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资料

时间:2022-05-31 04:26:3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资料(共7篇)由网友“Am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资料,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资料

篇1: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资料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我国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P3

2、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P17

3、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产生的影响?P23

4、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5、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6、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30

7、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4

8、不同的干湿区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7

9、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67

10、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P105

1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地理条件?P107

1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P113

篇2: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资料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自然景观的差异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一般低于800毫米)

多(一般高于800毫米)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河流有无结冰期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人文景观的差异

差异原因

农耕制度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

两年三熟

一年两至三熟

气候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气候、地形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气候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经济作物

棉花、谷子、大豆等

棉花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气候

篇3: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海洋和陆地

一、海陆的分布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1.49亿km2,占29%

海洋:3.61亿km2,占71%

陆地主要分布于东半球,北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1.最大的大洲和大洋:亚洲和太平洋

2.重要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亚、非。

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欧。

3.重要的大洲大洋分布

①西半球的重要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②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③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④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⑤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北冰洋

⑥包围南极洲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三、板块构造

1.观点

①全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

②板块处于运动之中

2.世界著名山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挤压亚欧板块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板块挤压太平洋板块

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

3.最大陆地板块为亚欧板块,最大海洋板块为太平洋板块。

4.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气候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一、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一般地,世界的气温从赤道(低纬度)向两极(高纬度)逐渐降低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为多雨区,两极地区为少雨区;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 6℃)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大于背风坡

五、主要的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三)、居民

一、世界人口增长及分布特点

1.世界的人口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2.人口的分布

①从大洲: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没有人定居

②从地区: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人口分布密集

③影响人口分布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极度干旱:撒哈拉地区,塔里木盆地

过度潮湿:亚马孙平原

严寒:南极洲,欧亚大陆北部

高山、高原:青藏高原

二、人口问题

1.表现

①增长过快

②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2.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三、人种的分布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

白色人种——欧、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

四、主要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阿拉伯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

五、三大宗教(均起源于亚洲)

_一一信仰人数最多

伊斯兰教——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佛教——亚洲东部

六、聚落

基本类型——城市和乡村

(四)、地区发展差异

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五)、认识区域

一、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1.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东部有弧形群岛,由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成

2.地形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3.河流

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4.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东南亚

1.重要的地理位置

交通: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2.湿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多样的地形:山地多,冲积平原

4.重要的农耕区:水田、稻米主产区;热带作物:椰子、天然橡胶

5.稠密的人口

三、中东

1.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半岛

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2.“五海三洲”之地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最大的内陆湖)

三洲:非洲、亚洲、欧洲

3.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沿岸地区

4.水资源缺乏

5.灌溉农业发达,高原畜牧业发达

四、欧洲西部

1.海上运输发达

欧洲是海岸线最曲折的洲(多港湾)

2.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原因

①中纬度,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

②地形主要为平原,地势低平;

③北大西洋暖流增加热量、湿度,加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

3.渔业发达

4.经济发达

五、撒哈拉以南非洲

1.黑色人种的故乡

2.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①“热带大陆”

②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3.高原大陆:以高原为主,东部、南部地势较高

4.世界矿产宝库

六、极地地区

1.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南极地区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2.南极地区的夏季(12 月至次年1月)是考察的最佳时候

3.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在极圈以内地区)

低纬度热带地区:太阳直射现象

4.南极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七、日本

1.东亚岛国:由四大岛组成,本州岛最大

2.多山的国家

3.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4.森林和水能资源丰富

5.经济对外依赖性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能源进口国)

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6.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指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7.两大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八、美国

1.地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邻国少

2.移民国家:种族、人种复杂,“世界人种博物馆”

3.第一经济大国

①世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

农业生产特点:实现了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

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区附近

玉米带——靠近乳畜带

②工业分布一一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最早、最大、最集中

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新兴工业集中,污染小,“阳光地带”

纽约——最大城市,港口,金融中心

休斯敦——石油、航天中心

旧金山——华人最大聚居地

硅谷——旧金山附近,高新技术研发地

③支柱产业:信息技术

九、澳大利亚(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1.西、中、东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

西部:高原,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东部:山地,温暖湿润

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集中

中部:大自流盆地,气候干旱,草原

养羊业发达——“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矿产大国

铁矿石一半以上供出口一一“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新兴产业——服务业

十、巴西

1.两大地形区

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平原

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

2.亚马孙河(水量最大)

原因: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3.人口和城市分布于巴西高原东南部

十一、俄罗斯

1.多样的自然环境:平原面积广大

2.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农业集中于60N°以南的东欧平原

4.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落后

5.四大工业区:三个(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在欧洲,只有一个(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在亚洲。

6.人口、铁路网在欧洲部分密集

篇4: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一、海陆面积对比与分布:

(1) 海洋占71% ,陆地占29% ,即通常所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面积占1.49亿平方公里)。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二、基本概念:

(1)岛屿与半岛的区别;大洲与大陆的区别(前者包含后者)。

(2)六大大陆:①亚欧大陆,②非洲大陆,③北美大陆,④南美大陆,⑤南极大陆,⑥澳大利亚大陆。(注意名称:没大洋洲大陆,六大大陆和七大洲名称有相关的地方)。

(3)世界之最:①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美洲);②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 。

③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④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⑤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

三、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

(1)七大洲与四大洋的面积排序:(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洲。

(太平、大西、印度、北冰)洋。

(2)七大洲分界线:(要能在图中指出名称)

① 亚欧之间: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 亚非之间:苏伊士运河 ③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白令海峡

④南北美洲之间:巴拿马运河 ⑤欧非之间: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⑥ 南极洲和南美洲之间:德雷克海峡

(3)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

A纬度(五带)位置:

①北极圈穿过的洲:欧、亚、北美洲 ②北回归线穿过的洲:非、亚、大洋、北美洲

③赤道穿过的洲:非、亚、大洋、南美洲 ④南回归线穿过的洲:非、大洋、南美洲

⑤南极圈穿过的洲:南极洲

(注意: 热带面积最大的洲:非洲;温带面积最大的洲:亚洲;寒带面积最大的洲:南极洲)

B半球位置:

(注意: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大洋、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跨寒、温、热三带的洲:亚、北美洲)

C相对位置:

①三大洲包围的洋:北冰洋;三大洋包围的洲:南极洲

②四大洲包围的洋:印度洋,五洲包围的洋:(大西、太平)洋

(注意:该点要掌握到哪个洲的四周是什么洋,哪个洋的四周是什么洲)

四、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特点

太平洋-面积最大、水最深(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岛屿最多,火山地震最多。

大西洋-轮廓略呈“S”形。

印度洋-全部在东半球。

北冰洋-面积最小,水最浅,水温最低, 跨经度最广。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最主要原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陆)。

(2)海平面的升降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陆→海)。

(3)人类活动 (荷兰人填海造陆:海→陆)。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2)证据:①南美洲、非洲陆地轮廓相吻合;

②南美洲、非洲的古生物相似;

③南美洲、非洲的古地层相似。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可划分为六大板块:(E亚欧、D非洲、C印度洋、F太平洋、B南极洲、A美洲)板块。

(2)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的两种形式:碰撞挤压、张裂拉伸)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意:①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②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地中海面积的缩小-亚欧、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亚欧、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落基山脉的形成-太平洋、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④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印度洋、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⑤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一、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影响因素:纬度)(最高气温并非在赤道上,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所以不能说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降低)

(2)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相反(影响因素:海陆)

(3)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影响因素:地形)

(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高(增温作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低(影响因素:洋流)。

世界炎热中心:撒哈拉沙漠;世界寒冷中心:南极洲(世界的“寒极”)。

注意:等温线的分布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主要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纬度)。

(2)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影响因素:海陆)。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偏多(增湿作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偏少(影响因素:洋流)。

世界“雨极”--- 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世界“湿极”--- 怀厄莱阿莱 (在太平洋中的夏威夷,海陆因素)。

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西侧,秘鲁寒流经过,洋流因素)。

四、降水的类型:

(1)全年多雨型(2)全年少雨型(3)夏季多雨型(4)冬季多雨型(5)全年湿润型

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与农业:气候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决定饲养的动物的种类。

(2)气候与生活: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高架屋、冰屋、牦牛、骆驼、雪撬等)。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

一、三大人种:

(1)划分依据:体质特征(人种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肤色)

(2)三大人种分布:(掌握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二、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及少数极端贫穷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

(2)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洲是非洲 ,最慢的是欧洲 。

(3)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为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就要有计划的生育。

三、人口分布:

(1)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

(2)四个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C、南部和东南部B(自然条件优越);欧洲西部A、北美洲东部D(经济发达)

(3)四类人口稀疏地区:过度潮湿的雨林地区E、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F、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H、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G。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一、主要语言:

(1)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法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

二、主要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

(2)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宁夏(维吾尔族、回族)等地被称作“清真教”或“回教”。

(3)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

(4)地方性宗教:(以色列)犹太人的犹太教,日本的神道教,中国的道教 ,印度的印度教。

(5)麦加--圣地(其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耶路撒冷--_、伊斯兰教、犹太教三教共同尊称为“圣城”。

第三节 聚落

一、聚落:

(1)人类生活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居住、生产、社会活动的场所。

(2)基本类型是:城市、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3)不同类型聚落景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4)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西班牙的托莱多、意大利威尼斯、中国云南丽江古城。

(5)地名作为聚落景观的一种标志,并不都随着聚落的规模和性质的改变而变化。

二、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因素。

(1)在古代,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最为明显,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和冲积平原上。(2)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日益明显,聚落多分布在交通便利、人文荟萃、商业发达的地区。

第四章 发展与合作

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

一、国家和地区

(1)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居民和管辖的领土范围,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拥有主权,全世界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90多个独立的国家。

(2)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3)人口上1亿的11个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亚洲)俄罗斯、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巴西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

(2)发达国家的分布(洲和半球位置):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人口占世界的15%,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占世界的80% 。

(3)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洲和半球位置),主要分布在 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 ,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4)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

(5)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二节 国际合作

(1)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综合性国际组织。

(2)安理会: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也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机构。中、美、英、法、俄为常任理事国。

(3)主要国际组织

第五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1)临海: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地中海。

(2)山脉:喜马拉雅山、F天山、①乌拉尔山脉、②大高加索山脉 ③土耳其海峡 ④苏伊士运河 ⑤白令海峡。

(3)河流:P鄂毕河、G叶尼塞河、T勒拿河、N湄公河、O长江、R恒河、Q印度河。

(4)湖泊:L黑海 K里海、M贝加尔湖。

(5)半岛:H阿拉伯半岛、I印度半岛、J中南半岛。

(6)地形区:E青藏高原。

(7)山峰:S珠穆朗玛峰。

二、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a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西南与非洲、东与北美洲、东南与大洋洲相邻或相望。

b分界线:白令海峡、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

(2)地形地势:

a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高原占全洲面积的3/4)。

b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为青藏高原,平原分布在四周,亚洲地势第二高,除南极洲)。

c地形区:自然条件最复杂的洲。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E。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

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3)亚洲的河湖:

a亚洲是世界上大河最多的一洲,被称为“巨河之洲”。受地势影响,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

b亚洲第一大河是中国的长江O;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N;亚洲著名的内流河有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c世界上水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M(俄罗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K(咸水湖);世界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死海还是世界上陆地最低点。

(4)气候:

a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注意与中国气候特征相区别)。

b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c世界上最广、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d亚洲缺少的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冰原气候(阿拉伯半岛上有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e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⑥温带季风气候、⑦温带大陆性气候、⑧亚热带地中海气候、⑨高原山地气候、⑩寒带苔原气候。

(5)亚洲的划分: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特点,分为东亚(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尼、泰国)、南亚(印度、巴基斯坦)、西亚(沙特、伊拉克)、中亚(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和北亚(俄罗斯)六个地区。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

一、众多的人口和古老的文明

(1)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3/5,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2)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及日本群岛(亚洲东部沿海)、南亚(亚洲南部)、东南亚(亚洲东南部)(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3)人种: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但在南亚和西亚则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4)宗教: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也是印度教、道教、犹太教等的发祥地。

(5)三个文明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

(1)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韩国和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

(3)波斯湾地区石油丰富(石油被誉为“黑色金子”),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等国家依靠出口石油获得大量外汇,成为海湾富国.

第六章 认识区域

第一节 东南亚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半岛:A中南半岛。

(2)群岛:B马来群岛。

(3)国家:C中国、J新加坡、K马来西亚、L印度尼西亚、M泰国、N菲律宾、P老挝、R文莱。

(4)河流:G湄公河、H萨尔温江、I伊洛瓦底江。

(5)海洋:D南海、E印度洋。

(6)海峡:F马六甲海峡。

二、自然环境:

(1)组成: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

(2)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3)中南半岛的山河分布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是多的河流: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注入南海。

(5)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群岛国和著名”火山国“( 地处亚欧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地区。

(6)两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a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南部。

b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三、人文环境:

(1)人口: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以黄色人种为主,也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新加坡华人比重最大。

(2)宗教:泰国把佛教定为”国教“;中南半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佛教,马来群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伊斯兰教,菲律宾群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_。

(3)主要国家及首都

四、物产:稻谷和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种植区

(1)泰国---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马来西亚---油棕(产量世界第一);菲律宾---蕉麻、椰子

(2)世界最大产锡国-----马来西亚,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3)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缅甸、越南

第二节 中东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1)五海:A阿拉伯海、B红海、C地中海、D黑海、E里海。

(2)三洲:I亚洲、G非洲、H欧洲。

(3)四通道:M霍尔木兹海峡、N曼德海峡、L苏伊士运河、K土耳其海峡。

(4)海湾:F波斯湾。

(5)产油国:O沙特阿拉伯、P伊拉克、R伊朗。

二、范围与位置:

(1)范围: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地区(包括了非洲的埃及,但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

(2)”五海三洲“之地:a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b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匮乏的水资源

(1)中东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有”地下油海“之称。

(2)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科威特、卡塔尔等。

(3)北回归线穿过本区,气候炎热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极其匮乏(无流国:沙特阿拉伯;约旦河北部的戈兰高地被称为”中东水塔“)。

(4)海湾国家为解决缺水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最多的国家:沙特阿拉伯)、兴修水利、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5)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图

西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见图中的航线B,是运输量最大的一条线路)。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西欧 (即图中的航线C,是波斯湾沿岸石油输往西欧路程最短的线路。)

东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日本、中国(即图中的航线A)。

四、宗教:

(1)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白色长袍是其男子的传统穿着;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宗教圣物为”哭墙“。

(2)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_、犹太教的”圣城“。

五、农业:

(1)主要农作物:小麦、香料、萱麻、纸莎草等,埃及的长绒棉、伊拉克的椰枣十分著名。

(2)中东畜产品主要有土耳其的安卡拉羊、土耳其和伊朗的地毯。

第三节 欧洲西部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半岛: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C亚平宁半岛、D巴尔干半岛。

(2)岛屿:G大不列颠岛、H冰岛。

(3)临海:J波罗的海、K北海、L地中海、M黑海、S大西洋、I北冰洋。

(4)海峡:N英吉利、O直布罗陀、P土耳其海峡。

(5)山脉:E阿尔卑斯、F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6)河流:X莱茵河、Y多瑙河。

(7)平原:W西欧平原、Z波德平原。

(8)港口:Q鹿特丹。

(9)洋流:R北大西洋暖流。

二、自然环境:

(1)范围:波罗的海J东岸和黑海M西岸一线以西的大陆和岛屿。

(2)分区:南欧、西欧、北欧、中欧。

(3)地形:以平原为主,(七大洲中最低平的洲)。

(4)地形区: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阿尔卑斯山脉,中部有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

(5)位置: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

(6)主要气候类型:自西向东海洋性越来越弱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形成原因:受西风、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b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欧、北欧地区。

(7)河流:

a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且为欧洲第二大河的是多瑙河(Y) ,注入黑海(M).

(欧洲最大的河流是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b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是莱茵河(X),注入北海(K)。

三、海洋对欧洲西部的影响:

①曲折的海岸线使该地有许多优良的港湾(荷兰的鹿特丹(Q)是世界最大的港口)。

②为该地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远洋航线:北大西洋航线、亚欧航线;内河航线:多瑙河、莱茵河。

③形成了该地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畜牧业发达,牧草被称为”绿色金子“ 。

④为该地沿海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渔产品,渔业发达 :北海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四、经济的发展:

(1)欧洲西部,特别是西欧,是世界资本主义发源地,是近代科技文化发展最早的地方。经济发达,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的50%,其中德国经济实力最强。

(2)工业以制造业为主。(3)旅游资源丰富:”风车之国“、”低地之国“---荷兰,艾菲尔铁塔----法国巴黎,水城威尼斯----意大利,西班牙---斗牛,挪威---峡湾风光,英国伦敦----塔桥等。(4)欧盟:全称为欧洲联盟,总部在布鲁塞尔,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形成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三足鼎立之势。

第四节 萨哈拉以南非洲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特殊纬线:A赤道、B南回归线、C北回归线。

(2)临海:D印度洋、E大西洋、G红海、海湾F几内亚湾。

(3)河流:L尼罗河、M刚果河。

(4)山峰:N乞力马扎罗山。

(5)岛屿:H马达加斯加岛。

(6)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疏林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二、自然环境:

(1)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东北临红海;赤道横穿中部,南北回归线从南北穿过过本区,热带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

(2)气候:

a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为主。

b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地形区:高原:东非高原(其上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5)河湖: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

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6)裂谷带: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形成的)。

三、物产与经济发展:

(1) 矿产:金刚石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是:J:刚果民主共和国(誉为”中非宝石“)。

黄金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是:M:南非。

铜矿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非洲第一的是:N:赞比亚(号称”铜矿之国“)。

K:尼日利亚的石油较多。

(2)有”富饶大陆“之称。

(3)农林产品:这里是咖啡、可可、椰枣、油棕、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

(4)经济特点: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成原因:长期受殖民统治)。

(5)从气候的角度看,当前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荒漠化 。

(6)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有”饥饿的大陆“之说。

四、人口与文化:该地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称为”黑非洲“。

第七章 认识国家

第一节 日本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四大岛屿: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

海洋:I日本海、J太平洋、K濑户内海。

邻国:L韩国、M中国、N俄罗斯。

工业区:①京滨工业区、②名古屋工业区、③坂神工业区、④濑户内海工业区、⑤北九州工业区。

首都:E东京。

山峰:G富士山。

海港:P神户、F横滨。

渔场:R北海道渔场。

二、自然环境:

(1)组成:由北海道岛(A)、本州岛(B)、四国岛(C)、九州岛(D)四个大岛和附近许多小岛构成,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3/4。平原狭小,是一个多山的岛国。

(3)地形区: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最高峰:富士山。

(4)气候: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夏秋季节在太平洋沿岸多台风。)

(5)多火山地震:处在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6)资源: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三、经济发展:

(1)发展经济的条件:A有利条件:①丰富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岛国,多优良港湾(神户P、横滨F,其中横滨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B不利条件:①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2)世界上最大的原料和燃料进口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大,为”外向型“经济。

(3)最大的贸易伙伴为美国,其次是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等。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原因:日本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产品要大量出口

(5)五大工业区:①京滨(东京、横滨)、②名古屋、③阪神(大阪神户)、④濑户内海、⑤北九州。

(6)渔业: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日本海洋捕捞量居世界首位。

(7)农业:日本农业发达,农业机械注重小型化。

四、人文环境:

(1)文化:日本传统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近代以后日本文化受欧洲影响;二战以后,日本文化受美国影响。

(2)民族:日本民族单一,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国花是 樱花 。

第二节 美国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濒临的海洋:C太平洋、D大西洋、E墨西哥湾。

邻国:B加拿大、A墨西哥。

主要山脉:H落基山脉、I阿巴拉契亚山脉。

海外州:a阿拉斯加、b夏威夷。

河流:F密西西比河。

湖泊:G密歇根湖。

城市:M芝加哥、N纽约、L洛杉矶、K旧金山、O休斯敦、J华盛顿、P底特律。

二、自然环境:

(1)组成:美国的全称美利坚合众国,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北美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北极圈穿过)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属于大洋洲 北回归线穿过)。

(2)位置: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地形区:东部山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平原区(中部平原);西部高原、高山区(落基山脉)。

(5)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大河,北美第一大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部在美国境内)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三、经济:

(1)地位: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均居世界首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世界的1/4;美国还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军事大国,也是科技大国)。

(2)美国的工业:

②高新技术产业:90年代前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钢铁业;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支柱产业;当今,微软、IBM和英特尔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三巨头。

(3)农业与特点:

①美国的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2,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②农业两大特点:实现了地区生产专业化和生产过程和各环节实现了机械化。

③农业带:A乳畜带、B玉米带、C小麦带、D棉花带、E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④农业带分布的影响因素:乳畜带-五大湖及东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牧草生长;靠近消费地区)

四、人文环境:

(1)人口:11个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之一,居民大部分为欧洲移民的后裔。

(2)人种:白人为主体,有色人种有:黑人、黄色人种(印第安人),通用语言为英语;美国是一个种族和民族都很复杂的移民国家,有”人种博物馆“的称号。土著人是印第安人。

(3)面积:937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4)美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被誉为文化”大熔炉“。

第三节 澳大利亚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临国A:新西兰。

纬线B:南回归线。

岛屿C:塔斯马尼亚岛

首都D:堪培拉。

城市E:悉尼、F:墨尔本。

山脉K:大分水岭。

河流G: 墨累河。

大洋H: 太平洋、I:印度洋。

盆地J: 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地)。

二、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南半球,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岛屿。

(3)地位: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4)地形:东部:山地为主,大分水岭南北纵贯(东北部有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中部:平原为主,平原北部为大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

西部:高原为主,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一半,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草原和沙漠,

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石山--艾尔斯山。

(5)气候:以草原沙漠气候为主,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东部:大分水岭东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大分水岭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中、西部: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

南部:地中海气候。

(6)河流: 墨累河 ,注入印度洋。

三、资源与经济发展:

(1)珍稀动物:袋鼠、树袋熊(考拉)、鸸鹋(ér,miáo)、鸭嘴兽(卵生哺乳动物)----澳大利亚大陆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其国徽上两种特有的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2)原因:澳大利亚的动物呈现出 古老性 和 独立性 的特点,原因是大陆位置长期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的肉食动物,动物演化慢。

(3)矿产:铁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主要出口到 日本 等国家,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4)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羊肉产量和出口量也居世界前列,美利奴羊著称;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5)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国家,目前,服务业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6)主要城市:

①堪培拉:首都,有”花园城市“的称号,全国的政治中心。

②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市内有世界闻名的建筑--悉尼歌剧院。

③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四、人文环境:

(1)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 ,东北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及西部人口稀少。

(2)人口与语言:地广人稀的国家,多为英国移民的后裔,土著人是毛利人,通用英语。

第四节 巴西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两大地形区:A巴西高原、B亚马孙平原。

濒临的海洋:C大西洋。

河流:H亚马孙河。

纬线:I南回归线、J赤道。

水电站:D伊泰普水电站。

主要城市:E巴西利亚、F圣保罗、G里约热内卢。

二、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南美洲东部,绝大部分位于热带(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东临大西洋

(2)地位:南美洲面积最大(居世界第五位)、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

(3)地形: 南部: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北部: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

(4)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有”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的美誉,有拉美特有的动物--美洲豹、树懒(lǎn)等,全世界都希望巴西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是:热带雨林 。)

②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居世界第二。

三、经济发展:

(1)农业:巴西盛产咖啡、甘蔗、天然橡胶等,是世界主要的咖啡生产国。

(2)矿产:铁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缺乏。

(3)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4)服务业、工业和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实力在南美洲国家中居首位。

(5)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和巴拉圭交界处)。

四、人文环境:

(1)城市:

①圣 保 罗: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②里约热内卢:全国第二大城市,最大的海港,也是最大的旅游中心。(旧都)

③巴西利亚: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2)人口和人种:上1亿,白种人为主,其次是混血人种,土著人为印第安人

(3)语言:葡萄牙语。

(4)人口分布:90%的人口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广大的内陆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5)特色文化:狂欢节与桑巴舞

第五节 俄罗斯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位置:A太平洋、B北冰洋、C波罗的海、D黑海、G北极圈。

(2)邻国:a日本、b中国、c蒙古、d哈萨克斯坦。

(3)河湖:E里海、F贝加尔湖、L伏尔加河、M鄂毕河、N叶尼塞、P勒拿河

(4)港口:I圣彼得堡、R摩尔曼斯克、S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5)地形区:1东欧平原、2西西伯利亚平原、3中西伯利亚高原、4东西伯利亚山地

(6)工业区:I圣彼得堡工业区、H莫斯科工业区、J乌拉尔工业区、K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7)资源:T库尔斯克的铁、W库兹巴斯的煤、Y秋明油田、Z第二巴库石油

二、自然环境:

(1)位置:跨亚、欧两大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

(2)面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欧洲部分,所以它是一个欧洲国家)。

(3)地形地势: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4)地形区: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5)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6)河湖: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最终注入里海,被俄罗斯人誉为的”母亲河伏尔加“。

鄂毕河:中国境内为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

勒拿河:高原与山地的分界线;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三、经济发展:

(1)资源: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2)农业:耕地面积广,产量不稳定,粮食要大量进口(气候条件:热量不足),主要农作物:小麦、黑麦、玉米、亚麻、甜菜、向日葵等,主要集中在北纬60度以南的东欧平原地区。

(3)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民用工业落后(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尤为突出)

(4)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位于亚洲)

(5)交通:长途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铁路有:西伯利亚大铁路(有”欧亚大陆桥"之称)。

(6)主要港口:圣彼得堡港(波罗的海沿岸);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太平洋沿岸);摩尔曼斯克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7)城市:莫斯科: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交通枢纽,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中心。

圣彼得堡: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最重要海港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乃至世界的重要门户。

四、人文环境:人口与民族:人口上1亿,俄罗斯族为主。

篇5: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____: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七章:世界的区域

(一)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西部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

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为1707.54万平方

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 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冬季冷空气的源地,年平均气温低。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在图上明确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

矿的位置。 俄罗斯的工业都临近资源丰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等,能在图上找出来。7、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业都很发达,但交通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六)美国

1、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另外还有两个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国的主体(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2、美国的主体部分(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4、美国境内的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与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群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为最大的淡水湖。

5、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6、美国的农业具有专门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7、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8、美国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需要大量进口。

(七)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上,东临太平洋,西面和南面临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 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3、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为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有典型的大 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东部为大分水岭。

4、墨累河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从东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气候具有半环状分布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大。

6、由于澳大利亚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独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 鸭嘴兽,考拉等。

7、澳大利亚羊的数量特别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8、澳大利亚农牧业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

9、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出口比重大,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0、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篇6: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资料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4、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美国哪些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5、司令:彭德怀

6、过程:五战五捷

7、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8、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9、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0、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篇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资料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 抗美援朝的原因:⑴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⑵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 中国人名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5、 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1、 土地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

土地改革的原因:⑴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⑵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措施:⑴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⑵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1、 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时间:1953年---1957年

3、 ▲第一个五年 计划的成就:

㈠ 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㈢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1、 ▲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

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其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哪些失误?为什么?有什么教训?后来怎样纠正错误的?

失误:⑴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⑴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⑶又急于求成,⑷忽视了可观的经济规律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纠正:196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恢复发展生产,取得一定成效;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4、 模范人物: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邓稼先:两弹元勋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雷峰 人民的好战士 精神: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造成我国1959---1961年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三年的自然灾害。

第7课 “”的十年

2、 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的通知。

性质: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的内乱。

3、1971年9月13日,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4、1976年10月,华国锋(当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人民拍手称快,举国欢腾。

5、 期间、江清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恶活动,党和人民进行了那些斗争?

罪恶:⑴策划篡夺中央到地方的权利;⑵打击迫害老干部;⑶策划谋害毛泽东;⑷四 人帮镇压四五运动;⑸四 人帮策划夺取国家的领导权。

斗争:⑴老干部进行二月抗争 ;⑵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纠正左的错误;⑶毛泽东粉碎反革命集团;⑷人民群众发动四五运动 反对四 人帮 ⑸中央一举粉碎四 人帮。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资料有哪些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

地理教学计划

初二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七上地理总结教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有哪些

八年级地理上册问题式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资料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资料(共7篇)】相关文章:

初一地理教学个人工作计划2023-11-26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022-06-03

初一作文提纲范例大全2023-10-27

高三地理教师工作总结以及计划2023-08-13

初一作文提纲2023-10-11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023-01-21

地理教师教学总结2023-04-01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2022-11-03

地理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初一精选2023-07-15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