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

时间:2022-07-01 05:53:23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集锦7篇)由网友“池中小动物”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

篇1:依法治国理得体会

依法治国,实现法治中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梦想之一,刚刚结束的中共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大跨越、迈向法治中国的新里程,描绘出了一幅明晰的实施路线图。

全会公报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引领作用,司法不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我认为,这一理念的树立,对我们加强法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司法的权威公正,不在于制订了多少法律法规的条文,也不在于运用司法手段惩处了多少人,更不体现在借权力立威上,而是公正法治。公正的法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立法的公正,即法律法规的制订,不是面向少数人、少数阶层的利益,而是为全社会国民服务;另一方面是执法的公正,不徇私枉法,一切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没有法治的公正,法制就会混乱,法治社会建设也就没有了基础。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实现法治公正方面做了大量建设工作,例如为了保证法治公正,一些重大案件采取了异地审理的办法,还主张了上级法院的督办督查或检察机关的抗诉,提出了司法独立办案拒绝干扰的措施,并开始实现司法改革的起步,十八届四中全会更首次提出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体系的思想,提出要建设既高效又公正的法治政府等。这些都说明,法治公正的建设已纳入了正常的轨道。

司法公正过去也曾强调过,而且这一思想理念也从没什么人公开反对过,但问题是过去在实践中还是不断发生不公正的偏差,这是为什么?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法治公正建设中,监督机制没有彰显权威,在权力面前经常缺席或被削弱。这种影响法治公正的权力,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某些当权的一把手有意将法治的权力纳入自己囊中,以“批示”、“指示”等方式干涉法治,以自己的威权代替法治,也就是以权代法;二是执法者出于种种原因徇私舞弊,不依法办事,或放弃法律原则立场,屈服于权力;三是行政者或执法部门习惯性不作为,不敢依法担负责任,法律之外,还要上面的批示、决定才肯依法行政,这就与法治政府南辕北辙。

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争取司法公正不仅是必然,而且是重中之重、任重道远。法治公正集中体现在高素质法治队伍建设的加强、法治环境的构建、法治机构的独立、全民法治观念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但其中首要任务,是建立起一整套对法治环境的全面监督机制:

第一,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体系建设,重点管住一把手的无限止权力(也称“绝对权力”),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党内没有超越法律、党章党规的特殊党员,社会上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殊公民。

第二,对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应加强监督。现在司法独立的理念正在被公众接受,一些党政机关领导人也严以自律不干涉司法机关办案,但是,司法机关的独立,只是司法公正的一种保障,并非有不受监管的无限权力。作为各级司法部门,既要敢独立行法,也有自觉接受上级和社会检验、监管的义务和天职,将来司法真正独立以后,既需要理顺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更要接受社会的监督,例如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舆论舆情乃至人民陪审机构的监督;在法冶建设中,应使司法独立建设与司法监管体系的完善同步进行,两者缺一不可。

第三,司法公正的建设不能忽视司法透明。由于不透明,往往会给司法不公正留下了各种非法潜规则的操作空间,所以,司法公正的建设,更有赖于制度设计的透明、科学,要堵塞潜规则的生存空间,不给司法公正留下隐患。

篇2: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切实解决对意识形态工作“不想抓”“不敢抓”“不会抓”的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解决“不想抓”的问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地位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是立党立国之根基,事关举什么样的旗帜、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坚持什么样的理论、走什么样的道路等重大问题。“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始于思想领域,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第二,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的复杂性。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斗争尖锐复杂,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日益凸显。随着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进步,中国发展模式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西方一些势力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威胁,加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国内看,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主流舆论与错误思潮持续交锋,思想认识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思想观念进步与道德行为失范并存,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冲击。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更加复杂的挑战。

第三,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同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如何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多样价值观念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多变思想格局中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2.压实政治责任,解决“不敢抓”的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全党动手,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效解决“不敢抓”“没人抓”的问题。

一是要压实各级党委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担负着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切实做到负总责、亲自抓,不放手、不松手、不缩手,敢抓敢管、善抓善管。要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旗帜鲜明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的舆论导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是要压实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各级党委的政治责任,同时也是每一位意识形态工作者、每一位宣传思想工作者、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治纪律意识,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不能立场摇摆,不能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不能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当党和国家形象受到破坏、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攻击时,要挺身而出、亮明态度,主动坚决开展斗争。

三是要压实阵地管理的政治责任。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最终要落实到阵地管理上。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把好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定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略,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所有阵地,无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单位,还是社科理论、文化艺术单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自觉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决不允许有“特殊媒体”和“舆论飞地”。

3.增强本领能力,解决“不会抓”的问题。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增强本领能力,解决好“不会抓”“不善抓”的问题。

一要增强政治鉴别力。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性很强,在实践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相互交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迷惑性。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增强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决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更不能退避三舍、沉默失语,没有态度、没有声音。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既不能把小事说大、把一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也不能把大事说小、把政治原则问题当作一般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简单处理。

二要增强舆论引导力。舆论引导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把握 “时”“度”“效”,善于引导舆论。“时”就是时机、节奏,精准把握时机、节奏,对做好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遇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时,要在第一时间发声,及时抢占舆论制高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度”就是力度、分寸,舆论引导要有力度、强度,但不能失度、失准,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能为迎合受众而“失态”,必须掌握火候,精准研判、精准发力。“效”就是效果、实效,做好舆论引导最终要看实际效果,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让新闻舆论发出人民声音、展示主流思想、巩固主流价值。

三要增强工作亲和力。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凝聚民力、争取民心的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让人民群众真正发自内心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前,互联网既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也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主渠道主平台。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亲和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提升与网民打交道的能力,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通过上网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倾听民意、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对公众不了解的情况及时宣传,对模糊认识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及时引导和纠正。

【思想宣传范文】二

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未放松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就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把握在手中,确保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确保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就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围绕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祛除“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做法,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进而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也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任务,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面对世界新形势新变化,面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既要加强宣传报道,引导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正确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又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以坚定自信、鼓舞斗志;还要防止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背景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在于严格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党校必须姓党,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要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对外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文艺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又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各个阵地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某些领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包括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我们更需从提升改革决策水平的高度,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这些重要思想,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指向性。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改革开放实践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的新材料、新问题,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要立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鼓励大胆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业态、体裁、形式、内容、方法、手段,面向信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手段,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

【思想宣传范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的关键,也是培养一批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要筑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规划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要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明确这一性质,关系到我们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高等教育,我们应当增强政治意识,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关乎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守好意识形态这片主阵地,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高校是各种知识分子的荟萃之地,是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之地,高校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各方面信息对学生思想意识产生的深刻影响,充分了解和分析各种思潮,保持头脑清醒,与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做斗争,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者,人之模范也”。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根本任务。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高校各级党委要抓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开展师德师风培育,强化教师职业操守和爱国情怀,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还要以教师为中心,各级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直面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广大教师能安心从教。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把师德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时,提高师德的比重,使师德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因素。要创造条件加强人才集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使各类优秀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让“千里马”竞相奔腾,让创新创造活力竞相涌流。

科学规划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培养高水平人才首先要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高校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上都要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设计。结合不同专业的要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素质模型,规划成长路径,把学生在校学习成长过程作为整体来设计,把目标分解到各年级、各学期和各个重要阶段,使育人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方向和标准,防止零打碎敲、各吹各的号,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的人才。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要让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血脉。将红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中,系统规划红色基因传承体系布局,把传承红色基因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设计,贯通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突出教学第一课堂、激活实践第二课堂、占领网络新课堂、用好社会大课堂,形成布局合理、体系配套的红色基因育人路线图。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现代信息教育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和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与传播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

高校党委担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组织保证。高校党委肩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都要熟悉、关心、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高校党委弄清在把方向、建队伍、育人才上统什么、如何统,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统一领导、各司其职、按级负责、责权明晰、制度规范、科学运行。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高校各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的依托,是党在高校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纽带。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选优配强支部书记,要加强各支部书记培训。造就既干事又干净,既能管党务又能抓业务,既能谋整体又能抓具体,既有威信又能激发活力的合格书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培养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培养一支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的政工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狠抓支部建设,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形式,围绕“两学一做”扎实开展组织生活,使人人在组织之中、组织在人人心中,抓好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建设,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思想宣传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此后又在多个重要讲话中对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进行深刻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思想,对于引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踏上新长征、夺取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伟大的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就一直相伴而行、相互依存。二者的互促互进与相生相成,谱写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雄浑壮丽的不朽史诗。我们要在深刻把握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中坚定自信、保持定力,继续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伟大的社会革命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先决条件。先进政党的自我革命寓于其推进的社会革命之中,既是社会革命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又为社会革命的不断推进创造着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条件。党的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锻造优秀领导力量。社会革命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先进的政党特别是优秀的领导集体来引领。而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特别是领导集体的优秀特质,从来都是与党的自我革命紧密相连的。只有在自我革命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才能永葆“社会公仆”和“人民勤务员”的本色,才具有站在党、国家和人民利益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问题的胸襟、眼光、气度和思维方法,才具有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毅笃行的领导风范,也才能为社会革命提供正确指引。正因为扎实推进了自我革命,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才能在不断新陈代谢中把最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分子推上领导集团的重要位置,保证社会革命始终有坚强领导集体指引正确方向。

党的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进步动能。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社会革命能够形成波澜壮阔之势,渊源于人民群众这个“汪洋大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总是顺应民心推进自我革命,向那些背离民心的消极因素开战,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顺应民心发出正义的号召,就能以正义形成全民族的最大凝聚力,实现人民意志与时代要求的同频共振,爆发出中华民族最强大的伟力,形成蔚为壮观的革命态势。在领导推进社会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以不断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铸就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中国奇迹”。

党的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创造持续发展的条件。从根本上看,社会革命能否在取得阶段性革命成果后继续持续向前发展,取决于作为革命主体力量的人民能否共享革命成果。我们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任何私利。而一个拥有数千万党员的政党要长期“保鲜”,必须通过自我革命的反复洗礼,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自身过硬的时代先锋,才能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进而凝聚起持续推进社会革命的强大动能。

伟大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创造绝佳的精进契机。伟大社会革命的历程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为走好决定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几步,我们党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不断攻克社会革命中的艰难险阻、矛盾关节的同时,也不断地推进自我革命,使自身适应攻坚克难的需要。在带领人民跨越一步又一步历史节点的社会革命进程中,我们党主动把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自我的“磨刀石”“大熔炉”,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同时,也使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2.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我们要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保证。

要瞄准党内存在的阻碍社会革命的思想痼疾革弊鼎新。思想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我们党必须把思想革命摆在自我革命极端重要的位置,通过思想上的大解放,引领推动全党精神面貌的大革新和社会革命的大发展。当前,我们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必须防止把某些经验和优势教条化、凝固化、绝对化,同时也必须防止对发达国家思想理论的简单搬运。要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坚持从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和新时代中国发展大势出发,敏锐洞察各个领域发展演变大趋势,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推动社会革命的先进理论,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要盯住党内阻滞社会革命的利益藩篱精准施策。社会革命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难免遇到各种阻力。在推进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排除各种干扰,大刀阔斧破除利益障碍,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聚焦党内领导干部队伍锻造推动社会革命的中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党和国家栋梁,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是领导推进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手握权力,极易成为围猎对象,思想防线稍有放松,就会在政治上摔跟头。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关键少数”,确保领导干部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帮助领导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做最富有献身精神的革命战士。

3.以伟大的社会革命升华党的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本质上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中华民族谋求复兴的伟大社会实践。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始终围绕社会革命来展开,在社会革命中历练,用对社会革命的贡献来检验。

用社会革命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勇气。一个执政党能否从社会危机中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持续进行自我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执政党的兴衰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四种危险”“四大考验”,以超强力度铁腕反腐,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勇于直面严峻问题坚决进行自我革命,特别是要常态化推进自我革命,以满足人民诉求为根本出发点,以解决社会矛盾问题为目标,经常、主动、诚恳地检视自己的工作,勇于承认错误并纠正错误,以自我革命赢得历史检验、不负人民信任重托。

用社会革命中的艰难险阻锻造党的自我革命能力。正是完全彻底地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检视并革除自身的病灶,战胜了社会革命中的各种艰险,我们党才铸就了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要通过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新时代,我们要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中,培育自我革命的党内政治文化和制度土壤,开拓通过自我革命实现党更好成长的制度空间,不断增强党自我革命的能力。

篇3: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20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切实解决对意识形态工作“不想抓”“不敢抓”“不会抓”的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解决“不想抓”的问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地位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是立党立国之根基,事关举什么样的旗帜、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坚持什么样的理论、走什么样的道路等重大问题。“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始于思想领域,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第二,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的复杂性。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斗争尖锐复杂,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日益凸显。随着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进步,中国发展模式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西方一些势力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威胁,加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国内看,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主流舆论与错误思潮持续交锋,思想认识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思想观念进步与道德行为失范并存,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冲击。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更加复杂的挑战。

第三,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同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如何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多样价值观念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多变思想格局中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2.压实政治责任,解决“不敢抓”的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全党动手,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效解决“不敢抓”“没人抓”的问题。

一是要压实各级党委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担负着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切实做到负总责、亲自抓,不放手、不松手、不缩手,敢抓敢管、善抓善管。要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旗帜鲜明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的舆论导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是要压实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各级党委的政治责任,同时也是每一位意识形态工作者、每一位宣传思想工作者、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治纪律意识,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不能立场摇摆,不能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不能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当党和国家形象受到破坏、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攻击时,要挺身而出、亮明态度,主动坚决开展斗争。

三是要压实阵地管理的政治责任。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最终要落实到阵地管理上。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把好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定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略,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所有阵地,无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单位,还是社科理论、文化艺术单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自觉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决不允许有“特殊媒体”和“舆论飞地”。

3.增强本领能力,解决“不会抓”的问题。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增强本领能力,解决好“不会抓”“不善抓”的问题。

一要增强政治鉴别力。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性很强,在实践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相互交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迷惑性。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增强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决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更不能退避三舍、沉默失语,没有态度、没有声音。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既不能把小事说大、把一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也不能把大事说小、把政治原则问题当作一般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简单处理。

二要增强舆论引导力。舆论引导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把握 “时”“度”“效”,善于引导舆论。“时”就是时机、节奏,精准把握时机、节奏,对做好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遇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时,要在第一时间发声,及时抢占舆论制高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度”就是力度、分寸,舆论引导要有力度、强度,但不能失度、失准,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能为迎合受众而“失态”,必须掌握火候,精准研判、精准发力。“效”就是效果、实效,做好舆论引导最终要看实际效果,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让新闻舆论发出人民声音、展示主流思想、巩固主流价值。

三要增强工作亲和力。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凝聚民力、争取民心的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让人民群众真正发自内心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前,互联网既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也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主渠道主平台。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亲和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提升与网民打交道的能力,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通过上网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倾听民意、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对公众不了解的情况及时宣传,对模糊认识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及时引导和纠正。

【思想宣传范文】二

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未放松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就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把握在手中,确保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确保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就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围绕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祛除“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做法,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进而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也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任务,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面对世界新形势新变化,面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既要加强宣传报道,引导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正确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又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以坚定自信、鼓舞斗志;还要防止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背景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在于严格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党校必须姓党,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要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对外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文艺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又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各个阵地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某些领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包括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我们更需从提升改革决策水平的高度,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这些重要思想,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指向性。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改革开放实践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的新材料、新问题,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要立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鼓励大胆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业态、体裁、形式、内容、方法、手段,面向信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手段,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

【思想宣传范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的关键,也是培养一批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要筑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规划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要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明确这一性质,关系到我们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高等教育,我们应当增强政治意识,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关乎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守好意识形态这片主阵地,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高校是各种知识分子的荟萃之地,是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之地,高校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各方面信息对学生思想意识产生的深刻影响,充分了解和分析各种思潮,保持头脑清醒,与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做斗争,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者,人之模范也”。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根本任务。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高校各级党委要抓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开展师德师风培育,强化教师职业操守和爱国情怀,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还要以教师为中心,各级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直面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广大教师能安心从教。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把师德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时,提高师德的比重,使师德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因素。要创造条件加强人才集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使各类优秀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让“千里马”竞相奔腾,让创新创造活力竞相涌流。

科学规划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培养高水平人才首先要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高校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上都要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设计。结合不同专业的要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素质模型,规划成长路径,把学生在校学习成长过程作为整体来设计,把目标分解到各年级、各学期和各个重要阶段,使育人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方向和标准,防止零打碎敲、各吹各的号,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的人才。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要让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血脉。将红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中,系统规划红色基因传承体系布局,把传承红色基因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设计,贯通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突出教学第一课堂、激活实践第二课堂、占领网络新课堂、用好社会大课堂,形成布局合理、体系配套的红色基因育人路线图。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现代信息教育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和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与传播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

高校党委担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组织保证。高校党委肩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都要熟悉、关心、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高校党委弄清在把方向、建队伍、育人才上统什么、如何统,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统一领导、各司其职、按级负责、责权明晰、制度规范、科学运行。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高校各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的依托,是党在高校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纽带。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选优配强支部书记,要加强各支部书记培训。造就既干事又干净,既能管党务又能抓业务,既能谋整体又能抓具体,既有威信又能激发活力的合格书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培养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培养一支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的政工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狠抓支部建设,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形式,围绕“两学一做”扎实开展组织生活,使人人在组织之中、组织在人人心中,抓好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建设,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思想宣传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此后又在多个重要讲话中对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进行深刻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思想,对于引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踏上新长征、夺取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伟大的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就一直相伴而行、相互依存。二者的互促互进与相生相成,谱写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雄浑壮丽的不朽史诗。我们要在深刻把握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中坚定自信、保持定力,继续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伟大的社会革命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先决条件。先进政党的自我革命寓于其推进的社会革命之中,既是社会革命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又为社会革命的不断推进创造着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条件。党的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锻造优秀领导力量。社会革命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先进的政党特别是优秀的领导集体来引领。而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特别是领导集体的优秀特质,从来都是与党的自我革命紧密相连的。只有在自我革命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才能永葆“社会公仆”和“人民勤务员”的本色,才具有站在党、国家和人民利益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问题的胸襟、眼光、气度和思维方法,才具有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毅笃行的领导风范,也才能为社会革命提供正确指引。正因为扎实推进了自我革命,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才能在不断新陈代谢中把最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分子推上领导集团的重要位置,保证社会革命始终有坚强领导集体指引正确方向。

党的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进步动能。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社会革命能够形成波澜壮阔之势,渊源于人民群众这个“汪洋大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总是顺应民心推进自我革命,向那些背离民心的消极因素开战,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顺应民心发出正义的号召,就能以正义形成全民族的最大凝聚力,实现人民意志与时代要求的同频共振,爆发出中华民族最强大的伟力,形成蔚为壮观的革命态势。在领导推进社会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以不断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铸就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中国奇迹”。

党的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创造持续发展的条件。从根本上看,社会革命能否在取得阶段性革命成果后继续持续向前发展,取决于作为革命主体力量的人民能否共享革命成果。我们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任何私利。而一个拥有数千万党员的政党要长期“保鲜”,必须通过自我革命的反复洗礼,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自身过硬的时代先锋,才能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进而凝聚起持续推进社会革命的强大动能。

伟大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创造绝佳的精进契机。伟大社会革命的历程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为走好决定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几步,我们党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不断攻克社会革命中的艰难险阻、矛盾关节的同时,也不断地推进自我革命,使自身适应攻坚克难的需要。在带领人民跨越一步又一步历史节点的社会革命进程中,我们党主动把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自我的“磨刀石”“大熔炉”,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同时,也使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2.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我们要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保证。

要瞄准党内存在的阻碍社会革命的思想痼疾革弊鼎新。思想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我们党必须把思想革命摆在自我革命极端重要的位置,通过思想上的大解放,引领推动全党精神面貌的大革新和社会革命的大发展。当前,我们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必须防止把某些经验和优势教条化、凝固化、绝对化,同时也必须防止对发达国家思想理论的简单搬运。要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坚持从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和新时代中国发展大势出发,敏锐洞察各个领域发展演变大趋势,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推动社会革命的先进理论,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要盯住党内阻滞社会革命的利益藩篱精准施策。社会革命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难免遇到各种阻力。在推进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排除各种干扰,大刀阔斧破除利益障碍,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聚焦党内领导干部队伍锻造推动社会革命的中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党和国家栋梁,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是领导推进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手握权力,极易成为围猎对象,思想防线稍有放松,就会在政治上摔跟头。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关键少数”,确保领导干部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帮助领导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做最富有献身精神的革命战士。

3.以伟大的社会革命升华党的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本质上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中华民族谋求复兴的伟大社会实践。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始终围绕社会革命来展开,在社会革命中历练,用对社会革命的贡献来检验。

用社会革命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勇气。一个执政党能否从社会危机中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持续进行自我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执政党的兴衰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四种危险”“四大考验”,以超强力度铁腕反腐,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勇于直面严峻问题坚决进行自我革命,特别是要常态化推进自我革命,以满足人民诉求为根本出发点,以解决社会矛盾问题为目标,经常、主动、诚恳地检视自己的工作,勇于承认错误并纠正错误,以自我革命赢得历史检验、不负人民信任重托。

用社会革命中的艰难险阻锻造党的自我革命能力。正是完全彻底地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检视并革除自身的病灶,战胜了社会革命中的各种艰险,我们党才铸就了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要通过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新时代,我们要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中,培育自我革命的党内政治文化和制度土壤,开拓通过自我革命实现党更好成长的制度空间,不断增强党自我革命的能力。

【思想宣传范文】五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出色地回答了我国实现民族复兴面临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和党的使命之问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和取得国家发展世界奇迹的40年;也是党在风云变幻不断、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在波澜壮阔的征途上锐意进取,坚持自我革新,经受各种考验,不断强身健体,全面提升治党治国、反腐抗险能力的4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进的力量。”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之际,“回看过去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对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更加坚定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夺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新胜利,必将大有裨益。

改革开放奇迹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中国要改革,要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世界发生新变化、中国处于历史转折期做出的重大决策,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起,还面对“西强我弱”的压力,必须尽快赶上世界发展变化的时代潮流,抓住时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造福于全国人民,赢得同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出路何在?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革开放,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招。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我国的改革开放,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改革。我们这场革命的本质,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为了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由乡村到城市,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内到外,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领域和各方面。在前进道路上,党领导人民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顶住各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战胜各种困难和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称颂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天翻地覆,在国际上被称为国家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奇迹。

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也是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振兴和人类社会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这至少可以从三方面来观察: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表明,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可以用不太长的时间改变面貌,走向国强民富、民族振兴。这条道路展现在世界面前,有力打破了长期以来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走的道路视为谋求国家发展唯一正确道路的迷信,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希望找到一条可以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用较短时间实现较快发展之路的国家提供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借鉴得了的新道路选择。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国力的大幅提升和增强,明显壮大了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均衡发展的进步力量。这有力改变着美国一超独霸的世界格局,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正在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合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解决全球性地区性热点难点问题,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都提供了可靠支撑。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世界上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能力、管党治党的思想和能力,关注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多,赞扬声也不断增多。其实,这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注和赞扬。我们不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但不会拒绝在对外交往中相互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文化。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发展创新,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这强有力地告诉人们,领导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取得成功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少见的卓越政党。40年来,我们党经受住了“四大考验”,领导和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牢不可破;党员队伍在新的伟大革命进程中不断壮大、结构得到优化,中国的先进分子绝大多数聚集在党内;党执政的骨干队伍在新的伟大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老中青干部在合作交替中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活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覆盖全国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和各种社团组织,在迎接挑战、攻坚克难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治党管党的能力、自身的凝聚力、在人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力,都是世所罕见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事实确实如此,这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几年中,表现得尤其鲜明、突出、生动、真实。蹄疾步稳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不仅带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面对中国的世界贡献,西方某些势力鼓噪中国“失败论”、“崩溃论”越来越成为空谈之后,近两年又抛出所谓中国“威胁论”、“渗透论”、“侵略论”、“贷款陷阱论”,等等。但事实胜于雄辩,这些颠倒是非、无中生有的喧嚣,必将同过去一样,难以收到多大效果,相反正在全球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反驳。这就恰恰表明是“失败论”制造者失败了,中国“崩溃论”制造者崩溃了,“威胁论”制造者企图借此孤立中国,其实正在使自己更加孤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奇迹的奥妙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完全正确的。”这是一个符合历史真实、符合当代现实的科学结论。

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伟大革命的40年,是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创新的40年。从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继产生,特别是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全面、系统、深刻地发展升华到了一个崭新境界。我们党40年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入地回答了四个基本问题:其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当代中国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其二,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从当代中国国情、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特点出发,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开辟和坚持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效益发展,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保证发展成果造福国家和人民,有利于人类进步事业。其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一个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能力、始终同人民命运与共的坚强领导核心。立足现实、回顾历史,我们看到正是这个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用领导人民坚持改革开放40年创造的世界奇迹,出色地回答了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和党的使命之问。

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造的,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化”,而不是彼此分割的;是全面的“化”,而不是个别方面的;是深刻的“化”,而不是表面的。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首先“化”成在实践基础上解决现实问题得到的理论认识,“化”成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再以这个理论为指导,“化”为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前进道路、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重大决策,“化”成适应时代要求解决党自身建设中不适应形势任务的重大问题的各项决策;同时,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路线、方针、战略,“化”成全党全国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共识与行动,让科学真理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然不是一时一事、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但我们党做到了,而且做出了世界奇迹。奥妙何在?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为我们在实践中完善真理、发展真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武器,开阔了新途径。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造主客观世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硬的教条,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干扰和捣乱。第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作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认识,再用新认识指导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是一次再一次地使认识和实践得到新提高、新发展的过程。第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为反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际效果。科学真理来自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必须把来自群众的真理返回到群众实践中去,才能充分展示巨大力量,并使自己获得新的发展。第四,坚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科学、有力、有效的制度保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根本的领导制度、工作制度。它的全面贯彻执行,较好地发挥了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了党心、党智、党力,形成全党的高度团结统一,有力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特别是在确定奋斗目标、奋斗纲领,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之时,可以避免发生大的偏差和失误。

新时代领导伟大革命的党怎样强化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领导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不能动摇,要求不能降低,力度不能减弱。”这是一个反映我们党本质特征的论断,是一条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一项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重要指示。

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懂得马克思主义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的锐利思想武器,必然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既指导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又指导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决定了其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人民利益,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途上,无私无畏,不怕牺牲,坚持革命到底不移志、不停步。同样,为了人民利益,党光明磊落,勇于自我革命,不遮丑、不护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以贯之把马克思主义既“化”成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又“化”成以改革精神推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创新,更加需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

强化党的自我革命,最根本的是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和强化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当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武装全党,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必须真学真信真用,真正入脑入心、付之于行。要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责任、政治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政治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提升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的能力。要切实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化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积极认真地消除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革除掉圈子文化、帮派文化、低俗文化和极端宗教文化等腐朽文化的祸害,把共产党人应有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搞对搞好,把党性炼强。

党的自我革命要真正取得实效,最要紧的是“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强调问题意识,就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内存在的不符合要求的思想、言行,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效果显著,解决了许多长期存在的难题,党的自身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许多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增强党应对严峻挑战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必须持续强化全党自我革命的决心和能力。在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中,回避问题、掩盖矛盾的情况依然存在,从根本上说这是缺少政治担当的表现。现实中,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时,有些领导干部虽然在不断指出下面存在的问题,也一再强调解决,却一直见效甚微,或者问题不断反复,那就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尽到了管党治党的责任。从深处思考,这些同志如果不是自己有问题,腰板不硬,就是好人主义等私心作怪,软、松、懒的毛病未改,导致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该管的不管,该严的严不起来,能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强化政治担当,坚决革除思想上的好人主义和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革掉这两大祸害,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才能得到新的提高。党建工作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提高了,才能推动党的建设在科学化轨道上运行。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互促进创出了新局面,我们如期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就可以更加胜利在握。

篇4: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体会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以这三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立足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对政法工作的经验和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的全面、准确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司法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教育和引导广大司法人员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增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司法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总体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查找和清理当前司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统一执法思想,强化法律监督意识,提高法律监督能力,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们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司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教育,着眼于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思考,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着眼于解决法律监督不到位,执法不规范、不文明,执法能力和办案质量不高等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应的突出问题;着眼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扎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扫黑除恶、查办职务犯罪以及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等各项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篇5: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规范,包括法律、政策、道德、习惯、宗教规范等等,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必须明确,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果根据不同的社会规范所作出的行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衡量和评判的标准只能是依据法律。

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法干警,要牢固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切实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坚决同一切违反宪法规定、破坏宪法权威的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切实树立起宪法的权威与尊严。也就是必须树立执法和司法权威。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执法司法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如果执法机关威信扫地,司法没有权威,就难以有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篇6: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多个场合曾说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全面依法治国落实效果如何,关键看基层。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层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干部要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及实践不断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提升”的循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只要基层干部有真才实干,就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经受住考验。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层干部需勇当“大喇叭”。随着我国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各项工作对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基层党组织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断推进基层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基层干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充当“大喇叭”,通过宣讲、派发传单、座谈、专题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把党的规章制度及时传达给广大群众,为群众普及法治知识,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层干部需做“有心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工程,需各级人员久久为功。在推进过程中,基层干部要做一个有耐心、有恒心,更要有决心的“有心人”。法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面对广大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村群众,基层干部要有持久的耐心来做群众普法工作,要有坚定的恒心来推动依法治国,更要有决心来推动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在推进落实过程中,基层干部要时刻关注推进效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归纳总结,改进推进工作,以更好的方式方法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任务多么艰巨,只要迈出第一步,就能靠近目标一点。基层干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时,要积极学法懂法用法,一步一脚印,如此,推进工作就能逐步前行,最终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篇7: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的重要文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加全面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地位更加突出,意义更加重大。

坚持党的领导,挥毫奠定“新篇”基调。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保证。在推进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好“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核心。在实践与探索中发挥法治牢固根本、平稳预期、谋划长远的保障作用,切实强化法治建设的党建引领,在基层维稳、基层治理、基层信访、扫黑斗争等专项治理领域构建基层党建“阵地”,运用好、发挥好我们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优化整合的显著优势,让法治建设成果在全社会系统运行、规范运行、平稳运行。

发动上下参与,点墨汇聚“妙笔”生辉。欲茂其枝,必深其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党员干部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必须涵养法治思维,增强法治素养,提高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能力,发挥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关键带头作用,自觉将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将制度融入意识的“血脉”中。法治中国的宏伟 篇章,不仅需要党员干部的带头表率,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绘就。人民群众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多数”,要不断强化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让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入脑入心。唯有事事依法、处处遵法、人人守法,让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才能不断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地生根,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深化制度建设,千锤百炼“细处”写意。人民有所呼,治理有所应。深化法治制度建设要高擎人民根本利益发展旗帜,紧盯当前治理短板弱项,切实将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观念贯穿于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全过程中,多层级、全覆盖、高效能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权利,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忠实推进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开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理工作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妙笔”汲取了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文化之“神彩”,融入了新时代中国特征之“意蕴”,彰显了亲民爱民利民的情怀之“底色”,必将以“巨笔”挥毫写活全面依法治国的治理“新篇”。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听党指挥方面对照检查

人大工作会议讲话

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

学习监察法宣传标语

学习“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第九季第三期心得体会

党内制度

人大立法工作会议讲话

党员学习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集锦7篇)】相关文章:

坚定走好开放发展之路思想宣传2023-07-11

弘扬“红船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2023-03-05

以身许国造句2022-10-28

加强学习,勇于实践?D?D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体会2022-06-03

市委人大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2022-09-21

学习习总书记全国公安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观后感2022-11-26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心得感想观后感合集2022-11-07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2022-07-31

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3-08-21

关于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五期观后感怎么写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