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共6篇)由网友“hgf6hfd”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秋天》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秋天》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
《秋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4《秋天》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学习内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课前自测:
(一)掌握字音,积累词语。
丁丁( ) 背篓( ) 肥硕( ) 栖息( )
寥廓( ) 枯涸( ) 清冽( ) 梦寐( )
(二)走近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与四川万州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如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和在;他热切地向往这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格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歌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三)反复朗读本诗,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并试着根据下面的示例在书上为全文做好朗读标记。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谷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四) 你积累的关于写秋的诗句有哪些?请写两句。
三、研讨交流:
1、整体感知: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节诗句各自的画面。
图 图 图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3、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或将自己不大理解的词句找出来与同学交流探讨。
五、小练笔: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相信你一定能写好。
徐秀形
篇2:《秋天》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
《秋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第14课 秋天
导学图示
教学重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说秋】
1、【情感导入】
由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秋天是怎么样的”来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情感。
②、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二、预习展示
1、填空
《秋天》作者( ),四川万县人。现代( )、( )、 ( )。代表散文集《 》。
2、你认识我吗?知道我的样子吗?
丁丁( ) 肥硕( ) 栖( )息
青鳊( )鱼 乌桕( )叶 归泊( )
寥( )阔 枯涸( ) 背篓( )
小桨( ) 梦meì( ) 清liè( )
3、【读秋】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停顿
读好重音 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个性展示,并点评。
2、听老师范读。
三、【品秋】
(一)整体感知
诗中,作者通过描绘三幅图画为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为每幅图拟一个漂亮的名字吗?
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二)品析优美的语言(学会合作:小组探究)
1、示范品读学方法(第一节)
如:“飘、饱食 、栖息”等字的赏析
总结:传神的词语 贴切的修辞 感官的运用
2、自己品读第二、三节诗,按照品读第一节的方法,同学之间自己研读,把不懂的问题拿出来一起交流
四、【 背秋】(背诵速度大比拼)
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读读背背,看谁最先圆满完成任务!
五、【绘“秋”】(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秋天是美妙的,如果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绘出自己所理解的秋天,肯定是件快乐的事。那么赶快行动起来,进入我们今天的第四个环节:绘“秋”
(提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绘“秋”?)
六、【板书设计】:(略)
教后记:
张昕睿
篇3:《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 识与技能
1、积累“瘫痪、暴怒”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方法。
2、反复朗读中,感悟母子深情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学习课文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父母的意见不合甚至争吵都时 有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或许,人就是在这样的争吵中走向成熟,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散文,来看看残疾人作家是如何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
二、走进作者: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
三、检测预习:(多媒体展示检测内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文章后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 继续了自己双脚瘫痪后,母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务必关 怀爱 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2、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
--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五、合作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最爱花,看花是缅怀母爱
--菊花的高洁深沉 与母爱的浓郁相似
--看句话是替母亲完成遗愿,是对母亲的安慰
2、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怀念母亲对儿子的博大无私的爱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 决心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六、精读品析课文
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精妙。
第一段:
“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母亲对痛 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和体贴
动作 “偷偷的听”--母亲对病残儿子的不必牵挂和关切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泪水”--母亲的坚韧
神态: “眼圈红红的” --母亲因儿子的不幸而痛苦万分
语言:“咱娘儿俩好好活”--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
第三段:
动作:“挡在窗前”--怕儿子触景伤情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因儿子答应看花表现出的难以抑制的兴奋喜悦
“悄悄地出去”--因肝痛发作而不愿让儿子知道
神态:“憔悴”--为儿子操碎了心
2、文章感人的原因
1、通过母亲的动作 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母爱的 无私
2、以我的暴躁侧面 衬托母亲的慈爱
3、借景物描写来寄予情怀
七、拓展延伸: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写 一段150字的感想。
惜缘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4:《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目标呈现:
1、了解史铁生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
3、理解 文章将浓烈的感情浸透于叙事之中,并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
4、引导学生理解母亲深沉伟大、毫不张扬的母爱,并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重点】 理解文章将浓烈的感情浸透于叙事之 中,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描写人物。
【难点】了解文章借景抒情的写 作手法。
一、预习热身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即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也就是在那一年的秋天,他的母亲去世了。1979年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81年,患严重的 肾病,开始做透析。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主要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当选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因脑溢血故于12月31日。
2.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标注以下词语的读音
瘫 痪 暴 怒 沉 寂 捶 打 憔悴
央求 神色 敏 感 诀别 淡雅
深沉 烂漫 絮絮叨叨
3.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4.文中有几次写到了花?找一找。从这几次写花中写到了我和母亲的情绪变化,
第二课时
目标呈现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难点 :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二、活动探究:
1.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2.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 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3..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
三、盘点提升
1.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好好儿活”以及课文最后两段的深刻领悟,想一想: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资料链接:
①“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颁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活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② 4. 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 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2. 欣赏: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 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 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 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 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4)生病也是生活体验 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3、
王萃元
篇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瘫痪、暴怒”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方法。
2、反复朗读中,感悟母子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学习课文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父母的意见不合甚至争吵都时有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或许,人就是在这样的争吵中走向成熟,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散文,来看看残疾人作家是如何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
二、走进作者: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
三、检测预习:(多媒体展示检测内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文章后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继续了自己双脚瘫痪后,母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务必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2、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
--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五、合作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最爱花,看花是缅怀母爱
--菊花的高洁深沉与母爱的浓郁相似
--看句话是替母亲完成遗愿,是对母亲的安慰
2、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怀念母亲对儿子的博大无私的爱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六、精读品析课文
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精妙。
第一段:
“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母亲对痛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和体贴
动作 “偷偷的听”--母亲对病残儿子的不必牵挂和关切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泪水”--母亲的坚韧
神态: “眼圈红红的”--母亲因儿子的不幸而痛苦万分
语言:“咱娘儿俩好好活”--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
第三段:
动作:“挡在窗前”--怕儿子触景伤情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因儿子答应看花表现出的难以抑制的兴奋喜悦
“悄悄地出去”--因肝痛发作而不愿让儿子知道
神态:“憔悴”--为儿子操碎了心
2、文章感人的原因
1、通过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母爱的无私
2、以我的暴躁侧面衬托母亲的慈爱
3、借景物描写来寄予情怀
七、拓展延伸: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写一段150字的感想。
宋发旺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6:秋天的怀念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设计者:温二十五中 程飞莲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说话人的口吻和身份;
2.关注叠词,通过关键词来品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感受母亲隐忍的感情特点。
【课前预习】
1.标出段落,解决生字词
2.完成作业本上预习题1-4题
3.课文读两遍
4.朗读课外学习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学习探究
【任务一】通读全文,初步体会情感。
文章包含了作者幽微而复杂的情感。那么,请你选择一句,说说这一句你读出了怎样的心情。
示例:“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读出了寂寞的心情,尤其是“唰唰啦啦”这个词,要读得轻。
通“ ”,我读出了( )的心情,尤其是( )这个词,要读得轻/重/快/慢。
【说明】通过该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关注叠词。
板书示:悄悄 好好
絮絮叨叨
过渡: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叠词很多。而且有不少重复使用。一个好的作家,当重复使用一类词时,他肯定有他独特的密码。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秘密的叠词城堡。
【任务二】揣摩人物语气,分角色朗读。
这些叠词密码中,你们觉得这里哪一个最熟悉,父母可能会有的共同点?
学生异口同声:絮絮叨叨
ppt出示语段。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央求)
“什么时候?”(语气?)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语气?)
“好吧,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语气? )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学生用一个词来填写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然后分角色朗读。
【说明】通过该活动,学生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在分角色朗读中,感受作者与母亲的不同的心情,初步体会我的暴躁、不耐烦和母亲的隐忍。
【任务三】关注“悄悄”,体会母亲的隐忍。
PPT呈现示例文字
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一手攀着门,将耳朵贴在门缝上,另一只手捂着嘴,有泪从她指缝里渗出,她咬了咬唇,面色是苍白的。她穿着布鞋,在门口踮起脚尖,寂然无声。许久,满头满脸的,不知是她汗水还是泪水……
要求:文章共出现四次“悄悄”,除以上之外,在其余三处中任选一个,根据上下文情境,推测母亲可能的神态和动作等。
【说明】该活动以写促读,让学生通过揣摩母亲可能的神态和动作,来深入体会“悄悄”一词,从而感受一个母亲的隐忍。
【任务四】关注叠词“好好”,体会母亲之爱。
这个“好好活”里包含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PPT展示:“好好儿活”,是恳求
一个母亲低到尘埃的恳求。
对“我”而言:
“好好儿活”,是 ( )
总结:这里作者之所以能懂得好好,并好好走下去,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是因为在他的灵魂深处,一直有母亲悄悄的,偷偷的,隐忍的,无声的( )。
(老师手指着板书来讲。然后划出一个心形。把“忍”字放在心形的中间上方)
Ppt出示: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自夸,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目标检测
1.用课内或课外的叠词填空,并补写一句
爱是恒久忍耐,
爱是“( )”
爱是( )站在你的身后,不说话。
爱是 。
爱是相信,是盼望,是忍耐。
爱是( )怀念
爱是永不止息。
板书:
忍
悄悄 爱 好好
絮絮叨叨
程飞莲
[秋天的怀念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
★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导学案
【《秋天》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共6篇)】相关文章: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2-05-07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八年级上册)2023-02-14
老人与海鸥 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024-01-28
小学语文导学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2023-06-26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2-12-20
1生活中的数2比较单元备课 学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3-01-03
七月的天山 导学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2022-05-26
《蜡烛》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2022-04-30
《背影》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2023-01-30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