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共12篇)由网友“calvi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篇1: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
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
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着。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注释]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天将亮时走出篱笆门迎着凉风产生的感想。
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迎凉:迎着凉风。
三万:和下面的“五千”都是虚指,分别形容河流之长、山岳之高。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岳:这里指西岳华山。
摩:接触,碰到。
遗民:指沦陷区的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
胡尘:胡人骑兵扬起的尘土,这里指金兵的残酷统治。
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称呼。
南望:向南方盼望。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
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赏析]
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回乡定居四年,当时68岁。这首诗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了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心情。开头两句用夸张语言极力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更衬托出痛失祖国大好河山的悲愤之情。后两句转为抒情,表达了在敌人统治下百姓苦难深重、悲痛万分,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与不满。这首诗有写景,有抒情,洋溢着爱国热情。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对于诗歌艺术颇多会心之论,他曾以小幅绘画为喻,揭示绝句短诗含蕴深广意境的特点,是很有启发性的。其说见《姜斋诗话》卷二:
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画幅中,收摄万里的风光,决不是将山河城郭按比例缩小而罗列于纸上。艺术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虽着墨不多,而意境则浩无际涯,颇难以道里计。
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前人论诗歌意境的,常常向往于这种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蚕尾续文》),便是例子。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别有一种凌云健笔,龙腾虎跃于尺幅之上,而气吞万里,有如司空图所云“真体内充”,“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诗品·雄浑》)的风概,一般出于长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诗仍属绝句,其为咫尺有万里之势,与崔颢《长干行》相比照,似乎更当得起“墨光四射,四表无穷”的崇高评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 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又哪里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呢?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我们特殊注意与珍重的。
篇2: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原文注译赏析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注释]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天将亮时走出篱笆门迎着凉风产生的感想。
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迎凉:迎着凉风。
三万:和下面的“五千”都是虚指,分别形容河流之长、山岳之高。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岳:这里指西岳华山。
摩:接触,碰到。
遗民:指沦陷区的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
胡尘:胡人骑兵扬起的尘土,这里指金兵的残酷统治。
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称呼。
南望:向南方盼望。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
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赏析]
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回乡定居四年,当时68岁。这首诗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了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心情。开头两句用夸张语言极力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更衬托出痛失祖国大好河山的悲愤之情。后两句转为抒情,表达了在敌人统治下百姓苦难深重、悲痛万分,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与不满。这首诗有写景,有抒情,洋溢着爱国热情。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对于诗歌艺术颇多会心之论,他曾以小幅绘画为喻,揭示绝句短诗含蕴深广意境的特点,是很有启发性的。其说见《薑斋诗话》卷二:
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画幅中,收摄万里的风光,决不是将山河城郭按比例缩小而罗列于纸上。艺术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虽着墨不多,而意境则浩无际涯,颇难以道里计。
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前人论诗歌意境的,常常向往于这种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蚕尾续文》),便是例子。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别有一种凌云健笔,龙腾虎跃于尺幅之上,而气吞万里,有如司空图所云“真体内充”,“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诗品·雄浑》)的风概,一般出于长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诗仍属绝句,其为咫尺有万里之势,与崔颢《长干行》相比照,似乎更当得起“墨光四射,四表无穷”的崇高评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又哪里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呢?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我们特殊注意与珍重的。
陆游名言名句
1、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2、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3、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4、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5、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6、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8、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9、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人卷来。
10、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11、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12、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13、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14、欲尽致君事业,先求养气工夫。
15、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
1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1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19、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万人惊。
20、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篇3: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着。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注释]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天将亮时走出篱笆门迎着凉风产生的感想。
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迎凉:迎着凉风。
三万:和下面的“五千”都是虚指,分别形容河流之长、山岳之高。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岳:这里指西岳华山。
摩:接触,碰到。
遗民:指沦陷区的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
胡尘:胡人骑兵扬起的尘土,这里指金兵的残酷统治。
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称呼。
南望:向南方盼望。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
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赏析]
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回乡定居四年,当时68岁。这首诗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了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心情。开头两句用夸张语言极力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更衬托出痛失祖国大好河山的悲愤之情。后两句转为抒情,表达了在敌人统治下百姓苦难深重、悲痛万分,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与不满。这首诗有写景,有抒情,洋溢着爱国热情。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对于诗歌艺术颇多会心之论,他曾以小幅绘画为喻,揭示绝句短诗含蕴深广意境的特点,是很有启发性的。其说见《姜斋诗话》卷二:
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画幅中,收摄万里的风光,决不是将山河城郭按比例缩小而罗列于纸上。艺术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虽着墨不多,而意境则浩无际涯,颇难以道里计。
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前人论诗歌意境的,常常向往于这种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蚕尾续文》),便是例子。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别有一种凌云健笔,龙腾虎跃于尺幅之上,而气吞万里,有如司空图所云“真体内充”,“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诗品·雄浑》)的风概,一般出于长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诗仍属绝句,其为咫尺有万里之势,与崔颢《长干行》相比照,似乎更当得起“墨光四射,四表无穷”的崇高评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 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又哪里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呢?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我们特殊注意与珍重的。
篇4:陆游古诗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参考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1]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1]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2] [1]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篇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⑵,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⑶。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⑷,五千仞岳上摩天⑸。
遗民泪尽胡尘里⑹,南望王师又一年⑺。
作品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毛传:“汉,天河也。”
⑶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怆(chuàng):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作品译文
其一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其二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
作品鉴赏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要想理解第二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第二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不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的。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特殊注意与珍重的。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篇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篇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古诗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诗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前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又一年盼望官军收失地。
【鉴赏】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篇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翻译及赏析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域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怒,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心,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培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示在我们眼前。奇伟壮美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软弱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深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动摇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指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指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篇9: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赏析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试题】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
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鉴赏】
一个初秋之夜,暑气未消,闷热难耐,因坚持抗战二被罢还乡已经四年的68岁的诗人,更觉内心郁闷,出篱门迎凉,为排遣心中苦闷,成诗二首,是为第二首。诗直接以夸张渲染气势: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巍华岳五千仞,上与天齐。但如此之大好河山,却沦陷“胡尘里”,又是一年过去,王师在哪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多少悲愤,多少辛酸。诗的意境是如此的雄浑壮阔,格调又是如此的苍凉悲壮。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篇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翻译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天汉:银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毛传:“汉,天河也。”
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怆:悲伤。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天汉:银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毛传:“汉,天河也。”
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怆(chuàng):悲伤。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要想理解第二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篇1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翻译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赏析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篇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诗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1)将晓:天将要亮。
(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3)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 陆游的诗句
★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共12篇)】相关文章:
示儿教学设计2022-06-25
《古诗 》教案2024-04-15
赏析古诗2022-08-02
古诗赏析2023-08-25
古诗文学评论范文赏析2024-03-23
《示儿》教学设计2024-04-24
教案古诗2023-09-23
描写秋天优美有意境的经典古诗句2022-08-24
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2022-06-04
描写秋天的诗句摘抄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