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优质课评课稿(精选8篇)由网友“johnny729”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优质课评课稿,希望您能喜欢!
篇1: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优质课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优质课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节课在教学时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特点,扎实地进行教学。
一、注重朗读指导轻声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读“雨露”时,先引导学生想想雨露是什么样子的,再引导学生轻声读,不要把雨露震落了。通过解释太阳光芒四射,月亮温柔如水引导学生读句子。“奔流不息”想想河水流淌的样子,引导读出又急又快的语速。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二、边读边想,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他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的风和流动的云。”让学生充分想想画面,感悟风和云的'动态。读中思,思中悟。把学生带入一定的语境,从而更快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读的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在盘古身体发生巨大的变化那段,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有读盘古的身体部分,有读身体发生的变化,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明白课文内容。“创造”是本课的关键词,开始学生对这词的理解并不是很准确,通过解读文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宇宙创造前是什么样子的?创造后是什么样子的?盘古又是怎么创造的?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学生也就明白了创造的意思,这种设计,水到渠成。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一词,指导自然。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指导朗读方面,让我受益匪浅。我个人还感觉有些地方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有些地方让学生读书时,很快就提问问题,感觉不是读,应是快速浏览。整节课习惯养成贯穿始终。我会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课堂。
篇2:小学三年级语文优质课《灰雀》的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优质课《灰雀》的评课稿
在我的印象中,每次讲课,王老师都是那样用心地备课。《灰雀》这节课上,我也感到了王老师的用心,更感受到了王老师一步步地成长。
一、课前一分钟的演讲着实令我震惊了不少,很棒!我们都到海洋中英文学校,我也很赞赏他们的课前演讲的做法,也曾萌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这个举措念头。但只进行了几次,就因事务的繁杂而搁浅了,从此再也无念提及。而王老师做得很好,直至本学期,还不忘给学生这样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王老师的用心将会使学生受用终生的。
二、仔细看了王老师发上来的《灰雀教学设计》的帖子,教学设计得很棒!从体会列宁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到做侦探,找出小男孩撒谎的理由,从而体会男孩也是爱灰雀的;最后更以“列宁为什么问灰雀,却不问男孩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正如楼上诸多老师所说,在王老师授课过程中,为我们呈现了有很多精彩之处,我不再一一详举。
也提两点意见:
一、课堂上的王老师太过依赖教案。我想,王老师曾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备教材”上,所以,写出了设计很精彩的教案。但在“备教案”环节上,花费的精力并不多。凭我的经验,“备教材,写教案”,是关键第一步。但“备教案”,更是落实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否则,再怎么精彩的教案,课堂上的老师也会有种驾驽不娴熟的感觉,势必造成“教案”和“课堂”两层皮。这样,授课老师好的教学理念不能游刃有余地传达给学生,学生更不能很好地领会老师的教学思想。所以,我认为“备教案”是一个更关键的步骤。教室只有把自己的各教学环节烂记于心,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对教案的驾轻就熟。
二、我也觉得在本节课上,老师讲得有点多。但我想,这决不是王老师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可能我们语文老师都曾遇到过类似的困惑,我也一样。记得我在讲《月光曲》时,于校长也给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自那以后的平日教学中,我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1、老师的畏惧心理。老师太害怕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落实不完了;老师太害怕学生自己说不到点子上,所以往往学生刚提了头,我们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茬儿,滔滔不绝地自顾自讲起来,我们抢夺了学生说的权利,长此以往,我们没给学生练的机会,我们没教给学生说的方法,所以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说整段话的能力就退化了。
2、老师的自恋情节。老师总以为自己的理解是那么深刻,学生的理解就有那么一点浅薄。所以,总想把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强加给学生。殊不知,老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解,在学生的脑海里只会留下一条淡淡的痕迹,这只是一种滑行的教育。由于学生不是发自内心地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所以,他们听课的状态和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点儿,我是在历次听课的过程中感悟到的。归根结底,还是老师没有把自己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声明一点,这几点的意见绝不是只针对本节课的。只是,由本次听课引发了我对自己教学的思考和剖析。我想,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才会为自己今后的前进找准方向。
篇3:小学语文优质课《借生日》评课稿
小学语文优质课《借生日》评课稿
今天听了王老师和李老师的两堂课《借生日》,都教第一课时。下面把听后的感受简单概括一下。首先,语文课应该以读为主线,通过朗读,读出孩子们的理解,读出孩子们的感悟,读出孩子们的真情。这是一篇展现母女之间亲情的非常感人的课文,通过读让孩子们明白要关心身边一直关心自己的人,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两位教师在读上还可以更强调,读的方式,读的次数,读前的情感激发,情景创造,教师的范读,都需要教师进行细心的琢磨,在课堂上学生一个一个字的读,教师应该要指出错误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同时,读的应该分层次,单个字的怎样读,单个词语的怎样读,词语在句子中的.怎样读.在读的目标上要明确.先准确,再顺利,次感情,两堂课都应该要清晰的体现出来。其次,教师的即时评价,也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在朗读评价上,学生读好了教师点评,也不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学生说话评价上,两位老师也没有很好的即时干预,一些明显很大语病的句子还表扬他说的很好,我想应该在学生说话的准确性,完整性上进一步深入指导。第三,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知道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王老师出现了预习时的要求。但是还很不够。识字时的方法,读拼音时的方法规律,自学时的方法,找句子时的学习习惯,回答问题时的规矩,都比较散乱。第四,课件上不清楚,学生看得累。教师的板书字很小,学生看不清,都会影响学生的学生状态。教师在以后的课上能够应该注意这些问题。第五,组织教学环节的逻辑性,目的性,充分关注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教学环节加以解决。第六,教师的错误及时改正,两堂课都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错误指出来的情况,王老师知识简单的肯定,李老师都没有搞清楚错在那里。这是不应该的,在课件上应该及时改正过来,并对学生的这种行为加以表扬和肯定。
-
篇4:小学五年级语文优质课《新型玻璃》评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优质课《新型玻璃》评课稿
李欣晔老师在讲授《新型玻璃》一课中充分体现了教学创新,而且是成功地创新。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李老师能在想中求新。“想”即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是十分有益的。她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的:
一、扩想
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以开拓或将课文故事加以扩充。如《新型玻璃》中主要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每一种玻璃都有其特殊的地方,而且都为现代生活提供方便,李老师利用了这一概述内容,让学生进行扩想,她设计这样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这样学生就在此基础上扩充了很多的新型玻璃。从而扩充了课本上的内容。
二、续想
本篇课文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李老师就让学生续写想象作文。让学生写出你
还想创造出什么样的玻璃,这样使学生能够从小就有创造奇迹的志向。
三、改想加假象
李老师利用这篇课文的特殊性,在不变原意的前提下,变换课文的叙述方法。她在讲完五种玻璃之后,让学生假象作为推销员,自选一种喜欢的玻璃在“展销会”上推销自己的产品。李老师能抓住课文及课外能触发学生展开假想的诱导物,步步引发,使“改”得有方,“假”得有理,“想”得有据。而且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使学生也学会了生活──推销产品!
此外,李老师还注意在疑中求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李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这样学生就在疑中求得创新。
李老师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如:开始她就让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自学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在自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特点和用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读一读。在有创新性的“产品推销会”中也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玻璃作为自己的推销产品。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了知识。
我还要学习李老师那亲切的教态,精湛的语言,带有鼓动性的点评,深厚的基本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篇5:《小桥流水人家》小学语文五年级优质课评课稿
《小桥流水人家》小学语文五年级优质课评课稿
李洪涛老师的《小桥流水人家》一课,上起来如诗如画,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贯全文。在文中有作者爱恋故乡的直接的感情流露,也有通过优美的风景描绘,深情的往事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学的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现对李洪涛老师的课评析如下: 1、纵观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老师通过齐读、听读、带着感情去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章给我们带来的美,体会字里行间的诗意。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教师善于洞悉学生的内心所想,例如老师安排了:“你都交流了哪些喜欢的句子?”这一环节,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还把结论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自悟与发现。3、教师基本功扎实,亲切的教态以及生动的教师语言,随时都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4、小练笔环节的设置是本课教学的升华,学以致用,并不做作。遗憾的是时间分配有所欠缺,没有使之完成。几点不足: 1、本课教学的一个闪光点,即在安排学生自学时,老师给出了自学提示,但是给出方式很遗憾,是教师口述而出,应该把它做成幻灯片,展现给学生,从而加深印象。 2、在教学重还存在一些不该出现的带口令,如 “啊、哎、对不对?”等,如课始时说“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遐想——对不对?”还有后来讲“自己的家不管是多么的破旧,对不对?”等。
篇6:《盘古开天地》三维评课(三年级)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度,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神话。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的文化瑰宝。<<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今天我们团队的三位老师将从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语文的学科性这三方面对费艳春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进行三维评课,下面我就教师的主导性这一块进行评课。
我将从教师的主导性这一方面对费艳春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进行评课。
1.情境渲染,走进神奇
教学伊始,费老师播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葫芦娃>>、<<哪吒>>等动画片,这一导入,点燃了学生的兴趣点,自然而然引入了本课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费老师让学生根据文本做出动作表演,学生两手顶着天,两脚蹬着地,数秒钟后,学生纷纷说累,进而感受到了盘古的艰辛。
2、品读引领,感悟神奇
李希贵校长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摒弃以前那种精雕细刻,把每句话都掘地三尺,把每个词语都挖得支离破碎的教学形式,而是要把阅读教学带进课堂,力求营造清清爽爽,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在本课的教学中,费老师深得一课一得的精髓,删繁就简,无论是对文本的诠释还是丛书的链接,自始至终都抓住了神话故事神奇具有丰富想象这一主线,在费老师的巧妙点拨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犹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珠子,在这一主线的串联下变成了一条神奇的链子。费老师以读代讲贯穿始终,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朗读氛围,读得充分,读得多样,有个人读,小组读,师生读,配乐读等等。其中在感受盘古朝混沌一片猛劈下去后,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变成了地,费老师精心设计男女分读,无论是从语气上还是音质上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天的轻盈与地的厚重,如此巧妙的设计,真可谓匠心独运。
3、奇思妙想,升华神奇
费老师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们的想象也让我们惊叹不已。在教学第四自然段后,费老师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交给学生一根神奇的魔棒,引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们妙语连珠,畅所欲言,有的说盘古的牙齿变成了----------,有的说盘古的鼻子变成了---------,想象与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此外,费老师还将学文与学法相结合,相信经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对神话特点的掌握已经了然于胸了。
当然,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此我也吹毛求疵一下,费老师的语言在情感表达上有点欠缺,稍显平淡,评价语言还可以再丰富些。在体会神奇时可让学生了解神话夸张、拟人的写作特色。下面请林徽徽老师就学生主体性这一块进行评课。
[《盘古开天地》三维评课(三年级)]
篇7:语文优质课听后评课稿
语文优质课听后评课稿
首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老师讲课要富有活力,充满激情,并且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在听课过程中,我始终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效率很高。这些老师的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
其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课上老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就像呆头鹅一样坐着听,没有自己的思维,学生总是被牵着走,完全没有主动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的开拓,也影响了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这几位老师的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看到讲课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听了各位领导以及教师们的精彩点评后,让我茅塞顿开。的确,给与学生思维的空间,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也锻炼了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再次,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评价。
以往的课堂,老师们的评价很少,而且语言单一,往往吸引不住学生,特别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评价就更少了。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弱,从而不利于教学的实施。如果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评价,从而会使整个教学起到一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这几位老师在讲课时,就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说:“你回答的真棒”、“你真聪明”、“下次再努力”等一些激励的话语。这些教学语言的使用都有助于教学的实施,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了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老师上课也会很轻松。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他们的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们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这几位老师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他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让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篇8:三年级语文评课稿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 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的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从以上单元目标和课文的具体特点看,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即把矛的自卫和盾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过程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分析周艳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我认为本课教学的最大亮点是紧扣语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分三个方面组织教学。
第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初读感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的侧重点,从生字的读音、字形、以及词语之间,词语在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了解生字词的意义。这一步教师做得十分有耐心,“矛和盾”的字形从会意的角度出发,提醒学生写字的注意点,“坦克和履带”的关系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履带的作用,从而为下文的教学打下伏笔。至于“左抵右挡和难以招架”这一组词教师又以现成的铅笔和书本作道具,创设课文情境,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从而形象地理解词的含义。我想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本课的字词,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学习字词的方法策略。
第二方面:重视研读感悟,重视对语文文字的表达方式的探究,做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共振。这节课,教师重点抓住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心理历程,让学生潜心会文,找出写发明家想法的几个句子,抓住关键词,读读议议。对这几个句子的教学,教师也各有侧重点。第一处:着重引导“你从哪儿看出这只是发明家的一个想法,非真实存在。”由此了解“如果````就```”这对关联词的用法。第二处:在想到自卫的基础上,发明家又想到了“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两种想法是如何巧妙连接,了解“可是````”这个转则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第三处:抓住“对了,当然”等词,通过朗读,体验发明家思考问题的执着和灵感突现所产生的快乐感。
第三方面:巧用文中空白,探究发明家的下一步的思考过程,同时迁移运用课文的表达方式。发明家是如何想到给带“枪口和炮口”的“铁屋子”装上轮子、按上履带的,课文没有具体展开,这便为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提供了平台。教师及时地抓住了这一机会,激励学生也来做一回发明家,模仿课文中“如果````就`` ”“可是````”等的表达方式,阐述发明的思考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引导从读到说到自由写,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原则。但是我觉得这一步可以做得更好些:
1、板书中的两个问号到底是什么,可先让学生先想一想。
2、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可以再提升一点,情趣可以调动得更好些。
3、教师可能更多的关注了学生是否解决了问号,是否套用了句式,对说话时出现语病,就来不及注意了。
4、如果句式中加上“于是”可能会更通畅些。
作为“我是学生的角度”给周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1、文中的发明家是谁?我想知道。
2、当周老师提问:发明家的第一个想法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思考的?对我来说,有些听不懂。
★ 英语观评课报告
★ 我们的学校评课稿
★ 课内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优质课评课稿(精选8篇)】相关文章:
小学秋季期教学工作计划2022-06-03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2023-06-10
公开课操场上的评课稿2022-12-27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称象说课稿2022-11-14
三年级数学与复习的评课稿2023-02-23
送教下乡研讨活动总结2022-05-07
一师一优课评课评语2023-11-12
一人一优课计划(含安排表)2023-02-06
《称象》说课稿2022-04-30
优质课活动方案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