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精选16篇)由网友“Shannon”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篇1: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传统唱片行业日渐衰落,主流乐坛创造力几近枯竭、鲜少出现优秀的音乐人及作品的时候,有一大批独立音乐人异军突起,向我们展示了音乐在另一种模式下的可能性。
如果说是独立音乐井喷的一年,是独立音乐真正走向大众视野的一年,那么,独立音乐已然成长为音乐圈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尽管从体量上看,独立音乐相对主流商业音乐仍属小众,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听众注意力分散,音乐口味更加偏向分众化与个性化。以民谣、电音乃至二次元为例,过去它们被贴上小众、非主流标签,如今由于听众愈发追求个性化,每一个方向下的体量也愈发庞大。这也是独立音乐逐渐成长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如《南山南》、《董小姐》等民谣作品火遍大江南北,李志、好妹妹乐队等音乐人将演唱会开进体育馆甚至是体育场,陈粒、李志的数字专辑在网易云音乐上销售额破百万,大小音乐节已然在全国遍地开花,独立音乐崛起势如破竹之时。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处于金字塔塔尖与底端的独立音乐人境况也相去甚远,人气的差距最直接体现在演出机会与演出次数等与收入息息相关的方面,动辄相差超过500倍的'单场演出收入让我们看到,理想中的独立音乐繁荣依然无法触及。
为此,网易云音乐今年面向全站2万多认证音乐人做了一组问卷调查,对回收的4414份有效问卷做了统计分析,最终呈现出了这份《中国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
本次调查通过对独立音乐人的群体特征、音乐工作现状及对未来的期望三大维度的分析,力图全方位展现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现状,为中国独立音乐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数据支持。同时也为网易云音乐近期启动的独立音乐人扶持计划“石头计划”提供基础参考。以下精选了报告中比较关键的数据统计结果,希望能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几个值得关注的调查结论:
1、大部分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状况不够乐观
从此次调查结果看,大部分音乐人的生存状况仍不够乐观。高达84.3%的人是兼职做音乐,因为大部分音乐人无法只通过音乐相关的工作获得生活来源。调查数据显示,有68%的音乐人,在音乐上获得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月音乐收入在1万以上的音乐人,占比才不到5%。
2、音乐人对曝光机会的需求强烈
在对于影响自己作品发展的因素判断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作品的曝光机会,有近67.5%的用户表示,为了作品能够被最大程度的传播,他们愿意作品被免费试听和下载。可见,相对于版权收入来说,音乐人更看重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度。
3、音乐人期望拓宽收入渠道
相较于传统音乐产业,如今的独立音乐在收益模式上大不相同,从版权方面能够大量获益的只占极少数,更多人依赖演出、周边产品等获得收入,而这些收入的多少也与音乐人的能力及知名度直接挂钩。88%的音乐人表示愿意开通打赏功能,70%的音乐人有意愿或已经在从事音乐周边产品,都说明他们致力于拓宽收入渠道,希望通过具有更高溢价能力的方式获得收入。
篇2: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7月20日—30日 208月5日—8月20日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现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东莞市被喻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万,而外来人口就高达458万,其实实际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600万。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乐生坪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在网上调查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为1400元,其次是建筑业,平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险系数极高。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他们建议:①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由于《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宏观,对涉及保护职工收入所得、社会保障、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这给劳动执行部门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使《劳动法》的很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②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工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③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项工会在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要进一步加对修改后的《劳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各线工会作用。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 ①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种税收和费用所困,如工商税、体验税、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费用等,这些相关费用农民工都希望能有所减免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例如:农民工外务工经商,错过了参保时间或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又无法到属地指定参保医院就医,处在两地为难的境地。农民工生病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买药,2/3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其原因有:①正规医院费用太高。②他们没有习惯上正规医院就医。③没有钱,为了节约。
部分人认为: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篇3:街道环卫工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街道环卫工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近期,祥瑞园小学搞了一个对我区环卫工人生活、工作现状的调查活动,我本人对全区城区环卫部门的一线工人现状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2月16日,共调查华光路、西八路、西九路一线环卫工人6人,与环卫工人进行了交谈,得知他们现在的工作情况和生活质量。整个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年龄情况
从受调查的6名环卫工人当中,男女人数所占百分比为17%和83%;从年龄结构来看, 50-60岁之间年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100%;从临时工受教育文化程度来看,基本都是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2、人员来源
整个调查显示,我区城区环卫系统临时工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下岗工人;二是附近村民;三是退休人员。
3、工作时间
我区城区环卫一线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天6个小时,每天两班倒,没有节假日。
4、福利待遇
我区环卫工人的工资普遍较低,工资平均为1100元/月,超时工作没有任何加班费。同时由于经费紧张,只给临时工缴纳了2份意外保险,其中包括一些工龄较长的也都未予办理。
5、主要工作
环卫工人的工作非常辛苦,主要是负责街道的卫生保洁方面的工作。
6、清扫工具
清扫工具发放不及时,只发过一次,坏了就自己做。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对环卫一线职工队伍情况进行的调研,我发现如今环卫工人面临着一系列的具体困难:
1、清扫工具过于简单。目前,我区道路清扫面积大,每天要早中要两班倒,而且保洁方式全靠“人海战”,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有很多环卫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大多数自己带饭解决。
2、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清扫路面,环卫工人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频繁往来的车辆就成了威胁环卫工人人身安全的第一杀手。近些年来,我区新建道路、拓宽改造的道路不断增多,路况越来越好,然而,开车上路的“新手”也是越来越多,闯红灯、超速驾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法现象严重。加上一些环卫工人年龄大、反应慢等原因,随时可能出现因为躲闪不及而导致的惨剧。
3、环卫职工待遇普遍偏低。由于环卫经费严重短缺,虽然物价不断上涨,但由于经费紧张,环卫工人大都是下岗职工、低收入群体,大多数来自农村,加之年龄都较大,医疗及生活支出花费都较大,1100元的工资几乎所剩无几,生活非常困难。
4、环卫工人不受社会尊重。 具体表现为不懂得爱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和对环卫工人的人格尊严的蔑视。在我区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环卫工人遭遇别人讥讽、谩骂的现象也是随时发生,“我们不扔垃圾,你们不就失业了”的风凉话常常游荡于环卫人员的耳畔。
5、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由于环卫行业从目前来看,纯粹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密集型体力劳动,导致了环卫一线队伍呈老龄化、文化程度低、“用人荒”状况。
三、几点建议
环卫工人是净化、美化、亮化城市的主力军,为了解决他们的福利待遇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我们建议:
1、要建立健全工资、社会保障机制。建议提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一方面保障环卫职工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按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适当解决一线环卫职工的用餐问题。
2、要建立健全帮扶救助机制。环卫工人工作性质特殊,要以政策和法律保障,使环卫工人从屈辱、劳累、被歧视和误解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和权益。大力宣传环卫工人他们为城市和社会所做的贡献,客观反映环卫工人的现实状况,让社会公众了解环卫工人,在社会生活中尊重环卫工人、平等对待环卫工人。。
3、要建立健全设施配套机制。确保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有序合理,降低环卫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并结合本地实际,适当加大对清扫机械的购买投入,增加保洁区域机械清扫覆盖面,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环卫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为环卫长远发展着想。
采访感受:
通过这次采访,我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他们每天不辞辛苦地在马路上扫大街,就是为了社会可以保持干净和整洁,就算刮风下雨,也坚守岗位,把城市打理的井井有条。
值得我学习的方面:他们吃苦耐劳,不辞辛苦的工作,虽然工资不多,但还是坚守岗位。我要学习他不居功自傲、无私无为的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我将努力做到:不要随手乱扔纸屑、果皮,倡导人民要爱劳动,讲卫生,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公民。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讲文明、讲卫生,那世界上就会出现没有环卫工人的日子,祖国将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变得更加美好!
【拓展阅读】
职业介绍
环卫工人指主要负责街道卫生保洁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般街道环卫工人都是社区推荐的环卫处的工人一般面向社会招聘的。
要求环卫工人全天保洁,一天上班:早上3:00-5:00,白天为上午、下午两班倒,中午休息一小时,至少工作8个小时以上;无基本安全保障,天天辛苦劳累只为城市清洁,工资仅仅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作现状:
1、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每日平均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且没有休息天和节假日。
2、单位能提供给环卫工人居住的房屋非常有限。
3、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时有酿成惨剧。
4、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低,环工常常遭人歧视,被辱骂,甚至被殴打致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5、环卫队伍女多男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6、环卫工人的受教育水平低,素质较低,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
7、环卫工人的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
8、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低,福利待遇差,每月工资一般在一千元左右。
篇4:农村教师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生存现状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身心健康有隐忧
工资待遇偏低,家庭负担较重,业余生活单一,西部某省农村教师生存现状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身心健康有隐忧
长期以来,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的条件十分艰苦。近年来,国家在农村教育投入上实行了倾斜政策,农村教育在办学硬件设施上已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硬件的确“硬”起来了,但农村教育的内涵发展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特别是在西部偏远地区,地方财力不足,“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不能得到完全匹配,更有甚者,以挤压教师编制数量来减少地方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的现象也并不鲜见。因此,农村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几乎没有体检、看不起大病。
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低,年轻教师面临着买房、婚嫁等诸多具体问题,年轻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都不愿意到农村教书,这也造成了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成为了农村教育的无奈现状。
西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究竟怎么样?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法,将S省21个地级市(州)分为四层,根据每层地级市(州)的数量,随机抽取1—2个地市作为样本,抽取了6个地级市,每个地市选取2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2所农村学校,共计24所。共向教师发放问卷1163份,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
结果与分析
(一)工资待遇偏低,区域差异较大
本次调查显示,95%的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下,近75%的在2500元以下,近一半的在—2500元之间,甚至还有27.7%的教师月均工资在元及以下。在访谈中,教师表示近5年自己的工资有小幅度变化,但接近90%的农村教师仍对自己的总体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有教师戏称:“现在的教师还不如建筑工地上的临时工,临时工的工资每天都在120元以上。”
在12个抽样县内部进行比较: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没有一位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由此可见不同区域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既与当地绩效工资政策有关,也与当地经济生活水平和地缘情况有关。总的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平原地方的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更高,其收入水平更高,而丘陵、山区地方的农村教师收入水平更低,绩效工资标准也更低。
关于地方政府兑现法定教师待遇的情况,有76.1%的农村教师认为所在地方“完全兑现或基本兑现”了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但仍有15.7%的教师认为所在地方“基本没有兑现”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8.2%的农村教师表示“不清楚”。这说明,对于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另一方面还应督促落实。
(二)家庭负担较重,身心健康堪忧
调查显示,72.6%的农村教师表示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3.3%的教师离异独自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结合S省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不高的情况,可以看出S省大部分农村教师经济压力较大,生活水平不高。
进一步考察农村教师住房情况,18.1%的农村教师人均住房面积为在19平方米以下(包括10—19平米及10平米以下),18.3%的农村教师无住房。同时,相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虽然教师收入水平要比其他地区农村教师高,但由于城市周边的房价较高,无住房的教师人数反而比其他地区要高。
进一步访谈发现,虽然大部分农村教师有房居住,但大部分房子是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福利房,房子户型、结构等均不够科学;比如,D县农村教师住房大多数是过去的小青瓦老房子改造、加固的,多数住房阴暗、潮湿,家居环境很差。还有一部分住房,则是近几年政府为农村教师修建的周转房,它们的面积严格控制在每户40平方米左右。此外,相对于城市学校的住房补贴政策,农村教师既与“房改房”无缘,又无住房补贴,甚至被排除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规定之外。
在座谈中,不少农村学校的领导对教师们的身心健康表示了担忧。因为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有限,除支付水、电等保障正常运转的费用外,学校还要支付教师们的“三险一金”,学校已无财力组织教师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身体病患,并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职业病的隐蔽性和长期性,不仅对农村教师的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对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影响。一位校长反映了这样的现实: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29人,这些同志中长期生病的4人,隔三差五因病请假的在10人左右,其他教师中也有很多都得过咽喉病、颈椎病等职业病,致使学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相对于身体健康状况,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则更是长期受到忽视,且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更具隐蔽性、普遍性。一位片区教办负责人反映:他所在辖区有13个农村学校,教职工687人。3月片区组织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三)业余生活单一,人际关系较好
本次调查显示,54.1%的农村教师在业余时间是做家务、带孩子;43.9%的教师是备课改作业,43%的教师是休息娱乐,34%的教师是自学进修。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相对单一,要么就是帮助家人做家务,要么就是上班工作的延续,比如备课改作业等。即使是休息娱乐,也仅仅是看看电视、聊聊天,娱乐方式相对单调。显然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方式,与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农村学校所在地区常常没有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设施,无法为农村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方式。看书、上网、进行身体锻炼之类的活动很少。
在农村教师的人际关系方面,被问及“您认为所在学校教师的关系如何?”时,有80.1%的教师认为教师间的关系很好或较好,有19.0%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关系一般,仅有0.6%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关系不太好。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间保持了良好的同事关系。在与学生关系方面,座谈中不少教师对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感到满意,均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当谈到自己曾经教过的`最出色学生时,很多教师都表现出自豪感和荣誉感。在与学生家长关系方面,很多接受访谈的教师都表示,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好”或“较好”。
(四)喜欢教师职业,社会地位较高
在问及“您喜欢教师职业吗?”,有60.7%的教师“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教师职业,有29.9%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喜欢程度为“一般”,仅有9.1%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教师职业。由此可见,尽管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是喜欢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的,仅有一小部分教师对现在的职业和工作持否定态度。访谈中不少教师坦言:喜欢教师职业还是因为目前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高,同时,教师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比较稳定,工作的风险较小。
在回答“您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吗?”,有97.3%的教师认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完全能”或“基本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而“在学校外的群众之间发生争执时,他们会找您评理或解决问题吗?”超过半数(55.3%)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会”或“偶尔会”请他们评理或解决问题。这一方面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在周围群众间建立起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自己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较为满意,也印证了这点。
对策与建议
完善农村教师工薪制度,提升农村教师收入水平
一是核定省级统筹农村教师基本工薪标准。以省级财政统筹为基准,制定全省统一的农村教师任教津贴额度发放标准,健全发放保障机制。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津补贴政策要突出重点、加大额度。二是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之外,由财政单列农村教师的津贴补贴支出。三是大幅度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可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到工薪总额的25%左右。发放依据应考虑距离和职称两个维度。按任教学校至县城距离远近和任教教师职称高低依次递增设定,然后依7:3比例加权核定。距离权重为70%,体现农村教师任教学校的地域差异;职称权重为30%,体现农村任教人员间的差异。发放对象以非县镇所在地在职教师为主,覆盖退休教师,但额度有所不同。对退休教师按其在农村任教教龄、、30年计算,分别享受额度的15%、30%、50%。四是增加农村教师交通补贴。
健全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
要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一是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二是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在县城或交通便捷的重点镇集中建设教师住宅区。
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公积金制度和住房补贴。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补发被拖欠的公积金,并适度提高公积金补贴标准。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新教学楼的兴建,可将一些腾出来的教室改建成住房;拍卖撤并学校的全部资产,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合并学校的发展包括住房改善。
中央已经安排基建投资,支持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S省也把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住房纳入了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的住房和配套生活条件并不乐观,水、电、气、网络等存在缺失现象。因此,国家要加大周转宿舍的专项经费统筹力度,省级财政还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农村教师住房补助的力度,创新实施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机制,并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的维护和更新纳入统筹保障范围,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实施教师健康行动计划,增强农村教师身心健康
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机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建立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网络,形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机制,提高教师应对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其它压力的能力。同时,要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营造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除了是工作场所外,也是教师们重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有必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教师在校内的工作、学习与休闲活动,使学校成为教师工作的乐园、生活的家园,让学校成为教师向往的地方。
关注老年教师的健康,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重视中青年教师的诉求,让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从问卷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对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教师基本上是40岁以下的。办好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的中坚力量正是这批中青年教师。他们无论是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业务能力,还是身心状态均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对教育贡献最大的时期。如果能让他们感到“满意”,他们将会迸发出更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有希望的教育。
知识拓展:
主要类型
(一)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把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奥秘反映出来,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类型就是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例如,北京太阳谷经济信息中心就是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跟工作通讯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绩为主的类型有些近似。区别在于调查报告重在调查,特别注重对调查过程和调查所得数据的叙述和列举。
(二)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跟上种类型相反,这是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展开调查,以揭示这一问题的种种现象和深层原因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而写的调查报告。
在现实社会中,新生事物总是不断涌现的。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文体功能,就是全面的报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四)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这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另外,这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都曾开辟过公众调查专版。类似《北京人出游记——北京居民京、津、沪地区旅游消费调查》、《中国夫妻过得怎样》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篇5: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大量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寻找生计现象,然而再为城市创造财富,付出劳力的同时,他们却依然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以农民的身份在城市中做着工人的工作,并未得到正式的工人的待遇和地位。因此,借暑假时间,我进行了一项农民工生活现状的调查,希望能够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二. 调查对象:东莞农民工群体
三. 调查方式: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查找等
四. 调查地点:东莞各城乡结合部,工业区
五.现象与分析:
1.大量农民工仍积极进入东莞
据网络资料显示,广东省东莞市全市人口近154万,其中外来人口人数高达458万,但从当地各政府部门实际统计,外来务工人员总数早已超过600万大关。虽受近来的内地城市化影响,东莞的外来人口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笔者对多家农民工家庭走访后发现,目前在东莞各工业区工作的农民工大多来自四川、湖南等省份的农村,且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其村中年青劳力近七成选择在大城市中打工。
2.收入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 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3.权益保障问题
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作时间大多是每日8至10小时,超过四成受访者表示曾经每日工作超过12小时,这与他们的工资完全不成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
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他们建议:①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由于《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宏观,对涉及保护职工收入所得、社会保障、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这给劳动执行部门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使《劳动法》的很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②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工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③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项工会在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要进一步加对修改后的《劳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各线工会作用。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①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种税收和费用所困,如工商税、体验税、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费用等,这些相关费用农民工都希望能有所减免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例如:农民工外务工经商,错过了参保时间或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又无法到属地指定参保医院就医,处在两地为难的境地。农民工生病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买药,2/3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其原因有:①正规医院费用太高。②他们没有习惯上正规医院就医。③没有钱,为了节约。
部分人认为: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4.居住问题
据网络资料统计,外来务工人员30℅居住在集体宿舍里,21℅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城郊之间。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
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5.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受访者表示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据多人口述后统计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篇6: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xx年7月xx年8月5日—8月xx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乐生坪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 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 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 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在网上调查的 2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为 400元,其次是建筑业,平均收入 200元,但是危险系数极高。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篇7: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四.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 城郊之间。
炎炎夏日,当我们走进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想了解建筑工地工人的居住环境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室内温度甚至超过外面的温度。工人介绍说:“由于工棚用简易的材料临时搭建起来的,隔热性很差,又不通风,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暴晒以后,室内温度往往比室外还要高,他们的降温设施除了电扇就是室内洒水,一位20多岁的湖北农民工告诉我们:有时热得不行晚上就只能铺上席子睡在露天,只是蚊虫太厉害,让他们受不了,但总比中暑强。〃不仅他们居住条件差,大多数农民工为省钱都选择自己烧菜,一烧就是几顿,有的甚至还摆到第二天再吃,没有冰箱,剩菜饭都不舍倒掉,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当问起为何不去集体食堂或外面的餐馆时,他们表示:当然愿意。只是外面太贵,长期下来消耗不起,只能自己“开火”,更方便,节省些。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走访乐生坪村的过程中还发现: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六.农民工给社会的巨大考验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广东省东莞市调查过程中强烈感觉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的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由于农民大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他们不懂国家现行交通法规,更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闯红绿灯,车辆乱停乱放,行人跨越栏杆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农民工常常成为生活中受害的对象。
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近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农民工这个重要而可爱的群体吧!
篇8:街道环卫工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环卫职工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方面,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却不能在城市享受到与贡献对等的权利和尊敬,此种现状令人忧虑。近期,xx街道对工作在xx路、xx路等8条道路的32名环卫职工生存现状做了问卷调查,整个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年龄情况
从受调查的32名环卫工人当中,男、女人数所占百分比为69%和31%;从年龄结构来看,40—49岁之间年龄段所占百分比19%,50—59岁之间占66%;从临时工受教育文化程度来看,基本都是小学、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2、人员来源
整个调查显示,xx街道环卫职工工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失地农民;二是身体原因不能从事其他工作;三是退休人员。
3、工作时间、福利待遇
我街道环卫一线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天8—10个小时,都签订了用工合同,每年都参加安全培训工作,工资福利等每月在元以上。
二、存在困难
通过这项调研显示,如今环卫工人面临着一系列的具体困难:
1、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清扫路面,环卫工人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频繁往来的车辆就成了威胁环卫工人人身安全的第一杀手。近些年来,xx街道新建道路、拓宽改造的道路不断增多,路况越来越好,然而,开车上路的“新手”也是越来越多,闯红灯、超速驾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现象存在。加上一些环卫工人年龄大、反应慢等原因,随时可能出现因为躲闪不及而导致的惨剧。
2、存在不尊重环卫工人的现象。
随手扔垃圾、开车途中产生的抛物等等,都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和危险性。
3、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街道环卫行业从目前来看,纯粹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密集型体力劳动,导致了环卫一线队伍呈老龄化、文化程度低、“用人荒”状况。
三、建议
环卫工人是净化、美化、亮化城市的主力军,为了解决他们的福利待遇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我们建议:
1、要建立健全帮扶救助机制。
环卫工人工作性质特殊,要以政策和法律保障,使环卫工人从屈辱、劳累、被歧视和误解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和权益。大力宣传环卫工人他们为城市和社会所做的贡献,客观反映环卫工人的现实状况,让社会公众了解环卫工人,在社会生活中尊重环卫工人、平等对待环卫工人。
2、要建立健全设施配套机制。
确保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有序合理,降低环卫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并结合实际,适当加大对清扫机械的购买投入,增加保洁区域机械清扫覆盖面,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环卫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为环卫长远发展着想。
篇9:北极熊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北极熊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正大幅萎缩,这对北极熊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许多北极熊不得不上岸,来到人类居住区觅食。专家表示,随着海冰的消失,北极熊最终也可能消失。
秋天到来时,在位于北极地区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卡克托维克小镇 (Kaktovik),北极熊随处可见。它们有的在沙坑里打瞌睡,有的在浅海中打闹,有的带着孩子在海滩上漫步。这一情景,吸引了数百游客不远万里来观看。
晚上时候,北极熊偷偷溜到小镇里,使人们外出必须带上枪支或喷熊剂。在遭到北极熊巡逻队用鞭炮和聚光灯驱赶后,它们很不情愿地离开。
表面看起来,这些北极熊可能不像是一种可能面临灭绝的物种。
在卡克托维克小镇及周边地区,科学家曾一次数到80头北极熊;许多看起来健康肥硕,尤其是在秋天,当爱斯基摩人捕鲸季节到来的时候。
但到这里的北极熊却称得上是“气候难民”。它们之所以出现在陆地上,是因为它们依赖于猎捕海豹的北冰洋冰层正在消退。
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地球其它地区的两倍,其冰层退缩的速度,让此前预测到这种情况可能发生的环境科学家也感到吃惊。
,北极地区的大部分时间比正常年份温暖,海面结冰时间很晚。11月,北极地区海冰面积创下历史同期最低记录。尽管该月海冰面积平均增长速度快于正常水平,但在11月中旬的五天时间内,海冰面积减少了19000平方英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简称NSIDC)称,这一下降幅度在历史同期上“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在北极南部的波弗特海(Beaufort Sea)——卡克托维克小镇位于其东北角的巴特岛(Barter),共有260位居民,面积为约一平方英里——海冰面积的消退尤其严峻。
海冰面积的持续萎缩对北极熊来说不是好兆头,它的存在依赖于北极地区的冰盖,但后者随着气候变暖迅速变薄和融化。正如保护组织“北极熊国际中心(Polar Bears International)”的首席科学家史蒂夫·阿姆斯特鲁普(Steve Amstrup)所说的,“随着海冰的消失,北极熊也会遭到消失的命运”。
气候变化代言人
作为体型最大的熊亚种和强大的顶级捕食者,魅力十足的北极熊成为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代言人。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拍摄的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讲述了一头孤独的北极熊在北极地区一片海冰几乎消失的海洋中挣扎求生,从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将北极熊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美国政府决定按美国《濒危物种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将北极熊列为“受威胁濒危物种(threatened species)”——部分基于海冰面积不断消失所带来的未来危险——这巩固了北极熊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但是,一些科学家表示,虽然北极熊的象征性作用提高了人们对北极熊的关注,但这也将北极熊所处的困境简单化,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气候变化否认者的抨击。
美国地质调查局阿拉斯加科学中心野生动植物专家托德·阿特伍德(Todd Atwood)称:“当你把它当作营销工具并吸来捐赠时,可能会导致传递出去的信息有细微差别。尤其是对于北极熊,我认为信息中的细微差别很重要。”
科学家普遍认为:除非各国采取明确行动遏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北极熊的生存将长期处于困境。专家预测,随着海冰面积持续减少,北极熊的数量会继续减少。,一项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做的评估报告,预计到2050年北极熊数量将减少30%以上,同时强调北极熊数量和海冰面积的下降幅度和速度存在不确定性。该评估报告的一个版本于12月7日发表在《生物学通讯》(Biology Letters)杂志上。
但短期内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影响还不太明显,其数量下降还不显著。
北极熊的19个亚种居住在环北极圈的五个国家——加拿大、美国、挪威、格陵兰和俄罗斯。
其中3个亚种的数量正在下降,包括北极南部波弗特海的北极熊。
有6个亚种数量是稳定的。1个亚种的数量正在增加。对剩下的6个亚种,科学家掌握的信息较少,无法衡量它们的数量或健康状况。
在他们的分析中,为《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开展评估的研究人员认为,北极熊应该继续列为“易危”(Vulnerable,VU)保护级别,而不是升级至更高的保护级别。
除了数量,科学家们注意到了其它更不令人注意的指标,表明北极熊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这包括其身体状况、身体尺寸、繁殖率和存活率的变化等。科学家认为这些变化部分与海冰面积缩小和北极熊生活区域无冰日数的增加相关。
气候变化否认者们利用科学的不确定性争辩称,北极熊不会有事,海冰面积萎缩对它们的生存不构成威胁。但野生动物专家表示,毫无疑问,海冰面积和北极熊数量均趋向于萎缩。他们指出,一个物种从衰落走向灭绝,从来不是一个稳定不变的过程。
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安克雷奇(Anchorage)分部生物学家埃里克·雷格尔(Eric Regehr)指出:“这不会以平滑、线性的方式发生。”他参与了20为《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做的评估,并出席了今年6月召开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北极熊专家组会议。
从海中到海岸
在卡克托维克小镇外一大堆鲸鱼残骸的周围,十几头北极熊正在觅食。今天早些时候,来自捕鲸船的几名男子将一头弓头鲸的残骸倾倒在哪里。北极熊正在吞噬骨头上剩下的鲸肉和鲸脂,而几百码以外两名游客在皮卡车中观看这一情景。
在卡克托维克,爱斯基摩人捕鲸已经有数千年历史,他们相信鲸鱼是将自己主动交给捕捉到它的船员。一旦鲸鱼的尸体被拖到岸边,船员会往上面泼水,以解放它的灵魂。
即使在几十年前,波弗特海的大多数北极熊也一直生活在冰面上;如果它们来到岸边,也只是短暂逗留。海冰让它们能轻而易举地捕获海豹,这种高脂肪食物是它们的'主食。
但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春季时海冰解冻时间提早,到秋季结冰时间推后。即使在夏季,从卡克托维克可以看到冰层已经退缩了数百英里,远离波弗特海狭窄的大陆架。现在,冰层的边缘已经到达深水区,在那里海豹很少见,并且距陆地有很长距离,即使对于北极熊来说游到那里也不容易。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波弗特海一带的北极熊大部分选择呆在岸上。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阿特伍德博士及其同事利用无线电项圈跟踪雌性北极熊,他们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呆在岸上的北极熊的比例平均达到20%,而前只有6%;它们在陆地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了,平均达到56天,而20年前平均为20天——今年,它们于8月份上岸,一直逗留到11月份。
阿特伍德博士谈到波弗特海的北极熊时表示:“它们有两个选择:呆在浮冰上,或者上岸。如果它们呆在浮冰上,那些水域很深,它们很难找到食物。”
研究人员所看到的变化,不限于北极熊如何度过夏天。
在南部的波弗特海和西部的哈德逊湾(Hudson Bay)——研究人员对这两个区域的北极熊研究最多 ——北极熊正进入冬季皮包骨时期,身体状况更差了。
它们的体型也更小了。与过去相比,老年和幼年的北极熊生存下去的机会更小。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教授安德鲁·德罗切尔(Andrew Derocher)研究北极熊已有32年时间,他指出:“你看到北极熊整体也是这种状况。与以前相比,它们生长速度更慢,体型更小。”
“抓紧”参观
今年秋季,随着现身卡克托维克小镇的北极熊越来越多,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摄影师、记者和游客来到这里,让当地两家小酒店爆满;还有些人乘坐包机从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市(Fairbanks)飞到这里,逗留一天后便离开。
根据当地土著导游罗伯特·汤普森(Robert Thompson)的说法,年大约有1200人来专门观看北极熊,而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增加。当地有六条游船用于运送游客观看北极熊,汤普森拥有其中一条。
一些游客对北极熊灰暗的毛发感到惊讶,这是因为它们在沙滩上翻滚和在鲸鱼残骸间觅食而弄脏了身体。来自荷兰的一位游客表示:“它们看起来不像北极熊。但这没影响,我回家后可以对它们的照片PS”。
游客苏珊·特鲁卡诺(Susan Trucano)带着儿子于9月初抵达这里,表示他们希望在北极熊被灭绝前,看到野生的北极熊。
特鲁卡诺称:“要抓紧时间来这里。我担心将来再看不到这些雄伟的动物。”
越来越多的游客,为卡克托维克小镇的一些人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但不可避免地干扰了其他人的生活。在秋天,当北极熊出现在这里时,游客会乘坐小型民用飞机进出这个小镇,这挤掉了需要飞往安克雷奇或费尔班克斯的当地居民的位置。一些游客在这个小镇里闲逛,未经允许就拍照,或妨碍当地在捕鲸过程中举行的各种仪式。去年,一位莽撞的游客差点与一位捕鲸船长打了一架。
大多数情况下,北极熊与这里的人能和平共处。当地人能容忍北极熊——本地一家名叫Waldo Arms酒店的所有者莫林·特雷纳(Merlyn Traynor)称,“它们可以在这里短暂停留,但它们要懂得规矩”——同时,有了鲸鱼的残骸,它们没有理由攻击人类。
但是随着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继续萎缩,北极熊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差。它们逗留在卡克托维克小镇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游客人数不断增加。像北极其它地区一样,北极熊与人类之间的接触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不仅使北极熊承受更大压力,也让人类面临更大危险。
到目前为止,当地没有发生过北极熊攻击人类的事件,但出现过一些惊险的情况。
汤普森称:“过去它们从来不会溜进小镇里,或只是偶尔会,如一年大约一次。现在它们每天晚上都会出现在小镇里。”
北极熊专家表示,他们担心将来这里出现的北极熊数量太多,鲸鱼的残骸会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
北极熊专家詹姆斯·怀尔德(James Wilder)最近完成了一项北极熊攻击人类的研究,他指出:“当北极熊身体肥胖、心情愉快和状况良好时,它们对人类的威胁不大。但是当它们瘦得皮包骨头和急需营养时,你必须小心。”
栖息地面临危机
狮子或狼等濒危物种面临可预见的威胁包括:偷猎和狩猎,或人类居住区侵占它们的栖息地。
但北极熊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机构所不能解决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不受管制地排放到大气中。
体育狩猎一度对北极熊构成重大威胁,使一些地区的北极熊数量大大减少,直到1973年, 北极圈周边国家达成《保护北极熊协议》,限制了对北极熊的狩猎,北极熊的数量开始出现反弹。
石油泄漏、污染和过度捕猎仍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一些风险。但这些风险都无法与北极地区海冰面积萎缩造成的影响相比。
图注:研究人员担忧的是,如果没有海豹提供高脂肪营养,北极熊还能够存活多久
对许多研究人员来说,最紧迫问题是在失去通常由海豹稳定提供的高脂肪营养来源的情况下,北极熊在陆地上能够生存多少天。
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的雷格尔博士指出:“一只熊需要海冰才能捕捉到海豹,从而成为一只北极熊。这是一个底线。”
一些科学家表示北极熊可能学会依赖其他种类的食物生存,例如雪雁等,或者它们可能学会在海水中捕捉海豹,而不需要依赖冰块作为平台。
但大多数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不可能的。
美国地质勘探局野生动物专家大卫·道格拉斯(David Douglas)在专家小组会议上发言时表示,这种演变通常需要数千年时间。
他说,海冰面积的萎缩“可能发生于一个非常狭窄的时间框架内,几代北极熊可能来不及学会新的生存方式。”
北极熊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冰的消失程度。在某些气候模式下,如果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北极熊的数量可以恢复。一些证据表明,在气候变暖的早期,北极熊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一个群岛避难。
在卡克托维克小镇,至少现在,鲸鱼为北极熊提供了另一种食物来源。但死鲸并不是北极熊的首选美食。
汤普森表示:“北极熊来到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捕鲸。它们来到这里,因为它们的栖息地已经消失了,那里成为几百英里的开阔水域。”
篇10: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XX年7月20日—30日——XX年8月5日—8月20日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现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东莞市被喻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万,而外来人口就高达458万,其实实际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600万。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乐生坪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
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
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在网上调查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为1400元,其次是建筑业,平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险系数极高。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他们建议:
①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由于《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宏观,对涉及保护职工收入所得、社会保障、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这给劳动执行部门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使《劳动法》的很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
②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工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③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项工会在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要进一步加对修改后的《劳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各线工会作用。
篇11:农村教师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工资待遇偏低,家庭负担较重,业余生活单一,西部某省农村教师生存现状调查显示——
农村教师身心健康有隐忧
长期以来,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的条件十分艰苦。近年来,国家在农村教育投入上实行了倾斜政策,农村教育在办学硬件设施上已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硬件的确“硬”起来了,但农村教育的内涵发展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特别是在西部偏远地区,地方财力不足,“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不能得到完全匹配,更有甚者,以挤压教师编制数量来减少地方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的现象也并不鲜见。因此,农村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几乎没有体检、看不起大病。
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低,年轻教师面临着买房、婚嫁等诸多具体问题,年轻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都不愿意到农村教书,这也造成了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成为了农村教育的无奈现状。
西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究竟怎么样?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法,将S省21个地级市(州)分为四层,根据每层地级市(州)的数量,随机抽取1—2个地市作为样本,抽取了6个地级市,每个地市选取2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2所农村学校,共计24所。共向教师发放问卷1163份,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
结果与分析
(一)工资待遇偏低,区域差异较大
本次调查显示,95%的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下,近75%的在2500元以下,近一半的在—2500元之间,甚至还有27.7%的教师月均工资在元及以下。在访谈中,教师表示近5年自己的工资有小幅度变化,但接近90%的农村教师仍对自己的总体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有教师戏称:“现在的教师还不如建筑工地上的临时工,临时工的工资每天都在120元以上。”
在12个抽样县内部进行比较: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没有一位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由此可见不同区域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既与当地绩效工资政策有关,也与当地经济生活水平和地缘情况有关。总的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平原地方的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更高,其收入水平更高,而丘陵、山区地方的农村教师收入水平更低,绩效工资标准也更低。
关于地方政府兑现法定教师待遇的情况,有76.1%的农村教师认为所在地方“完全兑现或基本兑现”了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但仍有15.7%的教师认为所在地方“基本没有兑现”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8.2%的农村教师表示“不清楚”。这说明,对于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另一方面还应督促落实。
(二)家庭负担较重,身心健康堪忧
调查显示,72.6%的农村教师表示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3.3%的教师离异独自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结合S省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不高的情况,可以看出S省大部分农村教师经济压力较大,生活水平不高。
进一步考察农村教师住房情况,18.1%的农村教师人均住房面积为在19平方米以下(包括10—19平米及10平米以下),18.3%的农村教师无住房。同时,相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虽然教师收入水平要比其他地区农村教师高,但由于城市周边的房价较高,无住房的教师人数反而比其他地区要高。
进一步访谈发现,虽然大部分农村教师有房居住,但大部分房子是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福利房,房子户型、结构等均不够科学;比如,D县农村教师住房大多数是过去的小青瓦老房子改造、加固的,多数住房阴暗、潮湿,家居环境很差。还有一部分住房,则是近几年政府为农村教师修建的周转房,它们的面积严格控制在每户40平方米左右。此外,相对于城市学校的住房补贴政策,农村教师既与“房改房”无缘,又无住房补贴,甚至被排除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规定之外。
在座谈中,不少农村学校的领导对教师们的身心健康表示了担忧。因为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有限,除支付水、电等保障正常运转的费用外,学校还要支付教师们的“三险一金”,学校已无财力组织教师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身体病患,并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职业病的隐蔽性和长期性,不仅对农村教师的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对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影响。一位校长反映了这样的现实: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29人,这些同志中长期生病的4人,隔三差五因病请假的在10人左右,其他教师中也有很多都得过咽喉病、颈椎病等职业病,致使学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相对于身体健康状况,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则更是长期受到忽视,且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更具隐蔽性、普遍性。一位片区教办负责人反映:他所在辖区有13个农村学校,教职工687人。3月片区组织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三)业余生活单一,人际关系较好
本次调查显示,54.1%的农村教师在业余时间是做家务、带孩子;43.9%的教师是备课改作业,43%的教师是休息娱乐,34%的教师是自学进修。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相对单一,要么就是帮助家人做家务,要么就是上班工作的延续,比如备课改作业等。即使是休息娱乐,也仅仅是看看电视、聊聊天,娱乐方式相对单调。显然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方式,与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农村学校所在地区常常没有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设施,无法为农村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方式。看书、上网、进行身体锻炼之类的活动很少。
在农村教师的人际关系方面,被问及“您认为所在学校教师的关系如何?”时,有80.1%的教师认为教师间的关系很好或较好,有19.0%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关系一般,仅有0.6%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关系不太好。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间保持了良好的同事关系。在与学生关系方面,座谈中不少教师对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感到满意,均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当谈到自己曾经教过的最出色学生时,很多教师都表现出自豪感和荣誉感。在与学生家长关系方面,很多接受访谈的教师都表示,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好”或“较好”。
(四)喜欢教师职业,社会地位较高
在问及“您喜欢教师职业吗?”,有60.7%的教师“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教师职业,有29.9%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喜欢程度为“一般”,仅有9.1%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教师职业。由此可见,尽管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是喜欢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的,仅有一小部分教师对现在的职业和工作持否定态度。访谈中不少教师坦言:喜欢教师职业还是因为目前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高,同时,教师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比较稳定,工作的风险较小。
在回答“您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吗?”,有97.3%的教师认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完全能”或“基本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而“在学校外的群众之间发生争执时,他们会找您评理或解决问题吗?”超过半数(55.3%)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会”或“偶尔会”请他们评理或解决问题。这一方面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在周围群众间建立起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自己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较为满意,也印证了这点。
对策与建议
完善农村教师工薪制度,提升农村教师收入水平
一是核定省级统筹农村教师基本工薪标准。以省级财政统筹为基准,制定全省统一的农村教师任教津贴额度发放标准,健全发放保障机制。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津补贴政策要突出重点、加大额度。二是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之外,由财政单列农村教师的津贴补贴支出。三是大幅度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可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到工薪总额的'25%左右。发放依据应考虑距离和职称两个维度。按任教学校至县城距离远近和任教教师职称高低依次递增设定,然后依7:3比例加权核定。距离权重为70%,体现农村教师任教学校的地域差异;职称权重为30%,体现农村任教人员间的差异。发放对象以非县镇所在地在职教师为主,覆盖退休教师,但额度有所不同。对退休教师按其在农村任教教龄、、30年计算,分别享受额度的15%、30%、50%。四是增加农村教师交通补贴。
健全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
要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一是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二是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在县城或交通便捷的重点镇集中建设教师住宅区。
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公积金制度和住房补贴。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补发被拖欠的公积金,并适度提高公积金补贴标准。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新教学楼的兴建,可将一些腾出来的教室改建成住房;拍卖撤并学校的全部资产,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合并学校的发展包括住房改善。
中央已经安排基建投资,支持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S省也把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住房纳入了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的住房和配套生活条件并不乐观,水、电、气、网络等存在缺失现象。因此,国家要加大周转宿舍的专项经费统筹力度,省级财政还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农村教师住房补助的力度,创新实施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机制,并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的维护和更新纳入统筹保障范围,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实施教师健康行动计划,增强农村教师身心健康
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机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建立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网络,形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机制,提高教师应对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其它压力的能力。同时,要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营造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除了是工作场所外,也是教师们重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有必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教师在校内的工作、学习与休闲活动,使学校成为教师工作的乐园、生活的家园,让学校成为教师向往的地方。
关注老年教师的健康,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重视中青年教师的诉求,让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从问卷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对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教师基本上是40岁以下的。办好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的中坚力量正是这批中青年教师。他们无论是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业务能力,还是身心状态均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对教育贡献最大的时期。如果能让他们感到“满意”,他们将会迸发出更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有希望的教育。
篇12: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1. 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影响
1) 调查显示,50.5%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或影响较小。影响很大的企业仅占13.6%。由此可见,虽然这次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较广,但受到重大影响的企业还是很小一部分,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应对危机、实现成长的能力和信心。
2) 与08 年相比,53.2%的企业预测09 年营业额将增加,其中18.8%的企业预计营业额将大幅增长,预计收入大幅减少的企业仅6.4%。
3)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市场环境,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户资源少,推广很难有效触及目标客户及推广成本增加等,反映资金短缺的企业不足四分之一。
4) 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是化工、机械、五金等B2B 行业,通信、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5) 调查显示,规模较小、营业额偏低的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做大做强是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以应对危机的根本举措。
2. 金融危机对已开展搜索营销的企业推广方式选择的'影响
1) 调查显示,搜索引擎营销已经成为广大中小企业最认可、最依赖的推广方式。在已经开展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91%的被访企业计划增加或保持对这一营销方式的投入,其中增加投入的企业比例高达51.5%,远高于他们对其他推广方式的投入程度。大部分增加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主表示,增加投入主要是因为搜索引擎推广的性价比高,准确有效和可量化评估和不断优化;而减少在搜索引擎营销上投入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市场推广预算全面缩水导致的。
篇13:关于街道环卫工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环卫工人指主要负责街道卫生保洁工作的工作人员,本文将介绍关于街道环卫工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街道环卫工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期,祥瑞园小学搞了一个对我区环卫工人生活、工作现状的调查活动,我本人对全区城区环卫部门的一线工人现状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2月16日,共调查华光路、西八路、西九路一线环卫工人6人,与环卫工人进行了交谈,得知他们现在的工作情况和生活质量。整个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年龄情况
从受调查的6名环卫工人当中,男女人数所占百分比为17%和83%;从年龄结构来看, 50-60岁之间年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100%;从临时工受教育文化程度来看,基本都是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2、人员来源
整个调查显示,我区城区环卫系统临时工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下岗工人;二是附近村民;三是退休人员。
3、工作时间
我区城区环卫一线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天6个小时,每天两班倒,没有节假日。
4、福利待遇
我区环卫工人的工资普遍较低,工资平均为1100元/月,超时工作没有任何加班费。同时由于经费紧张,只给临时工缴纳了2份意外保险,其中包括一些工龄较长的也都未予办理。
5、主要工作
环卫工人的工作非常辛苦,主要是负责街道的卫生保洁方面的工作。
6、清扫工具
清扫工具发放不及时,只发过一次,坏了就自己做。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对环卫一线职工队伍情况进行的调研,我发现如今环卫工人面临着一系列的具体困难:
1、清扫工具过于简单。目前,我区道路清扫面积大,每天要早中要两班倒,而且保洁方式全靠“人海战”,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有很多环卫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大多数自己带饭解决。
2、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清扫路面,环卫工人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频繁往来的车辆就成了威胁环卫工人人身安全的第一杀手。近些年来,我区新建道路、拓宽改造的道路不断增多,路况越来越好,然而,开车上路的“新手”也是越来越多,闯红灯、超速驾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法现象严重。加上一些环卫工人年龄大、反应慢等原因,随时可能出现因为躲闪不及而导致的惨剧。
3、环卫职工待遇普遍偏低。由于环卫经费严重短缺,虽然物价不断上涨,但由于经费紧张,环卫工人大都是下岗职工、低收入群体,大多数来自农村,加之年龄都较大,医疗及生活支出花费都较大,1100元的工资几乎所剩无几,生活非常困难。
4、环卫工人不受社会尊重。 具体表现为不懂得爱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和对环卫工人的人格尊严的蔑视。在我区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环卫工人遭遇别人讥讽、谩骂的现象也是随时发生,“我们不扔垃圾,你们不就失业了”的风凉话常常游荡于环卫人员的耳畔。
5、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由于环卫行业从目前来看,纯粹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密集型体力劳动,导致了环卫一线队伍呈老龄化、文化程度低、“用人荒”状况。
三、几点建议
环卫工人是净化、美化、亮化城市的主力军,为了解决他们的福利待遇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我们建议:
1、要建立健全工资、社会保障机制。建议提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一方面保障环卫职工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按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适当解决一线环卫职工的用餐问题。
2、要建立健全帮扶救助机制。环卫工人工作性质特殊,要以政策和法律保障,使环卫工人从屈辱、劳累、被歧视和误解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和权益。大力宣传环卫工人他们为城市和社会所做的贡献,客观反映环卫工人的现实状况,让社会公众了解环卫工人,在社会生活中尊重环卫工人、平等对待环卫工人。。
3、要建立健全设施配套机制。确保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有序合理,降低环卫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并结合本地实际,适当加大对清扫机械的购买投入,增加保洁区域机械清扫覆盖面,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环卫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为环卫长远发展着想。
采访感受:
通过这次采访,我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他们每天不辞辛苦地在马路上扫大街,就是为了社会可以保持干净和整洁,就算刮风下雨,也坚守岗位,把城市打理的井井有条。
值得我学习的方面:他们吃苦耐劳,不辞辛苦的工作,虽然工资不多,但还是坚守岗位。我要学习他不居功自傲、无私无为的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我将努力做到:不要随手乱扔纸屑、果皮,倡导人民要爱劳动,讲卫生,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公民。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讲文明、讲卫生,那世界上就会出现没有环卫工人的日子,祖国将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变得更加美好!
【拓展阅读】
职业介绍
环卫工人指主要负责街道卫生保洁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般街道环卫工人都是社区推荐的环卫处的工人一般面向社会招聘的。
要求环卫工人全天保洁,一天上班:早上3:00-5:00,白天为上午、下午两班倒,中午休息一小时,至少工作8个小时以上;无基本安全保障,天天辛苦劳累只为城市清洁,工资仅仅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作现状:
1、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每日平均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且没有休息天和节假日。
2、单位能提供给环卫工人居住的房屋非常有限。
3、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时有酿成惨剧。
4、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低,环工常常遭人歧视,被辱骂,甚至被殴打致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5、环卫队伍女多男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6、环卫工人的受教育水平低,素质较低,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
7、环卫工人的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
8、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低,福利待遇差,每月工资一般在一千元左右。
篇14:考证族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五是以社会参与为支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通过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媒体宣传引导等,构建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柱;发动社会各界和志愿者提供实质性的关爱和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关爱资源的不足,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四六级(课程)证、计算机证、普通话证……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证书类考试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那么,现在的大学生参加的证书考试真的很多吗?而他们为什么要参加证书考试,考到证书的意义又何在呢?据此,小E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考证的调查,截至3月20日,共收集了3872份问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考证族”们的生存现状吧!
一、92%的网友参加过证书类考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走入城市,成为打工一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为了了解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近日,剑阁调查队在汉阳镇中心村和武连镇计划村对4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调查。
92%的网友参加过证书类考试。毫无疑问,作为大学生,证书类考试是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
二、72%的网友考证件数在1~4张
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向政府或有关政策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为单亲特困母亲争取更有利的生存环境及福利资源。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超半数网友拥有的证件数在4张及4张以下。这应该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单从数量上看,也许考证还不至于给大学生们太大的压力。
三、38%的网友考证是为了择业就业
为了就业和择业成为近四成网友考证的理由。另有近两成的网友希望借此学相关的专业技能。据此,小E可以推测大学生们考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四、40%的网友认为考证影响了学
近四成网友认为考证影响了学。相应的,几乎同样规模的网友认为考证没有影响。从难度上来看,考证在网友之间的影响差异是比较大的。
五、面对考证失败,38%的网友会选择坚持
超半数的网友面对考证失败依然会坚持考证。相反地,只有不到一成的`网友会暂时或永久地放弃考证。可见考证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不得不迈过的一道门槛。
六、32%的网友考证花费不超过500元
网友为了获取证书所使用的花费差异相当大。有些网友花费不到500元;而另一些则在元以上。这也许是由证件种类和获取难度的不同所决定的。
七、58%的网友每天考证准备时间在两小时以内
网友每天为了考证所花费的时间和所花费金钱的调查产生的结果很相似,在不同的时间档都分布了一定的人群。
八、36%的网友考完证后依然对该技能不熟悉
略有遗憾地是,通过证书考试对近四成的网友来说并不意味着能够熟悉该技能。只有三成的网友掌握或是精通了该技能,其余网友对其的熟悉程度停留在了解甚至是不太了解。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其中能够跟随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留在家中。这些留在家中的孩子为“留守子女”。虽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们国家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却是以下一代的成长为代价,由于种种原因,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在教育上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本调查报告以高邮市甘垛镇横泾带程村为对象开展调查。
九、41%的网友认为考证有助于他们学或工作
约两成的网友认为考证并没能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或工作。约四成的网友持相反观点。其余的网友认为考证对他们生活的影响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关注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保障其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在城市和城市居民一样安居乐业,更好地为岳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现况,政协西湖联络处组织政协委员于8~9月,分组对西湖街道部分农民工的生活现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了举行座谈会、家庭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共召开农民工座谈会4场次,走访农民工家庭89户,发放调查问卷78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从本次调查可以令人欣慰地看出,大学生网友们在对待证书考试方面越来越理性和冷静。小E希望,在大学生们对待考证时,一方面,都应在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职业规划之后,再作出决定;另一方面,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不仅仅是靠考试就能证明的,踏踏实实地提升实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篇15:青年作家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青年作家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曹寇、春树、阿乙、七堇年等纯文学青年作家自剖生存状况
带着“青年纯文学作家生存状态调查”的名义,华西都市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曹寇、春树、阿乙、七堇年等青年作家,他们不是网络写手,也不是什么大神,他们都是在小说、诗歌、非虚构类文学作品有建树的写作者。让人颇为意外的是,摆在青年文学作家面前最大的难题,竟然就是生存!在这些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将生存和写作悠然安排的青年作家眼里,给予同辈和后辈最大的建议竟然是“先养活自己,再谈文学”。
近
几年,根据《甄嬛传》、《步步惊心》、《琅琊榜》、《花千骨》等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火得一塌糊涂,这导致了不计其数的写作者投入了网络文学的怀抱。有数据显示,20,中国的网络写手人数已突破百万,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难道现在的青年作家都很少写纯文学作品了吗?由于蛋糕只有那么大,分蛋糕的人却很多,这也导致了超过九成的网络作家没钱拿,而那些写纯文学的青年作家们生存状况是否更令人堪忧?纯文学需要面对的最大主题:
养活自己
1981年,当时还是日本青年作家的村上春树干了一件任性的事,卖掉自己和妻子经营多年的爵士乐酒吧,开始专职写作。“我也第一次超越了青春小说概念,进入了厚重的成人世界。”辞去工作,恣意行走和写作,也随着村上春树在文学上的被肯定而成为青年作家们最理想的模板。而放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村上春树的写作成功路径,根本无法复制。
高中退学,开始专职写作时,中国的春树才17岁,一晃15年过去,那位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的任性女孩,早已成为“80后”青年作家的精神标杆,在回答华西都市报“青年作家生存状态”调查的问题时,她也担忧同龄作家的生存:“我不知道具体的中国青年作家的生存状态,这似乎得调查才能得出数据来,据我所知,情况不好也不差。”她坦言,这两年浮躁的文化环境和对于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让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放弃了写作:“大浪淘沙,最终是经济状况这十几年让许多本有才华的作者放弃了写作,而不是表达能力或者才华,但还是有一些仍然在写作。”
“一般以纯文学为业的人都不会以市场原因离开,离开的早就离开了,或者专攻畅销书的早就去了。”被北岛誉为“对写作有着和对生命同样的忠实与热情”的阿乙也是青年作家的一枚旗舰,谈到这个话题,他认为致力于纯文学的青年作家最重要的生存状态是养活自己。“青年作家最重要的是先工作,有一笔养自己的钱,有医疗保险,要锻炼,注重健康。”实实在在的“告白”背后,是阿乙从骨子里对文学青年这个群里的了解:“以文学为业的总是那一批人,收入不多,多了也不善于理财,谈钱就忸怩,又清高。”
“我是比较幸运的,自己喜爱文学、喜爱写作,又恰好稿费能把自己养活。”作为青年作家里稍“年长”的曹寇,他感叹自己比许多同龄人都幸运,“据我所知的是,纯文学作家生存状况相当困难,能养活自己的只有少部分的人,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也是这么不公平。”
而在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时,曹寇点得很透彻,造成青年作家生存困境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发表渠道的匮乏,他们的文学作品得不到承认;另一个原因是缺乏成就感,文学不被肯定,生活有一种挫败感。”生活和精神的两种挫败,同时折磨着青年作家。
已经专职写作15年的春树认为,从大环境到青年作家个人的家庭环境,各种因素其实都在困扰和制约他们的发展。青年作家无法回避的最大尴尬:
太过自我
青年作家,从年龄上来划分,大多是“80后”左右,而从心理状态来说,绝大多数人可以贴上“个性”、“自我”的标签。不论残酷新锐的春树,还是被誉为粗鄙文学代表的曹寇,他们的主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对自由、自我的歌颂。
“青年作家和老一代作家,最大的一个不同,或者说优势,是他们思维的活跃性,这一根本的差别从他们各自的成长背景就有所区别。老一辈的作家(50、60年代)他们的文学启蒙可能就是唐诗三百首、世界名著等,而青年作家他们从小接触的东西更多、视野更宽阔,写作有更多可关注的角度。”曹寇说。
而说到缺点,曹寇认为青年作家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普通的关怀,“比如,对他人的关怀、对亲人、对社会缺乏包容性,也不关心国家宏观大局,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像社会上跳广场舞这个现象,也缺乏基本的包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青年作家太过自我,太强调自我。”
曹寇的这一观点,其实和第七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讨论的结果是一致的。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第七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有297名青年作家出席,其平均年龄35岁左右,这群青年作家自己“把脉”的结果,也是过于看重个人感受。
评论家李云雷提出了当代青年作家写作的局限:“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视野与格局较小,大多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现实,很难有一种更宏大地把握历史的能力。思想上缺乏创造力,只注重个人感受;二是他们受前辈作家的美学影响过于深刻,尚未从他们的影响中摆脱出来,因而未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与艺术风格。”
在被问道如何让青年作家走出尴尬,曹寇提出的观点很明确,“文学是滋养人的,不是害人的,首先要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发自真心的对文学的喜爱,再根据自己的才能来写作。当然,文学也不是一个牢笼,如果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更适合写剧本、创造电影,都可以大胆去尝试。”
阿乙认为,“时下很多青年人眼高手低,将精力用来谈论大事,写作的年轻人应该把这部分时间节约下来,攻习技艺。”《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邱华栋对青年作家的建议,同样是“攻习技艺”:“当下,面对诸多诱惑,对作家最大的考验不是要写什么,而是能否踏实写作。”互联网时代对文学的最大影响:
改变文风
“80后”上下左右的作家,无可否认地正在面临一场文字革命——物联网时代、新媒体冲击下,阅读突然变成了一件艰难的事。在碎片化阅读、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纯文学作品也在悄然被改变。
“互联网时代可能有很大的优越性,比如,解放了精英写作,让所有人都成为作家,自媒体时代,让作家没有了门槛,也让传统文学链条有了改变,让很多青年作家能够放弃过去的老路,得到更多被认可、被发表的机会,这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优势。”跟曹寇一样,很多青年作家都肯定了互联网对于写作的良性塑造,比如七堇年,“当下的创作环境我觉得自由多了,商业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生存的机会,总的来看我觉得是,一个时代的面貌匹配一个文学的面貌,互相共生的。”
而青年作家赵志明认为,这种开放性未必是好事,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他谈道:“互联网让人人都有话说、有表达欲,但这些和文学创作是两码事,如果因此而人人自视为作家,那就很恐怖,会导致阅读层面的崩塌。不讲章法的写作只会培育不负责任的读者,激发更不入流的写作,如此恶性循坏,那我们就会离善于学习、理性判断、勇于担当渐行渐远。”
互联网对于文学的利弊权衡,或许还有争议,但有一点是青年作家们公认的:互联网时代,对于文学作品的文风有所改变。“我先不去评价这样的文风改变是好或是不好,但确实对文风有了改变。”曹寇说,自媒体时代,每日面对信息量爆棚的社会,文风的一大变化是:“受到互联网风格影响下的写作,在写作方式上更追求阅读的快感,追求言简意赅,甚至还有了标题党的倾向,如何吸引眼球等等,这都是网络化之后造成的影响。而这种文化,传统作家、或者说传统写作方式的作家有了明显的代沟,这种影响力还会持续影响互联网之后的人类。”
赵志明看来,互联网最大的影响是让读者分类,让阅读市场重组,让中国和世界文学更快地对接。“像阿乙、大刘这些小说家已经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不过,像《甄嬛传》、《琅琊榜》、《芈月传》等,即使拥有绝大市场,我却觉得先天太不足,很难走出去,被世界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陈甘露杨帆青年作家
优势
曹寇:“青年作家和老一代作家,最大的一个不同,或者说优势,是他们思维的活跃性,这一根本的差别从他们各自的成长背景就有所区别。老一辈的作家(50、60年代)他们的文学启蒙可能就是唐诗三百首、世界名著等,而青年作家他们从小接触的东西更多、视野更宽阔,写作有更多可关注的角度。”青年作家
局限
评论家李云雷:“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视野与格局较小,大多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现实,很难有一种更宏大地把握历史的能力。思想上缺乏创造力,只注重个人感受;二是他们受前辈作家的美学影响过于深刻,尚未从他们的影响中摆脱出来,因而未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与艺术风格。”
篇16:街道环卫工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街道环卫工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环卫职工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方面,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却不能在城市享受到与贡献对等的权利和尊敬,此种现状令人忧虑。近期,xx街道对工作在xx路、xx路等8条道路的32名环卫职工生存现状做了问卷调查,整个调查情况如下:
1、年龄情况
从受调查的32名环卫工人当中,男、女人数所占百分比为69%和31%;从年龄结构来看,40—49岁之间年龄段所占百分比19%,50—59岁之间占66%;从临时工受教育文化程度来看,基本都是小学、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2、人员来源
整个调查显示,xx街道环卫职工工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失地农民;二是身体原因不能从事其他工作;三是退休人员。
3、工作时间、福利待遇
我街道环卫一线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天8—10个小时,都签订了用工合同,每年都参加安全培训工作,工资福利等每月在20xx元以上。
通过这项调研显示,如今环卫工人面临着一系列的具体困难:
1、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为了清扫路面,环卫工人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频繁往来的车辆就成了威胁环卫工人人身安全的第一杀手。近些年来,xx街道新建道路、拓宽改造的道路不断增多,路况越来越好,然而,开车上路的“新手”也是越来越多,闯红灯、超速驾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现象存在。加上一些环卫工人年龄大、反应慢等原因,随时可能出现因为躲闪不及而导致的惨剧。
2、存在不尊重环卫工人的现象。随手扔垃圾、开车途中产生的抛物等等,都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和危险性。
3、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由于街道环卫行业从目前来看,纯粹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密集型体力劳动,导致了环卫一线队伍呈老龄化、文化程度低、“用人荒”状况。
环卫工人是净化、美化、亮化城市的主力军,为了解决他们的福利待遇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我们建议:
1、要建立健全帮扶救助机制。环卫工人工作性质特殊,要以政策和法律保障,使环卫工人从屈辱、劳累、被歧视和误解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和权益。大力宣传环卫工人他们为城市和社会所做的贡献,客观反映环卫工人的现实状况,让社会公众了解环卫工人,在社会生活中尊重环卫工人、平等对待环卫工人。
2、要建立健全设施配套机制。确保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有序合理,降低环卫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并结合实际,适当加大对清扫机械的购买投入,增加保洁区域机械清扫覆盖面,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环卫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为环卫长远发展着想。
★ 申请音乐人协议书
★ 音乐学开题报告
★ 高中小论文范文
★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精选16篇)】相关文章: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3-10-28
学前古筝教育乐理趣味性的教学模式的论文2022-06-01
谈承德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艺术论文2023-11-30
民族音乐鉴赏论文2023-07-15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2023-03-03
音乐毕业论文2023-11-28
电视栏目策划设计方案2024-01-09
高校音乐学个人开题报告2022-10-18
民族音乐文化高校音乐论文2022-07-08
浅谈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论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