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孝敬父母的简短小故事

时间:2024-04-21 07:33:1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现代孝敬父母的简短小故事(合集5篇)由网友“smyang66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现代孝敬父母的简短小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孝敬父母的简短小故事

篇1:现代孝敬父母的简短小故事

原文标题:洪水逼得故乡行 短暂一月尽孝心

今天休息,下午五点多老妈来电话:“你们怎么了?”

我被问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妈,我们挺好的,您咋啦?”

“你叔叔婶婶和你大姨都没事吧?”

“您放心,没事,他们都好着呢。”

“哦,我昨天做了个很不好的梦,今儿给你们和你叔叔他们打电话都打不通,我还以为我们刚走,你们那儿就有人身体不合适呢。”

“哎,妈呀,您放心,我们这边都很好,啊。”

“没毛病就好。这个月把你和姑爷累坏了吧?”

“妈,没事,我们不累。”

和老妈聊了半个多小时,听到老妈在电话那头洪亮的声音传过来就知道她身体无恙,我的心里比较踏实了。

屈指一算,距离我和堂妹把老爸老妈护送回永吉口前已经近10天了。如果不是今年口前发洪水,如果不是口前停电停水好几天,如果不是我的好同学静帮忙做思想工作,如果不是弟弟、弟妹同意,老爸老妈是坚决不会来到河北老家并且在我这里住一个月的。因为他们的想法是:岁数大了,不出远门。这样说来,我和先生能有幸一起照顾二老还真是幸运呢。

7月19号,我和老爸老妈安全抵达河北老家,当晚先生说得让老人住在主卧。说实话,我都没想到这些,只是想赶快把老人接来,接到最安全的地方。我的公婆都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家中一直未有老人来坐阵。先生的心真的很细。老爸老妈迟疑了一下,还是住下了。可是住了三天之后,二老很郑重地和我们说,他们要住在次卧,如果我们还坚持,那他们就回吉林。我和先生的孝心他们知道,但他们来到这里不是来争屋子的。因为拗不过他们,怕他们着急上火,所以同意给二老搬屋了。其实我多希望他们能安心住在主卧呀。因为我从学校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之后就是结婚远嫁。我还没有踏踏实实地在家里照顾过老爸老妈呢,心里一直很内疚,此刻我多希望他们能要求我们点什么啊!

老爸今年84岁,满口的牙都活动了,医生看老爸岁数太大也不敢给拔牙了,所以老爸只能吃炖烂乎的菜。他尤其爱吃炖茄子,茄子汤泡米饭是他老人家的最爱。我保证几乎每餐都有茄子吃。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做早饭的同时把午饭和菜准备出来。中午11点多,老妈把饭和菜放在蒸锅里加热,等回家吃午饭的先生一起吃。晚上我下班回家再做晚饭(我的午餐在单位吃)因为我家的蒸锅比较大,里面放水后很沉。我怕老妈端不动锅,就在每天上班之前把水放好,把蒸锅放在灶台上。热饭前,老妈直接把菜和饭放在锅里再点火就行了。有了老爸老妈在的日子里,先生每天可以进家就吃午饭,不用自己再热饭了,先生很知足。而且先生和老妈很投缘,吃完饭就陪着老妈在客厅聊天,一聊就聊到夜里11点多。有时候我都睡醒一觉了,侧耳一听他们娘俩还在聊着。呵呵。

老爸因为年龄大,走路缓慢,老妈有一只脚以前摔过,走路不方便,所以无论我怎样鼓励他们出去遛弯,他们都不出去。好不容易赶在我晚上有时间带着老妈出去遛弯时,也是在外面呆很短的时间就回家。因为河北比吉林热很多又赶上三伏天气,老爸老妈怕出去时间长中暑或者走路走不好摔跤让我们着急。其实,口前的路还没有我们小区的路平坦,老爸也会时常去菜市场遛遛,老妈也会偶尔出去散散心的,只是一到我这里他们就担心自己有闪失,照老妈的话说不敢轻举妄动,怕给我们添麻烦。其实她老人家不知道,我多么希望他们能麻烦麻烦我们,让我们多为他们做点什么啊!

8月2日清晨,闹铃把我叫起,我刚走到客厅,老妈已经坐在沙发上喊我了“闺女,你来。”“妈,啥事啊?”

“你给我们定票,我和你爸回去吧。”“怎么了?您在这住着不开心吗?怎么啦?”我着急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老妈也急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你爸的两只脚都肿了。”“脚肿了?我请假带着我爸去医院看看。”“哎,不用。是人老了。男怕穿靴,女怕戴帽。你不知道吧?我们早点回去吧,别给你找事了。你们都挺孝顺,知道你这儿生活挺好的,我和你爸也放心了。”

“妈,我不怕!”“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老妈急的直流眼泪。我一看这样,忍着难受赶紧说“行,您别着急,您想什么时候回去啊?”“我和你爸是什么时候来的啊?”“上月19号”“哦,那我们就还19号走吧,在你这儿住一个月。”“行”为了不让老人上火,我只能从命。

其实我多希望让他们在我这里多住几个月,让我有机会好好尽孝,好好地伺候伺候他们啊!结果,我刚刚订完票三四天,老爸的脚消肿了。后来分析原因。应该是因为我们坐火车来河北时由于着急离开没买到卧铺票,坐动车回的河北。到家后老爸有点不适应,在沙发上也不好意把脚放平,就把脚空肿了。后来我们让老爸把脚平放在沙发上待着,脚就消肿了。哎,真是一场虚惊,老妈也踏实多了。

因为班上比较忙,每周的休息日都有叔叔婶婶或者大姨来家里看望老爸老妈,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带着二老出去遛遛。终于有一天,我上了一个早4点的班。上完早班后看天气很不错,微风轻拂、气温适中。我赶紧把老爸老妈带到单位——第一城。

这里绿树成荫、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我们坐着游览的电瓶车在园子里转了一圈后在福海下车。坐在福海旁边的亭子旁小憩。老妈拿出烟点了一根。看着她优雅的抽烟姿势,我知道她很开心。老爸也很高兴,环顾着周围的景色说,在这里上班挺好的。等着老妈抽了一根烟后我们慢慢走上了湖面的凉亭。老妈观赏着岸边的垂柳说“我就喜欢柳树,闺女,给我在这照张相。老头,你也照一张。”我赶紧按下快门,定格了这欢乐与温馨。进入凉亭,搬来观光的靠椅坐下后,一片浓云携来一阵小雨,又赶上员工给湖里的鸭子喂食。

成群的鸭子“嘎嘎嘎”地游到我们脚下的湖面争相抢食,吃饱后振翅拍水,惊起层层浪花。老妈给我和老爸指点哪只鸭子强悍哪只鸭子胆小哪只鸭子来晚了吃的都是剩菜帮子,呵呵,老妈这时就像一个小孩子。我问他们走这节路累不累,他们都说不累。从他们的精神头上看,我真的应该多带二老出来转转的。

一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除了有一个茄子是必备菜之外,我发挥了没白在餐厅工作的作用,每天的菜品尽量不雷同。我一定要让二老吃的舒服,过的开心。我的儿子和儿媳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常来问候他们的姥爷和姥姥,甚至到二老回吉林之前,我的儿媳都腾不出空来。但是儿子和儿媳在平谷现场采摘了大鲜桃让儿子给捎过来了,老爸老妈吃着很高兴,一边吃一边说这桃好吃,有桃味,吃着甜。

在这短暂的一个月里,有三件事是我认为二老重返故里后最大的收获。第一件是为老妈找到了通便的良药。老妈的便秘已经很多年了,平时都是隔三四天喝蓖麻油才能见效。每次看到老妈喝蓖麻油时我就很难受,这次找到“通必顺胶囊”来对症下药,老妈再也不用喝那难以下咽的蓖麻油了。

第二件是带着老爸做了一次脑部核磁共振检查,排查了脑梗的危险,医生说像老爸这样80多岁的老人保持的很好。第三件是让离开故乡30年不曾回来的老爸老妈终于和叔叔婶婶们见了面,老妈和80多岁的大姨见了面。虽然见面后都泪流满面,诉说的都是陈年旧事,但能看出他们相聚的幸福。这也是作为唯一回乡定居的女儿所希望能尽力做到的了。均已年进花甲的叔叔婶婶们每次来都带着自家种的新鲜的绿色蔬菜来,并告诉老爸老妈这些是不打农药的,吃着安全。真是辛苦叔叔婶婶们了。

祝我的老爸老妈和叔叔、婶婶、大姨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篇2: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他,不是一位有钱有财的老板,更不是一位有职有权的领导,而是一位普普通通,再平常不过的农家汉子。就是他,竭尽全力服侍着身患病症后无法下床、生活不能自理的88岁老母亲;他,就是家住高密市阚家镇谭家营三村的谭为起。当人们议论他“孝子”一事时,知情的男女老少都树起大拇指――他的孝心感动着谭家营的每个人!

谭为起的母亲生于民国初年,她饱受封建遗毒的侵蚀,留下了一双小脚。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医疗条件落后,太多的不幸发生在她身上:幼年丧父、中年丧偶,她出生不到两岁的女儿也夭折。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她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独自一个人带着刚满月的儿子挣扎着生存。一直把谭为起抚养长大,本该幸福的晚年,可由于年老体衰加之食管囊肿,无法正常饮食,导致她无力下床,自下半年连生活也不能自理。

谭为起是母亲唯一的子女,于是60多岁的他担负起照理母亲的重担。早晨起床为母亲梳头、洗脸,母亲食管囊肿无法吞咽食物,他就为母亲调制液状流质为母亲灌饮。母亲性格要强不愿在炕上大小便,他每次都抱着母亲下炕大小便,这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二三十次,尤其是夜里每睡两三个小时他就起来看看母亲有没有大小便,每次外出、下地干活时也是如此,母亲的每一声呻吟都牵动着他的心。就这样的他以超出常人的付出和细心、精心,陪伴母亲走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他心细如发,体贴备至,照顾起母亲简直就是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望着日夜守护身边的儿子眼熬红了,人累瘦了,这位倔强的老母亲也偷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现在母亲病情更加严重,他最担心的就是母亲不能翻身长期挤压和湿热导致身体去皮,他就定期为母亲翻身,并垫上布垫以便通风;为了不烫着母亲,每次喂食他都亲自用嘴试试饭菜的温度,再给母亲吃;为了减轻母亲的病痛,他四处求医,只要有一线希望再难也愿一试,只要有一点线索再远也要一问;为了消除身上挤压的瘀肿,他亲自为母亲按摩,一次就几个小时。那些细微而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就连打吊瓶的村医生都交口称赞到:“没有看到过如此悉心呵护病人的大孝子!”。

当有人问他是什么让他这么悉心照顾母亲的,他常跟人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娘早年失子丧夫,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不幸,老了遭罪我不能不管他了,都说‘久病床头无孝子’但只要我活着就要想法让娘少受一天罪,我就要照顾我娘一辈子,我就要孝敬他一辈子!”

虽然是一句朴实的话,但我们也从中醒悟了一些道理:每个人都有老和生病的时候,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身边离不开最近的亲人关怀照料。这是子女反哺父母回报养育之恩的关键节点,谁也替代不了你。有了挚爱的儿女侍奉在身边,是老人最大的幸福和慰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流传着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谭为起正是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谱写着现代版的孝子故事,希望我们赞美和他一样的现代孝子,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弘扬!

篇3: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9月,随着电视剧《北京青年》在浙江、东方等五大卫视热播,剧中男主角何东的扮演者李晨,再度以出色演技征服无数观众。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先后出演过《士兵突击》《唐山大地震》《北京爱情故事》等影视剧的当红小生,不仅是实力派好演员,更是一个好儿子。父母早年离异并各自组建了新家,李晨不仅给予他们满满的爱,还将孝心延至继父继母,并因此获得了“演艺圈孝子奖”。他与家人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走过叛逆期,撮合离婚父母做朋友

1978年,李晨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11岁那年,李晨偶然被挑中出演电影《赖宁》和《焦作风景》,得到了1000多元的片酬。这顶他爸爸好几个月的工资了!李晨把这些钱交到老爸手里,老爸转身就去了王府井,给儿子买了台价格不菲的游戏机。

结果李晨却发现,常常是他在做作业,爸爸却拿着游戏机玩得欢!每逢此时,他就会跑到厨房让妈妈“评理”:“爸爸先是不给我买,等我用我自己的钱买了,他却比我玩得还疯,太不公平啦!”话音刚落,家里顿时笑声一片。

然而,这份充满欢声笑语的幸福并没能维持太久。因为种种原因,父母在一年后离婚了,李晨被判给妈妈抚养。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之后,李晨心里的落差相当大,加上青春期到来,他变得顽劣不堪,甚至开始和小混混在一起打群架。

妈妈因此非常自责,每当李晨打架被老师痛批一顿之后,她就会握着儿子的手自责:“都是妈妈不好,没有给你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妈妈愧疚的`泪水和被风骤然吹起的凌乱头发,让李晨的心一直往下沉,对妈妈的疼惜与对爸爸的愤恨也像野草般疯长起来。

因为疼惜妈妈,李晨与爸爸渐行渐远,尤其是爸爸不久后便再婚,更加重了他心中的那份不满。一次,他和一群街头混混打群架,因为寡不敌众,被对方逼进了死胡同,眼看着就要大难临头,不远处突然冲出一个人,断喝一声:“警察来了!”一群人顿时作鸟兽散,而李晨却被来人抓了个正着,还“啪”地挨了一巴掌。

李晨睁大眼一看,眼前站着的正是爸爸。那一刻他来气了,梗着脖子喊道:“我又没判给你,你凭什么管我?”结果,爸爸又打他一巴掌:“你是我儿子,我活着一天,就能揍你一天!”父子俩扭打成一团,突然,爸爸“扑哧”一下笑了:“好小子,长大了,有能耐了,我治不了你了。”爸爸突然的大笑让李晨愣了,刚刚升起来的反感与抗拒顿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父子俩到一家小饭馆大吃了一顿,还击掌相约:“如果以后皮痒了,就见面,与其其被外人揍,不如便宜自家人。”

当读懂爸爸对自己的爱,并与他冰释前嫌后,李晨开始考虑如何面对妈妈。这时他希望父母能重新做回朋友,但任凭李晨怎么试探,妈妈始终不松口:“我和他没什么可说的。”尽管如此,他却不愿放弃努力。

15岁时,李晨爱上了极限运动,不仅学会了开摩托,还经常到北京摩托车队进行专业训练。一次,因为飙车,他把腿摔成了骨折,但受伤后依然不老实,打着石膏还在院子里溜车。妈妈看见,急得直想哭:“儿子,这项目太危险了,咱不玩了行不?”妈妈着急的表情让李晨有些不忍,但就在这时,一个主意闪现出来,他固执地摇摇头说:“不,我还想着当赛车手呢,除非你们能给我找出更好的选择。”

李晨的执拗让妈妈心惊肉跳,无奈之际,她最终找到了前夫:“晨儿现在满脑子都是飙车,周末你来我这里,咱得好好商量个对策。”

家庭会的结果是,父母让李晨放弃了赛车梦,去演员吕丽萍创办的艺校学表演,而妈妈也从心底放下了那份包袱:“虽然我和你爸爸分手了,但我们都没有放弃你,以后我们也会是你最亲的亲人。”听着妈妈艰难说出的话,李晨红了眼圈,又笑了。

母爱和恩师,帮他走出人生低谷

在李晨的鼓动下,妈妈渐渐走出离异的阴影,随后也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接下来的日子,李晨以读书为主,并隔三岔五地演一些配角。直到19岁那年,他才在《十七岁不哭》里第一次饰演男主角。那个单手插口袋、走路一颤一颤的单车少年简宁,瞬间成了当时全国年轻人的偶像,年少的李晨因此尝到了走红的滋味——家里的观众来信,多到信箱根本塞不下的地步。

李晨开始觉得自己是个“腕儿”了,有点摸不清自己的方向。可他那个年龄,能演的就是班长、儿子、弟弟……当这些角色都演完了,他就无戏可演了。

面对这种“青黄不接”的事业低潮期,李晨非常苦闷,为了排解抑郁,他干脆将心思又扑在玩摩托车上。越野摩托车带给他的速度和刺激,让他忘却了事业带来的烦恼。

10月的一个清晨,李晨骑着摩托车飞奔在北京三环路上,突然,迎面驶来一辆大汽车,李晨避让不及撞了上去!结果造成他全身多处骨折,被送到了医院。在最疼痛难熬的时候,妈妈握着他的手,哭得泣不成声。

“鬼门关”里闯过一遭,让李晨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为了不再让妈妈为自己操心、流泪,他停止飙车,尝试着做生意。李晨先和朋友开了一家酒吧,可没撑多久倒闭了;后来,又开时装店,可半年后,时装店连同商场整体歇业……四处撞墙,血本无归的李晨无处可去,只能听从妈妈的劝说,乖乖呆在家里。

一事无成的尴尬使李晨郁闷不堪。他将自己关在家里,不说话,不干事,只是在笔记本上胡写乱画。时间一长,抑郁的症状越来越明显。

起初,妈妈还由着李晨,当情况越来越严重时,妈妈再也坐不住,为了帮助李晨早日走出阴霾,妈妈提前退休当起了全职保姆和心理辅导师。李晨不愿意见外人,她便让李晨不时给吕老师打打电话;李晨不愿意想事情,她便买了几只狗,让李晨天天训练“狗儿子”;李晨喜欢极限运动,她便将他的摩托车一辆一辆擦洗干净,鼓励他经常出去“兜兜风”。

春节前夕,妈妈还将一把车钥匙交到李晨手中——一辆比赛专用的摩托车!

渐渐地,妈妈的体贴和耐心,让李晨一步步走出心理困境。沉寂五年后,李晨终于赢来了再次当主演的机会——在《十三格格》中出演男一号。挂断导演电话那一刻,李晨笑了,妈妈却背转身,流下了热泪。

袁世凯葬母的故事

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朝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196月辛丑条约谈判正急之时,刘氏去世。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职丁忧回籍营丧。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196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中央级职衔。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了。一句话:在外你是国家大员,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第二妻妾有别。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在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在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后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在故居袁寨,具体办理殓殡事宜;一在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我们现在的红头文件,规定不得超过20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激动地说:感谢朝廷,感谢太后,感谢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

篇4: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陈毅帮母亲洗尿裤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包拯辞官回家照顾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篇5:现代哲理小故事

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个著名的能工巧匠名叫公输班,因为他做活的技术巧夺天工,所以人们尊称他为鲁班。

有一次,鲁班用木块和竹片精心设计制成了一只鹊鸟。只要一开动机关,这只木头鸟儿竟象活的一样,拍拍翅膀就飞上天空。飞啊,飞啊,它在天上整整翱翔了三天都没有落下来。

满城的军民百姓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逼真的木鹊,无不仰头喝彩,鲁班也满心欢喜,自以为世上没有再比这做得更巧的东西了。

过了两天,他的好朋友,也是当时很有名的思想家墨子来看望他,鲁班很热情地招待了这个许久不见的好朋友。

两个人很长时间不见面,都显得格外亲热,彼此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的成就。当鲁班说到自己用木料做的鹊鸟时,墨子却对鲁班说:“你做的这只鹊鸟,根本不算巧。”

“什么?”鲁班很生气,“这还不算巧!”

“是啊!这只鹊鸟还不如马车轴上的木销子。”

鲁班一赌气,眨眼工夫就砍出一个三寸的木销,便拿给墨子看。墨子看到鲁班做的木销说道:“你做的木销能够承载50石重的货物,而你煞费苦心做的鸟儿有什么用处呢?”

“这个……”鲁班答不上来了。

“因此,”墨子说,“任何一种工作,凡对人民有利的就叫做巧,对人民无利的,就叫做拙。”

感悟:墨子以功利眼光看问题,人类需要讲实际的人,也需要幻想家、理想主义者。

小学校长开学简短致辞

文明家庭主要事迹简短

天地人之道于丹观后感

小学生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证婚人婚礼简短致辞

领导婚礼致辞简短

结婚感言新娘简短

婚礼新娘简短的致辞

古风简短结婚祝福语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现代孝敬父母的简短小故事
《现代孝敬父母的简短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现代孝敬父母的简短小故事(合集5篇)】相关文章:

婚礼父亲致辞简短大气女方2022-09-22

论语学而读后感2023-01-13

四年级小学生二分钟演讲稿2023-01-25

婚礼女方父亲致辞简短大气2023-03-24

感恩亲情主题班会教案2022-09-02

为你服务网教育课件2023-09-19

小学开学典礼校长简短精彩致辞2022-05-07

国学的800字优秀作文2023-11-20

婚礼上简短新郎的致辞2023-08-29

孝●礼●善作文2022-08-1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