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0篇)由网友“ecstas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篇2: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摘 要: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查报告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若干途径。
一、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应当说大多数人具有比较正确的公德意识,能够在日常行为中遵从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
在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方面。被问及 在学校见到老师或者同学,会主动打招呼吗? 83.5%的同学能够做出积极正面的回答。以及 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吗? 高达88.7%的同学一定会调成振动。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73.2%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公益活动,还有89.7%的同学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文明素养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83.5%的同学不会在景区随意扔垃圾,77.3%的同学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非常反感。高达75%以上的比率说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的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得到了稳步提高,形成了非常明晰的环保概念和意识。
在诚信方面,当被问及 如遇到路人问路,你会如何作答时 ,87.6%的同学都选择了 如实回答 ;被问及 如何看待网络抄袭行为 ;69.1%的同学都表示坚决反对;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恪守诚信准则。
二、缺失方面有待提高
虽然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公德水平是很高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并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
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在调查中,当被问及 如果发现有人作弊通过六级考试,你会如何? 时,仅有17.5%的同学选择 立即举报 ,33.0%的同学选择 装作不知道 还有49.5%的同学选择了 会告诉其他人,但是不会举报 。还有在被问及 在公共场所遇到小偷,如何做 时,仅有10.3%的同学选择了 奋不顾身去抓小偷 。这一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众所周知,责任感和正义感是一个人应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群没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青年人如何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公共责任意识不强,在问卷中,当被问及 你会打扫宿舍的公共区域吗? 仅有62.9%的同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相比于其他社会公德问题,平均低出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共意识是现代公德意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对自我意识的升华,同时又是对自身以外事物的肯定。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将外界与个人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做到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能认识到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点在问卷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当被问到 在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会闯红灯吗? 仅有37.1%的同学回答 一定不会 ,4.1%的同学回答 一定会 ,而58.8%的同学回答 没有车辆通过就会 。这一数据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识的淡漠。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底线。当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理应有更加过硬的法律道德意识,但是依然出现为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的现象。
三、原因研讨
当代大学生本应该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但却依然表现出与实际知识水平不相称的道德水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不禁使我想起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曾提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造成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社会的多元化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的认识有向碎片化发展的倾向。尤其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更是对广大正在由青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大学生产生了侵蚀和动摇。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生活中,大量的负面信息 一切向钱看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 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预设。
2、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大都抱着 学而优则仕 的封建思想,寄希望于孩子能通过上大学,找好工作来光宗耀祖。很少甚至没有家长把真正提高孩子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生活上父母的大包大揽,使得大多数学生成了只会学习的工具,缺乏道德养成的机会。再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的爱,造成大学生思想的不够成熟,最终可能酿成大祸。马卡连柯曾说过: 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过多的溺爱虽然是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3、学校教育模式的不完善
学校本应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可是当今中国的高校将学生的成绩当作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道德素质教育。如清华投毒案、马加爵事件,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反映了中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上存在的缺失。
四、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缺失,虽然不是主流,但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让人痛心疾首。但在历史变革时期,我们既要认真对待,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放平心态,客观地看待事实。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积极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防止社会公德教育在大学生中断档。
应在大学课堂中加入社会公德认识与实践的课程,使同学们首先在校园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如协助宿舍管理员共同清理宿舍楼,杜绝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等不雅行为;然后再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如义务献血,帮助环卫工人。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达到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
2、发挥家庭作用,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悖的情况。这种现象使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如,面对暴力行为,学校教育要求学生要勇于与恶势力斗争,而家庭教育则要求孩子知难而退,明哲保身,这样的结果是无论大学生怎样做,都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共同认可。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得到社会各层的认可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广大学生灌输正确的社会公德思想,也要对广大家长们输入正确的理念,带动整个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
3、优化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滑坡,与当下社会存在着大量不正之风有密切的关系。贪腐现象,网络上抨击社会的言论,没有道德底线的娱乐节目和八卦新闻,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作为媒体人和娱乐人,应该树立先进的典型,传递正能量。如近几年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就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多多弘扬先进感人的事件,而不是去大肆宣传负面消息,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媒体应有的作用,将社会风气向积极健康的方面引导。
4、健全奖惩机制,真正做到奖罚分明,扶正压邪
对于那些严重践踏社会公德的同学必须有相应的惩罚机制,起到 杀一儆百 的作用。打击校园存在的不正之风,以帮助、教育同学为目的,加强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自律能力。对社会公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更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
篇3: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精选范文一】
调查目的: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地点:xxxx
调查时间:20xx年1月14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发放50张问卷
调查内容: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的调查进而了解他们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反映社会现象并提出建议改善措施来提高所欠缺的地方。调查结果: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30%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2%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28%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20%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调查问题中,调查数据中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2%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2%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62%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30%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2%,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90%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4%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30%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6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0%的人干脆不理它。再比如当发现有流浪动物时有66%的人会把它领走或自己养或送走,剩下的人会不去管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5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还有在其他方面如:在旅游时是否会乱刻乱画,有76%的人不会,其余的16%的人偶尔会。这表明在外出旅游时大部分学生都能严于律己不乱刻乱画。还有在有关是否随地吐痰的问题上有56%的人偶尔会,16%的人经常会。这表明在随地吐痰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自觉性比较差,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
提高社会公德的意义:
首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公德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其发展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着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同时社会公德的好坏,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发展的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不良的社会公德则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一点已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证明。
其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借助于多种形式,如:法律制度的约束、舆论监督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可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可能具体到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因此,那些带有道德意义的要求,如遵守秩序,处理邻里关系等,只有靠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修养,才 能得以维持,如果法律制度所不及,而公民又缺乏相应的修养,则容易引起社会的混乱无序。
再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提倡敬老爱幼,先人后己,自重自立,宽以待人,谦诚相让等,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具备这些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舍此则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人人自危。
如何提高社会公德的建议:
自身方面:一、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做为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三、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为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六、多参加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学校方面: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致使一些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不仅不能给社会作出有效的贡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的甚至在校就表现出非常不文明的行为。虽然这一部分公德意识淡薄的学生的存在,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是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阵地,学校应充分认识其形成年轻一代良好社会公德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努力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使他们能以高尚的形象影响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学生,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完善德育机制,切实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一代人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积极促进作用。
社会方面:强化舆论导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遵守,有自觉主动的,甚至堪称楷模,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对此社会各界应给于充分的肯定,典型的人物,还应给于表彰、奖励,甚至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提供方便,以弘扬社会正气,强化良好的公德意识。而违背社会公德要求,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则应利用新闻媒介或其它方式公开暴光,甚至相应地与物质利益挂钩。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提出让公众讨论,使当事人明辨是非,让公众受到启发、教育,引以为戒,防患与未然,如此扬善惩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人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局面。
完善公共设施:当我们的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否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直接关系到公德的遵守效果。本人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比如到一个很脏、很乱的地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就可能无所顾忌,而到一个非常干净的环境,如扫拖干净的居室、一尘不染的大厅,不将卫生的行为就会大受抑制。所以,我们在要求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调查问卷
(1)你是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的?
A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28)B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15)C不了解(7)
(2)你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经常参加(26)B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14)C不参加(10)
(3)对待无常献血的看法?
A积极参与(26)B想去但没时间(18)C医院在挣钱,不去献(6)
(4)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
A积极让座(31)B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15)C不让座(4)
(5)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
A找到垃圾箱后再丢(45)B随手丢掉(2)C找个角落再丢(3)
(6)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
A会马上弄干净(15)B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30)C干脆不理它(5)
(7)当看到别人随意丢弃垃圾时你会?
A上去制止(24)B你会把垃圾捡起来(12)C不管(14)
(8)当看到有流浪动物时你会?
A把它领到家中自己养(15)B把它送到收养它们的地方去(18)C不管(17)
(9)你对待考试舞弊的态度
A强烈反对(18)B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26)C视情况而定(6)
(10)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
A立即制止(17)B进行举报(15)C事不关己(18)
(11)你会在旅游时乱刻乱画吗?
A从来不会(38)B在不易发现的地方会(8)C经常会(4)
(12)你是否随地吐痰
A不会(14)B偶尔(28)C经常会(8)
(13)在路上见到老师是否会主动问好
A会(43)B不会(7)
注:选项后面括号里的数字是选择此项的人数
篇4: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二: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这里,希望我们所有太原理工大现代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一起遵守社会公德。
篇5: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
社会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充分说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其中,每位公民不仅是参与者和享受者,更应是示范者和监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一系列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中国梦的话题热议之后,社会公德更与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开的“中国梦,中华情大型征文活动”中,许多学者就提出中国梦离不开社会道德的支撑的论述。到后来“中国梦,XX梦”,无数的人都提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附件一: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表
u 请在您所选问题答案的“□”内打“√”。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 男 □ 女
2.您的年龄? □ 18岁以下 □ 18-40岁 □ 41-60岁 □ 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 本科以上 □ 大专 □ 高中 □ 初中 □ 小学及以下
4.您的职业?
□ 学生 □ 教师,医务,科研人员 □ 公司职员 □ 个体经营者
□ 自由职业者 □ 其他
二、选择题:
1. 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重要? □ 是 □ 否
2.您平时是否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 □ 是 □ 否
3.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粗话?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4.您平时遇到老师或长辈,会不会主动问好? □ 会 □不会 □ 偶尔会
5.您有助人为乐的经历吗? □ 有 □ 没有
6.在马路上,如果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您会伸出援手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7. 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理由是?
□ 赶时间 □ 没必要 □ 这与我无关 □ 其他:
8.在公交车上,您会主动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让座吗?
□ 会 □不会 □ 看情况
9.看到有人破坏公物时,您会不会上去阻止? □ 会 □不会 □ 看情况
10.当您碰倒公共标语牌时,您会怎么做?
□ 捡起放好 □ 视而不见 □ 看情况
11.公共财产物品,您会好好珍惜吗? □ 会 □不会 □ 有时会
12.有爱护公物的志愿活动您会参加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13.您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怎样? □ 强 □ 一般 □ 基本没有
14.在公共场所,您会乱扔垃圾吗?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15.您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样? □ 好 □ 一般 □ 很差
16.您平时怎么处理生活垃圾? □ 分类后再倒 □ 直接就倒
17.您平时会闯红灯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18.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 作用很大 □ 作用不大 □ 没有作用
19.在公共场合,您会插队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20.您在生活中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了吗?
□ 完全做到 □ 不完全做到 □ 完全没做到
合作愉快,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附件二:
数据分析表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
问题序号
选项及比例(%)
1
是 99.02
否 0.97
2
是 98.1
否 1.9
3
会 8.74
不会 33
偶尔会 58.3
4
会 81.6
不会 2.9
偶尔会 15.5
5
有 79.6
没有 20.4
6
会 30.1
不会 6.8
看情况 63.1
7
赶时间 32
没必要 15.5
与我无关 12.6
其他 39.8
8
会 68
不会 2.9
看情况 29.1
9
会 34
不会 14.6
看情况 51.5
10
捡起放好 60.2
视而不见 7.8
看情况 32
11
会 73.8
不会 2.9
有时会 23.3
12
会 36.9
不会 25.2
看情况 37.9
13
强 22.3
一般 75.7
基本没有 1.9
14
会 6.8
不会 54.4
偶尔会 38.8
15
好 5.8
一般 69.9
很差 24.3
16
分类倒 32
直接倒 68
17
会 14.6
不会 41.7
经常 3.9
偶尔 39.8
18
很大 33
不大 66
没有 0.97
19
会 6.8
不会 61.2
经常 4.9
偶尔 27.2
20
完全 17.5
不完全 81.6
完全没 0.97
篇6: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了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一课后,为了初步了解公民的道德素质变化,我们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公民的道德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到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同学以及部分校外人员。
调查分为两步进行: ①、制作一份社会公德调查问卷,由小组成员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和资料; ②、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制定成调查报告。
注: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真实性,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总共制作了100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状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会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在当下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越加突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公民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第二题中在没看见垃圾桶的情况下,我们调查的人中65%的人会拿着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了再扔,占25%得人会拿在手里一会,等在实在看不见垃圾桶了就扔。这说明人们在思想中还是有意识,认为乱丢垃圾是不道德的行为。第六题在吐痰这个人人都有的行为上,有62%的人会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见到沟渠或花坛再吐,3%的人会吞回去(虽然吞回去很不卫生,但其本意是他本人从不吐痰)。在这个调查问题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不随地吐痰的意识的,这说明人们这方面的素质还是有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欧,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遵纪守法:在我们的问卷中,11,,12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看,我们的分法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还是一致认为这两个题应属于这这范畴。从11题看来,75%得人对道德底线的接受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认为至少都要正直守法守信、友善。然还是有3%得人觉得无所谓,这部分人还有待加强道德认识。再从12题看,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准则来行事的人的比例明显比例不大,只占了36%,二更多的人,大约占了45%得人要根据情况才判断能不能,甚至还有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是有点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素质应该相对较高,必须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争取按照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行事。
爱护公物:在我们的问卷中,第5这一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根据我们的问卷内容,我们对第五题进行分析:在游览古迹的时候,有37%的人会亲自去阻止别人在古迹的柱子上刻字有17%
的人选择向相关工作人员反映,有33%的人会内心愤怒却不制止,有11%的人认为这很正常,有2%的人也想去刻。通过结果表明,87%的人会觉得在古迹上刻字是不道德的行为,觉得保护古迹才是道德好的表现,丹仍然有13%的人还没意识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爱护公物与破坏公物的行为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增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文明礼貌:在我们的问卷中,第8、9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首先从第八题看,在进入安静的公共场合中,75%的人会考虑到别人
的感受,会遵守正确的社会公德。有25%的小部分人会不顾他人感受,在这个问题上说明有些人还没有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很多事情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现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配件,它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有些场合,手机铃声会影响别人。而从第九题分析来看,绝大多数认识很自觉地注意到了不影响他人,这部分人占了68%;同时也有17%的人选择C选项,不对其进行处理,这部分人可能是出于担心错过重要的事情。虽然这两个问题并不能反应出很大的问题,但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相信人们都还是很有道德素质的,大家也应将这种没得发扬下去。
四、调查感想
此次关于社会公德的调查使我们来到大学后的第一份以小组形式做的调查。虽然有朱卫嘉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的尽力指导,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欠缺,比如题型不够完备,甚至有些选项重复、不符合常理,选项不够规范等等。即使是这样,但至少我们已经卖出了实践调查的第一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都深深铭刻在心间,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收获。我们会在以后的调查中吸取此次的教训,并争取改进完善!
篇7: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公民,和谐社会的主人公,其社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在201*年12月12日进行了一次关于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公民的社会道德的调查。
科左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与辽宁、吉林两省毗邻,属东北经济规划区。总土地面积11570平方公里,辖16个苏木镇(场),262个嘎查村,总人口40.2万人,其中蒙古族占73%,聚集着蒙、汉、回、满等19个民族。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素有“马王之乡”、“黄牛之乡”、“沙稻之乡”、“民歌之乡”、“旅游之乡”的美誉。
此次调查在科左后旗甘旗卡镇进行,调查对象为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全体公民,我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请见附表)对公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通过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关于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公民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公民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主干群体,70%左右的被调查的公民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20%左右的公民表现为良好;仅有不到10%的公民公德意识薄弱。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为此针对这五项内容进行调查。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在讲文明礼貌方面,在被调查的人员中100%的公民认为文明礼貌十分重要。95%的公民表示做到了尊老爱幼,81%的公民能够礼貌接待陌生人,84%的公民会主动向老弱妇幼和残疾人让座,并且觉的理所应当。但是在对待自己父母亲人方面,62%的公民表示曾经对父母不礼貌,如大声呵斥等。另外,70%的人在生活中不自觉的使用不文明用语或者做出不文明行为。94%的公民认为几乎每天都能在外出期间或工作间听见不文明用语或者看见不文明现象。
由此可见,公民对文明礼貌的普遍认知程度比较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付诸行动。文明礼貌反应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也体现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 。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在助人为乐方面,78 %的公民自愿参加过爱心捐募活动。65%的公民会对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54%的公民有见义勇为的想法,96%的,公民在面对不法行为时选择量力进行制止,只有3%的公民会选择“路过打酱油”。
由此可见,公民对帮助他人,见义勇为持支持态度。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调查数据,观察发现,公民对于公共设施的爱护也比较好。
在爱护公物方面,65%的公民对爱护公物态度不够坚定,认为应该视情况而定。83%的公民表示有过损坏公物的经历(如踩踏墙壁,踩踏草坪等),94%的公民表示在看见有人损害公物会加以制止。
由此可见,公民对爱护公物的意识应该有所提高。社会公物是社会共有的财富,应该加以珍惜与爱护。这既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社会财富的节约,有利于资源的使用。
4.保护环境
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为了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如此表明公民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还是很爱护的。
在保护环境方面,86%的公民认为爱护公共卫生极其重要 。53%的公民参加过环境保护的行动。75%的公民表示对城镇一些破环环境的行为(如随意丢弃垃圾)表示厌恶。但是对于已在地下的垃圾只有13%的人选择拾起放入垃圾箱。同时在草坪玩耍时,36%的人表示无所谓,60%的人选择视心情而定。
由此可见,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强,有很高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明,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遵纪守法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由此表明公民在遵纪守法着方面的状况并不理想。公民对自己的纪律要求比较低;在遵纪守法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遵纪守法方面,79%的公民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只有极少数的公民对于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正如我们的调查,对于“在公共场所插队行为的态度”有一半以上的公民表示会马上制止,三分之一左右的公民会在心里抱怨,仅有5%左右的公民会在心里谩骂和15%的公民对此视而不见。
由此可见,公民对纪律意识应该加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作为公民的义务。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
当前,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着一定的不文明行为,少部分公民存在着道德问题。究其源头,其原因有二。
(一)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在当今的商品经济时代,整个社会都存在着社会道德问题,道德修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对社会公德意识标杆开始下降,严重的影响了公民的人生价值的趋向与追求。
(二)公民自身的主观因素,现在的公民大都为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由此造成了他们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人生价值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那么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公民应当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问题?引导社会公德意识的加强?
1)公民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个人自律,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的误导。
2)公民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注重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公民自己以身做则,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
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存在着着紧密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这是和谐社会公民的义务,希望广大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公民携起手来,为维护社会公德而一起努力!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两篇
2.各大银行业务情况调查报告
篇8: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调查人:xxx
二、调查时间:-6-10
三.调查资料:
校园教室
校园作为一个大的家庭,每个学生都在校园生活过,不管怎样,就应是很熟悉的环境,在此过程中,维护公共财产就应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在大学,就应更高一级了吧,这种小事就应说是不用说了,然而状况恰恰不是这样的,无论是教室还是其他公共场地,到处有“名人们”留下不朽的痕迹。比如,教室墙壁上和课桌上,随处望见,乱涂乱画,甚至在墙上印上几个脚印或者在桌上刻几个字。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而也有一些随意乱扔的行为,比如瓜子皮,随意吐痰等行为。
学生宿舍
在晚上,宿舍就应是很安静的吧,累了一天,每个都想好好的睡上一觉。然而,有的时候,在三更半夜竟然有人大声吼叫,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声音,殊不知还感到很得意,很光荣。
四、原因分析:
社会的影响
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在社会公德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等都会造成公德行为的行为不利或不行为。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容易造成大家比较自我的个性,常常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教育的影响
公德教育有缺失,社会教育、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影响和职责,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主要分析高校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在目前的高校中,公德教育有缺失,公德教育并没有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网络的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富足。“90后”大学生又生逢IT技术迅猛发展时期,一出生便有电视、手机、互联网,他们接触的信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其中更多地受到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网络的需要和迷恋也到达了几乎“无人不网”的程度。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学生淡化了公德意识。对网络的迷恋使得某些大学生践踏社会公德,据一些校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员反映,校园图书馆的各类被偷撕的图书和杂志中,涉及网络游戏资料的量最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公德自律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网络对大学生公德行为的强大影响。
五、提升推荐
1、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用心的促进作用。就校园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用心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教育,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养。第三,用心发挥舆论在校园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从而在校园内构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礼貌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优化社会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人总是处在务必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构成务必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透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构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使学生构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根据形势需要,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个性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正视自己的状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并透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持续身心健康发展。
六、总结:
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好处和深远的历史好处,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礼貌进步。我们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我们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篇9: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和好处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是自古以来,一向是私德繁荣,公德匮乏。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公德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人的立身之本、社会和谐发展之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社会公德更要与文化氛围,环境状况结合在一齐。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期望,他们的社会公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普通高等校园教育大纲》:“此刻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学科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样的评价和预估是科学明智的。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究竟如何呢?我们做了相关调查,以期在了解到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状况下,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为大学生公德建设献计献策,最终促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德意识进步和发展。
二、大学生公德现状调查及分析
各文献中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定义略有不同,那里采用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务必义。针对各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7个问题,面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1份,其中291份有效。
(一)用心方面占主导地位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应当说大多数人具有比较正确的公德意识,能够在日常行为中遵从社会公德。主要表此刻:
1.在礼貌礼貌和助人为乐方面。被问及“在校园见到老师或者同学,会主动打招呼吗?”83.5%的同学能够做出用心正面的回答。以及“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吗?”高达88.7%的同学务必会调成振动。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73.2%的同学愿意用心参加各种校园公益活动,还有89.7%的同学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礼貌素养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2.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83.5%的同学不会在景区随意扔垃圾,77.3%的同学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十分反感。高达75%以上的比率说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的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得到了稳步提高,构成了十分明晰的环保概念和意识。
3.在应对网络言论方面。72.1%的同学都会“十分谨慎”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74.2%的同学能够不受网络上一些抨击社会的言论的影响。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这种行为”时,72.2%的同学表示反对,对于网络上的不礼貌用词85.6%的同学都表示十分反感。这些数据证明,当代大学生在应对网络世界的一些偏激言论和不健康资料时能够持续基本的公德认识,不受影响和蛊惑,坚持自我认识事物的标准。
4.在诚信方面,当被问及“如遇到路人问路,你会如何作答时”,87.6%的同学都选取了“如实回答”;被问及“如何看待网络抄袭行为”;69.1%的同学都表示坚决反对;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恪守诚信准则。
(二)缺失方面有待提高
虽然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公德水平是很高的,主流是用心进步的,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并不断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体此刻:
1.职责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发现有人作弊透过四、六级考试,你会如何?”时,仅有17.5%的同学选取“立即举报”,33.0%的同学选取“装作不明白”还有49.5%的同学选取了“会告诉其他人,但是不会举报”。还有在被问及“在公共场所遇到小偷,如何做”时,仅有10.3%的同学选取了“奋不顾身去抓小偷”。这一数据证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极强的职责感和正义感。众所周知,职责感和正义感是一个人应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群没有职责感和正义感的青年人如何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2.公共职责意识不强,在问卷中,当被问及“你会打扫宿舍的公共区域吗?”仅有62.9%的同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相比于其他社会公德问题,平均低出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共意识是现代公德意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对自我意识的升华,同时又是对自身以外事物的肯定。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将外界与个人联系在一齐,才是真正做到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能认识到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3.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点在问卷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当被问到“在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会闯红灯吗?”仅有37.1%的同学回答“务必不会”,4.1%的同学回答“务必会”,而58.8%的同学回答“没有车辆透过就会”。这一数据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识的淡漠。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底线。当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理应有更加过硬的法律道德意识,但是依然出现为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的现象。
三、原因研讨
当代大学生本就应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但却依然表现出与实际知识水平不相称的道德水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不禁使我想起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曾提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造成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社会的多元化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的认识有向碎片化发展的倾向。尤其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更是对广大正在由青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大学生产生了侵蚀和动摇。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生活中,超多的负面信息“一切向钱看”“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预设。
(二)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大都抱着“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寄期望于孩子能透过上大学,找好工作来光宗耀祖。很少甚至没有家长把真正提高孩子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生活上父母的大包大揽,使得大多数学生成了只会学习的工具,缺乏道德养成的机会。再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的爱,造成大学生思想的不够成熟,最终可能酿成大祸。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过多的溺爱虽然是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三)校园教育模式的不完善
校园本应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当今中国的高校将学生的成绩当作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在务必程度上忽略了道德素质教育。如清华投毒案、马加爵事件,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反映了中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上存在的缺失。
四、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缺失,虽然不是主流,但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让人痛心疾首。但在历史变革时期,我们既要认真对待,用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放平心态,客观地看待事实。笔者认为,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用心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防止社会公德教育在大学生中断档
应在大学课堂中加入社会公德认识与实践的课程,使同学们首先在校园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如协助宿舍管理员共同清理宿舍楼,杜绝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等不雅行为;然后再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如义务献血,帮忙环卫工人。透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到达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
(二)发挥家庭作用,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结合
一向以来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悖的状况。这种现象使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如,应对暴力行为,校园教育要求学生要勇于与恶势力斗争,而家庭教育则要求孩子知难而退,明哲保身,这样的结果是无论大学生怎样做,都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共同认可。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得到社会各层的认但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仅要对广大学生灌输正确的社会公德思想,也要对广大家长们输入正确的理念,带动整个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
(三)优化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带给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滑坡,与当下社会存在着超多不正之风有密切的关系。腐败现象,网络上抨击社会的言论,没有道德底线的娱乐节目和八卦新闻,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作为媒体人和娱乐人,就应树立先进的典型,传递正能量。如近几年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就对全国人民,个性是大学生产生了用心的影响。笔者认为就应多多弘扬先进感人的事件,而不是去大肆宣传负面消息,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媒体应有的作用,将社会风气向用心健康的方面引导。
(四)健全奖惩机制,真正做到奖罚分明,扶正压邪
对于那些严重践踏社会公德的同学务必有相应的惩罚机制,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打击校园存在的不正之风,以帮忙、教育同学为目的,加强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自律潜力。对社会公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更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用心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
篇10: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务必社会、务必国家个性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礼貌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务必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就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礼貌、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个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此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这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潜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潜力强,有社会职责感。”这就证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取“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立刻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此刻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能够选取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职责感的大学生都就应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忙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忙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用心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忙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取“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取“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取“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职责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就应给予用心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理解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好处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用心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仅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那里,期望我们所有太原理工大现代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一齐遵守社会公德。
篇11: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透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在礼貌礼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爱幼。礼貌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忙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礼貌程度的重要标志。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状况而定。仅有5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说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但仅仅有15%的同学才会自觉地保护环境,主动捡起干净教室中的碎纸屑。20%的同学会视而不见;其余被调查的同学会思考去捡,但不务必会付诸行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就应遵守以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资料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就应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的生活空间。而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就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务必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用心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职责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潜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职责感有极大的帮忙。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能够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礼貌新风,也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能够参加校园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够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贴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贴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构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社会舆论的监督,我们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因此更讲社会公德。但在缺少监督的网络空间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好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生活中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资料,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好处:对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用心作用;保证大学生的业余学习和生活健康。丰富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活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避免个别大学生误入歧途。
大学生应当用心倡导网络礼貌,坚持礼貌上网,养成科学。礼貌。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做到: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潜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浮秽和色情的资料,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潜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资料。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能够透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活动。同学们应透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
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虑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状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篇12: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透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在礼貌礼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爱幼。礼貌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忙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礼貌程度的重要标志。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状况而定。仅有5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说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但仅仅有15%的同学才会自觉地保护环境,主动捡起干净教室中的碎纸屑。20%的同学会视而不见;其余被调查的同学会思考去捡,但不务必会付诸行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就应遵守以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资料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就应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的生活空间。而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就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务必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用心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职责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潜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职责感有极大的帮忙。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能够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礼貌新风,也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能够参加校园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够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贴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贴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构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社会舆论的监督,我们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因此更讲社会公德。但在缺少监督的网络空间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好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生活中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资料,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好处:对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用心作用;保证大学生的业余学习和生活健康。丰富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活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避免个别大学生误入歧途。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篇13: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了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课后,为了初步了解公民的道德素质变化,我们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公民的道德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到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同学以及部分校外人员。
调查分为两步进行:①、制作一份“社会公德调查问卷”,由小组成员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和资料;②、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制定成调查报告。
注: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真实性,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总共制作了100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状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会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在当下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好处越加突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资料。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公民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第二题中在没望见垃圾桶的状况下,我们调查的人中65%的人会拿着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了再扔,占25%得人会拿在手里一会,等在实在看不见垃圾桶了就扔。这说明人们在思想中还是有意识,认为乱丢垃圾是不道德的行为。第六题在吐痰这个人人都有的行为上,有62%的人会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见到沟渠或花坛再吐,3%的人会吞回去(虽然吞回去很不卫生,但其本意是他本人从不吐痰)。在这个调查问题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不随地吐痰的意识的,这说明人们这方面的素质还是有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欧,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遵纪守法:在我们的问卷中,11,,12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按照务必的标准来看,我们的分法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还是一致认为这两个题应属于这这范畴。从11题看来,75%得人对道德底线的理解程度到达了务必的高度,认为至少都要正直守法守信、友善。然还是有3%得人觉得无所谓,这部分人还有待加强道德认识。再从12题看,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准则来行事的人的比例明显比例不大,只占了36%,二更多的人,大约占了45%得人要根据状况才决定能不能,甚至还有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是有点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素质就应相对较高,务必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争取按照“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行事。
爱护公物:在我们的问卷中,第5这一个题属于这一范畴。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礼貌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根据我们的问卷资料,我们对第五题进行分析:在游览古迹的时候,有37%的人会亲自去阻止别人在古迹的柱子上刻字有17%
的人选取向相关工作人员反映,有33%的人会内心愤怒却不制止,有11%的人认为这很正常,有2%的人也想去刻。透过结果证明,87%的人会觉得在古迹上刻字是不道德的行为,觉得保护古迹才是道德好的表现,丹仍然有13%的人还没意识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爱护公物与破坏公物的行为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增强社会主人翁的职责感,珍惜国家、群众财产,爱护公物,个性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礼貌礼貌:在我们的问卷中,第8、9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礼貌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首先从第八题看,在进入安静的公共场合中,75%的人会思考到别人
的感受,会遵守正确的社会公德。有25%的小部分人会不顾他人感受,在这个问题上说明有些人还没有学会思考别人的感受,在很多事情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现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配件,它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有些场合,手机铃声会影响别人。而从第九题分析来看,绝大多数认识很自觉地注意到了不影响他人,这部分人占了68%;同时也有17%的人选取C选项,不对其进行处理,这部分人可能是出于担心错过重要的事情。虽然这两个问题并不能反应出很大的问题,但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礼貌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相信人们都还是很有道德素质的,大家也应将这种没得发扬下去。
四、调查感想
此次关于社会公德的调查使我们来到大学后的第一份以小组形式做的调查。虽然有朱卫嘉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的尽力指导,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欠缺,比如题型不够完备,甚至有些选项重复、不贴合常理,选项不够规范等等。即使是这样,但至少我们已经卖出了实践调查的第一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都深深铭刻在心间,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收获。我们会在以后的调查中吸取此次的教训,并争取改善完善!
篇14: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xx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构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资料主要表现为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透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礼貌礼貌方面,被理解调查的民众中,认为礼貌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礼貌,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礼貌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状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忙,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状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状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证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忙,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状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状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潜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状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应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样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就应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透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务必的理解。从调查中能够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资料(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务必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个性是应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职责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就应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资料,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务必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充分说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其中,每位公民不仅仅仅是参与者和享受者,更应是示范者和监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一系列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中国梦的话题热议之后,社会公德更与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开的“中国梦,中华情大型征文活动”中,许多学者就提出中国梦离不开社会道德的支撑的论述。到之后“中国梦,xx梦”,无数的人都提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还就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校园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15: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目前,社会道德正在走下坡路,有人摔倒没有人扶,健全的人也装乞丐骗钱,一个又一个彭宇案。。。 。。。这些事件不禁要让我们给此刻的社会道德打一个问号?所以我要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以问卷的方法,随即调查路人。问卷共12道题。问卷如下
1。在公交车上你会主动为老幼病残让座吗? 是( )90% 否( )0% 有时会( )10% 看状况( )0%
2。应对乞讨者,你的态度。 给他(10%有时给( )30%不会给10%看状况50%
3。你随地吐痰吗? 偶尔( )35%从不( )35%经常( )30%
4。你插队吗? 偶尔( )10%从不( )80%经常10%
5。你会为了走近道而踩踏草坪吗? 偶尔( )10%从不( )90%经常( )
6。看到地上有垃圾,你会 捡起来( )50%想捡起来但没捡( )30%视而不见( )20%
7。见到有义卖的,你会 肯定买( )40%偶尔买( )50%从来不买( )10%
8。你会经常献血吗? 经常( )20%从来不献( )40%偶尔( )40%
9。在公共厕所看到有浪费手纸的人,你会 视而不见( )80%加以阻止( )20
三、调查分析
道德会在第一时光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经过我的调查此刻社会公民道德的整体意识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待提高。
什么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就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但在我看来,社会公德就三方面: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1、助人为乐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助人为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也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本次的调查中对于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让座有90%的人选取肯定会让座,仅有10%的人选取有时会。给弱势群体让座体现了一种帮忙弱小职责。对于这一结果我十分高兴,如果有这90%的人给弱势群体让座,他们也不会陷入站着的尴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助人为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也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本次的调查中对于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让座有90%的人选取肯定会让座,仅有10%的人选取有时会。给弱势群体让座体现了一种帮忙弱小职责。对于这一结果我十分高兴,如果有这90%的人给弱势群体让座,他们也不会陷入站着的尴尬。看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礼貌礼貌这一点上了还是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在应对乞讨者仅有10%的人选取肯定会给,有30%的人选取有时给,50%的人看状况,10%的人选取肯定不会给。对于一个人来说,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下尊严去乞讨的。一般的乞讨者都是自身不幸,此刻他们多么期望我们能给予他们一点帮忙啊,也许我们手中不起眼的一元钱就是他们一顿饭的钱呀!在看到有义卖的,有40%的人肯定买,50%的人有时买,仅有10%的人不买,义卖是为了帮忙需要帮忙的人,一张报纸也只有一元,跟买一张普通报纸也差不多,不一样的是它是为了帮忙别人。对于献血有20%的人选取经常献,40%从来不献,40%偶尔献。献血是人们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职责感。对于这样一种结果我们认为人们的社会职责感有待提高
2、爱护公物
优美的社会环境与完整的公共设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用心的影响然而人们会注重爱护我们的社会公物吗?有10%的人偶尔为了走近路而踩踏草坪,高达90%的人不会为走近路而踩踏草坪。这个数据体现了我们此刻居民良好的素质。草绿绿的,看着让人情绪舒畅,怎样忍心踩上去呢?偶尔踩草坪的人,还是在踩之前看看这可爱的小草,也许你就不忍心踩了。此刻前海一线所有的公共厕所里面都配备了免费手纸,供游客使用,但是浪费免费手纸的人层出不穷,用它擦鞋的,偷偷塞到口袋里的,肆无忌惮扯着玩的。。。 。。。如果你在公共厕所看到有浪费手纸的,有高达80%的人选取视而不见,仅有20%的人选取加以阻止,看到这个数据十分吃惊,怪不得这些浪费纸张的人能逍遥快活,其实阻止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干这个事的人,我期望浪费手纸的人能不再浪费手纸。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出一种道德的“知”“行”脱节。明白有人浪费公物,却很少有人去管,很多的人选取了沉默,对于我们而言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有到达“行”的层面。在认为知行脱节是由社会道德环境不佳、互联网负面信息毒害和人们对事情的认识容易限于表面而产生的。我期望大家能克服这种知行脱节,做到明白必行。
3、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我们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人们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在随地吐痰这一问题中,有35%的人偶尔随地吐痰。30%的人经常随地吐痰,35%的人从不随地吐痰。有些人会觉得吐口痰没什么,吐到手纸里太麻烦,随地一吐多好,可这不知不觉的使我们的空气变得充满细菌,城市的脸上也布满着雀斑,这样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会变得多糟糕。所以我们还是不要随地吐痰,难道你们想看到城市被细菌、“雀斑”所笼罩?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0%的人会立刻弄干净,而有3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20%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此刻的人们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能够选取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职责感的人都就应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四、我的推荐
(一)强社会公德教育。
1、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2、做好监督、引导作用。
3、国家完善经济市场体系,严惩损害公共利益行为。
4、加快社会公德法规法章建设
(二)加强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员用心参加各种公德讲座并予以借鉴。
2、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劝导,争取做公德模范家庭。
3、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做好榜样。
(三)加强个人学习
1、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
五、结束语
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好处和深远的历史好处,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礼貌进步。所以我们要提高我们的社会公德,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
篇16: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务必社会、务必国家个性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礼貌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务必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就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礼貌、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个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此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这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潜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潜力强,有社会职责感。”这就证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忙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忙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用心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忙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取“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取“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取“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职责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就应给予用心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理解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好处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用心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礼貌礼貌
礼貌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此刻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用心让座,48.47%的人会视状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礼貌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取“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立刻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此刻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能够选取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职责感的大学生都就应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仅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那里,期望我们所有太原理工大现代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一齐遵守社会公德。
篇17: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目前,社会道德正在走下坡路,有人摔倒没有人扶,健全的人也装乞丐骗钱,一个又一个彭宇案... ...这些事件不禁要让我们给现在的社会道德打一个问号?所以我要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以问卷的方法,随即调查路人。问卷共12道题。问卷如下
1.在公交车上你会主动为老幼病残让座吗? 是( )90% 否( )0% 有时会( )10% 看情况( )0%
2.面对乞讨者,你的态度。 给他( )10%有时给( )30%不会给10%看情况()50%
3.你随地吐痰吗? 偶尔( )35%从不( )35%经常( )30%
4.你插队吗? 偶尔( )10%从不( )80%经常()10%
5.你会为了走近道而踩踏草坪吗? 偶尔( )10%从不( )90%经常( )
6.看到地上有垃圾,你会 捡起来( )50%想捡起来但没捡( )30%视而不见( )20%
7.见到有义卖的,你会 肯定买( )40%偶尔买( )50%从来不买( )10%
8.你会经常献血吗? 经常( )20%从来不献( )40%偶尔( )40%
9.在公共厕所看到有浪费手纸的人,你会 视而不见( )80%加以阻止( )20
三、调查分析
道德会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经过我的调查现在社会公民道德的整体意识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待提高。
什么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就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但在我看来,社会公德就三方面: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1.助人为乐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助人为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也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本次的调查中对于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让座有90%的人选择肯定会让座,仅有10%的人选择有时会。给弱势群体让座体现了一种帮助弱小责任。对于这一结果我十分高兴,如果有这90%的人给弱势群体让座,他们也不会陷入站着的尴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助人为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也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本次的调查中对于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让座有90%的人选择肯定会让座,仅有10%的人选择有时会。给弱势群体让座体现了一种帮助弱小责任。对于这一结果我十分高兴,如果有这90%的人给弱势群体让座,他们也不会陷入站着的尴尬。看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了还是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在面对乞讨者仅有10%的人选择肯定会给,有30%的人选择有时给,50%的人看情况,10%的人选择肯定不会给。对于一个人来说,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下尊严去乞讨的。一般的乞讨者都是自身不幸,现在他们多么希望我们能给予他们一点帮助啊,也许我们手中不起眼的一元钱就是他们一顿饭的钱呀!在看到有义卖的,有40%的人肯定买,50%的人有时买,仅有10%的人不买,义卖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张报纸也只有一元,跟买一张普通报纸也差不多,不同的是它是为了帮助别人。对于献血有20%的人选择经常献,40%从来不献,40%偶尔献。献血是人们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这样一种结果我们认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2.爱护公物
优美的社会环境与完整的公共设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人们会注重爱护我们的社会公物吗?有10%的人偶尔为了走近路而踩踏草坪,高达90%的人不会为走近路而踩踏草坪。这个数据体现了我们现在居民良好的素质。草绿绿的.,看着让人心情舒畅,怎么忍心踩上去呢?偶尔踩草坪的人,还是在踩之前看看这可爱的小草,也许你就不忍心踩了。现在前海一线所有的公共厕所里面都配备了免费手纸,供游客使用,可是浪费免费手纸的人层出不穷,用它擦鞋的,偷偷塞到口袋里的,肆无忌惮扯着玩的... ...如果你在公共厕所看到有浪费手纸的,有高达80%的人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0%的人选择加以阻止,看到这个数据十分吃惊,怪不得这些浪费纸张的人能逍遥快活,其实阻止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干这个事的人,我希望浪费手纸的人能不再浪费手纸。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出一种道德的“知”“行”脱节。知道有人浪费公物,却很少有人去管,很多的人选择了沉默,对于我们而言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有达到“行”的层面。在认为知行脱节是由社会道德环境不佳、互联网负面信息毒害和人们对事情的认识容易限于表面而产生的。我希望大家能克服这种知行脱节,做到知道必行。
3.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我们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人们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在随地吐痰这一问题中,有35%的人偶尔随地吐痰.30%的人经常随地吐痰,35%的人从不随地吐痰。有些人会觉得吐口痰没什么,吐到手纸里太麻烦,随地一吐多好,可这不知不觉的使我们的空气变得充满细菌,城市的脸上也布满着雀斑,这样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会变得多糟糕。所以我们还是不要随地吐痰,难道你们想看到城市被细菌、“雀斑”所笼罩?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0%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3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20%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人们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四.我的建议
(一)强社会公德教育。
1.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2.做好监督、引导作用。
3.国家完善经济市场体系,严惩损害公共利益行为。
4.加快社会公德法规法章建设
(二)加强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德讲座并予以借鉴。
2.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劝导,争取做公德模范家庭。
3.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做好榜样。
(三)加强个人学习
1.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
五.结束语
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文明进步。所以我们要提高我们的社会公德,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
篇18: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篇19: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概述: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生态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我们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篇20: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00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到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同学以及部分校外人员。
调查分为两步进行: ①、制作一份“社会公德调查问卷”,由小组成员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和资料; ②、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制定成调查报告。
注: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真实性,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总共制作了100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状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会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在当下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越加突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公民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第二题中在没看见垃圾桶的情况下,我们调查的人中65%的人会拿着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了再扔,占25%得人会拿在手里一会,等在实在看不见垃圾桶了就扔。这说明人们在思想中还是有意识,认为乱丢垃圾是不道德的行为。第六题在吐痰这个人人都有的行为上,有62%的人会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见到沟渠或花坛再吐,3%的人会吞回去(虽然吞回去很不卫生,但其本意是他本人从不吐痰)。在这个调查问题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不随地吐痰的意识的,这说明人们这方面的素质还是有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欧,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遵纪守法:在我们的问卷中,11,,12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看,我们的分法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还是一致认为这两个题应属于这这范畴。从11题看来,75%得人对道德底线的接受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认为至少都要正直守法守信、友善。然还是有3%得人觉得无所谓,这部分人还有待加强道德认识。再从12题看,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准则来行事的人的比例明显比例不大,只占了36%,二更多的人,大约占了45%得人要根据情况才判断能不能,甚至还有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是有点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素质应该相对较高,必须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争取按照“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行事。
爱护公物:在我们的问卷中,第5这一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根据我们的问卷内容,我们对第五题进行分析:在游览古迹的时候,有37%的人会亲自去阻止别人在古迹的柱子上刻字有17%
的人选择向相关工作人员反映,有33%的人会内心愤怒却不制止,有11%的人认为这很正常,有2%的人也想去刻。通过结果表明,87%的人会觉得在古迹上刻字是不道德的行为,觉得保护古迹才是道德好的表现,丹仍然有13%的人还没意识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爱护公物与破坏公物的行为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增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文明礼貌:在我们的问卷中,第8、9这;两个题属于这一范畴。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首先从第八题看,在进入安静的公共场合中,75%的人会考虑到别人
的感受,会遵守正确的社会公德。有25%的小部分人会不顾他人感受,在这个问题上说明有些人还没有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很多事情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现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配件,它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有些场合,手机铃声会影响别人。而从第九题分析来看,绝大多数认识很自觉地注意到了不影响他人,这部分人占了68%;同时也有17%的人选择C选项,不对其进行处理,这部分人可能是出于担心错过重要的事情。虽然这两个问题并不能反应出很大的问题,但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相信人们都还是很有道德素质的,大家也应将这种没得发扬下去。
四、调查感想
此次关于社会公德的调查使我们来到大学后的第一份以小组形式做的调查。虽然有朱卫嘉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的尽力指导,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欠缺,比如题型不够完备,甚至有些选项重复、不符合常理,选项不够规范等等。即使是这样,但至少我们已经卖出了实践调查的第一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都深深铭刻在心间,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收获。我们会在以后的调查中吸取此次的教训,并争取改进完善!
★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 个人社会公德范文
★ 大学生道德评语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2023-01-01
放弃射门的课后练习题2023-07-22
《放弃射门》教案及课堂实录2023-04-09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2022-08-06
道德讲堂活动方案2024-01-29
学校道德讲堂活动方案2023-07-16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2023-03-16
大学道德讲堂活动方案2023-11-30
社区道德讲堂诚信活动方案2022-06-04
的道德讲堂活动方案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