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出入境规定

时间:2024-03-10 07:37:1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澳门出入境规定(推荐11篇)由网友“非似类”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澳门出入境规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澳门出入境规定

篇1:澳门出入境规定

暑期单独前往澳门或者参加“港澳自由行”的出境游客明显增多,但需要注意的是,9月1日起,内地游客如果不持有澳门签注,将不再允许从香港进入澳门。

新的措施规定:从9月1日开始,持往来港澳通行证的内地居民,不管是直接赴澳门还是由香港进入澳门,都必须事先办理澳门签注。此前游客采取只办理一张香港签注,同时前往香港和澳门两地旅行,就可以从香港前往澳门,但9月1日后此方法将不再可行。

此外,内地居民持护照过境澳门的逗留期限规定也更严格:从8月1日起,内地居民首次持护照过境澳门的逗留期限,将由现时14天缩短为7天;对第一次持护照过境澳门却并没有前往外国(第三地)的内地旅客,若再次持护照入境澳门允许逗留减至2天;如果旅客在2天之内未前往其他国家,那么第三次持护照再“过境”澳门,就会被澳门拒绝入境。

专家介绍,新措施的实施对游客影响并不大,游客在办理港澳通行证的同时就可以办理签注,方便快捷;同时,费用方面也只增加签注费,如一次个人签注(G签)20元。但广大出入境旅客需认真了解有关澳门出入境新举措,以免对个人的出入境造成影响。

[澳门出入境最新规定]

篇2:澳门逾期出入境管理规定

澳门逾期出入境管理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这两个法的实施细则以及《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现就上述法规中有关处罚和几种强制性管理措施的执行程序作出规定,以作为公安部《印发关于执行两个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内部规定、说明的通知》([87]公发10号文件)的补充与修改。本文中对于被处罚人提出申诉和提起诉讼问题第一条二、三款的规定,已征得全国人大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现将规定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编者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收编在《执法手册》第七辑;《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规定》收编在《执法手册》第八辑;公安部印发关于执行两个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内部规定、说明的通知》收编在《执法手册》第九辑。

附:关于出入境管理处罚和强制性管理措施执行程序的规定

一、关于处罚裁决机关

(一)《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这两个法的实施细则以及《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处罚,均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裁决,公安派出所、企事业单位保卫处、科没有处罚裁决权。

对违反出入境管理法规需要给予处罚的,本着就近裁决和就近申诉、起诉的原则,一般以案件发生地公安机关的名义宣布第一裁。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对违反出入境管理的人给予处罚时,可以出入境管理处的名义宣布第一裁。

(二)、“驱逐出境”和“限期出境”这两种处罚的决定权属于公安部。执行办法是: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以下公安机关承办的,统一由公安厅、局报公安部审核批准后由承办机关以公安部名义宣布并执行。

2.罚款或拘留需并处“驱逐出境”、“限期出境”处罚的,其罚款或拘留处罚由承办机关裁决并执行,“驱逐出境”或“限期出境”处罚按上述报批办法由承办机关以公安部名义宣布并执行。

3.无论单处或并处“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处罚,均使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处罚裁决书”,罚款或拘留处罚使用承办机关裁决书。

被裁决罚款或拘留并处“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的,应于罚款或拘留执行完毕之后执行“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如需在罚款或拘留处罚的申诉和提起诉讼有效期内执行“驱逐出境”或“限期出境”的,可于宣布“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的同时,向被处罚人说明可委托他人就罚款或拘留处罚代为行使申诉或起诉权。

二、关于被处罚人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

(一)受理申诉或起诉的机关。裁决机关在向被处罚人宣布罚款或拘留处罚裁决的同时,应依法向被处罚人口头说明申诉或提起诉讼的权利和时限,并指明可以向何部门申诉或起诉。被处罚人不服原裁决的,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外国人向当地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直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裁决的,可以向直辖市公安局提出申诉或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被处罚人于第一次裁决之后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过法院判决或裁定的,便不再具有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诉的权利。

被处罚人不服第一次裁决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诉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裁决为最后裁决,不得就此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应诉。原则上由原裁决机关出庭应诉。如果是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主办,而委托下一级公安机关宣布裁决的,主办机关应主动及时向委托裁决机关提供案件材料、证据,以备被处罚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出庭应诉。

(三)申诉的受理及复查。被处罚人堤出申诉应有正式书状,委托他人申诉的,应有委托书。受理申诉裁决机关在接到申诉材料后要认真复查,准确定案,并在法定时限内作出裁决。

被处罚人通过原裁决机关提出申诉的,原裁决机关要在两日以内将案件材料、证据移送上一级机关。

被处罚人,或其代理人,或通过原裁决机关提出的申诉,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在受理后三日内作出最后裁决。

被处罚人越级申诉,可依法不予受理,但应告知申诉人向何机关申诉。

申诉裁决机关在接到申诉材料后,应向申诉人通知申诉复查起止日期。

三、关于拘留

(一)《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外国人无力交纳罚款的,可以改处拘留。”对本款规定应当慎重掌握,原则上应尽可能收缴罚款,不宜轻易改处拘留。对于当场无力交纳的,可以限期交纳。在处罚条款中没有规定拘留期限的情况下,改处拘留的日期,可以采取罚款数额与拘留期限折抵的办法,即:

1000(含本数)元以上元以下改处6~10日;

500(含本数)元以上1000元以下改处4~5日;

200(含本数)元以上500元以下改处2~3日;

200元以下改处1~2日。

(二)罚款改处拘留,应当在裁决时即宣布,不采取交纳部分罚款,其余部分改处拘留的办法。

(三)外国人对拘留处罚提出改处罚款请求的,不予受理。

(四)罚款改处拘留时,内部报批及通知外国驻华使领馆办法,按拘留处罚程序进行。

(五)被拘留处罚人需要交纳保证金而暂缓执行拘留时,其保证金数额,也可参照上述办法折算,但应略高于《实施细则》有关条款所规定的罚款数额。

四、关于拘留审查、监视居住、遣送出境、缩短停留期限和取消居留资格使用以上强制性管理措施时,要注意与处罚相区别。

(一)拘留审查和监视居住的决定,适用于有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重大嫌疑,且主要违法事实尚未清楚,不采取拘留审查和监视居住措施将影响搞清事实或不利于对其违法活动进行控制的外国人。可以根据执行条件、审查需要以及当事人本人情况选定拘留审查或者监视居住。执行拘留审查时,按执行拘留处罚的有关规定通知外国驻华使领馆。

(二)遣送出境的决定,适用于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包括签证逾期、被取消居留资格或缩短停留期限后而不离境等情形),如允许其继续停留境内将带来不利后果的外国人。

(三)缩短停留期限或者取消居留资格的决定,适用于违反中国有关法律,因情节轻微,不够驱逐出境、限期出境处罚,经处理(含处罚和免予处罚)后,不宜让其继续在中国停留或居留的外国人。

五、关于执行处罚的法律文书

违反出入境管理的处罚裁决书以及其他法律文书,按照公安部统一制定的式样(附后)由各地自行印制。“驱逐出境”或“限期出境”处罚裁决书由公安部统一印制,加盖印章后,分发至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逐项填写文书内容。各种文书之间不可相互代替使用。要严密文书的送达、签收手续。

文书上一律加盖本单位行政公章。

六、关于裁决与执行本规定没有涉及的,可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四章“裁决与执行”有关规定执行。

公安部

篇3:马来西亚出入境规定

赴马来西亚的旅游者,必须持有所在国护照或其他获得国际承认的旅行证件以及马来西亚的旅游签证。入境时护照有效期不很少于6个月。来西亚海关规定可以携带入境的免税商品为:纸烟200支(烟丝225克)、酒类1瓶(950毫升左右)以及价值在200马元以内的化妆品、土特产品、胶卷(限量5卷)或电影胶片(限量2卷)。 旅游者如携带地毯、服饰、珠宝、巧克力、手包以及超过规定量的烈性酒、含有酒精的饮料、香烟和烟草入境时,需要交纳关税,但也可以在入境时暂寄存在海关,离境时取走。 根据马来西亚法律,走私或携带毒品者可判处死刑。

篇4:公务员出入境管理规定

公务员出入境管理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公安厅、局,人事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干部(人事)司(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各中央企业人事(组织)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形势发展的需要,保障公民出国(境)权利,公安机关将进一步简化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请手续,以前在全国大、中城市实现公民按需申领护照。即除保留部分国家工作人员仍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隶属关系出具单位意见外,其他公民只要不具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准出境的情形,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即可按需要向公安机关申领出入境证件。

为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的管理,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的规定,维护党纪政纪,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请遵照执行。各组织、人事部门和公安机关要相互配合,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的管理工作。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人事部门要参照本规定,加强对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的管理工作。因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管理不力,出现漏洞的,要视情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00三年一月十四日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第一条 为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公务员以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四条 下列国家工作人员(以下称“登记备案人员”)申请因私事出国(境),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出国(境)的意见。

(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 (退)休的厅(局)级以上干部;

(二)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县级以上金融机构领导成员及其相应职级的领导干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表;

(三)各部门、行业中涉及国家安全及国有资产安全、行业机密的人员。

第五条 登记备案人员的基本情况由其所在工作单位负责向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登记备案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登记备案人员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变更相应登记备案的内容。

第六条 公安机关负责本地区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数据管理。

第七条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请时,应当核实有关单位登记备案的情况,确定是否颁发出入境证件。已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如未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因私事出国(境)的意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或办理。

第八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因私事出国(境)管理工作中,应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制定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

第九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对本单位已申领出入境证件的国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实行因私事出国(境)报告登记制度,要求出国(境)人员在境外遵守外事纪律,未经批准不得逾期滞留。登记备案人员已申领的出入境证件,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

第十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因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登记备案手续的,公安机关违反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造成国家利益损失的,应视情节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报送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备案。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员工因私出国管理规定

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公务员以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四条 下列国家工作人员(以下称“登记备案人员”)申请因私事出国(境),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出国(境)的意见。

(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 (退)休的厅(局)级以上干部;

(二)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县级以上金融机构领导成员及其相应职级的领导干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表;

(三)各部门、行业中涉及国-家-安-全及国有资产安全、行业机密的人员。

第五条 登记备案人员的基本情况由其所在工作单位负责向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登记备案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 地、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登记备案人员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变更相应登记备案的内容。

第六条 公安机关负责本地区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数据管理。

第七条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请时,应当核实有关单位登记备案的情况,确定是否颁发出入境证件。已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如未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因私事出国(境)的意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或办理。

第八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因私事出国(境)管理工作中,应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制定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

第九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对本单位已申领出入境证件的国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实行因私事出国(境)报告登记制度,要求出国(境)人员在境外遵守外事纪律,未经批准不得逾期滞留。登记备案人员已申领的出入境证件,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

第十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因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登记备案手续的,公安机关违反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造成国家利益损失的,应视情节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报送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备案。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关于加强处级干部等因私出国管理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列入本规定管理的人员

(一)根据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登记备案人员”的规定,我校正、副处级干部及部分有关岗位工作人员列入“登记备案人员”范围(部分有关岗位工作人员另行确定),接受本规定管理。

(二)登记备案人员的基本情况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向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登记备案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登记备案人员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变更相应登记备案的内容。

第二条 办理因私出国护照和出境通行证的相关手续

列入本规定管理的人员,在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首次或再次申请办理因私出国(境)护照(通行证),领取填写《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境)申请表》和《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地区申请表》时,其中的【特定身份申请人单位意见栏】须经校党委组织部提交分管校领导签署意见,并盖组织部章。

第三条 因私出国护照和出境通行证的集中保管

(一)列入本规定管理人员的因私出国护照和出境通行证,使用前后必须缴党委组织部集中保管。

1.首次或再次申领护照(通行证)后,暂不出国(境)的,须在一周内缴至组织部;

2.首次或再次申领护照(通行证)后,立即出国(境)的,按第四条规定办;

3.护照(通行证)使用后,须在回国(入境)后一周内缴至组织部;

4.新提拔的中层干部,之前持有效因私出国护照和出境通行证的,须在任职后一周内缴至组织部;

5.因遗失等原因,不能按时缴至组织部的,应作出书面说明。

(二)党委组织部在收到后,须出具收据给本人,由专人专柜妥善保管。已过有效期的,退还给本人。

(三)经教育拒不缴组织部集中保管的,视为违纪。 第四条 因私出国护照和出境通行证的使用

列入本规定管理的人员因私出国(境)需要使用因私护照(通行证)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向党委组织部索取(下载)《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中层干部因私出国(境)审批表》,并填写个人有关内容;

(二)提交所在的部门的党总支(直属支部)签署同意;

(三)提交业务分管的校领导签署同意;

(四)提交分管干部工作的校领导签署同意;

(五)组织部根据以上同意意见将集中保管的因私出国护照(通行证)交给本人。

第五条 干部因私出国(境)事项,要列入年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

篇5:公务员出入境管理规定

公务员出入境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公务员以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四条 下列国家工作人员(以下称“登记备案人员”)申请因私事出国(境),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出国(境)的意见。

(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 (退)休的厅(局)级以上干部;

(二)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县级以上金融机构领导成员及其相应职级的领导干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表;

(三)各部门、行业中涉及国家安全及国有资产安全、行业机密的人员。

第五条 登记备案人员的基本情况由其所在工作单位负责向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登记备案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登记备案人员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变更相应登记备案的内容。

第六条 公安机关负责本地区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数据管理。

第七条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请时,应当核实有关单位登记备案的情况,确定是否颁发出入境证件。已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如未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因私事出国(境)的意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或办理。

第八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因私事出国(境)管理工作中,应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制定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

第九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对本单位已申领出入境证件的国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实行因私事出国(境)报告登记制度,要求出国(境)人员在境外遵守外事纪律,未经批准不得逾期滞留。登记备案人员已申领的出入境证件,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

第十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因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登记备案手续的,公安机关违反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造成国家利益损失的,应视情节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报送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备案。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干部职工因公和因私出入境证件管理规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出国(境)证件的管理,根据《XXXXXXXX<关于重申出国(境)证件管理规定和严格身份证办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XXX办【20XX】X号)、《关于开展出国(境)证照管理及个人信息登记备案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XXX办【20XX】X号)等文件精神,现对干部职工因公和因私出入境证件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证件种类

根据有关规定,纳入集中管理的出国(境)证件有:因公护照、因公赴港澳通行证、因私护照、因私赴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

二、报备对象

1、领导班子成员。

2、副高(含)以上职称人员。

3、重要岗位负责人。

三、管理原则

1、干部职工还未办理出入境证件、需要办理的,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必须严格备案、审查,并上报纪委、监察室。

2、干部职工已经办理出入境证件的,在回国(境)后,必须按时上交人力资源部,集中保管。

四、管理的部门

1、领导班子成员持有的证件交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上缴市委组织部集中保管。

2、干部职工因公和因私出入境证件,由人力资源部统一保管。

五、证件上交的期限

持有出国(境)证照的干部职工应自觉将因公和因私出入境证件交由人力资源部集中保管。无特殊情况的,因公出入境证件应在回国(境)7天内交保管部门统一保管; 因私出入境证件应在回国(境)20天内交保管部门统一保管。

六、出入境证件的领取

凡再次出国(境)的,必须凭相应的《因公出国及赴港澳任务批件》或《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审查审批表》、《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境)审查审批表》,经分管领导审批后,依照批准事项领取出入境证件。

七、证件的管理

1、人力资源部要指定专人负责收缴和保管出入境证件,并设立专柜保存。保管人员对出入境证件的使用、收缴情况要进行登记,并及时催收出国(境)人员的出入境证件,每年要纪委、监察部门报告出入境证件使用和管理的情况。

2、负责保管出入境证件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收缴和保管工作的规定,不得擅自发放出入境证件。对未按规定审批,擅自向人力资源部领取出入境证件的,应予以拒绝,并向纪委、监察部门报告。

3、纪委、监察部门将不定期地对人力资源部因公和因私出入境证件收回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人员,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予以通报。

>>>下一页更多“出入境管理方法”

篇6:公务员出入境管理规定

出入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境、入境。所称“私事”,是批: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留学、就业、旅游和其他非公务活动。

第二章 出境

第三条 居住国内的公民因私事出境,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回答有关的询问并履行下列手续:

(一) 交验户口簿或者其他户籍证明;

(二) 填写出境申请表;

(三) 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出境的意见;

(四) 提交与出境事由相应的证明。

第四条 本实施细则第三条第四项所称的证明是指:

(一) 出境定居,须提交拟定居地亲友同意去定居的证明或者前往国家的定居许可证明;

(二) 出境探亲访友,须提交亲友邀请证明;

(三) 出境继承财产,须提交有合法继承权的证明;

(四) 出境留学,须提交接受学校入学许可证件和必需的经济保证证明;

(五) 出境就业,须提交聘请、雇用单位或者雇主的聘用,雇用证明;

(六) 出境旅游,须提交旅行所需处汇费用证明。

第五条 市、县公安局对出境申请应当在30天内,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应当在60天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在规定时间没有接到审批结果通知的,有权查询,受理部门应当作出答复;申请人认为不批准出境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的,有权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受理机关应当作出处理和答复。

第六条 居住国内的公民经批准出境的,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并附发出境登记卡。

第七条 居住国内的公民办妥前往国家的签证或者入境许可证件后,应当在出境前办理户口手续,出境定居的,须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户籍办公室注销户口。短期出境的,办理临时外出的户口登记,返回后凭执照在原居住地恢复常住户口。

第八条 中国公民回国后再出境,凭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或者其他有效出境入境证件出境。

第三章 入境

第九条 在境外的中国公民短期回国,凭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或者其他有效入境出境证入境。

第十条 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要求回国定居的,应当在入境前向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提出申请,也可由本人或者经由国内亲属向拟定居地的市、县公安局提出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核发回国定居证明。

第十一条 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要求回国工作的,应当向中国劳动、人事部门或者聘请、雇用单位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回国定居或者回国工作抵达目的地后,应当在30天内凭回国定居证明或者经中国劳动、人事部门核准的聘请、雇用证明到当地公安局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第十三条 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短期回国,要按照户口的管理规定,办理暂住登记。在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机关、团体及其他机构内住宿的,就当填写临时住房登记表;住在亲友家的,由本人或者亲友在24小时内(农村可在72小时内)到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户籍办公室办理暂住登记。

第四章 出境入境检查

第十四条 中国公民应当从对外开放的或者指定的口岸出境、入境,向边防检查站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其他出境入境证件,填交出境、入境登记卡,接受查检。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出境、入境:

(一) 未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其他出境入境证件的;

(二) 持用无效护照或者其他无效出境入境证件的;

(三) 持有伪造、涂改的护照、证件或者冒用他人护照、证件的;

(四) 拒绝交验证件的。

具有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的情形的,并可依照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 证件管理

第十六条 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的主要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由持证人保存、使用。除公安机关和原发证机关有权依法吊销、收缴证件以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有权依法扣留证件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扣留证件。

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有效期5年,可以延期2次,每次不超过5年。申请延期应在护照有效期满前提出。

在国外,护照延期,由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办理。在国内,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护照延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及其授权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居住国内的公民在出境前的护照延期,由原发证的或者户口所在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

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分1年一次有效和2年多次有效两种,由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颁发。第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通行证,是入出中国国(边)境的通行证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及其授权的公安机关签发。这种证件在有效期内一次或者多次入出境有效。一次有效的,在出境时由边防检查站收缴。第二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其他出境入境证件的持有人,如因情况变化,护照、证件上的记载事项需要变更或者加注时,应当分别向市、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或者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提申请,提交变更、加注事项的证明或者说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中国公民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其他出境入境证件因即将期满或者签证页用完不能再延长有效期限,或者被损坏不能继续使用的,可以申请换发,同时交回原持有的护照、证件;要求保留原护照的,可以与新护照合订使用。护照、出境入境证件遗失的,应当报告中国主管机关,在登报声明或者

挂失声明后申请补发。换发和补发护照、出境入境证件,在国外,由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办理;在国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及授权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

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其他出境入境证件的持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护照、出境入境证件予以吊销或者宣布作废:

(一) 持证人因非法进入前往国或者非法居留被关回国内的;

(二) 公民持护照、证件招摇撞骗的;

(三) 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活动的。

护照和其他出境入境证件的吊销和宣布作废,由原发证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作出。

第六章 处罚

第二十三条 持用伪造、涂改等无效证件或者冒用他人证件出境、入境的,除收缴证件外,处以警告或者5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确的有关条款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伪造、涂改、转让、买卖出境入境证件的,处10日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的有关条款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或者以行贿等手段,获取出境入境证件,情节较轻的,处以警告或者5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的有关条款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本实施细则时,如有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情节轻微的,由主管部门酌情予以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的有关条款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中国公民因公务出境和中国海员因执行任务出境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7:公务员出入境管理规定

公务员出入境管理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公安厅、局,人事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干部(人事)司(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各中央企业人事(组织)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形势发展的需要,保障公民出国(境)权利,公安机关将进一步简化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请手续,以前在全国大、中城市实现公民按需申领护照。即除保留部分国家工作人员仍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隶属关系出具单位意见外,其他公民只要不具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准出境的情形,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即可按需要向公安机关申领出入境证件。

为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的管理,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的规定,维护党纪政纪,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请遵照执行。各组织、人事部门和公安机关要相互配合,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的管理工作。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人事部门要参照本规定,加强对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的管理工作。因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管理不力,出现漏洞的,要视情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00三年一月十四日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第一条 为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公务员以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四条 下列国家工作人员(以下称“登记备案人员”)申请因私事出国(境),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出国(境)的意见。

(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 (退)休的厅(局)级以上干部;

(二)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县级以上金融机构领导成员及其相应职级的领导干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表;

(三)各部门、行业中涉及国家安全及国有资产安全、行业机密的人员。

第五条 登记备案人员的基本情况由其所在工作单位负责向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登记备案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登记备案人员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变更相应登记备案的内容。

第六条 公安机关负责本地区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数据管理。

第七条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请时,应当核实有关单位登记备案的情况,确定是否颁发出入境证件。已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如未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因私事出国(境)的意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或办理。

第八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公安机关在因私事出国(境)管理工作中,应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制定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

第九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对本单位已申领出入境证件的国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实行因私事出国(境)报告登记制度,要求出国(境)人员在境外遵守外事纪律,未经批准不得逾期滞留。登记备案人员已申领的出入境证件,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

第十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因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登记备案手续的,公安机关违反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造成国家利益损失的,应视情节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报送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备案。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中央企业工委、公安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2016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

解局:这两个规定将给公务员带来重要影响

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十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以及北京市、广东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这些规定出台将给公务员队伍带来什么影响?人民网今日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

激发基层活力 提升公共管理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要着眼于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确立体现工作性质和职位特点的职业发展通道,分类录用、分类考核、分类培训,突出对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持续激励,更好调动公务员积极性。

“分类管理是《公务员法》实施十年以来有待落实的工作,是公务员管理‘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宋世明教授认为,深改小组能够将此提上议程,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指出,此次会议提出的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是对《公务员法》的进一步推进和具体化。

深化分类改革将对公务员队伍产生什么影响?“政府管理分工化是政府管理的趋势,有利于更好地运用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汪玉凯说,综合管理类承担决策的职责,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则承担执行的责任,公务员分类化管理后将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水平和素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职务晋升通道狭窄,让很多基层公务员看不到希望。从上海等地摸索来看,公务员分类改革的指向之一,就是要打破晋升“单通道”。这意味着,只要基层公务员遵章守纪、认真履职、勤于工作,即使没有在行政级别上晋升,今后在待遇上也可以冲破科级、处级的“天花板”。

宋世明指出,对于机关而言,分类改革通过提高公务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机关公共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对于公务员自身来说,科学合理、多样化的公务员职业发展通道让每个人都有更好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为基层公务员,特别是直接面向公众、基数较大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确定了更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规范领导干部家属经商:

明晰界限 杜绝靠公权力敛财

昨日的会议还明确指出,要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会议决定在上海先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北京、广东、重庆、新疆开展试点。会议提出,要按照规范对象范围,从严规范、率先规范、以上率下。要严格界定经商办企业行为,细化规范程序,明确操作依据,确保规范工作有序进行。要把集中规范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工作基本完成后,要转入常态化管理,推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安排。

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依靠公权力大肆敛财,形成贪腐固定模式,令百姓深恶痛绝。“前门当官,后门开店”、“权钱交易,攻守同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近年来,领导干部子女、家属腐败类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影响恶劣。有调查发现,80%的官员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关系。

专家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北京市、广东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其出台背景正是之前界限不清所带来的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败坏政府形象的腐败问题。

汪玉凯对记者表示,如果以北京市、广东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试点在各地进行实施,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将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认为,规定出台指向了党员队伍自身,是对党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党员管好自己同时也管好家属和亲人。四个地区的试点实验将为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做出有益的探索。从党员及其家属这一根本上杜绝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的可能,体现了我党从严治党的良好作风和反腐倡廉的决心。

专家:这三类公务员都将有独立晋升通道

今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等。会议指出,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举措。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今日表示,施行的公务员法就提出了分类管理公务员的要求,其中第十四条明确: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这次通过的两个文件,是把公务员法的规定具体细化了。”汪玉凯表示,分类管理也是国际上公务员管理的通行做法,主要是区分工作属性,明确独立的职业发展通道。

“事实上我们对公务员的管理长期以来都按综合管理类进行管理。”汪玉凯说,或者说大部分公务员属于综合管理类,但像政府部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这既不同于事业单位的教授,也不同于一般的领导干部,他们承担的工作专业化要求更高,从录用、考核、晋升上都应该有所区别。

同时,汪玉凯认为,各部门的公务员行政执法队伍,不承担政策功能,只承担执行功能,也应该与综合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开管理。

“分类管理将更有针对性,考核的目标可以定得更具体。同时,在录用公务员和公务员晋升的时候,高级人才就可以有自己的通道。这使他们专业素养的提高不受职业发展通道的限制,让他们也能在政府机关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汪玉凯说。

公务员可以出国旅游吗

公务员不是不能出国旅游,而是需要单位批准后才行。

1、国家公务员正处级以上干部属于国家报备人员,如需办理因私护照、因私出境都需要公安机关、单位审批。只要不是正处级以上干部都没问题。

2、有些单位会将你办理好的因私护照收回单位。

3、在办理一些签证的时候,例如欧美澳一类的签证,必须提供单位在职证明的,这种情况一般单位不会提供,或者不愿意提供。

篇8: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保证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对在出入境口岸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为出入境交通工具提供食品、饮用水服务的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本辖区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卫生许可管理;对在出入境口岸内以及出入境交通工具上的食品、饮用水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实行健康许可管理。

检验检疫机构对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实行风险分析和分级管理。

第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对出入境口岸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管理。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可以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卫生监督管理。

第二章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许可管理

第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新建、扩建、改建时应当接受其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的卫生监督。

第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口岸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前,应当向其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以下简称《卫生许可证》,见附件1)。

第八条 申请《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卫生条件:

(一)具备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卫生环境、卫生设施及设备;

(二)餐饮业应当制定符合餐饮加工、经营过程卫生安全要求的操作规范以及保证所加工、经营餐饮质量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三)具有健全的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

(四)从业人员未患有有碍食品卫生安全的传染病;

(五)从业人员具备与所从事的食品生产经营工作相适应的食品卫生安全常识。

第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时,须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取得后补交);

(三)内部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和机构资料;

(四)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书》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五)生产经营场所平面图和生产工艺流程图;

(六)生产原料组成成份、生产设备资料、卫生设施和产品包装材料说明;

(七)食品生产单位提交生产用水卫生检验报告;

(八)产品卫生标准、产品标识,生产产品的卫生检验结果以及安全卫生控制措施;

(九)其他需要提交的有关资料。

第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规定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并出具书面凭证。对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者不规范的,应当当场或者在受理后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进行现场卫生许可考核及量化评分。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材料审核、现场考核及评分的结果,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现场考核时间除外,现场考核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月),并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或者送达卫生许可证件。

《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延续《卫生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期满前30日内向检验检疫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变更生产经营项目、变更法人、变更单位名称、迁移厂址、改建、扩建、新建项目时,应当向作出卫生许可决定的检验检疫机构申报。

第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停业时,应当到作出卫生许可决定的检验检疫机构办理注销手续,缴销《卫生许可证》。

第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向异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提供食品及食品用产品时,可凭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到该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备案。

第三章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

第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从业人员实行健康许可管理。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到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五条 从业人员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健康证明书》。申请办理《健康证明书》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健康证》申请书;

(二)有效的身份证明;

(三)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体检报告。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查,对经审查合格的从业人员,颁发《健康证明书》。《健康证明书》有效期为1年。

取得《健康证明书》的人员,方可从事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第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负责监督、指导和协助本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从业人员应当具备食品卫生常识和食品法律、法规知识。

第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将健康检查合格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的结果制作成胸卡(见附件2)。从业人员工作时应当佩带胸卡以备检查。

篇9: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第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第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采购食品及原料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查阅卫生许可证。

向出入境交通工具提供食品的单位应当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同时应当建立销售食品及原料单位的卫生档案。检验检疫机构定期对采购的食品及原料进行抽查,并对其卫生档案进行审核。

卫生档案应当包括下列资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三)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四)使用进口原材料者,需提供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复印件);

(五)供货合同或者意向书;

(六)相关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

(七)产品清单及其他需要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卫生规范的要求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主要包括:

(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二)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情况;

(三)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情况;

(四)食品生产、采集、收购、加工、贮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情况;

(五)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感官性状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以及索证情况;

(六)食品卫生检验情况;

(七)对食品的卫生质量、餐具、饮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进行现场检查,进行必要的采样检验;

(八)供水的卫生情况;

(九)使用洗涤剂和消毒剂的卫生情况;

(十)医学媒介生物防治情况。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日常卫生监督,应当由2名以上口岸卫生监督员根据现场检查情况,规范填写评分表。评分表须经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核实无误后,由口岸卫生监督员和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共同签字,修改之处由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或者印章覆盖。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拒绝签字的,口岸卫生监督员应当在评分表上注明拒签事由。

第二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食品卫生检验的有关规定采集样品,并及时送检。采样时应当向被采样单位或者个人出具采样凭证(见附件3)。

第二十三条 向出入境交通工具供应食品、饮用水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供应食品、饮用水前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经检验检疫机构对供货产品登记记录、相关批次的检疫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以及其他必要的有关资料等审核无误后,方可供应食品和饮用水。

第二十四条 航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推行生产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

第五章 风险分析与分级管理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现场监督情况,对出入境口岸食品实行风险分析和分级管理。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组织技术力量,对口岸食源性疾病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对口岸食源性疾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开展风险分析。

第二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对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检查的结果,对不同类型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分级管理。

(一)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检查均为良好的单位,评为A级单位。检验检疫机构对A级单位每月监督1次;

(二)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检查有一个良好的,评为B级单位,检验检疫机构对B级单位每月监督2次;

(三)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检查均为一般的,评为C级单位,检验检疫机构对C级单位每月监督4次;

(四)卫生许可审查结论为差,或者卫生许可审查结论为良好,但是日常卫生监督较差的,评为D级单位,检验检疫机构对D级单位不予卫生许可,或者次年不予续延卫生许可。

第二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不同级别的单位进行动态监督管理,根据风险分析和日常监督情况,每年1次进行必要的升级或者降级调整(见附件4)。

第二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食品预警通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相关食品向出入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供应。

第三十条 出入境口岸发生食物中毒、食品污染、食源性疾患等事故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启动《出入境口岸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处置,并根据预案要求向相关部门通报。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一条 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一)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涂改、出借《卫生许可证》的;

(三)允许未获得《健康证明书》的从业人员上岗的,或者对患有有碍食品卫生安全的传染病的从业人员不按规定调离的;

(四)拒不接受检验检疫机构卫生监督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的。

第三十二条 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检验检疫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一)未取得《健康证明书》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伪造体检报告的;

(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的。

第三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4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

2.出入境口岸食品从业人员胸卡式样

3.出入境口岸卫生监督采样凭证

4.出入境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誉度等级告知书

篇10:出入境检验检疫查封、扣押管理规定

出入境检验检疫查封、扣押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查封、扣押工作,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证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履行职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查封、扣押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的核查、封存或者留置等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查封、扣押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查封、扣押的实施。

第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查封、扣押应当适当,以最小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为原则。

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查封、扣押,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查封、扣押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对检验检疫机构违法实施查封、扣押造成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二章 适用范围和管辖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实施查封、扣押:

(一)法定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经书面审查、现场查验、感官检查或者初步检测后有证据证明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

(二)非法定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经抽查检验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

(三)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

(四)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的生产经营场所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

(五)在涉及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的违法行为中,存在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的。

检验检疫机构认为应当实施查封、扣押,但属于海关监管的或者已被其他行政机关查封、扣押的,检验检疫机构暂不实施查封、扣押,并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海关或者实施查封、扣押的其他机关予以必要的协助。

第七条 查封、扣押一般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实施。

检验检疫机构需要异地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及时通知异地检验检疫机构,异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两个以上检验检疫机构发生管辖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机构指定管辖。

第三章 程序

第八条 实施查封、扣押的程序包括:收集证据材料、报告、审批、决定、送达、实施等。

第九条 实施查封、扣押前,应当做好证据的收集工作,并对收集的证据予以核实。

第十条 查封、扣押的证据材料一般包括:现场记录单、现场笔录、当事人提供的各种单证以及现场抽取的样品、摄录的音像材料、实验室检验记录、工作纪录、检验检疫结果证明和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实施查封、扣押前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人书面或者口头报告,并填写《实施查封、扣押审批表》,经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案件重大或者需要对数额较大的财物实施查封、扣押的,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二条 紧急情况下或者不实施查封、扣押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按照合法、及时、适当、简便和不加重当事人负担的原则当场做出查封、扣押决定,并组织实施或者监督实施。

第十三条 当场实施查封、扣押的,检验检疫执法人员应当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实施查封、扣押应当制作《查封、扣押决定书》。《查封、扣押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查封、扣押措施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三)查封、扣押物品的名称、数量和期限;

(四)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五)行政机关的名称和印章;

(六)行政执法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第十五条 《检验检疫查封、扣押决定书》应当及时送交当事人签收,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送达日期。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予以注明。

第十六条 实施查封、扣押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由检验检疫机构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二)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三)当场告知当事人实施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四)制作现场记录,必要时应当进行现场拍摄。现场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查封、扣押实施的起止时间、实施地点、查封、扣押后的状态等;

(五)制作查封、扣押物品清单。查封、扣押清单一式三份,由当事人、物品保管人和检验检疫机构分别保存;

(六)现场记录和查封、扣押物品清单由当事人和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不在现场或者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邀请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在笔录中予以注明;见证人拒绝签字或盖章的,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七)加贴封条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明示检验检疫机构已实施查封、扣押。

实施查封、扣押后,需要出具有关检验检疫证书的,应当按规定出具相关证书。

第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对查封、扣押的进出口商品或者其他物品(场所),做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检验检疫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时限,期限不超过30日。对于保质期较短的商品或者其他物品,应当在7日内做出处理决定。涉及行政处罚的,期限遵照相关规定。法律对期限另有规定的除外。

需要进行检验或者技术鉴定的,检验或者技术鉴定的时间不计入查封、扣押期限。检验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应当明确,并告知当事人。检验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检验检疫机构承担。

第十八条 对查封、扣押的进出口商品或者其他物品(场所),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因保管不当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但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除外。

第十九条 对查封的进出口商品或者其他物品(场所),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指定当事人负责保管,也可以委托第三人负责保管,当事人或者受委托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转移。因当事人原因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因受委托第三人原因造成的损失,由委托的检验检疫机构和受委托第三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对经查实不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进出口商品和其他不再需要实施查封、扣押的物品(场所),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立即解除查封、扣押,并制作《解除查封、扣押决定书》和《解除查封、扣押物品清单》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在查封、扣押期限内未做出处理决定的,查封、扣押自动解除。被扣押的进出口商品或者其他物品,应当立即退还当事人。

第四章 监督

第二十二条 实施查封、扣押的检验检疫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纠正或者由上级检验检疫机构责令改正:

(一)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实施查封、扣押的;

(二)改变法定的查封、扣押方式、对象、范围、条件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实施查封、扣押的。

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纠正并依法给予赔偿,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实施查封、扣押的;

(二)使用或者损毁查封、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三)对依法应当退还扣押的物品不予退还,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上级检验检疫机构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据为己有,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对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必须实施封存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对出入境旅客实施的诊验等强制措施不在本规定调整范围之内,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规定。

第二十七条 检验检疫查封、扣押文书格式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并在其网站上公布。

第二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查封、扣押档案,并妥善保管,保管期限不少于2年。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10月1日起施行。

篇11:口岸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口岸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一、本规定所称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是指在口岸范围内用于储存出入境或中转的货物、集装箱和其他物品的仓库或场地。

二、对口岸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实施卫生管理、监督、检查,适用本规定。

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四、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的一般卫生要求:

(一)场地及周围环境应当具备有效的防鼠设施和防鼠带,地面平整硬化,排水通畅,通风良好,清洁卫生,无病媒昆虫率生地;

(二)应当建立完善的医学媒介生物监控措施,配备必要的消毒、杀虫、灭鼠的药物和器械,医学媒介生物密度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要求;

(三)应当设立固定的堆放生产垃圾的地点和设施,生产垃圾应当定期清除;生活垃圾应袋装化或存放在带盖容器内,不得有渗漏,日产日清;需要设立卫生间的,应当设立冲水式卫生间,并配有洗手设施,做到无蝇无异味;

(四)有关法规规定的其他一般卫生要求。

五、进出口食品储存场地除达到一般卫生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以下卫生条件:

(一)场地选址必须远离污染源和其他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的场所;

(二)仓库应当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防潮设施,防止食品受潮霉变;

(三)冷库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定期除霜,并保持完整的温度检查记录;

(四)腐败变质等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应当及时清除,防止造成污染;

(五)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和卫生注册制度关于食品储存场地方面规定的`其他要求和条件。

六、出入境废旧物品储存场地除达到一般卫生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场地选址应远离水源、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场所、公共场所、居民生活区等,与外界相对封闭,防止环境污染;

(二)废弃物的清运应保证事先已经无害化集中处理;

(三)国家有关废旧物品储存制度规定的其他要求和条件。

七、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的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场地定期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二)货物应当分类存放,离地、离墙、堆垛之间应保留适当的间距;

(三)所有食品均应当按品种分类,分区存放,同一仓库内不得同时储存相互影响食品风味的原材料或其他材料;每批食品应当有明显标志,若需特殊管理,应当予以标注;

(四)患有传染性疾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仓储工作;

(五)对应当实行特殊仓储管理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以及具有放射性危害的物品等,储存场地应当按规定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六)其他法定要求。

八、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条件和要求,依法对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实施卫生监督管理。

九、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组成卫生监督考核小组,负责审核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经营单位提供的资料,并现场检查场地卫生状况,进行综合卫生评价。

十、从事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经营的单位,应当向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提供下列资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

(二)储存场地平面结构图;

(三)相关设施配置说明;

(四)卫生管理制度;

(五)卫生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名单;

(六)其他有关资料。

十一、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储存场地每年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卫生监督,对有特殊卫生要求的储存场地每季度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卫生监督,并做好记录,归档保存。

十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卫生监督中发现的卫生问题或卫生事故隐患,责令其限期整改,并监督其改进措施和效果。

十三、出入境货物储存场地不符合卫生要求和条件,经整改仍不合格的或拒绝卫生监督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留学的英文自荐信

出入境管理中心辞职报告

申请留学的自荐信

出入境个人工作总结

成功基本法

港澳台就业管理规定

旅行社条例

去香港旅游作文初中

去香港旅游作文

办通行证介绍信精选推荐

澳门出入境规定
《澳门出入境规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澳门出入境规定(推荐11篇)】相关文章:

公报公文范文2023-04-09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写作素材参考2023-01-02

物业通行证介绍信2022-05-07

公报—公报的分类2023-06-05

会议公报范文2023-01-06

给港珠澳大桥林鸣的颁奖词2022-05-19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2024-01-04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影评精彩2023-10-01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2022-10-27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观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有感2022-11-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