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总结的

时间:2023-01-22 07:53:29 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报社实习总结的(共20篇)由网友“油爆琵琶拌着面”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报社实习总结的,欢迎大家分享。

报社实习总结的

篇1:报社实习总结

从1月18日开始到现实,已经差不多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经历,使我逐渐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人,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学校和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春节前夕,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三位同学就来到了《深圳晚报》实习,而年级里其它同学都要等三月后才开始实习,我们比他们足足早了一个多月。对于深圳这个大都市,我们四个人都很陌生,尽管我们都生于广东。因为时间紧迫,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匆匆忙忙地来了。那时候,对于哪里能就餐,哪里有住的地方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都不清楚就赶过来了,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我们义无反顾。

1月18号那天,我们四个人在上海宾馆下车,把行礼放到一个同学在深圳打工的朋友的宿舍后,下午我们就来到福田区商报路商报大厦19楼报道。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和其中一个同学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之后,大概晚上6点,我们开始找房子。来之前对深圳一点都不了解,大家以前也从来没有在外面独自租过房子,幸好有一个同学的朋友一直都在帮忙张罗,晚上约9点的时候就找了一个满意的地方。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在那间狭窄的房间住了将近四个月,当时我们全部的家当就只有衣服。

社会部是报社里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1月18日报到的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到东莞开年终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1月19日(即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出去采访。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深圳晚报》和深圳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以后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平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出去采访了。

部门里有个比我们早来半个月的见习,因为大家年龄比较相近,于是开始就跟着他到外面采访。记得第一次跟着出去采访是在1月21日,某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玻璃因太阳照射原因会突然碎裂,而楼下刚好就是一个花园休闲区,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采访了住户和该小区物业管理,听听双方的说法。采访完后,说这个稿让我写,但想到自己才来3天,没什么经验,怕耽误了事情,最后还是没有写。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迈出第一步,从1月24日跟主任、夏老师合写第一篇稿,以后就越写越多了,再后来就有了独立采访和独立写稿的机会。

跟其它部门不同,我们部门历来都不会给实习按排固定的老师。按排一个作为固定的老师或许在平时能给实习生指导和意见,但这样也会使得学生集中写同一类型的稿,因为每个都有固定的一条线,并且这些指导和意见也是单一的。但是,作为报社的一个,特别是社会部的,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要有丰富的常识。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其实部门里每一个都是我的老师,在这四个月中,部门里每一个我几乎都试过跟他们出去采访或者完成他(她)们交代的任务,所以也接触了很多东西,去过法院、检察院、消防局、交警局和司法局,作为,“公检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触了很多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中至企业老总。除此之外,作为社会部的,还要掌握如何采写包括违法建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消费维权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新闻题材。

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这里我跟得最多的就是华祥名老师,华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他教会我如何写“公检法”的稿件,后来也把任务交给我,放手让我独立采访、独立写稿。记得在2月21日,我们为了完成关于沉香树被砍的稿子,连续两天去了梧桐山;为了找那些被砍的沉香树,不顾危险,在下雨天去爬超过75度的山坡,最后终于找到了。稿子完成后,也发了一个整版。第一次暗访也是华老师带着我的。2月19日,我们要暗访一个非法的异地违章代理缴费点。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后,我就匆匆忙忙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确认这个非法代缴费点是否还存在。等我们到了那个点后,一进门店主就问我们是否。当时我们都楞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打电话过去确认时我用的是热线电话,号码是公开的,网上可以查到。当然,我们都否认是,只是要找人代理交费,后来暗访还是成功了。虽然开始有一个很大的失误,但从这件事上,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错了第一次便不会错第二次。作为,首先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其次才是写稿。这是都是华老师教会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谢他。

实习后,才知道媒体工作跟书上的所说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采写工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勤于跑腿多积累经验,要知道每一种文章的风格,要学会写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你可以不知道麦克卢汉是谁,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可以不知道什么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么叫故意杀人,什么叫故意伤害。丰富的知识和常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在实习期间,总共发了50多篇稿,其中有跟合写的,有写完后让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独立采写的。除特殊情况外,每天几乎在9点半前就到报社,晚上基本上11点后才回去。为了工作,曾经在报社的地板上睡了好几个晚上;为了完成采访任务,也试过多次饿着肚子一整天。记得在4月20日,因为下雨的缘固全身都被淋湿了,鞋子当然不能幸免。第二天(即4月21日)接到采访任务,就立即跑去采访了。等采访完回来写完稿,发现鞋子已经干了。在生活上,以前除了在学校住宿外从来没到外面住过,来了深圳之后,我们就要自己租房子,交房租、水电费、管理费等等,一切都要自己处理。我们同学四个人,就在一间狭窄房间里同甘共苦地居住了四个月。__年初铺天盖地都是雪灾的信息,这个冬天是几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我们每天却不得不用刺骨的冷水来洗澡,因为根本就没有热水器,也就没有热水,当时我们房子里的家当就是衣服和被子。

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仅锻炼了新闻采写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社会上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并且还炼就了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去玩。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和优秀。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朋友。

当然,在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跟别人沟通的技巧,不懂得在实际采访中抓住关注问题,在写作上也要有所提高。倒如在4月5日调查某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问题。因为掌握不好说话的方式,在采访一个工作站的站长时大家出现了一些矛盾,并且在接二连三的采访中都没有问到最关键的问题,最后搞到双方有点不和。同时,也因为没有工作证这个问题,对方一开始就怀疑我的身份。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说明我还是没有考虑周全,也缺乏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之前所说的关于暗访非法规章代缴费点那个失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会改正自身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对我以后走出社会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感谢学校和报社给了我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终身受益!

篇2:报社实习总结

在这3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使我逐渐慢慢地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今年暑假,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两位同学就来到了《扬子晚报》(常州分部)实习。

第一天去的时候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社会部是报社里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

由于报到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开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出去采访。

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江苏的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平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出去采访了。

记得第一次跟着出去采访,某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玻璃因太阳照射原因会突然碎裂,而楼下刚好就是一个花园休闲区,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采访了住户和该小区物业管理,听听双方的说法。采访完后,说这个稿让我写,但想到自己才来3天,没什么经验,怕耽误了事情,最后还是没有写。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迈出第一步,从跟主任、夏老师合写第一篇稿开始,以后就多了一些,虽然采纳的很少,嘻嘻,也算小有进步吧。

作为报社的一员,特别是社会部的,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要有丰富的常识。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其实部门里每一个都是我的老师,在这一个月中,部门里每一个我几乎都试过跟他们出去采访或者完成他(她)们交代的任务,所以也接触了很多东西,去过法院、检察院、消防局、司法局,“公检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触了很多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中至企业老总。除此之外,作为社会部的,还要掌握如何采写包括违法建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消费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新闻题材。

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还是从每个人那儿学到了好多。实习后,才知道媒体工作跟书上的所说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采写工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勤于跑腿多积累经验,要知道每一种文章的风格,要学会写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你可以不知道麦克卢汉是谁,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可以不知道什么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么叫故意伤害。丰富的知识和常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在实习期间,总共写了10多篇,其中有跟合写的,有写完后让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独立采写的。

篇3:报社实习总结

实习,是把你放在“战场”上,让你看一看你想象的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你学会独立、学会承担,学会正确的进步、正确的成长。XX年2月到5月,几个月的实习让我感慨非常也唏嘘非常,作为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带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带着天然的轻松心情带着年轻的资本去进行了一次实战蜕变。

XX年2月23日,我一本正经的来到了大众日报社找到了我的实习老师张国栋,他简单的问了我一些新闻写作的经验并在网上搜了一下我以往的写作成果,对我说:“咱们报社稿子并不多,你得多加加油。”就这样,我的实习生活开始了。2月28日,我接到了新的一年里第一个新闻报道任务——关于农民工求职观察的3000字通讯稿。回想起来,对济南的公交、地图毫不了解的我,为了完成一篇稿子,一个人跑遍了在济南市召开的每一场招聘会。当我拿着手机百度怎样到达人才市场的时候,当我自己迷路在天桥区小梁庄街手机又没电的时候…突然所有简单的事情都开始有了跟我对着干的苗头,我开始怯懦了,我怀疑我能不能坚持下去。就这样一步步走来,当我将第一篇稿子交给老师并得到肯定,当我随即又接到了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然后慢慢地习惯一次一次的压力,并且千方百计去攻克每一个难关。当所有的困难都再没有最初时那么坚不可摧的时候,真庆幸,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又坚持了一下。我曾经以为自己学了三年半的科学文化知识,足够撑起一片天来拯救全世界,才发现,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所谓“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完成一次采写任务来说,并不是主要武器,问题的关键,反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技巧——人与人的交流。

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的磨合,我们是去学习的,要主动与同事交流,了解单位和行业情况。也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也许你奔波劳碌了许久后却徒劳无功。不要气馁,其实你的每个付出、每个行为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让你有所收获,不知不觉。

3月11日,我被老师安排跟着省纪检委去出差报道厉行节约的情况,同行的还有齐鲁晚报和山东卫视的记者。5个半小时的车程,刚开始我不知道该和大家聊什么也插不上话,我坐在车里,好像很突兀,后来我厚着脸皮主动跟我身边的齐鲁晚报的x静说话,打开了话匣,从记者的薪水、记者的无奈到新闻理想、做新闻的初衷,一路上嘻嘻笑笑很轻松的过去了。到了乳山已经是下午两点,简单休息了一下我便被叫去开会商量怎么报道,因为都是平面媒体,所以我跟齐鲁晚报记者郭静一直商量怎样切题,郭静很熟练很自然的跟我商量说可不可以从公车的使用入手并问我的意见,由于在路上聊天也算是挺熟悉了我也很随意的指着文件回答道,“可以说一下公车从定点维修、定点保险这种做法上节约。”就这样我很自然的加入了这个很专业的会议。两个小时后我们定下了所有的方案,所以第二天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遗憾的是,这篇我以为很用心的3000多字的稿子没有发表,老师老师说稿子宣传气浓、不客观,给pass了。我们都知道新闻要真实客观,“真实”容易做到,但“客观”却难以达到,经历过挫折,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差的还很远。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地磨合。有时候一两次的失败挫折反而是好事。没发稿子虽然遗憾,但是我从这次的事情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我也结识了很多其他领域的记者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关于新闻的知识。

篇4:报社实习总结

报社实习总结

在今年的毕业实习中,我经人介绍,来到xx报实习,为了能让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先后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一、在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等问题,之后还要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是绝对不行的。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也正是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未发生过政治问题。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在这一段时间里,也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所以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对于胡锦涛提出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我认识到,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全党同志都必须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二、在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在做记者时,我深入到政法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在采访回来后,为了赶新闻,经常要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在做实习编辑时,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做工作首先要保证完成任务,同时还要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在工作中,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不同的工作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这对我改正在过去学生阶段养成的一些坏习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时候,为了赶一个新闻或者特大事件的报道,编辑记者们常常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工作,废寝忘食,顾不上休息,而且工作起来态度非常认真,这让我非常感动,也使我很受教育。他们加班加点并没有加班费,但他们却从来不计较,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要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就应该有这样一种精神,也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对于我们每一个来说,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国家以党的事业为重,在工作中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在深入一线采访中,我接触到很多先进集体和人物典型,他们有的是不畏艰险,与腐败人员做坚决的斗争;有的是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犯罪分子做殊死搏斗;有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先进集体里,很多同志都是以集体荣誉为重,团结协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所有这些先进人物和集体,对我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我认识到,一个人的

篇5: 报社实习总结

一、前言

习惯了每天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习惯了从小到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习惯了春去秋来四季轮回的运动??可如今的我们正处于学生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所以,我们必须要学着去离开那些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一切,学着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喧嚣的一切。实习,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是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步入社会前重要的历练,更是寻找人生又一个起点的开始。

眨眼间,大一就过完了,以至于我还没来得及顾暇周围的事物,所以在今年的这个暑假我要抓住大一的尾巴,去追逐青春的脚步。不能让时间白白虚度了。7月25日,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一份虚心求学的态度,走进了报社,开始了自己人生当中第一次实习生活。

二、内容

我进的是社会新闻部,这里每一个记者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和地理区域。我跟的老师,是负责体育新闻和新闻评论方面的。回想自己到报社的第一天,是那样的紧张,那样的胆怯。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而老师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看报纸,要我在看报纸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与新闻的价值感,当时,我心里想怎么会有这样简单的任务呢?还真是看过了才知道,原来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报纸一看就是一上午,先不说精神集中了,脑袋里还得不断地在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越是看着,就越觉得昏昏欲睡,我强忍着自己不打瞌睡,心里想着,“这才第一天,我怎么能这样没出息呢?”最终在顽强地坚持下,看完了报纸,也领悟到了什么叫认真。就在这样的练习下,我开始对于新闻有了初步的了解。

1、一个人做事情必须要有计划,不能盲目地去干一件事情

从第二天起,我每天都会按时到报社,而且要比老师早到。等到了报社,就安静地坐在一旁看报纸,这样才能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在边看报纸的时候,边 思考着“什么新闻具有价值?怎样才能具有是新闻的敏感度?”做到有的放矢。 终于在第三天结束了整天看报纸的生活,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要我和一个大二的姐姐去弄个关于“书信渐渐淡出我们生活”内容的深度报道。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有点不知所措,但想到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所以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困难,我都会勇往直前。就这样,我跟着这个大二的姐姐好好地开始了我们的任务。

首先,我们要围绕主题拟定一个采访提纲,然后根据这个提纲布置采访的内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采访人物,记录他们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我们采访的对象是从身边的人入手,还有关于内容比较权威性的机构,我们这次所要找的就是市邮政总局。作为新手的我任务是记录,那个学姐就负责询问问题。等到采访完,再把两个人记录的消息汇总,整理,删除,就开始写新闻稿。记得那几天,我满脑子都是这篇报道,一心就想做好给老师看,每天晚上忙着整理稿子到凌晨,大清早地又爬起来赶去报社和学姐商量着下一步怎么做。为了有好的新闻由头,我们还跑到了市邮政总局去采访了相关领导。终于,在三天后我们稿子成功地交到了老师的手里,真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修改下,几天后我们稿件在晚报上发表了,这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啊

从这次的任务中,我学到了很多平常的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从这此任务中,我体会到一个人做事情必须要有计划,不能盲目地去干一件事情。这个星期也就这样过去了,但是我的知识,无论是在人际交往的方面,还是专业技能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一个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能耐

第二个星期了,我又开始在报纸上寻找最初老师提出来的问题,看了好多的报道,好多的消息,好多的通讯,内心深深地感觉到了做一名记者的不容易。就在我沉思之际,另一位老师叫住了我,她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在下午3点前把一些资料,变成一篇具有价值的新闻稿,接过任务后的我表示很有压力,因为这又是一次新的尝试。

我不敢怠慢,中午吃过午饭后,马上跑到办公室把那篇稿子认真的弄起来,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接下来就得看老师的评价了,当时我心里很没谱,害怕自己没做好会使老师失望。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说我的稿件虽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思路还比较清晰,听到这,我如释重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将进一步完善这篇新闻稿,接下来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打电话去询问当事人的一些情况并记录下来,再将这篇稿子围绕一个主题去写。说实话,胆小的我很害怕和陌生人打电话,心里很是纠结,矛盾了好长一段时间。但为了完成任务,我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了话筒??还好当事人很友好,虽然他的回答和我的提问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从我们的对话中还是获得了不少信息。回家后,拿着资料我又忙到凌晨1点,这篇新闻稿好不容易才完功。第二天把这篇稿子交给老师时,我看到老师满脸的微笑,心里又一次的如释重负。

看到晚报上再一次地出现了我的名字,我的稿件,满满的成就感又一次的弥漫在心头。随后的几天里,也许因为自己的持着,又或许是自己的认真,老师又给了我一个重大的任务,我也如实如果地完成了。在这个星期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写新闻稿的辛苦,也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道理:“一个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

3、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时间在不停地奔跑,不知不觉中我在报社已待了两个星期,而在第三个星期里,我接过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接待过求助者并进行了采访,跑过新闻并做了一回暗访。在此期间,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老师便会带我一起去采写。这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生活的压力,以及记者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老师却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地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不断的采访中,也让我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思维上也活跃了不少。

这段时间里,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这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一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二是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这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所以我会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去挥霍青春的汗水。

三、总结

通过在报社期间的实习,不仅让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且自己做到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效果。在这实践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辛苦,我还学会了怎样与其他人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还需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这里的三个星期的实习期间,感获颇多且受益匪浅。这次实习虽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却为我的暑假生活增添了精彩的瞬间,也为我的人生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不是说自己收获了多少,而是觉得这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帮助。我很幸运地走进了这里,也很幸运地认识很多老师和同学,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有些可以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有些可以用情感表达出来,那样的感觉有时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感激报社里的老师对我的帮助,同时,也很感激报社对我的培养。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敢于搏斗的勇者。

篇6:报社实习总结

报社实习总结

报社实习总结

by 张婷婷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回望当初

现在依然记得当初拿到记者站老师的联系电话时,心里的忐忑和无措。第一次来到法制日报记者站,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一群陌生人,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然而在分配好实习指导老师之后,黄老师就让我们看报纸,分析每版的定位和内容。我瞬间有了一种穿越回课堂的错觉,接下来的时间里竟也不那么紧张。

刚到记者站时,适逢两会,我们的工作量较小,大多时间是在办公室报选题写稿。在邮箱、网络上寻找新闻点,然后以新闻稿的形式写出来。第一次写的稿子具体内容是什么,我已经忘了,但我记得黄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对我说了一句话:你要写的.是新闻,而不是说明文。老师是在飞信上跟我说的这句话,当时我就愣住了,说不清是什么心情,只是看了好多篇《法制日报》上的稿子,才开始按照老师的修改意见改稿。

第一次采访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采访,是黄老师让我和韩筱一起做的行人闯红灯调查。之所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是因为之前出的采访,多是案件旁听、新闻发布会之类的,基本上是单方面的传输。而这一次社区版的行人闯红灯调查,才是我所理解的采访。

记者站的小孔姐姐给我布置任务的时候,听着挺轻松的:在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四个路口,统计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的行人过马路情况,有多少人坚持等待,有多少人闯红灯,有多少人犹豫之后跟随他人闯红灯,采访行人、交警和协管人员。真正到做的时候,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单单是找有协管人员和交警的路口,我们就花费了不少时间,更别说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区分哪些人是主动闯红灯的,哪些人是跟随他人闯红灯的,并且及时统计三种类型的人流量。随后采访行人,也多是对我们爱理不理。当时很是沮丧,后来也相同了,毕竟,有个人跑上来问你为什么要闯红灯,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搭理的。

还记得那次交稿后,记者站的老师请了经济部的老师给我们做讲座,郭老师突然过来找我说有人打电话找我。我吓了一跳,接了电话后才知道是询问稿子的事情,电话里,那位老师一直质疑为什么我们能采访到行人的姓名却没有交警和协管员的姓名。我一直跟她解释,交警和协管员不愿意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接连碰壁之后,我们换了其他路口找到交警协管员,谎称自己是学生会干部,学生会要做行人闯红灯方面的宣传教育材料,才能采访到的。老师原本要求我们拍的交警协管员的照片,也是我们偷拍的,他们不愿意面对镜头。后来那位老师让我把电话给黄老师,我很担心稿子能不能发出来,这是我和韩筱花了三天时间做了调查写的稿子,之后还和小孔姐姐反复交流修改才定的稿,我们都不希望汗水付之东流。最后看到报纸上的稿子的时候,才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写在最后

成功贵在坚持,我不敢说自己的实习是成功的,但不坚持,肯定不能成功。

从最开始的写一篇稿子要修改两三次,到后来写稿可以一次过,说不上是多大的成功,总归是得到了肯定,总归是有了进步。

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够善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篇7:报社实习总结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xx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篇8:报社实习总结

参加社会实习,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都是必须要经历的社会经验,在实习中有很多的好处,锻炼自己的社会经验和能力是最重要的,还有很多方面不是用言语就可以表达出来,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的锻炼出来的一种不自知的能力,这些方面都是我一直以来认为的比较客观的事实。在不断的发展,我坚信只要不断的努力,就会得到更多的成长,正是在这种信念下,我参加到了社会实习中来。

XX年X月,我在xx晚报开始了我大一暑假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报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了记者采写的工作方法,而且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深化了我理论知识,下面就是我实习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实习期间,我被安排到编辑部跟着一位资深的编辑实习。从此,我开始了和大学生活迥异的实习生活。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这样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每次有任务时,我的指导老师都会跟我讲,然后让我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写稿子,最后给予我一定的指导以及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也经常帮我分析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付出便有回报,实习期间,我发表各类稿件共计16篇,这次实习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我的实习知道老师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是通过与他的交往,我学会了许多。比如,怎么和内向的人打交道等等。同时,我的老师是一个很注重培养个人自主能力的老师。在实习期间,他要求我自己出去采访,而不是跟着他看着他搞采访。这不仅仅是锻炼了我的自主能力,也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第一次采访难免有些紧张不安,难免有些拘束。但是,当我们真正的深入其中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或许,很多人认为,采访只是一问一答,很简单的事情,其实非也。当我自己真正的去采访时才发现,原来问问题也是有技巧的。首先,你问的问题要一阵见血,这样你才能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更多的有用的信息。其次,问题要层层深入,你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再次,在采访中要学会总结,避免记下没用的信息。我在采访中还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采访一家中介公司时,那个负责人很委婉的避开我们所问的问题,而是一个劲的在介绍他们的公司如何如何好。我同我的实习老师讲了后,他告诉我说,这就是要看你如何把别人再绕回你所问的问题中了,这也是要本事的。进过了这样的锻炼,我也学到不少。接下来就是写稿子了。忘记说了,我所在的部门是专刊部,专门给房地产写软文的,那种很有深度的文章。在我采访完二手房中介公司后,老师让我独立完成一篇关于二手房市场的软文,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深度。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一篇我认为还不错的文章就完成了。但是老师貌似不是很满意。他跟我讲了很多,关于从何入手,怎样措辞等等。最重要的是,老师教我如何层层深入,怎么样引用别人说得话。那天我又收获不小。还记得最后老师说过的话,好好学习写文章,这也是一种专长,比别人多一项专长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我觉得老师说得很对。毕竟我们是学广告的,以后在工作中也会多多少少的碰到写文章这类的事情。现在就该为以后打好基础。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提升。但是通过实习我又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上的欠缺, “书到用时方恨少”说得极其在理。动手动脑能力太差,只会机械的学习而不是自发性的去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暑假的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还没有结束。我希望通过这2个月的实习为以后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实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然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很多地方没有得到改善,不过我并不灰心,因为很多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进的,需要慢慢不断的前进,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自己就会慢慢的成长,得到更大的进步,这是我一直以来都认为的很好的方面。马上就要开始新的学期了,我相信我会在新学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学习和实践中都得到应有的进步,这些才是我认为的最好的方面,只要我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我相信我的明天将会更加的美好!

篇9:报社实习总结

目的和意义: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后就业的职业工作内容和性质等实质性内容,学校安排我们12新闻班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认知实习。

20_年2月22日-7月24日这段期间,我被安排在“合肥晚报-服务热线”进行实习工作。20_年8月2日-8月26日期间,自己联系,在《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记者站进行实习工作,开始了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想起在暑假实习的那段日记,心里感触颇多。

实习过程:

一、初到报社——懵懂

第一次道报社时6月22日,我跟班里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去合肥晚报广告部报到。因为是第一次去,里面的人我们都不认识,里面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几个人都在那狭小的办公室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觉得自己实在是多余。下午的时候,孙处把我和胡同学叫去,说“服务热线”那边也缺人,问我们可愿意去,想想自己在这边也实在是“多余”和那边的“缺人”,和学校说的“服从报社安排”的叮嘱,我和胡同学去了“服务热线”那边,开始了在“服务热线”为期一个月的接热线的实习内容工作,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开始了我的暑假认知实习。

二、实习生活初期

实习的前两天,马主任说我们主要是了解工作内容,学习一下陈姐和郭姐是如何接热线的,同时要熟悉和准确了解服务内容和服务价格等工作细节。

两天之后,正式上岗。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挺新鲜,但是时间一久就没耐心了。但是马主任说接电话时一定要热心、真诚和耐心,因为也许我们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到晚报社的声誉。在本着不给晚报社丢脸,不给学校丢脸的“工作态度”,我在那认真踏实工作了一个多月。我知道。即使遇到“服务热线”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的宗旨就是让读者和客户满意。

有好几个都是因为对服务内容不太清楚,让客户在电话那边等了好久,实在是很过意不去啊。渐渐地我知道只有熟悉工作内容和条款,是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的那种,才能真正的帮助读者和客户,更好地为读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读者和客户的需要时半点马虎不得的。

三、心得小结

其实在“服务热线”的那段日子,虽然渐渐地实习的内容也熟知了,得心应手了,但是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不甘心和觉得委屈。看到报纸上班里同学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一篇篇新闻报道中,听他们说自己跟记者跑新闻的经历,我心里实在是羡慕,觉得他们好充实,真的把两年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了实习实践中了。我把我的心里的真实的想法告诉了黄老师,黄老师耐心的开导我说:“哪种实习不是一种认知呢?”也许我没有学到采写新闻的技巧。但是步入了社会就会有所收获的,而这种经验和收获也都会是一生受益的,是隐性的,但是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用的着的。一番话,让我心里平衡多了,我的实习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收获了。

四、转战记者站

在“合肥晚报”实习了一个多月后,我觉得我没有给单位、学校和我自己丢脸,同时我也很清楚,我知道,我来实习认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学习和自己专业和以后就业有关的东西,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于是离开“服务热线”后我有了打算:一是好好“修炼”一番,把底子打好,泡图书馆,多积累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而是自己好好找,联系其他媒体实习单位。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_x报》安徽记者站提供实习生岗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打电话过去,老总很礼貌地说“那你先来登个记吧”,我心花怒放!

8月2日是我在《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记者站实习的第一天。由于之前实习过,所以我去办公室的时候很自然地先从基本的打扫卫生开始,然后熟悉电脑文件和办公文件等,翟站长看我如此“自觉”,微笑着说“小丫头,不错嘛,好好干,才来的时候也许有点不适应,别紧张啊,呵呵……”其实,我这次心里一点也不紧张,心里还感觉甜甜的。看来,在合肥晚报的实习还是有收获的。

《中国食品质量报》是国务院下属的机关党报,监督和管理全国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国家食品企业行业,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按照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范健全食品行业。

在记者站实习的日子里也算轻松,每日在电脑里看看文件,发发稿子,打打稿子,基本的工作流程和一办公室文员是差不多的,因为全国性的报纸的信息量和信息源都是无限宏大和宽广的,其登报的文章的重大性和其内容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其新闻定向准确、细致,同时也有点窄,于是在记者站的日子里发的新闻稿质量可嘉,数量不多。

五、牛刀小试

实习的第五天,我就被安排和记者站里的刘记者一起去外出采访,主要是出差参加一啤酒企业在天长市的奠基仪式,临走前,翟站长对我叮嘱说“小慈啊,这是你第一次出差,一定要学会多观察,细心点,做新闻的一定要有的就是敏锐,的新闻敏感,还有基本的设备要学会使用,照相机,摄像机之类的没事的时候就多琢磨琢磨,刘记者带着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学会学习,出差回来,就由你主笔写这篇新闻稿,练练笔……”一番话说的我心里暖暖的,手里痒痒的,同时也自信满满地。

事实与自己的想象还是有点差别和出入的。我以为所有的新闻素材都要自己挖掘,原来“出差”只是去吃个饭,参加仪式,然后主办方把资料给我们,我们再回去根据所给的资料写“新闻稿”,太格式化了,没有挑战性,不由得让我这个对“采访”颇有好奇的“小牛”心里凉了一大截。

回来的半天,根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写了一篇类似于宣传稿的新闻稿。翟站长稍作修改后发到了北京编辑部。没想到。两天之后真的在《中国食品质量报》上看到了自己写的稿件,那种兴奋时无以言表的,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甜甜地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虽然我写的稿件类似于宣传稿,也有一种浓浓的“新闻腔”,可是牛刀小试带来的喜悦还是无法阻挡的。我知道,记者向来是“无冕之王,”针砭时弊,为国为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的这篇“小豆腐块”道那样的境界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呢。也许,甚至在好多人眼里是不屑一顾、不值得一提的,但是,我知道,我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后面的困难在所难免,但是也无所畏惧了。

六、实习心得体会

两个月的实习,期待过,失落过,委屈过,奋斗过,笑过也哭过。这两个月真的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在学到东西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知识储备远远不够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眼高手低的毛病也一直存在,并一直努力克服中深深体会到踏入社会的辛酸和我无奈,理解和领悟新闻工作者的辛苦和不易。实习结束了,但是我觉得我们要走的路还长着呢。实习结束了,学习还一直在进行中。

篇10:报社实习总结

而我在想要是一个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不说自己是中国青年报的好记者,换在了三秦报工作的话,那会有稿件不被采用的可能吗?这个问题我也仅仅是做一猜想,我想很可能会有。和我一起实习的那个好朋友,他给我说,我在吉林日报都发了四十多篇稿子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写稿子吗,而我们共同的感受就是每一个报社都有他的用稿标准和评判体系,我们在某一个被别人认可的标准下做得很好不一定就一定可以在其他方面做的很好。

而关于新闻的自由度而言,我已深切的体会出,去做了一个关于房屋漏水而房地产公司迟迟不见维修的采访,回来本来说是要写稿子就可以发,没想到半路接到报社广告部的电话说那个暴光的单位是我们的客户,不要发稿了。我仅仅以一个实习生的名义是无法去抗衡三秦报社的,所以只能向那个采访对象说明缘由。在那时就如我经历的司法不公一般,内心无比气愤却又无从解决。也许这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会面对社会难以调解的问题一般,在法院实习时料想法律可以解决所以问题,在报社实习时又遐想新闻的舆论监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最后自己的一厢情愿总是让自己难以释怀。

我不期望自己的思考是多余的,不期望自己的这点想法是幼稚的,而仅仅是在经历了才会做这样的独立思索,也许我们都无法一个人去完成这个世界所赋予我们的使命,而需要的是很多人在一起努力,在一起朝着我们期望的那个方向努力。

热门阅读文章:

会计实习总结

广告公司实习总结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总结

篇11: 报社实习总结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平日在学校里学习了很多关于新闻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很多时候我都是在纸上谈兵,少了实践,这次学校给我们一个实习的机会,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广州日报旗下的广州文摘报作为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我的实习期一共是2个多月,大概九十多天在这九十多天里,让我学到了很多学校上学不到的东西。

首先很感谢广州文摘报社的领导和前辈们对我在实习期的关心和知道,多谢前辈们的知道和教育,让我有所进步。尤其是新媒体编辑部的前辈们,以及我实习单位的杨名宇老师,在实习期间教会我很多知识包括作为的道理。

我是在20xx年7月中进入广州文摘报社进行实习的,在此之前我来到了广州文摘报进行实习生的面试。面试过后我就直接在广州文摘报的新媒体编辑部进行实习,也确定了我的实习老师就编辑部的副主任杨名宇老师。

实习的第一天,编辑部的人员让我选认识编辑部的工作职能还有就是广州文摘报的基本信息内容。没有让我做任何其它的工作,一天下来我就是看了很多份报纸和了解了一下新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后台和运营的方式。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是以做微信公众号和了解报社为主。在那几天我看了一些报纸和一些报社前辈写的文章。对报社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报社并不是像我们之前在电视上看的那么简单,有趣。这是一个很考验人的地方,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一定的眼力,记得报社一位编辑,因为在报纸的文章出现了一个字的错误被罚钱了。作为实习生我觉得那个错别字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必要罚钱,毕竟那篇文章是那前辈熬了几个白天和黑夜写出来的,也许就是人在很困的时候不小心犯的一个错误,所以我觉得该基于他的辛苦付出而做出处罚的决定,不应该罚那么多钱。可是我错了!

那位被罚钱的前辈和我说,其实他不觉对他罚钱这事是过分的,因为作为一个编辑要有自己的能力和原则。是的人总是会犯错误的,但是犯错误就得必须付出掉价,这样才是公平的。而且如果一个报社编辑写的文字错字连篇,那这家报社的专业性也就不强了。错别字是最基本的,我们作为编辑可以没有做广告人的活跃思维,但是不能没有一些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罚钱只是为了警醒自己。

进过他这么一说我内心是深深震撼的,一个报社的编辑有这样的意识,那这报社会是强大的。事实也是。在当下广州文摘报社是一家独立运营的企业,自负盈亏,每年的受益是上涨的,这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人人喊着纸媒灭亡的时候,有一家报社每期发行六十万份报纸,还是每年的收益都在上涨,这是很了不起的。所以我很开心自己当初做的那个来广州文摘报实习的选择。

一周过后,报社的老师和前辈们,除了要我做微信以后,还开始给我分配了其它的任务。我开始学习摄影、PS、跟着报社记者出去采访、和一切有关于字画的内容打交道,在艺企联盟(广州文摘报社旗下的一个关于艺术品管理的部门)下学习如何管理和售卖字画。

摄影之前是在学校学习过的,只是在学校的时候大多学的是理论知识,而且在学校的时候因为我个人的经济问题,没能有一天属于自己的单方相机。所以总的而言在学校期间我对摄影这一技术还是很生疏的,来到报社以后,报社老师给提供了单方摄像机,让我学习如何拍摄照片,在学习过一段时间以后,我掌握了一定的拍照技术。接下来在报社工作,很多时候都会涉及到拍照,后续在艺企联盟里,我拍摄了很多招牌,在采访的、参观画展的时候等等。

学习了摄影,借着报社老师让我跟着一位报社美编,这位美编叫识思,他一直在报社做美编,报纸的排版和一些图片编辑都是由他来做的,所以在PS上有着很多的经验,也有很强的能力。进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美编工作了。很感谢这位识思前辈。

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了解一些内容以后,报社老师杨名宇开始带我出去采访,我们参加画展,采访画家、企业家、医生等。在采访画家卜绍基的时候,杨老师让我先写一下采访提纲。在没写之前我觉得采访提纲就是一个大纲,几句话就行了,应该很容易的,于是我用了几个小时,查阅了一些关于画集卜绍基的相关资料。然后写出了老师要求我写的采访提纲。写完以后给到老师看我的采访提纲,然后老师耐心的给我指出提纲的问题所在。一份好的提纲是采访的必需品。是一个记者在采访者面前的自信的部分来源。 一份好的提纲一定不是千篇 一律的,里面的问题一定不是说采访谁都很问的。

那天下午,老师和我讨论了很多关于写提纲的事情,很多的感触,总结成一句话“谢谢老师,我受益匪浅。”

有挫折。从未做过编辑工作,初到编辑中心的我有些摸不着头脑。记得刚刚接手传媒版的时候,有一次,领导要求给即将要采访的画家的名单给到我,要我写一个采访提纲,我手忙脚乱、张牙舞爪地弄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写得不好,没办法,后来只能让实习单位老师之前写好的采访提纲进行采访了。

至于工作之初的更多窘境窘态,就无须一一陈列了,它们俨然是我实习工程中的一次次考试,每过一关,成长一分。到今日,这种考试已经越来越少了,然而曾经摔过的跤、出过的错、帮助过我的人,共同组成了一条青涩的风景线,回味时感慨无限。

篇12: 报社实习总结

暑假实习,株洲天气很热。穿梭市内各大街小巷,人变黑了,也瘦了。虽如此,仍很快乐,高兴。在那里,收获颇丰,认识了许多人,和他们相处很融洽。也学到很多东西,对新闻采编写的基本规律以及市级媒体的运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次暗访

“暗访”一词,于记者而言,是兴奋、刺激的,又是充满挑战、危险的。上个学期,《南方都市报》记者龙志曾给我们讲述他颇具刺激而危险的暗访经历。他的勇气、智慧、心细迎得了一片掌声。当时,已对拥有无穷魅力的暗访迷惑。

20xx.8.1.离奥运开幕式只有7天。那日,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暗访。

“北京奥运,百年盛世。不少准新人应该会在奥运期间结婚办酒席”。拥有新闻敏感的罗老师将奥运婚庆状况调查任务交给了吴仪辉(实习生)和我。在办公室,我们拨通了仅有的喜得龙婚庆公司的号码,告知对方采访目的,“暂时情况还不知”一句回应过来,接着“嘟嘟嘟”声响起。虽后又得知几个联系方式,但结果一样。既然公开调查不行,于是我和吴决定暗访。

在《株洲日报》和《株洲晚报》的北京栏上,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地址。下午4点,吴、刘朝勇(实习生)及我三人来到喜得龙婚庆公司。刚进门,特别紧张,万一露馅了咋办。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走进了大门。几人寒暄一阵,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我哥要结婚了,想到你们这里了解一下情况”我开门见山的说道。由于职业敏感,老板问我哥准备结婚的时间。办公室静下几秒,“9月份”老板向椅背一靠,大笑道。“这是天方夜谭了,哪有8月准备,9月就结婚的。至少要提前2、3个月”突如其来的失误,让我不知所措。你哥现在哪儿,他怎么没来?老板好奇的问道。“还在长沙工作,我家是常德人,我嫂子是株洲的”未来得及反应,话已出口了。随着慢慢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婚庆现状并不是很好。“准备了很多奥运婚庆活动,但来者渺渺无几”。2个月下来,他们只接待3对准新人。担心亲朋好友观看奥运不来,是准新人不愿在8月份结婚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现实了,虽说8月8日,一个吉祥,吉利的日子,但高额的消费让他们退步了。相对以前,因奥运婚庆活动、车费、人工费等成本的上涨,每对准新人得多花400―500元。酒席费用也涨了。但是否存在酒席倒卖的现象,喜得龙老板认为没有。可不少市民反映存在。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决定采访我市各大酒店。只可惜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准备离开公司时,“你能介绍一下其他婚庆公司的号码吗”吴问道。“怎么可能,说了不是砸自己生意吗”老板直截了当的说。出身的牛犊不怕虎,可还是害怕了,出了错误。

虽此稿最后未能见报,但采访中的经历让我不遗憾。作为一名记者,对市场规律、人物、事件、行业等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的了解,应是不可或缺的。一旦露出破绽,采访就可能无法继续,甚至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虽此次暗访,并不怎么波澜壮阔,触及生死,但还是蛮刺激,有趣的。其实,背景资料的充分了解,不仅方便于采访,而且会提高新闻作品的深度。暗访,刺激有趣,细细品味,乐在其中。暗访,危险恐怖,回头一看,仍胆战心惊。有时,揭开事件真相的唯一途径就是暗访。博学多识、处变不惊、明察秋毫应是记者该具备的素质。

寻找那一点

每一次出去采访,老师都会强调注意细节。细节有时不仅是问题的所在,而且是作品可读性、趣味性的添加剂。总编室的黄老师借了我一本名叫《如何成为一名顶级记者》。里面就讲述了记者是如何把握细节,注意细节,以及重视细节。细节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提升了问题的深度。

实习期间,曾多次出去调查,跑过医院、网吧、超市、酒吧……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区的一次采访。

7月15日,接到家住佳苑小区的唐先生打来投诉电话。“住在小区都2年了,水电还未到位,都还是临时的”自以为了解情况,可我错了。“什么是临时水电,什么叫水电未到位,具体状况是如何?”李老师一语道破,惊醒了我。幸未挂电话,否则,只是瞎北京一个,什么也不知。那天,我们约好周末见面。

星期六9点,来到佳苑小区.。一根根木柱组成的电线杆立在黄色的头上,上面架着错综复杂的电线,最低的只有3米,这是我的第一印象。风一吹,尘土飞扬。不看房子,就如一个贫民窟。“因供电不稳,电线经常烧断。”姓王的居民指着一根已有6、7个结头的电线。居民的困扰不仅仅是用电,吃水也相当困难。天一热,小区用水就非常紧张。家住5楼的唐先生,因龙头的水都是一滴滴的往下落。为解决吃水之困,小区每栋房前都挖一口井。而当时居民介绍井时,我未在意。

星期一将写好的稿子交给了李老师。“但写得很乱”这是老师第二句评价。“‘防用水不足,该小区的每栋房前都挖了一口井,作为备用水。’这个就具是新闻点,你瞧哪个小区还自家挖井”。一语道破。其实,自己也清楚,那篇稿子小区水电问题都有,但写的都不是很清楚,缺少一个点。于是“住在城区还要挖井取水佳苑小区居民好无奈”便成了稿子的标题。

听不同的声音

记者应忌讳闭门造车,把有限的资料作为稿子的来源。他们应该出去,应该与他人交谈,看他们的动作和表情。唯一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是生动,有生命的。

8月3日,朱老师让我改一份《本埠印刷企业遭遇“寒冬”》的报告。初看内容,觉很棘手。写了几次,但都是已不满意而告终。虽里面讲述了株洲市印刷业整体遭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布局和规划,但缺少各印刷老板的“牢骚声”,企业具体遭遇的困难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信息。

至8月7日,因没去采访,此稿还是未出。之后,在家呆了一段时间。8月25日,再回到《株洲日报》。“印刷稿子还没完成,明天去弄”,刚见面,老师告诉我。奥运期间,因朱老师要弄奥运题材,没能采访印刷企业,最终该稿子推到现在。就近原则,老师决定先采访《株洲日报》印刷厂邹厂长。在那里,我们了解到纸张上涨的缘由以及印刷成本的上涨。因有《株洲日报》报业的支撑,印刷厂压力很小,并不是举步维艰。采访结束后,想联系“美彩印刷厂”的周老板,但一直占线,未能联系上。后得知,拉业务,学技术,周老板最近忙的不可开交。从事20多年印刷的周老板认为,印刷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见到他时,他的背全湿透了,额头上流下豆大的汗珠。采访期间,不少人来找他,采访时断时续。

他认为,株洲市印刷的“蛋糕”很大。芦淞服饰市场、醴陵的陶瓷及烟北京的存在,本埠印刷业不应是现在的状况。而事实却不容否定。30家印刷企业倒闭,大部分企业暂时停业。因利润微薄,小企业又选择减少业务,图苟延残喘的生存。另外,他强调我市印刷企业“宁做鸡头,不愿做凤尾”的心理,使得我市印刷厂存在技术不足,设备不强,只能做低端的业务。千金、太子奶、唐人神等大企业的高端高利润的印刷业务都流失到广东、长沙等地。现在他正筹办网上交易平台来减少成本,以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科发印刷有限公司”在这场“寒冬”中,选择了被动。为拓宽市场,“科发”本预备购入一台全自动胶装机。现在,公司取消了这个决定。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公司负责人希望劝临近退休的员工提前退休。“科发”负责人表示茫然无措。“我们只能等待,静观整个行业的走向。”另外,和印刷老板观念完全相反的包装与印刷学院唐院长认为,包装印刷以轻工业产品为主,我市产品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包装印刷量需求不大,市场有限。构建印刷工业园或许是本埠印刷业的出路,大多厂家的不愿意最终无法实现。历时2个多星期,终于“本埠印刷业现状”庐山真面目亮相。

然而上述资料,不是报告上能找到的。只有亲自去采访了,聊了才知道他们的真是情况,他们的想法。甘地曾说过,当他去往天堂时,第一个见的就是的记者。就是凭着不断与别人北京、不断走访,走出了一批出色的记者。正如书本所说,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

其实,《株洲日报》实习不仅只有上面所述的采访经历和心得。新闻有这样一个规律:稿子越长,它的生命可能就越短。黄编辑也有一个口头禅“写得这么嗦,一句话就可以搞定吗!”每次改稿时,都会豪不留情的删除累赘、复杂以及没有必要的语句。短短一个多月的耳闻目睹、亲身力行,收获颇丰,懂得了实践中的采访技巧、党报写作的注意点以及记者不同场合表现的身份等等,同时也认清了自己的一些缺点。相信路虽远,行则必至。实习回来,认清缺点,去除缺点,补自己不足,扬自己之长。

篇13: 报社实习总结

两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我在<北京青年报>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受到了一种敬业精神的熏陶。在编辑部里,我学到了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在采访过程中,我感到要想采访到:有用的材料,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要有被别人从门口轰出来,再从窗户爬进去的勇气。儆什么事情都要有韧的精神,才能有所成。

其次,是检验了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文笔,熟悉了编辑、记者的业务。为以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必须树立良好的合作,协调意识。报纸的出版,

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合作,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现在社会的工作紧张,节奏快,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不能只想做个独木舟的船长,要有做舟上普通水手的精神。

总之我在北京青年报社实习的日子,是我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我学到的东西。相信会受用终身的。

篇14: 报社实习总结

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我们市里的报社实习,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日报要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随手在桌上拿了份报纸看起来。可是报纸总有看完的时候,无聊加透顶。指导我的老师可能因为有点亲戚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热情的,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没有跟其他老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其他老师的不冷不热让我有些压不过气来。在这方面,回家后我有过深刻的反省,但总好像走不出这个关卡。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一、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对于地方媒体而言,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风平浪静的,缺乏冲突的,在平常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去做新闻,似乎是很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发现力、判断力显得特别重要。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二、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三、关于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在写人物通讯周汉高时,经老师指点在通讯的开头部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误将消息的导语强加到通讯上,写成既不像通讯也不像消息的样式,使得通讯的特点完全没有突出出来。通讯不需要把它的每个点都举出例子,要抓住重点来写例子,例子要简短而有力,将通讯的点归纳起来,抓住重点,将不重要的点结合到其他点上,事例要有针对性,且将事例简要归纳,有些事例可以一笔带过,有些事例用典型事例来写。

篇15:报社实习总结

我来到了xx日报社进行我的毕业实习,决定考研的我选择了分散实习,以前总是听学长学姐说集中实习是大学四年中最刻苦铭心的回忆。在还没有来到报社进行实习之前,在我的心中已经想过很多有关实习的内容,甚至对没有选择集中实习而感到后悔,但是经过了这次实习,证实了我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我获得了很多很多。

此次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专业的知识,更多的是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关注了以前从未关心过的事情,增长了关于专业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在这次实习期间,我更进一步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了做新闻的氛围和记者这份职业的特色。比起前两次寒暑假的实习有了新的体会,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新的感想。

此次实习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彭老师对于新闻的敏感性以及他对于报纸的热爱,对于记者这份职业的喜爱。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准和新闻素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成为我在实习期间不断前进不断努力的动力。

指导老师是90年代初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新闻媒体单位工作已近,在报社也可以说是主笔记者了。他主要负责每个星期《财智时代》的撰写和编辑工作,是这份特刊的主编。这份特刊主要是报道经济方面的新闻,主要采访的就是各大银行、信用社、政府税收部门以及各种经济报告会。与这些单位和部门打交道需要对国家经济政策非常了解,还要掌握各大银行的办行原则以及他们的借贷款方针政策,更主要的是要把我他们对xx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做出贡献。对于一个大四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这真是个难题,因为这里面关于经济专业方面的知识非常多。

第一天去报社,听完老师的介绍我整个人都蒙住了,这是以前完全没有关注过的方面,并且我对经济这块非常的不敏感,虽说对国家重大的经济政策会有所掌握,但是真正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老师说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关注经济、了解经济并且学会看经济新闻,掌握经济新闻,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培养对经济的敏感。要求我每天向他汇报自己关注过的新闻。就是经过老师这样的指导和教育,我开始去琢磨去研究经济领域,慢慢的我对经济新闻越来越敏感。

虽然实习的时间很短,我可以想象初彭老师当初刚进军经济领域时的样子,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书,他肯定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我不知道也不懂得的努力,他肯定读了很多关于经济的书籍,看了许多经济报纸,浏览了无数的财经网页。只有他有这样深厚的功底才可以教育在这么段的时间内对经济领域有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他似乎时刻保持着新闻的敏感性,时刻关注重大事件的发生。这是我在他身上学到的重要知识,这将对我以后工作或者学习才产生重大作用。

篇16:报社实习总结

今年暑假,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我们市里的报社实习,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报社实习总结。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日报要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随手在桌上拿了份报纸看起来。可是报纸总有看完的时候,无聊加透顶。指导我的老师可能因为有点亲戚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热情的,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没有跟其他老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其他老师的不冷不热让我有些压不过气来。在这方面,回家后我有过深刻的反省,但总好像走不出这个关卡。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实习报告《报社实习总结》。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一、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风平浪静的,缺乏冲突的,在平常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去做新闻,似乎是很多记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发现力、判断力显得特别重要。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二、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三、关于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篇17:报社实习总结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8篇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篇18:报社实习总结

俗话说,学以致用。假期的这段实习经历,对我的启发很大。3月2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xx晚报》,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历程。与上期暑假在《xx日报》实习的成绩相比,此次最大的进步是学会了写消息的格式。

1月28日,我回到了家乡xx,还没来得及休息,便匆匆赶往《xx晚报》寻求实习机会,报社的黄总得知我来意后,欣然接受了,并安排我到社会新闻部实习。负责带我的记者是伍庆松,两人十分投缘,以哥弟相称。就在我满怀希望准备实习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姑父说他得动手术,需要有人帮其打点生意,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毕竟,姑父待我恩重如山。

1月29日清晨,我向伍记者提出准备放弃这次实习。他说:越苦越累的时候就越要坚持下去,不管你什么时候来,我都给你提供实习机会。就这样,我上午在晚报实习,下午回去帮姑父做事,晚上写稿子,生活十分充实。

晚报消息跟日报消息的写法风格上有天壤之别。刚开始时,还真不适应那种风格。日报的新闻崇尚理念性,晚报则注重时效性和可读性。2月7日,伍记者要求我跟着民政救灾车外出独立采访,那一次,对我的触动很大,要不是亲眼目睹了那些弱势群体,我还真难以想象城市里也存在着阴坡和阳坡。在没有阳光照射的那面,他们的生活境域会是那么悲惨,黄玉香老人,一直在家中照料被摩托车撞成植物人的女儿;王丽蛾阿姨,在轮椅上一坐便达之久;刘绘善、刘茂材兄弟患性肌肉性萎缩,每两天要吃一桶中药……

采访归来后,我第一次想到自己好幸福。我试着用自己的笔去帮助这些底层人士,但写出的消息不伦不类,见报后被老师修改了大半。他严肃地对我说:记者要为自己的每一篇稿子负责,不然稿件很有可能被编辑删去。消息有严格的结构和风格,初学者可以参照时间倒金字塔结构去写。这些话在上课时老师也反复强调过,但真正让你写又是另一回事,总感觉消息无法展开,语句段落很难连贯。

篇19:报社实习总结

这次认识实习主要是去了博大企业集团以及解放日报集团旗下的《xx报》。

我们先是去了博大企业集团,博大企业集团是一家多元化投资的公司,包括数个子公司和分公司,其主营业务为石材,核心公司为金博石材建设有限公司。公司的办公楼从外面看就好像是用一整块大石头雕成的,大门旁边的公司名称“博大集团”也是刻在石头上的,公司里的桌子、墙壁装饰画、垃圾箱等也都是石头做的,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公司的特征。我们先是在公司的会议室里开了个会,看了一段介绍公司的视频,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安排。然后由公司的负责人领我们参观了一下公司的各个部门,大体的了解了一下公司。

接下来的三天里,我们被分到不同的部门进行实习。我和其他六个人被分到了上海卡丝通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博大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帮助他们做一些文案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司内部的工作氛围,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都是井井有条,一环扣一环的,感觉紧张有序。同时也更深入的了解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公司以“博大精深,博爱天下”为经营理念,在公司的会议室及办公室的墙上随处可见的“假如我们是羚羊,停下脚步我们就会被狮子吃掉;假如我们是狮子,停下脚步我们就会被饿死”的警示语更是记在每个员工的心里。他们公司的内部报纸《博大报》也是办的非常出色,而且里面特别注重对员工的关怀,每期上面都会有刊有近期过生日的员工名单以及其他员工对他们的祝福。

结束了在博大企业集团的实习后,我们又去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公司负责人领我们参观了解放日报旗下的《xx晨报》。我们先是在楼下参观了他们的排版过程,发现他们排版时使用的也是方正飞腾排版系统,但是排版人员使用的都极其熟练,用的基本上都是快捷键,我们虽然也学过方正飞腾排版系统,但是看他们排版的时候只看到电脑屏幕上的图文速度飞快的变换着,根本就看不清楚他们做了什么,就好像自己完全没有没有学过这软件一样。

看完了排版后上楼参观了他们的xx部以及编辑部。他们的xx部划分为时政xx部、民生xx部、国际xx部、理财xx部、社区xx部、教育xx部、视觉xx部、环境xx部、国内xx部、评论研究部、社会xx部、互动xx部、体育xx部、文艺部、周刊部等非常细化的部门。编辑部主要划分为上海编辑部(主要负责上海方面的xx的编辑)、要闻编辑部(主要负责头版及前面几版的xx编辑)、图片制作中心等部门。在行政管理上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工作上他们又是相互配合的。

参观完以后我们开了一个研讨会,负责人倪主任又给我们大体介绍了一下解放日报集团的情况,然后就是大家提问了。在倪主任的介绍中,有几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第一,《xx晨报》的定位是思路走在大家的前面;第二,《xx晨报》不是通过扩大发行量来赢取利润,而是通过控制发行量追求精确发行,吸引精确投放的广告商来达到盈利的目的。

这次实习最主要的收获,第一是对公司和报社都有了一些比较直观的认识。以前对企业、对报社的了解都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一般就是书本上学的知识,或者是根据在网上或电视报纸上看到的部分报道来做的想象。这次实习是我第一次进入到一个企业和报社的内部去看他们怎么样工作,怎么样与同事之间相处,感觉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是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想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可以从事的工作以及工作的环境,也曾在在网上、课堂上看到听到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以及解答,但自己却只能是凭着这些来想像。而这次实习终于让我有机会亲身感受一下未来有可能会面临的工作环境,我想这是读再多的书也不能得到的结果吧。

另外通过这次实习,我也意识到了很多平常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例一,在博大的时候,有一个姐姐问我们“你们谁的平面比较好?会使用photoshop等软件?”我一听就愣了,这个photoshop吧,要说不会,我们可是专门学过的;要说会吧,我也就会一点儿简单的操作,如果说人家让我做个什么效果而我又不会做的话,多难看啊,人家心里很有可能想“你不是说会吗,怎么又不会了呢?”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结果就给碰上了。唉,今后一定要学好软件,到时候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会!”

例二,还是在博大的时候,发展中心的人让我们帮忙想一个珠宝的创意,就是给一件已经做好的珠宝起一个名字。平时感觉自己读了挺多的书的,但是那时候却搜肠刮肚,抓耳挠腮都想不出一个好的来,连个比较恰当的都想不出来,还是学编辑做文字的呢,真是感觉好羞愧啊,突然之间真真切切的领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含义,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所以呢,得出结论:第一,一定要多读书,无论是什么时候。唉,其实这一点几乎所有的人都给我们强调,但自己领悟来的真的是跟别人和你说的不一样啊!第二,要读活书。书本知识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差距只能通过实践去弥补,光说不做,说得再好听也没用。

关于这次实习,去解放日报那块儿感觉非常好。不过整体时间安排上感觉有点儿不太合理,在公司里有时候是闲着的,可能是由于距离上海太远导致准备不是非常充分造成的吧。建议下次实习时尽量多联系几个点,使同学们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篇20:报社实习总结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解放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中国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今年暑假,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我们市里的报社实习,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日报要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随手在桌上拿了份报纸看起来。可是报纸总有看完的时候,无聊加透顶。指导我的老师可能因为有点亲戚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热情的,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没有跟其他老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其他老师的不冷不热让我有些压不过气来。在这方面,回家后我有过深刻的反省,但总好像走不出这个关卡。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风平浪静的,缺乏冲突的,在平常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去做新闻,似乎是很多记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发现力、判断力显得特别重要。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在写人物通讯周汉高时,经老师指点在通讯的开头部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误将消息的导语强加到通讯上,写成既不像通讯也不像消息的样式,使得通讯的特点完全没有突出出来。通讯不需要把它的每个点都举出例子,要抓住重点来写例子,例子要简短而有力,将通讯的点归纳起来,抓住重点,将不重要的点结合到其他点上,事例要有针对性,且将事例简要归纳,有些事例可以一笔带过,有些事例用典型事例来写。

会议新闻把握重点,首先将会议内容重点讲一下,接着是主要领导的讲话,再其次人员的讲话。主要领导的讲话要比其次人员的讲话详细,突出重点。其次再会议内容方面,讲清楚会议要求、会议目的。另外,关于会议的参与人员,如果是市领导,要讲清楚召开会议的人员,如果不是市领导,可以一笔代过,甚至省略不写,只要将出席人员、出席部门讲清楚。

对于地方报纸报道省级电视电话会议,首先记录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谁的话比较重要就要主要记谁的话,对讲话也要技巧性地记录,抓住它的核心词、关键词。在写作的时候,要把地方的内容突出出来,省级不必重点写。

记者跑会议是不可避免的,但“泡会议”只能的来呆板的书面材料,“赶场子”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拿来材料,鼠标一点,新闻一篇,大名一签,读者爱看不看丢在一边,有人形容这样的记者为“会议记者”、“材料记者”,会议报道再多,也出不了精品杰作来。

会议新闻的报道既“易”又“难”,容易的是,对会议新闻的报道只要按照“模式”行事:会议程序+出席会议的重要人员名单+领导讲话+会议主题的相关内容=会议新闻。这类模式会议新闻,审稿少麻烦,既轻松省事又有把握见报。然而这样的会议新闻“往往千人一面,枯燥无味”,成为读者不想看的新闻。要让会议新闻的报道“出彩”,则是老大难问题。

在这次实习期间,我跟老师共同合作了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一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特别是手把手带着我的亚军老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XX年2月到5月,几个月的实习让我感慨非常也唏嘘非常,作为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带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带着天然的轻松心情带着年轻的资本去进行了一次实战蜕变。

XX年2月23日,我一本正经的来到了大众日报社找到了我的实习老师张国栋,他简单的问了我一些新闻写作的经验并在网上搜了一下我以往的写作成果,对我说:“咱们报社稿子并不多,你得多加加油。”就这样,我的实习生活开始了。2月28日,我接到了新的一年里第一个新闻报道任务——关于农民工求职观察的3000字通讯稿。回想起来,对济南的公交、地图毫不了解的我,为了完成一篇稿子,一个人跑遍了在济南市召开的每一场招聘会。当我拿着手机百度怎样到达人才市场的时候,当我自己迷路在天桥区小梁庄街手机又没电的时候…突然所有简单的事情都开始有了跟我对着干的苗头,我开始怯懦了,我怀疑我能不能坚持下去。就这样一步步走来,当我将第一篇稿子交给老师并得到肯定,当我随即又接到了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然后慢慢地习惯一次一次的压力,并且千方百计去攻克每一个难关。当所有的困难都再没有最初时那么坚不可摧的时候,真庆幸,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又坚持了一下。我曾经以为自己学了三年半的科学文化知识,足够撑起一片天来拯救全世界,才发现,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所谓“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完成一次采写任务来说,并不是主要武器,问题的关键,反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技巧——人与人的交流。

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的磨合,我们是去学习的,要主动与同事交流,了解单位和行业情况。也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也许你奔波劳碌了许久后却徒劳无功。不要气馁,其实你的每个付出、每个行为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让你有所收获,不知不觉。

3月11日,我被老师安排跟着省纪检委去出差报道厉行节约的情况,同行的还有齐鲁晚报和山东卫视的记者。5个半小时的车程,刚开始我不知道该和大家聊什么也插不上话,我坐在车里,好像很突兀,后来我厚着脸皮主动跟我身边的齐鲁晚报的x静说话,打开了话匣,从记者的薪水、记者的无奈到新闻理想、做新闻的初衷,一路上嘻嘻笑笑很轻松的过去了。

到了乳山已经是下午两点,简单休息了一下我便被叫去开会商量怎么报道,因为都是平面媒体,所以我跟齐鲁晚报记者郭静一直商量怎样切题,郭静很熟练很自然的跟我商量说可不可以从公车的使用入手并问我的意见,由于在路上聊天也算是挺熟悉了我也很随意的指着文件回答道,“可以说一下公车从定点维修、定点保险这种做法上节约。”就这样我很自然的加入了这个很专业的会议。两个小时后我们定下了所有的方案,所以第二天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遗憾的是,这篇我以为很用心的3000多字的稿子没有发表,老师老师说稿子宣传气浓、不客观,给pass了。我们都知道新闻要真实客观,“真实”容易做到,但“客观”却难以达到,经历过挫折,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差的还很远。报社实习工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地磨合。有时候一两次的失败挫折反而是好事。没发稿子虽然遗憾,但是我从这次的事情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我也结识了很多其他领域的记者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关于新闻的知识。

报社实习个人工作总结

暑期报社个人实习总结

报社实习工作个人总结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报社编辑个人实习报告

报社实习总结

新闻报社新员工工作总结

毕业生报社实习报告

毕业生报社编辑实习工作总结

报社编辑部实习报告

报社实习总结的
《报社实习总结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报社实习总结的(共20篇)】相关文章:

推荐报社实习报告2023-08-31

新闻专业暑假实习报告:报社初体验2022-09-18

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工作总结2024-01-09

报社实习报告2022-07-15

报社公司的相关实习报告2022-05-06

大学生在报社的相关实习报告2023-06-07

大学生报社实习心得体会2022-12-07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报社编辑部)2022-10-22

暑假报社实习社会实践报告2023-10-30

工作日报每日总结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