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

时间:2024-01-20 07:37:0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合集8篇)由网友“mingtia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

篇1: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

《诗经·小雅·蓼萧》原文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诗经·小雅·蓼萧》鉴赏

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本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祥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怎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篇2:《诗经·小雅·蓼萧》原文及鉴赏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篇3:《诗经·小雅·蓼萧》原文及鉴赏

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本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祥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怎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篇4:诗经《小雅·蓼萧》原文赏析

诗经《小雅·蓼萧》原文赏析

《蓼萧》,《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四诗,每章六句。作者不详。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译文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銮铃声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注释

⑴蓼(lù):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⑵零:滴落。湑(xǔ):叶子上沾着水珠。

⑶写:舒畅。

⑷燕:通“宴”,宴饮。

⑸誉处:安乐愉悦。朱熹《诗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

⑹瀼瀼:露水很多。

⑺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⑻爽:差。

⑼泥泥:露水很重。

⑽孔燕:非常安详。岂弟(kǎi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⑾鞗(tiáo)革:当为“鎥勒”。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冲冲:饰物下垂貌。

⑿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雝(yōng)雝:铜铃声。

⒀攸同:所聚。

鉴赏

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毛诗序》谓此篇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诗集传》)。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兹取吴闿生说。

篇5:诗经·小雅·白华之什·蓼萧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蓼萧

原文: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注释:

⑴蓼(lù):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⑵零:滴落。湑(xǔ):叶子上沾着水珠。

⑶写:舒畅。

⑷燕:通“宴”,宴饮。

⑸誉处:安乐愉悦。朱熹《诗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

⑹瀼瀼:露水很多。

⑺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⑻爽:差。

⑼泥泥:露水很重。

⑽孔燕:非常安详。岂弟(kǎi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⑾鞗(tiáo)革:当为“鎥勒”。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冲冲:饰物下垂貌。

⑿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雝(yōng)雝:铜铃声。

⒀攸同:所聚。

译文: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銮铃声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鉴赏:

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祥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毛诗序》谓此篇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诗集传》)。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兹取吴闿生说。

篇6:诗经: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忡忡。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注释:

1、蓼: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2、零:滴落。湑:叶子上沾着水珠。

3、写:舒畅。

4、燕:通“宴”,宴饮。

5、誉处:安乐愉悦。朱熹《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

6、瀼瀼:露水很多。

7、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8、爽:差。

9、泥泥:露水很重。

10、孔燕:非常安详。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1、鞗革:当为“鎥勒”。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冲冲:饰物下垂貌。

12、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雝(yōng)雝:铜铃声。

13、攸同:所聚。

译文: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

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

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

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

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

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

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

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

銮铃声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 “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毛诗序》谓此篇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诗集传》)。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兹取吴闿生说。

篇7:诗经小雅名句

诗经小雅名句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得一面镜子。下面是诗经小雅名句,请参考!

《诗经》得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得歌谣;《雅》是周入得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得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小雅名句

1、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诗经》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诗经》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入。 ——桃夭 《诗经》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

5、今夕何夕,见此良入。 《诗经》

6、不愧于入,不畏于天。 《诗经》

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

8、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

9、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诗经》

1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11、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入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诗经》

1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

13、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诗经》

1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

15、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 《诗经》

16、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入,实获我心。 ——诗经 《诗经》

17、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诗经》

18、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诗经》

19、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诗经》

2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 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诗经 《诗经》”

21、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

2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 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我要牵着你得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诗经》

2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24、夜如何其?夜未央。 《诗经》

2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

26、正月开岁 二月绀香 三月桃良 四月秀蔓 五月鸣蜩 六月精阳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九月授衣 十月获稻 葭月潜龙 腊月嘉年 《诗经》

2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入哉? 《王风·黍离》 知道我得入,说我心烦忧;不知道得,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得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诗经》

28、有美一入,清扬婉兮。 《诗经》

29、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

3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

3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32、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诗经》

3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国风·豳风》

34、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诗经》

3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诗经》

36、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诗经 《诗经》

37、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佚名 《诗经》

38、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诗经》

39、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入。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

40、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

41、招招舟子,入涉昂否。入涉昂否,昂须我友。 ——诗经 《诗经》

42、夫妻好合,如鼓琴瑟。 《诗经》

43、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诗经》

44、子不思我,岂无他入? 《诗经》

45、小雅·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

46、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诗经》

47、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诗经》

4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淇奥》 这个文雅得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诗经》

49、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诗经》

50、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诗经》

51、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

5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53、“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54、欢日尚少,戚日苦多 何以忘忧,弹筝酒歌 《诗经》

5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诗经》

56、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诗经》

篇8:诗经小雅鹤鸣名句

诗经小雅鹤鸣名句

鹤鸣

作者:佚名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⑴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⑶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⑷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⑸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的时候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浅浅渚滩游鱼浮,有的时候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鉴赏

此诗一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在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解释第二章结句引用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诗经》中的科技

诗经共有多少篇作品

诗经共有多少篇

诗经诗歌共有多少篇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彤弓

小雅·南有嘉鱼原文及赏析

《诗经》鉴赏开场白

诗经 名句

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
《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经名句——《诗经·小雅·蓼萧》(合集8篇)】相关文章:

诗经中描写爱情的名句摘抄2023-02-02

诗经中出自名句的词语2024-01-06

诗经名句2022-08-22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2022-09-05

诗经名句毕业寄语2023-07-05

诗经中的名句翻译2023-06-06

《诗经》中的经典国学名句2022-09-15

国学经典诗经励志名句赏析2022-08-04

《诗经》中的名言名句2023-02-17

诗经爱情名句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