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之都六年级议论文

时间:2022-06-16 05:33:32 议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东亚文化之都六年级议论文(集锦14篇)由网友“汤圆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东亚文化之都六年级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亚文化之都六年级议论文

篇1: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清山的景物真是包罗万象呀!清源山有千手岩、老子的石象(老君岩)……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老君岩这雄伟的巨石,要是你去清源山却没有看见老君岩,就相当于你没有去过清源山这个神秘的地方,老君岩一身竖立云间。

巍峨雄伟的见龙台,只要一站上去,你只要一看车子,你就会发现车子和蚂蚁一般大小,车子在马路上行驶时你会发现车的速度慢了一些。

悠闲之地的千手岩,居然建了泡面店,千手岩那里有许,多的树、花、草、松子一些的。

四年级:蔡伟煌

上一篇:爸爸,我想对您说 下一篇:有趣的端午节 相关推荐 一个留守儿童的心声作文 我的家乡——汕头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洗衣机洗菜记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歌手作文300字 崇廉好家风作文800字 美丽的帽儿山作文600字 哥哥对我的爱作文600字 读书会后作文400字 廉洁在我心中作文500字_廉洁作文500字 我家的小狗 xx,我想对你说 停电的启示作文500字

篇2:六年级话题作文 :不愧是东亚文化之都800字

今年八月,中国泉州、日本横滨与韩国光州当选为首批“东亚文化之都”。

为什么泉州能当选“东亚文化之都”,而杭州、龙岩,甚至是北京都未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呢?依我的想法,其间有多得数也数不清的原因,请听我速速道来。

我觉得第一个理由是:泉州的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泉州拥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艺术馆、图书馆、海交馆、博物馆、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泉州影剧院等一批市级重要的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1.69万平方米。就说说崇武古城吧,它是我国至今保存的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我国海防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

可是,如果仅凭这么一点理由就想当上“东亚文化之都”,也是异想天开的。泉州也是一个宗教圣地。

寺庙在泉州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还是孤苦寥落的穷乡僻巷,大大小小的寺庙都有,随处可见。单说鲤城吧,着名的寺庙就有开元寺、清净寺、铜佛寺、城隍庙、玄妙观、承天寺等等......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庙里通常是香火不断。一遇上什么特殊的节日,寺里寺外都要闹上几天热闹,张灯结彩,爆竹声不断,那场面可壮观了!

泉州不仅是个着名的宗教圣地,可也是有着着名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好地方呢!而“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内设有“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泉州民俗文化陈列馆”和“中国古代船模馆”这四个展馆。

泉州的文化精品数不胜数。先后获得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1个;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个;文华大奖2个、新剧目奖8个;群星奖50多个等。

泉州还是全国着名的文化团体呢。泉州拥有公办和民营剧团140多个,海内外南音社团1000多个。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文保单位、“非遗”保护等等……我就不一一赘述了。用一句简洁点的话来说,总之,泉州真的很奇妙,很值得一游,它真不愧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啊!

六年级:阳光公主

篇3:印象东亚文化之都600字作文

印象东亚文化之都600字作文

8月27日,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议圆满结束,泉州斩获殊荣:以88。92分从我国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共同成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泉州是当之无愧的“东亚文化之都”。

在这个美丽的古城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并拥有很多市级重要文化设施,以及完善的硬件设施,比如公共图书馆、艺术馆、各类博物馆等。

泉州还有许多历史悠久、具有极大标志性意义的古老建筑物,高大雄伟的东西塔,古香古色的崇福寺、开元寺;令人开阔眼界的闽台缘博物馆等。

除此之外,泉州的旅游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我最喜欢去的是东湖公园,东湖公园是泉州最著名的公园,公园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刚刚进入时,眼前就有一座高大的假山,泉水从假山顶上倾泄直下,流淌出“哗哗”的音符,十分美观,好像在欢迎各方游客的到来,很多人都在此拍照留念。到了每周六的夜晚,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都会如约上演,吸引了很多泉州人以及新泉州人驻足围观,看到这个场面就让人感觉像是一个大家庭,像家庭聚会一般亲切温暖;而西湖公园虽然不像东湖公园有那么多人造景观和娱乐设施,也不像那里那么热闹,但它的面积更庞大,湖水的覆盖面积也很大,树木都长得郁郁葱葱,更给人一种清秀、安逸、静谧的感觉。还有著名的旅游景区清源山,是我们泉州市的另一张重要文化名片,被国家评为“五A”级景区。那里群山耸立,巍峨雄伟,还有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这是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每日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如果有机会登山游玩,一定会令你流连忘返。

“东亚文化之都”――很喜欢这个响亮好听的称号,也配得上泉州这个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古城,也期待大家一起来领略魅力泉州!

六年级:李安琪

篇4:印象东亚文化之都6年级作文

印象东亚文化之都6年级作文

寂静的夜晚,我随着母亲来到看戏的戏台。今晚,戏台上要播“大戏”了,戏台前到处都站着朴素的泉州市民,他们早就带好了高高低低的椅子,就怕看不到戏。人群旁,还有几处小贩,时不时能闻到从他们那处传来的冰糖葫芦、烤羊肉串的香味。小孩儿们拿着零花钱买了零食,准备等会儿边欣赏戏台上的表演,边品尝可口的零食。人们等待着,等待着八点的到来,等待着大戏的到来。

天色略略暗了下来,时间走过,终于,大家等待许久的大戏到来了!人群开始喧闹起来,小孩儿们开心地跳着。两旁LED屏幕写着今天要放的戏和演员的名字。秒针一秒一秒地转动,一开始,先是听见了幕后敲锣打鼓伴奏的声音,再接着,演员也上场了。台上的演员将故事的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虽然深知那只是戏,可人们完全被故事情节和演员生动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有的人甚至眼睛也不舍得闭上,演员走到哪儿他的眼睛就跟到哪儿,那模样,像是个穷人见到金子似的,逗得一旁的孩子们掩着嘴巴偷笑。市民们如痴如醉地看了几个小时的大戏,仿佛就在那时忘了时间的流逝,这是多美的.一幅场景啊!小孩儿们在一旁边吃着刚才买的零食边和小伙伴们玩耍,时不时扯一扯妈妈的衣角,和妈妈一起欣赏大戏演出。没有绚丽的烟火,也没有闪闪发亮的明星,只有朴素的泉州市民。在这里,在戏台前陪孩子们看完了大戏演出。是时候回家了,大人们还沉浸在戏中的情节里,小孩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戏台。就这样,人们陆陆续续地散开,在这之后,他们又要迎来美好的新一天。

这就是我对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印象,那也有我对闽南戏曲的印象。它不正如泉州和泉州人一样,那么朴素,却又那么美好吗?

篇5:印象东亚文化之都800字作文

印象东亚文化之都800字作文

有许多人不解,为什么泉州是我国第一个被评选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呢?我现在就来当个小导游给大伙介绍介绍吧!

泉州风光秀丽,山水钟灵,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5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各一处,有古色古香的开元寺;有风景秀丽的清源山;有历史悠久的洛阳桥……

泉州不仅风景名胜多,历史也是很悠久的!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以前还有“光明之城”的美誉!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泉州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至今保留着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今天的泉州,有幢幢宅区,宽宽庭院,深深古巷,到处是绿树苍苍,芳草青青,遍地花卉飘香,小鸟轻啼,空气中还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现在,泉州仍然保留着古城风韵,老城区的房屋一般都是三到四层,而且建筑时规定采用红色的,道路都比较窄,因此现在的老城区还是呈现着一番古韵味。而隔几条街的新城区,就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房屋外观也逐渐明快起来,道路也更加宽敞了。今天的泉州人还有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泉州人正是凭着这个信念,才那么快的创造出这座古老城市的新奇迹——经济飞速发展,且环境也日新月异。

这正是一座正演绎着许许多多奇迹的美丽古城,东方第一大港,多元文化名城——泉州。因此,泉州当之无愧地摘得“东亚文化之都”的桂冠。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我为我是个泉州人感到骄傲!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为我的家乡——泉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6:“文化中华”与“文化东亚”

“文化中华”与“文化东亚”

值此新世纪揭幕之际,东亚、中国文化建设迎来了新时期。在东亚与中国,现代化是“外启”式的,但同时又是“民族”式的'、“国家”式的和尊重“传统”式的。西方现代化“个人”色彩重,而东亚现代化总显示出醒……

作 者:盛邦和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刊 名:探索与争鸣  PKU CSSCI英文刊名: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东亚的传统生活文化

东亚的传统生活文化

新千年,地球村的文化焦点之一是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文化认同是指人类或地区社会从文化角度确认并确立自己存在的根源、性格、意味和生活方式。目前,文化认同已成为焦点问题,这说明地球村正面临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文化是地区的`产物,……

作 者:赵兴胤  作者单位:韩国汉阳大学民族学研究所,汉城 刊 名:世界民族  PKU CSSCI英文刊名:ETHNIC GROUPS OF THE WORLD 年,卷(期): “”(5) 分类号:G0 关键词: 

篇8: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自从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发布《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来,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遍伦理或普世伦理的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影响并不限于宗教界。正象我们当今所处的这个世界在文化和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存在状态一样,对于普遍伦理的理解和态度也是多元化的。同样,正象多元化对于我们本身来说只是一种预设的前提,我们自身却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决定而作为多元中的一元一样,我们对于普遍伦理这一问题也应当亮出我们自己的观点。本文将试图探讨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普遍伦理与非西方文化(在此尤其关注东亚文化)的关系、普遍伦理与孔子恕道之间的关系三个问题。

一、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这句出自《易传》的古老格言,似乎也可以用作对当今的普遍伦理的讨论和制定的准确描述。现实世界中文化与价值的存在形态无疑是“殊途”和“百虑”,而我们坚信似乎可以从丰富多彩的价值与信念形态中,通过对话、沟通与归纳,找到一个可以“同归”和“一致”的价值与规范,从而实现“道通为一”的价值预期。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伦理计划”(universal ethics project)讨论并著手起草并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上提出的《世界伦理宣言》(“Declaration toward a Global Ethic”),对“世界伦理”作了如下界定:“所谓'世界伦理',我们并不是指一个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或者一个'单一的统一宗教'超越所有现存的诸宗教,更不是指其中一个宗教宰制所有其他宗教。我们心目中的世界伦理是指,'有约束力的价值、不可取消的标准,以及个人态度的基础共识'。没有这样的对于世界伦理的基础共识,迟早每个社团会被混乱或专制所威胁,而个人也会绝望。”

然而,上述预设的观念也并非不可置疑:即使我们不必从世界观(对世界本来状况的力求客观的描述)和价值论(多样性中应该具有终级的统一性)上怀疑在“分殊”的多样性中存在“理一” 的统一性,我们有必要去寻找和制定出一个作为指导人类的最低限度共识的普遍的伦理价值和规范吗?在一个国家、民族、种族等团体内部,尚且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价值的差异甚或冲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把握要求整个人类作为一个统一的.主体来认同和遵循一些共同的价值和信念吗?人类当然不是一个个孤立生活的个体,但人类在交往中所形成的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各种价值观念的融合,大体上是延续一种自发的过程(或以各自发展、或以平缓渗透、或激烈冲突的方式融合),在我们当今的时代,我们把这一过程变成一个自觉的(有意识地交流、讨论和制定)的过程,其根据又焉在?这一自觉过程是人类文明或进步的一种表现吗?以上种种疑问,都在置疑着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对于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学术界的朋友们多从普遍伦理成立的可能性方面加以讨论,理由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人际交往的全球化。自从十四、十五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把地球上的几块大陆联系在一起开始,地球上的各个文明就不再是平行地独立发展,而是处于一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过程之中。随着交通的便利、信息社会的来临,地球村逐渐形成,人类日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二是经济的全球化。交通、信息技术和设施的飞速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手段,经济和贸易则为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需要和推动。三是资本与文化扩张的全球化。在伴随着资本扩张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也作为成功和文明的典范而向全球进行扩张。

这些关于普遍伦理何以可能的讨论,并不能给普遍伦理提供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前提。人际交往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虽然可以促进全球文明的接触、交流、对话、融合,但并不使这一全球价值观的变迁过程由自发走向自为。伴随着资本扩张而来的文化扩张,更使普遍伦理的成立面临着挑战,在西方

[1] [2] [3]

篇9:东亚普遍伦理文化论文

东亚普遍伦理文化论文

自从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发布《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来,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遍伦理或普世伦理的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影响并不限于宗教界。正象我们当今所处的这个世界在文化和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存在状态一样,对于普遍伦理的理解和态度也是多元化的。同样,正象多元化对于我们本身来说只是一种预设的前提,我们自身却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决定而作为多元中的一元一样,我们对于普遍伦理这一问题也应当亮出我们自己的观点。本文将试图探讨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普遍伦理与非西方文化(在此尤其关注东亚文化)的关系、普遍伦理与孔子恕道之间的关系三个问题。

一、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这句出自《易传》的古老格言,似乎也可以用作对当今的普遍伦理的讨论和制定的准确描述。现实世界中文化与价值的存在形态无疑是“殊途”和“百虑”,而我们坚信似乎可以从丰富多彩的价值与信念形态中,通过对话、沟通与归纳,找到一个可以“同归”和“一致”的价值与规范,从而实现“道通为一”的价值预期。19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伦理计划”(universal ethics project)讨论并著手起草并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parliament of the world s religions)上提出的《世界伦理宣言》(“declaration toward a global ethic”),对“世界伦理”作了如下界定:“所谓 世界伦理 ,我们并不是指一个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或者一个 单一的统一宗教 超越所有现存的诸宗教,更不是指其中一个宗教宰制所有其他宗教。wWW.133229.cOM我们心目中的世界伦理是指, 有约束力的价值、不可取消的标准,以及个人态度的基础共识 。没有这样的对于世界伦理的基础共识,迟早每个社团会被混乱或专制所威胁,而个人也会绝望。”

然而,上述预设的观念也并非不可置疑:即使我们不必从世界观(对世界本来状况的力求客观的描述)和价值论(多样性中应该具有终级的统一性)上怀疑在“分殊”的多样性中存在“理一” 的统一性,我们有必要去寻找和制定出一个作为指导人类的最低限度共识的普遍的伦理价值和规范吗?在一个国家、民族、种族等团体内部,尚且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价值的差异甚或冲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把握要求整个人类作为一个统一的主体来认同和遵循一些共同的价值和信念吗?人类当然不是一个个孤立生活的个体,但人类在交往中所形成的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各种价值观念的融合,大体上是延续一种自发的过程(或以各自发展、或以平缓渗透、或激烈冲突的方式融合),在我们当今的时代,我们把这一过程变成一个自觉的(有意识地交流、讨论和制定)的过程,其根据又焉在?这一自觉过程是人类文明或进步的一种表现吗?以上种种疑问,都在置疑着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对于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学术界的朋友们多从普遍伦理成立的可能性方面加以讨论,理由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人际交往的全球化。自从十四、十五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把地球上的几块大陆联系在一起开始,地球上的各个文明就不再是平行地独立发展,而是处于一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过程之中。随着交通的便利、信息社会的来临,地球村逐渐形成,人类日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二是经济的全球化。交通、信息技术和设施的飞速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手段,经济和贸易则为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需要和推动。三是资本与文化扩张的全球化。在伴随着资本扩张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也作为成功和文明的典范而向全球进行扩张。

这些关于普遍伦理何以可能的讨论,并不能给普遍伦理提供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前提。人际交往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虽然可以促进全球文明的接触、交流、对话、融合,但并不使这一全球价值观的变迁过程由自发走向自为。伴随着资本扩张而来的文化扩张,更使普遍伦理的成立面临着挑战,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主导下的普遍伦理更引起是“谁之普遍伦理”的诘问。 如果仅仅从全球化方面来考虑,普遍伦理本身显得可有可无而并不非常必要,普遍伦理的意义也将模糊不清。

到底是什么使得普遍伦理成为必要?或者说,是什么因素使得以国家、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划分开来的人群有必要制定并遵奉一种作为多元文化必要补充的价值和规范?这种情况的发生有赖于存在着一个所有人群所共同面对的对立的方面。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与其信仰相对的体系是一个个独立的异教与无神论,而惟有对于无神论者来说,他的信仰的相对面才是整个宗教。同样的道理,生活在多元文化中的人群,处于一个文化体系与其它多个文化体系的对待之中,亦即处于一元与多个一元之中,惟有与所有诸多一元文化共同对待的事物才有可能使我们把诸多一元结合在一起来作统一的考察。在当今时代,“献其否以成其可”的对待方面,是我们在取得引以为荣的巨大科技与经济成就的伴生品――全球性问题。人类在经济全球化、交往全球化的同时,也在制造着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范围上超出了原来的区域性质,而且在深度上已经严重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并且至今仍有加重的趋势。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全球各方的普遍参与,同时也产生了普遍性的伦理约束的需要(当然,伦理约束只是一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更有赖于更有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不仅如此,还应该看到,虽然性善论的理论假设有助于道德可能性之成立,但在现实世界里,人类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表现足以使人类自身难堪。早在几十年前,全球性问题所带来的威胁与危机刚露苗头之时,有识之士就已郑重警告全球人类, 但是人类在演进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根深蒂固的进步观念、科技霸权、无限索取财富的欲望,使人们要么回避正在迫近的危险,要么置若罔闻。所这些“可能”在几十年后变成令人恐怖的现实,人类正面临着毁灭自身的真实的威胁时,人类才开始正视这些问题,然而时至今,我们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在对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我们依据这一前提,有针对性地检讨普遍伦理所要处理的问题和方向。可以说,普遍伦理的讨论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普世性能够满足对治全球性问题的要求。普遍伦理并不是要漫无目的地建立普世价值,而是时刻带着回应、化解全球性危机的问题意识而展开的。普遍伦理的讨论和制定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去寻找全球各个文明或文化系统中都存在并被参与这种讨论的对话者所肯定的共同价值,而是从全球文化中寻找资源,并通过广泛的参与而共享资源,共同求解并通过行动来化解日益加重的全球性问题,引导人类走出困境。由此,我们再对普遍伦理的普世性加以重新的理解,普世的含义不局限于普遍的认同(作为文化传统在过去的认同和作为现代文化的构成部分为当代所认同),而是在于对治普遍性问题的规则与方法的普遍性。正如许多中国学者所强调的,它应起到“底线伦理”的作用。

基于上述考虑,普遍伦理的内容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对话机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例如平等、宽容、有效)。认同问题同样至关重要,没有平等的对话就没有广泛的参与,没有广泛的参与和普遍的认同,普遍伦理就失去了其普遍性品格。二是向全球各方文化系统中寻找有益的资源。这些资源未必是普遍具有的或同样受到各个文化系统所重视的。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还要有新构思、新见解、新解释、新创造。普遍伦理不能只是对已有文明成果的综合,它本身也应当是对已有文明成果的一种超越。可以说,普遍伦理是人类运用共同的智慧来对人类所创造的文明进行自我治疗,对于一些缺少这些文明要素的文化体系来说,它必须是带有伦理的强制性的。

二、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在普遍伦理的讨论与制定过程中,以何种价值和理念作为普遍伦理的内容,是一个并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人类文明本身的病症在普遍伦理的形成过程中,同样起着病态的制约作用。近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中形成的西方中心主义,在普遍伦理的重要讨论中都引起非西方文化界的反拨。 然而,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凭借着西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领先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一直扮演着全球范围内的普世文化的角色。现代化,在很长时间被习惯性地理解为西方化,至今这种理解仍有相当影响。西方文化,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格局中,仍然作为强势文化而发挥着作用。在此种情况下,包括东亚文化在内的非西方文化,如何在普遍伦理的制定中发挥作用,其发挥作用的理据又何在,东亚文化有无参与的理由与机会?这些问题无论是对于东亚文化,还是对于普遍伦理,都是极有意义的。

东亚文化参与普遍伦理的形成,不能无视西方文化属于强势文化这一事实。西方社会由于其发展的领先性,使得西方国家在人类发展的路途中居于“领头羊”的地位。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所思考的问题,既是西方国家自身的问题,同样也是人类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后发展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早晚都会遇到。后发展国家所思考的问题,则不具有此种普遍性,它只是相对于该国自身、或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发展更为落后的国家才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西方文化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却提供了历史机遇,将使这一状况有可能从根本上加以改观。

首先,这里所遇到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都必须对此问题作出回应,都必须思考问题的化解之道。

其次,当前的全球性问题,正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之一,可以说,西方文化作为“领头羊”,它所带领的道路存在着问题,这只“领头羊”成了“迷途的羔羊”。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人类不可能再退回去重新选择。但人类还有机会再次选择。人类向哪里去,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哪里才是光明之域,人们仍在求索之中。由此产生的对于单一发展模式以及单一文化价值的怀疑是必然的。人们现在不得不把眼光放得更加宽广、更加长远。

共同的问题,使得全球各方不得不居于同一起跑线上,首次平等地探讨求解的良方。在全球性问题面前,全球化趋势不仅不能取消各个民族文化存在的根据,而且还恰恰凸显了文化多元主义的意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还可以避免单一价值与单一发展模式造成的缺少参照而积重难返的弊病。

东亚各国先后经历或者正在经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过程,东亚的经济成就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期望,东亚的文化也能够为世界做出贡献。东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东亚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的文明成果。东亚的古人曾经为人类文化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现代的东亚人也应当发挥文化创造活力,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为世界文化做贡献,既是能力的问题,同时也是机遇的问题。近代以来的东亚社会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在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东亚所解决的问题对于世界来说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为东亚提供了这样一个参与机会。这个机会是难得的,也是易逝的。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西方文化也在进行自身的反思,并借鉴其它文化资源,求索化解之道。西方文化一旦完成它的转型和调适,由于它仍然保持着的强势地位,它不会再给西方以外的文化以任何机会。

对于非西方文化来说,这个机会意味着什么?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类顺利化解全球性问题所带来的生存和发展困境,在于为人类在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出健康、合理的选择,更在于使非西方文化由世界文化的边缘参与到世界文化体系中去,并有可能超出价值批判的范围而从全球文化生态上改变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片面状况。

三、普遍伦理与和立、和达原理

东亚能为普遍伦理提供什么?在诸多讨论中,东亚文化强调和谐的思想得到了广泛重视。东亚文化有着重和的深厚传统,如儒教、道教的“天人合一”观念,朝鲜半岛传统文化中的“风流精神”。

东亚的和谐精神若想成为世界性的思想,还必须有成功的东亚经验。东亚自身若不能和谐,那么东亚的和谐文化在世界上就没有说服力。二十世纪的东亚是不和谐的,其主要根源在于日本给这地区域带来的灾难。在中日双边的国际研讨中,日本学者强调东亚在21世纪能否和谐,关键在于中国。我当时提出,21世纪的东亚能否和谐,关键在于日本。中国的强大与开放、合作,固然可以为世界作出表率,而且还可以作为东亚和平的有力保障,但更重要的是,日本必须正确对待历史,认真反省自己的文化,“有过勿惮改”,以及“不贰过”,不要再次成为东亚的.祸水。日本必须学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民族,学会和他的邻居和平共处。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而日本当前的文化与政治却离和平渐行渐远,爱好和平和饱受日本侵略灾难的人们都不能不保持警惕。中国的学者应当通过更多的中日间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向日本民族宣扬和谐观念和责任意识。

在普遍伦理的讨论中,佛教的基本戒律、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都被当作普遍伦理的基本原则或基本内容。在最近的讨论中,孔子的“忠恕之道”与普遍伦理的关系,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何谓“忠恕之道”,在学术理解上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忠”,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作“恕”。另一种观点是将二者皆理解为“恕道”。我本人赞同后一种观点。因为“忠”是“尽己”,“恕”为“推己”,而上述两句均是推己。前者是推己及人,后者是推己自返。 如何理解忠恕,并不是最为根本的问题。问题的紧要处在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否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道德金规一样,作为普遍伦理的原则之一。有的学者认为“忠恕之道”(在第一种理解的意义上)是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 有的学者则对“己所欲,要施于人”表示了审慎的态度。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注意到了“立人”与“达人”在实践上可能的后果。前者把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作为普遍真理,期望“立人”、“达人”与自立、自达之间的良性互动。后者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立人”、“达人”背后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在差异的价值观中,“立人”、“达人”带给他人的可能恰恰是损害,而且还容易为“强加于人”制造冠冕堂皇的借口。这里恰好有一个与普遍伦理相关的例子可作注脚。在制定普遍伦理的讨论中,基督教希望与人分享上帝之爱、伊期兰教希望与人分享真主之爱,所导致的价值观尖锐冲突状况。 那么,在同一价值观内,“立人”、“达人”是否可以成立呢?这里还存在着个人意愿的问题。比如“博施济众”,不可不谓之“立人”、“达人”,但近代著名学者严复的反对理由仍然值得我们注意:“尝谓济人之道,莫贵于使之自立……” “立人”、“达人”应当以不妨碍人之“自立”为前提,亦即需要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约束性原则,才能不会“强加于人”,不妨碍他人的自由。

如何在消极限制之中发挥其积极意义,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学对此有一新的富有创造性的解释,即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解释为“己欲立而让人立,己欲达而让人达”,反对在“己立”、“己达”时否定他人“立”、“达”的权利 。这一建立在多元主义基础上的解释,对于化解人类面临的五大冲突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探讨上述原则与普遍伦理的关系时,我们应注意到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普遍伦理是针对全球性问题而成为必要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并帮助人类从此困境中走出。那么“立人”、“达人”作为道德原则,其是否可作为普遍原理,与此息息相关。一方面,我们看到在此原则下,少数文化和价值观片面扩张,以及在国际政治中的滥用所造成的许多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而言,仅从消极限制的方面入手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并不能肯定,现有文明成果中已经拥有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内容,因而并非仅仅找出这些存在于每个文化体系中的普遍原则和普遍内容就足够了。我们也不能肯定,那些并不普遍存在于所有文化体系中的合理内容不能普遍化,况且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本身就为各个文化系统之间相互补充提供着可能。此外,由于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个人偏好的差异,“己所欲”未必就是值得肯定的、积极的事物,“己所不欲”也未必就是值得否定、消极的事物。更为重要的,“立人”、“达人”的原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样,在适用于公共事务时都有其局限性,二者适用于“私德”领域,而不完全适用于“公德”领域。“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不可缺之具也。” 在私德领域,我们可以用“将心比心”的方法,从“己所欲”与“己所不欲”出发的推度来帮助我们进行道德的选择。由于全球性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是全球性的,全球性问题属于公德的论域,它排斥以个人偏好为出发点,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相对于针对全球性问题而制定的必要的普遍伦理而言,无论是你“所欲”还是“所不欲”,都必须遵循普遍伦理的原则和规范,否则你便是不道德的,因为相反的行为必须损害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谁都没有这个权利。

【主要参考资料】

1.〔德〕孔汉思、库舍尔编/何光沪译:《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年6月版。

2.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编:《中国哲学发展报告》,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5月版。

3.张立文:《和合学概论》(上、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版。

4.刘述先:《儒家思想意涵之现代阐释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筹备处,203月。

5.汤一介:《孔子思想与“全球伦理”问题》,《中国哲学史(季刊)》,年第4期。

6.牟钟鉴:《儒家仁学与普遍伦理》,载《民族哲学与宗教(1999)》,北京,民族出版社,8月版。

7.牛京辉、李伦:《全球性问题与普遍伦理》,《光明日报》,11月27日

8.亚文编辑委员会编:《亚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篇10: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论文

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论文

自从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发布《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来,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遍伦理或普世伦理的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影响并不限于宗教界。正象我们当今所处的这个世界在文化和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存在状态一样,对于普遍伦理的理解和态度也是多元化的。同样,正象多元化对于我们本身来说只是一种预设的前提,我们自身却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决定而作为多元中的一元一样,我们对于普遍伦理这一问题也应当亮出我们自己的观点。本文将试图探讨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普遍伦理与非西方文化(在此尤其关注东亚文化)的关系、普遍伦理与孔子恕道之间的关系三个问题。

一、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这句出自《易传》的古老格言,似乎也可以用作对当今的普遍伦理的讨论和制定的准确描述。现实世界中文化与价值的存在形态无疑是“殊途”和“百虑”,而我们坚信似乎可以从丰富多彩的价值与信念形态中,通过对话、沟通与归纳,找到一个可以“同归”和“一致”的价值与规范,从而实现“道通为一”的价值预期。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伦理计划”(universal ethics project)讨论并著手起草并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上提出的《世界伦理宣言》(“Declaration toward a Global Ethic”),对“世界伦理”作了如下界定:“所谓'世界伦理',我们并不是指一个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或者一个'单一的统一宗教'超越所有现存的诸宗教,更不是指其中一个宗教宰制所有其他宗教。我们心目中的世界伦理是指,'有约束力的价值、不可取消的标准,以及个人态度的基础共识'。没有这样的对于世界伦理的基础共识,迟早每个社团会被混乱或专制所威胁,而个人也会绝望。”

然而,上述预设的观念也并非不可置疑:即使我们不必从世界观(对世界本来状况的力求客观的描述)和价值论(多样性中应该具有终级的统一性)上怀疑在“分殊”的多样性中存在“理一” 的统一性,我们有必要去寻找和制定出一个作为指导人类的最低限度共识的普遍的伦理价值和规范吗?在一个国家、民族、种族等团体内部,尚且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价值的差异甚或冲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把握要求整个人类作为一个统一的主体来认同和遵循一些共同的价值和信念吗?人类当然不是一个个孤立生活的个体,但人类在交往中所形成的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各种价值观念的融合,大体上是延续一种自发的过程(或以各自发展、或以平缓渗透、或激烈冲突的方式融合),在我们当今的时代,我们把这一过程变成一个自觉的(有意识地交流、讨论和制定)的过程,其根据又焉在?这一自觉过程是人类文明或进步的一种表现吗?以上种种疑问,都在置疑着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对于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学术界的朋友们多从普遍伦理成立的可能性方面加以讨论,理由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人际交往的全球化。自从十四、十五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把地球上的几块大陆联系在一起开始,地球上的各个文明就不再是平行地独立发展,而是处于一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过程之中。随着交通的便利、信息社会的来临,地球村逐渐形成,人类日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二是经济的全球化。交通、信息技术和设施的飞速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手段,经济和贸易则为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需要和推动。三是资本

[1] [2] [3] [4] [5] [6]

篇11:音乐圣殿之都六年级作文

音乐圣殿之都六年级作文

音乐的步伐总是让人觉得神出鬼没,难以说清。音乐的“圣殿”存在在世界每个存在音乐的角落里,音乐的节奏总是让人难懂,在“音乐圣殿之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音乐天才——莫扎特,贝多芬,李云迪……这些音乐家创造了许多千古不朽的巨作,写下了许多惊人的伟大作品,这些点点滴滴在几千年的变化中形成了聚集艺术的“音乐圣殿之都”,形成了人类心中不可忘怀的艺术价值……——题记

当我们聚集在一起上音乐课,我们会因为音乐的渲染使我们倍感轻松;在生活中,听一首优雅的歌曲,或许也能让你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功归于音乐,音乐是我们心中的“情感之神”,音乐是情感的“统治者”!“音乐圣殿之都”——这个辉煌的“都市”,把人类对音乐的所有的情感都推向了高潮!每一曲音乐中的定律,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好比写文章般,充满了情趣。以前,有贝多芬,莫扎特,巴赫,肖邦……等许许多多的著名音乐家,他们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曲子,给世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现在,有李云迪,理查德·克莱德曼,吴祖强……等许许多多的作曲家,音乐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打破了沉睡几千年的古典风格,为现代歌的发展做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这些点点滴滴现在都已形成了现代人喜欢的对象。

音乐是一门难学的科目,必须要是音乐情感高超的人才能写得出高超的音乐篇章。因为它的节奏深入,让人难懂,所以要用心去体验音乐中的酸甜苦辣,你才会学好音乐。因为音乐源于每位创作人的内心情感——所以,这其中的每一个高低起伏的音调都代表着这位创造人内心的点点滴滴!所以,若不细细品味这其中的情感,你肯定不能体会这音乐中的多多少少!因为音乐的深入,所以,爱音乐的.人必须要十分认真地,入情入境地学音乐,才能像伟人一样走向“音乐圣殿之都”的道路!这是一件多不简单的事啊!

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的《月光曲》……以及世界上其他的许多乐曲,都是音乐家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含辛茹苦地创作了出来的,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不可略视的“宝藏”!同时又给人类世界披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更为人类世界渲染上了独一无二的色彩!这种“色彩”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才能让音乐一代一代地兴起!

“音乐圣殿之都”——面对艺术,有人会问:“究竟是敬佩还是奇怪?”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敬佩!因为音乐是一门高难度的艺术。”如果我们想成为音乐家,我们就要细细地品味生活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曲——相信,只要你细细品味,在品味的过程中,你一定能渐渐体会那常人难以体会的情感!

篇12:陶瓷之都一日游六年级作文

陶瓷之都一日游六年级作文

人生最美的旅程就是鼓起勇气,背上行囊,走出家门,去看本来就属于我们的一切。7月1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我怀着兴奋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去陶瓷之都———德化夏令营的那辆车。

一路上,我们谈笑风生,议论纷纷呢,讨论着一学期的种种见闻。王老师和碧珍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两个小队,可乐队和芷莹队。芷莹队取了个霸气的口号:“芷莹,芷莹,就是要赢!耶!”可乐队也不甘示弱,取了个响当当的口号“可乐,可乐,活力四射!”欢笑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响彻在车厢中......

车子缓缓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上,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然,我眼前一亮,这景色令我惊呆了。公路的一大片山坡上嵌着一块块陶瓷,那么精美,那么壮观!其他的同学不由得瞪大了双眼,指指点点。

首先,我们来到了制作陶瓷的地方——月记窑。导游姐姐声情并茂地讲解陶瓷是怎样做成的。我终于知道了要想做出一块陶瓷,得需要浩大的工程啊!望着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的背影,我不禁感慨万分。

下午,我们来到了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一进大门,只见它由300多个杯子组成了两堵墙(一堵300多个)。进入了大厅,只见柜台上放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陶瓷,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陶瓷上色了。我从各式各样的陶瓷中挑中了一只泰迪熊和一只小兔。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我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啦!我迫不及待地把颜料沾到了毛笔上,小心翼翼地涂了起来,我就想挥着一根魔法棒,越挥越起劲,不一会儿,一只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泰迪熊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尝到了收获的快乐。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小小的陶瓷也要经过浩大的工程。凡事要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篇13:文化的议论文

历来中国便有“制扇王国”之称,中国的扇文化文化底蕴深厚,与竹文化、儒家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传最早的扇子是虞舜所制,称为“五明扇”。晋代《古今注·舆服》记道:“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由此可见中国的扇子起初并不用作纳凉,而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物,那时的扇子多见于皇宫中,所以扇子又叫“宫扇”。

东汉时,人们常用丝或绢制作扇子,当时的扇子多为椭圆,也有梅花、六角等形状。绣上图案,被人们称为团扇。隋唐之后,羽扇与执扇大量出现。文人墨客常常执扇吟诗,不少有名的诗,如白居易的《白羽扇》,唐怡的《咏破扇》等也在此时出现。

到了清代,扇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扇子不仅频繁出现在文人官员手中,更成为了不少社会底层的人的袖中之物。

即使在今天,许多传统都被人们渐渐遗忘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却仍然充满了扇的身影。平时用来扇风纳凉的是扇,被收藏家竞相追逐的是扇,就连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手中拿的,也常常是扇。扇它贴近人们生活,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难免受人们所喜爱。

扇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还常常用作人们情感的寄托。

扇子常作为爱情的信物。东晋的桃叶——据说是王献之的爱妾,写下《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郞却耽暑相忆莫相忘。”立下了对爱人永不相忘的誓言;汉朝的班婕妤,一首《怨歌行》;“新裂齐执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长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她怕自己就像不合时节的团扇,遭了君王的厌弃,在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感慨中又流露出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的渴望。

扇子也常常用作人们对朋友的祝愿。扇谐音“善”,古人常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赠予朋友,互相祝愿,互相勉励。所谓“执扇在手,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大概也有进退自如,逍遥自在之意吧。

扇子还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的使者。据说在乾隆时期,广州的工厂曾专门生产过欧洲贵妇爱好的象牙折扇。尤其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折扇已成为欧洲国家宫廷中订婚、结婚、舞会等重要礼仪场所的常用品。

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扇子渐渐凝聚了中华人民的智慧,凝聚了工艺美术之精华。这使它融入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瑰宝。它既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又是中国人民情感的载体,更是我们应该保护发扬的一种文化,一种中国的象征!

篇14:文化的议论文

在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还记得去年那个春节,大大小小的街道都挂上了红红的大灯笼,家家户户在除夕那天早早的起床来,吃了早饭便开始将早就买好的对联、“福”都拿出来,一家人开始贴对联、贴“福”字 。我揉着自己朦胧的双眼,看着忙碌的大人们,希望自己帮上一点忙,我看见茶几上的几张“福”字,便拿了一张,用胶布小心翼翼的贴在窗户上。妈妈进来拿东西时,看见了我贴的字,便走了过来,我正等着妈妈夸奖我呢,但妈妈却将我贴的字撕了下来。我满腹疑惑的问道:“干嘛撕下来?我好不容易才粘好的。”妈妈却将手中的“福”字倒了过来对我说道:“这个福字应该是倒过来贴的,不可以正着贴。”“为什么?”我更加不解了。“因为倒‘福’,表示‘福到’的意思。”妈妈边贴边说“倒福”边回答道。我这才恍然大悟一般,点了点头,嘴巴成了圆形,说:“哦~”到了早上八点,就会从屋外传来一阵一阵的鞭炮声,原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啊。等到一大家人都坐在一起准备吃饭时,已经中午十二点过了,长辈们都往我这边塞着红包,妈妈提醒我要说谢谢。我连忙对家里的长辈们一个一个地道谢。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完了一顿午饭。

到了下午两三点,我睡过午觉起床了。一走进厨房,便听到一种“咕噜咕噜”的声音,我心想:肯定又是爸爸在烧水准备泡茶了。我对着客厅喊道:“爸,你的水烧开了!”爸爸便马上跑过来,说:“来了来了。”我对爸爸说:“爸,你跑那么快干什么?小心摔一跤。”爸爸却一边拿出那套他专用的青花瓷茶具,放入适量的茶叶到茶壶中,对我说:“这个是你不懂了吧,我们中国的茶是很有讲究的,茶叶的数量,热水的多少包括连水的温度也是由要求的,要泡一壶好茶,可真的不容易。你以后真该多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这点知识都不知道。”我看见爸爸又开始说教了,连忙说道:“知道了,知道了,您专心泡茶,我出去玩一会儿。”

在春节这样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里,怎么可以少得了鞭炮呢?我和几个约好一起出来玩儿的小伙伴儿们凑了十几块钱的零花钱,到小区的商店去买了好多擦炮,一个人拿着几盒,道一片很大的空地上玩儿,因为大家都是女生,就每次都扔好远好远,生怕伤到自己,到了夕阳落山,我才依依不舍地回了家。这顿丰盛的年夜饭吃了好长时间,大人们都在喝酒,我拉了拉妈妈的衣角,对妈妈说:“妈,你真该叫爸爸少喝一点酒了。你看爸爸喝得满脸通红。”妈妈听了之后笑着说:“你还知道关心人了?你爸爸知道轻重,而且有长辈在,他也不好不喝呀。”我点了点头,有些担忧地望了望爸爸通红的脸。

在第二天的夜晚,我随爸爸出门去了热闹的广场,爸爸带我去了一个人群围着的小铺,我一看,原来是猜灯谜呀。我积极第去到前排,开始踩。在我答不出时,爸爸在一旁提示我,最后,我得到了一个很小的娃娃作为奖品。经过努力之后的成果,最让人开心了。

这些便是体现在传统节日中的传统文化:灯谜、茶、酒等等。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从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中,还体现了古代人民社会中的精彩画面。这是中华明祖的传统文化!

海丝文化家风孝道征文

成长之花初三作文

泉州德育网征文

江西三项文化主题范文

我爱我的祖国学生作文

游“天鹅之都“-天鹅湖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1500字

慈溪地域文化论文

六年级作文在我心中的那道光600字

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人教版

东亚文化之都六年级议论文
《东亚文化之都六年级议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东亚文化之都六年级议论文(集锦14篇)】相关文章:

一颗璀璨的明珠作文500字2022-04-29

小学泉州的作文600字2022-05-08

宁波地域文化论文2022-05-06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500字2022-06-27

西安地域文化作文2023-03-18

城市形象宣传口号2023-08-12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2023-05-14

七下地理复习提纲2023-01-05

旅游年度工作计划2022-08-20

我爱我的祖国优秀学生作文1200字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