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土壤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2-05-23 01:47:24 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毕业生土壤学实习报告(共19篇)由网友“我想喝热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毕业生土壤学实习报告,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毕业生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1:毕业生土壤学实习报告

1.前言

201x年xx月xx日我土管专业在四川省邛崃市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土壤学实习。

本次实习途径三个站,分别观测了四川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土壤:黄壤、紫色土和水稻土。 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还是很多。

我以下的土壤学实习报告就将分别以这三个实习站点为基础,总结、探讨实习当天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也将以理论背景介绍、技术分析、图表对比、拓展延伸等多板块多形式来全面总结土壤学实习中的有关知识,达到老师所要求的理论+技术的目标,对土壤形成和性质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有一个新高度的认识。

2实习区概况介绍

邛崃,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南,总面积1384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17.3毫米,年均气温16.3℃,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实习站点

3.1第一站:黄壤

3.1.1黄壤知识背景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其主要特征是: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

黄壤区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是玉米和薯类;有水源的地方,也种植水稻。黄壤地区是茶、桑的理想产地。

3.1.2实习中

在邛崃土地坡上,我们观测了此地的黄壤,由于地形较高,外来物质堆积在紫色土层,经过很长的时间,不断黄化、酸化,所以沿途种植的有茶叶。其来源有冰积物和洪积物之说,在公路旁的土坡观察到有三角形,肾形和猴子脸型的卵石,可以作为冰积物来源的佐证。候院士将其命名为老冲积黄壤,有别于蒙顶山发育的砂性黄壤和近代冲积物。

观测黄壤时,我们学到一个重要的土壤学野外技术,即怎样选点挖土壤剖面?划分土壤发生层?测定每个土层基本的理化特征。

选点:注意光线来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剖面向光。深度一般南方挖至1米,北方挖至2米,可能时挖至母质层。

土壤发生层划分: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一般由上至下有四层,分别为枯枝落叶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而耕作土壤由于有人为因素的作用,我们一般由上至下划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1颜色(内在性质的外在表现,用土壤比色划分观测土壤发生层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卡)2.土壤质地(砂土,壤土还是粘土,用手测法)3.酸碱性4.肉眼观察土壤结构体(团粒、块状、片状等)5.紧实度6.根系分布状况7.土壤湿度(降雨量和本身特性决定)8.测量深度

(由上至下,0到n,n到m…)

我们小组所选点位剖面有以下结果(见表)

3.1.3第一站小贴士:

1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对比各小组的实习结果,黄壤剖面各发生层都显酸性,ph约为4。我们不禁要问,土壤为什们会有不同的酸碱特性呢?

其实自然条件下的土壤酸碱性主要受土壤盐基状况所支配,而土壤的盐基状况又取决于淋溶过程和复盐基过程的相对强度。所以土壤酸碱性实际上是由母质、生物、气候和人为作用等多种因子控制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土,并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而南方地区的大部分土壤盐基饱和度一般只有 20%~30%。相应的,我国土壤的ph也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华北地区碱性土ph可达10.5,而华南地区的强酸性土壤可低至3.6~3.8。

2黄壤黄化原因

铁、锰、有机质是土壤的三大着色剂,土壤的颜色多与这三种物质有关。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铁可形成水合氧化铁,如褐铁矿,针铁矿。水和氧化铁少就偏红,多就偏黄。在邛崃地区,降雨较为充沛,铁可以大量形成结晶水,水和氧化铁较多,从而黄化。

3新生体常识

在挖土壤剖面的时候我们看到有黑色的小块状物,老师告诉我们是铁锰结核,是土壤生长发育而来的粘粒。

这种物质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其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新生体可以按它们的外观分类,也可按它们的化学组成来分类。按外观分,有盐霜,盐斑,结核等;按照化学组成分,新生体可由易溶性盐类组成,如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钙等,还有由晶质或非晶质的化合物组成,如含水氧化铁的化合物,氧化亚铁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和有机物等。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例如,盐结皮和盐霜,表示土壤中有可溶性盐类的存在。锈斑和铁结核是近代或过去,在水影响下产生于干湿交替的特征。

篇2: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前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 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 (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 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平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 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四(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一):炎陵县城至宁岗319国道旁海拔27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41.652’ E113°58.030’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观测点五(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二):宁岗至井冈山319国道旁海拔7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8.865’ 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篇3:土壤学实习报告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观测点六(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三):黄洋界西北坡319国道旁海拔1248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7.453’ E114°07.029’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观测点七(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四):黄洋界东南坡319国道傍海拔925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经纬度: N26°34.941’ E114°07.362’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观测点八(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五):大院农场至江西坳小路旁海拔1455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 N26°24.347’ 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 ,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观测点九(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六): 江西坳山顶海拔18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 N26°24.886’ 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观测点十(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七): 鹿原镇公路旁海拔245m处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 N26°22.970’ 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33.097’ E113°37.229’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53.530’ E113°22.514’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19°。即倾向为141°,倾角为19°,走向为51°。

二、实习内容与分析

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习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平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平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习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 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 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 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

3.2水平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习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 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习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习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

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需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

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须按标准进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

3.3土壤标本采集

为了在实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

三、个人总结与建议

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观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足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

篇4: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

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

2.成土因素:

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

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

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乡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上述项目完成专题报告(作为实习考核题).

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

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

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

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

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

黄土:黄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 primosols)野外土壤剖面观测与描述指南

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画各层次主要特征

土壤层次:

名称:指发生学层次名称

代号 按照我国土壤层次代号系统命名

深度:记各层次起和至的深度 单位:厘米

湿度:记观测时各层次土壤湿度 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

颜色:按照图示描述

质地:用搓试法判断

结构类型:类型和大小

坚实度:极松,松,散,紧,极紧

石灰反应:无,弱,中,强,极强

根系量:没有,少量,中量,大量

10.母质:主要指明类型

11.障碍因素:对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说明障碍因素类型和严重性.

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层次为基本单元,从上向下逐层描述.

土壤形态观察与分析

一.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主要由白,黑,红,黄四色来组成,白色来自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和钙镁盐类.黑色主要来自腐殖质,还有铁,锰化合物,磁铁矿,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绿泥石等.红黄色来源于水化程度不同的氧化铁,如

褐铁矿2Fe2O3 3H2O 黄棕色褐色 Fe2O3 nH2O

黄针铁矿 Fe2O3 2H2O 全黄,棕黄色

针铁矿 Fe2O3 H2O 黄棕,棕黑色

红褐铁矿 2Fe2O3 H2O 红至棕红色

赤铁矿 Fe2O3 红色,樱桃红

Fe3(PO4)2 3H2O 蓝色 浅天蓝绿色(深,浅,黑蓝色)

MnO2 软锰矿 黑色,深灰,铁灰.

Fe3O4(Fe2O3 FeO)磁铁矿 铁黑色

FeCO3 菱铁矿 兰深色

表1.土壤颜色的来源和存在的土层

代号

名称

成 分

存在的土层

相近的颜色

1

腐殖质,碳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潜育土的A层碱土AB层

灰黑,暗灰

2

1+3

灰色森林土,白浆土的表层

浅灰色,淡灰色

3

高岭土SiO2,CaCO3,CaSO4

白浆层,灰化层,脱碱层,钙积层

灰白

4

含水氧化铁

黄壤,黄土性物质和许多土壤的B层

浅黄

5

氧化铁(Fe2O3)

红壤B层

橙红,红棕

6

1+5

栗土及褐色土各层

褐色

7

1+4+5

棕壤的B层

黄棕

8

灰棕

2+7

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冲积土表层

棕灰

9

暗棕

1+7

棕壤,黑钙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层

棕黑

10

青灰

Fe+++3

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潜育层

灰绿灰色

鉴别土壤颜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为主,灰色为次.并注明占优势的颜色和斑杂的颜色.土壤湿时色深,干时色浅;土壤质地粗时色浅,细时色深;有结构的色深,粉碎后色浅;光线强弱反应的色也不一致,在观察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尽力做到标准统一.

二.土壤结构

注意结构的大小,形状,光泽,坚韧力,结持力,结构内外的颜色等.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见表2.小于0.5毫米的微结构在野外条件下可以视为无结构.

表2.常见土壤结构性状表

类别

结构特征

农业性状

备注

粒状

近圆形,表面较圆滑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团块状

较大,近圆形表面粗糙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核状

棱角明显,近方向表面,有光泽

坚实,扎不下根

淀积层

片状

水平分布如片

通透性差

白浆层,脱硅层

鳞片状

成片,但不呈水平

不良

犁底层

块状

近方形土块

易跑墒,难出苗

耕层结构破坏积碱化层

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不明显

极不良

碱土

棱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明显

三.新生体

新生体的形状有: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新生体的成分主要有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

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

四.土壤湿度

对鉴别土壤颜色和结构有影响,分4级记载

湿 用手挤压土壤出水

潮 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

润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

干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

五.土壤坚实度 即土壤抵抗压碎的程度.

分5级,和土壤的湿度有关

很坚实 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坚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紧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

稍紧实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

稍松 轻轻一压,土即散开

六.土壤质地

在田间用手测试法确定,再根据室内分析检查对照.田间鉴别方法参照表3.

表3.搓片法鉴别土壤质地

质地名称

质 地 特 征

干 试

砂土

不能成片

不成土块

砂壤土

勉强可成薄而极短的片状

轻压即碎

轻壤土

可成不超过1厘米的短片

相当于火柴棒力压断

中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较难压碎

重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

很难压碎

粘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有强的反光

七.植物根:

根的多少分为4级

(1)很多 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

(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

(3)少 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

(4)极少 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

根的粗细分4级

(1)极粗 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

(2)粗 根的直径3~10毫米

(3)细 根的直径0.6~3毫米

(4)极细 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

记载时注意分辨根的性质(禾本科,肉质,纤维,根茎),根的形状(自由生长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强弱等.

八.层次过渡情况

分为级明显,明显和逐渐过渡3种

层次过渡的形状有水平,整齐,弯曲,舌状,西契状,浪状等

九.在含碳酸盐的土壤上,用1%的盐酸估测碳酸盐的含量,见表4

表4.碳酸盐反应(石灰反应)

碳酸盐含量(%)

可听到

可见到

级别

<0.1

0.5

模糊极弱的声音

极弱

1.0

声音弱而不很清楚

刚刚见到极弱的起泡反映

2.0

明显地听到声音

弱气泡反应

5.0

容易听到音响

易见到气泡反应,泡沫高大3毫米

10.0

容易听到音响

泡沫高大7毫米

极强

要记载泡沫反应的强弱反应的强弱,起止深度,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注意不要将滴过盐酸的土壤取作样品.

以上观察内容记载在田间记录本上或记在表上(见表5).

十.pH

怎样识别土壤肥瘦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淡.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粘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肥土不易淀浆;瘦土极易淀浆,板结.

五,看土壤裂纹.肥土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纹少而大.

六,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不易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七,看田水水质.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气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八,看夜潮现象 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九,看保肥供肥能力 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的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保肥供肥力弱的均为瘦土.

十,看指示植物. 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菜,黄梅菜,和蟋蟀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年毛草,鸭舌草,野荸荠,三棱草,青葫苔,茅草,野兰花,野胡葱和老鸦蒜等土壤为瘦土.

十一,看指示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蝗,大蚂蚁等的为瘦土.

附件:

土壤学教学实习分组及命名情况

组号

组 名

组 长

组 员

1

土组

于雄胜

胡海燕,田莲桂,管芜萌,柳瑞旗,陈 凯,

2

黑垆土组

吴 健

赵悠然,宋小雁,李富中,陈东风,孟祥登

3

黄土组

张 洋

赵 淳,陈 秦,李 超,龙 海,杨立峰

4

潮土组

高井刚

杨丽慧,王 媛,汪羽宁,张育林,毛文雄

5

淋溶褐土组

张 宏

尤 楠,魏 样,梁艳茹,李志江,高洪武

6

蒙金土组

樊 琳

王 芳,牛赵群,徐荣险,程正良,南雄雄

7

钙化过程组

乔小琳

孙 然,徐洪敏,陈晓燕,张 鹏,许成川

8

粘化过程组

段 敏

吴 妍,段春梅,杨学伦,李平立,符孟虎,牛玉德

9

氧化还原组

胡顺利

付成蕾,孙盼盼,秦宝军,王毅栋,黄先兵

10

锈纹锈斑组

孙文义

贾文燕,毛文娟,杨瑜琪,李亚芳,石生伟,莫成军

表5.土壤剖面记载表

剖面编号

地点

土壤名称

地形

地下水位

成土母质

侵蚀情况

排灌情况

农用地状况

石灰反应深度和特点

施肥情况

剖面示意图

层次

深度(cm)

颜色

湿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新生体

植物根系

层次过渡

土壤农业生产性状综合评定:

调查人: 年 月 日

篇5: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5月7日,对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会盟镇的土壤及园林用石、苗圃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5月5、6、8、9日为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时间:

指导老师:

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一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一天,路线是:学校孟津县平乐镇孟津县会盟镇--孟津黄河大桥--洛阳奇石交易中心--洛阳一苗圃园。在上午,我们挖掘了两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获益匪浅。

原始记录:

地点一:孟津县平乐镇一田地边

时间:

基本特点:褐土,坡度约15度。

基本属性与剖面特征:土壤发生层次明显,上部为深厚的熟化层,中部为黏化层,下部为钙积层。土体结构为上虚下实,表层粒状,下层多为棱状与拟柱状结构或块状结构。土壤呈微碱反应,PH值7.0-8.0.新土石灰反应明显, 老土不明显。黏化现象明显,再黏化层往往有铁锰胶膜,结核等新生体出现。土壤通透性良好,总孔度50%左右,大小孔隙比例适当,供肥保肥性能良好。

地点二: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黄河大桥

时间:205月5日上午

土壤类型:潮土

基本特点:土层深厚,质地层次明显,中间有明显的夹层。土层上部为砂壤,下部为沙层。表层有明显较多的红褐色锈斑绣纹,红色的角膜。下层有较多的青灰色低价氧化物。

剖面位置;孟津黄河公路大桥东50米黄河南。

地点三:洛阳奇石交易中心

时间:

洛阳奇石宝典。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具有观赏、收藏及科研价值。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观赏奇石,要讲究瘦、漏、透、皱、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十二个方面,更主要是要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并进而影响到海外诸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赏石渐成国际潮流。据统计,全世界至少有万天然奇石爱好者,并成立了国际爱石协会,国际自然艺术石爱好者协会等国际性赏石团体。 奇石溯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当武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定向现代文明,直至久远的未来。古今一切利用石头的行为及其理论,就构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石文化现象不分古今、中外,是全人类所共有的。

一、假山用石

(一)湖石

湖石即太湖石,因原产太湖而得名,实际上是经过风化的石灰岩,呈灰白色,在我国分布很广。湖石经风化溶蚀后,色泽光洁润腻造型美,线条浑圆而柔和,给人以纤秀优雅之美感。湖石因色泽、纹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又分为:

1.太湖石 原产苏州太湖西山,质坚而脆。由于风浪或地下水的溶融作用,形成美观的纹理及“弹子窝”等,观赏价值较高。还有宜兴石、龙潭石、青龙石与太湖石相近。

济南有一种少洞穴、多坚纹、形体顽夯的湖石称仲宫石,豹突泉、黑虎泉都是用这种湖石叠成假山。

2.房山石 产于北京房山,也是石灰岩。但因红色山上的作用呈土红色、橘红色、土黄色。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也称北太湖石。

3.英石 原产广东英德县一带,质坚特脆,用手指弹有较响的共鸣声。淡青灰色,有的间有白脉笼络,多为中小形体。分为白英、灰英和黑英,灰英居多,白英、黑英均甚罕见。

4.灵壁石 原产安徽省灵壁县。石产土中,常沾满赤泥,刮洗方显本色。手指弹也有共鸣声。石形干变万化,常要借人工全其美。

5.宣石 产于安徽宁国县。有积雪般的外貌,也有带赤黄色者。要刷净方见其质,故越旧越白

(二 )黄石

是一种带橙黄颜色的细砂岩。产地很多,以江苏常熟虞山的为著名。其石形体顽夯,见棱见角,节理面近乎垂直,雄浑沉实。

(三)青石

青石是一种青灰色的细砂岩,产于北京西郊洪山口一带。节理不像黄石规整,形体多呈片状,故又称青云片,在北京较多见。

(四)石笋石

外形修长如竹笋的一类山石的总称。产地很广,石藏于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上。又分:白果笋,青灰色的细岩中沉积了一些卵石,尤如白果嵌在其中;乌炭笋,是一种乌黑似炭的石笋;慧笋,是一种青灰色或灰青色石笋;钟乳石笋,是经熔融的石灰岩钟乳石倒置。

盆景用石

山石盆景的用石主要从种类、质地、纹理、神态、形状、色泽进行选择。我国岩石种类繁多,适宜制作盆景的岩石也很丰富。现常用制作盆景的岩石有30余种。多以产地、外形、加工难易等命名,与岩石学上的名称不相一致。

(一)软石

这类岩石便于加工,吸水性强,易生长植物。缺点是怕冰冻风化,软硬不均匀,有的有硬石块,有的太疏松。主要有:

1.砂积石 即上水石或称石灰华。产于石灰岩地区。当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沿石灰岩缝隙下渗时,不断溶解碳酸钙,当这种水进入平坦地段,水流速度减缓,水分蒸发,碳酸钙和泥沙胶结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形成一定厚度的砂积石。其中常有泥沙、砂石、植物残体,由于雨水继续溶蚀,植物腐烂,常形成芦管、孔穴等构造。由于自然的差异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砂积石,如芦管石、粗砂积、细砂积、硬砂积等各有特色。砂积石有灰白色、棕黄色、土黄色等。除石灰岩外,有些钙质砂岩在河床上经河水长期冲刷也能形成砂积石。

砂积石产地以安徽、浙江、江苏、江西、云南、四川等雨水充沛的石灰岩地区为好。

2.石珊瑚 又称海母石,是一种生物石灰岩,由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虫是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腔肠动物,个体小,喜群居,繁殖快,死亡后表面附生新的珊瑚虫,如此不断交替,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海水下面的珊瑚礁。一旦露出水面就形成珊瑚岛。盆景中的石珊瑚是六射珊瑚,白色,含石灰质,水分多,不易干燥,盐分含量较多,需要淋洗盐分后才能适宜植物生长。

3.浮石 盆景常用的浮石有两种:

(1)玄武岩浮石 玄武岩中比重小于1的能浮于水中称浮石。颜色有黑色、暗绿色、红棕色等。组成矿物为隐晶质。

(2)沸石浮石 火山喷发后期,大量灼热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冲天而出,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加快冷凝,形成不同圆形及丝状气孔的疏松物。能浮于水面,颜色有灰黑色、灰黄色等,易于加工。

4.鸡骨石 是含有硫化物的石灰岩露出地壳经流水等化学溶蚀作用,将硫化物、方解石带走,形成不规则孔隙,骨架是硅质的,孔隙中含有泥沙。其颜色、纹理很像鸡骨髓,故称鸡骨石,其骨架较脆,不易加工。有棕红色、土黄色、白色、红褐色等。

(二)硬石

硬石硬度大,加工困难,一般只采用天然形态,吸水困难,种植植物要精心护养。硬石天然形态持久,神态是软石难以达到的,是山水盆景中较高级的石种。

1.硅化木 又称树化石。在地壳变动时将大片树木陷于地下,在成煤条件不够时,树中的碳元素逐渐被SiO2所代替,变成十分坚硬的氧化硅。有黑色、棕红色、棕黄色等。又可分为竹化石、松化石、柏化石等。质坚而脆,加工困难,一般只取天然形态。

2.斧劈石 含泥质的石灰岩,水平层理明显,有浅灰色、深灰色、土黄色等。可呈片状、丝状等断裂,如夹有白色方解石、白云石带,可选作雪山、瀑布用石料。产地有江苏常州地区、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等,以常州产最佳。 硬石还有英石、石笋石、钟乳石等如前所述。

除假山、盆景外,园林中的石雕艺术多为纯白色大理

岩,有的为白色隐晶质石灰岩。园路常用卵石铺成各种图案。卵石即各种岩石在海边、江边、河床上的无棱

角、似卵圆形的石蛋。由各种石灰岩、砾岩、砂岩、岩浆岩、变质岩等形成的。台阶、栏杆等用石不一,多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片麻岩等。

从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我认识了一些园林用石,怎样去用想象的思维去欣赏奇石。

地点四:洛阳一苗圃园

时间:年5月7日下午

盆景用土;蛭石、泥炭、珍珠岩、陶粒、青苔、扦插牛粪稻壳

实习内容总结与分

褐土:为河南第二大土壤,主要分布于豫西北黄土丘陵及潜山丘陵,南以伏牛山北坡坡麓,北以太行山东南麓为界,东北以京广线为界,西达省境。

环境条件;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均温13.5--14.6度。年降水量:640--805.2毫米。

地形:潜山丘陵,阶地,缓岗等地形部位上。

主要为农业用土,成土母质为黄土母质,山地为岩石风化物。

植被:中生绿阔叶林为主,并有旱生林与灌丛,代表树种有侧柏、辽宁栎,灌丛有黄栌、荆条、酸枣等。

褐土与碳酸钙反应明显,钙镁丰富。

影响农业主要因素:干旱(灌溉、降水)、水土流失(粘化过程、钙化过程),旱耕熟化。

措施;1.水土保持,2.发展灌溉与防旱保墒相结合,3.合理耕作,4.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潮土:河南第一大土壤。位于豫东黄淮海冲积平原,西以京广线为界与褐土相接,南以淮河干线为界与水稻土相接,东和西达省境,与安徽、山东、河北三省潮土接壤。

主要母质为河流沙冲积母质即冲积母质。地下水为降水,土层深厚,质地层次明显,中间有明显的夹层,上部为砂壤,下部为明显的沙层,表层有较多的红褐色锈斑锈纹,红褐色角膜,下层有较多青灰色的低价氧化物。主要地形,平原。

人为活动是加速土壤侵蚀的因素。人类对坡地的开发利用以粗放式经营为主,长期以来沿用的陡坡开荒、毁林(草) 开荒、乱砍滥伐森林植被以及其它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加剧了坡地土壤侵蚀。径流小区试验证明,有的坡地开垦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比自然裸地还要严重,特别是经常顺坡种植的旱坡地,由于人为松耕,使土壤侵蚀比自然裸露坡地增加10 倍左右。

应该怎样治理呢?

其方法可以借鉴广州火炉山和中山五桂山的治理方法,具体如下:

A、防治原则: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③治理措施与农业生产措施相结合。④治理与治贫相结合。⑤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B、防治措施:1、植被措施治理坡面侵蚀;2、植被工程措施治理沟蚀与崩岗;3、坡耕地推广应用保水保土耕作法;4、推广应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如立体农业。

个人总结:

对于这次实习来说,我认为收获是巨大的。其一,免费旅游黄河滩景,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其二,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篇6: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 陈宝成

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7:土壤学实习报告

前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概况: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观测点五(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二):宁岗至井冈山319国道旁海拔7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8.865’ 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观测点八(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五):大院农场至江西坳小路旁海拔1455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 N26°24.347’ 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 ,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观测点九(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六): 江西坳山顶海拔18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 N26°24.886’ 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观测点十(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七): 鹿原镇公路旁海拔245m处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 N26°22.970’ 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19°。即倾向为141°,倾角为19°,走向为51°。

二、实习内容与分析

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习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平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平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习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 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3.2水平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习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 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习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习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

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需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

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须按标准进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

3.3土壤标本采集

为了在实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

三、个人总结与建议

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观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足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

篇8: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来源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

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日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馏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

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2、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录

、各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与描述记录

①土壤颜色

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之一;使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既科反映土壤的成土环境,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土层性质的外在表现。

土壤质地

含义:土壤颗粒的粗细状况,即砂砾、粉粒和粘粒等级所占重量百分数。

野外判断方法:目视手测法。

用手指捻摸或加水湿揉土条来判断土壤质地。

③土壤结构

含义:土壤颗粒在自然状态下的胶结情况,或孤立存在,或者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团聚体。

野外判断方法:将原状土壤拿到1m高度,自由下落,根据破碎行层的团聚体形态,判断所属类型:团粒状、块状、核状、片状、单粒等结构。

④土壤根系

植物根系的种类、多少和在土层中的分布状况,对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土壤剖面的形态描述中,必须观察植物根系。

⑤土壤PH值

土壤溶液的PH值反应土壤酸碱性的指标,在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土壤PH值变化处于PH4—PH10之间。

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事宜的土壤PH值介于5.5—8.5之间。

四、实习内容

1、6月16日中午12:00,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下雨。

剖面一:大明山的海拔256M,是地带性分布土壤,典型的赤红壤。

中国土壤分类有两个体系: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

根据发生学分类该剖面土壤叫赤红壤;系统分类叫富铁土。

土壤剖面是研究野外土壤实习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应该学会通过土壤剖面来研究土壤。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

为了节约时间和方便我们直接借用自然剖面挖新剖面观察。

剖面要具有代表性,挖土壤剖面时应该是向阳的方便观察,剖面要垂直,剖面的上面土壤不能扰动,植被不能破坏,不要有人踩踏,因为会破坏原有的结构,影响土壤层次的厚薄。

该剖面赤红壤分层形成原因:赤红壤发生过程当中,发生了强烈淋溶和矿物风化;强烈淋溶和矿物风化都会导致土壤的盐基离子大量流失。

降雨量大,约为1200—15000mm,温度高,必然发生强烈淋溶和矿物风化比较彻底。

母质是砂页岩母质,母质的特性决定了该剖面土壤的特性是砂性粘性搭配比较合适,这个因素导致了淋溶比较强烈。

该剖面的地形是山前坡地,剖面里有泥土有石块,石块的磨圆度不明显,母质是原地风化的母质。

因为是坡地所以水土流失大造成了淋溶。

④生物影响,铁芒箕、血桐、芒草等分布密集。

植被类型丰富,有高大的乔本、灌木和草本,由铁芒箕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可知该地赤红壤属于酸性的,跟之前的分析相符合。

因为淋溶比较强烈,会导致盐基离子流失从而导致土壤变酸性。

观察土壤剖面,要观察土体构型(即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

篇9: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来源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

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日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馏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2、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录

各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与描述记录

①土壤颜色

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之一;使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既科反映土壤的成土环境,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土层性质的外在表现。

②土壤质地

含义:土壤颗粒的粗细状况,即砂砾、粉粒和粘粒等级所占重量百分数。野外判断方法:目视手测法。用手指捻摸或加水湿揉土条来判断土壤质地。

③土壤结构

含义:土壤颗粒在自然状态下的胶结情况,或孤立存在,或者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团聚体。

野外判断方法:将原状土壤拿到1m高度,自由下落,根据破碎行层的团聚体形态,判断所属类型:团粒状、块状、核状、片状、单粒等结构。

④土壤根系

植物根系的种类、多少和在土层中的分布状况,对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土壤剖面的形态描述中,必须观察植物根系。

⑤土壤PH值

土壤溶液的PH值反应土壤酸碱性的指标,在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土壤PH值变化处于PH4—PH10之间。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事宜的土壤PH值介于5.5—8.5之间。

四、实习内容

1、20xx年6月16日中午12:00,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下雨。

剖面一:大明山的海拔256M,是地带性分布土壤,典型的赤红壤。中国土壤分类有两个体系: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根据发生学分类该剖面土壤叫赤红壤;系统分类叫富铁土。土壤剖面是研究野外土壤实习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应该学会通过土壤剖面来研究土壤。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为了节约时间和方便我们直接借用自然剖面挖新剖面观察。剖面要具有代表性,挖土壤剖面时应该是向阳的方便观察,剖面要垂直,剖面的上面土壤不能扰动,植被不能破坏,不要有人踩踏,因为会破坏原有的结构,影响土壤层次的厚薄。该剖面赤红壤分层形成原因:?赤红壤发生过程当中,发生了强烈淋溶和矿物风化;强烈淋溶和矿物风化都会导致土壤的盐基离子大量流失。降雨量大,约为1200—15000mm,温度高,必然发生强烈淋溶和矿物风化比较彻底。?母质是砂页岩母质,母质的特性决定了该剖面土壤的特性是砂性粘性搭配比较合适,这个因素导致了淋溶比较强烈。?该剖面的地形是山前坡地,剖面里有泥土有石块,石块的磨圆度不明显,母质是原地风化的母质。因为是坡地所以水土流失大造成了淋溶。④生物影响,铁芒箕、血桐、芒草等分布密集。植被类型丰富,有高大的乔本、灌木和草本,由铁芒箕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可知该地赤红壤属于酸性的,跟之前的分析相符合。因为淋溶比较强烈,会导致盐基离子流失从而导致土壤变酸性。观察土壤剖面,要观察土体构型(即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分为A层、Ac层和C层,该剖面没有B层的原因: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基本的矿物材料和矿物质和性质,砂页岩结构特点容易分化含有大量二氧化硅,决定了水分渗透性很好,而且该地降雨量很大,淋溶强度很强,土壤通透性比较好,发生淋溶后的淋溶物会被带走,不会淀积下来,所以没有淀积层(B层)。Ac层是因为是原地风化母质,A层里面含有石块,所以称为Ac层。如下表为记录数据:

2、20xx年6月17日早上9:00,弄拉自然保护区,晴。

剖面二:弄拉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母质是石灰岩风化产物,石灰岩地区发育的土壤,在发生分类学从属于初育土纲,指该土壤年龄可能很大但始终保持幼年发育状态。石灰岩的发育始终处于脱盐脱硅的状态,处于幼年特征,因为石灰岩碳酸钙是微溶于水的,始终持续给土壤补充钙,始终处于初育土纲。石灰土可分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广西主要分布的是棕色石灰土,约占70%—80%。黑色石灰土一般是在石灰岩岩缝里面形成的,因为岩缝里面不断地有腐殖质的积累。而且水热条件不适合分解,水容易渗漏掉,有机质比较容易积累,有机质积累程度高约占20%—30%,通常呈现黑色,所以叫黑色石灰土。而棕色石灰土相对黑色石灰土有机质积累就没那么多,该地剖面得土壤就是属于棕色石灰土,有机质含量在为5%左右。黄色石灰土的黄色是相对红色石灰土而言的,红色石灰土属于发育的后期,有红色氧化铁的富集。该剖面团粒结构很明显,颗粒是一颗一颗的,直径约1—2mm,是比较大的团粒结构,结构性非常好,但是石灰性土是黏性的,风化产物主要以粘粒为主,粘粒决定它是质地很粘重。因为石灰土太黏所以下层土壤没办法形成团粒结构不适宜作物生长发育。初期生产率很低,怎样保留土壤在该地区是很重要的。经观察该剖面土层不深约50cm,坡积物可以分为A、Bt、C层。

3、第三天:时间:20xx年6月18日;地点: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东北坡;天气:晴

剖面三: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南亚热带雨林季风气候,除具有强烈的山地气候特征外,还具有季风气候特征和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5.1度,年降雨量2630.3mm。总的来说,大明山气候特点为:全年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夏季湿热,冬季则相对干冷且有冰雪;多暴雨,年平均风速小。

大明山东北坡海拔200m,土壤类型属于赤红壤。成土母质是砂页岩,坡地典型的小地形土层深厚不统一,砂页岩原地风化产物。剖面分层有典型的B层,有明显的腐殖质积累Ah层,根据观察B层可以分为B1、B2层淀积层,C层。具一是土壤酸性太强,这里应该是富里酸导致A层是酸性的。不利因素二,坡地有一定坡度不适合开发农业而且容易水土流失。对该地土壤的种植解决方法:一是适合酸性土壤的植物如茶树,二是改良土壤酸碱性。

4、时间:20xx年6月18日;地点: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东北坡;天气:晴

剖面四:大明山海拔420m,该海拔的土壤类型属于山地红壤。山地红壤和赤红壤都是铁铝土纲的土壤但它们有个区别是风化程度不一样,物理化程度不一样,描述风化过程指标是硅铁铝率,该剖面土壤的硅铝率约为2.2。剖面可以划分为O层(枯枝落叶层)、Ah层、B层、C层。具体数据记录在下表:

5、时间:20xx年6月18日;地点: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东北坡;天气:晴

剖面五:大明山海拔680m,该土壤类型是黄红壤,即红壤向黄壤过度的土壤,兼具有红壤和黄壤的性质,红壤属于富铝土,风化强度很高,土壤里面含赤铁矿。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度降低,降雨量更多,母质矿物风化程度弱,硅铝率约为2.2。因为湿润赤铁矿开始水化生产生铁矿,表现黄色,风化弱。分为Ah层,B层。

五、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大明山赤红壤:赤红壤的地理位置具有优越性的生物条件和气候条件,除现有耕地仍应加强培肥和保护性种植措施外,大面积山丘赤红壤资源有着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优势,生产潜力极大。在可持续开发利用上,应从全局出发,实施区域种植,重点以发展热带、亚热带水果、药材或木材为主,并根据不同生态环境及土壤条件,建立各种优质品种商品基地。大明山赤红壤较瘦瘠,应采取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建立自然植物保护区。如根据赤红壤属于酸性土壤,我们应该种植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的植物,逐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积累,慢慢培肥土壤,使土壤更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最终改善土壤性质使土壤变成优质土。在经济条件可以支持的下,可以大面积改良土壤的酸性,使土壤酸碱性慢慢趋向中性,适合更多植物生长发育。

弄拉自然保护区土壤: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弄拉村,其土壤中钙、镁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表面植被发达,虽然上世纪60年代时山林破坏严重,但60年代末开始造林,80年代有进一步发展林业,最近二三十年来生态基本恢复。弄拉属于石灰岩性岩溶山区,岩溶山区的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石山地区虽然土壤少,容易水土流失和受到石漠化的威胁,但也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岩溶山区有峰丛洼地、峰林平原、高原峰林等许多不同类型,应该根据不同类型建立不同的示范区。另外还应该利用好水资源。水资源普查表明,广西有地下暗和400多条,大泉400多个,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应该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的一环。弄拉保护区的土壤是红色石灰土粘性大,下层没有形成团粒结构,不适宜根系伸展。针对红色石灰土土壤情况,应开展经济价值较高的金银花、苦丁茶等中药材种植;发展牛羊养殖,以牛羊喜食的任豆树树叶为饲料,大量种植任豆树,以圈养代替放养,达到了保护草地资源的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显著,起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增加植被的种植量逐步改善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物和碳固存的积累,保护水土流失,营养流失,逐步完善生态建设。

六、野外实习心得和体会

这次土壤野外实习共有3天,通过这三天的野外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使我们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跟实践相结合,促使我们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土壤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土壤学的意义,体会到什么是学以致用。并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土壤剖面的方法要领和细节。深刻体会到学习土壤知识可以应用到实践中去,改善土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土壤。使某些地区土壤问题严重的地区得到改善和改良,逐渐恢复生态建。实习中我认识到在野外实习需要大家一起团结合作,合理分工,大家努力工作相互配合,注意安全,听从老师安排和带领是完美地完成一次野外实习的关键。野外实习意味着我们要吃苦耐劳,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十二分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这几天野外实习我们考查了大明山植物土壤的地带性分布和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的非地带性分布的石灰钙质淋溶土的土壤植物类型及分布规律。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留下汗水收获了知识,同时理解了:地理科学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学科。同时非常感谢周兴老师和罗献宝老师的辛苦付出和教诲,感谢全体同学们的团结互助跟我一起度过一个难忘的土壤野外实习。谢谢!

篇10: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沂源溶洞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鲁山之阳,以千人洞为中心周围1.5公里范围内有天然洞穴40余个,称为沂源溶洞群。属奥陶纪石灰岩溶洞,距今5亿多年,是长江以北最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专家称为“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的有千人洞、养神洞、珊瑚洞、玄云洞、九天洞等十几个溶洞。

洞内景物美妙奇险,配以鲁山的幽谷翠峰,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许多洞穴曾是古代猿人生息、繁衍的场所,曾挖掘出猿人头盖骨及数枚牙齿化石,伴随着大量动物化石,并发现大量猿人石器,故称为“沂源猿人”溶洞群。近几年已有多处洞穴开发,正式向游人开放。“千人洞”以高宽大而得名,地质上称“山东一号洞”。

洞内有23尊壁雕佛像和三组“佛的故事”浅浮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石龙洞”以洞内数条天然石龙而得名,洞长218米,为厅堂式洞穴,洞内有双龟把门、龙王宫、银河相会、云霞岛、龙蛇相斗等景观。“养神洞”以各路神仙由玉皇大帝率领云游四海在此歇息的传说而得名,全长800余米,为分支型洞穴,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内有石林叠瀑、雄狮把门、唐僧取经、王母宫、水族宫等48处景观。“玄云洞”为通道式分支型洞穴,总长300米,分为上下两层,两层洞穴由一垂直的落水洞相连接,洞内片状钟乳石较多,敲之发声,可弹奏简单的乐曲,名曰石筝。

石筝、石柱林立,多呈宝塔状,少数似嫦娥、宫女,婷婷玉立;石旗、石带、石幔、石瀑、石葡萄,多姿多彩。“九天洞”洞内由九个洞厅组成,故名“九天洞”,洞穴全长500余米,平均宽10米,高8米。洞内石幔、石帷幕、石柱、石笋、石莲、石冰、卷曲石等景观奇特,晶莹剔透。另外还有“珊瑚洞”、“灵芝洞”、“神仙洞”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一)、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鲁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棕壤、褐土两种土类,其中棕壤包括棕壤性土和林地棕壤,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面积达172hm,,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7.8%;褐土俗称黄土,包括褐土性土、林地褐土,面积为2898h耐,占保护区面积的22.2%。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

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棕壤的一般性质是:(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5)硅铝率在2.5~3.4之间,平均值为3.03,略高于黄棕壤,但显著低于褐土。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2)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4)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5)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11: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 陈宝成

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12:土壤学毕业生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1) 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

(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稍全面系统地学习、查询了泰山地区土壤的分布、类型、形成条件、剖面特点及改良利用措施,使我基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对主要土壤类型的性状特征及改良利用情况有一个稍全面的认识,为解决今后专业学习中所可能遇到的土壤学问题打下基础。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篇13:土壤学毕业生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1) 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

(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稍全面系统地学习、查询了泰山地区土壤的分布、类型、形成条件、剖面特点及改良利用措施,使我基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对主要土壤类型的性状特征及改良利用情况有一个稍全面的认识,为解决今后专业学习中所可能遇到的土壤学问题打下基础。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土壤学毕业生实习目的]

篇14:土壤学实习报告3000字

2.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褐土的粘化过程是残积粘化,粘粒排列方向无规则,淋溶弱;

(2)弱淋溶钙积过程:有钙积层,出现假菌丝和砂姜

(3)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3.成土母质(土属):

测区内出现的褐土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有: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石灰岩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和黄土母质。

4.剖面特点:

整个土体课大致分为四层:A-Bs-Bca-C

A层:有机质层(腐殖质层),灰棕色或灰褐色,壤质,疏松多孔;五氧化二磷含量5-50mg/kg,氧化钾含量70-175mg/kg,腐殖质含量1-1.5%;

Bs层:粘化层,粘粒含量高,质地粘重,一般呈褐色;

Bca层:钙积层,浅褐色或淡黄色,轻壤到中壤,块状结构,盐酸反应强烈,有假菌丝和砂姜;

C层:母质层,岩石风化后碎屑物,黄土,黄土状洪冲积物。

5.主要亚类:

(1)淋溶褐土:在棕壤之下,出现在褐土的最上部,海拔较高,一般为1000米以上,PH值微酸性6.5左右,A-Bs-C结构(Bs为粘化层),本测区内看不到;

(2)典型褐土或褐土:母质层中也含有一定少量的钙质,A-Bs-Bca-C结构,盐酸反映上弱下强;

(3)碳酸盐褐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阶地和盆地边缘,发育在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为A-Bs-Bca-Cca结构(Ca丰富),加10%的HCL,土体冒泡;

(4)潮褐土:原来称为草甸褐土,分布在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白洋淀中心沼泽土)位置低,洪冲积扇末端的指状缓岗上,A-Bs-Bca-Cw结构(Bca钙积,Cw潴育层出现锈纹锈斑,一般为1M以下很深的部分出现;

(5)褐土性土:因为成土年份较短呈A-C结构,分布在褐土区内,低山地的顶部和阳坡,土层薄,植被不好。

6.改良利用措施和途径:

(1)应该注意发展灌溉,多建一些储水池,用来积聚雨水,灌溉农田,运用水土保持措施,在山谷中间期谷坊坝,用以拦截雨水和残坡积物质,在山坡上修建梯田和鱼鳞坑,拦水拦沙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的配施,有机无机肥的配施,以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林果跟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推行立体农业。

(四)西陵区的土壤调查:

1.从保定出来一路向西,满城测区为山前平原的上部,母质类型是河流冲击物,不算台地。地下水对土壤的影响逐渐减小,看不到氧化还原层。主要是看褐土的亚类,典型褐土的上部HCL的反应微弱,下部较强;碳酸盐褐土整体反应很强或是上强下弱,主要影响因素是母质;潮土褐土在1m以下出现氧化还原层,有锈纹锈斑;褐土性土不长农作物。满城测区黄土台地,基岩是石灰岩,新黄土的质地轻直立性结构明显并有大量的假菌丝出现和砂姜,质地粘重,盐酸反应强烈。老黄土基本上无盐酸反应(判断新老黄土主要是看其质地是否均一,是否夹有碎石)。古风化壳:颜色更深,石灰岩的上层,土体颜色发红,夹杂碎石,滴盐酸后基本上不冒泡。植被:酸枣、荆条、草本植被类型。

2.从实习基地出来向九龙山方向出发,经过了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定土类时,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然后是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

3.西陵测区属清朝皇陵区,人为因素对土壤影响较大,有些土壤经过人为扰动,破坏了土壤的典型性。

一、概况:易县位于河北省的中西部,保定的西北部,西与涞源接壤,北与涞水接壤,东与定兴交界,南与徐水,满城,顺平毗邻。全县总面积380万亩,总人口 53.7万人,全县有耕地71.2万亩,人均耕地1.3亩,耕地一半以上为水浇地,有机质含量0.6%以下,氮磷元素缺乏。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限制,工农业基础薄弱,过去山多耕地少,交通不便,单靠种植业,人民生活不富裕。近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河北农大太行山开发,给这里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引进先进的品种兔,发动群众进行养殖,使当地农民手中逐渐有了钱,再就是发展果品生产方面,开山种植果树,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在此带动和影响下,农业不断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交通、通讯不断完善,矿产、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人民生活迅速提高。

1.气候条件:易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范围较小,变化不明显,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瓜果、芝麻等。

2.地形地貌:本县地势西高东低,测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形主要有河床、阶地、黄土台地、岗地、丘陵、低山,在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母质和土壤,其利用方式也不同。

3.水文地质:县域内有五大河流,北易水河,拒马河,中易水河,南易水河和漕河,但整体河流水量较小,该区域较为缺水,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产生不良影响。地下水位较深,水质较好,一般不参与成土过程。

4.植被条件:山地有些乔木,主要为人工林,像油松和桦树等;草本主要为禾本科,如白草,菅草,黄被草;灌木有酸枣、荆条。阴坡长势好于阳坡,阶地大部分被利用,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台地以旱作主,没有水浇条件,低阶地有水浇条件,种植高产作物,除此之外有些田间杂草和乔灌木。

5.母质类型:主要分布有石灰岩类岩石,还有岩浆岩和变质岩。测区内的九龙山上主要分布有石灰岩和变质岩(大理岩、千枚岩、辉绿岩等),九凤山上主要分布了变质岩的花岗片麻岩,其母质有残坡积物,洪冲积物,还有黄土(新黄土和老黄土)等。

6.土壤类型:本测区主要分布有褐土及其亚类。

二、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土壤分布规律:

1.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

(1)气候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气候影响温度、降水量和蒸发的同时,也影响母质的风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布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2)地形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热的分布,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到地貌条件的影响。(3)母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它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营养成分和组成成分。(4)植被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类型,影响发育方向和分布。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也体现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5)时间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时间影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6)人为活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人为活动能破坏土壤的典型性

2.土壤分布规律:

(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部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刨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为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北易水河测区本该有河漫滩,由于改造的大,未被利用的地方是冲积土,土层薄,下层沙质无层次,成土年龄短。大面积是潮褐土,有锈纹锈斑出现,有少许潮土。

(2)高阶上分布有潮褐土(山区最好是耕地),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即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Bca,内有假菌丝或砂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Cw,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为1米以下(潮土为土层 30-40cm)。九龙山测区海拔110m,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

(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

三、测区各主要土壤类型(土种)的特点及改良利用:

1. 测区的基本状况。

本测区位于低山丘陵地区,温度较低,地势较高,山谷众多,河流流量较小,基本无水条件,山坡坡度较缓和。农业利用方面,阶地和谷地大多被农业利用,平整为耕地,山谷中建起谷坊坝,种植玉米、花生、等;山坡大部分已经被改造成为梯田,种植柿子、粒子等鲜果品;九凤山阴坡上种植大面积的油松,长势良好;剩余土地大部分为土层浅薄的潮土性土,为自然土壤中的薄层,基本无法利用。

2. 主要土壤类型(土种)的特点:

(1)褐土性土:成土年龄短,土层发育差,土层较薄,只有两个剖面层即A--C剖面。一般分布在山顶或是山体阳坡。土质粗,多含沙砾和砾石,多为砂壤或轻壤。盐酸反映微弱。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的残破积物。

(2)典型褐土:土地构型::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上面盐酸反映微弱,下部反映强烈。母质为残坡积物。所处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深,不参与成土过程。新生体有砂姜和假菌丝。

(3)碳酸盐褐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阶地和盆地的边缘。主要发育在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体构型A--Bs--Bca--Cca。母质中含有大量的钙。黄土母质多为轻壤--中壤,质地均一,土层深厚。

(4)潮褐土:分布在山麓平原中下部,洪冲积扇末端的指状缓岗上。土体构型A--Bs--Bca―Cw。母质层中出现锈纹锈斑。母质为河流洪冲积物,质地为轻壤到中壤。

(5)潮土:分布在冲积平原岗地向洼地过度的倾斜平地上,山区的沟谷处也有零星分布。土地构型Ap--P--Bw―Cw。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多为中壤----重攘。无盐酸反应。理化性状:①有机质含量0.6%-0.1%②碳酸钙含量8%③质地多变,从砂壤到中壤,质地剖面复杂④钾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120mg/kg以上,速效磷缺乏,缺氮少磷。

(6)冲积土:分布在河漫滩地区,母质是河流的洪冲积物,无明显指示植被,多为田间杂草,剖面呈A-C剖面,土壤成土年龄短,层次不明显,几乎无明显的诊断层。砾石含量多,质地粗,几乎无盐酸反应。

-土种的确定:有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之分。自然土壤:按土层厚度划分:薄层<30cm;中层30-60cm;厚度>60cm。耕作土壤:按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划分(表土质地: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及粘土。土体构型:夹砂或砾石层,腰砂或砾石层,体砂或砾石层,底砂或砾石层,夹粘层,腰粘层,体粘层,底粘层)。

3. 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

(1) 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

(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最终达到理想模式:高山远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缓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具体措施: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的范围内。②改土阶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植物或多施农家肥。

-改良土质的方法: (1)客土法:拈掺砂,砂掺拈。一种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但费时费力。(2)增施有机肥。(3)引洪漫淤:紧出砂,慢出淤,不紧不慢出两合。

-褐土的改良利用:(1)发展灌溉,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褐土资源,林果粮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推行立体农业.。

-潮土的改良利用:(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2)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经济效益(3)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

篇15:土壤学实习报告心得

一、实习意义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二、实习要求

1、3—6人为一小组。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三、实习过程

1.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

(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为棕壤;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 0.6m ,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 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习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土壤层次

土层深度/cm

土壤pH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石砾含量

结构特点

有机质

新生体

腐殖质

0-3

-

棕色

-

-

-

较高

淋溶层(A)

3-17

5.2

浅棕色

酸性壤质

团粒

一般

淀积层(B)

17-30

6.0

浅橙黄

近中性壤质

粒状

较少

母质层(C)

30-55

5.3

橙黄

弱酸沙壤质

细小量少

粒状

母岩层(R)

55以下

(因为实习时间紧张、观察粗略及笔记较慢等使表格里部分内容缺失。)

(7)总结回顾:

1、泰山的气候环境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植被分布为以海拔800m为界,800m以上油松木,500m-800m多为侧柏、松树,500m-200m多为灌木;

2、泰山阳面成土母质为残积母质和坡积母质,土壤类型多为棕壤,其母质岩主要是花岗岩,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主要特征是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B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3、泰山山顶和阳面的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阴面岩石组成多为石灰岩,且泰山地势为东高西低,较多溪流为自动向西流;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馒头组土层及主要岩石层分布由下到上为:黄土——薄层灰岩——黄绿色页岩——鲜红色页岩——浅绿色页岩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篇16: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篇)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鲁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棕壤、褐土两种土类,其中棕壤包括棕壤性土和林地棕壤,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面积达172hm,,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7.8%;褐土俗称黄土,包括褐土性土、林地褐土,面积为2 898h耐,占保护区面积的22.2%。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棕壤的一般性质是:(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5)硅铝率在2.5~3.4之间,平均值为3.03,略高于黄棕壤,但显著低于褐土。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2)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4)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5)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17: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 权 刘 军编写)

学生姓名:

专 业:

班 级:

实习时间:

实习小组:

指导教师: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教研组

第一部分 土壤剖面特性描述与记载

土壤剖面描述与记载表

土壤类型

发生学名称: 系统分类名称:

观测地点

观测时间

土地类型

1.旱地

2.水田

农业利用方式

土壤培肥情况

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地形地势

地下水

土壤年龄

1.年平均温度

2.年降水量

3.其它

1.自然植被

2.农作物

1.海拔高度

2.地形

3.其它

1.水位 米

2.水质

成土过程

主要过程

次要成土过程

侵蚀程度

污染情况

灌排情况

土壤剖面特征描述

土体构型简图

(用铅笔描绘)

土层

湿

结构类型

紧实度

pH

新生体

侵入体

石灰反应

根系量

障碍因素

深度

cm

农业生产综合评定

调查人

第二部分 实习报告部分

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

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

2.成土因素:

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

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

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乡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上述项目完成专题报告(作为实习考核题).

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

v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

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

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

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

黄土:黄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 primosols)野外土壤剖面观测与描述指南

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画各层次主要特征

土壤层次:

名称:指发生学层次名称

代号 按照我国土壤层次代号系统命名

深度:记各层次起和至的深度 单位:厘米

湿度:记观测时各层次土壤湿度 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

颜色:按照图示描述

质地:用搓试法判断

结构类型:类型和大小

坚实度:极松,松,散,紧,极紧

石灰反应:无,弱,中,强,极强

根系量:没有,少量,中量,大量

10.母质:主要指明类型

11.障碍因素:对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说明障碍因素类型和严重性.

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层次为基本单元,从上向下逐层描述.

土壤形态观察与分析

一.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主要由白,黑,红,黄四色来组成,白色来自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和钙镁盐类.黑色主要来自腐殖质,还有铁,锰化合物,磁铁矿,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绿泥石等.红黄色来源于水化程度不同的氧化铁,如

褐铁矿2Fe2O3 3H2O 黄棕色褐色 Fe2O3 nH2O

黄针铁矿 Fe2O3 2H2O 全黄,棕黄色

针铁矿 Fe2O3 H2O 黄棕,棕黑色

红褐铁矿 2Fe2O3 H2O 红至棕红色

赤铁矿 Fe2O3 红色,樱桃红

Fe3(PO4)2 3H2O 蓝色 浅天蓝绿色(深,浅,黑蓝色)

MnO2 软锰矿 黑色,深灰,铁灰.

Fe3O4(Fe2O3 FeO)磁铁矿 铁黑色

FeCO3 菱铁矿 兰深色

表1.土壤颜色的来源和存在的土层

代号

名称

成 分

存在的土层

相近的颜色

1

腐殖质,碳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潜育土的A层碱土AB层

灰黑,暗灰

2

1+3

灰色森林土,白浆土的表层

浅灰色,淡灰色

3

高岭土SiO2,CaCO3,CaSO4

白浆层,灰化层,脱碱层,钙积层

灰白

4

含水氧化铁

黄壤,黄土性物质和许多土壤的B层

浅黄

5

氧化铁(Fe2O3)

红壤B层

橙红,红棕

6

1+5

栗土及褐色土各层

褐色

7

1+4+5

棕壤的B层

黄棕

8

灰棕

2+7

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冲积土表层

棕灰

9

暗棕

1+7

棕壤,黑钙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层

棕黑

10

青灰

Fe+++3

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潜育层

灰绿灰色

鉴别土壤颜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为主,灰色为次.并注明占优势的颜色和斑杂的颜色.土壤湿时色深,干时色浅;土壤质地粗时色浅,细时色深;有结构的色深,粉碎后色浅;光线强弱反应的色也不一致,在观察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尽力做到标准统一.

二.土壤结构

注意结构的大小,形状,光泽,坚韧力,结持力,结构内外的颜色等.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见表2.小于0.5毫米的微结构在野外条件下可以视为无结构.

表2.常见土壤结构性状表

类别

结构特征

农业性状

备注

粒状

近圆形,表面较圆滑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团块状

较大,近圆形表面粗糙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核状

棱角明显,近方向表面,有光泽

坚实,扎不下根

淀积层

片状

水平分布如片

通透性差

白浆层,脱硅层

鳞片状

成片,但不呈水平

不良

犁底层

块状

近方形土块

易跑墒,难出苗

耕层结构破坏积碱化层

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不明显

极不良

碱土

棱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明显

三.新生体

新生体的形状有: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新生体的成分主要有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

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

四.土壤湿度

对鉴别土壤颜色和结构有影响,分4级记载

湿 用手挤压土壤出水

潮 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

润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

干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

五.土壤坚实度 即土壤抵抗压碎的程度.

分5级,和土壤的湿度有关

很坚实 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坚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紧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

稍紧实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

稍松 轻轻一压,土即散开

六.土壤质地

在田间用手测试法确定,再根据室内分析检查对照.田间鉴别方法参照表3.

表3.搓片法鉴别土壤质地

质地名称

质 地 特 征

干 试

砂土

不能成片

不成土块

砂壤土

勉强可成薄而极短的片状

轻压即碎

轻壤土

可成不超过1厘米的短片

相当于火柴棒力压断

中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较难压碎

重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

很难压碎

粘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有强的反光

七.植物根:

根的多少分为4级

(1)很多 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

(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

(3)少 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

(4)极少 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

根的粗细分4级

(1)极粗 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

(2)粗 根的直径3~10毫米

(3)细 根的直径0.6~3毫米

(4)极细 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

记载时注意分辨根的性质(禾本科,肉质,纤维,根茎),根的形状(自由生长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强弱等.

八.层次过渡情况

分为级明显,明显和逐渐过渡3种

层次过渡的形状有水平,整齐,弯曲,舌状,西契状,浪状等

九.在含碳酸盐的土壤上,用1%的盐酸估测碳酸盐的含量,见表4

表4.碳酸盐反应(石灰反应)

碳酸盐含量(%)

可听到

可见到

级别

<0.1

0.5

模糊极弱的声音

极弱

1.0

声音弱而不很清楚

刚刚见到极弱的起泡反映

2.0

明显地听到声音

弱气泡反应

5.0

容易听到音响

易见到气泡反应,泡沫高大3毫米

10.0

容易听到音响

泡沫高大7毫米

极强

要记载泡沫反应的强弱反应的强弱,起止深度,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注意不要将滴过盐酸的土壤取作样品.

以上观察内容记载在田间记录本上或记在表上(见表5).

十.pH

怎样识别土壤肥瘦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淡.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粘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肥土不易淀浆;瘦土极易淀浆,板结.

五,看土壤裂纹.肥土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纹少而大.

六,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不易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七,看田水水质.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气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八,看夜潮现象 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九,看保肥供肥能力 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的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保肥供肥力弱的均为瘦土.

十,看指示植物. 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菜,黄梅菜,和蟋蟀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年毛草,鸭舌草,野荸荠,三棱草,青葫苔,茅草,野兰花,野胡葱和老鸦蒜等土壤为瘦土.

十一,看指示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蝗,大蚂蚁等的为瘦土.

附件:

土壤学教学实习分组及命名情况

组号

组 名

组 长

组 员

1

v土组

于雄胜

胡海燕,田莲桂,管芜萌,柳瑞旗,陈 凯,

2

黑垆土组

吴 健

赵悠然,宋小雁,李富中,陈东风,孟祥登

3

黄土组

张 洋

赵 淳,陈 秦,李 超,龙 海,杨立峰

4

潮土组

高井刚

杨丽慧,王 媛,汪羽宁,张育林,毛文雄

5

淋溶褐土组

张 宏

尤 楠,魏 样,梁艳茹,李志江,高洪武

6

蒙金土组

樊 琳

王 芳,牛赵群,徐荣险,程正良,南雄雄

7

钙化过程组

乔小琳

孙 然,徐洪敏,陈晓燕,张 鹏,许成川

8

粘化过程组

段 敏

吴 妍,段春梅,杨学伦,李平立,符孟虎,牛玉德

9

氧化还原组

胡顺利

付成蕾,孙盼盼,秦宝军,王毅栋,黄先兵

10

锈纹锈斑组

孙文义

贾文燕,毛文娟,杨瑜琪,李亚芳,石生伟,莫成军

表5.土壤剖面记载表

剖面编号

地点

土壤名称

地形

地下水位

成土母质

侵蚀情况

排灌情况

农用地状况

石灰反应深度和特点

施肥情况

剖面示意图

层次

深度(cm)

颜色

湿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新生体

植物根系

层次过渡

土壤农业生产性状综合评定:

调查人: 年 月 日

土壤颜色三角图式

篇18: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

母质:褐土的母质各种各样,以黄土母质和石灰母质为主 植被:柏树、槐树、灌木、羊胡子草等

时间:该地区坡积时间较短,褐土形成时间不怎么古老 (3)剖面观察情况

枯枝落叶层(O层):厚度4cm,有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和半分解的枯枝落叶。

腐殖质层(A层):厚度24cm,黑褐色,中壤,干湿状况为润,屑粒状到团里块状结构,土质疏松,孔隙较多,有石灰反应pH7.5

淋溶淀积层(Bt层):厚度26cm,棕褐色,砂砾状,块状结构,无侵入体,有石灰反应,微碱性。

母质层(C层):50cm以下,棕色,砂砾,块状结构,土壤紧实,有石灰反应,微碱性。

(4)改良保护

①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

因褐土中除潮褐土地处平原区以此一般多为丘陵与高平地,土壤

侵蚀是普遍现象。因此开展水土保持与发展水利灌溉是提高褐土地区农业的重要途径。

②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

由于水源的限制,大面积发展灌溉是有限的。因此应当普遍地、大面积地发展旱作农业,其中包括工程措施(如水平梯田、径流农业)与系统的土壤耕作(如少耕、覆盖、轮作)等。因褐土区降水一般均在600mm左右,稍稍增加以保墒培肥为中心的土壤旱作的耕作措施,将是发展褐土区的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

③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首先要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因为褐土区的温暖而干旱的时期长,土壤有机质分解决,保证一定的有机肥源(其中包括轮作在内)是保证土壤肥力构重要基础。

其次是合理施用磷肥,因为褐上的活性铁及CaCO3均容易促使磷的固结,形成铁质和钙质的以及闭态磷而使磷肥固结失效。因此应加强过磷酸钙的施用技术的研究。

第三,是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因为褐土大多有石灰反应,它往往减弱Zn、Mo、Mn、Fe等等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淋溶褐土及沙性土壤中B、Cu的含量较低。因此,要充分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应用。

④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

如淋溶褐土上的板栗、烟草;潮褐土上的玉米、小麦;其它如苹果、谷子、棉花等都是褐土的优势作物,一些相应的名优特产都是在这些相应上宜的土壤上生产出来的。因此,应当困地制宜地发展。由于水分条件的限制,不必勉强强调发展小麦。

⑤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改变褐土区生产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状况,为褐土区的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3、鲁山棕壤土壤剖面的观察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土,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 土壤,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 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0之间无霜期 120-220天。但由于受东南季风、海陆位置及地形影响,东西之间地域性差异极为明显。 棕壤根据其主要成土过程和有关附加成土过程的影响可划分为棕壤、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棕壤性土五个亚类。 (1)成土因素

气候: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年均温5-15℃,降雨量500-1200mm。

母质:非石灰性残积坡积物和土状堆积物。

植被:天然次生林

(2)剖面观察情况

腐殖质层(A层):厚度17cm,轻壤,暗棕色,粒状屑粒状结构,土层疏松,孔隙较均匀,含有大量植物根系,无石灰反应,pH6.3左右。

淀积层(B层):厚度24cm,棕色,砂壤,棱块状结构,孔隙较

少,无侵入体,无石灰反应,硬度中偏强,pH5.5。

母质层(C层):厚度19cm,片麻岩发育形成,棕色,砂壤,块状结构,非石灰性母质,无石灰反应,pH6.0。

(3)改良与保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 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四)黄河两岸潮土土壤剖面的观察潮土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而得名。属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多数国家称此类土壤为冲积土或草甸土。潮土是发育于富含碳酸盐或不含碳酸盐的河流冲积物土,受地下潜水作用,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土壤腐殖积累过程较弱。具有腐殖质层(耕作层)、氧化还原层及母质层等剖面层次,沉积层理明显。 潮土分为潮土(黄潮土)、湿潮土、脱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灰潮土及灌淤潮土等7个亚类。其剖面形态分异特征。 (1)成土因素

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

地形:地形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

植被:自然植被为草甸植被。

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等棉粮作物的生产基地,水果蔬菜的重要产区。

(2)剖面观察情况

耕作层(AP层):厚度28cm,黄色,质地为松砂,干湿状况为干,团块状结构,有铁锰结核新生体,pH9-10,石灰反应明显。

淀积粘化层(Bt):观察土壤剖面,该层厚度为93cm。层次过渡平直,颜色较耕作层深,为壤质土,有屑粒状结构,根系较少,土壤

孔隙度适中,含水量增加。质地为砂壤。有石灰性反应。PH偏碱性。

母质层(C层):浅棕色,干湿状况为润,质地粘壤,土壤较紧实,含有铁锰结核石灰反应明显,碱性。

(3)改良与保护

发展灌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并建立排水与农田林网,是改善潮土生产环境条件,消除或减轻旱、涝、盐、碱危害的根本措施,也是发挥潮土生产潜力的前提。

培肥土壤,扩大高产、稳产农田。首要是解决有机肥源,实践证明,种植绿肥是开辟有机肥源的重要途径,但有很多具体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再者是增施磷肥的同时,注意施用磷肥效果,局部地区(块)开始缺钾,应适当补施,配合施用微肥。

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适当配置粮食与经济作物、林业和牧业,提高潮土地产量产值和效益。

四、总结

通过这次土壤资源利用的实习活动,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引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土壤资源利用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熟悉了应用土壤剖面对调查区域的土壤景观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研究所在区域的土壤分布规律,确定调查土壤的类型及其特征特性。本次课程实习也是集体活动和集体劳动的成果结晶,在小组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就更需要团队所有队员互相合作,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才能以最高的标准完成此次课程实习。

土壤资源利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平时课堂上的听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亲身实习,亲自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才能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对这门课有更感性的认识。 最后,在这里要感谢陈老师和张老师在课程实习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指导。

篇19: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教学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实习,主要是针对山东省内典型土壤:棕壤、褐土、潮土等进行实地调查勘测,动手进行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观察并确定土壤理化性质,了解各种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等,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条件、溶洞特点及形成原因等。

要求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学会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作总结和实习报告的编写方法。具体要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利用及改良途径,并编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计划

(一)分组情况

为方便调查实习,我们班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我们是第一组。组长:蔚薇;组员:王怀超、赵伟烨、张作键、樊晶晶、张静、潘瑞娜。

(二)日程安排

5月12日上午:实习前安全培训;了解实习的概况,明确目的要求,观看全国土壤幻灯片。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使我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守纪律、讲秩序的良好习惯,提高安全意

识和自救、互助能力,并签署安全教育记录。下午:各班级派代表领取实习所需要的工具。

5月13日下午:在南校区试验田进行农业耕作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和观察。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方法,分析该地区土壤利用情况及改良措施。

5月14日上午:参观沂源地区特殊地貌溶洞“九天洞”,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原因。下午:观察鲁山地区棕壤、褐土形成条件、研究其发育过程、土壤属性及理化性质,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利用和改良措施。

5月15日:调查黄河济南段潮土性质,判断生产能力,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含水量的判断以及性质的分析等。

三、 实习内容

(一)试验田农耕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观察 1、土壤剖面简介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到母质的垂直断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2、田间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挖掘

选择方法:

(1)代表性 (2)典型性 (3)均匀性

挖掘:

(1)长1.5-2m,宽1-1.5m,深1.5m或到母质或到地下水

(2)观察面向阳。

(3)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

(4)观察面上部不应堆土和站立走动。

(5)垄作田,观察面应和垄垂直。

(6)深剖面可修筑台阶

3、土壤剖年性质记录

(1)耕作层:厚度22cm,层次过渡形态平直,土壤疏松,呈棕色,干湿状况为润,含水量约8%-9%,有细植株根系,孔隙度大,为轻壤,无石灰反应。

(2)犁底层:厚度10cm,层次过渡形态平直,土壤紧实,结构为片状和大块状,腐殖质较少,孔隙度小且多为毛管孔隙,造成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差,干湿状况为润,属于轻壤,无石灰反应。

(3)心土层:厚度52cm,颜色为灰棕色,轻壤,腐殖质少,土壤紧实,无石灰反应,有砖头、塑料袋等侵入体,有蚯蚓等土壤生物。

(4)底土层:厚度34cm,层次过渡明显,黄棕色砂壤,屑粒状结构,土壤紧实,干湿状况为润,无石灰反应,孔隙较少。

(二)沂源地区岩溶地貌的观察

1、沂源地区简介

沂源地区地处山东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因沂河发源地而出名。该地区是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沂河流向倾斜。属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回春迟,风大雨少;夏季湿热多雨,间有干旱;秋季凉爽,干燥少雨;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2.2℃,年降水量 1500mm左右,平均无

霜期189天。

2、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岩溶地貌的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三) 鲁山地区褐土和棕壤的剖面观察

1、鲁山简介

鲁山是山东省第四座高山,地处淄博南部的群山环抱之中,位于山东省的中心,是淄、汶、弥、沂四河的发源地,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为鲁中最高峰,公园面积42平方公里,是博山风景旅游区的重要景区。园区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森林茂密。具有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是典型的山岳型风景区。鲁山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年平均气温12.4℃,年均最高气温17.8℃。

2、鲁山褐土土壤剖面的观察

褐土,半湿润暖温带地区碳酸盐弱度淋溶与聚积,有次生黏化现象的带棕色土壤,又称褐色森林土。在中国,分布于关中、晋东南、豫西以及燕山、太行山、吕梁山、秦岭等山地低丘、洪积扇和高阶地,水平带位处棕壤之西,垂直带则位于棕壤之下,常呈复域分布。 (1)主要特征

褐土的表土呈褐色至棕黄色;剖面中、下部有粘粒和钙的积聚;

呈中性(表层)至微碱性(心底土层)反应。土壤剖面构型为有机质积聚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中国境内褐土多发育于碳酸盐母质上,具有明显的粘化作用和钙化作用。呈中性至碱性反应,碳酸钙多为假菌丝体状广泛存在于土层中、下层,有时出现在表土层。 (2)成土因素

气候:年平均气温10-14℃,年降水量500-800mm,年蒸发量1500-2000mm,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季风性气候。

土壤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生态学专业自荐信

实习工作报告

环境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专业实习报告

沈梓培简介

环境研究法实习报告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综合实习报告

矿山实习报告

毕业生土壤学实习报告
《毕业生土壤学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毕业生土壤学实习报告(共19篇)】相关文章:

开题报告技术路线图2022-10-08

环境实习心得体会2022-05-06

环境实习论文总结2022-10-02

个人简介 自荐信2022-04-30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2023-08-21

地源热泵技术的论文报告2023-11-24

实习综合报告怎么写2022-05-06

农业机械简历2023-01-17

花卉学实习报告2023-07-11

地质学实习报告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