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精选6篇)由网友“volcan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永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永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永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
根据永登县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今后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思考.
作 者:朱生方 作者单位:永登县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甘肃,永登,730300 刊 名:甘肃科技 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9(9) 分类号:F3 关键词:农业科技 示范园区 发展建设篇2: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吴江市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开展以丰产方、样板田、示范园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四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近年来,吴江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先后建立了3个省级园区、6个苏州市级园区、10个吴江市级园区.
作 者:张伟秋 王健男 徐向东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农林局,215200 刊 名:上海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篇3: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6月上旬,市政协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情况介绍,对我市蔬菜、果树、水产、畜禽等四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基本成效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拥有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7个,其中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为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园区建设加快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使农业技术、设施、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集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强的支持。据统计,园区生产的农产品在品种、质量、价格方面都远远超过传统种植农产品,亩产值可达4000―5000元/亩,超过普通农地产出的一倍以上。此外,园区通过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粗略估计全市园区的辐射面积约在20万亩左右。周巷镇建五村村民借鉴园区经验种植大棚蔬菜,亩均收入可达万元左右。长河创汇蔬菜科技园区带动全镇80的范文搜版权所有耕地种植创汇蔬菜,成为当地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提升了农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水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依托自身优势,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在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标准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三年来,全市各级园区共引进农业新品种150多个,向产业基地推广20多个,编制农业生产技术标准近20个,建成一流组培实验室5个,园区繁育供应的种子种苗良种率达到100。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农民培训实现了从课堂教授式向实地操作式的转变,通过农事现场操作示范,减少了培训过程中的技术损耗,既增强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教育培训效率,使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快速全面的推广。近两年来,各级园区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0多期,专家讲座20多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近万人次。
(三)推动了现代农业框架的形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一是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在全市基本形成优质蜜梨、创汇蔬菜、水产养殖等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一村一品”、“一方一品”的地缘性产业特点逐渐明晰;二是促进了先进适用农业设施和现代机械的推广及应用,如周巷千亩早熟蜜梨示范园区在我市首先引进和实施梨抗风设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这项技术在梨农间得到广泛推广;三是延展了农业的产业链,园区既涉及产前种子种苗的研发和繁育,又涉及产后的加工和销售,便利于信息、技术、资金在产业内的流动,加快订单农业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发展。
(四)促进了农业其他功能的开发。随着园区的发展,农业产业内涵得到极大拓展,从单纯的农业生产领域扩大到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各个方面。目前,全市有涉及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的园区6个,市级以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4个,两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接待青少年科普实践近2万人次。
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各级政0府和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一方面,市政府对全市范围内的农业园区和产业缺乏空间分布上的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基本上以各镇(街道)和企业的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政府在园区总体规划时,对园区的`功能定位、运作方式、高新技术项目的选择等方面缺乏深层次的论证,没有通过制订产业目录等方式对园区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引导,造成一部分园区建设项目重复,产业结构趋同,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规模上去了,效益出不来,示范辐射效应不够明显。
(二)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从我市27家园区来看,基本可分三个层次:第一类是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能引进、开发新技术和新品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第二类是科研能力弱但具备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第三类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广种薄收”和政策扶持来维持的。三类园区在数量上呈金字塔状分布,第一类企业只有3―4个,绝大多数属于第二、三类,从中反映出我市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尚未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经济、社会、生态“三合一”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
(三)要素供给支撑乏力。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第一,园区在人才吸纳工作中遇到“引不进、留不住”的困难,技术人才普遍不足,
篇4: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6月上旬,市政协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情况介绍,对我市蔬菜、果树、水产、畜禽等四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基本成效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拥有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7个,其中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为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园区建设加快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使农业技术、设施、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集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强的支持。据统计,园区生产的农产品在品种、质量、价格方面都远远超过传统种植农产品,亩产值可达4000—5000元/亩,超过普通农地产出的一倍以上。此外,园区通过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粗略估计全市园区的辐射面积约在20万亩左右。周巷镇建五村村民借鉴园区经验种植大棚蔬菜,亩均收入可达万元左右。长河创汇蔬菜科技园区带动全镇80%的版权所有耕地种植创汇蔬菜,成为当地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提升了农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水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依托自身优势,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在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标准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三年来,全市各级园区共引进农业新品种150多个,向产业基地推广20多个,编制农业生产技术标准近20个,建成一流组培实验室5个,园区繁育供应的种子种苗良种率达到100%。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农民培训实现了从课堂教授式向实地操作式的转变,通过农事现场操作示范,减少了培训过程中的技术损耗,既增强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教育培训效率,使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快速全面的推广。近两年来,各级园区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0多期,专家讲座20多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近万人次。
(三)推动了现代农业框架的形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一是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在全市基本形成优质蜜梨、创汇蔬菜、水产养殖等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一村一品”、“一方一品”的地缘性产业特点逐渐明晰;二是促进了先进适用农业设施和现代机械的推广及应用,如周巷千亩早熟蜜梨示范园区在我市首先引进和实施梨抗风设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这项技术在梨农间得到广泛推广;三是延展了农业的产业链,园区既涉及产前种子种苗的研发和繁育,又涉及产后的加工和销售,便利于信息、技术、资金在产业内的流动,加快订单农业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发展。
(四)促进了农业其他功能的开发。随着园区的发展,农业产业内涵得到极大拓展,从单纯的农业生产领域扩大到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各个方面。目前,全市有涉及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的园区6个,市级以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4个,两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接待青少年科普实践近2万人次。
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各级政0府和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一方面,市政府对全市范围内的农业园区和产业缺乏空间分布上的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基本上以各镇(街道)和企业的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政府在园区总体规划时,对园区的功能定位、运作方式、高新技术项目的选择等方面缺乏深层次的论证,没有通过制订产业目录等方式对园区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引导,造成一部分园区建设项目重复,产业结构趋同,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规模上去了,效益出不来,示范辐射效应不够明显。
(二)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从我市27家园区来看,基本可分三个层次:第一类是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能引进、开发新技术和新品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第二类是科研能力弱但具备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第三类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广种薄收”和政策扶持来维持的。三类园区在数量上呈金字塔状分布,第一类企业只有3—4个,绝大多数属于第二、三类,从中反映出我市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尚未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经济、社会、生态“三合一”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
(三)要素供给支撑乏力。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第一,园区在人才吸纳工作中遇到“引不进、留不住”的困难,技术人才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受到业主资金有限,信贷额度不高,国家扶持不足等影响,资金缺口较大。第三,部分镇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缓慢,大面积连片土地供给不足,延缓新建园区的发展。
(四)发展环境难尽人意。一是生产生活污染日趋严重。由于环境保护力度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相适应,我市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局部地区的农田和滩涂中重金属等指标超标,部分区域丧失绿色农业生产条件,中横线周边的园区还遭受到建筑垃圾倾倒的烦恼,农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偷盗破坏农业设施案件居高不下。近些年来,社会治安形势较为严峻,在园区及周围区域,偷盗涉及农业设施的电缆、水泵、电动机等案件呈高发态势,造成的破坏日益加剧。三是相关政策制约客观存在。农业开发项目中畜禽和水产养殖用地、管理用房占地、税收信贷等方面政策都不同程度的也制约了农业园区发展。
(五)领导体制亟需理顺。在我市园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市政府在领导管理方面精力投入相对不足,园区发展水平一直得不到大的突破。一是领导重视不够。比如宁波慈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早在就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园区,全省仅有嘉兴和慈溪两家,但直到才成立园区管委会,即使成立了管委会,也因职责不到位、人员不到岗等原因,无法正常开展园区联系、项目整理、综合管理等工作。二是职能较为分散。各级园区因审批部门的不同,存在履行管理和实施职能的部门不相一致的问题,如科技局、财政局等负责着相关园区的项目、资金管理,而具体操作实施却由农业部门负责。在农业局内部,有关园区管理事务也分落在资金项目科、农业产业科、经营管理科等多个科室。职能分散、沟通不畅,使园区的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加快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园区自身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体系为园区发展提供保障。建议市政府领导系统全面的看待和处理一、二、三产关系,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关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切实提高对农业和作为农业产业龙头的农业园区的重视程度。同时为有效解决目前园区管理工作职能分散、领导不力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在农业局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机构,协调财政、科技、农机、水利、供电、供销、保险和农村合作银行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落实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园区建设的宏观指导和业务服务。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协调部门园区之间关系,做好总体规划编制和政策措施制订等工作。二是帮助园区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三是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反映园区建设的进度、资金使用、基地生产和产品销售等情况,并提供高新技术的信息服务。四是强化专项管理,把园区建设纳入我市农业发展重点,进行定点立项管理,加大扶持力度。
(二)要有超前的规划为园区发展明确导向。建议根据我市客观实际,结合“十一五”规划内容,由农业局牵头,商同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做好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总体规划。一是明确园区的空间分布。在稳定现有园区的基础上,着重在中横线以北、七塘公路以南呈东西走向的地域规划发展种植型农业园区;在尽快明确新围海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建议市政府在中部海涂地上规划适度规模的畜禽养殖园区和水产养殖园区。二是明确园区的功能定位。指导各级园区根据自身实际和区域特点,找准阶段性发展目标。每个园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实行“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科技型”园区要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围绕产品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进行建设,突出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示范型”园区要通过优质化、专业化、规模化等途径来培育地区主导产业,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综合型”园区兼具前两者功能,在人才集结、资金充沛、管理先进版权所有、政策到位等条件具备的基础上,体现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承担高科技农业企业的'孵化和培育作用。三是明确园区的规划刚性。建议新的规划要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赋予其法律保障的稳定性,杜绝短时间内频繁轻易地变动和调整。
(三)要有科学的运行机制为园区发展创造活力。一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市场经济管理机制,突出经营业主的主导地位,按照“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运行。鼓励园区选取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能人来担任企业法人,实行总经理负责制,通过企业化运行形成园区自主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拓展管理经营方式,大力推行“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推广“一园多区多种经营形式”,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园区实施“抓两头、促中间”策略,即着力抓好产前具有特色的种子种苗孵化和产后的产品加工、包装、贮运、销售等环节,将产品的种植养护交由周边的基地去负责,从而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真正建设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三是创新技术人才引用机制。逐步实行园区项目科技的首席专家负责制,以保证园区的科技水平,推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参与园区建设。吸引专业科技人员和农技人员采用技术参股、资金入股等方式投身园区建设,建立形成按劳分配和按知分配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要有优惠的政策为园区发展提供支持。财政扶持方面,要着力安排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种子种苗工程资金向科技示范园区倾斜。对已建园区,可通过项目审核报批的方式继续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同时根据基层的呼声,建议市政府在新政策调整出台之前,对设施农业和农业机械补助仍按慈党办[]8号文件精神实施,在严格标准审核的前提下,尽全力做到足额偿付。用地指标方面,对种植、养殖业示范园区的经营管理用房、建设所需道路、简易仓库和不破坏耕作层的养殖用地,市级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指标或者操作规范,努力消减土地制约瓶颈影响。信贷优惠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应把园区建设作为信贷支农重点,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并给予额度、利率、期限上的优惠。税收减免方面,涉及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相关的农林特产税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口自用的农业生产资料、科研设备设施、种子种苗等,严格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减免税。对农业园区涉及的三产服务,在征税时要区别与一般三产服务,应考虑给予相对优惠的征收税率。人事制度方面,适当放宽流向农业园区的人事管理,允许农技人员以脱岗、兼职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借鉴招收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由农业部门出面招考应届、历届大学生进园区工作,待遇参照下村大学生标准,工作满5年后可优先报考农业专业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岗位。
(五)要有良好的环境为园区发展协调配套。一方面要强化整治力度,保证园区生产的安全环境。环保部门要加大园区周边区域生产生活污染的监测、治理和处罚力度,一旦发现污染源,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严格的处置和整顿。城管部门要多方掌握情况,认真查处在园区内乱倒建筑垃圾的行为,并做好“追根溯源”工作,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水利部门要结合水利建设,整治园区的河道沟渠,提高排灌能力,确保农业用水的畅通。另一方面要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对破坏农田基础设施犯罪的打击力度。通过在园区设置岗亭、安排保安定期巡逻、组建园区护园队等方式,切实提高防范农业偷盗犯罪的群防群治能力。要加大对涉农案件的惩处力度,建议公安司法部门,把偷盗农业设施按破坏农业生产罪,以连带经济损失来量刑。同时可以选择典型案例,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宣判,营造声势,震慑犯罪。
篇5: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而“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提高农业发展综合效益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XX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就
“十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以创新为先导,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手段,先进实用技术为依托,农业科技增收为目的,农业科技成绩显著。
1、种植业科技以“种子创新工程”,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组装配套和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手段,促进了粮油增产增收。“十五”期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140万亩,良种良法使产量稳定增长,平均为310万吨;油菜、烤烟、辣椒、茶叶等传统优势农产品得到巩固提高;新的种植技术使商品蔬菜产业异军突起;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并逐步优化,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由以粮、油、烟为主调整为粮、油、烟、椒、菜、饲料(草)、绿肥、药材等为主的多元结构,药、竹、畜和传统优势农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渐成规模。
种植业耕作制度改革多元化,复种指数达到2.86。主要农作物的良种普及率得到稳定提高。与良种组装配套的高产、保优、无害化、节本增效等多项农业适用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普及,种植业科技成果硕果累累,20**年以来我市获得部、省、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达20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6%,农业科技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市场对接的桥梁,改变了分散农户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科技进步使畜牧业实现了五大突破。一是新的畜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畜牧业发展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突破,主要生产指标达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二是防疫技术的创新使动物防疫工作实现了突破,全市辖区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动物防疫的整体能力明显加强。三是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实现了突破,基本形成了全市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四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突破,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形成。各地通过积极推行适度规模养殖,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建设养殖小区,结合沼气能源工程、人工种草工程、稻田生态渔业工程等方式发展 “畜、沼、粮、草、渔”良性循环的生态畜牧渔业,逐步推广适度规模养殖模式,采取自动料槽、自动饮水器等节料、节水设施,促进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逐步转变,即由附带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由分散粗放养殖向区域化集约化养殖转变,由自发养殖向组织化养殖转变,由家庭(大户)养殖向工厂化养殖转变。五是全市生猪出栏率实现了突破,越过100%的大关。由20**年的96.59%的出栏率提高到20**年的106%,提高了9个百分点。
3、林业科技促进了林业“六大工程”实施和“五大转变”。“十五”期间,全市新增有林地215.7万亩,新增森林覆盖率4.9%,使全市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期末的37.8%上升到42.7%,实现年递增一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了从“九.五”期间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竹产业、森林旅游业、特色林产品生产为主的历史性转变,“黔北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黔北1吨方竹笋保鲜加工项目”已启动,为竹加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水利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建国以来至20**年底止,全市共建成水利工程26869处(其中蓄水工程9431处,引水工程13941处,提水工程2444处,水轮泵工程1053处)。蓄水量为28.811亿m3(其中乌江渡23亿m3)。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9.19亿m3。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7.58万亩,农业人均占有0.42亩;保证灌溉面积达到213.84万亩,农业人均占有0.36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2.23万亩。
5、农机科技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截止到20**年底,农机总动力165.35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1.46万台,种植业机械0.55万台,排灌机械3.71万台,植保机械0.23万台,收获机械120台,脱粒机械1.68万台,加工机械7.54万台,畜牧机械3.07万台,农业机械原值9.32亿元,全市已建立基层农机化服务组织445个,有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1.62万户。农村粮食和农副产品加工、农业道路运输、植保等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农业机械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研究开发能力薄弱,有效供给不足。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少,成果整体水平较低。部分成果的实用性不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刚刚才起步。全市农业科技研发人员不仅总量少,而且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均不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科技人员和科研投入尚难于适应进一步深化和超前研究的需要,提高效益、降低投入、保护和重建农业环境的科技积累严重不足。农业科研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致使科技成果产出较低,科研与生产脱节。
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成果转化率低。全市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服务活力与服务实力不够。遵义立体农业条件复杂多样,需求多样化和成果单一化及推广服务力量的薄弱,导致实用技术的入户率和技术到位率不高,再加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户经济能力弱和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市场驱动力。以上各方面原因的叠加,导致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3、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20**年、20**年、20**年、20**年全市农业科技经费分别为0.2827亿元.0.3067亿元、0.3410亿元、0.3819亿元,分别占当年农牧渔业总产值127.7528亿元的%,133.9183亿元的%、135.0736亿元的%、154.8350亿元的%,而全国20**年达0.23%,全省为0.09%,差距十分明显。全市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系统不健全,科技信息缺乏,手段落后,扩散能力弱,反馈渠道不畅。
二、XX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现状
(一)南阳科技示范园
XX市南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位于XX县,总投资100万元,核心区150亩,划分为五个功能区:绥阳“朝天椒”种繁区、苗木繁殖区、特种蔬菜种植区、精品瓜果种植区和农产品贮藏加工区。自20**年建设以来,探索了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经验和模式,壮大了南阳村村级经济积累,成功组建了洋川镇南阳村蔬菜专业协会培育了南阳村无公害蔬菜,使园区内农户种菜年人均收入达2000元以上。同时,通过辐射带动作用,蒲场镇也组建了蔬菜协会,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定单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支持下,通过4年的建设,园区已建成:①科技含量高的一个农业科技“孵化器”和农业技术产业化的龙头企业;②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中心和人才培训的基地;③科技与生产结合的园区,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基地;④形成布局合理、科技创新突出、产业化程度高、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二)遵义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遵义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从1988年开始创建, 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授牌成立,20**年被国家科技部复核验收再次授牌,成为全国134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现已基本 形成了南白镇以冶炼、化工、药业、建材、铝加工、食品加工为主体,龙坑镇以冶炼、建材、农产品加工、药业、养殖、种植、休闲旅游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到20**年底,遵义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共实现:社会总产值126510万元(南白96848万元,比20**年增长7.5 %,龙坑29662万元,比20**年增长6.1%),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18%,比20**年复查验收时增35%,年均递增11.22 %(南白29.75%,龙坑28.6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第一产业为 9725万元(南白1775万元,龙坑7950万元);第二产业118433万元(南白90720万元,龙坑27713万元);第三产业62791万元(南白57408万元,龙坑5383 万元)。实现利润9万元(南白15620万元,龙坑4379万元,比20**年的1246万元增长251.4%)。实现税收6206万元(南白镇3794万元,龙坑镇实现税收2412万元)。密集区人均收入3199元(南白3218元,比20**年的2465元增长31%,龙坑3148元,比20**年的2300元增长36.9%)。
在密集区内把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以遵义两城区对农产品的市场消费为导向,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建立特色产业带和基地村,密集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年加大,20**年,密集区实现: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100%,创办科技示范基地19个,村级示范达100%,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花卉基地5个,经果林基地7个,蔬菜基地9个,特别是龙坑建立的谢家、八里两大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7000亩,县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两个,面积2800亩,引进蔬菜新品种32个,预计产值 6575万元,菜农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优质糯玉米遵糯1号广面积达7万亩,创产值8500余万元。畜牧水产业迅猛发展,到20**年末,良种瘦肉型猪出栏76069余头(南白镇43100头,比20**年增长42.3 %,龙坑镇出栏 32969头,比20**年的24278头增长35.8%),创产值9221 万元(南白镇5200万元,龙坑镇4021万元);大牲畜存栏10106 头(南白5320头,龙坑镇存栏4786头),出栏2047头(南白镇出栏1072头,龙坑镇出栏975头,比20**年的335头增长191%);家禽出栏76.1万羽(南白镇出栏 60万羽,龙坑镇出栏16.1万羽);渔业发展稳步推进,鱼苗育种面积达15亩,年培育鱼苗2000万尾,成品养殖面积达600亩,鱼产量达450吨,实现产值350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随着密集区特色产业的发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相继建立,如南白镇的豆豉厂,龙坑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食品公司遵义分公司、龙泰食品厂、龙坑酿造厂、老焦头辣椒食品厂、遵义兴达友源食用油有限公司、XX县得惠饲料公司、贵州康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XX县双狮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既拉长了农业的产业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丰富了城镇居民对物质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一部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XX区农业科技“孵化”器
XX区20**年开始在新蒲镇建设了农业科技“孵化” 器,规划面积1.5万亩,园区定位在科技含量高、管理机制新、投入产出高、示范带动性强;具有示范推动功能、科普教育功能、科普观光功能、龙头带动功能;“孵化” 器于20**年9月正式开园。迄今为止,取得一定成绩,一是利用温室大棚、喷滴灌等现代化农业设施进行生产,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效果明显,作为农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展示平台,“孵化” 器已成为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的较好方式;二是结合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绿色证书计划的开展,以“孵化” 器为培训基地,对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高新技术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知识培训,对农民进行了适用技术培训,人数已达5000余人次;三是利用现代化实施优势,为城区节假日提供大量盆花,为发展花卉产业起到基地示范作用;四是现代农业设施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农业精品,高品位的规划设计,优雅的生态环境,深厚的科技内涵,使孵化园区成为市民科普观光热点地区,是乡村旅游的有益补充;五是与信天公司联合生产石斛苗,目前已达200万余株,成为石斛育苗的良好基地,为大量提供石斛种苗创造了条件。
(四)湄潭永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技术示范园
湄潭永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技术示范园核心示范区位于XX市XX县永兴镇,包括永兴桥、永兴农场、石溪沟、桐子园、双塘、天堂坝、上坝、天棚等8个村(场),耕地面积1.19万亩,农业人口8700人,劳动力4258人。核心示范区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坝地貌为主,其中坝地占31%、丘陵占60%,峡谷占9%。
园区建设共完成总投资1824.7万元,其中农发财政资金1199.53万元(有偿资金173万元),农民及单位自筹625.17万元。其中技术引进54项,完成投资95.48万元(财政资金),占计划的117.88%;技术示范完成3万亩,投资81.0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9.77万元、自筹11.3万元;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完成投资495.4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7.03万元(有偿70万元)、自筹148.44万元;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61.0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65.94万元(有偿10万元)、自筹195.12万元;配套农产品加工完成投资363.31万元,其中:财政有偿资金93万元、自筹270.31万元;完成其它投资28.31万元。
县委、县政府以粮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为工作主线,以强化粮油深加工体系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工作重点,使核心示范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根本改善,园区功能充分发挥,粮油种植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发挥了较强的粮油新技术示范效应,同时也对地方支柱产业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篇6: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论文
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论文
一、着力加强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
农业科技档案资源是由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的,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必须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我认为,加强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的前提是搞清楚什么是农业科技档案资源,现阶段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的真正内涵包括什么,我们怎样集聚、发掘、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我认为应该做到:一是盘活原有资源,变死档案为活教材。新农村建设中,有大多数建设者不能看到农业科技档案在这其中的重要作用,于是造成原有的资源束之高阁,得不到应有的利用,所以只有盘活原有资源,变死档案为活教材,充分发挥利用原有档案,才是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的一个基础保障。二是集聚现代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源,特别是现代社会迅猛发展,产生的农业科技档案随之也有现代的气息,也有根本上的改变,我们只有抓住当前的机遇,集聚现代资源,才能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资源建设。三是保护珍稀资源。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存在着一些极具价值的技术与经验,这些对于现在乃至于将来新农村的建设工作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那么只有我们注意保护这些珍稀资源,才能为农业科技档案留下宝贵的财富。总之,要想农业科技档案持续发展,必须把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有机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中。
二、突出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
农业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对我们现代社会来讲,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针对性。随着“三农”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关切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农民在利益诉求、权益维护方面对档案的利用程度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那么在此时,我们需要关注的,需要做到的就是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三农”的需求。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创新,农业科技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就是服务功能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档案工作者,必须结合当前我们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的实际,界定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创新服务的方式、手段、方法和载体,不断拓展功能,以全新的现代理念,强化融入发展的意识,突出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服务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落实强化农村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职能和责任机制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根本没有意识到农业科技档案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至于农村基层档案人员的关注度不高,工作待遇下降等等。所以导致出现农村基层档案人员工作散漫;农民心目中也缺少档案的概念;农业科技档案资料不齐、档案移交贫乏,利用度为零等问题,这大大地制约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发展。所以,农村基层档案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在把档案工作纳入整体规划的同时,建立完善档案人员职能和责任的机制,逐步规范档案室建设,促使档案工作人员履行好监督和指导两种职能。要健全责任机制,完善各项档案制度,使村级档案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村级档案管理队伍。具体办法一是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业务技能和指导能力,主动参与、出谋划策,为村党总支、村委会做出决策提供有效保障。二是要巩固和扩大村级建档成果,采取多种措施,促成档案人员开发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有责任地加强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档案资料的收集。三是有责任地加强地方特色文化档案资料的收集,使归档的文件材料确保齐全、完整、准确,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四、深入解决构建农村档案平台所面临的新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工作内容的认识,历来局限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具体的业务范畴,其实,我们要将档案工作真正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搭建起档案利用的平台,积极认真地为本地的重要事业做好服务工作,要把农村基层的档案工作形成为一项专门工作,使档案业务范畴得以伸延和深化。同时,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在思想认识上提倡和逐步普及一种观念,改变过去传统狭隘的收集归档工作,树立起农村基层档案利用、服务意识。要真正构建起农村档案平台,促使档案工作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领导,赢得领导支持,把档案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给予人员和经费的必要保证,还要确保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工作措施三到位,这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必将是一个全新的档案工作天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政治的、经济的、科学文化的所形成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越来越多,需要利用的档案也随之增多,农民规模农业、增产增效技术、企业管理向科学型、知识型转变等等,深深地感到没有档案和档案工作不行,没有一个良好的档案平台更不行,皆希望有人员帮助、指导建立档案,这是构建法治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社会所要践行的永恒主题。总的来讲,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实现服务功能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这项工作的实质意义在于尽最大可能开发并利用档案资源,给农业科技事业提供帮助、创造资源价值。所以,档案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培养更加精湛的业务,并站在开发档案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的立场做好一切工作。
★ 调研座谈会发言稿
★ 敢为人先作文
★ 调研座谈会主持词
★ 调研主持词
★ 兰州市概况导游词
★ 兰州的风景作文
【永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精选6篇)】相关文章:
兰州的变化作文2022-11-19
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活动工作简报2022-12-28
游兰州作文2023-04-07
调研会主持词2023-07-16
先行用地请示2023-11-15
贷款申请书格式范文2022-06-27
护理创优争先活动总结2023-09-08
爱我家乡高密作文550字2022-09-04
巡视反馈意见对照检查2023-09-04
贷款申请书模板202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