻风景名胜区

雅砻风景名胜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山南雅砻河流域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也是西藏第一个国家级风景区。该风景区地处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视野辽阔。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也称羊卓雍湖(当地人通常简称为“羊湖”),因为藏语“错”就是“湖”的意思。从地理上划分属于山南市浪卡子县。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湖岸线总长250千米,总面积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那曲草甸草原

那曲草甸草原,主要由小嵩草组成,其株高仅3—5厘米,但生长十分密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草原以辽阔、高寒著称。虽然自然条件严酷,但因人烟稀少,人为干扰弱,自然面貌保存最好。

篇6:爱尔兰文化礼仪习俗

礼仪习俗

交际

爱尔兰人性格外向、开朗,待人真诚、友好、宽容,打招呼、问候人总是面带微笑。见面、告别,握手示好,目视对方。与亲朋好友相见,往往是亲或贴面颊。初识客人,敬称对方“先生”“夫人”“小姐”以及“博士”“教授”等,认识之后,会以较为亲切的名字相称。交际场合,在自我介绍之后,一般会送上自己的名片。

应邀去爱尔兰人家做客,可给女主人送鲜花或巧克力。不过,百合花只适用于宗教节日,而白色花朵只适用于葬礼,不可用于日常交际送人。如应邀赴宴,还可带名贵葡萄酒或乳酪。他们过生日和过圣诞节时,往往赠送礼品。收到礼品,通常会马上打开,与客人一起欣赏。男士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已成为共识。

饮食

爱尔兰人的主食是面包,而牛奶、土豆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喜欢清炖牛、羊、猪肉等,搭配胡萝卜、薏仁、蔬菜与洋芋。食谱中海鲜丰富,如牡蛎、龙虾、三文鱼等最为常见。特色菜有腌牛肉配卷心菜、培根卷心菜以及土豆饼配熏三文鱼(在土豆饼上放熏三文鱼,再放一层奶酪)。早餐,上班族多是牛奶、玉米或麦片粥以及果汁、咖啡等饮品。午餐由于时间紧迫,通常以三明治为主,或在酒吧点几道小菜,配上一杯爱尔兰黑麦啤酒。晚餐是正餐,通常是肉类、蔬菜和土豆。

爱尔兰饮食与英国相似,喜欢将调味品放在餐桌上,由就餐者自行调味。家宴通常包括3道餐食,即冷盘、主菜、甜品,此外,还会有奶酪拼盘、红酒以及咖啡或茶等饮料。主菜通常是肉类或鱼类,配上各样蔬菜和土豆条、土豆泥等及调味酱汁。

蜜月

“蜜月”一词,爱尔兰人使用得最恰当、最名副其实。新婚夫妇刚结婚,头一个月是蜜月,世界很多国家仅取其“甜蜜”之意而已,基本上与蜂蜜不搭边。而在爱尔兰,蜜月(Mina meala),却与蜂蜜(meala)大有关系。从婚礼开始,在以后的一个月之内,新婚夫妇每天都会享用以蜂蜜为原料酿制的蜂蜜酒。婚礼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亲友们向新人赠送蜂蜜酒,甚至连酒杯也一起送上。爱尔兰人相信,喝这种酒,不仅能保证婚姻幸福、甜蜜、美满,还可以增强夫妻的生育能力。

服饰

社交场合,男士穿西装、打领带,女士穿套装或裙装。出席晚间招待会时,多穿晚礼服。不过,短裙是爱尔兰男性民族服装,常以其传统手工布为材料制成。在一些仪式上,他们爱穿绿色或者橙色的短裙。他们的短裙与英格兰等地男裙的区别在于,这里的裙子以方格布为主。爱尔兰女性传统服饰是毛织斗篷加披肩。斗篷用缎带系在前面,形成一个蝴蝶结。女性的裙子以麻布为主,多为绿色。女青年结婚时,一定会置办一件红色厚实的斗篷,以象征吉祥,而扎在头上的围巾,向脑后打结。

由于爱尔兰人喜欢绿色,当地人也喜欢戴绿帽子,特别是3月17日,爱尔兰国庆节这一天,大家更要戴绿帽子。帽子形状不尽相同,有礼帽状、高筒状,也有的干脆戴一个绿色假发状的帽子。

习俗

爱尔兰国旗由绿、白、橙3色组成。绿色代表生命和力量,也是爱尔兰多数人信奉的天主教的代表色,白色象征希望,橙色代表新教派。这3色配合,即希望天主教徒和新教派之间兄弟般的团结。

“三叶草”是其国花,佳节庆典,人们爱在胸前佩戴一束“三叶草”。爱尔兰人崇拜和喜爱竖琴图案,其国徽图案就是竖琴。忌讳“13”“星期五”。他们认为交叉式握手,或同时与几个人交叉式谈话,都是失礼行为。若看见单只喜鹊,会认为有倒霉的事临头;若同时见到两只喜鹊,则预示有喜事临门。

礼仪礼节

爱尔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大多都惯以亲面颊或贴面颊二三次来代替握手,以示相互间的亲热和友好。

一般礼仪

按惯例,客人若使用了电话应主动付费。

约会与准时

商业上的会面要事先约定,但要记住爱尔兰人不大有时间观念。

款待和馈赠

如应邀去爱尔兰人家里作客,给女主动人送鲜花或巧克力是受欢迎的。如应邀去吃饭,瓶酒或乳酪是合适的礼物。

商业活动中送礼则并非常例。

交谈

避免谈论宗教或政治。

信仰忌讳

爱尔兰人大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少数人信奉新教。忌讳“13”、“星期五”。他们视“13”和“星期五”为令人沮丧的数字和日期。一般人都有一种信念,认为凡遇到“13”或“星期五”办事情,很可能不幸会发生,或有灾难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注意事项

a、水果刀、指甲刀等尖锐物品及打火机不能携带出境。

b、充电宝必须与锂电池一样,严禁放入托运行李,0毫安≤4伏的充电宝须随身携带,并且在飞机上保持始终处于关闭状态.20000毫安以上的充电宝原则上不能携带出境。

c、中国海关关于随身携带液体出境的规定:乘坐从中国境内机场始发的国际、地区航班的旅客,其随身携带的液态物品每件容积不得超过100毫升(ml)。盛放液态物品的容器,应置于最大容积不超过1升(L)的、可重新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每名旅客每次仅允许携带一个透明塑料袋,超出部分应交运。

d、爱尔兰海关入境规定:允许您免税携带货物(包括礼品、纪念品、香水和衣服)入境,但其总价值不得超过:年龄在15岁以上的每人为430欧元/390镑。年龄不满15岁的每人为215欧元。

请注意,上述资金限额不适用于任何超过上述价值的单个项目。因此如果您要携带价值超过430欧元/390英镑或215欧元的货物入境,您必须支付其全部价值的进口费用。如果您要将您在爱尔兰境外旅游时购买的任何免税货物带回爱尔兰,则它们将计为您的免税限额的一部分。

非欧洲国家旅客可免税携带下列物品入境香烟400支或小雪茄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500克;1公升烈酒或2公升香槟酒或葡萄酒类;香水50克及0.25公升古龙水等,以及不超过34爱尔兰镑的一般物品。

下列为爱海关禁止或须取得许可证后才可入境的物品:动物、植物、肉制品、奶制品、蔬菜、水果、武器弹药、毒品、淫秽制品等。如携带违禁物品,除没收有关物品外,携带者还将被处以三倍于有关物品价格的罚款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篇7:阿根廷文化礼仪习俗

礼仪习俗

阿根廷的商务礼俗,必须穿保守式样的西装。若在餐厅吃晚餐,也要穿西装,结好领带,一副绅士模样。即使你是外地来的观光客,也绝不例外。

外国人经常以服装取人,如果衣履不整,他们就认为你这个为并不正派,服装就是他们据以做“人物评价”的基准。因此,到公司或机关访问,或到客商家做客,你都必须西装革履,整整齐齐才行。西装去访问对方,印象一定会被大打折扣,不能不慎。

阿根廷人久别相见,男人互相拥抱,女人则握住对方双手并亲面颊。送礼不要送衬衫、领带之类贴身用的物品,阿根廷人喜欢别人夸奖他们的孩子、家里的陈设和他们的菜。避免谈论有争议的宗教、政治问题。可以谈谈体育,特别是足球以及当地的公园。

在阿根廷,拜访绝对有必要事先约会。阿国商办流行以握手为礼,交换名片频繁。一般而言,谈生意的态度仍以保守谨慎,予人印象较佳。阿根廷许多商人会说英语,此外,意大利语和德语也是常用“外语”。椐当地人说,二次大战时,在一德国军舰被围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外拉普拉他河口,全舰官兵后来弃舰登岸,成为阿国德裔商界中的一股力量。

在阿根廷乘火车,你若在特等厢或头等厢脱下上衣,打算轻松一下,随车的车长

会马上向你提出警告。据载,当年贝隆当政的时代,他曾经喊出一个口号:“脱下上衣,以更轻松的心情努力工作”。据说,不但效果全无,还引起了反感。保持体面,重视礼节——在这方面,阿根廷人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商务活动,5-11月最宜往访。圣诞节与复活节前后两周不宜。1-3月为阿根廷“暑假”度期。各大城市饮水安全。海关免税香烟8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半磅、酒4瓶。无货币管制。阿根廷禁止邮寄没有洗干净的旧针织品。

阿根廷人在食上习惯吃欧式西菜,以吃牛、羊和猪肉为主,尤以烤全为其传统的食品。阿根廷商人喜欢邀请你至家中做客,餐桌上免下了阿国正宗牛肉。到阿根廷人家里做客,可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或一些糖果。翌日勿忘谴人送花给主人致意。阿国人对其“牛仔”文化亦感骄傲,不免称赞两句。注意一点,晚餐到晚上9-10点钟才开始,餐前会有尾酒会,也得到7-8点钟才会开始。对大多数阿根人来说,有一个习俗语十分有趣。这就是阿根人在过元旦时都习惯要在江河里洗一次澡,称之为“新年浴”,这是新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把一篮又一篮的鲜花撒在江河的水面上,然而后大家跳进这落英缤纷的“花海”中,用花搓全身。据说,这样可以洗掉污垢和霉气,换得吉祥和富。

服饰礼仪

在阿根廷国家,在服饰礼仪方面很讲究,阿根廷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经常“以服取人”,换而言之,服饰是阿根廷人进行“人物评价”的“标尺”,如果衣履不整,他们就认为你这个为并不正派。

在正式场合,阿根廷人讲究着装整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失去阿根廷人的尊重,在一般情况下,如论是到公司或机关访问,或到客商家做客,你都必须穿保守式样的西装,整整齐齐才行。

若在餐厅吃晚餐,也要穿西装,结好领带,一副绅士模样。即使你是外地来的观光客,也绝不例外。

在阿根廷国家,人们反对服装过于华丽,讲究庄重和规范,最好是男的穿西装套装,女的穿长裙或者套裙。同时男士在穿西装时,不仅要穿套装,而且还要加一件西装背心,并且带上领带,此外,还需要注意色彩的协调和平衡。

如果穿灰色西装去访问对方,印象一定会被大打折扣,不能不慎。阿根廷人认为,灰色的服饰会让人沉闷,忧郁,悲伤,所以在阿根廷游玩,最好不要选择灰色的衣服,否则印象会大打折扣。

阿根廷人是非常讲究在公共场合的形象,无论是乘车还是娱乐,都需要穿戴整洁,否则衣冠不整会让他们呲之以鼻,即使挽起袖管,也会让人看不惯,还可能会被干预。

在阿根廷乘火车,你若在特等厢或头等厢脱下上衣,打算轻松一下,随车的车长会马上向你提出警告。据载,当年贝隆当政的时代,他曾经喊出一个口号:“脱下上衣,以更轻松的心情努力工作”。据说,不但效果全无,还引起了反感。保持体面,重视礼节——在这方面,阿根廷人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但是在阿根廷的乡间,人们的着装往往相对自由一点,一般情况下,阿根廷人以衬衫、长裤为主,气味低时,可以加一件深色的披风,披风多以羊毛手工织成,穿在身上之后,头上在戴一顶礼貌,看起来会更潇洒迷人。

:爱好与禁忌

送礼不要送衬衫、领带之类贴身用的物品。

阿根廷人喜欢别人夸奖他们的孩子、家里的陈设和他们的菜。

话题可以谈谈体育,特别是足球以及当地的公园,避免谈论有争议的宗教、政治问题。

看到跳舞,照相须获得对方同意,否则就是失礼。

拜访阿根廷人时,可赠送一些小礼品。但是送菊花、手帕、领带、衬衫等是不适当的。

到阿根廷人家里做客,可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或一些糖果。翌日勿忘请人送花给主人致意。阿根廷人对其“牛仔”文化亦感骄傲,可以适时称赞两句。

篇8:中秋文化习俗礼仪

习俗礼仪

(一) :赏月

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二):赏月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三):赏月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赏月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五):赏月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民俗活动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玩兔爷

玩兔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百姓们称它为兔儿爷,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

中秋节禁忌

男不拜月

旧时汉族中秋节禁忌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男子多不叩拜月亮。

忌身体弱、体质差的人赏月

近段时间身体很弱的人不宜在野外赏月、拜月。若最近流过产或者生育过宝宝,那么,也不宜赏月,即使在家中的阳台也最好不看月亮。

忌失意、运势弱的人赏月

最近失意者,比如官场不顺、生意亏本、倒霉事情接踵而来者,请务必不要赏月。

忌刚刚搬家,而又没有“闹房”的人赏月

最近刚刚搬家,而搬家后没有“闹房”,或者自己觉得搬家后身体、运势等不好者,谨慎赏月。

忌头发遮额头

女子务必将自己的额前头发捋向后边或者两侧,千万不要让额头被头发遮住,因为这是你的神灯所在。

忌出门前或者回家后不烧香

出门前烧香可以确保出行平安,回家后烧香则是表示答谢,为今后一年的出行平安祈福。

忌果饼不圆

当中秋的月亮挂上时,人们设坛燃香,陈列月饼瓜果等拜月亮。每家会向有月光之位在月出之时供拜,拜祭完毕之后,焚烧月光纸,摆下供月食品,然后分给家人,中秋节全家应聚在一起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圆饼,吃了能使全家不离散,为了团圆祭月的果饼必须是圆的,即使把瓜果月饼切开来也必须是月牙瓣的莲花状。

忌吃乱月饼

有这样一句俗语:“吃乱了月饼死公公。”新媳妇如果婚后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节的话,就要一连几年都要在婆家过中秋节;如果婚后第一年是在娘家过中秋节的话,那就要一连几年在娘家过中秋节。这样可以避免吃乱了月饼,避免公公发生不测。

篇9:匈牙利习俗文化礼仪

礼节礼仪:

匈牙利人性格开朗爽快,言谈举止文明,一向十分好客,待人友好热情。

匈牙利人爱阅读书报、关心时事。

匈牙利人对大蒜怀有很深的感情,普遍认为大蒜能防御病魔,一些农村人,还认为大蒜能驱邪。为此,当妇女怀孕以后,人们常把大蒜放在孕妇的床上,以保护母子的安康。他们最爱郁金香花,认为它花形美观、色彩艳丽,观之赏心悦目,故称其是“百花皇后”,并尊其为国花。他们对白色感情特别深厚,认为白色是吉祥之色,会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他们与红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埃格尔人痛饮红葡萄酒后抵御奥斯曼帝国的侵略,致使敌人误认为是喝了牛血誓死拼战,吓得敌人纷纷逃窜。此后,用优质葡萄酿制而成的“埃格尔的牛血酒”,便成了人民最喜爱的酒。他们在闲聊中,乐于谈论食品、酒和赞赏匈牙利突出成就方面的话题。

匈牙利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行握手礼。握手时,一定要坦然注视对方。匈牙利妇女一般多行屈膝礼。

注意:在匈牙利,注意不要给士兵或军事设施拍照。

风俗禁忌

1.匈牙利主要宗教有罗马天主教和新教,其次为东正教、犹太教。

2.匈牙利人忌讳“13”、“星期五”,请客席位忌单数,尤其忌“13”号席位。他们认为“13”会给人带来灾难,“星期五”是个丧日。他们把打破玻璃看成是不祥的预兆,事后准会有不幸的事情要发生。他们在除夕之夜,忌吃飞禽和鱼类做成的食品,认为吃了飞禽肉,幸福就会象鸟儿一样飞走;而吃了鱼肉,吉祥就会象鱼儿一样溜掉。

3.匈牙利的农民习惯在新房落成之后往新居室内撒盐,认为这样可以避邪,他们认为黑色是丧葬的色彩,把见到黑猫看成是件非常懊丧的事情。

4.他们忌讳谈论政治和宗教的问题。他们不愿意吃带有骨刺的菜肴;不吃奇形怪状食品,如海参、蟹等;也不喜欢吃用菠菜、萝卜制的菜肴。

礼仪文化

1、相见礼仪

匈牙利人的姓名在排列方式上和我们中国比较相近,都是姓氏在前面,名字在后面,他们的姓名基本上都是两节组成的,但是在称呼匈牙利人的时候,基本上都不直接叫名字的,而只称姓,这点习惯上又和欧美人更为相似。匈牙利人社交场合和他人会面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行握手礼或者是拥抱礼,妇女通常情况下会行屈膝礼。

2、商务礼仪

如果我们去到匈牙利是为了洽谈商务的话,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在九月份到明年五月份的时间段前往,因为在其他的时间当地人多处在休假期间,和他们交流商务的时候要特别的有耐心,他们在谈判的时候比较喜欢讨价还价,通常最后都需要比原先的报价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如果我们被邀请到他们家里做客的话,最好是可以带上一些小礼品

篇10:法国文化习俗礼仪

社交礼仪

1

爱好社交,善于交际。

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2

诙谐幽默,天性浪漫。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3

渴求自由,习惯“迟到”。

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同时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法国人迟到就跟吃饭一样习以为常,甚至,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和情形下,如果你不迟到,则是不礼貌的。比如说,如果你被一位法国人邀请去他家作客,他跟你说好晚餐时间为七点三十分,你可千万别七点二十分就到了,否则的话,那会让主人很尴尬的。你哪怕晚点去都没关系。别担心人家会责备你,相反,当你忐忑不安地叩开他家的门时,迎来的将会是衣着光鲜的女主人灿烂自信的笑脸。

4

自尊心强,偏爱“国货”。

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5

骑士风度,尊重妇女骑。

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法国女子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较高,同她们握手时,一定要等其先伸手,她们可戴着手套,而男士一定要摘下手套,无论在何处,男士都要让女士先行。

文化风俗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般以握手为礼,少女和妇女也常施屈膝礼。在男女之间,女士之间见面时,他们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个男人见面,-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国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后敬男,哪怕女宾的地位比里宾低也是如此。走路、进屋、入座,都要让妇女先行。拜访告别时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谢,介绍两人相见时,-般职务相等时先介绍女士。按年龄先介绍年长的,按职位先介绍职位高的。若介绍客人有好几位,-般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顺序依次介绍。有时介绍者一时想不起被介绍者的名字,被介绍音应主动自我介绍。到法国人家里作客时别忘了带鲜花。

送花时要注意,送花的支数不能是双数,男人不能送红玫瑰给已婚女子。在送花的种类上应注意:在当地送菊花是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法国人把每一种花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选送花时要格外小心:玫魂花表示爱情,秋海棠表示忧虑,兰花表示虔诚,郁金香表示爱慕之情,报春花表示初恋,水仙花表示冷酷无情,金盏花表示悲伤,雏菊花表示我只想见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丽花表示感激,金合欢表示信赖,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属于你,白丁香表示我们相爱吧,倒挂金种表示心里的热忱,龙头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轻视我的爱情,红茶花表示我觉得你最美丽。

此外,法国人视鲜艳色彩为高贵,很受欢迎,视马为勇敢的象征,认为蓝色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粉红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但法国人忌讳核桃,厌恶墨绿色,忌用黑桃图案,商标上忌用菊花。法国人还视孔雀为恶鸟,并忌讳仙鹤(认为它是蠢汉与淫妇的象征)、乌龟,认为杜鹃花、纸花不吉利。

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认为“13”这个数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发什么祸事。如果你对老年妇女称呼“老太太”,她们是很不高兴的。法国人还忌讳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为这有过分亲热和图谋不轨之嫌。他们还不愿意别人打听他们的政治倾向、工资待遇以及个人的私事。如果初次见面就送礼,法国人会认为你不善交际,甚至认为粗俗。

法国女宾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送香巾。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点,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近。他们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征,并奉为国鸟。他们还非常喜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为国花。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食指分开表示“八”,他们则表示“二”;表示“是我”这个概念时,我们指鼻子,他们指胸膛。他们还把姆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饮食文化

菜肴文化

讲究的调料搭配简单的菜样。法餐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及菜肴烹饪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他西餐之上。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欧芹,龙蒿,肉豆寇,藏红花,丁香花雷,调味汁达百种,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相对于种类繁多的配料,菜的类别不过十来种,点餐的顺序是:头道菜是凉菜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种“头道菜”,但只能选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吃完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是一顿饭中的正菜,正菜最多的是各种“排”,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很方便。接着便是餐后甜点,可以是水果,咖啡,蛋糕或冰淇淋。法国的特色菜肴有马赛的“普罗旺斯鱼汤”,鹅肝,巴黎龙虾,红酒山鸡,鸡肝牛排,焗蜗牛等。

葡萄酒文化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葡萄酒作为法国人每天餐桌上的必备品,已成为法国饮食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法国作为世界上葡萄酒的主要出产国,全国有10个生产葡萄酒的地区,品种繁多,以波尔多地区生产的葡萄酒,香槟地区的香槟酒在世界上最富盛名。在餐桌上,法国人也十分讲究酒与菜肴的搭配,如在饭前饮用较淡的开胃酒,食用沙拉、汤及海鲜时,饮用白酒或玫瑰酒;食用肉类时饮用红酒,而饭后则饮用少许白兰地或甜酒类。香槟则惯用于庆典。

咖啡文化

咖啡文化也是法国的一大特色。自1686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商人来到这里创办了第一家咖啡馆后,巴黎的咖啡馆就一直兴盛不衰。在巴黎城内外,人行道、广场、花园,几乎无处不是咖啡馆,并且生意异常红火。咖啡与法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从早餐的牛奶咖啡搭配羊角面包,到法国上班族的下午茶,咖啡伴随着法国人的生活,对于遍布各处的咖啡店就不足而奇了。法国的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淡的态度和做派。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在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消磨光阴。自上世纪以来,咖啡馆往往成了社会活动中心,成了知识分子辩论问题的俱乐部,以至成了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典型的标志。白色的桌子、蓝色的咖啡杯、随风飘扬的遮阳棚、忙碌的服务生、当然还有悠闲的风琴,这些都是法国咖啡馆的特色所在。这些咖啡馆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和蒙帕那斯诞生,而后走向辉煌。法国的文学和艺术新思潮在这里生根发芽。这些咖啡馆也亲眼目睹了法国文化从萌芽到鼎盛。

篇11:彝族习俗文化礼仪

彝族的节日习俗

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事节庆;有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庆;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的纪念节庆;有以欢庆丰收、庆祝胜利为主的庆祝节庆;有以歌舞戏曲活动为主的社交娱乐节庆等。主要的节庆有:

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

此外,黔西、滇东彝族在农历的三月三要过祭山节;云南石屏、元阳、巍山一带的彝族每年要过两次祭龙节,第一次在夏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第二次在秋收前,称“赔龙”,意为感谢龙王爷的雨露之恩;云南楚雄的彝族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要举行插花节,以祝愿幸福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的彝族在农历四月要举办跳弓节,农历三月三为广西隆林彝族的护林节。

饮食习俗

楚雄彝族多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田少地多,传统种植旱地作物,以包谷、小麦、荞子、洋芋、燕麦为主食。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多数彝族农户将包谷等农作物运到市场换取大米食用。彝族喜食糯食,这是彝族的最佳食品之一。彝族还有偏爱吃粑粑的传统习惯,粑粑多以玉米、荞麦磨粉蒸烤而成,一般只在年节或贵客临门时特意制作,被视为高级食品。肉食以猪、羊、鸡肉为主,烹饪时,常切成大片或方块,被称为“大块肉”或“坨坨肉”,还做成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等。此外,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鸡[从]、核桃,再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彝族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另外,民间还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彝族日常饮料有酒、茶,酒的种类有烧酒、米酒、荞面疙瘩酒等。彝族皆以酒待客,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但凡宾客至或喜庆节日或节会议事皆饮酒。饮酒时,数人或者数十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边谈边饮,一座用一酒器依次轮饮,一次喝一口,称为“转转酒”,且有饮酒不用菜之习,直喝到酒醉方休。兴来时则豪饮,不论一碗半樽可一气喝下,以显示豪爽气概。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一般都在天一亮便坐在火塘边泡饮烤茶。所饮用的烤茶是把绿茶放入小砂罐内焙烤,待烤成酥脆略呈黄色发香时,冲入少许沸水,稍煨片刻兑入开水即可饮用。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民居建筑

楚雄彝族的民居形式较多,多为土木结构,因地区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而分为土掌房、垛木房、闪片房、茅草房和瓦房等多种。

土掌房被称为楚雄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是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它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采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其最大特点是房顶的建造,先是搭放圆木梁,梁上铺层松柏枝,然后覆撒一层松毛,再摊一层细泥,最后压一层沙土。这样的房顶可做到防晒、防寒、防雨,并由于其铺建结实,又可作为夏日纳凉的阳台和晒粮食的晒台。

垛木房墙体是用圆木卯榫垒垛而成,屋顶为人字形。一间普通的垛木房民居需耗材450根直径为15至20厘米笔直的圆木,外观稳健扎实,房内无需装饰,使用年限长达数十年。受汉民居影响,近些年建盖的垛木房靠正门一面已由原来的垛木房改为木板,节减了不少木料,同时也便于在木板上画些简单的装饰画。

闪片房也是彝族的一种民居,房屋墙壁是用土石垒成,房顶搭五至七根横梁,梁上覆盖条形木板,并用牛筋、棕绳等固定成顶,此种房屋一般是一楼一底,楼上为一通间,楼下分为三个开间,楼下三开间正中是堂屋,堂屋中央设火塘,左右房为寝室。

这些传统民居的共同点是,普通住房的正屋一般为一列三间,由三部分组成:正中为厅堂兼厨房。入门右上方设火塘,习称“锅庄”,以三块石头支撑,是全家家居生活的中心,在彝族居住民俗中占有重要位置。火塘是每一户彝族家庭生活的中心,是饮食、取暖、照明、会客、议事乃至室内宗教活动的场址。彝人大都把火塘视为家庭的象征,认为与一家人的命运祸福有密切的关联。尤其是火塘中的火之熄与燃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故火塘里的火长年不能熄灭,称之为“五年火”。火塘上方悬挂一行篾方笆,用于烘烤湿粮。过年杀猪时将猪尿泡(越大越好)悬空挂于其上,预示来年丰收,年景兴旺。

彝族民居建筑极讲究装饰,大门入口和屋檐是装饰的重点,常常在大门、门楣、封檐板、屋脊、山墙、屋檐、梁枋等处雕刻牛羊头、鸟兽、花草等彝族传统图案,特别是门窗隔扇及室内木槅花纹、小花槅窗等,极富建筑装饰效果,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建造艺术。彝族民居作为中国民居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建筑风貌以自成体系的独特风韵、天人合一融于自然的思想和民间质朴率真的性格的文化品位,构成了中国建筑史上光辉的一页。

塞内加尔的风俗礼仪介绍

拉祜族的礼仪风俗

哈萨克族文化

初二民族风俗清明节作文

苗族的春节作文

希腊的风土人情礼仪

民族风俗作文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200字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作文

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
《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开斋节文化习俗礼仪(精选11篇)】相关文章:

56个民族有哪些2022-05-14

多彩的民族游戏作文2022-05-06

有趣的民族风俗300字作文2022-11-14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2023-12-07

苗族的节日作文2022-12-21

描写民族风俗的作文2023-01-13

描写回族开斋节作文优秀2023-01-28

古尔邦节的来历说明2022-11-26

六下园地二民风民俗作文范文2022-04-29

民族节日风俗作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