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时间:2024-01-21 07:48: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整理19篇)由网友“王菲关于你的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篇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1、作品原文

篇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前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鉴赏: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篇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⑵,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⑶。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⑷,五千仞岳上摩天⑸。

遗民泪尽胡尘里⑹,南望王师又一年⑺。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白话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篇4: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⑵,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⑶。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⑷,五千仞岳上摩天⑸。

遗民泪尽胡尘里⑹,南望王师又一年⑺。[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毛传:“汉,天河也。”

⑶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怆(chuàng):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2-3] [4] [5]

白话译文

其一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其二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3]

创作背景编辑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1] [6]

作品鉴赏编辑

文学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要想理解第二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颈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颈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第二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不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的。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特殊注意与珍重的。[1] [6]

名家评价

清华大学教授蔡义江:黄河和华山当时都在敌人控制之下,诗人极力歌颂河山之雄伟,以引人后两句,尤能起到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山河如此,民心如此,我们堂堂中国为何总不能振作起来而有所作为呢?“王师”北伐就那么困难?朝廷里享受着厚禄的当权者难道就忍心让千百万“遗民”年复一年地受金人的欺压蹂墉而永远失望吗?如此等等,都是这首小诗中所包含的潜台词。

山东大学教授邹志方:此诗妙处在于,感慨由虚景生发,运用诗思从对面飞来手法,明明是诗人北望而有感,却出以遗民“泪颈“南望”而有情,感慨便加深一层。[3] [4]

作者简介编辑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7]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81-982

2. 鹤鸣.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1

3. 蔡义江.陆游诗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52-153

4. 邹志方.陆游诗词选:中华书局,:130-131

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一(宋・陆游) .搜韵网[引用日期-11-01]

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二(宋・陆游) .搜韵网[引用日期2015-11-01]

7.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9

上一篇:感叹时光飞逝的句子  下一篇:游武夷山有感

篇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篇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篇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诗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将晓:天将要亮。

3、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4、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5、“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6、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7、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8、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9、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10、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1、南望:远眺南方。

12、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翻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y》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篇8: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篇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意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 -诗词大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篇10: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赏析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试题】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

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鉴赏】

一个初秋之夜,暑气未消,闷热难耐,因坚持抗战二被罢还乡已经四年的68岁的诗人,更觉内心郁闷,出篱门迎凉,为排遣心中苦闷,成诗二首,是为第二首。诗直接以夸张渲染气势: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巍华岳五千仞,上与天齐。但如此之大好河山,却沦陷“胡尘里”,又是一年过去,王师在哪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多少悲愤,多少辛酸。诗的意境是如此的雄浑壮阔,格调又是如此的苍凉悲壮。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篇11: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译文及鉴赏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篇1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译文及鉴赏

要想理解这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篇13: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译文及鉴赏

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篇1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诗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篇15: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译文及注释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篇16:陆游古诗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参考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1]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1]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2] [1]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篇1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阅读答案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颈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解析 (1)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学优网/

第一问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第一问:“炼字”, 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第二问:第二问:赏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赏析 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 end#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颈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颈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y》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颈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篇1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之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之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赠汪伦》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1、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三首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2、指导学习《赠汪伦》。

(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将放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

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

这两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理解第3句。“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

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

(4).总结。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背诵这首诗。

3、指导学习。《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看图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理解第3句。“暖风”、“熏”、“醉”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那些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者家汴州了,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异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讽刺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

③背诵这首诗。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1、2、4(1)(2)、5(1)(2)(4)。

(2)背诵这两句诗,并准备默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三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的句子。

3、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4、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先背后默写前两首古诗,个别学生写在灯片上,然后出示灯。

全班评价纠正。

2、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③背诵这首诗。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3、4(3)、5(3)和6的练习。

(2)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学李白、陆游的诗一首抄录并背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创作背景]

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意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翻译及赏析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小学古诗词鉴赏

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

描写大海的古诗句

陆游的爱国诗句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整理19篇)】相关文章:

赏析古诗2022-08-02

古诗赏析2023-08-25

示儿教学设计2022-06-25

描写爱国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爱国的经典诗词2023-05-09

陆游爱国的诗词2024-04-07

江河的古诗句2022-08-24

陆游的爱国诗词2022-08-12

关于黄河的古诗句2023-02-26

《示儿》教学设计2024-04-24

国庆节体现爱国豪情的诗句2023-03-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