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神经症性心理障碍(整理10篇)由网友“珊瑚水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神经症性心理障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神经症性心理障碍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神经症性心理障碍
一、神经症性心理障碍
常见的神经症性心理障碍:首先是精神易兴奋,表现为三个特点。
持续的精神兴奋导致能量消耗,进而发展为精神易疲劳,表现为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困难,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低等。精神易兴奋常与易疲劳症状同时存在,多见于神经衰弱。
二、情绪症状
1.焦虑2.恐惧3.抑郁
三、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的基本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意向或强迫行为,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为此十分痛苦。如每次关好门窗后都要怀疑是否关好,反复检查后,仍不能放心,因为最后一次关门没有检查。多见于强迫症。
四、疑病症状
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并不存在的.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经医生检查和解释后仍不能消除疑虑,因而反复到处求医。患者往往感觉过敏,对一般强度的外来刺激感到不堪忍受,对自己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也能清晰感知。常见于疑病症。
五、躯体不适症状
神经症患者可有多种躯体不适症状,最常见的为慢性疼痛、头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篇2: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鉴别心理与神经症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鉴别心理与神经症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注:对青少年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
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
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明显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两个方面。
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
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2月到半年内。
神经症
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明显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较长(三个月以上)。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主要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已具有某种较典型神经症的表现,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较神经症轻、持续的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篇3: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表演型人格障碍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常希望领导和同事表扬和 敬佩自己,愿出风头,积极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常以外貌和言行的戏剧化来引人注意。他们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喜欢幻想,言行与事实往往相 差甚远。
诊断人格障碍为表演型需符合下术项目中的三项:①表情夸张,象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②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③自我中 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④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受伤害;⑤寻求刺激,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⑥需要别人经 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异性;⑦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⑧说话夸大 其词,掺杂幻想情节,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于核对。
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例如,某企业一青年女工,平时只讲究穿着打扮,炫耀自己,在单位上干尽出风头的事。只喜欢听到对她 的赞扬声、甜言蜜语声,不爱听到反对她的声音,更不爱听到批评,轻一点的批评对她来说都不得了,大吵大闹后还不上班。她平常言语、行为和服饰总爱模仿影视 明星和歌唱明星,好象她本人就是明星似的.,等等。表演型人格障碍者除了闹得家不安宁外,在企业里也是令管理者头疼的。
因此,对表演型人格障碍者进行治疗是很必需的。对他们的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如认知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的方法使他们偏离的人格得以纠正。
篇4: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回避型人格障碍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回避型人格障碍
一、表现特征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伯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 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 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纪,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 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 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与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不同:前者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的自卑。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因害羞而不敢亲近。
二、形成原因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
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 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 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百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 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 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响。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三、治疗方法
对这类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消除自卑感。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 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 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 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份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 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 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 心。
2、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
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钟。
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
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
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说来,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星期的 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 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篇5: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分裂样人格障碍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一位朋友(同学或同事)为交谈对象,每次要求主动与他 交谈5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逐渐做到主动、自万元比较融洽地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的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再增加到半小时);对象由 1人增加到5人。训练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其转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现实生活。2、兴趣培养法。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具体做法如下:
(1)提高认知。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应使其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一种情趣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的活力。
(2)社会实践。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
(3)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内容有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
篇6: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自恋型人格障碍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自恋型人格障碍
一、表现特征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标准。一般认为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只要出现其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癔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二、治疗方法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解除自我中心观。
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 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
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例如:
①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
②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
③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可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
①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②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
③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你便要时常告诫自己:
①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②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
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监督者,一旦你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
2、学会爱别人。
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 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 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 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当别人生病后及时送上一份问候,病人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经济上有困难时,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你的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篇7: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分裂样人格障碍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分裂样人格障碍
一、表现特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 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 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 动于衷、过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 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分裂样人格的人可以适应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分裂样人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个词:精神分裂症。一般认为,分裂样人格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但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明。有些学者研究表明多数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分裂样人格,而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对分裂样人格患者持续观察15―后,极少有变为精神分裂症的,分裂样人格的血清中也并无 较一般正常族群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病患特征。因此分裂样人格与精神分裂症和遗传的关系尚待证实。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
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 的早期人格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 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 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样人格。
二、治疗方法
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要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社交训练法。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的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
(2)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8―12周为一疗程。施治者(医生、专业人员、家长等)每周核对记录,并作出评价。
自我评分标准:
0分 训练无变化
1分 稍有进步,愿意参加社交,与人接触交谈,但接触交谈仍比较勉强和刻板。
2分 明显进步,能够主动与人接触交谈,孤独不合群的倾向改变程度在50%以上。
3分 孤独不合群现象基本消失。
(3)评分计算和奖励措施。每日最低分为o分,最高分为3分,每周最高分为18分。如果以8周为一疗程,总分144分。一般以奖励表扬为主,对 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代币、赠送喜爱的生活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等。 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
(4)训练内客和目标: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始时由施治者和受训者共同商定,
篇8: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
关于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
1自我成长分析
1.1学前期
我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四岁以前,爸爸在村小教书,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我每天都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随他一起上班、下课,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所以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学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从小爸爸就很重视对我的教育,记得在我入学之前,我就可以从一数到一百,会打算盘三变九、九变九,还会看挂钟的时间。这是我对自己幼儿期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每天抱着小算盘到处跑着去赚取大人们的夸奖。
1.2学龄期
我六岁时进入小学。小学二年级时由于贪玩被迫留级,遭到爸爸严惩。按照皮亚杰的理论,4、5岁到8、9岁的儿童处在他律道德阶段,所以尽管当时还小,但这次惩罚让我知道不好好学习的后果很严重的。随后,在小学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我拿到了全镇一等奖,记得当时校长开校会给我们颁奖(一个书包和好多作业本),那份荣耀可能是小学时最美好的记忆了。但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份荣耀的获得是否和那次惩罚有关。
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喜欢打太极拳,他挑了班里的四个学生在早自习上课前跟他学太极,我是其中一个,也是老师最得意的一个。这让好多同学着实羡慕了一番。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教我们,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有人做他的观众并分享他的乐趣。这个时期的我是很乐观、有优越感的。
1.3青少年期
我在初中一年级时的成绩并不好,在班级里属于中上水平,没有了小学时的优越感,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我又一次站在了领奖台上。全校排名前十五名都有奖品,而最后的两年里我很少有排在十五名之外的时候。家里厚厚的奖状都是在二年级和三年级赚的。
20xx年我顺利考入县城第二高级中学,我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全校八百多名同学,我排在一百名左右。高一第二学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开始拼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那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白天也从不打瞌睡,学习成绩一下子进入全校前二十名。虽然没有和班级里的太多同学交往,但我还是有几个好朋友的。
也许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的性格慢慢的有了变化,由之前相对外向变得较为内向。也可能正是这一时期的经历让我有了较强的忍耐孤独的能力,喜欢安静,凡事变得谨慎、细心。其次,因为我的初一、高一刚开始的时候成绩都不是很好,这让我感觉自己较难适应新的环境,至少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节好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不过老师一般都会偏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所以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基本没有遇到大的挫折。
在同学交往方面,我一直都有自己的“小团体”,毕竟班级人数太多,不可能和所有同学都关系密切。总的来说,在我高中以前的生活中,学习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我一心追逐着高分数、好名次。这段时间的家庭生活是很安定的,从我上小学开始,爸妈为了养活三个儿子,不得不一起外出做点小生意,我们兄弟在舅舅家或奶奶家吃住,但这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也使得我从小就能体会到爸妈的辛苦,加之在学校习得的优越感,使我的自尊心、争胜心相对较强。当然,这几年的学校生活也让我有了自己的爱好:听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锻炼身体。
1.4成年早期
由于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差,加之我对自己的期望较高,所以考入省属重点大学并不让我感到满意,这种不满意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但心理学这个专业还是带给我不少安慰,虽然刚接触心理学时我并没有立刻体味到她的魅力。大学是一个尽展人生风采的舞台,而恰巧这时我不愿去参加太多社团活动,因为我想好好学习,多看书,考个好点的研究生院,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大学和中学是不同的,这里的学生有着更多的自由,这就意味着我周围的同学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生了,况且大家的学习目标都由原来的追求高分变成只求不挂科了。图书馆里的藏书对我也是个很大的诱惑,我在兼顾专业课的同时开始翻阅一些哲学、文学类的书籍。
学校的宿舍是八人间,可能是因为大家脾性相投,生活习惯相似,我和室友相处的还算不错,关系融洽、人际和谐。也就是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毅力,并且能很好的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与他人较好的相处。我始终认为,人性会有一些优点和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的要求不能太苛求完美,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很多一开始我们认为不可理解的行为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
朋友们都说我最大的特点是待人真诚,有爱心,有责任心,不喜欢热闹。我很喜欢试着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解释身边的现象。随着我对心理学的了解逐渐深入,我发现心理学是很有意思并且是很有用的,我羡慕像张厚粲先生那样的心理学大家,也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人是应该有所追求、不断拼搏的,我想成为那样的一名大家。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认了我的体育老师,一个开朗、关心学生、充满活力的老师,她是大学四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她上课时永远都是微笑的,她会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事,逗我们开心,她的活力、热情感染着我,她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体育技能,而更多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生活的态度。
考研的经历是我的一笔财富。那段日子让我感觉充实、宁静而又不乏乐趣,让我和同学们的关系更近,和朋友们的感情更深,我一下子感觉自己要担负起自己的生活了,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包括朋友的信任和家人的期待。这是我大学最美好的回忆了。
随后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进行研究生的学习,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且和新同学相处的非常好,每天紧张的学习虽然偶尔让自己感到很累,但心里还是很安慰的。我是粘液质—胆汁质的混合型人格,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测试结果来看,我是中间型的性格,情绪稳定性较差。我的应对方式问卷中的六个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合理化、退避、幻想。我觉得自己以后需努力改善的有:减少对既成事实的抱怨,学着更好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果断的作出决定,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事物。
我的基本的人生观是: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以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一切,享受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我最近的大部分时间里,心情都是比较好的,有时为课业太重而感到焦虑,但我在更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充实和满足。我没明确的宗教信仰,但我相信善恶有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他的勤劳善良感染了我,让我学会淡然,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职业行为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人们身心带来困扰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困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一个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以使人们更好的生活的职业,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学习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处理好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情绪状态和反应方式,重获心理健康,同时,心理咨询师本人也能够通过对来访者的帮助,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心理咨询是一门助人、自助的职业。我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责任心来帮助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们,让他们尽快走出心里的沼泽,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我是一名在读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的课程设置里包含了大量的与心理咨询密切联系的学科,有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前沿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心理测量、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等,对这些学科的深入学习,加之本科时已有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积淀,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很有信心。除此之外,更让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是,我有很强的责任感,乐于助人,我认为这些是成为咨询师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同时,我也相信我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相对豁达的人生观也有利于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工作者。
当今世界,美国的心理咨询不管在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相对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心理咨询还有着更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心理咨询一定会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使心理咨询真正成为能为国人提供更好服务的职业。我也会在这样的大潮中,努力向教师和前辈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咨询技术。
如果我有选择咨询对象的机会的话,我愿意首先选择学生做为我的帮助对象。因为我自己也是从小学到研究生一步步走过来的,对学生的问题可能有着更深的体会,也比较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觉得在从业之初,以学生为咨询对象可能更为合适,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和咨询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也会很愿意去帮助更多不同群体的人。
由于咨询师自身的人格特点、情感经历有时可能与来访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有时会有反移情发生。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不断的成熟和历练,会逐步克服这些问题,反省自己,保持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思维独立性。面对赞许时不自满,面对责难时退缩,始终保持理解和理性的态度。如果自己的心理压力处于崩溃的状态,首先要寻找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找出恰当有效的途径使自己的压力得到合理的释放,相信自己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会坦然面对这样的情境。
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为别人排忧解难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但我并不想仅把自己定位在心理咨询领域,心理学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我想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开阔自己的心理学视野,成为一名知识更加渊博的心理学工作者。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对自己个人成长经(历过去、现在、将来)来分析自己的性格以及自己合不合适成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并制定职业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我只是个心理咨询师,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老师,您可以和我免费聊聊吗?”
“老师,我可以就这样随便和您说说吗?”
“老师,您就告诉我下该怎么办就好了,不收费行吗?”
“老师,我没有钱,我只是想找个人倾诉倾诉。”
“老师,我都打电话来了,您就听我说不可以吗?”
老师……
我会经常收到类似的要求,在这一方面,也许我从来不是一个好人,因为我没有接受过。
所以我也收到很多的攻击,有人愤愤的挂了电话,有人直接拉黑了我,有人说我势利,有人骂我唯利是图,有人说我不近人情,甚至有人连带我的祖宗都骂了……我还是一个也没有接受。
今天,我很想说说关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收费。
首先,我来说说心理咨询师。
我不知道你对心理咨询师的理解是怎样的,所以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眼里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不是万能的,没办法只是随便和你聊聊就可以帮你解决了你累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理困扰。也许你说并没有那么严重,我只是目前有些困扰。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能力,一些困扰我们可以自己消化疗愈,所以我们可以长到现在这么大。当一个问题让你开始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时,那个问题对于你来说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你告诉我的那样简单,也许你自己也很清楚。
心理咨询师不是神,没办法做每个“好人标准”里的好人。至少对于我来说,心理咨询师只是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从事了心理咨询这样的一个职业。也许有人会说,心理咨询师必须是一个无私奉献,拥有大爱的人,就像曾经很多人要求老师的那样。首先,我想知道你对于“无私奉献”和“大爱”的定义是什么?就是对于你的免费咨询?我每周都会去福利院,有时候陪陪那些小朋友,有时候陪陪老人,我会教孩子走路,教孩子说话,教孩子写字,我会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听老人谈他们的孩子。我花很长的时间去学手语,只为了和那些听不见声音的孩子更好的沟通。我会做很多工作以外你看不到的事情,而同时,我不会告诉你。但我不会接受你要求的免费咨询。而因为我不接受你的免费咨询,你开始用你的道德来评判我。
接下来我想谈谈心理咨询收费。
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收费相对目前国内的生活水平来说,会相对比较高。这也许是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无法避免的一些混乱状态,在未来会慢慢调整和规范化。
心理咨询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很高大上的职业,按小时收费,费用低则几百,高则几千。一换算,一天八个小时,那收入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响当当。可是,实际上,咨询师并没有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更多的咨询师每天工作时间就那么两三个小时。有些新晋咨询师甚至可能一个月做不到两个小时(是的,曾经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心理咨询师和很多的职业不同,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停下成长的脚步。从走入心理咨询这一行业开始,就是金钱,精力和时间无限投入的状态。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参加自我成长,自我体验,督导,技能学习,团体小组,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就像有时候,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的,“我就是座money和技能交换过往的桥,money从咨客手里到我手里,然后到了各自学习培训手里。各种技能从学习培训到我身上,然后在咨询中给咨客。”
在心理咨询设置中,免费咨询是一个无效的咨询。这一点,每个心理咨询师从踏入心理咨询行业就很清楚。当你不愿意为你的心里困扰付出哪怕一点的经济负担的时候,你真的愿意去解决这些困扰吗?
每个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机构有自己的费用标准和设置,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大部分在正式收费中,都会有一些公益的收费例外,唯独没有免费的,比如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但需要接受咨询的案主,至少我的设置中一直都有。比如:你的经济能力只能付得起10元咨询费,你也很需要咨询同时愿意付出这10元,那么你可以告诉你的咨询师,如果情况属实,很多咨询师是会接受你的咨询请求的。至少我会接受。
我想说,和所有人一样,我有很多生活的不同面,只是恰巧我选择了心理咨询这一职业。我只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心理咨询需要多长时间
对于有的来访者,我会告诉他,咨询是一个过程,每次都会有一点效果,一般可能做6-12次就会有一定效果,如果要走得更远,则需要更多时间。
有时候我会反问来访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我当然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比如上面的那一款。但某些时刻,来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背后其实有一些话想说,这个提问是为了帮助他们把背后的话说出来,而不是用问题搪塞他们。
心理咨询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当然不止上面的两个,不同的情况下我可能会说出不一样的回应,其他咨询师也会有自己的回应方式。但作为一名咨询师,我们不可避免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心理咨询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一定要说一个通用一点的答案:大概最少也需要20小时吧。心理咨询一般一周一次,除了第一次面谈需要的时间长点(1-2小时),其余一般是每次1小时。也就是整个过程下来最起码需要将近5个月的时间。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我思考过后,认为有三句话可以简单解答这个问题,这三句话分别是:“日久见人心”、“交浅不言深”以及“路遥知马力”。
先从第一句“日久见人心”说起。“日久见人心”很传神地呈现了心理咨询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访者的内心逐渐呈现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来访者的生活会在咨询室中再现。比如因为亲密关系问题求助的来访者A,他的问题可能是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担心被抛弃,在关系中反反复复地试探伴侣,要求伴侣承诺,一方面对于引起被抛弃感觉的刺激过度敏感而发脾气,在行为上使伴侣无法跟自己亲近。又如因为职业问题来求助的来访者B,他的问题是常常对工作赋予了很高的期待,总是带着幻想中的完美进入工作,经历了失望后就辞职,随后又带着幻想进入下一份工作,之后再次辞职,周而复始。这样的关系模式也会在咨询中呈现,而且是反复地呈现,比如A会非常关注咨询师的反应,万一咨询师表现出一点不耐烦、愤怒等负面情绪,A就会担心咨询师不喜欢他,会抛弃他;B则会带着对咨询师的理想化期待进入咨询,期待咨询师能够很快地治愈他,一旦在咨询中发现原来咨询并不如自己预期中的那么神奇,则会非常失望,然后中断咨询,寻求下一位“神奇”的咨询师。正是这些在生活以及咨询中反复出现的模式,帮助我们理解来访者。但所谓“日久见人心”,这种内心的呈现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呈现出来的,需要一些时间,其次,呈现出来后,咨询师也不一定能够第一时间就识别,只有类似的情况反复出现,足以称为模式时,咨询师才会推测这可能是来访者内心的呈现。因此,无论是呈现还是识别,都需要一些时间。还有一些来访者,对咨询不放心,会先抛出无关轻重的话题,试探一番,摸到咨询师的能力或者相信咨询师的'专业性后,才把真正的问题和盘托出,这也会是耗费时间的一种可能。
再来说说“交浅不言深”。交浅言深这话是苏东坡先生说的,但原话是:交浅言深,君子所戒《上神宗皇帝书》。这可不是鼓励人们古道热肠,交浅言深,而是说交浅言深是君子所戒。上面说过,内心的呈现与识别需要时间,那当内心呈现了,咨询师识别了之后,是不是直接说出来就药到病除呢?当然是没那么简单的,有另一句话叫做“忠言逆耳”,这就是道出了在咨询师说出有利于来访者的“忠言”时的风险。因此,咨询师在说忠言时,一定是先评估了来访者是否能够承受接下来听到的话,彼此的关系是否能够承受忠言带来的冲击。一个不慎,出了点问题,来访者不再来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有时咨询师虽然已经识别到了问题,但却一直没有点破,甚至也没往那方面引导,而是在陪来访者聊东聊西,一会生活,一会工作,一会爱情的漫无边际,就是为了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稳定而在等待着。
最后说说“路遥知马力”。内心已经呈现了,问题也识别到了,关系建立好了,咨询师的忠言也说完了,咨询难道还没完吗?确实没完。但也相差不远了。到了这里,来访者对于自己已经更加了解,知道希望解决的问题跟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自己又在问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出了几分力。这会让来访者感到放松一些,也更加有力量。所以这个时候,讨论的话题就变成了“如何改变”。看到了旧模式的问题,自然就要摸索出一套新模式。来访者是活在关系中的,这就意味着他的改变会影响到其他人,这个时候可并不是如心理治疗电影一般一帆风顺的,而是会受到来自身边的阻力或助力。咨询师就需要陪伴来访者度过这其中的曲折。此其一。另一方面,有的来访者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的是持续、稳定的陪伴,通过这种关系体验逐渐修复内心的创伤。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咨询师持续保持马力工作了。
因此,总体而言,心理咨询确实是一个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过程,甚至有的来访者持续了超过十年的心理咨询。但是我想这是一个很值得的过程吧,否则为何人们愿意花费金钱以及更加宝贵的时间在其中呢?
让孩子心理咨询前应该做些什么?
让孩子知道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
既然是为孩子咨询,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曾经有个父母为了不给孩子加压力,以骗孩子出来玩的方法带他来。结果孩子到咨询室外,一看到心理咨询的牌子竟然大哭大闹起来。还没有与孩子见面,孩子已对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人充满了敌意,咨询还如何进行?所以,在带孩子来咨询前,请务必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告诉孩子去干什么。
比如几种对孩子有启发作用的表述方式:
“你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有没有办法提高上课兴趣,使你学得更好一点呢?”
“孩子,你长大了,爸爸妈妈真的要去咨询一下,怎样做才不会无意中伤害到你,一起去吧!”
另外,作为父母,在没有专业人员诊断前,先不要给孩子妄下结论:“我带孩子来看‘多动症’”、“医生,你看我的孩子有‘自闭症’吗”如此等等。不要让孩子带着“帽子”、带着不必要的包袱来咨询。
提前预约。
心理咨询一般每次都不少于1小时,尤其是在第一次咨询时通常还需填写一些必要的咨询表格,做相应的心理测试,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因而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假如你要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最好事先进行电话预约,以避免因时间拖延引起孩子厌烦情绪,影响咨询效果。
如果有特殊要求,比如对咨询师性别、年龄、语言方面的要求,以及家长与咨询师安排单独交谈等,都可以在预约中讲清楚,以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
比如,一个处在青春期、具有逆反心理的女孩往往与独断专行的父亲很对立,如果她要求咨询,则最好选择温和型的女咨询师。因为一个权威型的男咨询师很容易令女孩想起父亲,导致对咨询的逆反心理,使咨询无法进行。
带好必要的东西。
心理咨询强调咨询师要在充分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分析,并给予必要帮助。但毕竟每次咨询时间有限,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咨询师更完整地了解孩子,更有效地完成咨询,父母可以根据孩子需要咨询的问题带些必要的辅助材料。
比如,如果是学习问题,你可以带上孩子的学生手册以及试卷、作业等,因为这些材料可以比较完整、具体地反映孩子的学习历程,帮助咨询师判断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掉队、可能是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老师对孩子的综合评价等。
另外,如果曾有过咨询经历,那么带上已有的测试、诊断资料,将是非常明智的。当然,如果你不知道究竟应该带什么,你也可以通过电话询问,看是否需要什么辅助性材料。
以上几点“热身”方法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在决定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时,还要积极争取相关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员)共同来咨询,共同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作业”。同时,还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将成功的期望放在一次心理咨询上。
最后,别忘了心理咨询前的身体准备,你和孩子都要休息好,保证在咨询的时候头脑清楚、精力旺盛、测试准确、反应及时。
为什么恋爱中的一方会要求另一方说“我爱你”
接待过的来访者中,有好几个案例都是因为不断地向男朋友或者老公确认“你爱我吗”,最终演化成什么行动都要控制,最后另一半实在受不了而分手的。我们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的向对方确认对方是否爱自己呢?
问题:
室友每次跟男友打电话,结束前都会要求对方对她说“我爱你”。被虐之余我倒是很疑惑一个问题,表白不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吗,索取的“我爱你”有什么意义呢,如何理解恋爱中的这种索爱行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恋爱心理?
解析:
电影《戏梦巴黎》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伊莎贝拉在马修表达爱意后,回应“我也非常爱你”,对此马修表示不满,觉得每一次都是他主动示爱,他希望伊莎贝拉也是如此,他渴望被“爱”,而不是被“也非常爱”。伊莎贝拉看着恼怒的马修,一脸讶异,然后不容置疑地说道:
“你知道当一个人真正需要爱的时候,并没有爱这种东西,只有爱的证据。”
切换到问题的情境。女孩在电话那头要求男孩表达爱意,这种索取往往是卑微的。而男孩在电话的另一头,可能用“我不说”拒绝,也可能用“你先说”推脱,更多的情况,他会淡淡地说上一句“我爱你”敷衍过去。最终能得到的,无非不过是“爱的证据”,明明是自欺欺人,却还是乐此不疲。你会悲哀地发现,在这些回合里,爱情已经貌合神离,终于又沦为一场“谁先戳破窗户纸”的心理游戏。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安全感也好,占有欲也好,甚至它的意义无异于“再见”、“晚安”,只是作为电话结束前的例行环节,我们被恋人要求表达爱意,并且必须主动地率先地表达爱意。而这场拉锯战的悲剧源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我们都怯于表达爱。
我反反复复地揣摩那句台词,竟然感到羞愧。因为世界的复杂,而去复杂地理解爱,把太多曾经缺憾的东西附加在一句“我爱你”上,比如责任,比如付出,比如牺牲,用爱的佐证为爱祛魅增压,以至于不堪爱的重负。我们变成这副样子,小心翼翼地寻找爱,孜孜不倦地渴求爱,面对爱时犹疑,表达爱时顾虑,审慎如是,却再也不能像涉世未深时那样,勇猛无畏地去爱一个人。
求证式的爱情与爱的本意背道而驰,爱情从来就不该是一次证物的收集。悔不当初,在应该表达的时候羞于启口。我甚至能感同身受,昔日电话那头,她安静地徘徊在阳台,面对皓月当空繁星璀璨和我的沉默时,她的失落和怅惘。
因为终于明白,无论我们对于爱的理解有多么截然不同,一句“我爱你”的表白,或者一句“我爱你”的索求,都是世间最动人的邀请。当然,我们回应的前提是不被强迫。
中美国人看待心理咨询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目前心理咨询的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心理学在20世纪中叶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国处于被搁置甚至被封杀的境地。从80年代中期开始,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服务行业在我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经历了队伍由小到大、力量由弱到强、管理从无序到有序等可喜变化,渐渐走上“职业化”的道路。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还是行业管理和规范方面,好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远远不足。
而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时代,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互联网的便捷促进了人们对心理知识和心理健康认识和发展的时候,也潜存着威胁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方面,从人性的内在本质来讲,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后人们更需要关注精神追求,这是事关人类终极关怀和人类最根本、最本质的需求所在,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们所日益关注的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从社会环境的外部变化看,高速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对大众心理素质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人格存在部分缺陷的人,更难适应这样的环境,生活、工作、恋爱婚姻更容易出现问题;神经质人格的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导致发病,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成长经历中有过创伤的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更容易触发内心的创伤,难以走出阴影……即使是心理健康程度稍高的人,也会多多少少受到外界和竞争对手的影响,难于保持客观的认识和态度,有些也会心理失衡,陷入不良心理状态。
可以说,当代国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卫生部和权威部门的抽样调查,五分之一的人口心理健康有问题,百分之五的人口处于心理疾病状态,每年的自杀人口达到几十万。
但当代中国人的心理问题还是倾向性的“病耻感”,很多人觉得去看心理咨询就自己有病,觉得丢人。抱着这种错误的认知,很多人到了情况严重了、自己难以处理了,才会寻求专业的帮助。甚至有些人一直拖,有一般心理问题发展到严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症、神经性抑郁症、强迫症等),再发展到精神病状态(比如,中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这也是一个十分可悲的局面。
亟待大规模的科普教育和心理保健的文明建设来消除“病耻感”这个误区。
美国人觉得接受心理咨询是自信和富有的象征
心理咨询在美国非常普遍。美国人一旦遇到诸如情感挫折、人际不和、环境不适、人格障碍之类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
在美国,心理咨询的费用也是较高的,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心理咨询已成为他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中的一部分。
在美国人的眼中,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爱自己的方式,接受心理咨询是自信和富有的象征(这一点我们经常能从各种电影和美剧中感觉到)。
在美国,几乎每一个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有人这样形容说:美国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两个人扶持的,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心理顾问。据统计,每50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30%的美国人定期做心理咨询,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舒尔兹称美国人是世界上“最自信、最讲究实际的人。”
“态度决定一切”,我们遇到心理健康困扰,如何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是个态度问题;我们遇到生活中的物质困境、困难,如何面对这种压力,也是个态度问题;面对价值观的失落乃至绝望,如何面对我们自己,更加是个态度问题。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NossratPeseschkian指出:那些自认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于面对心理问题的人。
心理咨询结语因此,目前我国亟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体制的完善和推广。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国人转变对心理咨询的态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咨询的必要性,改变对心理学的误区,让更多的人心理健康得到改善,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和谐、愉悦的内心。
【关于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
篇9: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稿
进门先鞠躬,很客气,说开头语 尊敬评审老师:你们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论文答辩。
根据要求,我撰写两篇论文。
一篇是《高三女生考试焦虑案例报告》 ,一篇是《我成长 历程和职业方向》 。
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一下简短陈述。
简单叙述个案的名称 关于案例报告, 我选择是高三女生考试焦虑案例, 因为我是在高中任教,接触学生当中,
特别是高三学生,在面对高考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考试焦虑。
目前高中生较普遍存在问题 是考试焦虑水平过高,相当大面积学生焦虑程度已超过适宜水平。
学生长期处于过度考试焦 虑之中,会引起许多心理疾病。
过度考试焦虑还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因此我选定这一主题。
选择此个案的原因 在咨询过程中,从求助者个人陈述、父母反映和我观察,掌握求助者基本情况,该求助者主 要问题是面对即将到来高考,出现考试焦虑。
主要表现在一个多月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经常失眠,成绩下滑,想到高考临近,内心就十分紧张、苦恼。
再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可以 说明心理测验结果) ,最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来访者主要问题和诊断 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社会原因:来自家庭教育原 因以及周围人对她期望高。
心理原因:求助者个性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主要是存在错误 认知。
--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紧张、害怕考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内在原因却 是由于自我要求过高,对考试错误认知等因素造成。
针对该求助者情况,我决定采用认知行 为疗法进行咨询,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最终改变其认知,
并指导求助者运用放松技巧和 积极自我暗示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提高其应对考试焦虑能力,最终达到战胜考试焦虑目。
咨询方法和咨询目标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周一次,每次 50 分钟,共五次。
第一次和第二次,主要是收集求 助者详细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并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 ,标准分 65,提示 有中度焦虑。
第三次咨询,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产生考试焦虑原因,认 识自己不良认知模式。
第四次咨询,学习放松技巧和进行积极自我暗示。
第五次主要是巩固 和结束阶段。
简单的咨询过程 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症状有明显改善。
求助者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失眠。
想到 考试也不再感到紧张害怕。
咨询效果
在我个人成长报告中,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历程。
二是我职业行为分析。
--简述个人成长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我成长挺顺利。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家庭,父母是普通职工,从小到大,享受父母和家庭温暖。
学习之路很顺利,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工作,在一所重点中学担任心理老师。
在成长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就是读初二时,同班好友意外死亡,让我重新审视生命意义。
我懂得要珍惜周围一切,积极地面对人生。
走入婚姻殿堂后,我拥有一个可爱儿子,这时我感到自己真正是一个成人。
我人生信念是:有志者,事竟成。
生活中我大部分时间比较乐观,当然,有时我也感到压力,心情压抑。
每当这时,我总 是及时地进行调整,合理宣泄自己不良情绪。
简述自我成长分析 我迫切想成为一名出色心理咨询师,这既是本职工作需要;同时也是自己理想。
心理咨询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工作,需要掌握专业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这 方面我还有待提高。
针对自己现状,我将努力地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己性 格上一些弱点,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师。
由于我职业特点——中学教师,接触较多是青少年,所以我较为擅长青少年方面咨询, 在今后职业生涯中,我将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发展。
作为心理咨询师每天从求助者那里所见所闻,大都是负面信息,这些信息进入咨询师大 脑,难免影响我们心情。
因此,我们必须有能力将一天中由负面信息所造成不良情绪排除, 以保证第二天带着平衡心态走进工作室。
同时心理咨询师也会有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应当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自己心理矛盾和冲突,
在咨询过程中能保持相对心理平衡,不因个人问题干扰咨询 工作。
在心理咨询全过程,咨询师对咨询中涉及事件应保持客观、中立态度。
只有这样,咨询 师才能对求助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解,并有可能提出适宜处理办法。
咨询 师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之中,在情绪、情感以及观点方面,咨询师既不能固执己见,又 不能随意迎合求助者情感或观点。
咨询中,如果求助者情绪或对事件看法与咨询师有分歧, 这时,咨询可以用一句中性话表达态度: “你有这样情绪,我可以理解。
简述职业分析 心理咨询发展是时代发展趋势,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很有发展前景。
成为一名优 秀心理咨询师是我理想,我也将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结尾
以上是我对于论文的简单叙述,希望各位评审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篇10: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稿
尊敬评审老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论文答辩。
我是来自。。。。
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
一篇案例报告,一篇个人成长报告:给心灵一片晴空》。
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一下简短陈述。
在我的案例分析中,我选择的是大二女生失恋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因为在我接触的学生当中,
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此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
(选择此个案的原因)该求助者主要表现在一个月来,因失恋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失眠、学习难以集中精力,
经常打电话和前男友争吵,该女生受情绪困扰比较严重,主动前来咨询。
为了对来访者做出更好的评估,经过和来访者者协商,对她进行心理测验,其SAS量表得分为64分,提示来访者可能有中度焦虑。
其SDS量表得分为54分,可能有轻度抑郁。
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均大于2,其中焦虑为2.6,躯体化抑郁为2分。
筛选阳性。
结合心理测验结果,最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来访者主要问题和诊断 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社会因素:恋爱失败。
心理因素:主要性格内向,平时喜欢多想,自尊心很强,追求完美,容易产生不合理信念。
(病因分析)针对该求助者情况,经过与上级咨询师的商量,与来访者共同商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最终改变其认知,
并指导求助者运用放松技巧和积极自我暗示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建立合理信念,客观理智对待失恋。
咨询方法和咨询目标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周一次,每次 50 分钟,共五次。
咨询过程 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症状有明显改善。
上课能集中精力,不再骚扰前男友,感觉失恋是件比较普遍和正常的'事情。
自己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
咨询效果良好。
我的个人成长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历程。
二是我职业行为分析。
经常感谢上天眷顾,让我的成长中充满喜悦和感动。
我出生在浙江农村的大家庭,全家几代务农,但家庭和谐而温暖。
求学之路也很顺利,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对我促动很大,也让我毅然决定学习心理学。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心理咨询师,这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自己理想。
于是我又重新走进课堂,进行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
真诚、包容、平和、乐于助人是我身上的重要品质。
在目前的工作中领导觉得我是团队中的润滑剂,善于调和成员之间的矛盾不愉快。
同事们的评价是平和友善乐于助人。
学生则认为我是个很有亲和力的老师,是可以信任的朋友。
当然,我的性格中也有许多欠缺的地方,如有时会热心过头,会关心过度。
有时候会不好意思拒绝,不忍心说不。
这些也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或麻烦缠身。
今后在我的咨询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以上是我对于论文的简单叙述,希望各位评审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阅读:
要求
一.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
如:'金属疲劳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
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含镍名牌的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
再如:'3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中铝和钛含量对高温长期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这样的论文题目,既长又不准确,题名中的35Ni-15Cr是何含义,令人费解,是百分含量?
是重量比?体积比?金属牌号?或是其它什么,请教不得而知,这就叫题目含混不清,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点示出论文研究的内容。
假如上面的题目中,指的是百分含量,可放在内文中说明,不必写在标题中,标题中只需反映含Ni和Cr这一事实即可。
可参考的修改方案为:'Ni、Cr合金中Al和Ti含量对高温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
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二.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
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
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
既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
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
★ 护理试题
★ 精神病护理试题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之神经症性心理障碍(整理10篇)】相关文章: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如何应对考前不良情绪2022-11-26
心理咨询师实习报告参考2023-01-02
考研时间段须知2023-12-27
绵阳市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查分成绩网址2023-05-13
年度初级护师工作总结2022-04-29
水上大冲关主持词2023-08-11
初级护师复习计划具体有哪些2022-10-18
高二生物竞赛试题参阅2024-03-19
考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2022-11-16
《心理咨询师》培训心得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