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水肿内科护理

时间:2022-05-24 13:26: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肾性水肿内科护理(精选6篇)由网友“猎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肾性水肿内科护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肾性水肿内科护理

篇1:肾性水肿内科护理

(1)休息:平卧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

轻度水肿患者卧床休息与活动可交替进行,限制活动量,严重水肿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①水盐摄入:轻度水肿尿量>1000ml/d,不用过分限水,钠盐限制在3g/d以内,包括含钠食物及饮料。

严重水肿伴少尿每日摄水量应限制在1000ml以内,给予无盐饮食(每天主副食中含钠量<700mg)。

②蛋白质摄入:严重水肿伴低蛋白血症患者,可给予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1g,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轻中度水肿每日每千克体重0.5~0.6g蛋白质,给予蛋白质的同时必须要有充足热量摄入,每日126~147kJ/kg(30~35kcal/kg)。

(3)病情观察。

(4)用药的护理:按医嘱给予利尿剂。

(5)保持皮肤、黏膜清洁。

(6)防止水肿皮肤破损:患者应穿宽大柔软棉织品衣裤,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卧位或坐位患者要协助经常变换体位,避免骨隆起部位受压,引起皮肤破损。

肌内及静脉注射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应将皮下水肿液推向一侧再进针,穿刺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至不渗液。

篇2:肾性水肿内科护理

摘要:肾性水肿是由肾脏疾病而引起头面部、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

隶属祖国医学“水肿”范畴,传统辨证论护以及不少特色护理疗法尽现中医调护的作用及优势。

关键词:肾性水肿;中医护理;中医优势

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而引起头面部、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

例如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

其当属祖国医学“水肿”的范畴,中医药的历史传统而灿烂,依据中医理论护理及治疗肾性水肿的疗效也颇具特色。

1肾性水肿的发病机制及西医护理

现代医学认为肾性水肿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尿蛋白丢失,血清白蛋白降低后引起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质渗漏而致水肿。

②肾小球滤过系数下降,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球-管失衡)而导致水肿。

③肾脏疾病引起RAAS系统的激活,水钠潴留导致水肿。

④肾内前列腺素(PGI2、PGE2等)产生减少,致使肾排钠减少引起水肿[1]。

西医目前对于肾性水肿的护理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主要采取一般饮食护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饮食护理包括补充蛋白,限盐,限水等。

病情的观察及指导包括询问和记录患者的症状,水肿变化,出入量及体重,以及勤翻身,抬高肢体末端等体位改变,借此耐心讲解水肿的原因,避免烫伤,压迫坏死及感染,以及过度劳累,情绪变化,饮食不当等导致水肿加剧,药物上主要依赖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氢磺酰胺等)。

它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大等优点,但因为利尿剂本身的治疗副作用常常影响其临床应用,例如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嘌呤代谢障碍,利尿剂使用会加重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加快肾功能进展。

其他并发症包括血容量和血钾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肾脏供血不足,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且还有代谢并发症如氮质血症,酸碱中毒;以及变态反应如皮疹,胰腺炎, 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内结晶形成和梗阻性肾病等引起急性肾衰;其他还有严重者甚至出现耳聋[2]等。

除此之外,噻嗪类利尿剂及贮钾利尿剂对CRF患者(Scr>166.67umol/L)不宜使用,这也影响着水肿的转归[3]。

2中医对肾性水肿的认识及护理优势

中医古籍文献对肾性水肿曾有过不少描述,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早则面甚,晚则脚甚”。

从病因来说外因多为外邪,邪毒,内因责之于肺、脾、肾及三焦气化不利,饮食及过劳乃发病诱因。

从病机而言,肾性水肿多系本虚标实的虚实夹杂之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肾为关键。

主要导致气、血、水三者代谢,运输环节异常而成。

气、血、水三者相辅相成,在病理状态下肺不布津,脾不运水,肾失开阖,水液代谢异常可致气滞,血瘀;气机失常也可致血瘀水停;气机阻滞,水道不畅可致气滞水肿。

张介宾云:“凡水肿之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喻嘉言则谓:“惟脾,肺二脏之气结而不行,后乃胃中之水曰蓄,浸灌表里无所不到也,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合,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而为肿。”

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中医护理干预肾性水肿强调则辩证施护,“开鬼门,洁净府”是总的治肿大法。

概而言之,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有以下几种消肿之法:①宣肺发汗利水,多用于水肿初起,且兼有表证者,代表方有越婢加术汤,②健脾温阳利水,多用于脾阳受损,水湿内停,溢渍于肌肤者,代表方实脾饮合参苓白术散,③益肾化气利水,多用于肾阳虚衰,阴水不化不运而致腰以下尤甚的水肿,代表方有真武汤合五苓散

④分利湿热解毒,多用于湿热毒壅盛与内,浸渍肌肤于外的患者,代表方有疏凿饮子合五味消毒饮,⑤行气活血祛瘀,多用于水肿日久,反复发作的水瘀互结患者,叶传蕙等著名医家主张将此法当贯穿肾性水肿治疗始终[4],此法符合祖国医学“久病入络”的观点,代表方有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用丹参,益母草,牛膝,泽兰可提高活血化瘀之力以消肿。

对于部分顽固性肾性水肿可大胆使用三棱,莪术,水蛭行气破血。

此外中医尚有不少特色药疗配合食疗的用药护理,可予以大黄30g,蒲公英30g,丹参30g,红花15g,龙骨30g,牡蛎30g灌肠治疗,可有通腑、泄浊、利水之效,适用于CRF的水肿患者;可以予以中药膳食治疗,芡实30g,金樱子30g,黄芪30g,白术15g,地龙30g,僵蚕30g,与乌鱼250g共煮,加少许生姜,吃鱼肉,喝鱼汤,适用于大量蛋白尿的NS患者。

在外治法上,毛冬青20g、赤芍15g、红花6g、桃仁15g、桂枝15g,沐足按摩;取穴任脉的水分穴,配合中药内服可有效治疗肾性水肿[5]。

另外也可使用中药芒硝外敷法,利用芒硝的导泻及高渗性吸收作用,把水份从组织间隙吸附出来,产生导泻、消肿止痛的作用。

以上调护措施,方便、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情志护理是中医的又一护理亮点,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不良的'情志刺激可以使脏腑功能失调,肾五行属水,在志为恐,由于肾性水肿常常病程缠绵,迁延难愈,易产生悲观,忧虑,焦躁,情绪抑郁,根据中医的“情志相胜”理论,即思胜恐;所以在具体护理工作中,护士要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向患者讲解七情治病的道理,用体贴和关心来解除患者的紧张感和各种顾虑,减少烦躁和恐惧情绪,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保持情绪上的稳定,使患者心情舒畅,才能达到气血平和,建立并恢复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信心,达到恢复争气的目的。

最后,中医药的历史悠久,精粹聚集,中医护理也具有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优势:①早在《伤寒论》就有五苓散,猪苓汤等利水消肿,《金匮要略》更是明确提出了发汗和利尿的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伤寒论》,提出了中医治疗肾性水肿的宣肺利水,解表利水,攻逐利水等九大方法[5]。

历代医家也不断补充对肾性水肿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使其辩证论治的中医轮廓体系更加清晰和完善。

可以说中医药丰富的药物和历代名家的治疗心得及完善的辩证论治体系是中医对肾性水肿护理,并取得良好疗效第一个优势,也是最大的优势。

②同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除了有肯定的疗效之外,罕有电解质紊乱,嘌呤代谢紊乱的报道。

因此更适合长期应用,尤其是某些顽固性水肿患者,长期使用不影响电解质平衡,无肾小管结晶形成以及梗阻性肾病,安全性相对较高,适合长期护理干预。

③当患者因各种因素,不宜使用利尿剂时,中医药同样可以治疗肾性水肿,并取得一定疗效。

具备简单,廉价,广泛应用等优点。

3结论

依据中医理论对肾性水肿进行辩证施护是临床疗效确切的护理干预之一,中医药对肾性水肿调护的优势也是它被广泛应用于肾科的重要原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但中医药调治肾性水肿也同样存在无法静脉给药,起效相对较慢,作用相对温和等不足之处,故肾性水肿当以尽量不加重肾脏负担为原则,在积极治疗基础上,可根据患者病情采取辩证施护及特色护理,以取得最大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24~25.

[2]Robert W Schrier 编著,胡维诚,主译.肾病与电解质紊乱[M].第6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2004,10:76~77.

[3]郑法雷,章有康,主编.肾脏病临床与进展[M].人民军医出版社, ,1:263.

[4]郭立中,关明智,毛炜.叶传蕙教授治疗肾病用药特色[J].新中医,,29(12):10~11.

[5]邓丽丽,张洁婷.中药沐足按摩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肾性水肿[J].四川中医,,24(1):107.

篇3:肾性水肿中医研究论文

中医学认为,肾性水肿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肾脏损伤引起湿浊滞留从而引发的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颜面,继而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等。本病属于中医学“水气病”范畴,而且古典医籍对其症状、病因、病机、治则都有详细的论述[1]。

1古代医家对肾脏与水肿关系的概述

1.1《黄帝内经》中的相关概述

古代医家对肾脏和水肿之间关系的认识初始于《黄帝内经》,水肿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其中《灵枢水胀》对其症状做了详细的描述,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2]。关于发病原因,《素问水热穴论篇》有云:“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肘肿。”“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傅为肘肿。”上述内容从根本上揭示了肾脏与水肿的病理关系以及肾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温煦作用及司开阖作用。阴阳调和水液即得内生,水液即生则阴阳平衡,从而达到一种微妙的循环关系,使水液得以通畅,水肿而不得内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脾与肾在阴阳五行中又属于相克关系,肾水盛而脾土克其之。并且肾脏与脾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内经》时代,医家对水肿病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3]。

1.2张仲景“水气”论

东汉张仲景在所撰《金匮要略》中又称本病为“水气”,按病因、病机又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5类。根据五脏证候又分为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4]。其中肾水即为肾性水肿的病理概括,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不仅将水肿的病因病机细化区分,也对水肿的形成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1.3朱丹溪“阳水”“阴水”论

元代朱震亨所著述的《丹溪心法水肿》又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2大类,在临床上有“阳水易消,阴水难治”的说法[5]。朱丹溪认为“遍身水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阳水先以五皮散或四磨饮,重则疏凿饮;“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不涩赤,此属阴水”,阴水宜实脾饮,或木香流气饮[6]。水肿病位在肺、脾、肾,而其关键在肾。朱震亨主张水肿病证应首先辨阳水、阴水,其次辨病辨脏腑。水肿治疗应遵从发汗、利尿、泻下逐水等原则,具体应根据阴阳、虚实、气血、脏器的不同具体论治。

1.4张介宾对水肿的认识

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中称:“夫所谓气化者,即肾中之气也,即阴中之火也,阴中无阳,则气不化,所以水道不通,溢而为肿。”说明了二阴窍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在《景岳全书肿胀篇》中曰:“凡水肿诸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生而妄行。”[7]清晰地说明肺、脾、肾三脏在水肿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极为精辟地阐述了水肿的病因病机。

1.5李用粹水肿观

清代李用粹所著的《证治汇补水肿》归纳总结了前人关于水肿的治疗方法,认为治水肿之上法应以利水通导为之主攻也,曰:“治水之法,行其无所事,随表里寒热上下,因其势而利导之,故宜汗、宜下、宜渗、宜清、宜燥、宜温,六者之中,变化莫拘。”“宜调中健脾,脾气实,自能升降运行,则水湿自除,此治其本也。”[8]他主张调中健脾,脾气恢复升降运行,水液向下流通,护肾利尿则下行之水自除。

篇4:肾性水肿中医研究论文

2.1泻肾为用、固肾为本

李应存[9]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藏精,主水,对津液的代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液代谢失司、浊液驻留是水肿形成的重要病机,对肾阳虚衰的患者来说,肾虚刑水无所主而妄行,气化无力则小便涩而不利。应根据不同的病机特点采用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活血解毒、温肾利水等治疗方法,方药可选用越婢加术汤、济生肾气汤及五苓散加减化裁。对于症状明显、病情严重者,均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肾炎性水肿,除利尿消肿治标外,滋阴清热、温补肾阳、活血解毒是恢复肾功能、消除蛋白尿的关键。李应存教授根据其考证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医方释要中的大、小泻肾汤[10],在临床上相互配合应用,对肾性水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2治水五法与七法

樊平等[11]认为肾性水肿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尤以肾为根本,而水为至阴,乃肾阳命火不足所致。肾阳不足,命火式微,可致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化,三焦之气闭塞,决渎之官无权,所以肾阳命火不足是导致水肿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水五法:疏风宣肺利水法、补气健脾利水法、补肾温阳利水法、活血化瘀利水法、疏滞泄浊法。其中,补肾温阳利水法、疏滞泄浊法详细阐述了引起肾性水肿的各种病机,并且加以解决。常用方药以金匮肾气丸加减,为肾性水肿的治疗提供了临床参考。汪玉良[12]在“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水经典治则基础上提出了治水七法,即汗法、攻逐法、行瘀法、祛风法、利尿法、实脾法、益肾法。在肾性水肿的治疗中,当重视利而不伤正,补而不碍邪,方能使邪去而正安。

2.3祛邪扶正、补肾健脾

王一强等[13]则认为肾性水肿应从4个方面着手,即:祛除外邪、祛邪扶正、益肾消肿、活血化瘀。在肾性水肿的治疗中,当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才能彻底治疗此病。另外肾性水肿治疗还必须注意饮食调理,适当控制钠盐的摄入。因咸先入肾,其性濡润,可导致水湿内生而加重水肿症状,所以历代医家治疗水肿都十分重视盐的摄入,不论运用任何方法治疗水肿,都应当限盐,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郑平东认为脾气不足、肾阴亏虚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补肾健脾是疾病治疗从难转易的关键,活血化瘀能够促进病情缓解,化湿清热可以降低其反跳率。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从而确立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化湿清热的治法[14]。

2.4温肾、化气、利水

田利军等[15]应用济生肾气丸治疗肾性水肿,方中制附子、肉桂温肾助阳,以消阴翳;山药、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肝肾而益精血;车前子、川牛膝、茯苓、泽泻引药下行,利水渗湿而除水肿;牡丹皮擅入血分,而调血分之滞。诸药合用,共奏温肾阳、化肾气、利水消肿的作用。张晓明等[16]认为应根据肾炎型、肾病型、肾衰竭3型水肿的临床特点,紧扣水肿本质,以五苓散为主方,方中重用泽泻为君,直通肾与膀胱,利水渗湿;以茯苓、猪苓为臣,增强其利水之效;佐以白术健脾化湿,桂枝外解表证、内助膀胱气化。全方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根据证型的不同分别配用玉屏风散、猪苓汤加减化裁。通过对五苓散的灵活化裁运用,对3型水肿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5利水消肿,行通肾络

张琪认为慢性肾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大多营养状态欠佳,免疫力低下,易于感染[17]。长期持续水肿,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各种合并症的.发生。须针对不同证型应用峻烈迅猛之剂利水消肿,从而截断病势进一步恶化。高飞[18]认为通过通肾络改善肾脉循行环境,辅以化血瘀、通水道、软坚消癥、搜剔化顽邪、解表祛络邪等方法,以通络为主攻之法改善肾脏运行水、血、气的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水肿状况,恢复肾脏功能,扩大了络病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3展望

纵观各个医家,常见的肾性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发汗、利尿、逐水、健脾、温肾等。经临床观察,肾性水肿治疗应重视整体观,即先观察患者总体状况,排除不利因素,再从肾性水肿的致病源流入手,因证论治,因病论治,因人论治。对于肾性水肿来说,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已经付诸临床。如提纯加工技术的发展,使中药提取物已经广泛地应用到肾性水肿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已经得到成倍的提升[19]。此外,我们还应注意食疗法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膳食,控制钠盐的摄入,以降低肾性水肿的发病因素。随着医学视野的不断扩展,我们还应着手将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融合到中医学独特的诊疗方法中,并形成一种先进的诊疗模式。这种模式应先控制肾性水肿的发病源头,发病时运用各种技术综合诊治,发病后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康复,最后重建患者的社会生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医生的诊治效率,使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吕静,庞立健.中医对肾性水肿的认识[J].吉林中医药,,28(2):82-83.

[2]王庆其.内经选读[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45-146.

[3]陈茂盛.《内经》水肿论治探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9(6):1422-1423.

[4]张仲景,王叔和.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6-58.

[5]张回春.水肿的辨证论治[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华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全国中医药信息工作委员会,:72.

[6]陈凤春,谷峰.金元四大家辨治水液病变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9(3):377-378.

[7]余瀛鳌,林菁,田思胜.景岳全书集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31-345.

[8]李用粹.证治汇补[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5.[9]李应存.伏梁病证治古今谈[J].中医药学报,,32(1):3-4.

[10]李应存,史正刚.敦煌医学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概况与医方释要[J].中医药通报,2007,6(3):38-41.

[11]樊平,戴双明,董盛.论治疗肾小球肾炎水肿的常用大法[J].陕西中医,,30(9):1195-1196.

[12]汪玉良.肾性水肿中医治疗方法[J].江西中医药,,41(328):41.

[13]王一强,张玉香.中医治疗肾性水肿之我见[J].光明中医,2013,28(10):2147-2148.

[14]陈美芳,唐梅芳.郑平东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集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8,36(8):1138-1139.

[15]田利军,张会云,田静.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1):1662.

[16]张晓明,李锋.肾性水肿中医临床治疗浅析[J].陕西中医,,23(4):327-328.

[17]孙元莹,吴深涛,王暴魁.张琪教授治疗水肿的经验[J].吉林中医药,,26(12):14-16.

[18]高飞.浅谈通肾络法在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应用[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0:40-43.

[19]宋立群,郑敏敏.中药治疗肾病性水肿研究评述[J].中医学报,2012,27(167):457-458.

篇5:肾水肿的原因

【一】第一种原因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 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滞留,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滞留,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

【二】第二种原因是,由于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从而导致血浆蛋白过低引发所致肾性水肿。

篇6:肾水肿的原因

病因治疗是根本,但奏效缓慢,必须针对发病机制及时治疗。原则如下:

①限制钠盐摄入:肾炎或 肾病性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禁钠可致低钠血症;

②利尿:必要时在限钠同时投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③控制蛋白尿:对肾病性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以恢复肾小球的正常通透性;

④补充血浆蛋白。

肾水肿与其他水肿鉴别

(1)心源性水肿:在右心功能不全、渗出性或 缩窄性心包炎时,因体循环的静脉压增高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而引起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发生于下垂部的水肿,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 腹水或 胸水。水肿形成的速度较慢。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心源性水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心脏病病史和体征。测定静脉压明显升高是诊断的重要佐征。

(2) 肝源性水肿:肝硬变在 腹水出现前常有下肢轻度水肿,首先发生于足踝部,逐渐向上蔓延。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严重时出现 腹水、胸水。各种慢性肝脏病病史以及肝功能损害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均为诊断的依据。

(3) 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消耗疾病、长期营养缺乏、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等均可产生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的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会加重水液的滞留。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

(4)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①粘液性水肿: 甲状腺功能减退,当病情严重时,由于皮肤被 粘蛋白和粘多糖浸润,产生特征性的非凹陷性水肿,称为粘液性水肿。常在颜面和 胫骨前发生。②药物性水肿:应用某些药物后可引起水肿,其特点为用药后出现轻度水肿,停药后逐渐消退。较常见的药物为 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 雌激素、胰岛素等,萝芙木、硫脲及甘草剂量过大等也可引起水肿。③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也为水肿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特点为月经前7~14 天出现 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有 乳房胀痛及盆腔沉重感,月经后排尿量增加,水肿及其他神经官能症状逐渐消退。④特发性水肿:主要表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多见于成年肥胖妇女,常与情感、精神变化有关,伴疲倦、头昏、头痛、焦虑、失眠等 神经衰弱表现,立卧位水试验为阳性。

各科室自我鉴定

医院科室自我鉴定

医院各科室承诺书

肾内科护理记录范文

尿毒症感谢信

应届毕业生科室实习自我鉴定

的科室工作自我鉴定

医院的自我总结范文

不同科室实习自我鉴定

内分泌查房记录范文

肾性水肿内科护理
《肾性水肿内科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肾性水肿内科护理(精选6篇)】相关文章:

初级护师复习计划具体有哪些2022-10-18

西医个人简历2022-05-28

医院出纳自我总结2022-12-17

初级护师考试的考试介绍2023-10-31

医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自我鉴定2022-04-30

年度初级护师工作总结2022-04-29

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慢性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主要机制2023-09-21

护理学内科自我鉴定2022-08-23

内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2023-08-14

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研究论文2023-02-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