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小学作文(共24篇)由网友“狗勾护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秋歌小学作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秋歌
小学生作文:秋歌正文:
今年,我们村有了大丰收。村里的大伯大娘、叔叔阿姨都边唱山歌边忙活,可真热闹!
当然,我也没闲着。正忙着帮邻居小雨儿家把袋子里的枫叶挂在门梁上,希望来年还要“开门红”。这红红火火的丰收日可真热闹,你瞧,娇气大王康康也来了,这家伙在城里都一年多没吃上玉米了!瞧他那样,今天非要搬够二三十斤才肯罢休。远处,“懒虫”大头也懒虫”大头也扛着一篮子的玉米高声喊到:“我再也不是不爱劳动的小霸王了……!”墙角下,听!小乌鸡“叽!叽!叽!”也凑热闹来了,肚子里还塞满了香甜可口的.玉米粒呢!
村委主任搀扶着五保户张大爷也笑眯眯地往新房走去。张大爷可有趣了。两个月前,村里的大娘们见他一个人也怪孤单的,都张罗着给他找个老伴,这可都乱了套。这不,隔壁村的李大妈一直都是自己过,今晚就要和张大爷举行婚礼。新房前,人流涌动,村里的大叔大伯、婶婶阿姨也都送上了他们的一份厚礼:黄灿灿的大玉米、肥大清香的莲藕、又黄又大的木瓜、还有那看起来十分诱人的辣椒……看来这不只是一次特殊的婚礼,更是一次青菜萝卜大聚会!小伙伴们也都在自家的门口翘首以待,等待着晚上去参加张大爷和李大妈的婚礼呢!我和妹妹也不例外,想着今晚香甜的土鸡肉、大块的红烧肉、美味的红烧鱼、还有自村产的蔬菜瓜果……真让人直留口水!
入夜了,村里洋溢着秋收的喜悦。,人们的笑声在秋收的村子上空回荡。
篇2:秋歌抒情散文
秋歌抒情散文
我爱,这忧郁的秋天;我更爱,深秋时节的枫叶一片片。爱那秋日里的绵绵细雨,也爱那石阶前的青苔深深。
灰色抑郁的天空,给远处的山色带着份凄凉和寂寥般的荒凉感。旧地重游,我不知道秋霜何时浸染了枫红,也分辨不清这片片血色的枫叶,究竟埋藏了多少情深意浓。而我,忙碌之外的间隙就思忖着逃离,直到游荡着离开了忧郁和枯燥的生活。因为在这里,没有浮华和喧腾,我只看到山也无言,水也无言的和谐宁静之美。我不知这是我本身的一种困惑情结,还是本身就始终倾向于游离的状态?
这秋,就像人的心事一样,欲说还休,当岁月涤荡了如烟往事,回首却又百转千回。当你问起我的往事,问我是否快乐过?我无奈的微笑,你怎么会知道?快乐,早已经不再是转身的距离,也许它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相握!我也只能这样安静的、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一个人看秋,看秋的绸缪、看落叶重叠后的缠绵……
你总说这正是深秋时节,我经常会凝视着车窗外的风景,它总会让我想起片片枫叶和那漫漫没有停歇的雨。尤其是到了夜深时分,更是一片风雨萧瑟,给独行在夜幕里的人带来无限的落寞。夜色里,晓寒微沁,橘黄的路灯下,并不觉得有多冷。但我还是裹上了披风,也许这样的暖身,是为了裹住那颗冰冷的心吧。
可是,在这样漆黑的秋夜,亲爱的你,是否和我一样轻蹙着眉头、揣测着一个人的落寞?这落寞的灯光下是否深藏着一份牵挂?秋天总会令我们回忆起点滴的往事,哪怕是段痛苦的回忆。流光易逝,往事就这样令人感到轻微的怅惘,我本想轻轻放下,微笑如花;我更想拾起一路上的悲伤,谱成季节的笙歌,一遍又一遍的浅吟低唱,偏又却上心头,如吹皱了一池秋水,满是伤痛与无奈。虽然,在往事中追寻生活的信念与活力,总会令人有迟暮之感。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这是我们无法解释的情感,也不需要解释,这本来就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天性……
庭院里,落叶片片,窗外透进微弱的.冷光,四壁映射着玻璃窗的影子。夜,依然是那样的黯淡沉寂。落叶,在秋风里无尽地飘落,嵌在秋天的这幅画里,像是一首难吟的诗,难描绘的一幅画。如今的日子,早已物是人非,过去的人和往事渐渐离我远去。所以我说,停留在我脑海深处的记忆或者遗忘,原来都是时间的痕迹。当杜鹃在林间轻啼时,有谁与我共听?听也可曾断肠……
站在河边,耳畔传来涓涓的溪流声,望着星罗密布的夜空,落定的风尘在我身后飘荡起伏。曾经一次次回荡在耳边的,仿佛是你和着胡笳十八拍、打马而来的足音。我的视线模糊了,望着水中星儿的倒影,天上有月缺,你的笑颜早已经随了日月,隐匿无踪。
深秋的晚风吹乱了我的头发,原来风也有疲惫的时候!那么,为何秋风吹不散这暗夜的孤独和寂寞呢?是因为它太沉重了吧!
我终于沉默不语了,在深秋的门槛上,我静静的守望着,向着更幽暗深处望去,远处是一片模糊的山色,在那一丝一隐的月色里,我恍若隔世在秋的笑容里。微凉,从四面八方拢起,润透了空落嶙峋的呼吸,淡不去的,是你我远隔的,山水路程。生息隐约了我们,这一段枯萎的记忆!
亲爱的,我多想把我唱给你听,只是我已不再年少如花……
篇3:《子夜秋歌》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作品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篇4:秋歌诗歌
风,是云的歌。
一大朵一大朵簇拥的云,
追随着八月,
越爬越高的风。
云,是天空的歌。
蓝蓝的天空,
流淌着白云,
像自由散漫放牧的音符。
绿,是大地的歌。
灵性根脉,自地层拨动情感,
生长的葱茏,
于秋天达到了真情高潮。
篇5:秋歌诗歌
沐浴多雨的温柔,
情牵泥泞中拔节的.庄稼,
而今八千亩青纱一起扑入秋天,
让你敞开了——
比大地还宽广的心胸。
人,是季节的歌。
春天种子发芽,夏季雷电煽情,
总在秋天收获的田垄边徘徊,
是谁准备了那么多高粱的话语,
粒粒都是倾诉,粒粒——
都怀揣着一颗滚烫燃烧的心……
篇6:秋歌诗歌
秋歌诗歌精选
一树的守望
披上了霜衣
还能抵御多久?
夜色深处沉默的寒凉
蝴蝶追逐花蕊的`暗香
朵朵,我只是你脚下
默默生长的野草
一粒无心遗落的火种
毁灭了一个萌芽的春
更多的绿
在一场雨后无法止住
萌窜的疯狂,朵朵
踏踏的马蹄
路过,卷起一阵秋风
一树的守望凋落
秋水消瘦
寂寞的流年仍在流淌
那一年飞过的蝴蝶
在梦里叫朵朵
秋风起,朵朵的眼里
从来没有看见一株草
如何疯狂的长成绿丝带
把蝴蝶的背影
追逐
篇7:悲秋歌
两汉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注释
乌孙:汉代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
旃:同“毡”。
黄鹄:即天鹅。
译文
大汉王朝把我远嫁,将我的终身托付给乌孙国的国王。
从此,我住着以毡为墙的帐蓬,吃着肥美的牛羊肉和甘甜的奶酪。
可是我心中却不安宁,老想着生我养我的故土。我多想变成一只天鹅,飞回朝思暮想的故乡。
创作背景
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孙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猎骄靡,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当时的乌孙国王猎骄靡已经年老体弱,而刘细君正值豆蔻年华,加之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同,刘细君自然是孤苦悲伤,度日如年,分外思亲,故作下《悲愁歌》一诗。
鉴赏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
前两句写乌孙公主以哀怨的语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汉朝把我远嫁于在天一方的乌孙国王。看似客观的自我介绍,其实蕴含着无限的.伤感和怨愤。此“嫁”,实为和亲,寓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据《汉书·西域传下》记载:乌孙国与匈奴结盟,匈奴不断骚扰内地,为钳制匈奴,断其右臂,武帝采纳张骞建议,遣江都王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妻乌孙王猎骄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少数民族和亲,无疑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方面的意义。然而,这种于国于家有利的“美人计”,于公主自身却是人格的变异和人性的束缚。“天一方”、“远托”、“异国”等冷漠字眼已透出哀怨之信息,下面着力的值染更见其甚。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远嫁异域,不仅举目无亲,孤苦无依,而且生活环境也令人难以忍受。这里没有崔嵬的宫阙,和暖的春风,没有美味佳肴玉液琼浆,而是以穹庐为室,毛毡作墙,饮以辛酪、食以膻肉。这与内地迥异的生活习俗,对从小过惯汉朝宫廷安逸生活的尊贵王女来说,无疑难以适应。作者以短短十几字高度概栝乌孙国饮食起居的生活习俗,为以下思矣怀归之情的直接抒发埋下了伏笔。另据《汉书·西域传下》记载:“乌孙国多雨,寒。昆莫年老,语言不通。”由此可见,公主所以不以审美心态去体味“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异国风光,而仅以哀怨叙之,正由于此。
远离故国亲人,生活又难如愿,思乡怀归之情于是不可遏止地爆发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直抒胸中郁结已久的忧思,凄婉哀怨,摧人泪下。明知远嫁之意义,回归之无望,又盼展开想象的双翅,化作黄鹄,自由飞回久别的故乡。想象中的满足与事实上的不能,构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加重了诗歌的悲剧气氛,意蕴深广,耐人寻味。
汉朝初年,北方少数民族常率众南扰。朝廷有时出兵征伐,有时采用睦邻政策,以求缓和。“和亲”即睦邻的一个手段。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也是著名一例。刘细君去乌孙国是大义之举,她思亲人恋故土又是人之常情。《悲愁歌》亦即这矛盾心情中思亲一面的反映。因作者亲身经历,感受倍深,故这首诗写得情切切,意拳拳,真挚动人。在写思乡悲愁的同时,从客观上也具体地介绍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悲愁歌》同汉初的《大风歌》、《秋风辞》一祥深受楚辞的影响,读唱诗时句中加上舒缓语气的“兮”,增强诗的节泰感。诗歌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加上质朴无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押韵,句句合理的推演,使一首虽然短的诗,却将其无比的思念、急切的盼归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篇8:秋歌现代诗歌
秋歌现代诗歌
我不能阻止
大风横扫田野
许多辉煌的颜色
翻过山坡
向背阴面转移
金盏菊咽下桃花的誓言
把省略号甩向天边
在看不见的`远方
谁能接住春的眼波?
太阳路过天空
投下的影子在纸面上
噼啪作响
读书人拾起溅落的音符
为诗歌垒砌新炉灶
而农人捡起散落的种子
就像怀抱前世的梦
快了。霜降过后
飞雪即将掩埋旧城堡
火车经过我家乡
火车隆隆经过的时候
我正拿着刷子,把春天重新
涂抹在花瓣上
仿佛它们从来不曾凋谢
外乡人想家的时候,不说疼
他说火车。齿间流露风的凛冽
――许多人一辈子没见过火车
不知道火车的叹息,是如何
潮涌一般,卷走风月
我的乡亲有着草根的品质
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
爱和恨都是终身制
火车激起的风速影响不了他们
此刻他们头顶太阳,站在自己的骄傲里
无法想象,有一张陌生的面孔
隔着几千里空气,爱上自己的伤
篇9:咏秋歌作文
咏秋歌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年四季淡无常,
金秋仙子降下凡。
果时累累挂满梢,
红红枫叶四处飘。
初二:o法
篇10:秋歌诗歌欣赏
秋歌诗歌欣赏
思绪被风悄悄吹乱
秋阳,汇聚成心底的一抹温暖
几朵叶儿风中悬舞着轻盈
天空澄澈,浮云几片
沿一条溪边小路静静的走
浅风将心事遣散,叶子蝶一般飘落
——盈盈秋水,斑斓秋韵
谁说秋天只有忧郁、萧瑟!
季节把一砚朱墨打翻染红层林
风起时,撒下一地静美
像在秋深处种进一颗颗跳动的心
到春天却绽放出一树树明媚
蓝天,白云,红叶,黄花·····
秋天或许并没有那么多悲伤
但总被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
吟成一阕阕流泪的诗行
秋深了,时光在指缝间穿梭
一些爱过的人,做过的事
都蛰居在柔软温润的心底
于回味中开出一朵朵不朽的惊喜
多少美丽的故事在这秋色里流连——
风过,轻轻;雨落,翩翩
谁打马过谁的城,谁又成了谁的念
水色年华里,谁谱了一曲永恒的眷恋?
秋仿佛人心中的精灵
心凉,它也凉;心暖,它就暖
在心的画卷上着色阳光
秋就永远不会凄惨!
把怀念、向往和淡然写进秋天吧!
多年以后我们老了,也可以倚暖暖秋阳
看云的飘逸,叶的纷谢
慢慢地,品一段人生悠悠过往……
篇11:长城秋歌散文诗
长城秋歌散文诗
长风猎猎,掀起历史的一角,掠过一万里的轨迹,第次沐浴不变的朝晖。
空谷跫音,是哪位好汉的低吟,还是那位民女的抽泣,还是朝觐者正在打开心扉。
巨觥里的酒香,在历史的烽烟里烘焙。五千年的时光不算太长,那是一条巨龙在山巅不息的腾飞。
龙盘虎踞的家园,多少次浴火之中的重生,长江黄河的波涛,多少次荡涤曾经的伤悲。
飞鸿在月夜里启程,一直向南,在那个熟悉的关口,留下一座丰碑。
//
城楼空寂,高过滑向天边的落日,赫赫巍巍。曾经边塞的将士,是否吹箫而归。
台榭的影子飘渺,消失在乡关深处的水湄,可那绕梁千年的'唱词,还在述说遥远的葳蕤。
烽鼓在时光里渐息,徒留伞电和惊雷,这独霸苍穹的霹雳,依旧把巨龙的筋骨煅焠。
火烟在历史的长河中飞舞,刀光剑影。谁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无怨无悔;谁是吞噬家园的贼寇,吐沫横飞。
褪去火色的长龙,筋骨越发强健。谁的巨手用力一挥,了却黎民的苦累。筑城的伟业,只需在心中永远地砌垒。
//
秋色渐浓,蜂拥而至的好汉啊,前世流淌的汗水,映在哪块墙砖上,是否还能找回。
风儿舞着巨笔,在山间不停地点缀,它把青松涂得更青,它把枫叶涂得更美。
燃烧吧,就在深秋,让酷夏的烦恼化为烟灰。沸腾吧,就在深秋,让寒冬的凛冽远走高飞。
岭上斑斓,那是志士英灵永恒的眷恋,寂寥而醉;关山叠嶂,那是华夏民族挺直的脊梁,坚不可摧。
岫壑尽染,让千峰的棱角妩媚。秋风萧萧,引北国的火龙南飞。
//
歌声还是那么悠扬,在马背上萦回。让塞北的草原纵情。把江南的美景描绘。
伴舞的人儿啊,你是否已经沉醉。看吧,天边升起的早月,正在追赶西山那抹多情的余晖。
彩笺在星夜里打开,猩红的眼中是否噙满喜悦的泪水。赶快裁剪一片淡淡的月光,就当尺素,随飞鸿南归。
云儿高高,它是上帝种在天空的花蕾,还是牧民放在天空的羊群,在天街相会?
追风的马匹啊,请你卸下疲惫,随那牧人,把如潮的羊群赶回。
篇12:《子夜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词语注解】: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篇13:李白《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
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篇14:《子夜秋歌》李白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思情;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如果您对李白的诗感兴趣,可点击查看李白的诗全集。
篇15:《子夜秋歌》李白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篇16:秋歌的诗歌
秋歌的诗歌
雨水把秋天嘀嗒在我的屋檐
落下,聚成一个一个水洼
荡漾细碎的涟漪。我在我的
倒影中张望整个秋天
她风姿绰约,充满斑斓的风情
——题记
1、秋叶
一片秋叶落在我的手心
从此我拿起了
整个秋天,不忍放下
沿着脉络,它的祖父仍在春天
嫩绿,它的父亲
仍在夏季苍翠
而它悄然向我传递
开始的传说,传递它们走向
结束的轨迹
2、秋菊
菊花的幽香散放了整个原野
世界由此出奇得空旷
她把落寞改写成灿烂,把凋零
轻轻掩埋,然后从容演绎
这个季节的韵味
我在她的面前,在风尘中久久
沉思,想了又想
她柔弱依旧,却不见妩媚
像我的爱人一样朴素
3、秋风
一个多月来,我寻找法则
宁愿这些风再细腻一些
通过我的毛孔,进入我的世界
这样,我会充满秋天的深邃
然后歌唱山川,歌唱平原
我甚至愿意,风把我
分割成若干可以飞扬的碎片
在这个世界里随意亲吻
那些绿色的植物,黑色的土地
以及黄色的成熟
只有到那个时候
我才会更好的理解秋天
原谅它结尾部分的凋零
4、秋实
所有的果实
都在枝头垂下脑袋
等待采摘
人们用丰收的喜悦
填充采摘后的空荡,用笑声
承接它们来年的萌芽
后来,在漫长的冬季里
人们发现他们之间
出奇得默契
5、秋雨
太阳感冒了,所有的云
遮住她的辉光,秋雨就开始丈量
天地的距离。为了准确
她丝丝缕缕,颇具耐心
从村东头到村西头
从高粱地到玉米地
她不紧不慢,洋洋洒洒
淘气的鸟儿们
不堪承负湿重的翅膀
躲在屋檐下等待阴云撤退
到了明天早晨,阳光一定会
撕开凝重的天空
接着撕开挂在田野上的秋天
人们会说:是时候了
是收割的时候了
6、秋收
镰刀们早已急了
去年以来,一直躲在角落里
刀锋长满了斑斑锈迹
不能大展身手
现在,刀锋重新给主人
打磨成锐利晶亮,丰满的田野
很快会给它削成清瘦
所过之处,秋天这样
在它弯曲的锋芒下静静躺下
7、秋天
秋天是一个神话。为了人们
她每天滋生一丝皱纹
每天衰老曾经秀美娇嫩的容颜
她无私,甚至允许人们
拥有她的`所有,占据她历经
春寒夏炎修炼而成的果实
然后,她在冬季静静睡去
却把所有的子女
放置在我们的厨房
听凭我们
为了生存一口一口
吞咽
8、秋水
幽深、碧绿、安静
早已荡然无存
撩人的秋风一再捉弄
无奈,它预支了浪花朵朵
鱼儿们的跳跃牵动
水面上的鸟,它们屏息凝神
在努力争取一餐海鲜
堤旁的垂柳抖了抖身体
苍叶坠落,顿时
隐匿了鱼儿的危险
鸟儿无可奈何
向着无际的水面鸣叫
饥饿
9、秋色
露水把最纯粹的秋色
挂在草尖,久久不肯滴落
丰收已给农人们
采摘一空,那些载体正在慢慢
枯萎。阳光越来越远
天凉了,冬天的风正赶来
准备推门。那时候
农人们把秋天的干草塞进炉灶
回望九月,惬意而悠闲
10、秋歌
这个秋季,已长大丰满
它似乎是统一坠落,落在
飘着泥香的土壤上面
给农人们驼回了家
冬天正准备破壳而出
秋雨把秋季最后的凉爽和惬意
倾诉到大地,它自己
把自己摔成粉碎,浸入土中
秋天这样在我的眼睛里
慢慢淡出,四周简单
简单到特别空旷
但是,我分明看见了秋季
在明年的乡间小路上,一路欢歌
一路成长
篇17: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注释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吹不尽:吹不散。
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创作背景
六朝乐府的《清商曲·吴声歌曲》里有《子夜四时歌》,李白这组诗是沿用乐府旧题创作的新词,其创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证。
篇18:秋歌的诗词
昨晚的又一场凉雨过后,
秋披着斑斓的色彩翩然而至了。
秋曼舞过的地方,
叶子们在沙沙的烁动着,
轻吟着生命辉煌的旋律。
秋在晨雾暮霭中挥别了渐行渐近的夏热,
用清凉的'气息加快了万物成熟的脚步....
秋之美是成熟之美,
不像春的羞涩、夏的袒露、冬的内向,
秋之美是理智之美,
不同于春的妩媚、夏的炽热、冬的含蓄。
秋的金黄,远比春的翠绿更厚重、远比夏的绚烂更踏实、远比冬的疏朗更迷人。
秋的情怀是博大的,
采菊东篱下——是秋的清丽,
霜重色愈浓——是秋的刚毅,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秋的高贵。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秋的本真。
而那些绵绵秋雨。淡淡雾霭,
则是秋的多愁善感,悲悯情愫的自然流露
若要深究秋的幽远意蕴,
就要在“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日子里,
闲来无事的时候,满满的泡上一杯香茗,
坐守窗前,
一边静观这满园秋色,
一边细品这秋的醉浓韵味,
让秋在心幕上烙上美丽的印记。
篇19:秋浦歌 李白
(唐)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个)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1、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2、缘:因为。
3、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似 个:这个。
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解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篇20:秋浦歌李白
秋浦歌李白
诗人李白的秋浦歌主要写了什么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箇)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注释
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 缘因为。
3. 个:这样。
4. 秋霜:指白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鉴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篇21:李白《秋浦歌》
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⑵,寒歌宁戚牛⑶。
空吟白石烂⑷,泪满黑貂裘⑸。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⑺。
其九
江祖一片石⑻,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⑼,江祖出鱼梁⑽。
水急客舟疾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⑿。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⒁。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⒂。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⒃,结罝映深竹⒄。
其十七
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
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⑼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
⑽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⑾舟:一作“行”
⑿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⒁个:如此,这般。
⒂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⒃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⒄罝(jū):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
⒅波:一作“陂”。
译文:
其一
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其二
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其三
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以美丽着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其四
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其五
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
其六
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其七
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其八
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其九
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其十
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其十一
逻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
其十二
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
其十三
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其十四
炉火隔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其十五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其十六
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其十七
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创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诗歌赏析:
第一首诗是这组诗中最长的一首。开头说“秋浦长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样子。这是因地名而产生的诙谐,也是为引出下句“萧条使人愁”而设。秋——萧条——愁,顺理成章,并且十分和谐,读之顿生冷落寂寥之感。三四句承上写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一个“望”字,凝聚着深沉的忧愤。“望长安”正是诗眼所在。后面四句是对江水说的话。“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扬州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泪虽一掬,却极有分量。
第二首诗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前四句写别愁,比较婉曲;“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后四句进一步言归思,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从诗意看,诗人对山鸡所倾注的同情似乎还更多一些。
第四首诗是李白的自画像。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 “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此诗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
第五首诗前两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说明了地点和描写的对象,并塑造出白猿欢乐嬉戏的群像;后两句“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则是对白猿母子戏月的特写,把白猿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
第六首诗开篇以“愁”字领起,展现出诗人面对残酷现实和即将爆发的战乱一筹莫展的苦闷心情和深广忧愤。“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
第七首诗可以说是这十七首诗的纲领,它真挚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畅游秋浦时的心境。诗中以山简、宁戚、苏秦自况,抒发了自己抱负、境遇和不平。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第八首和第九首,诗人描绘了秋浦的奇特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似。第八首除一句“天倾欲堕石”略带夸张外,其余都是如实描绘;第九首也是除“青天扫画屏”一句用比外,纯用白描手法,不以词语惊人而以意境取胜。
第十首诗,李白以轻快的笔调描写山乡的自然风光:嘉木成林,满山葱翠,白鹭横飞,白猿长鸣。但末二句笔锋陡转,劝诫人们不可去观赏这里的山光水色,因为那凄厉的猿声使人愁肠寸断。
第十一首诗,诗人选择了两块不寻常的岩石,描写它们雄奇峻峭的姿态,绘制了一幅十分壮观的画面,倾诉了诗人对秋浦山水的爱慕之情。
第十二首诗,写的是平天湖的夜景和诗人观赏夜景时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第十三首诗,写江南水乡之景和民间采菱男女之情,也是先写景,后写情,而景和情又是相互关联、渗透、交融的,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语近情逸,令人神远。
第十四首诗,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 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第十六首诗,李白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再现了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
第十七首诗,也是最后一首,以黯然离别秋浦作结,传达了一种伤感的情调。
名家点评:
宋罗大经评第十五首诗:李白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
清王琦评第十四首诗:“考《唐书·地理志》,秋浦固产银、产铜之区,所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者,正是开矿者冶铸之火,乃足当之。”
篇22: 秋是歌作文400字
秋风瑟瑟,树叶飘落,秋像一位仙女,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
河边、路旁到处撒落着金黄的叶子。天空中,那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大雁正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这一切的景象都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秋,是丹桂飘香的季节。家旁有棵桂花树,每当8月,便开了花,那小小的金黄的花,一团连着一团,像一个金黄的小绒球。它们有的躲在叶片下,好像在跟我们玩迷藏;有的半躲半藏,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完全暴露在大家的目光下,这时的桂花又好像再找那些躲在叶片下的朋友们。一阵风吹过,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桂花的香气便到了身心。
田野里,雪白的棉花像天上的白云降落人间,又像一片雪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耀眼的光芒。金黄的稻谷,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稻谷弯下腰来,好像在对农民伯伯们道谢。花坛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菊花了,有紫色的、淡黄的、雪白的。公路上,装满货物的卡车,一路欢歌,川流不息,秋天真像一支万花筒,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秋天的风、天的叶、天的色调、天的阳光,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图画中埋藏了许许多多的秘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可以揭开。图画中蕴藏了许许多多人身哲理,只要我们积极求索,就可以领悟。图画中展现了许许多多多姿的人生,只要我们端正态度,就可以拥有。
秋天代表和平与繁荣,秋天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给人们的是一首快乐的歌,给小朋友的是一首甜美的歌。
篇23: 秋是歌作文400字
夏公公带着夏风急匆匆地走了,秋姑娘则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大地,顿时,大地变得五彩缤纷。
飘逸的银杏叶儿嗅出了秋的气息,它和着秋的节拍,把自己染成了黄色,那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顿时,那些调皮的虫儿唱起歌,吹开了肥硕的石榴,吹弯了金灿灿的稻穗,吹来了南飞的大雁。果实们也说说笑笑,你挤我碰,叮叮当当。
我喜欢秋天,是和菊花分不开的。你看,菊花的花瓣上部往花蕊里卷着,像外国小孩的卷发,花瓣下部层层叠叠,如同无数只小手伸出。嫩黄色的花蕊像玉盘盛满了灿烂的明珠。花开时,有的像“千手观音”一般,伸出无数小手;有的上短下长如张牙舞爪的螃蟹一样;还有的像一个小绒球,可爱极了。这一些千姿百态的样子,深深印在我的心里。秋天的菊花,吸引我的不只仅仅是美丽,它更有着一种坚韧,一种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低头,任凭秋风大力的呼啸也不丧气的坚韧。“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无论秋风是多么得冷冽刺骨,菊花依旧开的轰轰烈烈,浓烈的色彩亦如她的性子一般,素雅坚贞,凌霜盛开。
秋天,是一个绚丽夺目的季节,是一个沉甸甸的季节,是属于劳动者的季节。 它献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献给大家是一首欢乐的歌!
篇24:作文秋,离别的歌
阵动听的旋律过后,我听到“下课时间到了,老师,你们辛苦了。”我放下笔,将考卷缓缓递上,地的是我小学生涯中最后一张考卷——毕业考卷。这说明此刻起,我就要从小学毕业了,过不了多久我就要成为一名中学生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就要和曾经朝夕相处整整六年的同学们分别了,这让我没有了因毕业而来的快乐,反而增添了离别时的伤感与失落。
大家似乎是一位,六年级毕业后的我们还可以在母校的七年级相会,继续一同学习。这对于某些同学来说,确是如此;可对我来说,就不是这样的了。因为我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学习,我离开了他们,那天我们并没有怎样,没有流泪,没有拥抱,甚至没有一声“再见”。我们以为,暑假期间,还要返校拿成绩单,以为那是在道别也来得及,不过,事与愿违,我们根本没有成绩单,又哪里来的返校去拿。这夺走了我们一个相聚的理由,今后就算是相聚在一起,人也未必来得齐。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而如今,我们也散了。剩下的只有那些美好的回忆。
毕业那天下午,考完了试以后,我们缠着班主任给我们拍了几张照片,照片上的我们一个个都笑得阳光灿烂,这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考试前一天,数学老师还在可见辅导了成绩较差的同学,课件他对我们的关心。最后一节英语课,老师说了一句让我鼻子发酸,眼眶发红的话“你们再看看书,让老师在看看你们。”一句看似普通无比的话,其中包含着多少种情感,情绪不受控制的她在快下课时从后门走了出去,我知道她很伤心,我又何尝不是呢?
令我难忘的不仅仅是我的恩师们,还有伴同我成长的好姐妹们。我们曾经结伴走在路上,手勾着手并排走着,丝毫没有为其他过路人想过,被说了几次,我们还是屡教不改,那时我们的乐趣所在。我们曾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与不知归处的云朵。我们一起看过两次彩虹,“看!天空在对我们展开笑颜!”早我去一所中学考试的前一天,是我的一个好姐妹熬着夜给我查找资料,虽然当时很辛苦,但我也乐在其中。
回忆再美好,终究是回忆,但它却充实了我空白的心,给那片入学一般白茫茫的信徒上了缤纷美丽的颜色,点缀着我的生活。
“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的季节,注定是离别的季节。栀子花开的如此可爱,我们却只能挥手告别快乐和无奈。现如今栀子花谢,我却在这里把这首歌唱出来,唱给你们听,以弥补我的遗憾,实现我一个小小愿望。
★ 秋是歌作文
★ 绿色燃秋歌散文
★ 秋歌诗歌
★ 秋歌古诗
★ 秋歌抒情散文
★ 李白《子夜秋歌》
★ 近代吴歌 秋歌,近代吴歌 秋歌鲍令晖,近代吴歌 秋歌的意思,近代吴歌 秋
【秋歌小学作文(共24篇)】相关文章:
王安石《壬辰寒食》的鉴赏检测试题与答案总结2022-09-18
描写秋雨的诗句美一点儿的2023-09-24
心中揣着一个梦作文2023-06-15
形容美好事物的古诗句2023-07-05
秋天景物的诗句古诗2022-05-06
一季秋歌的诗歌2023-03-09
心中珍藏的记忆600字作文2023-09-01
秋天的唯美古诗2023-01-30
融情于景的作文2023-03-26
秋雨潇潇作文200字2022-06-09