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书

时间:2022-05-07 13:14:2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书((精选7篇))由网友“呱呱”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书,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我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书

篇1:我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书

我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书

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如今已经到了就业、“适婚”的年龄。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的城市青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XX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xxxx》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

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1978年—1981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

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

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XX大学教授张颐武

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人的人格两面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他们还无法很好地掌握抽象与具象间的平衡。

对这种脱节不必过分紧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弥补人格的裂痕。具体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礼仪教育,我们就可以从恰当掌握身体接触的距离着手,通过掌握规则,把这些东西内化成为自身的精神。

青年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

青年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往往面临许多来自内外部的压力,能否适应压力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总的来看,当代城市青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经济方面的压力。其中,选择工作压力的人为437人,比例为42%;选择没有压力的人为269人,比例为25。9%;选择经济压力的.有161人,比例为15。5%。

压力能够激发斗志,也可能威胁人的健康,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压力。调查中可看出当代城市青年对压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同时,他们面对压力多数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去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面对压力,八成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自己,缓解压力,而不是选择向社会发泄的方式解决不满;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11。4%的青年选择退缩逃避,17。3%的青年束手无策。

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 减少工作压力

工作成为年轻人主要压力与问卷调查的人群有关。因为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是刚上班或工作年限很短。对这群人而言,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压力。

从目前看,几种就业压力在现在聚合了:一部分是新增就业人口,也就是说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开始就业,另一部分是城市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第三部分是农村流动人口也需要在城市中找到位置。因此可以说,今天的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而且这种压力长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缓解。

既然压力是存在的,如何缓解压力应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年轻人自身可做到的是要不断完善自己和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选择,甚至具备一定能力后可赢得更多的机会。但缓解压力更主要的需要全社会整体运作。我一直强调应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街道、学校、社区、社会团体、政府都应加入支持系统中,通过系统我们可以监控各地的就业情况,实行有效疏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缓解年轻人工作压力是最有效果的方法。毕竟青年人自我充实只是个人行为,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给予年轻人最有力的支持。

“有兴趣”成为择业最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有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当今青年择业的主要标准,依据被选率从高到低排序的前5项分别是:有兴趣(62。4%)、收入高(59。7%)、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41。6%)、有挑战性(40。9%)、福利好(28。2%),而稳定(17。7%)、靠实力晋升快(17。5%)则排名靠后。这说明,青年们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寻求发展的阶段。这说明当下年轻人更加注重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促使青年择业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稳定的重要性则大大降低。

在未来角色设定方面,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有高级管理者/经理人(17。6%)、行业/技术专家(16。3%)、教师(12。2%)、自由职业者/自主创业者(11。9%),从这一点来看,城市青年对于未来的设定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存在矛盾

调查结果体现出,当下青年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手段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了寻求发展的更高阶段。注重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支配青年择业的重要因素。归根到底,这是中国从温饱型社会进入到小康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温饱社会,人们更多考虑的是生存而不是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对于职业的“社会地位高”、“稳定”、“有权力”这三个因素的考虑排序不高,说明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很少有那种传统的对单位依赖的心理和官本位观念。这表明,随着人们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增强,“铁饭碗”意识逐渐减弱,青年更注重的是职业所能提供的个人发展前景,而不是守护着一份牢固的工作本身。

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但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却是高级管理者和经理人。这说明什么呢?前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价值认同感,后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实际选择。测量结果说明虽然青年人非常理想化,但还是要面对现实。

将兴趣和金钱结合起来的工作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很多人现在还无法实现。无法实现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程度。如果我们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如果可以将兴趣和金钱结合,可能这种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消费观念

具有明显的享乐取向

当代城市青年具有独立的消费能力,每月平均的总支出为1274元。其中有30%的人每月支出在1000—1499元这一范畴,每个月消费在1500—元之间的占16。8%,每月消费在2000 —2499元之间的占11。6%。

由于多数人刚开始工作和社交,所以,在消费上以吃喝玩乐为主导,而在自我发展方面的开支几乎微不足到。在消费支出中,餐饮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3%;用在化妆品和服装上的消费排名第二,所占比例为12。1%;用在娱乐、交际和影视方面的之处为10。9%。而学习和书籍报刊杂志的消费则比较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3%和3。4%。

城市青年的消费观念具有时尚和理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追求流行,喜欢名牌,重视产品质量,喜欢独具风格的产品。如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的比例达52。9%,喜欢追求流行和时髦的占35。7%。同时,重视品牌和产品质量也是这批青年共同的消费特征,61。6%4的人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物品。

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开销有所控制和把握,不会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冲动性的消费。40。2%的被调查者每月都有储蓄,47。2%的人能达到收支平衡,只有5%的人经常借债。

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媒体正向全世界渗透,中国已出现了消费主义文化。今天年轻人的支出主要用于吃喝玩乐,他们受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这一点很重要,而具体的消费比例相对不那么重要。

很多人对消费主义进行了思考和批评,如“构成了价值的等级秩序的制度保证”,“掩盖了收入的不平等”,“带来环境恶化”等,这些是有关社会、环境、道德伦理的;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对个人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我们曾对未成年人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发现,消费主义倾向越高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越不愉快: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的消极情绪较高,对他人较不信任,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有问题。

不论从大局看还是从个人看,在年轻人中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91。5%的人表示以后会要孩子,而且33。9%的人认为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比较合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生男还是生女不再关心,调查显示,年轻人对女儿的喜爱超过儿子,13。6%的选择喜欢女儿,11。9%的人选择喜欢男孩,74。5%的人认为男女无所谓。他们认为生育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增添家庭的生活情趣、拥有爱情的结晶、使自己成熟。赞同“养儿防老”观点的只有不到20%。

青年中有60%的人愿意自己抚养孩子。他们对子女的养育问题十分关注,认为教育孩子不再是女人的事(62。4%)。与父辈相比,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86%的人认为“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过度关注”的倾向,约40%的人认同“父母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调查结果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

造成城市青年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在生产力低下、劳动方式落后的年代,人们主要通过高强度的劳动获取生活资料。因此,男孩就是家希望。现在,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一代父母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可能更注重后代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生活方式,更关注他们是否快乐,将来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等等。子女早已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而且,就当代城市青年目前的切身感受来说,男孩女孩已经不是他们家庭幸福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后代能否全面健康的成长,个性能否得到发展,是否能够得到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查反映出的结果和目前的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晚婚晚育成为普遍现象

当今城市青年的婚恋观念仍保留中国人传统的特点,但对网恋、婚外情、婚前性行为会等非传统的婚姻观念,不少青年也能接受。

认为网恋可获得真正爱情的达到25。2%;赞同婚前性行为有34。8%,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的仅为25。9%;33%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外情是可以理解的。

择偶观念已打破传统的“门当户对”,如今的青年在择偶时,比较关注对方的人品以及两人是否相爱和投缘等因素。除此之外,男性对于女性的身材相貌更加关注,而女性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仍会考虑对方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晚婚已成为当今青年中的普遍现象。调查显示,男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女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则为27岁左右。晚婚的结果必然是晚育,被调查者中打算要孩子的年龄平均为29。7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天的年轻人对情感和性采取比父辈更加开放的姿态。虽然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不应提倡,但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我们不能给年轻人框定一个范围,告诉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以往“自我禁锢”发展到“自我约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要做的是引导而不能横加指责。

虽然行为上年轻人越来越开放,但其实现在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这也是为什么青年人结婚越来越晚的一个原因,当然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更加注重自我。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的人越来越不容易相信别人,自然在情感中不容易投入。他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爱的能力。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家庭中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索取,像调查结果体现的那样,男性看中女性外貌,女性看中男性的经济收入,这样的年轻人其实不懂得爱的本质。

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对别人负责是年轻人应达到的境界,虽然很难,但需不断努力。

八成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谈到将来时,预期“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的达到八成,占到81。5%。其中,乐观程度最高的是健康状况,达88。1%;其次是人际关系,达76。6%,即使是排在最后的学业和工作前景,也被72。9%的人看好。

对于眼下的生活,55。2%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大家目前满意度最高的仍是健康状况,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81。6%,在人际关系方面,这一数字达到76。6%,满意度最低的仍是学业和工作前景,但即便如此,也有50。4%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但显然今天的年轻人仍然非常看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62。4%的同意这一观点,持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意见的则占12。53%。

针对自身最关心的问题,前三名依次是人际关系、未来发展和经济收入。其中选择人际关系的达53。2%。但对“知识”积累的关注率相对较低,排名仅居第七,比例为16。4%。“思想/精神品质”则更不被大家关注,它的排名仅为倒第三名,关注率只有11。3%。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代人乐观原因不同

从总体来看,当代城市青年对对于目前各方面的评价总体是良好的,同时,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均高于当前的评价,可见,当代城市青年是非常积极、乐观的一代,这种乐观和积极也与我国现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的乐观不同。我们刚从“~”中走出来,国家百废待兴。我们之所以对未来乐观,是因为思想开放带给了我们希望。而今天的年轻人不同,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

虽然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文化上的转型总是落后于经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62。4%的年轻人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个问卷是在高校进行,一定不会有这么高的比例。

大学生生活中利益之争相对少,学生普遍单纯,所们可以保留或张扬个性,不介意别人的眼光。但当他们走入社会后,就发现校园和现实落差很大,文化领域传统的东西仍根深蒂固,对他们而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以他们那些个性步入社会后渐渐都退缩了。

虽然目前年轻人对知识的积累已经对自身思想和精神品质不太关注,但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我们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中产阶级的阵营进一步扩大,这些有钱有闲的人自然就会追求精神品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篇2: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

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如今已经到了就业、“适婚”的年龄。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的城市青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XX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 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1978年-1981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 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 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XX大学教授张颐武 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人的人格两面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他们还无法很好地掌握抽象与具象间的平衡。 对这种脱节不必过分紧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弥补人格的裂痕。具体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礼仪教育,我们就可以从恰当掌握身体接触的距离着手,通过掌握规则,把这些东西内化成为自身的精神。 ?? 青年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 青年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往往面临许多来自内外部的压力,能否适应压力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总的来看,当代城市青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经济方面的压力。其中,选择工作压力的人为437人,比例为42%;选择没有压力的.人为269人,比例为25.9%;选择经济压力的有161人,比例为15.5%。 压力能够激发斗志,也可能威胁人的健康,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压力。调查中可看出当代城市青年对压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同时,他们面对压力多数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去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面对压力,八成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自己,缓解压力,而不是选择向社会发泄的方式解决不满;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11.4%的青年选择退缩逃避,17.3%的青年束手无策。 ?? 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 减少工作压力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 工作成为年轻人主要压力与问卷调查的人群有关。因为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是刚上班或工作年限很短。对这群人而言,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压力。 从目前看,几种就业压力在现在聚合了:一部分是新增就业人口,也就是说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开始就业,另一部分是城市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第三部分是农村流动人口也需要在城市中找到位置。因此可以说,今天的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而且这种压力长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缓解。 既然压力是存在的,如何缓解压力应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年轻人自身可做到的是要不断完善自己和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选择,甚至具备一定能力后可赢得更多的机会。但缓解压力更主要的需要全社会整体运作。我一直强调应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街道、学校、社区、社会团体、政府都应加入支持系统中,通过系统我们可以监控各地的就业情况,实行有效疏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缓解年轻人工作压力是最有效果的方法。毕竟青年人自我充实只是个人行为,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给予年轻人最有力的支持。 ?? “有兴趣”成为择业最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有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当今青年择业的主要标准,依据被选率从高到低排序的前5项分别是:有兴趣(62.4%)、收入高(59.7%)、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41.6%)、有挑战性(40.9%)、福利好(28.2%),而稳定(17.7%)、靠实力晋升快(17.5%)则排名靠后。这说明,青年们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寻求发展的阶段。这说明当下年轻人更加注重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促使青年择业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稳定的重要性则大大降低。 在未来角色设定方面,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有高级管理者/经理人(17.6%)、行业/技术专家(16.3%)、教师(12.2%)、自由职业者/自主创业者(11.9%),从这一点来看,城市青年对于未来的设定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 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存在矛盾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沈杰 调查结果体现出,当下青年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手段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了寻求发展的更高阶段。注重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支配青年择业的重要因素。归根到底,这是中国从温饱型社会进入到小康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温饱社会,人们更多考虑的是生存而不是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对于职业的“社会地位高”、“稳定”、“有权力”这三个因素的考虑排序不高,说明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很少有那种传统的对单位依赖的心理和官本位观念。这表明,随着人们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增强,“铁饭碗”意识逐渐减弱,青年更注重的是职业所能提供的个人发展前景,而不是守护着一份牢固的工作本身。 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但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却是高级管理者和经理人。这说明什么呢?前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价值认同感,后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实际选择。测量结果说明虽然青年人非常理想化,但还是要面对现实。 将兴趣和金钱结合起来的工作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很多人现在还无法实现。无法实现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程度。如果我们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如果可以将兴趣和金钱结合,可能这种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消费观念 具有明显的享乐取向 当代城市青年具有独立的消费能力,每月平均的总支出为1274元。其中有30%的人每月支出在1000-1499元这一范畴,每个月消费在1500-1999元之间的占16.8%,每月消费在2000     -2499元之间的占11.6%。 由于多数人刚开始工作和社交,所以,在消费上以吃喝玩乐为主导,而在自我发展方面的开支几乎微不足到。在消费支出中,餐饮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3%;用在化妆品和服装上的消费排名第二,所占比例为12.1%;用在娱乐、交际和影视方面的之处为10.9%。而学习和书籍报刊杂志的消费则比较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3%和3.4%。 城市青年的消费观念具有时尚和理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追求流行,喜欢名牌,重视产品质量,喜欢独具风格的产品。如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的比例达52.9%,喜欢追求流行和时髦的占35.7%。同时,重视品牌和产品质量也是这批青年共同的消费特征,61.6%4的人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物品。 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开销有所控制和把握,不会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冲动性的消费。40.2%的被调查者每月都有储蓄,47.2%的人能达到收支平衡,只有5%的人经常借债。 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石绍华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媒体正向全世界渗透,中国已出现了消费主义文化。今天年轻人的支出主要用于吃喝玩乐,他们受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这一点很重要,而具体的消费比例相对不那么重要。 很多人对消费主义进行了思考和批评,如“构成了价值的等级秩序的制度保证”,“掩盖了收入的不平等”,“带来环境恶化”等,这些是有关社会、环境、道德伦理的;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对个人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20我们曾对未成年人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发现,消费主义倾向越高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越不愉快: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的消极情绪较高,对他人较不信任,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有问题。 不论从大局看还是从个人看,在年轻人中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 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91.5%的人表示以后会要孩子,而且33.9%的人认为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比较合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生男还是生女不再关心,调查显示,年轻人对女儿的喜爱超过儿子,13.6%的选择喜欢女儿,11.9%的人选择喜欢男孩,74.5%的人认为男女无所谓。他们认为生育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增添家庭的生活情趣、拥有爱情的结晶、使自己成熟。赞同“养儿防老”观点的只有不到20%。 青年中有60%的人愿意自己抚养孩子。他们对子女的养育问题十分关注,认为教育孩子不再是女人的事(62.4%)。与父辈相比,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86%的人认为“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过度关注”的倾向,约40%的人认同“父母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调查结果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 《父母必读》杂志的主编杜i芳 造成城市青年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在生产力低下、劳动方式落后的年代,人们主要通过高强度的劳动获取生活资料。因此,男孩就是家希望。现在,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一代父母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可能更注重后代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生活方式,更关注他们是否快乐,将来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等等。子女早已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而且,就当代城市青年目前的切身感受来说,男孩女孩已经不是他们家庭幸福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后代能否全面健康的成长,个性能否得到发展,是否能够得到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查反映出的结果和目前的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 晚婚晚育成为普遍现象 当今城市青年的婚恋观念仍保留中国人传统的特点,但对网恋、婚外情、婚前性行为会等非传统的婚姻观念,不少青年也能接受。 认为网恋可获得真正爱情的达到25.2%;赞同婚前性行为有34.8%,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的仅为25.9%;33%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外情是可以理解的。 择偶观念已打破传统的“门当户对”,如今的青年在择偶时,比较关注对方的人品以及两人是否相爱和投缘等因素。除此之外,男性对于女性的身材相貌更加关注,而女性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仍会考虑对方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晚婚已成为当今青年中的普遍现象。调查显示,男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女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则为27岁左右。晚婚的结果必然是晚育,被调查者中打算要孩子的年龄平均为29.7岁。 ?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 《婚姻与家庭》主编左心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天的年轻人对情感和性采取比父辈更加开放的姿态。虽然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不应提倡,但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我们不能给年轻人框定一个范围,告诉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以往“自我禁锢”发展到“自我约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要做的是引导而不能横加指责。 虽然行为上年轻人越来越开放,但其实现在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这也是为什么青年人结婚越来越晚的一个原因,当然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更加注重自我。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的人越来越不容易相信别人,自然在情感中不容易投入。他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爱的能力。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家庭中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索取,像调查结果体现的那样,男性看中女性外貌,女性看中男性的经济收入,这样的年轻人其实不懂得爱的本质。 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对别人负责是年轻人应达到的境界,虽然很难,但需不断努力。 ?? 八成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谈到将来时,预期“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的达到八成,占到81.5%。其中,乐观程度最高的是健康状况,达88.1%;其次是人际关系,达76.6%,即使是排在最后的学业和工作前景,也被72.9%的人看好。 对于眼下的生活,55.2%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大家目前满意度最高的仍是健康状况,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81.6%,在人际关系方面,这一数字达到76.6%,满意度最低的仍是学业和工作前景,但即便如此,也有50.4%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但显然今天的年轻人仍然非常看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62.4%的同意这一观点,持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意见的则占12.53%。 针对自身最关心的问题,前三名依次是人际关系、未来发展和经济收入。其中选择人际关系的达53.2%。但对“知识”积累的关注率相对较低,排名仅居第七,比例为16.4%。“思想/精神品质”则更不被大家关注,它的排名仅为倒第三名,关注率只有11.3%。 ??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代人乐观原因不同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张建新 从总体来看,当代城市青年对对于目前各方面的评价总体是良好的,同时,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均高于当前的评价,可见,当代城市青年是非常积极、乐观的一代,这种乐观和积极也与我国现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的乐观不同。我们刚从“文革”中走出来,国家百废待兴。我们之所以对未来乐观,是因为思想开放带给了我们希望。而今天的年轻人不同,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 虽然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文化上的转型总是落后于经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62.4%的年轻人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个问卷是在高校进行,一定不会有这么高的比例。 大学生生活中利益之争相对少,学生普遍单纯,所们可以保留或张扬个性,不介意别人的眼光。但当他们走入社会后,就发现校园和现实落差很大,文化领域传统的东西仍根深蒂固,对他们而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以他们那些个性步入社会后渐渐都退缩了。 虽然目前年轻人对知识的积累已经对自身思想和精神品质不太关注,但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我们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中产阶级的阵营进一步扩大,这些有钱有闲的人自然就会追求精神品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1]

篇3:生活在别处:大学生异地求职生活状态调查

生活在别处:大学生异地求职生活状态调查

异地求职,最难解决的是住宿问题,借宿朋友家、落脚老同学的宿舍、找便宜的小旅店安身,大学毕业生们为解决这个难题各显神通,也品尝着各自的酸甜苦辣。

借宿朋友家 忍受约法三章

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小崔姑娘家在江苏,去年毕业后没有回家乡而是来到上海找工作,她说并非是特别喜欢上海,而是不想让父母的生活总是围着她打转,“想让他们有他们的自由,我也有我的一片天吧,可事实上好像不是这样,尤其是刚来的头几个月,反而更让他们操心”。

刚来上海时,小崔找到同学的朋友家,免费借住了一段时间,但是毕竟不熟,欠了人情不说,还觉着别扭。喜欢小动物的小崔在老家和学校宿舍都养了宠物,在上海落下了脚,本想再养一只猫咪,却被朋友的约法三章给顶了回去。朋友爱干净,不允许家里有宠物,小崔自然也得遵守,她就盼着快点找到工作,有一间自己能做主的小屋。

和许多毕业生一样,小崔在求职时也碰到了骗子。那是一家在网上挂出招聘告示的保险公司,小崔交上200元培训费以后,公司就地蒸发。那段时间,小崔在街上一看到穿衬衫打领带、手上提着个公文包的.青年,她的第一反应就是保险。本来在她临行前妈妈就特意嘱咐过,碰到公司要钱的,不管10块钱还是300块钱,统统都是骗子。现在总结下来,她认为骗子的水平实在不怎么高明,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就能发现,但因为当时自己涉世未深,还是上了当。

去年8月,在位于上海徐家汇商圈的一家软件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后,小崔马上租了房子。小小一室30平方米,月租金就得1500元。虽然工资去掉吃住和养宠物,基本“月光”,但小崔很快乐,因为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了。

落脚同学宿舍 顺便游山玩水

打游击是小华求职的一个招数,正在北京某知名医科大学就读研究生的他,对于纷至沓来的面试电话,显得有点过于冷静了。名校研究生,成绩不错,人又长得帅,简历一投,面试就来了,但他总是挑挑拣拣。“我对于工作单位最起码的要求是,必须坐落于大城市繁华地段,比如北京王府井或者上海淮海路。”小华半是玩笑半正经地说。

去年年底,小华接到上海张江科技园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面试电话,他考虑再三后决定去看一下,倒不是因为有多中意这家公司,而是复旦大学正要举行一场大规模的招聘会,他想过去凑个热闹。

住处就安排在同学寝室。一些直升博士的学生搬到博士楼住了,空出不少床铺,小华不花钱就能住上两人一间的新公寓楼,他笑称为“标间”。除了面试和招聘会,他还为上海之行安排了丰富的内容,把交大和复旦的老同学都叫上好好聚聚,再逛逛外滩和南京路。

住上3天,把这些内容都一一落实之后,小华坐上北上的火车,回学校写他的毕业论文去了,当然上海的工作他没要。

今年年初,他又接到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的面试电话,这回是去西安。那里也有同学照应,不用费什么周折,而且西安也是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于是,小华又出发了。

虽然这样游击式的面试,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花钱又花时间,但小华并不在乎这些钱和时间,在不耽误写论文和北京方面面试的前提下,他很愿意四处走走看看。

小华觉得,趁着年轻有心情,在花最少钱的条件下,既能搞定工作,又能适当地游山玩水,是个不错的选择。

安身求职小屋 等待春天到来

西部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林在中国就业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时,他知道自己的落脚点在哪里了。这个帖子上面写着:Able求职驿站―――由华东理工研究生创办,旨在为来沪大学生提供最实惠的住宿,住宿第一周18元/人/天,第二周后15元/人/天,包月13元/人/天,毗邻上海最大的人才市场―――万体馆和光大。

李林的家乡在一个内陆小镇,他一心想去沿海城市闯一闯。圣诞节那天,他乘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听着车轮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李林昏昏欲睡,但是心里不知怎么有种悲壮的感觉油然而生。不能不说悲壮,因为除了怀里揣着的20份简历和800元钱,他几乎什么都没有。这800元钱还是他做了一学期家教后攒下的。

刚下火车,李林就直奔上海浦东新区,在乳山路与崂山东路口,他看到“求职小屋”醒目的招牌。

走上楼梯,看到一套两室的房子,在一间六七平方米的房间里,放了两套上下床铺,很像学校宿舍。已经住上了3个人,老板就安排李林填补最后那个铺位。环顾四周,李林心里略有些失望,房子很旧,基本设施也不怎么好。不过李林很快对自己说,来这里找工作最好速战速决,不会住很久的。他扔下行李,就去看过道墙上贴的招聘会信息,下午在万体馆有个招聘会,太好了。

赶场回来的李林觉得有点累,在求职小屋附近的馆子里吃了顿大排面,就准备休息了。晚上,宿舍的人都来齐了,大家很快熟络起来,聊得很高兴。他的上铺早来两个月,辞了外地的工作来上海,目前工作找得还没什么眉目,不过他依然乐观地住在这里,等待每一场招聘会。

篇4: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的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的调查报告

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如今已经到了就业、“适婚”的年龄,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的城市青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XX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本文由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WwW.JiaoYuDa.CoM整理

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1978年-1981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

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

篇5: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研报告

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对于职业的“社会地位高”、“稳定”、“有权力”这三个因素的考虑排序不高,说明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很少有那种传统的对单位依赖的心理和官本位观念。这表明,随着人们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增强,“铁饭碗”意识逐渐减弱,青年更注重的是职业所能提供的个人发展前景,而不是守护着一份牢固的工作本身。

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但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却是高级管理者和经理人。这说明什么呢?前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价值认同感,后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实际选择。测量结果说明虽然青年人非常理想化,但还是要面对现实。

将兴趣和金钱结合起来的工作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很多人现在还无法实现。无法实现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程度。如果我们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如果可以将兴趣和金钱结合,可能这种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消费观念

具有明显的享乐取向

当代城市青年具有独立的消费能力,每月平均的总支出为1274元。其中有30%的人每月支出在1000-1499元这一范畴,每个月消费在1500-元之间的占16.8%,每月消费在2000

-2499元之间的占11.6%。

由于多数人刚开始工作和社交,所以,在消费上以吃喝玩乐为主导,而在自我发展方面的开支几乎微不足到。在消费支出中,餐饮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3%;用在化妆品和服装上的消费排名第二,所占比例为12.1%;用在娱乐、交际和影视方面的之处为10.9%。而学习和书籍报刊杂志的消费则比较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3%和3.4%。

城市青年的消费观念具有时尚和理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追求流行,喜欢名牌,重视产品质量,喜欢独具风格的产品。如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的比例达52.9%,喜欢追求流行和时髦的占35.7%。同时,重视品牌和产品质量也是这批青年共同的消费特征,61.6%4的人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物品。

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开销有所控制和把握,不会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冲动性的消费。40.2%的被调查者每月都有储蓄,47.2%的人能达到收支平衡,只有5%的人经常借债。

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石绍华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媒体正向全世界渗透,中国已出现了消费主义文化。今天年轻人的支出主要用于吃喝玩乐,他们受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这一点很重要,而具体的消费比例相对不那么重要。

很多人对消费主义进行了思考和批评,如“构成了价值的等级秩序的制度保证”,“掩盖了收入的不平等”,“带来环境恶化”等,这些是有关社会、环境、道德伦理的;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对个人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我们曾对未成年人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发现,消费主义倾向越高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越不愉快: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的消极情绪较高,对他人较不信任,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有问题。

不论从大局看还是从个人看,在年轻人中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91.5%的人表示以后会要孩子,而且33.9%的人认为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比较合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生男还是生女不再关心,调查显示,年轻人对女儿的喜爱超过儿子,13.6%的选择喜欢女儿,11.9%的人选择喜欢男孩,74.5%的人认为男女无所谓。他们认为生育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增添家庭的生活情趣、拥有爱情的结晶、使自己成熟。赞同“养儿防老”观点的只有不到20%。

青年中有60%的人愿意自己抚养孩子。他们对子女的养育问题十分关注,认为教育孩子不再是女人的事(62.4%)。与父辈相比,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86%的人认为“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过度关注”的倾向,约40%的人认同“父母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调查结果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

《父母必读》杂志的主编杜i芳

造成城市青年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在生产力低下、劳动方式落后的年代,人们主要通过高强度的劳动获取生活资料。因此,男孩就是家希望。现在,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一代父母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可能更注重后代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生活方式,更关注他们是否快乐,将来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等等。子女早已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而且,就当代城市青年目前的切身感受来说,男孩女孩已经不是他们家庭幸福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后代能否全面健康的成长,个性能否得到发展,是否能够得到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查反映出的结果和目前的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晚婚晚育成为普遍现象

当今城市青年的婚恋观念仍保留中国人传统的特点,但对网恋、婚外情、婚前性行为会等非传统的婚姻观念,不少青年也能接受。

认为网恋可获得真正爱情的达到25.2%;赞同婚前性行为有34.8%,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的仅为25.9%;33%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外情是可以理解的。

择偶观念已打破传统的“门当户对”,如今的青年在择偶时,比较关注对方的人品以及两人是否相爱和投缘等因素。除此之外,男性对于女性的身材相貌更加关注,而女性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仍会考虑对方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晚婚已成为当今青年中的普遍现象。调查显示,男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女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则为27岁左右。晚婚的结果必然是晚育,被调查者中打算要孩子的年龄平均为29.7岁。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

《婚姻与家庭》主编左心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天的年轻人对情感和性采取比父辈更加开放的姿态。虽然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不应提倡,但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我们不能给年轻人框定一个范围,告诉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以往“自我禁锢”发展到“自我约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要做的是引导而不能横加指责。

虽然行为上年轻人越来越开放,但其实现在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这也是为什么青年人结婚越来越晚的一个原因,当然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更加注重自我。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的人越来越不容易相信别人,自然在情感中不容易投入。他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爱的能力。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家庭中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索取,像调查结果体现的那样,男性看中女性外貌,女性看中男性的经济收入,这样的年轻人其实不懂得爱的本质。

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对别人负责是年轻人应达到的境界,虽然很难,但需不断努力。

八成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谈到将来时,预期“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的达到八成,占到81.5%。其中,乐观程度最高的是健康状况,达88.1%;其次是人际关系,达76.6%,即使是排在最后的学业和工作前景,也被72.9%的人看好。

对于眼下的生活,55.2%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大家目前满意度最高的仍是健康状况,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81.6%,在人际关系方面,这一数字达到76.6%,满意度最低的仍是学业和工作前景,但即便如此,也有50.4%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但显然今天的年轻人仍然非常看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62.4%的同意这一观点,持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意见的则占12.53%。

针对自身最关心的问题,前三名依次是人际关系、未来发展和经济收入。其中选择人际关系的达53.2%。但对“知识”积累的关注率相对较低,排名仅居第七,比例为16.4%。“思想/精神品质”则更不被大家关注,它的排名仅为倒第三名,关注率只有11.3%。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代人乐观原因不同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张建新

从总体来看,当代城市青年对对于目前各方面的评价总体是良好的,同时,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均高于当前的评价,可见,当代城市青年是非常积极、乐观的一代,这种乐观和积极也与我国现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的乐观不同。我们刚从“~”中走出来,国家百废待兴。我们之所以对未来乐观,是因为思想开放带给了我们希望。而今天的年轻人不同,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

虽然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文化上的转型总是落后于经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62.4%的年轻人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个问卷是在高校进行,一定不会有这么高的比例。

大学生生活中利益之争相对少,学生普遍单纯,所们可以保留或张扬个性,不介意别人的眼光。但当他们走入社会后,就发现校园和现实落差很大,文化领域传统的东西仍根深蒂固,对他们而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以他们那些个性步入社会后渐渐都退缩了。

虽然目前年轻人对知识的积累已经对自身思想和精神品质不太关注,但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我们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中产阶级的阵营进一步扩大,这些有钱有闲的人自然就会追求精神品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篇6:大连市城市中心区生活垃圾调查与分析

大连市城市中心区生活垃圾调查与分析

在统计、分析大连市城市中心区垃圾产生量以及不同类型垃圾所占比例的基础上,确定实验采样点数量和位置,进行垃圾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城市中心区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家庭和各种商业活动,垃圾含水率和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热量基本满足垃圾焚烧处理要求.

作 者:赵蔚蔚 Zhao Weiwei  作者单位:沈阳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13 刊 名:环境卫生工程  ISTIC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 14(6) 分类号:X799.3 关键词:生活垃圾   采样分析   理化性质  

篇7:调查称一线城市月薪9000元生活才不惶恐

近日,一份调查引发网友关注,调查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

低薪族的“惶恐”不难理解,他们的收入大多用在生活上,承受不了太多的变数。然而,很多中高收入的人群在采访中,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担忧”。网友蓝色沙是私企白领,月收入4000元左右。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份不错的`收入,但为结婚他买了套房子需要长期还房贷,一个月就近2000元,所以,剩下的钱就只够生活,根本攒不下来,

“现在就怕生病等意外事情发生,看病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显然,人们对生活惶恐的原因,用月薪来衡量太简单了。其实,每个人对生活是否满足,源于自己内心的期待。在采访中,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时,“家人健康”,“放松的心态”,“子女孝顺”等都被网友所提及,而月薪只是其中之一。“我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但生活还不错,该有的都有。”网友涛涛说,在他的眼中,“钱是永远没个够的”,所以,只要安排好就能合理利用,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惶恐。

我国医生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问卷调查总结报告

劳务输出状况调查报告

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有关改善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服务问题的调研报告

经典农民工调查报告

单身调查报告

关于研究生的婚恋观调查报告

农村外出务工经济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

我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书
《我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书(精选7篇)】相关文章:

农村行政管理调查报告2023-03-13

行政管理调查报告2022-07-02

生活节能状况调查报告2023-07-01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心得体会2023-04-10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2022-11-19

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23-04-05

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2023-04-30

关于90后价值观调查报告参考2022-09-25

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调查报告2022-12-01

东盟会展调研报告范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