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碎笔优秀散文(锦集5篇)由网友“longshao860829”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生命的碎笔优秀散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生命的碎笔优秀散文
生命的碎笔优秀散文
摸一摸走过的路,
像云,像风
在枝头上轻拂
驿动的心飘荡,飘荡……
一枚蝴蝶的到来
我才想到,我的自私
贪婪地允吸着时光
留下了道道伤痕
让我很麻木,很麻木……
我一遍遍的回放
那泛黄的照片,那发霉的日记
流水的脚步,灿烂的星空
如烟火,照无眠,无眠……
我虔诚地守候
时间的堤坝,绵延的潺流
秋是我生命的封面
那样的'凄凉,凄凉……
淅淅沥沥的雨
淋湿了我的灵魂
却淋不湿我那炽热的心
那么永恒,永恒……
几度漂零
留下了万古童话
追求那个绵绵的雨夜
追求那个偶然的相遇
那么偶然,偶然……
有时候
犹豫,只是生命的一种美丽
零零碎碎
便会随风而去
飞扬吧!梦想的生命
篇2:稻田碎笔散文
稻田碎笔散文
前不久回家的日子正好赶上秋收。十一月的末尾仍处于秋收的时节,这在平常年份是不多见的。水稻的收割在南方农家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跟米饭是南方人的主食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跟气候有关,毕竟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种出水稻来。小时候的秋收,我常常参与,可随着年岁的渐长而外出的机会变多,秋收可以说成为了我的一种回忆,而且由于时间的间隔,对于秋收,小时候的经历与现在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小时候每到秋收时节,都是老一辈的亲人带我去稻田里劳动,其中的埋怨抑或不乐意往往表现地最突出,最重要的是去了大多帮不上什么忙,顶多是去凑热闹。抓米鸡(方言,米鸡是一种鸟,喜欢在稻田里用稻草筑窝繁衍后代,其形像鸡,小米鸡善跑,如孵化出来的小鸡,因喜吃大米,此名字大抵这样由来)成为了那时候孩子们的田间乐事。只要大人们的镰刀所向之处出现米鸡的窝,小孩子们就纷纷凑过来,若见到米鸡就在小米鸡后面追,大人们有时候也参与其中,此时稻田里也就热闹起来了,小孩在米鸡后面追,大人在小孩身后赶,小米鸡也聪明,都是往没收割的稻田里面钻,有些小孩子就拿它们没有办法了,淘气的孩子则不顾稻田,也跟着小米鸡往稻田深处钻,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遭到大人们的佯骂,远处的人看了这番景象以为是大人在赶小孩,而大人追不上,只能在后面骂开了,此中乐趣,没有经历过的人是难以感受的。现在回想起以前的秋收,长辈们要求我们也去参与收割,无非是让我们感受一下劳动的不易,且要以身作则给我们上上课,让我们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从而教育我们不要浪费粮食。
然而如今的收割,则完全不像小时候那么有趣那么热闹了。米鸡,也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如今的'孩子也只能从我们的描述当中想像它们的样子了,我也不知道它们现在喜欢在哪些地方安家,我甚至悲观地认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它们的影子,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让我遗憾的事。前不久我回家收割时,天气还好,有阳光,还有几分秋高气爽的余韵。阳光不刺眼,倒是懒洋洋,可也熨帖人心,黄昏很美,虽然没有热闹也没有多少乐趣,然而却让我觉得诗意了起来。我家里种的稻田大多在群山包围之间,我去收割途径的风景,没有我想像中的萧瑟,绿意还盎然,而且还是主色调,这也许就是南方与北方的差别所在吧。满山的芦苇花也开得婀娜多姿的,然随着季节的推移,有些已经渐显枯萎了。枯萎了的芦苇花,可以折一些下来弄掉花絮,然后拿回家扎个扫把,用来清扫屋里的蜘蛛网很有用,所以芦苇花也颇受农家人的喜欢。小孩子们若还常上山,见到那么多的芦苇花,也足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他们好玩的天性了。
我家的水稻收割的比较晚,这跟买错了稻种有关系,也跟家里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有关。那几天,我每每站在田垄上放眼望四周,其他人家的稻田里除了稻草堆成的草垛外,就是被火烧掉稻草后留下的一片片灰烬了,从远处看显得空旷而平整,而经火烧出的一小块“伤疤田”就如同墨砚摆在书桌上一般,黑得与其他地方格格不入。周围的稻田大多收割完了,这样一来,我家的几个稻田就成了“另类”,一片金黄的灿烂与其他稻田也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有些彼此边缘挨不上的稻田,就只能孤零零地站立在天底下,更显得寒碜了。在休息的时候,我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稻田,例如呈四方的、不规则的、甚至中间凸出来一块用不上的淤田等,都可大概从稻田的痕迹里窥探出主人是哪种类型的农家人。把稻草摆得整整齐齐晾晒的,是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也是有分寸有原则的人;而把稻草扎成人形摆在稻田里“耀武扬威”的,估计是酷爱历史军事的、或略知晓《三国演义》的大伯大叔们,在农事中他们也不忘了要“摆兵布阵”娱乐一下;而能在淤田里种出粮食的人,估计是个抠门的大爷或是寸土不浪费的勤俭持家的人;而稻草撒得满地都是,或者不注重保养田地的,大抵是些偷工减料、懒散的农人了……凡此种种,皆是能引起人无限遐想的。
水稻的收割主要讲究割与脱,割是用镰刀把水稻割倒,脱是用工具使稻穗脱粒,脱粒可以用传统的拉石磨的办法,也可以用机器,割与脱是收割水稻的主要程序。收割水稻美在割,无论你是高大威武的汉子,还是笑容可掬的妇人,在割水稻的时候,当你低首弯腰,手持着镰刀,一把把水稻在镰刀的挥舞下被割倒,那姿势与动作都是那么地优雅、又是那么地自然。所以我觉得除了割水稻,我再也想不到还有哪种体力劳动是可以同时让男人与女人都这么优雅起来的了,前不久收割时的这个发现使我有些惊喜,正是水稻的这种高度——让男人和女人同时弯腰的高度,恰恰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高度了吧。
我们这边的水稻可一年两熟,分早稻和晚稻。同一品种在同一块田里种出来的水稻,晚稻相对于早稻要好吃些。大概是晚稻接受的阳光更充裕些或者因晚稻时期降雨比较少些的缘故。固很多农民种出来的晚稻大都留给自家吃,而早稻往往被派往市场,这些经验都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这让我想起那句俗语——“姜还是老的辣”,人生也一样,经历的够多,心就愈加成熟。“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道的就是此番滋味。我觉得黄昏比朝霞更加妩媚动人也是基于这样的道理,他人皆叹黄昏短,我却道黄昏极尽妖娆。所以当岁临晚暮,就把自己当做一束成熟饱满的稻穗吧。
在稻田里,我还发现一个现象,从北方麦田到南方稻田,中间隔着很大的文化差距。前者能让我感觉到文化的厚度,后者则使我感觉不到它与文化沾了什么边,因为自古文人皆爱写麦子写桑麻,就是没有多少人写水稻,翻阅资料和上网查询,古人留下水稻的诗篇也屈指可数,到宋代时也才有区区一篇《水稻漠漠吹秋风》的诗篇,现代写水稻的诗歌,我在网上看过一组诗,叫《父亲和水稻的一生》,写得很好,可惜只见更新了一半就没了下文。我忽然想不明白了,水稻做为南方人的主食,养活了多少代人已数不清了,可却没有多少人站出来,哪怕赞一赞它也不为过吧,然而就是没有。苏轼曾被贬到海南,海南一年三熟的水稻,竟也没跟他邂逅,要不留下几笔浓重色彩的写水稻的诗词,水稻的地位也就没那么尴尬了吧。南方,这块承载着水稻的土地,应该要在文化的阵地里要占有一席之地。科技界里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文艺界里希望也能有一批文学的水稻。
这是秋收后的遐想,写在这个冬季之前。天气已冷,记得努力加餐饭!
篇3:生命的碎笔作文
生命的碎笔作文
摸一摸走过的路,
像云,像风
在枝头上轻拂
驿动的心飘荡,飘荡……
一枚蝴蝶的到来
我才想到,我的自私
贪婪地允吸着时光
留下了道道伤痕
让我很麻木,很麻木……
我一遍遍的回放
那泛黄的照片,那发霉的日记
流水的'脚步,灿烂的星空
如烟火,照无眠,无眠……
我虔诚地守候
时间的堤坝,绵延的潺流
秋是我生命的封面
那样的凄凉,凄凉……
淅淅沥沥的雨
淋湿了我的灵魂
却淋不湿我那炽热的心
那么永恒,永恒……
几度漂零
留下了万古童话
追求那个绵绵的雨夜
追求那个偶然的相遇
那么偶然,偶然……
有时候
犹豫,只是生命的一种美丽
零零碎碎
便会随风而去
飞扬吧!梦想的生命
初二:方伟琳
篇4:闲秋碎笔散文
早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斑驳驳的照在满是闲秋意境的我身上,是那么地清晰。思绪便在这稀碎的阳光中延伸……
——题记
几片树叶在零星的阳光中缓缓飘落,融入了大地的怀抱,化作来年的春泥,滋润大地。继续徜徉在这道零碎的光影中,反反复复。
秋天,一个意境很深的季节;一个感悟颇深的季节;一个触动心灵的季节;更是一个感悟人生的季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秋天,是那么地凄凉,又是那么地令人深思。诠释着各异的人生。
欲念已去的脚步停留于零碎的阳光那关切的目光,宁静而深邃,令人捉摸不透。徘徊在这样一片静好的阳光中,所有的孤单便在瞬间泯灭。似乎有这样的灵魂支撑着,生命便可以像它们一样透亮。阳光透亮,岁月静好。为求这一片静好的岁月,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那灵魂的支撑,更是心灵的纯净与坦然。
驻足在这片静好的阳光中,无需解释,无需言语,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与独立。零碎的阳光照亮了破碎的我。似乎被这灵魂包容着,便可以与它一样独立。它要我相信,不论是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人生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刹那间,一缕缕阳光几米几米地爬在我身上,那么地温暖。
深秋的意境,谁人能懂?春再美,也会谢;夏再热,也会散;冬再冷,也会过。唯有深秋的意境永远也淡不了,也散不了。比“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香还要深远、持久。
斑驳的光影,斑驳的'似水流年,印记在斑驳的深秋碎影里,无需诠释,一切都是那么地静好。走过了无数个似水的流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在物随时迁,唯一不变的就是属于深秋的这片零碎而有灵魂的光影。
抬头望着,深秋下的风,连想象的感觉都那么地深邃。无论是随风飘落的枯叶,还是梧桐树下的秋风袭袭都让我有那一刻的悸动,还记得那刻悸动的心情,还保持那微笑的光影,还留恋那刻的流年剪影。人生亦是深秋的剪影。望着漫天黄叶飞,未曾忘记悸动的年少青春。时光定格在悸动的那一秒。“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最好的诠释了。
依稀的记忆,曾经的我,靠着梧桐听秋的细雨。深秋和阳光都那么清晰,我就在这清晰的年华中找到了我自己。深秋那一缕细碎的阳光是记忆里最清晰的风景。
人生路,深秋意,孰人能懂?坎坷的人生历经风雨,途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意蕴在深秋的意境上。
此去经年,错乱人生。几十载春秋,孰能轻忘?谁说秋天一定是要凄凉的,它只不过是为了下一个辉煌的到来而蛰伏起来的。就像人生的失败并没有那么凄惨一样,它只是为了蕴意着下一个黎明的到来。
秋天,在悸动的八月离别之后,在熟稔的十月来临之前,傲然地站立。秋天,曾经飘落在诗里的种子,都已在诗外硕果累累。而那些侥幸落下的痕迹,都已定格在枯枝落叶撑着的一个深秋纸城。瘦弱的纸城承载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生列车,都开往着各异的方向,一去不回头。
是谁在迷冥之中阐述人生的真谛?是谁在一旁默默地解读深秋的意韵?又是谁在行云如流水的时空中慨叹不已,面对行色匆匆的时光叹息:“三分流水,一分秋色,过、过、过。”等我再年老些,更懂得深秋的意境,我就在这片光影中寻觅曾经的剪影。在秋风下感慨,时光的易逝,人生的苦短,秋意的深邃和行色的匆匆。
风潇潇,雨蒙蒙,我走在寻秋的路上。
篇5:病隙碎笔1经典散文
病隙碎笔1经典散文
《病隙碎笔》,长篇哲思抒情散文.《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到强调。对于此一生性愚顽的人,我说过,这样强调是恰当的。我只是没想到,史铁生在40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事。
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生命让自己写作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于是也就有了关乎人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亡”等等诸多感悟文字。可以说,凡是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是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给予一一地解答,从而让读者不时产生心灵的强烈共鸣。比如“生病”,他是这样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通读完《病隙碎笔》之后,我们会发现:书中243则充满智慧与安详的随笔文字,是作者以生命的追问方式来不断捕捉思想的火花而逐一写成的,其过程长达三年多。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史铁生在书中所说的一句话:“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 《盗笔》读书笔记
★ 秋天的怀念说课稿
★ 秋天的怀念教案

【生命的碎笔优秀散文(锦集5篇)】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课件2023-04-09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2023-08-27
落花成冢梦里花落知多少情感散文2023-04-22
5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课件2023-03-08
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2022-05-0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023-10-09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2023-05-27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022-11-24
史铁生的故事2023-07-20
奇迹作文150字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