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把酒对月歌》鉴赏

时间:2024-03-31 07:31: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白《把酒对月歌》鉴赏(精选8篇)由网友“ofkk74”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李白《把酒对月歌》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把酒对月歌》鉴赏

篇1:李白《把酒对月歌》鉴赏

李白《把酒对月歌》鉴赏

《把酒对月歌》是明代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前六句赞颂李白善于写明月,说李白的诗至今还有人在吟诵。中间四句表示向李白学习的愿望,特别要学习李白饮酒赋诗的狂放性格。最后六句写作者自己虽无李白那样的诗才,但一定要像李白那样,不追慕功名,藐视权贵。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视功名如粪土而以诗酒自娱,不拘礼法的豪迈情怀。

【原文】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鉴赏】

此诗语言通俗易懂,主要表达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也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

此诗多以俗语入诗,大有民歌之特征。因为受小说、戏剧这些大众文学的`影响,明代诗词中陋、俚、俗比比皆是,本不足为奇。但此诗因多用俚俗语,甚至遭到清代诗词评论家们的讥讽,云“俗不可耐”。其实,以唐伯虎的才情性格,应不亚于唐宋诗词人物。他在俚语中体现的是“自我”,注重的是精神追求,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他肯定了自己的“无才”和“丑”,然而马上转笔锋于“月”这个静谧之物,超凡脱俗莹然而出,更反衬出才子情怀。所以,“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长安表示仕途)这是非常洒脱的,最后两句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整部作品任意挥洒、不失天然之趣。

篇2:唐伯虎《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古诗鉴赏

唐伯虎《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古诗鉴赏

《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唐伯虎。其古诗全文如下: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前言】

《把酒对月歌》是明代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前六句赞颂李白善于写明月,说李白的诗至今还有人在吟诵。中间四句表示向李白学习的愿望,特别要学习李白饮酒赋诗的狂放性格。最后六句写作者自己虽无李白那样的诗才,但一定要像李白那样,不追慕功名,藐视权贵。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视功名如粪土而以诗酒自娱,不拘礼法的豪迈情怀。

【注释】

把酒:端着酒杯。

说:指描写月亮。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安:怎么。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句。

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苏州的别称。

【翻译】

李白之前本来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诗歌才能题写。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几回圆来几回缺?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我虽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料想明月不会嫌我陋丑。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并引以自况。“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

这里推崇的“李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则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句侧面说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这首诗最好的还是诗中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联想到辛弃疾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诗句化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是说,我虽然没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乐。

这首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风格还咏其人,妙在古今同调。

作者在这首诗中,用“把酒对月”的举动,处处将自己和李白相联系、相对比,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并贯穿全篇,抒写了李白敢于蔑视权贵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学习李白不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蔑视权贵的态度。

篇3:唐寅《把酒对月歌》古诗词鉴赏

唐寅《把酒对月歌》古诗词鉴赏

把酒对月歌

明代: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一作:桃花)

译文

李白之前本来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诗歌才能题写。

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几回圆来几回缺?

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

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

我虽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料想明月不会嫌我陋丑。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

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注释

把酒:端着酒杯。

说:指描写月亮。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安:怎么。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句。

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苏州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并引以自况。“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这里推崇的“李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则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句侧面说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这首诗的`还是诗中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联想到辛弃疾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诗句化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是说,我虽然没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乐。

这首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风格还咏其人,妙在古今同调。

作者在这首诗中,用“把酒对月”的举动,处处将自己和李白相联系、相对比,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并贯穿全篇,抒写了李白敢于蔑视权贵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学习李白不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蔑视权贵的态度。

篇4:把酒对月歌诗歌

明代: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鉴赏

此诗多以俗语入诗,大有民歌之特征。因为受小说、戏剧这些大众文学的.影响,明代诗词中陋、俚、俗比比皆是,本不足为奇。但此诗因多用俚俗语,甚至遭到清代诗词评论家们的讥讽,云“俗不可耐”。其实,以唐伯虎的才情性格,应不亚于唐宋诗词人物。他在俚语中体现的是“自我”,注重的是精神追求,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他肯定了自己的“无才”和“丑”,然而马上转笔锋于“月”这个静谧之物,超凡脱俗莹然而出,更反衬出才子情怀。所以,“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长安表示仕途)这是非常洒脱的,最后两句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整部作品任意挥洒、不失天然之趣。

唐寅

(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

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篇5:李白《把酒问月》唐诗鉴赏

李白《把酒问月》唐诗鉴赏

《把酒问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释

①题下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②丹阙,朱红色的宫门。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③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隐没。

④白兔捣药,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⑤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翻译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世间则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今晚月华如练人却千里,小女也只是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希望自己能够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如此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篇6:把酒对月歌原文及赏析

[明代]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一作:桃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在李白之前就有,但只有李白的诗歌写月亮写的最好。

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已经又有了多少圆缺?

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

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

我虽然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但料想明月应该不会嫌我陋丑。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

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注释

把酒:端着酒杯。

说:指描写月亮。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安:怎么。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唿来不上船”句。

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苏州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前六句赞颂李白善于写明月,说李白的诗至今还有人在吟诵。中间四句表示向李白学习的愿望,特别要学习李白饮酒赋诗的狂放性格。最后六句写作者自己虽无李白那样的诗才,但一定要像李白那样,不追慕功名,藐视权贵。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视功名如粪土而以诗酒自娱,不拘礼法的豪迈情怀。

“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这里推崇的“李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则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句侧面说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这首诗最好的还是诗中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联想到辛弃疾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诗句化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唿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是说,我虽然没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乐。

这首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风格还咏其人,妙在古今同调。

作者在这首诗中,用“把酒对月”的举动,处处将自己和李白相联系、相对比,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并贯穿全篇,抒写了李白敢于蔑视权贵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学习李白不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蔑视权贵的态度。

篇7:李白峨眉山月歌唐诗鉴赏

李白峨眉山月歌唐诗鉴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质朴,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说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秋字为入韵倒置句末。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正应了秋高气爽,月色皎洁的.自然规律,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进入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平羌江在峨眉山的东北,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

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 水中月也不会随之流走,月随水流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观月老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人出现了,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 渝州 三峡,诗歌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旅行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没有更具体的景物刻划;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明晰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凡咏月处,都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一般来说,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就有五个占了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绝无仅有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处处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处处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将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此外,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以地名限制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篇8:李白峨眉山月歌唐诗鉴赏

李白峨眉山月歌唐诗鉴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质朴,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说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秋字为入韵倒置句末。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正应了秋高气爽,月色皎洁的自然规律,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进入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平羌江在峨眉山的东北,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

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 水中月也不会随之流走,月随水流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观月老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人出现了,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 渝州 三峡,诗歌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旅行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没有更具体的景物刻划;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明晰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凡咏月处,都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一般来说,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就有五个占了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绝无仅有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处处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处处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将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此外,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以地名限制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注释:

1、峨眉,即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3、平羌(qiānɡ),即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4、发,出发。清溪,指青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县峨眉山附近。

5、君,指峨眉山月。不见,指山高遮月。渝州,在今重庆市一带。

赏析:

开元十三年(725)秋李白游峨眉山。他从峨眉山沿平羌江(青衣江)东下,至渝州,写下了《峨眉山月歌》。时李白初离蜀地,此诗表现了他对故乡山水与友人的依恋之情。全诗共四句,开篇两句写月,以“峨眉山”来修饰“月”,月为峨眉独有之月,可见爱月缘于乡情。末二句写舟行,由“清溪”向“三峡”,明月相随而思君不见。本诗表面写月,而实亦写人,峨眉山月,亦即峨眉山人。王麟洲评此诗:“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

《将进酒》优秀教案

将进酒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教案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

形容赏月的诗句

南乡子诗歌

苏轼水调歌头说课稿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把酒对月歌》鉴赏
《李白《把酒对月歌》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白《把酒对月歌》鉴赏(精选8篇)】相关文章: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全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2022-10-01

将进酒教学实录2022-04-29

苏轼水调歌头词全文2023-06-04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022-10-04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42023-09-21

李白描写杨贵妃的诗句2022-08-02

送殷淑,送殷淑李白,送殷淑的意思,送殷淑赏析2023-08-09

水调歌头苏轼教学实录2022-11-03

高二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2022-06-29

十五夜望月作文20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