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主旨的四点方法

时间:2022-07-15 05:22:30 记叙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记叙文主旨的四点方法(精选12篇)由网友“暴躁儿童肥炸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记叙文主旨的四点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叙文主旨的四点方法

篇1:记叙文主旨方法

记叙文主旨方法归纳

一:分析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文章的主旨。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能告诉读者如下初步信息:这篇文章是写来赞美白杨的。故通过对标题的分析能初步确定文章主题。

二:分析文中关键句

文章当中有一些关键句段能够展示文章的主旨,这些关键句段可从如下方面来分析。

A文章的.开头/结尾句或者段。很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或者段落都起到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文章开篇常常点题,一些开头会用到一些警示性的语言,对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有启示性作用。而许多结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并且某些结尾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中心,在阅读中重点抓住这些东西,对把握文章中心很有帮助。

B文章中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议论句以及抒情句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作者常常会在这些句子当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抒情句标志参考:强烈的感叹或反问等语气/出现直接抒发某种情感(悲伤,喜悦,流泪等)词语);等等。议论性句子参考标志:对某事或某人做出评价的句子】

C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句子。一些文章为了强调某种想法或道理或情感,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好几次。这个句子通常情况下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对理解文章主旨有极大帮助。

D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语言。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很可能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尤其是人物对话中涉及到某种情感或者某种感悟的句子。

三:通过分层归纳大意归纳文章主旨

对于一些不容易看出主旨的文章,可根据文章结构将文章分层,然后将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可以指出作者借此抒发的思想,情感,或者道理。

四:分析文章的时代背景

一些文章的写作会有时代的烙印,可从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鲁迅的文章的解读就需要去体会他所处的时代,一些台湾作家的作品的解读也需要去体会作者所处的时代。

篇2:记叙文主旨的提炼方法是什么

归纳记叙文主旨的提炼方法是什么

记叙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小学阶段将其称作中心思想。文章主旨包括多个层面,1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2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4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法;等等。阅读一篇记叙文须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文章。故初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当中尤其喜欢关注这个知识点,可算逢考必出。

此处给出几种归纳记叙文主旨的方法,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分析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文章的主旨。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能告诉读者如下初步信息:这篇文章是写来赞美白杨的。故通过对标题的分析能初步确定文章主题。

二:分析文中关键句

文章当中有一些关键句段能够展示文章的主旨,这些关键句段可从如下方面来分析。

A文章的'开头/结尾句或者段。很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或者段落都起到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文章开篇常常点题,一些开头会用到一些警示性的语言,对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有启示性作用。而许多结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并且某些结尾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中心,在阅读中重点抓住这些东西,对把握文章中心很有帮助。

B文章中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议论句以及抒情句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作者常常会在这些句子当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抒情句标志参考:强烈的感叹或反问等语气/出现直接抒发某种情感(悲伤,喜悦,流泪等)词语);等等。议论性句子参考标志:对某事或某人做出评价的句子】

C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句子。一些文章为了强调某种想法或道理或情感,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好几次。这个句子通常情况下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对理解文章主旨有极大帮助。

D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语言。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很可能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尤其是人物对话中涉及到某种情感或者某种感悟的句子。

三:通过分层归纳大意归纳文章主旨

对于一些不容易看出主旨的文章,可根据文章结构将文章分层,然后将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可以指出作者借此抒发的思想,情感,或者道理。

四:分析文章的时代背景

一些文章的写作会有时代的烙印,可从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鲁迅的文章的解读就需要去体会他所处的时代,一些台湾作家的作品的解读也需要去体会作者所处的时代。

篇3:小学语文概括主旨的方法

一、 分析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透视文章内容的窗口, 通过它可以感 知文章的主旨。如 《驿路梨花》 这一标题, 字面上 指驿路上的梨花, 但我们读罢全文, 就会发现这 一标题是一语双关的, 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 即雷锋精神, 这样, 我们就不难把握这篇文章的 主旨了。留心议论文的标题更为重要, 有的议论 文, 标题可能是全文的论点或是全文议论的中心 内容, 分析其标题, 对归纳主旨有着不可忽视的 作用。

二、 注意文章的开篇

开篇和文章的主旨有很密切的关系。 记叙类 文章的开篇, 或议论阐述, 或写景铺垫, 或直抒胸 臆, 无不与主旨密切相关。 如 《背影》 的开头:“我 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 的背影。” 不难看出, 文章开篇点题, 提到难忘父 亲的 “背影” 、 思念父亲的主旨跃然纸上。 三、 重视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 或揭示材料所 蕴涵的深刻思想意义, 或明确表达作者内心的某 种想法。 如 《济南的冬天》 中的一句:“可是, 在北 中国的冬天, 而能有温晴的天气, 济南真是算个 宝地。” 就点明了济南冬天 “温晴” 的特点, 写出 了独特感受, 流露了文章的主旨。

四、 留意文章的结尾

分析文章的结尾, 能为正确归纳文章的中心 寻出一条途径。 如 《故乡》 的结尾:“这 (指希望) 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很明显, 小说的主旨——

— “有了希 望并坚定不移地沿着希望之路迅跑, 就会迎来新 生活” , 已蕴涵在结尾的文句中了。

五、 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

初读 《猫》 , 会觉得文章中心不容易把握。 若 留意一下文章的时代背景, 就会更深刻地理解文 章的主旨。这篇文章发表于 1925年, “我” 知错 能改、 实事求是之心以及平等公正、 不欺凌弱小、 不伤害无辜等观念, 不妨可认为是 “五 ? 四” 前后 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 人道主义等思想, 在我国 知识青年中日益渗透的具体表现。

六、 抓准文眼

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 也 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抓准文眼, 就等于抓 住了文章的主旨。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段:“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 们是最可爱的人。 ” 这段文字作为文眼, 分别与题 目和文章尾句关照呼应, 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七、 综合层意, 概括归纳

给文章划分层次, 概括出层次大意, 再将各 层次意思进行综合, 是归纳主旨的好办法。 如 《荔 枝蜜》 的几个层次的意思分别是 “不喜欢蜜蜂” 、 “动了情去看蜜蜂” 、 “赞美蜜蜂” 、 “赞美劳动人 民” 、 “梦见自己变成蜜蜂” ,把这几层意思综合 到一起, 就归纳出了文章的主旨:以蜂喻人, 赞美 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 歌颂为 建设美好生活而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八、 根据文体特点, 确定概括主旨的着眼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 有不同的概括主旨的语言 形式。归纳小说的主旨, 应看其塑造了什么形象, 从而看作品歌颂、 抨击了什么, 或给人以什么样 的启示, 号召人们做什么; 归纳记叙文的主旨, 应 看其写了什么人, 记了什么事, 赞扬了什么精神 或否定了什么样的人格; 归纳散文的主旨, 应看 其描写了什么景物, 流露了什么样的感情或阐发 了什么哲理; 归纳议论文的主旨, 应看其赞成什 么, 反对什么, 阐明了什么观点; 归纳说明文的主 旨, 应看其说明了人、 事、 物什么特征, 对我们的 学习、 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帮助。

篇4:小学语文概括主旨的方法

1、 标题提示法

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题目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且在引言部分又加以重申。这样我们就更清楚下文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和不这样做的危害性以及具体解决办法这一行文思路了。

再举个课外的例子。如一篇选自《小说月报》的小短文《蜜意》。学生初看到题目时也许都会想到所学过的杨朔的《荔枝蜜》,这种相似联想的思路是对的。这类文章的题目属于象征性的题目类型,大家都清楚作者并非要简单地写蜂蜜,作者是要透过蜜的共性——甜,来抒发对某种事物、某种情感或精神的赞美之情。明确了这种题目的寓意再去看文章,文章的中心主旨自然显而易见了。

蜜 意

六月酷暑,烈日当空,风无一丝,门如蒸笼。韩老七赶集回家走在路上,口干舌燥,头发懵。“老七兄弟,歇歇脚呀!”路边瓜田里传来叫声。韩老七眯着眼看了一阵,有些犹豫,仍站立不动。“还晃荡个啥,不敢过来呀?”“好,就歇歇。”韩老七擦着汗走了过去。

“老伙计,尝尝咱的新品种!”“不敢。”

“咋?”

“哼,去年你在瓜田里见了我,把草帽拉低遮住了面孔!”

“哈。。。。去年,那瓜姓‘公’,现在包给我自己。老伙计,今天算你有口福,来,莫怕撑得肚子痛!” 嚓嚓嚓,一刀一弯新月,翠绿,血红。

“你呀,反正都有理,老东西,简直把瓜种成了蜜!”“哈哈哈!”

瓜田上漾起一阵笑声,蜜意正浓!

2、首尾归纳法

即从文章的首位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一篇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的,中学教材里选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千字文,有许多文章作者都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表明了中心主旨。如果我们掌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思路。

例如新编高一教材第一册中的《琐忆》一课。文章共记叙了鲁迅的七次谈话,那么这几次谈话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展开的呢?文章首段就开门见山的表明了,是根据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且针对这两方面的谈话唐 又做了顺序上的调整。

目的是更加强调鲁迅平易近人的本质,突显他的人性化伟大品质。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歌颂鲁迅先生平易近人又爱憎分明的伟大人格吗?应该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结尾段中所描述的作者本人以至许许多多如作者一样的进步青年,通过跟鲁迅的接触所受到的极大的鼓舞,使他们焕发了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斗志。强调鲁迅伟大人格对青年的影响和教诲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作者的写作目的之一。

3、 段意串联法

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谈这个方法时,我们要先明确一下概括的意思。概括有时要用到归纳的办法,但又不同于归纳。归纳简单的说就是从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点,在共同点里抽象出带有共同性的论断。但概括不一定都要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有些文章的中心主旨是分散在各个段落中逐次体现出来的,这就有必要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例如《长城》即是个典型的范例。

长 城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淹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催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 隔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群山不语,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这篇文章几乎每段之后都有一个段的中心句,文章由长城的落后历史(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转变为现今的自信,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转变的象征。以长城象征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开放自信,勇于承担改革开放的大潮激荡。

4、 重复即中心法

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中心主旨

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不言而喻一定是作者着重强调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就一定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的甚至就是中心所在。

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了强调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特点,不惜笔墨地反复描述托翁墓的样子及周围环境。我们可举几个例子来看看。

a、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陈小,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b、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c、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d、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e、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f、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我们看到这不过几百字的文章有多少重复的词语!这些重复的词句所要传达的意思就一个——朴素。但作者却把文题设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朴素但又最美,其中的用意不言自明,作者就是要让读者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下领悟到托尔斯泰人格的伟大崇高!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呀。

5、层次顺序分析法和关键词归纳法

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语段层次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者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出中心主旨。例如下面这段文字就主要运用了这两种方法。

简要概括下文的中心内容: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决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概括这段文字中心时,要知道文中出现了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三个朝代、还有文中具有概括力的关键词“风格”、“技艺”。这样就可以用一句话把中心概括全面了,即: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艺高超。

以上所说的整体把握文章的方法是单从抓文章的中心主旨这一个角度展开来谈的。并且每个方法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在阅读实践中要学会综合运用它们。当然,关于整体把握文章,还有许多角度可以深入展开。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极动脑,善于总结经验。

篇5:小学语文概括主旨的方法

一、文题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体裁的文章。

二、段意综合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综合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

(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美丽又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地球是美丽又渺小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目前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说明文常用这种方法。

三、概括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把这六个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经常把它简化为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起来说就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来加以概括,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的听众》这篇课文,时间是每天早晨,地点是树林里,人物是我和老教授,事件是我拉小提琴给老教授听,经过老教授的指点和鼓励,我的拉琴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将这六要素连起来就是:我每天到树林里拉小提琴给老教授听,经过她的指点和鼓励,我的拉琴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分析比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问题串联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尊严》这篇文章时,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者带着课后问题去仔细阅读课文,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六、抓中心句、段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抓住这句话,再利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概括出来。

篇6:高三语文写作确定主旨方法

高三语文写作确定主旨方法一

1、循规蹈矩

对于作文的评判,思想标准是第一位,如没有正确主题或没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好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作文,就必须紧扣作文的要求去写。正确,则是正确积极。要想立意正确,首先必须考虑主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没有根据的片面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立意根据;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纪律及国家法令政策。最后就是明确表达。作文时确立主题要非常明确,下笔前应有明确不含糊的立意,文章反映的是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数,作文时将其明确地贯注于全文表达出来。如《选择》(原文略),就是一篇处处紧扣题目,且符合立意三个基本要求(准确、正确、明确)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紧扣主题在写。作者叙述了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自己态度坚决,毅然做出回国学习的决定的事,可见立意是正确积极的。

2、着意求新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多数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主题,才容易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也才能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如《独闯世界的孩子》(原文略),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文中的“他”正是当代一部分中学生的缩影。作者对“外面世界”的诠释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能扣住社会脉搏。

3、逆向求异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如《狗拿耗子,精神可嘉》,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没有附和前人看法,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高三语文的写作的禁忌二

一、忌复制话题。

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不能将命题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复制一番,然后才进入自己的“话题”。更不能通篇只是颠来倒去的解释所供材料的含义,引用所供材料的例子在原地打转转。其实,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因为试题所供材料,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下面得看你的感悟和创新如何?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讲述新鲜的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根据写作需要对所供的一组材料概括出具有“共性”或独具“个性”的某一见解而适当引用材料,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是“复制话题”,反而体现了写作者的创新意识了。

二、忌穿靴戴帽。

近年来,话题作文对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某些习作者由于领悟能力不够,想象、创新能力欠缺,同样会把原来提供的话题变成僵化呆板、穿靴戴帽的病文章。例如:近年一次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作时,某考生居然写了这样的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一位同学说:‘因为圆的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然后,这位习作者又归结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以上这段文字,根本没有理解原话题的丰富的内涵,仅仅是摘引了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习作仍然走在缺少想象力、缺乏创新思维的老路上。

三、忌转移话题。

一位考生,他的“心灵悟语”一文开头是这样的:“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乏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可是后面他又接着写道:“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象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初中真是寒窗苦,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达到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有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的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这篇习作,开头谈的是“爱”,后面写的却是如何看待人生路上的“难”与“苦”,明显属于“转移话题”。“心灵悟语”,可“悟”的话题有许多,“爱”心可以去“悟”,“人生”也可以“悟”,但每一篇“悟”只应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如果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谁知道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四、忌文意散漫。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例如:有位习作者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头三段写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着写李素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劳动模范;再下来写一个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最后又写到做数学题可以一题多解。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不知所云,是典型的文意散漫,东拉西扯的病文。

五、忌缺少创新。

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为降低,内容更加宽泛,而且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形式非常自由。正由于话题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彻底松绑,学生可以极大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可是,由于旧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作文中仍有不少八股味。写记叙文只会一味赞“心灵美”,编造虚假题材;也有写“悲壮美”的,以损害父母身体健康为代价编造所谓“车祸”换来“我追求的品格——坚韧”、“战胜脆弱”的作文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由于以前作文命题的欠缺,造成虚假、编造的作文已越来越此路不通了。)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作文中写出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极有创意、大胆想象的科幻故事等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尽力追求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有创新、有特色。

高三语文作文题纲的写作指导三

〖文体概念〗

提纲是一种概要式的书面材料。它不要求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概要式地写出来即可。在时间异常宝贵的当今,这类文体具有无限生命力。

〖使用范围〗

提纲使用于汇报工作、传达会议精神和行旅发言。因为有些情况,材料很繁杂,又很具体,而且本人对它们也特别熟悉,这些具体材料都装在头脑里,用不着一一写出来,只把纲目列出,就可以把有用材料带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才使用提纲。并不是所有文件都能以提纲的形式代替的。它是在特定情况、特定会场下使用的一种文体。

〖分类情况〗

提纲,按其使用情况,可以分为汇报提纲、伟达提纲、讲话提纲和写作提纲几种。

汇报提纲,是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时所使用的一种文字材料,汇报人,按照提纲中的纲目,加上头脑中记忆的具体材料,向领导、同级或下级讲的问题提纲挈领式的写出来的一种文字材料。

写作提纲,是进行实际写作之前,把文章或作品的主要观点,有时还把重要材料,提纲挈领地写出来的一种文字材料。写作提纲不属于公文范畴,故此不作具体讲述。

〖主要特点〗

提纲,可分汇报提纲、传达提纲和讲话提纲,其基本特点在于它的纲要性和条理性。所谓纲要性,即把汇报、传达的发言的纲目、要点,提纲挈领地写出来,不把全文一字不漏地写到材料中去,因此,在写作中应突出“纲目”和“要点”这四个字。就像网的纲线一样。所谓条理性,即这种文字材料应该条理特别清楚,共讲几个大问题,每个问题之下分几小点,看了之后一目了然,眉目清晰,否则,就失去了写提纲的作用。

〖 篇章结构〗

提纲的基本写法,不论何种皆大体相同,它们一般都有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只是标题比常用公文更自由、更灵活、更随便一些。主体也因提纲不同,有些差别,结语可长可短。下面对各类提纲结构简述如下。

汇报提纲。标题往往写《关于_工作的汇报提纲》。或者采用正副标题加以补充、限制,即写上“关于_问题)工作)的汇报提纲”。

主体,一般写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教训和今后打算。它同工作总结的基本内容大体一致。

结语。一般请领导批评指示之类。

传达提纲。标题写“关于_会议的传达提纲”。主体写“会议概况、会议的基本精神会议的典型经验、会议解决的问题、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如果没有介绍典型经验,当然可以不讲。结论,写明“以上是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如果同全文精神不符,本人负责”;或者写“以上是会议的基本精神,不确切的地方,以会议文件为准”之类的话。

讲话提纲。标题写”在_会议上的行旅提纲“或拟定文章式的标题。正文写讲话的开头语,然后把所列的主要内容,用大小标题的形式,或者把主要内容写出来,最后写结束语。

篇7:法律与文学主旨、方法与局限

法律与文学主旨、方法与局限

“法律与文学”被认为是近30年来出现于北美和英国的最令人兴奋的跨学科理论研究,也被认为是西方“后现代法律运动”的重要一支。其文学视角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为西方法学及其案例教学带来了挑战,增添了活力。

“法律与文学”的渊源可追溯到怀特(J.B.White)1973年出版的《法律想象:法律思想和表述的属性研究》一书,其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文学作品(包括诗、戏剧、小说、散文、童话、新闻报道等)中的法律问题;法律、文学与解释学、语言学、修辞学等的交叉研究,这主要是将文学批评与解释学适用于法律领域;法律、文学与正义、伦理、惩诫、压迫等的关系,这侧重于对法律、文学的背景分析;法律对民间文学等作品的保护和管制等。因之,“法律与文学”运动主要有如下观点:法律与文学紧密联系,二者都涉及解释、叙事、阅读、书写、表达,都是语言、故事、人类经验的交汇之所,作为特定文化世界的话语共同体的语言可以将二者统一起来;可以将文学带入到对法律和秩序的属性、正义与非正义、法律的人文背景等问题的研究,文学研究有助于法律伦理属性的研究,文学思想与实践为法律中的人文主题提供了洞见;运用文学手法,法律和判决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分析等。

人们一般习惯于将“法律与文学”分为两支:“文学中的法律”和“作为文学的法律”,前者着重于对小说和戏剧中的法律秩序描写的研究;后者则运用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来帮助阅读和解释法律文本(法律文本主要包括宪法、制定法、审判和行政规则、判决意见等),这有时也被人称为“法律中的文学”。

“文学中的法律”将文学名著看作是发现法律价值、意义和修辞的媒介,其倡导者认为,文学名著有助于理解一般性的法律问题,如复仇、罪、罚等;莎士比亚、狄更斯、卡夫卡、加缪等人的法律小说也是律师和法官们良好的读本,它们有助于增强法律家的“法律文学感”。有人说,“在一名律师或者一名法律系学生阅读了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之后,他就不再会对在桌间穿梭的当事人完全冷漠或‘客观’了”。

威斯伯格(R.H.Weisberg)也说,“关于法律的小说……特别是‘法律程序小说’,是通往人类理解的道路。”威斯伯格尤其善于通过加缪、卡夫卡、陀斯妥夫斯基等人的现代小说来分析法律,他的《语词的失败》(1984)是运用文学名著方法的范本,在他看来,文学名著为法律的各种人文价值提供了最好的伦理描述,也向我们提供了政府专制的重要教训。他还提出了“诗伦理学”(poethics)概念,他说,“文学是我们以一种伦理的方式了解法律的.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接受的媒介”,借助文学来理解法律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法律的诗学方法和阅读的诗伦理学”,“诗伦理学,在其关注法律交流,关注那些被视为‘他者’的人群方面,试图重新激活法律的伦理要素。”魏斯特(R.West)也曾经利用卡夫卡的作品来批评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她借卡夫卡的《审判》指出,卡夫卡描绘了现代社会中权威与服从之间的矛盾冲突、个体的异化等伦理问题,这些是远远不能用纯粹科学分析来说明的,法律的经济分析者在这一点上无疑太过“乐观”,太过理性了。

“作为文学的法律”将法律视为同任何其他文学故事一样可以被理解和解释的故事,其倡导者主张运用更为广泛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来分析法律文本、考察法律样式同法律修辞学的属性,这实质上是将文学理论和文学分析的技巧和方法适用于法律,因之,语言、文学批评手法以及解释方法的运用尤其受到了重视。诸如“讲故事”、修辞学、隐喻、寓言以及叙事等都被广泛运用到了法律领域。作为“讲故事”的书写与作为“科学”的书写针锋相对,通过讲述基于个人切身经验、虚构的故事乃至奇闻逸事,人们可以描述一种有可能获得读者认同(或者让其摸棱两可)的共同经历,让人们洞察为法律的权威性文本所忽略的一些方面,并在法律话语中穿插一些没有在法律的官方故事中被提到的人群的视角,从而揭示现代法学的普遍“思想形式”。此外,法律解释也被认为是文学解释的一个特定种类,解释方法以及法律文本的意义也得到了关注。目前,解释方法在宪法学界尤为流行,费什(S.Fish)、费斯(O.M.Fiss)、列文森(S.Levinson)等都是运用这一方法的代表。

解释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如下问题:法律解释能否超出作者原意?基本的文学解释方法能否被用来发现法律研究的最好解释框架?为了发现法律文本的复杂性,是否需要目的开放的道德解释准则?有法律批评家在运用解释方法时对法律文本的官方解释提出了挑战,他们鼓励读者通过质疑法律文本的权威而发现新的意义和解释,例如,费什就认为,文本的意义是由拥有共同的社会和审美习惯的“解释共同体”所创造的,解释共同体的传统和习惯实际上对文本的意义起了作用,读者群构成了文本的权威之源,而法律的官方解释则是在“法律话语”的语境下进行的。总体来说,“作为文学的法律”十分看重语言、修辞艺术和解释方法,并且主张老师和学生都应当对各种文学理论有所了解,以便日后在做律师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当然,“法律与文学”的上述两种划分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严格,事实上,二者都重视文本的意义以及文学理论的运用,要将二者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尽管有人指出,“法律与文学”经历了一个从“文学中的法律”的本质主义到“作为文学的法律”的反本质主义的转向,但严格区分二者无疑是夸大了二者的差别。在怀特看来,作此区分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卡夫卡曾经把法律学习比作吃锯木屑,看来法律的学习远不是一件容易而有趣的事。而“法律与文学”兴起的一个原因正在于使法律教学成为一种轻松而有意思的事情。同时,“法律与文学”的兴起也很难说与西方文艺理论的繁荣、英美国家的判例法传统(律师和法官在这一传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及后现代思潮没有关系。

而“法律与文学”能够崛兴的最要紧的条件或许还在于法律与文学之间的联系,贝尔(C.Bell)曾经提到法律与文学的如下联系:文学名著很多都与法律、法律制度相关;解释问题对文学和法律批评与研究都很重要;法律家和文学家都知道语言和修辞的用处;法律(如关于淫秽作品的法律、版权法等)通过各种形式对文学作品予以管制。这些联系在波斯纳(R.Posner)的《法律与文学》(1988/)中得到了更为详细的阐明。但波斯纳始终没有忽视法律与文学的差别,他认为法律在小说中完全是补助性的,小说主要想说明的并不是法律,因此,必须把“具体的法律问题”和小说对“人类处境”的关怀区分开,他告诫世人:“最好不要将成文法理解为文学作品,而应将之理解为一种命令。”就此而言,法律与文学之间不可逾越的差别正构成了这一运动向外扩展的界限。

总结:希望版权法论文:“法律与文学”:主旨、方法与局限一文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篇8:“法律与文学”:主旨、方法与局限

“法律与文学”:主旨、方法与局限

胡水君

“法律与文学”被认为是近30年来出现于北美和英国的最令人兴奋的跨学科理论研究,也被认为是西方“后现代法律运动”的重要一支。其文学视角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为西方法学及其案例教学带来了挑战,增添了活力。

“法律与文学”的渊源可追溯到怀特(J.B.White)1973年出版的《法律想象:法律思想和表述的属性研究》一书,其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文学作品(包括诗、戏剧、小说、散文、童话、新闻报道等)中的法律问题;法律、文学与解释学、语言学、修辞学等的交叉研究,这主要是将文学批评与解释学适用于法律领域;法律、文学与正义、伦理、惩诫、压迫等的关系,这侧重于对法律、文学的背景分析;法律对民间文学等作品的保护和管制等。因之,“法律与文学”运动主要有如下观点:法律与文学紧密联系,二者都涉及解释、叙事、阅读、书写、表达,都是语言、故事、人类经验的交汇之所,作为特定文化世界的话语共同体的语言可以将二者统一起来;可以将文学带入到对法律和秩序的属性、正义与非正义、法律的人文背景等问题的研究,文学研究有助于法律伦理属性的研究,文学思想与实践为法律中的人文主题提供了洞见;运用文学手法,法律和判决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分析等。

人们一般习惯于将“法律与文学”分为两支:“文学中的法律”和“作为文学的法律”,前者着重于对小说和戏剧中的法律秩序描写的研究;后者则运用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来帮助阅读和解释法律文本(法律文本主要包括宪法、制定法、审判和行政规则、判决意见等),这有时也被人称为“法律中的文学”。

“文学中的法律”将文学名著看作是发现法律价值、意义和修辞的.媒介,其倡导者认为,文学名著有助于理解一般性的法律问题,如复仇、罪、罚等;莎士比亚、狄更斯、卡夫卡、加缪等人的法律小说也是律师和法官们良好的读本,它们有助于增强法律家的“法律文学感”。有人说,“在一名律师或者一名法律系学生阅读了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之后,他就不再会对在桌间穿梭的当事人完全冷漠或‘客观’了”。威斯伯格(R.H.Weisberg)也说,“关于法律的小说……特别是‘法律程序小说’,是通往人类理解的道路。”威斯伯格尤其善于通过加缪、卡夫卡、陀斯妥夫斯基等人的现代小说来分析法律,他的《语词的失败》(1984)是运用文学名著方法的范本,在他看来,文学名著为法律的各种人文价值提供了最好的伦理描述,也向我们提供了政府专制的重要教训。他还提出了“诗伦理学”(poethics)概念,他说,“文学是我们以一种伦理的方式了解法律的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接受的媒介”,借助文学来理解法律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法律的诗学方法和阅读的诗伦理学”,“诗伦理学,在其关注法律交流,关注那些被视为‘他者’的人群方面,试图重新激活法律的伦理要素。”魏斯特(R.West)也曾经利用卡夫卡的作品来批评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她借卡夫卡的《审判》指出,卡夫卡描绘了现代社会中权威与服从之间的矛盾冲突、个体的异化等伦理问题,这些是远远不能用纯粹科学分析来说明的,法律的经济分析者在这一点上无疑太过“乐观”,太过理性了。

“作为文学的法律”将法律视为同任何其他文学故事一样可以被理解和解释的故事,其倡导者主张运用更为广泛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来分析法律文本、考察法律样式同法律修辞学的属性,这实质上是将文学理论和文学分析的技巧和方法适用于法律,因之,语言、文学批评手法以及解释方法的运用尤其受到了重视。诸如“讲故事”、修辞学、隐喻、寓言以及叙事等都被广泛运用到了法律领域。作为“讲故事”的书写与作为“科学”的书写针锋相对,通过讲述基于个人切身经验、虚构的故事乃至奇闻逸事,人们可以描述一种有可能获得读者认同(或者让其摸棱两可)的共同经历,让人们洞察为法律的权威性文本所忽略的一些方面,并在法律话语中穿插一些没有在法律的官方故事中被提到的人群的视角,从而揭示现代法学的普遍“思想形式”。此外,法律解释也被认为是文学解释的一个特定种类,解释方法以及法律文本的意义也得到了关注。目前,解释方法在宪法学界尤为流行,费什(S.Fish)、费斯(O.M.Fiss)、列文森(S.Levinson)等都是运用这一方法的代表。解释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如下问题:法律解释能否超出作者原意?基本的文学解释方法能否被用来发现法律研究的最好解释框架?为了发现法律文本的复杂

[1] [2]

篇9: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

雅思阅读提高方法四点建议分享

一、预测文章考点

阅读完文章之后,建议考生不要提笔直接做题,首先应该观察一下文章里有哪些题型,并且还可以去关注一下题目数量,判断这类文章到底是哪一种类型的文章,再去预测考点在文章中的分布情况。

二、掌握中心意思

划分中心词是每位考生都会做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发现有很多考生都是定位一题做一题,然后再去划下一题的定位词的。我觉得这种做法会浪费多余的答题时间,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到顺序原则,更不能够帮助考生去快速的判断题目定位难度。所以上面所说的这种划定位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小编建议考生可以先划出所有题目的定位词,只有在判断各题目定位难度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利用顺序原则确定大致出题范围。

三、先易后难

在观察完题型,并且划出了所有的题目定位词后,考生往往都会对各题型和题目难度做大致判断。小编建议考生应该先去做容易定位到以及那些难度较小的题目,做完之后再去做那些比较难找或者是那些难解答的题目。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基础题上快速得分,保证正确率,同时还可以避免在难题上浪费太多时间。

四、注意题目之间的联系

阅读考题中常常都会出现一些考点重合的情况。所以考生在做题的时候要不断注意题目之间的联系,一旦发现了有考点重合的几道题就可以放在一起做。

雅思阅读怎么提高做题效率?如果自学没找对方法,最好还是找一个专业的老师辅导,毕竟一个人遇到难题也无人帮助解答,很容易降低自己的学习效率。

雅思阅读材料:男人更爱撒谎_女人更会撒谎

MEN'S TOP 10 LIES 男人说的十个谎言

1. I didn't have that much to drink 我没喝那么多(酒)

2. Nothing's wrong, I'm fine 我没事儿,挺好的

3. I had no signal 我没收到信息

4. It wasn't that expensive 其实没有那么贵

5. I'm on my way 我这就来

6. I'm stuck in traffic 我给堵在路上了

7. No, your bum doesn't look big in that 你的臀部一点都不显

8. Sorry, I missed your call 抱歉,我没接到你的电话

9. You've lost weight 你显得苗条了

10. It's just what I've always wanted 这是我一直想要的

WOMEN'S TOP 10 LIES 女人说的十个谎言

1. Nothing's wrong, I'm fine 我没事儿,挺好的

2. I don't know where it is, I haven't touched it 我不知道在哪儿,我根本没碰它

3. It wasn't that expensive 其实没那么贵

4. I didn't have that much to drink 我没喝那么多(酒)

5. I've got a headache 我头痛

6. It was in the sale 是打折买的

7. I'm on my way 我这就来

8. Oh, I've had this ages 啊,这东西我早就有了

9. No, I didn't throw it away 我没有把它扔掉

10. It's just what I've always wanted 这是我一直想要的

Men are more likely to tell lies than women and feel less guilty about it, says a survey.

调查显示,男人比女人更爱撒谎,而且更不容易脸红。

In a poll of 3,000 peopl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British man tells three lies every day, that's equivalent to 1,092 a year.

对3000名受访者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英国男人平均撒谎三次,也就是说一年要撒1092次谎。

However the average woman appears more honest, lying 728 times a year--around twice a day.

而女人则表现得诚实一些,她们平均年撒谎728次,大约撒两次谎。

Mums are the people mostly likely to be lied to, says the Science Museum who commissioned the survey.

英国科学博物馆委托进行的这项调查显示,母亲是最主要的撒谎对象。

Twenty-five per cent of men say they've lied to their mother, but only 20% of women admit to having lied to their mum.

25%的男性和20%的女性受访者说,他们对母亲说过谎话。

In comparison, only 10% of people said they are likely to lie to their partner.

相比而言,只有10%的人说他们会对伴侣撒谎。

Concerning the kind of lies we tell, men said that they most often lie to their partner about their drinking habits. “I didn't have that much to drink” is men's most popular fib.

至于都会说哪些谎话,男人们表示他们对伴侣最常说的谎话与喝酒有关。“我没喝那么多(酒)”位居男人最喜欢撒的小谎之首。

Whereas women use the line, “Nothing's wrong, I'm fine” most often to hide their true feelings.

而女人则最喜欢说“我没事儿,挺好的”,并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

Women are most likely to feel guilty after telling a lie. Eighty-two per cent say it eats away at their conscience, compared to just 70% of men.

女性对撒谎更觉得心里不安,82%的受访者说撒谎让她们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而有此感觉的男性只有70%。

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an acceptable lie? Eighty-four per cent of people think there is. Three quarters of those surveyed believe it's alright to fib if it's to save someone's feelings.

有没有善意的谎言?84%的受访者认为是有的。四分之三的人认为,如果是为了不伤害某人的感情,撒谎是可以的。

雅思阅读材料:女性爱在社交网上说谎假装过得精彩

Women consistently lie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uch as Facebook or Twitter to make their lives appear more exciting, a survey has found.

Researchers found that at least one in four women exaggerated or distorted what they are doing on social media once a month.

The survey of women found they mostly pretended to be out on the town, when in fact they are home alone, and embellished about an exotic holiday or their job.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women to write “fibs” included worrying their lives would seem “boring”, jealousy at seeing other people’s more exciting posts and wanting to impress their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Psychologists suggested that as people attempt to “stay connected” on social media, they can in fact “paradoxically” be left “more isolated”.

They also said that the “more we try to make our lives seem perfect, the less perfect we feel”.

According to the OnePoll survey, one third of women surveyed admitted to “dishonesty” on social media sites such as Facebook and Twitter at some stage.

Almost one in four admitted to lying or exaggerating about key aspects of their life online between one and three times a month while almost one in 10 said they lied more than once a week.

Nearly 30 percent of women lied about “doing something when I am home alone”, almost a quarter overstated their alcohol consumption while one in five were not truthful about their holiday activities or their jobs.

Almost one in five women even lied about their “relationship status”.

“We work very hard presenting ourselves to the world online, pretending and attempting to be happy all the time which is exhausting and ultimately unfulfilling,” said Dr Michael Sinclair, a leading British consultant psychologist.

“Omitting the less desirable imperfections of our lives from the conversations with our 'friends' online leads to less opportunity to feel empathised with, resulting in a greater sense of disconnection from others.”

The survey was commissioned by Pencourage, a new anonymous “diary-style” social media website.

一项调查发现,女性总爱在Facebook或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站上说谎,把自己的生活描述得比实际更精彩。

研究人员发现,至少四分之一的女性每个月会有一次在社交媒体上夸张或扭曲地谈论自己做的事。

这项涵盖了2000名女性的调查发现,她们大多假装自己到市中心去玩乐,而事实上她们却独自在家待着,而且还喜欢把一次异域风情的假日或自己的工作加以美化。

女性爱在社交网站上编写“谎言”最常见的原因有担心自己的生活看上去会显得“单调乏味”,在看到他人上传的精彩内容时感到嫉妒,想引起自己的朋友和熟人的注意。

心理学家们指出,在人们试图通过社交媒体“保持联系”的同时,事实上他们反而会变得“更孤立”。

心理学家们还说“我们越想让自己的生活显得完美,我们就感到越不完美”。

根据OnePoll公司的调查,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女性承认某些时候会在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站上“说谎”。

近四分之一的女性承认每个月会有一到三次在社交网站上谎报或夸张地描述自己生活的某些主要方面,近十分之一的女性称她们每周在社交网上说谎超过一次。

近30%的女性独自在家时会谎称自己在做某事,近四分之一的女性会夸大自己喝的酒量,五分之一的女性没有据实描述自己的假日活动或工作。

近五分之一的女性甚至会谎报自己的“感情状态”。

英国知名心理学顾问迈克尔?辛克莱博士说:“我们努力地把自己呈现给网上的世界,假装自己一直都很开心并尽力保持这一状态,这不但让人精疲力竭,而且最终会让人感到空虚。

“在和线上‘好友’的谈话中,把生活中不那么如意的不完美部分省去,这会减少我们产生共鸣的机会,从而导致与他人更大的隔绝感。”

该调查由Pencourage网站委托开展,这是一家新的匿名 “日记体”社交网站。

When it comes to the quality of the lie, 55% of Brits think women are the better liars, even though they tell fewer lies.

至于说到谎言的质量,55%的英国人认为女性更胜一筹。即便她们说谎较少,但她们撒的谎更可信。

篇10:记叙文升级方法

方法一:选材要新,立意做到“以小见大”,使文章立意深刻。

同学们在作文前,先尽量收集与题意有关的材料,然后从中筛选,摒弃人们常写的材料和主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同一件事,力求不落俗套。而我们生活中许多细小的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写进作文,发他人所未发,想他人所未想,选材上同样能做到“平中见奇”。在立意上要做到“以小见大”,不要空喊口号,讲大道理,要“从一粒沙子里看世界”,这样的文章立意就深刻得多。下面就作文题目《      之间》为例,讲析怎样从三类文升级为二类文、一类文的。

师生之间(三类文)

那时,我刚从初一到初二,教我们数学的是个对我们要求不严的老师,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不好,对这科也反感。到了初二,我们换了一位新老师。我清楚记得那在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课,他没带课本,而是用幽默的语言介绍自己和数学这门课,从此我对数学有了点兴趣,但真正使我爱上数学的,还是与李老师的一段交往。

我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语文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数学差。在一次单元测验中,才考了58分。但我毫不在乎,李老师于是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耐心细致地帮我讲解,对我讲了数学的重要,希望我不要偏科,好好学习数学。然后李老师逐一给我讲解了我做错的题。这一讲就是3个小时,李老师也顾不上回家接孩子,直到夜幕降临了才回去。我当时心里非常激动,觉得他的确是位好老师。

如今我初中毕业了,数学成绩也上升了许多,这完全归功于我的老师。我将永远尊敬他。我也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简评]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评为三类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选材不新颖,写老师耐心教育学生,帮学生讲题,这是老生常谈。而老师给学生讲题本是分内之事,因此文章立意还不深。那么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许多平凡的事等待我们去发现。我们选材的范围不要只局限于师生、朋友、父子、母女间,还有其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婆媳之间就有许多事可写。然后选择他们之间的事来写,材料就新颖了,文章自然就会提高一个档次。经过提示,这位学生作了修改。

婆媳之间(二类文)

“今年夏天太热了,干脆明天去买空调。”妈妈说道。

“安装空调!你只知道享受,应该节约点钱供孩子以后上大学,简直不会打算。”奶奶唠叨着,脸上没有了笑容。

“你这老人,应该享受享受,今年70岁了,还能活多久吗?”妈妈答道。

奶奶放下筷子,坐在一旁,一言不发。

我心里纳闷着:“她们有时说话不投机,但很少闹矛盾。今天的气氛很紧张,人们常说婆媳关系总搞不好。

妈妈做完家务,看到奶奶仍不高兴,主动端来椅子坐在奶奶身旁,说道:“妈,对不起,我今天说话不对,伤害了你,我也理解你苦。你今年70岁了,应该享受享受生活。”

“孩子就要上高中了,以后上大学用的钱不少,应该精打细算,积攒点钱总是对的。”奶奶的语气很温和,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一直绷紧的心终于舒展了,问奶奶:“你觉得我妈妈怎样?”“心好,知错就改,还算是一个好媳妇。”

通过这一件小事,我明白了婆媳之间也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难处,这一切全靠理解。但愿天下所有的婆媳们都能融洽相处。

 

[简评] 这篇文章选材新颖了,选取了家庭中的婆媳关系来写,出人意料。文章中心是明确的,通过“妈妈”与“婆婆”间矛盾从产生到解决的记叙,明示了婆媳间应怎样相处。但立意还不够深刻,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小事反映出一个道理来。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内容还应写得充实些,把人物写活。结尾还可再推敲,这样才能成为一类文。

 

 

 

 

 

 

 

 

 

婆媳之间(一类文)

“今年夏天太热了,干脆明天去买空调。”妈妈(边吃饭边)说道。

“安装空调!你只知道享受,应该节约点钱供孩子以后上大学,简直不会打算。”奶奶唠叨着,脸上没有了笑容。

“你这老人,应该享受享受,今年70岁了,还能活多久吗?”妈妈(随口)答道。

奶奶(丢)下筷子,坐在一旁,一言不发。

我心里纳闷着:“她们有时说话不投机,但很少闹矛盾。今天的气氛很紧张,人们常说婆媳(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很难相处好

(“我这把年纪是该死了,吃闲饭是没人喜欢的。”奶奶自言自语说道,眼眶湿润了。)

妈妈做完家务,看到奶奶仍不高兴,主动端来椅子坐在奶奶身旁,(轻声)说道:“妈,对不起,我今天说话不对,伤了你的心,希望你原谅。我也理解你(的)苦(心)。你今年70岁了,应该享受生活。(上次你反对买VCD,而现在你却主动买一些戏曲碟来看,这样生活才充实嘛。”妈妈一边说,一边帮奶奶梳理头发,那样亲切,那样真诚。我在一旁看着也笑了起来。)

“孩子就要上高中了,以后上大学用的钱不少,应该精打细算,积攒点钱是对的。”奶奶的语气很温和,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绷紧的心终于舒展了,问奶奶:“你觉得我妈妈怎样?”“心好,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媳妇。”

(晚上,我和妈妈睡觉时谈起今天的事,妈妈说道:“老人嘛,我们应该理解她,尊重她。有的媳妇放不下架子,不尊重老人是永远搞不好关系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尊重。你对人家好好的,人家也会对你和和气气的。”

“我的宝贝女儿,等你以后结了婚,怎样处理婆媳关系呢?”停了一会,妈妈开起了玩笑。

我不好意思地答道:“我一定能做一个好媳妇的。”

“哈哈!哈哈!……”)

[简评] 这篇文章在原文基础上修改后,挖掘较深,立意深刻了。文章由婆媳间应相互理解和尊重,深化到了人与人之间应怎样相处,做到了以小见大。另外,本文能紧扣题意,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语句运用准确。在结尾借“妈妈”之口点出主题显得巧妙,结尾耐人寻味。

方法二:叙事有波澜,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使文章内容具体充实。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求叙事清楚、完整,还要使所写事件能吸引人,这就要求叙事有波澜。如我们所学的课文《荔枝蜜》,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事件写得生动曲折。为此,我们可采用设置悬念和伏笔的手法,以便叙事有铺垫和衬托;也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的叙述方式来写,这样使文章摇曳多姿。文中所写人物要刻画得栩栩如生,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写得生动些,使其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还应注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出人物的特点,使文章内容具体充实,有利于中心的表达,例如上文《婆媳之间》。而我们中考的许多二类文,只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仔细观察,一定能把人物写活。这样作文自然会上一个台阶。先看下面篇二类文。

雨中的迷惘(二类文)

下雨了,繁华的街市一下子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人们争相跑着找避雨的地方,这情景真是有点混乱不堪。

站在商场屋檐下的我,此时正暗自庆幸可以免遭雨淋之苦。

忽然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大哭起来。她手里的气球被风吹跑了,挂在路边的一棵树上。“妈妈,妈妈,我要气球!呜呜……”年轻的妈妈满脸愁容,无可奈何地望着树上的气球和身边大哭的女儿,不知如何是好。身边的几个大人嚷道:“哭!哭!讨厌!”

正在这时,几个红领巾冒着雨,直冲向那挂着气球的大树,他们费了很大劲儿都没爬上去。一会儿,那个大个子红领巾爬上了树,正准备去拿气球时,可惜只差一点,气球被大风吹着撞在树梢上,弄破了。几个红领巾只好遗憾地回到了屋檐下。

小女孩又大哭起来,非常失望。妈妈更急了,那几个淋得像落汤鸡似的红领巾仿佛犯错误似的低下了头。周围的人一片骚动,都纷纷指责这些红领巾不对,还说让他们买气球赔偿。结果几个红领巾都委屈地哭着跑了。

雨还在下,小女孩仍在哭着。我心里怪难受的,冒着雨走出了屋檐,对刚才发生的事想了很多很多。我对这些充当看客的大人们无话可说,对红领巾小朋友更是叫冤。他们的心像红领巾一样鲜艳。这凉雨使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迷惘。

[简评] 这篇文章交代清楚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文章的中心明确有新意。本文通过一件小事的叙述,赞美了红领巾纯洁的心灵,讽刺了那些充当看客的大人们。但所写事件显得平铺直叙,吸引力不强。对文中人物的刻画不够,尤其是对红领巾爬树的动作没写出来,与红领巾相对的几个大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得不够,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在文章中可埋下伏笔,可在前面交代“这气球挂在树枝上,大人们伸手就可以拿到”一句,但他们就是不见行动,这样更有说服力。对人物描写还应注意细节的刻画,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人物形象就更丰满了,内容也更充实。做到了这些,文章就能达到一类文的要求。

雨中的迷惘(一类文)

下雨了,繁华的街市一下子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人们争相跑着寻找避雨的地方,这情景真有点混乱不堪。

站在商场屋檐下的我,此时正暗自庆幸可以免遭雨淋之苦。(雨一直下,屋檐下避雨的人越聚越多。这时,有几个红领巾匆匆跑过来,也加入了躲雨的人群中。)

忽然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大哭起来。她手里的气球被风吹跑了,挂在路边的一棵树上。(大人们伸手就可以拿到气球。)“妈妈,妈妈,我要气球!呜呜……”(小女孩的哭声如这恼人的雨越来越大。)年轻的妈妈满脸愁容。(因为个子矮,她)无可奈何地望着树上的气球和身边大哭的女儿,不知如何是好。周围的几个大人(大声)嚷道:“哭!哭!(真)讨厌!”

(我终于站不住,决定冒雨帮小女孩取气球。)此时,几个红领巾抢先冲进了雨帘,直那挂着气球的树,(只见一个大的被几个小的托住屁股正费力地爬上树。无可奈何,树干太大抱不住,他几次都滑了下来。我看着他们努力的样子,心中有点担心。人群中竟有人发出嘲笑的声音,仿佛看滑稽表演一样。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个身强力壮的高个子青年在笑。)终于那个大爬上了树,正准备去拿气球时,可惜只差一点,气球被大风吹着撞在树梢上,弄破了。几个红领巾只好遗憾地回到了屋檐下。

(见此情景,)小女孩又(失望地)大哭起来,妈妈更急了那几个淋得落汤鸡似的红领巾仿佛犯了错误一样低下了头。周围的人一片骚动。有人说道:“做事也不考虑,你们能行吗?你们不去气球不会破。”高个子青年火上加油:“瞎充能干,叫他们赔,假积极,胡闹!”几个红领巾都委屈地哭着跑了。

雨还在下,小女孩的哭声不断。我心里难受极了,冒着雨走出了屋檐,对充当看客的大人们(我)无话可说,对鲜艳的红领巾我只能说“冤”一任凉凉的雨水把我浇个透,这雨没能使我清醒,反而使我更加迷惘了。

[简评] 修改后的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颇能吸引读者。故事由小女孩失气球写起,然后写红领巾取气球,气球破,大人们的指责,最后写红领巾跑开了。文章叙事清楚生动,对人物刻画细致,如对红领巾爬树的动作,对大人们的指责等都描写得成功,符合人物的身份。文章采用高个子青年作衬托,突出了红领巾的美好心灵,增强了表达效果,中心更加明确了。整篇文章内容显得非常丰富了。评为一类文是当之无愧的。

方法三:大胆吐露真情,做到以情感人。

无论是中考作文,还是高考作文,都要求文章有真情实感。感情是文章的生命。而中考作文,许多同学瞎编滥造故事,没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文中看不出作者对生活的爱憎、是非、悲喜等思想感受,这样的文章是缺乏感染力的。对情感的表达可直接写,也可侧面烘托,但都要真实自然。特别要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想诉说的情感体难写出来,比如自己性格上的弱点等,不要怕别人嘲笑。中考一类文往往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所写事件中去,从而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这是文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就江苏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我发现夕阳如此美丽》作详细剖析,看看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

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美丽

开篇点题,景物的描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以家中的静来烘托情:愁

 

爷爷的举动令人疑惑、吃惊。这为后文作铺垫。

奶奶为什么也要起来走动?设置悬念。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爷爷为什么要使劲往前走?叠加悬念。

 

悬念得以解开。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被刻画得非常生动。

 

仿佛电视中的特写镜头——牵手。用真情渲染的

夕阳的一缕余辉斜射在墙上,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恬静,雪白的墙壁映出点点淡红,真美。

家中静静的,家人的心被爷爷的病情牵着,脸上都笼着一丝愁云。

突然听到爷爷房中有轻微的响声,紧接着是穿鞋下地的声音。我忙跑进房里,是爷爷!都几个星期没起床的爷爷今天怎么……我满脸疑惑,忙去搀爷爷。刚走几步,就听到妈妈房中也有了轻轻的响声(奶奶因中风搬到隔壁房中)。爷爷一点点地移动脚步,手扶着墙。奶奶在妈妈的搀扶下挪动着步子,慢慢地向爷爷这边走来。只见爷爷的脸在暗淡的日光中掠过一丝笑意,眼角的皱纹像鱼尾似的向两边舒展开来,两脚移动得更快了,无奈力不从心,身子向前一倾,差点摔倒。我一把搀住。爷爷脱开我的手,扶着墙喘着气,仍不停地向前挪动着步子。

奶奶苍白的头发已稀疏无几,中风的身子也在颤抖着。她望着爷爷,眼里噙着泪花,嘴唇在不停地微微颤抖着,轻声念着:“老头子,老头子……”奶奶双手用力向前伸着,爷爷也伸出那双苍老的饱经风霜的手,依旧挪着步子。

氛围中,不用多写,也能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的确令人感动,怎能不落泪呢?

 

 

前后呼应,环境描写烘托爷爷奶奶的一片真情。

 

歌词的恰当运用,深化了情感。

 

 

 

 

改用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一语双关,点题,深化情感。

近了,更近了……两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此时此刻一切尽在不言中,千言万语,一世的深情都浸在这牵手之中。妈妈背过身拭去了泪水,我也泪流满面。

微风中,夕阳的余辉映照下的墙壁更加美丽。爷爷和奶奶只是紧握着手,任泪水在流淌。远处飘来清晰的歌声:“因为牵了手,来世还要一起走……”

爷爷和奶奶就这样站着,似两尊亘古的雕像。他们牵着手度过艰苦的岁月,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到白头。

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

 

[总评]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就是以情感的真诚浓烈打动读者。文章没有具体曲折的故事情节,只选取了生活中“爷爷”“奶奶”牵手这一场面。作者极力铺写了这一场面。他们都不顾自己的病情,吃力地移动步子,最终走到一起。文章着重写了两组镜头,把两位老人的一世真情定格在夕阳余辉的美景中,仿佛是一副精美感人的图画。作者始终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中,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表现一个“情”字。细节的描写增添了感人的力量。的确是一篇催人泪下的佳作。试想作者如果没有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就事叙事,这篇文章有这样感人的艺术效果吗?根本不可能。这样的文章只能划为三类文、二类文之列。可见作文中吐露真情,以情感人是作文升级的一种好方法。

 

方法四:在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结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记叙文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有横式、纵式两种。事实上无论什么文体的文章,都没有固定的结构方式,这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广阔的创新空间。因此中考作文的结构方式的新颖度是作文上台阶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有的中考作文采用组合式、对话式、合同式、公式定理式……把所写的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增强了表达效果。先看这篇二类文。

 

少年愁(二类文)

辛弃疾曾吟诵过这样一首诗:“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这些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少年,却早就品味着愁滋味。这不是“强说”而是“实说”的少年愁。日甚一日地压着。我们这些嫩胳膊嫩腿的学子,确实承受不起。有人戏称我们是“没有思想的作业 机器”,但“机器”也需要保养啊。“五一”长假,我们却成了永不停转的车轮,成天只是读书,完成作业 ,愁死人了。

放假前,各科老师都布置了大量的作业 。理科老师发了大量的试卷要我们练习,文科老师要求我们背书,写七个作文,一天一个作文,还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长假第一天,我巴不得不吃饭,一口气把作业 完成了,然后痛痛快快玩几天。这根本不可能,爸爸严格规定了我的作息时间。5月3号晚上,我想参加同学聚会,出去玩玩,轻松一下。爸爸妈妈坚决反对,说学习是艰苦的,要我“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说离中考没多长时间了,勤奋苦读,什么地方都不能去,让我考上了重点高中再说。我也只好依从他们。这几天,我仿佛成了笼中鸟,没能离开家一步。最后爸爸检查我的作业 时,我的七篇作文一篇没完成。我说没有出去感受生活,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爸爸听了气得大骂。我却不以为然。

这长假,我总算熬过了,我还要对所有“不知愁”或已尝过“愁滋味”的学子说:“少年要懂愁滋味,少年要盼愁滋味;少年不忘愁滋味,少年不畏愁滋味。”

 

[简评] 这篇文章能紧扣题意,中心突出,活用了辛弃疾的词,较新颖。文章所写之事清楚,反映了学校和家庭的不正确做法,加重了孩子的课业和心理负担。但中间的主要内容叙写没有什么新颖之处,显得平淡,只是采取常用的结构方式。如果我们换成公式定理及解答习题的结构方式或是其他的某种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文章就会上升为一类文。

 

 

少年愁(一类文)

辛弃疾曾吟诵过这样一首诗:“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这些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少年,却早就品味着愁滋味。这不是“强说”而是“实说”的少年愁。日甚一日地压着。我们这些嫩胳膊嫩腿的学子,确实承受不起。有人戏称我们是“没有思想的作业 机器”,但“机器”也需要保养啊。“五一”长假,我们却成了永不停转的车轮,不信,请看我在假期间的几道习题。

1、已知:数学试卷3张,语文试卷2张,化学试卷4张;政治试卷1张要求背诵。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不能。

设做完一张数学试卷需1小时,一张语文试卷1小时,一张化学试卷1小时,一张政治试卷的背诵需2小时,则:h总=1小时/张×(3张+2张+4张)+2小时=11小时,一天24小时-睡眠时间-吃、喝、拉、撒所耗时间……唉,所剩无几!还有……还有中考复习……哇!我好困!

批阅:你这样叫苦怎行?没有几天就要中考了,再熬一熬吧!批阅者:妈妈。

答:妈妈说得对。我该努力复习,准备迎考。现在振作精神,继续复习。

2、已知:同学们上门来邀我参加同学聚会。

求:我该不该去。

解:去。我们相处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或许,在不远的日子,我们就要各奔东西,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我不该让自己遗憾。

批阅:不准去。现在面临中考,一寸光阴一寸金,怎么能去瞎疯。你知道现在学习的重要性吗?现在苦一年,今后甜十年。你学习是为自己好啊!批阅者:爸爸。

答:我终于“大彻大悟”。我现在要努力学习,这样,我今后才笑得坦然,笑得长久。

当然,这样的“解”和“答”是苦涩和沉重的,这样的“批阅”是迷惘和无奈的。但不管怎样,我还要对所有“不知愁”或已尝过“愁滋味”的莘莘学子说:“少年要懂愁滋味,少年要盼愁滋味;少年不忘愁滋味,少年不畏愁滋味。”

[简评] 这篇一类文的开头和结尾与前面的二类文相同,只是中间部分内容采取了解答习题的结构方式来安排,构思新颖独特,语言也幽默风趣。文章通过解习题的形式反映了“五一”长假过重的作业 负担,暴露了学校、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以及应试教育和阴影还没消除等一系列问题。文章的中心也显得非常明确,因为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尤其是独特的结构方式征服了读者。此文被评为一类文是无可非议的。

 

方法五:在用词准确的前提下,写出有文采的语言。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关于文采意义的最好概括。语言有文采主要是指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使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好的语言有利于表情达意,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评分把语言的运用作为一个重要依据。许多中考作文在语言的运用上做得不够。有的同学只是运用一些口头语言,用词不生动,句式呆板,影响了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的表达,所以得分低。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有文采呢?一要尽量选择形象感强的词语,多用描写句,少用陈述句。二是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尽可能选择恰当的同义词。三要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四要借用、仿用词语。写作中可巧妙借用、仿用古诗词、名言、格言、歌词、流行语、歇后语等,如前面的《少年愁》借用夏古诗词。五要句式灵活,长句、短句兼用,整句、散句交叉,多采用一些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增强表达效果。六要精心提炼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

我爱当官

班上要竞选干部了,我有点害怕,但又想去试一试,我只好去问妈妈。

妈妈坚决支持,鼓励我去,还给我讲了很多大道理。

我信心不足,因为竞争大,当班长的希望不大。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去争取,即使当不上班长,当个副班长或委员之类的也可以,总能管得上三五十人,妈妈还骂我是胆小鬼。我心里不是滋味,决定弃权,不想去竞争。

妈妈顿时火冒三丈,说道:“儿子,你眼光短浅。现在当官很实惠的。你可以先从小组长当起,然后向班长职位努力。你爸爸前年正局长没当上,现在任副局长也是好的,过年过节来我们家的人特别多。他们总不可能空手来。去年你患了重感冒,用去1500多元医药费,财务科长也想法报销了,还收到慰问金和礼品30000多元,一根铂金十字架项链就值10000多元。”

我只好时时点头。

妈妈还说去给老师打个招咱,给我安排个班干部当。

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当了一名副班长。

一学期后,妈妈问我当副班长滋味如何,尝到了甜头没有。

我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比爸爸累得多,尝了不少苦头。

妈妈还开导我,让我做事不要那么认真,能松就松一点,大家一团和气就行了,太负责了会得罪人的。

我爱当官,心里坦然。我始终对妈妈说的一套感到茫然。

我爱当官(一类文)

“妈妈,班上要竞选班干部,我去不去呢?”吃完饭,我郑重地对妈妈说。

“当官,应该去竞争呀!我的儿子!”妈妈随口答道。

“竞争很大,当班长的希望不大。”我显得信心不足。

“儿子,这就不对了。一把手当不到,弄个二把手、三把手当当也可以嘛!”妈妈颇有兴趣地说道,“比如当个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就是清洁委员也可以嘛,总能管上三五十人呢!”

“没意思,我不想当,我弃权!”

“儿子,你眼光短浅。先当当二把手、三把手之类的。为以后当一把手打下基础。你要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当官是实惠的。比如说你爸,正局长没当上,现在当副局长也挺好的。逢年过节来我们家的人特别多。他们不可能空手来呀。你难道忘了?去年你患重感冒住院,用去医药费1500多元,财务科长不是也想法报销了吗?并且还收到下属的慰问金和礼品30000多元。吴叔叔送你的十字架铂金项链就值10000多元。”妈妈满脸笑容说道。

我不时地点着头。

“儿子,有机会就上,没有机会,妈给你创造机会也要上!”

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当上了一名副班长,正宗的二把手。

“儿子,当了一学期的副班长,感觉怎样?尝到甜头没有?”

“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的确爱当官了,但我比爸爸累得多,尝到了不少苦头。”

“儿子,用不着那么认真,该松就松,该紧也松。你爸说这是为官之道。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也要想法出手。出手多多,实惠多多嘛!”

我爱当官,我坦然、欣然;有时也茫然、愕然。

[简评] 这篇一类文的内容和中心与二类文一样,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作了修改和加工。两篇文章的效果截然不同。本文的主要成功之处,从语言角度来看有:一是采用描写语句,对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刻画了一个自私、贪得无厌的官太太形象。二是文章多用短句,节奏感强,构成匀称和谐之美。三是句式灵活多变,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错落有致。四是套用了一些官场用语和俗语,增加了文章的讽刺意味,如“二把手、三把手”,“有权能使磨推鬼”,还套用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文章幽默生动,极富表现力。因此,我们的文章要想获得高分,在语言的运用上还得多下些功夫。

我爱当官(一类文)

“妈妈,班上要竞选班干部,我去不去呢?”吃完饭,我郑重地对妈妈说。

“当官,应该去竞争呀!我的儿子!”妈妈随口答道。

“竞争很大,当班长的希望不大。”我显得信心不足。

“儿子,这就不对了。一把手当不到,弄个二把手、三把手当当也可以嘛!”妈妈颇有兴趣地说道,“比如当个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就是清洁委员也可以嘛,总能管上三五十人呢!”

“没意思,我不想当,我弃权!”

“儿子,你眼光短浅。先当当二把手、三把手之类的。为以后当一把手打下基础。你要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当官是实惠的。比如说你爸,正局长没当上,现在当副局长也挺好的。逢年过节来我们家的人特别多。他们不可能空手来呀。你难道忘了?去年你患重感冒住院,用去医药费1500多元,财务科长不是也想法报销了吗?并且还收到下属的慰问金和礼品30000多元。吴叔叔送你的十字架铂金项链就值10000多元。”妈妈满脸笑容说道。

我不时地点着头。

“儿子,有机会就上,没有机会,妈给你创造机会也要上!”

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当上了一名副班长,正宗的二把手。

“儿子,当了一学期的副班长,感觉怎样?尝到甜头没有?”

“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的确爱当官了,但我比爸爸累得多,尝到了不少苦头。”

“儿子,用不着那么认真,该松就松,该紧也松。你爸说这是为官之道。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也要想法出手。出手多多,实惠多多嘛!”

我爱当官,我坦然、欣然;有时也茫然、愕然。

[简评] 这篇一类文的内容和中心与二类文一样,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作了修改和加工。两篇文章的效果截然不同。本文的主要成功之处,从语言角度来看有:一是采用描写语句,对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刻画了一个自私、贪得无厌的官太太形象。二是文章多用短句,节奏感强,构成匀称和谐之美。三是句式灵活多变,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错落有致。四是套用了一些官场用语和俗语,增加了文章的讽刺意味,如“二把手、三把手”,“有权能使磨推鬼”,还套用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文章幽默生动,极富表现力。因此,我们的文章要想获得高分,在语言的运用上还得多下些功夫。

篇11:记叙文阅读方法

记叙文阅读方法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中心思想的一种文体。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通讯、传记、回忆录、散文、小说等都归属于记叙文。

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下面仅从四个方面介绍阅读记叙文的常用方法的粗浅看法。

一、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 ,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

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地间的内在联系。

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

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其方法是:

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

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真正地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也就是,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对于这类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那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总之,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它。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1] [2] [3]

篇12:四级考试阅读主旨题解题方法

四级考试阅读主旨题解题方法

25 In its country of Germany, the hot dog was called the frankfurter. It was named after Frankfurt, a German city. Frankfurters were first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860s. Americans called frankfurters dachshund sausages . A dachshund is a dog from Germany with a very long body and short legs. Dachshund sausages first became popular in New York, especially at baseball games. At games they were sold by men who kept them warm in hot-water tanks. As the men walked up and down the rows of people, they yelled, Get your dachshund sausages! Get your hot dachshund sausages! People got the sausages on buns, a special bread.

One day in 1906, a newspaper cartoonist named Tad Dargan went to a baseball game. When he saw the man with the dachshund sausages, he got an idea for a cartoon. The next say at the newspaper office he drew a bun with a dachshund inside ---not a dachshund sausage, but a dachshund. Dorgan didn t know to spell dachshund. Under the cartoon, he wrote Get you hot dogs!

The cartoon caused deep interest and excitement, and so was the new name. If you go to a baseball games today, you can still see sellers walking around with hot-water tanks. As they walked up and down the rows they yell, Get your hot dogs here! Get your hot dog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show_____.

A the home country of the hot dog

B the origin of the hot dog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读《包身工》有感

《中考概括题答题指导》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包身工教案

党课通讯稿范文可编辑版

我家的包身工作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材料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题

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主旨的四点方法
《记叙文主旨的四点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记叙文主旨的四点方法(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古诗词阅读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2024-03-21

记叙文写作指导2022-06-17

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2023-06-12

《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总结2022-07-09

手把手教你考研英语作文应试技巧2023-02-05

苏教版五上语文作文范文2023-05-19

写读后感2022-05-02

写一篇读后感2023-08-16

写读后感的格式2023-01-06

《中国石拱桥》 5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