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张朝阳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4-01-26 07:52:1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搜狐张朝阳的创业故事(集锦3篇)由网友“粉红西红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搜狐张朝阳的创业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搜狐张朝阳的创业故事

篇1:搜狐张朝阳的创业故事

在这一年,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事实上,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即便到了10月31日,中国也才有29.9万台计算机上网、区区62万网络用户以及可怜的1500个互联网站点,那时的国际出口带宽也仅为25.408M。

同样是在这一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归来并且一心想在中国创立自己的公司的张朝阳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千辛万苦融到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总共22万美元。

尽管只有17万美元最终进入了张朝阳的账户成为创业资金,但它促成了首个携带海外风险投资回国的创业者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而张朝阳在前后所遇到的一切正在今天几乎所有互联网创业公司内部不停地重演。

惟一不同的是,这一年的张朝阳处在一种极其艰难却又极具机会的时代,风险投资远在美国而且对中国网络公司兴趣缺乏;而十年后的今天,情景却似乎恰恰相反,风险投资商不惜远渡重洋蜂拥而至并认真对待每一份有潜力的中国商业计划书,但是看起来机会却越来越少。

生日,另一个开始

几乎没有人知道,张朝阳特地选择了在1995年10月31日登机回国,是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生日能够带来一次“新生”。

1981年从西安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张朝阳,在1986年――大学毕业前夕,又考得了“李政道奖学金”,获得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留学资格,在美国一住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里,他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从事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

1994年,张朝阳在MIT的实验室里被当时的“互联网”的奇妙所震撼。

“事实上,那时是一些校园内部网之间的互联,也不叫互联网,而叫‘信息高速公路’,”张朝阳回忆说,“我们已经可以通过unix代码和电子邮件进行网上交谈,虽然不像现在有图文界面,但即便如此简单的应用,网络的这种独特魅力也已经让我下定决心,不走正常的道路,而是去创办网络公司,回国创业。”

“那时我就觉得,当今时代有两大趋势――Ridingthewavesofourtimes,oneisthecomingofageoftheinformationsuperhighway,anotheristhemergenceofChinaasaglobalpower(顺应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另一个是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

这两句英文被张朝阳写在了他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中国在线”的封面上。但是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创业能够做什么,并且在中国也没有任何资源。

这个时期张朝阳有机会多次往来于美国和中国之间,其间在一家美国互联网公司ISI的短暂工作经历,更加坚定了他自己创业的决心。ISI从事一些基于互联网的封闭式服务,即收集一些信息,例如金融信息以及各种数据,并把他们在互联网上出售。张朝阳曾是这家公司的中国区首席代表,在加盟ISI之初,他已经与ISI有过‘君子协定’――“只干一年,然后自己创业”,于是一年后张朝阳在自己31岁生日那天回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第一桶金

197月,张朝阳正式开始了他的融资之旅。

“那两三个月里,我经常往返于中国、纽约和波士顿之间。”张朝阳无比感慨地说,那个时候美国的风险投资人根本不相信远在中国的创业者。

为了给投资人打电话,他在美国大街上的公用电话亭排队,他甚至尝到过被投资人赶出办公室的狼狈滋味。这个时候的张朝阳,为了拿到融资而忍受了颇多美国投资者的耍弄。“他们把我耍得团团转,”张说。

经过持续努力,张朝阳见到了MIT媒体实验室主任、《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蒂,这位风云人物在与张朝阳会谈之后答应给他的爱特信公司进行天使投资。

“最终经过很长时间的接触才确定了三个比较有兴趣的投资人。而我已经被折磨得很厉害了。可能是因为当时我很年轻,气势很强,做事情也很专注,他们三个可能就是被我眼中流露出的对成功的欲望所吸引,才给我机会。事实上,也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引荐下,我才得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

年8月,ITC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注册。10月13日,张朝阳终于在自己的账户上看到了15万美元,这是爱特信公司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罗庞蒂和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爱德华・罗伯特,尼葛罗庞蒂的另外两万美元在19到位。

这笔对张朝阳来讲重要之极的投资共有22.5万美元,尽管最终只有17万美元供他创业,但他终于可以开始做他想做的事了。

万泉庄园,是张朝阳创业的始发地,几乎整个1996年,他吃在那里,住在那里,在那里招兵买马,在那里加班熬夜。那个时候,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互联网公司,只有瑞德在线、东方网景以及当时最大的服务商瀛海威。

“瀛海威做的不是互联网,他们建了很多服务器放在房间里,让人们通过拨号上网来访问这些服务器”,张朝阳说,“他们当时使用的都不是互联网上通用的通信规程,所以应该说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拿到了钱的张朝阳终于可以开始做他想做的公司了,但是具体到做什么样的业务、怎么做,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此进行探索,做技术提供者,还是做信息提供者?

防火墙软件是他第一个想到的项目,还与以色列的公司进行过接触。他也考虑过为本地企业做一些网页设计,但最终,他决定还是先做一个网站。

“当时网站的概念并不是特别清晰。”在张朝阳的印象中,1996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花了两万元人民币“攒”了一台服务器,并把这台服务器放到了北京电信(现在是北京网通)刚刚建成的主干网上――这是中国的第一台商业服务器托管,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商业网站。

至于这个网站开通后在上面放些什么内容,用张朝阳的话说,是“用了之后一年的时间来探索”。

生存

当时张朝阳的股东之一尼葛罗庞蒂还投资了美国的另一家互联网网站“热连线”。正是“热连线”最初发明了网络广告的商业模式。

这也给张朝阳带来了很大启发,他去美国拜访了“热连线”。当时的“热连线”雇用了大量记者去采写新闻,他们写了大量高质量的短文章,图片新颖,报道方式也与当时的报纸杂志不同,特别适合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流量非常大。

但经过了短暂的合作后张朝阳发现,这种运作模式的成本也非常巨大,用张朝阳的话说“简直是劳民伤财”。在张看来,这样的成本支出根本不是爱特信这样的新兴公司所能承受的。

张朝阳开始思索,是自己在网站上做内容,还是建立一些链接,让访问者能够借此看到更多信息?

此时的中国互联网界,例如东方网景、瑞德在线等等一些小网站已经有了一些服务性的介绍,张朝阳尝试着将这些内容用超链接的方式列在自己网站的一个栏目里,居然收到了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

“很多人都去看,这样我就不用做内容了,直接罗列。”张朝阳很兴奋,这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本质――超链接,“事实上,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迅速膨胀,就是靠了超链接。”

这个尝试只是个开始,它让张朝阳尝到了不用做内容的甜头。很快,爱特信的网站上就开始彻底放弃做内容,整体转向到超链接上。那个时候,张朝阳的公司已经发展到12个人,每天首页上放什么新闻都要开编辑会来决定。

这些链接在当时的爱特信上也有个自己的名字“赛博空间”,后来改名为“指南针”,链接的流量已经越来越大,链接上开始有了各种内容,包括新华社的新闻,张朝阳开始为这个至关重要的链接栏目重新规划名字。

“那个时候上爱特信的网民直接看到的就是超链接这个频道。”张朝阳说,他们接着又找到了“sohoo.cn.net”这个域名,那个时候还没有“.com”域名。

与此同时,杨致远的雅虎开始火爆美国,张朝阳又开始借鉴雅虎的分类加导航模式,爱特信的名字终于从曾经用过的“搜乎”辗转变为了后来的“搜狐”。

从服务器托管到建立网站的概念,张朝阳一路走来摸索前行,从偏离“热连线”原创模式到确立超链接、导航模式,爱特信的尝试几经周折。但这些对于张朝阳来讲,都不算是创业的最难时刻,真正让他刻骨铭心的,是他的第二轮融资。这次融资让他终于感受到了资本的力量和融资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深刻影响。

1.六个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案例

2.草根励志创业故事

3.一个迷茫青年成功的创业故事

4.90后微商创业故事

5.成功人士的励志创业故事

6.“吃货”的创业故事

7.经典的创业故事

8.成功人士的奋斗创业故事

篇2:搜狐创业故事:坚持就是胜利

1996,无论对于张朝阳还是后来的搜狐,抑或是今日的互联网,都是个不同寻常的开始。尽管在这一年,中国的CERNET到美国的国际线路带宽仅仅2M。

在这一年,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事实上,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即便到了年10月31日,中国也才有29.9万台计算机上网、区区62万网络用户以及可怜的1500个互联网站点,那时的国际出口带宽也仅为25.408M。

同样是在这一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归来并且一心想在中国创立自己的公司的张朝阳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千辛万苦融到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总共22万美元。

尽管只有17万美元最终进入了张朝阳的账户成为创业资金,但它促成了首个携带海外风险投资回国的创业者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而张朝阳在1996年前后所遇到的一切正在今天几乎所有互联网创业公司内部不停地重演。

惟一不同的是,这一年的张朝阳处在一种极其艰难却又极具机会的时代,风险投资远在美国而且对中国网络公司兴趣缺乏;而十年后的今天,情景却似乎恰恰相反,风险投资商不惜远渡重洋蜂拥而至并认真对待每一份有潜力的中国商业计划书,但是看起来机会却越来越少。

生日,另一个开始

几乎没有人知道,张朝阳特地选择了在1995年10月31日登机回国,是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生日能够带来一次“新生”。

1981年从西安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张朝阳,在1986年――大学毕业前夕,又考得了“李政道奖学金”,获得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留学资格,在美国一住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里,他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从事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

1994年,张朝阳在MIT的实验室里被当时的“互联网”的奇妙所震撼。

“事实上,那时是一些校园内部网之间的互联,也不叫互联网,而叫‘信息高速公路’,”张朝阳回忆说,“我们已经可以通过unix代码和电子邮件进行网上交谈,虽然不像现在有图文界面,但即便如此简单的应用,网络的这种独特魅力也已经让我下定决心,不走正常的道路,而是去创办网络公司,回国创业。”

“那时我就觉得,当今时代有两大趋势――Ridingthewavesofourtimes,oneisthecomingofageoftheinformationsuperhighway,anotheristhemergenceofChinaasaglobalpower(顺应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另一个是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

这两句英文被张朝阳写在了他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中国在线”的封面上。但是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创业能够做什么,并且在中国也没有任何资源。

这个时期张朝阳有机会多次往来于美国和中国之间,其间在一家美国互联网公司ISI的短暂工作经历,更加坚定了他自己创业的决心。ISI从事一些基于互联网的封闭式服务,即收集一些信息,例如金融信息以及各种数据,并把他们在互联网上出售。张朝阳曾是这家公司的中国区首席代表,在加盟ISI之初,他已经与ISI有过‘君子协定’――“只干一年,然后自己创业”,于是一年后张朝阳在自己31岁生日那天回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第一桶金

1996年7月,张朝阳正式开始了他的融资之旅。

“那两三个月里,我经常往返于中国、纽约和波士顿之间。”张朝阳无比感慨地说,那个时候美国的风险投资人根本不相信远在中国的创业者。

为了给投资人打电话,他在美国大街上的公用电话亭排队,他甚至尝到过被投资人赶出办公室的狼狈滋味。这个时候的张朝阳,为了拿到融资而忍受了颇多美国投资者的耍弄。“他们把我耍得团团转,”张说。

经过持续努力,张朝阳见到了MIT媒体实验室主任、《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蒂,这位风云人物在与张朝阳会谈之后答应给他的爱特信公司进行天使投资。

“最终经过很长时间的接触才确定了三个比较有兴趣的投资人。而我已经被折磨得很厉害了。可能是因为当时我很年轻,气势很强,做事情也很专注,他们三个可能就是被我眼中流露出的对成功的欲望所吸引,才给我机会。事实上,也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引荐下,我才得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

1996年8月,ITC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注册。10月13日,张朝阳终于在自己的账户上看到了15万美元,这是爱特信公司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罗庞蒂和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爱德华・罗伯特,尼葛罗庞蒂的另外两万美元在1997年到位。

这笔对张朝阳来讲重要之极的投资共有22.5万美元,尽管最终只有17万美元供他创业,但他终于可以开始做他想做的事了。

万泉庄园,是张朝阳创业的始发地,几乎整个1996年,他吃在那里,住在那里,在那里招兵买马,在那里加班熬夜。那个时候,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互联网公司,只有瑞德在线、东方网景以及当时最大的服务商瀛海威。

“瀛海威做的不是互联网,他们建了很多服务器放在房间里,让人们通过拨号上网来访问这些服务器”,张朝阳说,“他们当时使用的都不是互联网上通用的通信规程,所以应该说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拿到了钱的张朝阳终于可以开始做他想做的公司了,但是具体到做什么样的业务、怎么做,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此进行探索,做技术提供者,还是做信息提供者?

防火墙软件是他第一个想到的项目,还与以色列的公司进行过接触。他也考虑过为本地企业做一些网页设计,但最终,他决定还是先做一个网站。

“当时网站的概念并不是特别清晰。”在张朝阳的印象中,1996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花了两万元人民币“攒”了一台服务器,并把这台服务器放到了北京电信(现在是北京网通)刚刚建成的主干网上――这是中国的第一台商业服务器托管,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商业网站。

至于这个网站开通后在上面放些什么内容,用张朝阳的话说,是“用了之后一年的时间来探索”。

篇3:张朝阳回忆创业:搜狐与新浪曾考虑过合并

搜狐CEO张朝阳

新浪科技讯 2月1日上午消息,搜狐CEO张朝阳、点击科技CEO王志东昨晚参加金融博物馆书院的“江湖”沙龙活动,并在现场分享了早期互联网创业的故事,张朝阳透露搜狐与新浪曾有机会合并,而他正是通过创业初期的一次草船借箭宣传,定位了搜狐早期的市场品牌宣传策略,

以下为张朝阳在现场分享部分内容,因原文较长,新浪科技有所节选和删改:

草船借箭宣传的由来

95年之前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当时很多同学在美国觉得很孤独,早早结婚过稳定的生活,每天回家过日子或者去实验室念书,很快就拿到PHD。我和他们不一样,耗费了很多时间在玩上面,导致我拿PHD的时间有点长,但是坏事变成好事了。

因为我等来了互联网。当时中国人在美国是夹生的亚文化阶段,我意识到在美国没戏,而且我觉得互联网太伟大了,所以我想回国。95年底的中国还被认为是很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那时候回国是件很疯狂的事情。于是95年年底,我提着破箱子拿着一千美元一个月的工资回国了。

但当时我回国是帮朋友做网上金融服务,具体模式是搜索金融信息给华尔街,当时在波兰、俄国、中国、印度都有分公司给他搜集全世界的经济信息给华尔街投资,互联网是传输工具,这个公司简称ISI。我当时跟这个朋友说,我帮你一年,但之后我还是要创业的。

96年底我终于帮ISI搭好架子,我必须开始自己创业。我到麻省理工跟一些教授如尼葛洛庞帝谈融资,第一次融资成功是96年10月份,第一笔资金20多万美元。

当时在国内做瀛海威的张树新是记者出身,喜欢做市场和宣传,想把《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请到中国来,在当时把美国大教授名人请到中国来是很大的事情。有人告诉她我能邀请,但是她一直不相信,怎么尼葛洛庞帝这么伟大的人会给我投资呢?

后来为了这么一个研讨会,当时的电子部开了好几次研讨会,瀛海威也特别重视这件事情,他们光市场部就召集了40个人来组织这件事情,而且专门派车去机场接尼葛洛庞帝,而且对外表达的信息是,尼葛洛庞帝到中国是来瀛海威视察,给中国的数字化浪潮出版打造营销效果。

而尼葛洛庞帝来中国的原因是给我投资,他已经投资了第一笔,第二笔资金还没有投,就是要看看我的公司怎么样,也是他来中国的真正意图。后来有一哥们儿说,你们只有几个人瀛海威几百个人,你干嘛不用这个机会呢?我茅塞顿开,当时基本是全国媒体都到场,我要利用这次机会让他们宣传宣传我们。

第二天正式开始,尼葛洛庞帝步入瀛海威大楼,全部人都排成一队,张树新跟尼葛洛庞帝说话,媒体一直在拍。后来演讲开始,他们请了外交部的翻译,越翻译越不准确,我看到机会立刻站起来说我帮他翻译,后来完全由我翻译了。

我跟尼葛洛庞帝一唱一和,他说什么我翻译什么。后来有人提问,这次为什么到中国来?尼葛洛庞帝回答说,我这次首先做了一个重要的投资,这个投资就是由张朝阳创办的爱特信公司,我想看看这个公司怎么样。

当时所有的媒体一下子哗然,第二天《中国经济时报》《北京青年报》都进行了报道,再加上现场的效果,爱特信从此出名,我也开始有点名气,

这个基本是草船借箭的故事,用4人的力量调动了瀛海威公司40个人的市场部的力量,尼葛洛庞帝的访问也成为中国数字化元年,这次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工作。

在97年2月份尼葛洛庞帝访华之后,因为商业模式不对,当年下半年瀛海威进入下坡路。97年爱特信开始建立商业模式,研究流量是怎么回事,最开始先弄原始新闻,比如新华社新闻或者其它一些小说月报、杂志,后来发现其实最简单的就是建立几个链接,由此产生导航的概念。

为了这个导航概念我又去了美国,当时雅虎在美国刚刚开始出名,我去研究雅虎,结论是导航用关健词搜索这件事人们还不习惯,需要先进行引导分类。97 年是整个商业模式形成的一年,我写了一年的商业计划。产品刚开始命名为指南针,后来命名考虑过搜乎,但想模仿雅虎把乎改成狐,98年2月25号正式推出搜狐。

高人指点让我传承了张树新的炒作模式,搜狐推出当天我做了几百人的新闻发布会,传承尼葛洛庞帝第一次访华的炒作模式,搜狐推出当天就家喻户晓了。

从此98年之后搜狐进入以市场和品牌运营为主要战略的阶段。当时我们那个新闻发布会只花了八万块钱,而瀛海威那块广告牌“中国互联网有多远?1500米”依然矗立,但是这个公司已经不在了,最耀眼公司就是搜狐。99年新浪的崛起那是后话了。

历史上搜狐与新浪曾考虑过合并

98年我终结了张树新的时代,1999年和2000年基本是新浪和网易异军突起,上市后三大门户时代一直延续到07年。另外还有两个人李彦宏和马化腾也都是和我有关。

98年我去美国硅谷找人,问李彦宏想不想回国做互联网,他在硅谷说中国搜狐做起来了,于是硅谷一些投资人给了他投资。99年的我特别火,到深圳受到摇滚歌星式的接待,听众700人中就有马化腾,他听了我的故事激动不已,回去做了QICQ。

当时高盛年在亚洲召开一个技术会议,受邀者都是来自中国高科技产业。1998年的会议在新加坡召开,参会的有联想马雪征、亚信田溯宁、中华网叶克勇 (中华网99年上市达到50亿美元的市值,把所有中国人的创业激情全部激发)。还有在美国华人区做了SINA.NET的姜丰年,他当时想进入中国大陆地区但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

各位英豪聚会新加坡,高盛的会开完后,我与叶克勇、姜丰年在咖啡厅喝咖啡。他们两个人都比较热情,我不怎么说话。姜丰年去洗手间了,叶克勇说张朝阳咱们合并吧,你不跟我合并我就和姜丰年合并。

然后叶克勇去洗手间了,姜丰年说张朝阳咱们合并吧,很多人给我投资我都拒绝了,咱们合并做一个华人最大的。正说着,叶克勇从洗手间出来了,话题就此打住。虽然当时叶克勇不知道怎么在中国做网站,但他给我的条件太优惠了,于是我跟姜丰年说我们董事会的老外很难搞定,他下次回美国的时候可以跟我一起去见我们的董事。

我说的有点打马虎眼,没有完全拒绝,但姜丰年非常积极。大概一两周之后我回到北京,姜丰年也马上到北京,又到我办公室聊,说你看我们公司怎么合并。中午去吃饭,我还是无动于衷,不置可否。他就着急了,当天下午三四点跟王志东在中关村约了见面。

98年的9月搜狐发展的已经如火如荼,四通利方还只是从法国回来的汪延做的一个论坛,王志东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互联网,他需要姜丰年告诉他们如何做网站。姜丰年三四点钟赶到中关村见王志东,王志东拍板合并,这就是新浪的产生。当时我就是不想合并。

四通利方与SINA.NET的合并带来很大能量,首先高盛的资金进入,新浪融资了6000万美元。同时姜丰年运作网站的经验,与王志东、汪延在本土运作的能力结合,再加上他们从中关村混起来的根子(新浪早于搜狐三个月从信产部获得上市资格),98年底、99年初的时候新浪突然崛起。后来搜狐跟新浪也曾考虑过合并,我和王志东曾在月亮河酒店秘会,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创业基金会-经典投资案例

创业策划书范文案例

收集残疾人士成功的故事

古永锵经典语录_经典语录

网民跃居全球第二意味着什么?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

励志小说《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名人成功案例 真实励志故事精选

坚持不懈而成功的作文600字

陈一舟的经典语录

搜狐张朝阳的创业故事
《搜狐张朝阳的创业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狐张朝阳的创业故事(集锦3篇)】相关文章:

陈欧创业故事2022-08-11

关于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的书2023-09-17

陈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023-02-10

高中的好句好段摘抄2023-02-06

企业家应该迅速建立个人品牌!2022-10-13

高中摘抄好句好段2023-05-12

读《颠覆者:周鸿?t》有感2023-08-21

CEO妙语批点大学生简历2023-08-06

《城市猎人》李润成的台词2024-02-25

3个成功人士励志故事500字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