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哪些起源

时间:2022-05-19 01:30: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清明节有哪些起源(通用8篇)由网友“才不吃白菜呢”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清明节有哪些起源,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清明节有哪些起源

篇1:清明节起源是什么

清明节起源

介子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为什么又是节日呢?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卫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吃。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后,重耳重又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寻也未找到。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

以后渐将寒食节与清明相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清明逐渐代替了寒食节。

清明的禁忌风俗

1、谨慎在墓地照相

祭祖不仅是纪念祖先,同时也有敬拜,祈求的意思。谨慎在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给亲人扫墓时要心存敬意,专心致志。

2、清明期间忌买鞋

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如果不慎清明这天买鞋了,可用红纸包好鞋子,放在门口一晚,然后清早将红纸烧掉即可。

3、头发不能盖住额头

按照古人的说法,清明节也是“鬼节”。如果需要在此期间走夜路的朋友,一定要记得随身携带护身的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同时要亮出你的额头,不能因头发而盖住,因为,那是你的气运命门所在。

4、忌讳穿华丽的衣服

清明节忌讳穿华丽的衣服,应该穿着朴素。穿得颜色太艳丽,给人一种不尊重逝去亲人的感觉。另外,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本命年者除外)。

5、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6、忌讳婚嫁

清明节这一天忌讳婚嫁之事。本来是很喜庆的事情,在这一天都要忌讳,切忌不要相亲,或者是和自己的男友到处瞎游玩。清明节是是扫墓祭祖的日子,夜晚不要随意的到处瞎逛。

篇2:清明节有哪些起源

清明节起源

介子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从前,清明节时,人家不分贵贱,总要为逝去的先人上坟扫墓。扫墓时间并不局限于清明这一天,各地情况有所差异。扫墓时,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修理陵墓周围,然后往坟丘上添上一些新土培护,再烧纸钱香烛、供奉酒肉饭菜,燃放鞭炮后,最后向祖先行跪拜礼。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多年历史。

三月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里所用“清明”不是名词,而是与“洁齐”同为形容词,“洁齐”谓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清明”指气候清净而明媚。清明节在夏历三月间(日期有参差,而在公历则每每在4月4日或5日),故又名三月节。

柳节

晋·周处《风土记》有记载,云清明节为柳节。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而有插柳风俗,衍生柳节之名目。介子推是随晋公子重耳避国乱流亡的诸臣之一,重耳多年后归国践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封赏从亡诸臣,“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奉母避居绵山,重耳去请他出山,他不愿为官,重耳命人焚山逼促,他抱住柳树不出,与其母都被烧死;后世人指此日为清明日,其实春秋时代还不知有此节气。清明插柳枝以作纪念,当是很久以后形成的节俗。清明时节,柳树新绿,传出春信,清明日就又称柳节。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则云:“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

禁烟指禁炊烟,不生火只吃此前煮就的冷食品,相传亦是纪念介子推而立礼俗。其说非,因为寒食礼俗在介子推之前就有,隋·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所加按语引《周书,不能说“清明即寒食”。

秋千节

见于明·刘若愚《明宫史》。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按《析津志》云:辽俗最重清明,上自内苑,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嬉戏为乐。”《红楼梦》叙及饮酒行令,有“女儿乐,秋千架上衣衫薄”之句。清明时换上春装,开始荡秋千,故有秋千节的名称。

踏青节

岭南春早,踏青节定得亦早,以夏历二月初二日为踏青节,但大部分地区,从中原、江南到华北都以清明为踏青节。这些地方,春信日期有先后,华北一带要在公历4月中旬或下旬开春,但踏青节却也定在清明。

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寒食节

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因为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所以也称秋千节,拔河节等。

篇3:清明节起源传说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篇4: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

篇5:清明节起源传说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篇6:清明节起源传说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 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杜牧的《七绝•清明》诗,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春雨、牧童、酒家,诗人匆匆的步履牵引着清明节的诗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入另一番节日盛景,如林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舟,一片忙碌、一派繁华尽在画卷中。今天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是我们过节的主题。

篇7: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

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篇8:2022清明节的起源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予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若干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才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却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修建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从此,“寒食节”又称“思亲节”。在中国民间,至今仍然保留着在清明前一天禁火寒食和扫墓的旧俗。为此,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描绘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22清明节祝福语

1、春雨连连,路途迢迢,阻隔重重,行人匆匆,祭奠年年,情意绵绵,祝福浅浅,牵挂深深。亲爱的朋友,清明时节,愿你万事顺顺,未来亮锃锃!

2、云儿装载着我的问候,飘送给你我的关怀;细雨包含着我的真情,传达给你我的心愿:清明时节,愿你忘却烦恼,自由自在!

3、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4、替你拂去晶莹的泪水,让你的忧愁随风飘散;帮你抚平受伤的心扉,让你的伤痛逐渐变浅;送你一句关怀的祝福,让你的快乐愈明显。清明节愿你无忧!

5、你悲伤,或者流泪,已发生的不改变;你努力,或者奋斗,时光前进不倒退;你失意,或者欢笑,生活依旧在继续。清明节,忘记过去迎接未来!

6、清明时节雨纷飞,思念浓浓泪儿飞,烦恼忧愁在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祝福话语要放飞,快乐好运到处飞,精彩生活在腾飞,美好未来要起飞!

7、清明到,风筝传递我的祝福:放飞风筝,让它带走烦恼与忧愁,放飞悲伤与苦闷;收回风筝,带来吉祥与好运,收获幸福与甜蜜。

8、清明踏青,结伴出行,温馨提醒,唯此短信,无论阴晴,雨具随行,贵重物品,照看小心,安全第一,谨记在心,放松心情,快乐无垠!

9、深深浅浅的思,流过眼眸;浓浓淡淡的情,迈着轻柔;真真切切的话,为你守候。清明时节,大好风景为你留,愿你从此乐无忧!

10、走过清明时节,把思念放进岁月,划友情的船摆渡不歇,让彼此的关怀永不断绝。清明小长假,愿清清明明的风景,悠闲你的心。

11、微风绿叶动,七彩百媚生。午后风很轻,隔窗风愈静。半卧茜纱拢,半卷书香浓。春色锁后宫,梦回大唐情。短信寄朦胧,人间是清明!

12、清明伴雨至,节气习俗多,新坟行祭扫,柳枝插墓前,春光草木媚,踏青享春色,风筝天上摇,小树地下长。过清明小假,祝继往开来!

13、用感恩的心对待过去,对待记忆;用快乐的心对待现实,对待生活;用祝福的心对待未来,对待朋友。清明,关爱身边人,开心生活。

14、不忘过去的曾经,作别昔日的从前,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回味逝去的岁月,展望美好的明天。清明,让我们把往事怀念!

15、布谷鸟叫清明到,朋友心意要收好。愿你幸福少烦恼,财气运气跑不掉。健康从头淋到脚,万事如意心情妙。清明节祝你有个美好的假期

16、天清清,地明明,天地清明寄深情;山清清,水明明,山水清明心清澄;风清清,雨明明,风雨清明平安行。清明,愿你拥有好心情!

17、杨柳青青春来到,点点思绪随风舞;遥在他乡逢清明,勿能回家伴二老;千里传音送问候,拳拳孝心在其中。愿父母身体健康福寿长!

18、走过清明时节,把思念放进岁月,划友情的船摆渡不歇,让彼此的关怀永不断绝。愿清明的风景,滋润你的眼,悠闲你的心

19、短信捎来四月的天,思念荡漾在湖畔,让微风吹散你的愁怨,掩不住的是你如花的笑靥。清明到,愿你把往事看淡,把风景看遍,幸福天天绕身边。

20、清明踏青,结伴出行,温馨提醒,唯此短信,无论阴晴,雨具随行,贵重物品,照看小心,安全第一,谨记在心,放松心情,快乐无垠!

清明节气传统食物

蒿饼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此外,清明淮扬还有吃茶叶蛋的习俗。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2022清明由来故事介绍

关于清明的由来的作文

传统节日活动方案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清明节烧纸有什么忌讳

春分节气起源来历2022

2022关于清明节为什么要上坟

清明节习俗节日作文

父亲节的起源作文

清明节有哪些起源
《清明节有哪些起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清明节有哪些起源(通用8篇)】相关文章:

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有哪些2023-04-30

清明节饮食风俗来源2022-08-18

学校端午节活动方案范本2023-05-07

高中作文:重阳节的起源2022-04-30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习俗作文2023-05-13

2022清明节上坟的由来2024-04-17

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方案2022-11-27

三大阶段作文2022-08-04

冬至节气别称有哪些2022-09-02

清明节和寒食节区别 清明节是寒食节吗2022-07-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